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复习讲义汇编(教师版)_第1页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复习讲义汇编(教师版)_第2页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复习讲义汇编(教师版)_第3页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复习讲义汇编(教师版)_第4页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复习讲义汇编(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转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点强化1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热点强化2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及应用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热点强化3情景方程式的书写第二章物质的量第5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第6讲物质的量浓度热点强化4包罗万象的阿伏加德罗常数(NA)第7讲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第三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第8讲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热点强化5仪器的组合与气体体积的测定答题规范(1)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第9讲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答题规范(2)物质分离提纯操作规范描述热点强化6利用溶解度进行物质分离第四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0讲碱金属钠及其氧化物第11讲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热点强化7Na2CO3、NaHCO3含量测定的思维方法第12讲铁及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第13讲铁盐、亚铁盐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第14讲铝、镁及其化合物第15讲铜金属材料金属冶炼第五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6讲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第17讲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第18讲卤族元素溴、碘单质的提取热点强化8富集方法的应用——海水资源提取溴、碘第19讲硫及其氧化物热点强化9空气中SO2的测定及治理第20讲硫酸硫酸盐第21讲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第22讲氮及其氧化物硝酸第23讲氨铵盐热点强化10喷泉实验及拓展第24讲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第25讲碳、硅无机非金属材料第六章元素及其化合物综合应用第26讲化学与STSE化学与中华文明热点强化11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第27讲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与推断答题规范(3)离子检验操作、现象描述第28讲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热点强化12化学装置图的正误判断第29讲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拓展创新第30讲陌生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流程分析第七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31讲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32讲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答题规范(4)电离能大小比较热点强化13元素推断与元素性质第八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33讲化学键第34讲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及应用答题规范(5)键角大小原因解释的三种模型热点强化14微粒空间结构大π键的判断第35讲分子的性质配合物与超分子第九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36讲物质的聚集状态常见晶体类型答题规范(6)晶体熔、沸点高低原因解释第37讲晶胞结构分析与计算热点强化15原子分数坐标、投影图热点强化16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题专练第十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8讲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第39讲盖斯定律及应用第40讲原电池常见化学电源第41讲新型化学电源分类突破第42讲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热点强化17多池电化学装置第43讲电解原理应用新拓展热点强化18离子交换膜电化学装置第十一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44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第45讲过渡态理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第46讲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平衡常数第47讲化学平衡常数的综合计算热点强化19原子守恒法在多平衡体系计算中的应用第48讲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第49讲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第50讲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分类突破热点强化20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简答题第十二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51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热点强化21电离常数的相关计算第52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53讲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热点强化22氧化还原滴定答题规范(7)滴定终点判断第54讲盐类的水解答题规范(8)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问题第55讲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水解常数第56讲溶液中的粒子平衡曲线分类突破热点强化23多曲线、多含义坐标系图像分析第57讲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第58讲沉淀溶解平衡图像的分析热点强化24多平衡体系溶液中平衡常数(K)的计算及应用第59讲无机化工流程题的解题策略第十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烃第60讲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及研究方法第61讲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第62讲烃化石燃料第十四章烃的衍生物第63讲卤代烃醇酚第64讲醛、酮第65讲羧酸羧酸衍生物第66讲生物大分子合成高分子第十五章有机化合物综合应用第67讲官能团与有机物的性质有机反应类型热点强化25有机实验综合应用专练第68讲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第69讲有机合成第70讲有机合成与推断综合突破第十六章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第71讲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第72讲以物质制备为主的综合实验第73讲以物质含量或组成测定为主的综合实验第74讲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转化[复习目标]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2.熟知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3.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质的组成(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同素异形体①定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②性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差异。同素异形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变化。③常见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元素:O2、O3;碳元素:金刚石、石墨、C60;磷元素:白磷、红磷。2.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应用举例]现有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爆鸣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有机玻璃⑦漂白粉⑧TNT⑨H2SO4⑩含氧40%的氧化镁⑪花生油⑫福尔马林⑬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⑭CuSO4·5H2O⑮液氯⑯王水⑰KAl(SO4)2·12H2O⑱分子式为C5H10的烃⑲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其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一定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的是________。