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行业智能汽车与电动汽车方案TOC\o"1-2"\h\u6680第一章智能汽车技术概述 260921.1智能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2112381.2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 36183第二章电动汽车技术概述 4105392.1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4180382.2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418564第三章智能汽车感知系统 550553.1感知系统的组成 5246503.1.1感知硬件 5185903.1.2数据处理模块 5234783.1.3控制模块 5236573.1.4通信模块 545583.2感知系统的工作原理 5232463.2.1感知硬件工作原理 5218083.2.2数据处理模块工作原理 6294623.2.3控制模块工作原理 627373.2.4通信模块工作原理 6262783.3感知系统的应用 6180213.3.1自动驾驶 6308493.3.2驾驶辅助 6106463.3.3智能交通管理 6199193.3.4车辆监控与诊断 620904第四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7286064.1动力系统的组成 7263774.2动力系统的优化 7248814.3动力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85265第五章智能汽车控制系统 838625.1控制系统的组成 8130635.2控制系统的算法与应用 8226305.3控制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 94515第六章电动汽车能源管理 948826.1能源管理策略 9193936.1.1概述 9239186.1.2能源管理策略分类 9238516.1.3能源管理策略的实施 10183906.2电池管理系统 10290856.2.1概述 101646.2.2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 1044596.2.3电池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10155366.3充电设施与充电策略 1072946.3.1充电设施 10104806.3.2充电策略 1119960第七章智能汽车网络通信 11220017.1车载网络通信技术 1157017.1.1概述 11215677.1.2车载网络通信技术的分类 11180177.1.3车载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 11125407.2车联网技术 1278327.2.1概述 12154087.2.2车联网技术的架构 1292337.2.3车联网技术的应用 1237407.3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12317147.3.1网络安全 12130727.3.2隐私保护 1216247第八章电动汽车充电与维护 13142358.1充电设施与技术 1375788.2电动汽车维护与保养 13197218.3充电与维护市场分析 1429796第九章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439849.1国际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4132579.2国内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555569.3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1518936第十章电动汽车政策与市场分析 152451810.1政策环境分析 152898610.2市场需求分析 161745610.3市场竞争格局与前景预测 16第一章智能汽车技术概述1.1智能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智能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汽车技术,是指采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实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自动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控制的一种汽车。智能汽车具有高效、安全、环保、舒适等特点,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智能汽车的分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按智能化程度分类:根据智能化程度,智能汽车可分为辅助驾驶、半自动驾驶和全自动驾驶三个等级。辅助驾驶:通过车辆搭载的传感器和摄像头,辅助驾驶员进行驾驶,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紧急刹车等。半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场景下,如高速公路、拥堵路段等,能够实现自动驾驶,但仍需驾驶员进行监控和干预。全自动驾驶:车辆在所有场景下均能实现自动驾驶,无需驾驶员进行干预。(2)按功能分类:智能汽车的功能可分为感知、决策和控制三个方面。感知: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如道路状况、前方障碍物、交通标志等。决策:根据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智能决策,如行驶路线、速度控制、避障策略等。控制:根据决策结果,对车辆进行自动控制,如油门、刹车、转向等。1.2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智能汽车的基础,主要包括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这些设备能够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实时监测,为后续决策和控制提供数据支持。(2)决策技术:决策技术是智能汽车的核心,主要包括路径规划、行为决策、避障策略等。决策技术通过对感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车辆提供最优的行驶策略。(3)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智能汽车实现自动行驶的关键,主要包括电机控制、刹车控制、转向控制等。控制技术能够根据决策结果,对车辆进行精确控制,保证行驶安全。(4)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智能汽车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信息交互的关键,主要包括车载通信系统、车联网等。通过通信技术,智能汽车能够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行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5)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汽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这些技术能够辅助智能汽车实现更为复杂的功能,如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6)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保障,主要包括自动驾驶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安全技术能够保证智能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乘员和行人的安全。第二章电动汽车技术概述2.1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简称EV)是指采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通过电池或其他能量存储装置提供电能的汽车。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能效等优点,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根据动力来源和驱动方式的不同,电动汽车可分为以下几类:(1)纯电动汽车(BatteryElectricVehicle,简称BEV):纯电动汽车完全依靠电池提供动力,不含有内燃机。电池作为能量存储装置,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轮。(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ElectricVehicle,简称H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同时具备内燃机和电动机两种动力来源,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两种动力的切换与协同工作,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3)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简称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外部充电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充电桩为车辆充电,提高纯电续航里程。(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CellElectricVehicle,简称FC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采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来源,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电动机。2.2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池技术: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决定了车辆的续航里程、安全功能和成本。目前常用的电池类型有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铅酸电池等。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提高安全功能。(2)电动机技术:电动机是电动汽车的驱动部件,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的功能直接影响车辆的加速功能、爬坡能力和最高车速。目前常用的电动机类型有交流异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等。(3)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变换器和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是实现电动汽车高效率、高功能驱动控制的关键。(4)充电技术:充电技术是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环节。目前常用的充电方式有慢充、快充和无线充电等。充电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充电速度、降低充电成本、提高充电安全性。(5)智能网联技术:智能网联技术是电动汽车实现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高级功能的基础。智能网联技术包括车载计算平台、传感器、通信模块等。(6)轻量化技术:轻量化技术是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重要途径。通过采用轻量化材料、优化结构设计等手段,降低车辆自重,提高能效。(7)安全技术:电动汽车的安全技术包括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两个方面。被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车身结构设计、安全气囊、座椅安全带等;主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C)等。第三章智能汽车感知系统3.1感知系统的组成智能汽车感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3.1.1感知硬件感知硬件主要包括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LiDAR)、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这些硬件设备能够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为智能汽车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3.1.2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感知硬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融合和解析。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将原始数据转化为车辆周围环境的准确描述,为后续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3.1.3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数据处理模块提供的环境信息,进行决策和控制。它包括路径规划、速度控制、车辆稳定性控制等功能,保证智能汽车安全、稳定地行驶。3.1.4通信模块通信模块负责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通信,智能汽车能够获取更多的道路信息、交通状况等,提高行驶安全性和效率。3.2感知系统的工作原理3.2.1感知硬件工作原理各类感知硬件通过不同的原理检测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例如,摄像头通过光学原理捕捉图像,雷达利用电磁波反射原理探测距离和速度信息,激光雷达通过激光脉冲测量距离等。3.2.2数据处理模块工作原理数据处理模块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噪、滤波等。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将不同感知硬件的数据进行整合,得到车辆周围环境的统一描述。利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解析,提取有用信息。3.2.3控制模块工作原理控制模块根据数据处理模块提供的环境信息,进行决策和控制。它通过路径规划算法确定车辆的行驶轨迹,利用速度控制算法调整车速,以及通过车辆稳定性控制算法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3.2.4通信模块工作原理通信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它利用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3感知系统的应用感知系统在智能汽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几种典型应用场景:3.3.1自动驾驶感知系统为自动驾驶提供关键的环境信息,使车辆能够自主行驶。在自动驾驶过程中,感知系统能够实时检测道路状况、车辆和行人等信息,为车辆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3.3.2驾驶辅助感知系统能够辅助驾驶员进行驾驶,提高行驶安全性。例如,车道保持辅助系统通过感知系统检测车辆在道路上的位置,避免车辆偏离车道;碰撞预警系统通过感知系统检测前方车辆的距离和速度,提前预警驾驶员。3.3.3智能交通管理感知系统可以为智能交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例如,通过感知系统收集的交通信息,可以实时调整信号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同时感知系统还可以用于监控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交通秩序。3.3.4车辆监控与诊断感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车辆的状态,如车辆速度、油耗等,并为驾驶员提供故障诊断信息。通过感知系统,驾驶员可以及时了解车辆状况,保证行车安全。第四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4.1动力系统的组成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关键部分组成:(1)电动机:电动机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分,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汽车行驶。根据不同的驱动方式,电动机可以分为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和永磁电动机等。(2)电池组:电池组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是动力系统的能量来源。目前常用的电池类型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3)电控系统:电控系统负责对电动机、电池组以及其他相关部件进行控制,保证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电控系统主要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等。(4)传动系统:传动系统负责将电动机输出的扭矩传递到车轮,从而推动汽车行驶。传动系统包括减速器、驱动轴和车轮等。(5)充电设备:充电设备用于为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充电,包括充电桩、充电站等。4.2动力系统的优化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功能和续航里程,动力系统的优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优化措施:(1)提高电动机效率:通过优化电动机的设计,降低电动机的损耗,提高电动机的效率。(2)优化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实现对电池组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3)采用先进的传动技术:采用先进的传动技术,降低传动系统的能量损失,提高传动效率。(4)减轻整车重量:采用轻量化材料,减轻整车的重量,从而降低能耗,提高续航里程。(5)优化充电策略:通过优化充电策略,提高充电速度,降低充电过程中的能耗。4.3动力系统的维护与保养为了保证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以下是一些动力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措施:(1)定期检查电动机:定期检查电动机的绝缘功能和温升,保证电动机正常运行。(2)定期更换电池组:根据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定期更换电池组,避免电池组老化导致的功能下降。(3)检查电控系统:定期检查电控系统的各个部件,保证电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维护传动系统:定期检查传动系统的减速器、驱动轴等部件,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5)保养充电设备:定期对充电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保证充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第五章智能汽车控制系统5.1控制系统的组成智能汽车控制系统的核心在于实现对车辆各项功能的精确控制,其主要由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三部分组成。感知层是控制系统的前端,主要包括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用于收集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如道路状况、交通信号、障碍物等。决策层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等硬件,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决策层通过对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执行层提供决策依据。执行层主要包括驱动电机、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负责将决策层的控制指令转化为实际的车辆动作。5.2控制系统的算法与应用智能汽车控制系统中,算法是实现精确控制的关键。以下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控制系统算法及其应用:(1)模糊控制算法:用于处理车辆在复杂环境下的控制问题,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2)预测控制算法: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车辆状态的预测,实现最优控制,如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3)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训练大量数据,使控制系统具备自我学习和优化能力,如自动驾驶系统中的路径规划。(4)深度学习算法: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为智能汽车提供更精确的环境感知能力。5.3控制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智能汽车控制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是保障车辆行驶安全的关键因素。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硬件安全:控制系统中的硬件设备需具备高可靠性,以保证在极端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2)软件安全:控制系统软件需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保证在各种工况下都能稳定运行。(3)数据安全:对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4)系统冗余:设置多套控制系统,当某一套系统出现故障时,其他系统可以接管车辆控制,保证车辆安全行驶。(5)故障诊断与处理:控制系统应具备故障诊断能力,当检测到故障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并通知驾驶员。(6)抗干扰能力:控制系统需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外部环境对车辆控制的影响。第六章电动汽车能源管理6.1能源管理策略6.1.1概述能源管理策略是电动汽车能源管理系统的核心,其主要目标是优化能源使用,提高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策略涉及对电池、电机、充电设备等多个组件的协调与控制,以实现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源平衡。6.1.2能源管理策略分类(1)动态能源管理策略:根据电动汽车的行驶状态、电池状态和环境因素,实时调整能源分配策略。(2)预测功能源管理策略:通过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动汽车的行驶需求,提前制定能源分配策略。(3)智能能源管理策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实现电动汽车能源的最优分配。6.1.3能源管理策略的实施(1)优化电池充放电策略,提高电池使用寿命。(2)调整电机工作状态,降低能耗。(3)优化充电设备的使用,提高充电效率。6.2电池管理系统6.2.1概述电池管理系统(BMS)是电动汽车能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监控电池的状态、保护电池免受损害,并保证电池在最佳状态下工作。6.2.2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1)电池状态监测: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保证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工作。(2)电池保护:当电池状态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电池免受损害。(3)电池状态估计:通过算法预测电池的剩余容量、健康状态等,为能源管理策略提供依据。(4)电池均衡控制:调整电池各单体间的电压差异,提高电池组的使用寿命。6.2.3电池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1)电池状态监测技术: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的检测。(2)电池状态估计技术:如基于模型的估计方法、数据驱动的方法等。(3)电池均衡控制技术:如主动均衡、被动均衡等。6.3充电设施与充电策略6.3.1充电设施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能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充电桩、充电站等。充电设施应具备以下特点:(1)安全性:保证充电过程中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的安全。(2)兼容性:支持不同类型和品牌的电动汽车充电。(3)智能化:实现充电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等功能。6.3.2充电策略(1)按需充电策略:根据电动汽车的行驶需求,实时调整充电时间和充电功率。(2)分时充电策略:利用电力系统的低谷时段进行充电,降低充电成本。(3)智能充电策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充电时间和充电功率,提高充电效率。(4)集中充电策略:在充电站等场所集中充电,提高充电设备的利用率。(5)电池梯次利用策略:将退役电池应用于充电设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第七章智能汽车网络通信7.1车载网络通信技术7.1.1概述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车载网络通信技术在汽车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车载网络通信技术是指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实现车辆内部各部件、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7.1.2车载网络通信技术的分类(1)有线通信:主要包括CAN(控制器局域网)、LIN(局域互连网络)、MOST(媒体导向系统总线)等。(2)无线通信:主要包括WiFi、蓝牙、5G、V2X(车与一切)等。7.1.3车载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1)车辆内部通信:实现车辆内部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交换,如发动机控制单元、制动控制单元、娱乐系统等。(2)车辆与车辆通信: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如前方车辆行驶状态、交通拥堵情况等。(3)车辆与基础设施通信:实现车辆与交通信号灯、停车场、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信息交换。7.2车联网技术7.2.1概述车联网技术是指利用车载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与外部环境(包括车辆、道路、基础设施等)的信息交互与共享,为智能汽车提供更加丰富、实时的数据支持。7.2.2车联网技术的架构(1)车载终端:负责收集车辆内部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通过车载网络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2)数据中心: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为智能汽车提供决策支持。(3)应用服务:根据智能汽车的需求,提供导航、娱乐、安全等服务。7.2.3车联网技术的应用(1)实时导航:通过车联网技术获取实时交通信息,为驾驶员提供最佳行驶路线。(2)智能驾驶:利用车联网技术实现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3)安全驾驶: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紧急制动、前方碰撞预警等功能。7.3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7.3.1网络安全智能汽车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安全:保障车辆内部和外部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2)系统安全:保证车载网络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防止恶意攻击、病毒感染等。(3)应用安全:保障智能汽车应用服务的正常运行,防止非法接入、滥用等。7.3.2隐私保护智能汽车网络通信技术在为驾驶员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隐私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加密:对收集到的个人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2)访问控制:对车辆内部和外部数据的访问进行权限控制,保证数据安全。(3)用户协议:明确告知用户数据收集、使用和共享的范围,尊重用户隐私权。通过对车载网络通信技术、车联网技术以及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分析,可以看出智能汽车网络通信技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重要地位。在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智能汽车网络通信技术将为智能汽车带来更加丰富的功能和更高效的应用体验。第八章电动汽车充电与维护8.1充电设施与技术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与技术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主要包括公共充电桩、私人充电桩、换电站等。充电技术则涵盖了交流充电、直流充电、无线充电等多种形式。公共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充电的主要设施,其布局和数量对电动汽车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加大对公共充电桩的建设力度,截至2020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已超过120万根。私人充电桩的建设也在逐步推进,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在充电技术方面,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是当前主流的充电方式。交流充电具有充电功率较低、充电时间较长等特点,适用于家庭、办公等场所。直流充电则具有充电功率高、充电时间短等优势,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公共场所。无线充电技术也在逐步发展,未来有望实现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无线充电。8.2电动汽车维护与保养电动汽车的维护与保养是保证车辆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的关键。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在维护与保养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电池维护:电动汽车的电池是其核心部件,电池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因此,定期检查电池状态、清洁电池接口、保持电池温度在合理范围内等维护措施。(2)电机维护:电动汽车的电机作为驱动力的来源,需要定期检查电机的固定螺栓、绝缘材料等,保证电机正常运行。(3)电子部件维护:电动汽车的电子部件较多,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显示屏等。这些部件需要定期检查,保证其正常工作。(4)制动系统维护: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采用再生制动技术,降低了制动盘的磨损。但仍需定期检查制动盘、刹车片等部件,保证制动系统的安全功能。8.3充电与维护市场分析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充电与维护市场也呈现出以下特点:(1)充电设施建设加速:为满足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公共充电桩的建设。(2)充电技术不断创新:在充电技术方面,无线充电、快速充电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3)维护与保养市场潜力巨大: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电动汽车的维护与保养市场也将逐步扩大,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4)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在充电与维护市场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电动汽车充电与维护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九章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9.1国际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全球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智能汽车产业在国际范围内迅速发展。以下为国际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几个方面:(1)技术层面:国际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尤其是在自动驾驶、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智能汽车技术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产业布局:国际汽车制造商纷纷布局智能汽车产业,通过投资、合作、收购等方式,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例如,特斯拉、谷歌、宝马、奔驰等企业均在智能汽车领域展开竞争。(3)政策支持: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如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相关法规和规划,以推动智能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9.2国内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以下为国内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几个方面:(1)技术层面:我国在智能汽车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自动驾驶、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产业布局:国内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大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投入,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引进技术等方式,提升智能汽车技术水平。如比亚迪、吉利、上汽等企业均推出了智能汽车产品。(3)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