答案①⑧⑨⑩⑭⑮⑰⑲②③④⑤⑥⑦⑪⑫⑬⑯⑱3.物质的分类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在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应用举例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横线上:①硫黄②HClO③苛性钠④明矾⑤小苏打⑥氧化钠⑦Fe(OH)3⑧NaCl溶液⑨H2SO3⑩淀粉溶液⑪泥水答案①②⑨③⑦④⑤⑥⑧⑩⑪(2)交叉分类法应用举例将下列氧化物与指定类别连线:1.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单质()2.Cu、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5.酸溶于水一定能电离出H+,但能电离出H+的不一定是酸()6.CO2、N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酸,故两者都是酸性氧化物()答案1.×2.×3.×4.√5.√6.×氧化物的再分类(1)酸性氧化物。(2)碱性氧化物。(3)两性氧化物。(4)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与酸反应,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例如NO、CO等。(5)过氧化物:含有过氧基(—O—O—)的化合物。例如:H2O2、Na2O2、CaO2等。一、依据“标准”对常见无机物分类1.对下列物质分类,并完善表格内容①HCl②HNO3③H2SO4④H2S⑤H3PO4⑥HF⑦BaSO4⑧NaHCO3⑨Cu2(OH)2CO3⑩FeSO4物质分类依据物质类别实例酸根据酸根离子是否含有氧元素含氧酸②③⑤无氧酸①④⑥根据一定条件下能电离出H+的数目一元酸①②⑥二元酸③④三元酸⑤根据电离程度强酸①②③弱酸④⑤⑥根据沸点高低高沸点酸③⑤低沸点酸①②④⑥盐根据生成盐时酸、碱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正盐⑦⑩酸式盐⑧碱式盐⑨二、各物质类别包含关系判断2.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________,都不正确的是________。A.NaClO(碱式盐)、C2H5OH(碱)、H2SO4(离子化合物)、玻璃钢(金属材料)B.液氨(氢化物)、NH4Cl(铵盐)、HNO3(含氧酸)、NaOH(强碱)C.HCl(共价化合物)、CH3COOH(羧酸)、Na2O2(碱性氧化物)、CH3I(卤代烃)D.NO2(酸性氧化物)、CH3CHO(有机物)、CO(有机物)、CH3COOCH3(酯)答案BA解析NaClO不是碱式盐,C2H5OH属于醇类,硫酸是共价化合物,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A全不正确;C项中Na2O2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D项中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一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物。3.如图表示了一些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选项XYZA硫酸铜盐纯净物B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C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D强电解质电解质化合物答案C解析从组成上分类,氧化物包括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C项错误。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转化1.多角度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通过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回答下列问题:①石油的分馏②煤的干馏③钠的焰色试验④碘的升华⑤氯化铵分解⑥蛋白质的变性⑦蛋白质的显色反应⑧电解食盐水⑨CaCl2的潮解⑩冰的融化⑪FeCl3的水解⑫石油的裂化、裂解⑬蛋白质的盐析⑭食物的缓慢氧化⑮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③④⑨⑩⑬②⑤⑥⑦⑧⑪⑫⑭⑮(2)分别从物质变化(宏观)和化学键变化(微观)的视角说明化学变化的特征。答案宏观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微观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2.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的转化(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eq\o(→,\s\up7(O2))碱性氧化物eq\o(→,\s\up7(H2O))碱eq\o(→,\s\up7(酸))盐如:Naeq\o(→,\s\up7(O2))Na2Oeq\o(→,\s\up7(H2O))NaOHeq\o(→,\s\up7(H2SO4))Na2SO4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单质eq\o(→,\s\up7(O2))酸性氧化物eq\o(→,\s\up7(H2O))酸eq\o(→,\s\up7(碱))盐如:Seq\o(→,\s\up7(O2))SO2eq\o(→,\s\up7(H2O))H2SO3eq\o(→,\s\up7(NaOH))Na2SO3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1.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2.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3()3.232Th转化成233Th是化学变化()4.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5.判断下列转化能否实现,能实现的打“√”,不能实现的打“×”。①SiO2eq\o(→,\s\up7(H2O))H2SiO3()②SO3eq\o(→,\s\up7(H2O))H2SO4()③Fe2O3eq\o(→,\s\up7(H2O))Fe(OH)3()④BaOeq\o(→,\s\up7(H2O))Ba(OH)2()答案1.×2.×3.×4.√5.①×②√③×④√一、不同类别物质的转化1.含碳元素的常见物质有CH4、单质碳(C)、CO、CO2、H2CO3、Na2CO3、NaHCO3,下面是这些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及它们的转化关系: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标有序号的物质间的转化(写出一个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CO2+2Mgeq\o(=,\s\up7(点燃))2MgO+C②C+O2eq\o(=,\s\up7(点燃))CO2③2C+O2eq\o(=,\s\up7(点燃))2CO⑤2CO+O2eq\o(=,\s\up7(点燃))2CO2⑥Na2CO3+2HCl=2NaCl+CO2↑+H2O⑦CO2+2NaOH=Na2CO3+H2O二、物质性质与转化2.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与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铜eq\o(→,\s\up7(①))铜绿eq\o(→,\s\up7(②))Aeq\o(→,\s\up7(③))Cu(OH)2eq\o(→,\s\up7(④))Beq\o(→,\s\up7(⑤),\s\do5(H2))Cu(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_________。(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答案(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3)Cu(OH)2eq\o(=,\s\up7(△))CuO+H2OCuO+H2eq\o(=,\s\up7(△))Cu+H2O(4)①②③④三、基于物质类别预测陌生物质的性质3.已知次磷酸(H3PO2)是一元中强酸,请写出其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H3PO2+NaOH=NaH2PO2+H2O4.已知Be(OH)2与Al(OH)3都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写出Be(OH)2分别溶于NaOH溶液、盐酸的化学方程式:(1)Be(OH)2+2NaOH=Na2BeO2+2H2O。(2)Be(OH)2+2HCl=BeCl2+2H2O。考点三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1)组成(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2.胶体(1)分类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到对应的横线上:①Fe(OH)3胶体②云③烟水晶④雾⑤蛋白质溶液⑥烟⑦有色玻璃气溶胶:②④⑥;液溶胶:①⑤;固溶胶:③⑦。(2)性质与应用使胶体聚沉的常见方法:①加入电解质溶液,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搅拌。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微粒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nm1~100nm>100nm外观特征均一、透明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介稳定不稳定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均能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均不能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沉淀或分层1.可用过滤的方法将胶体粒子与分散剂分开()2.胶体不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3.将1mL1mol·L-1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若FeCl3完全水解,则可制得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少于0.001NA()4.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答案1.×2.√3.√4.√Fe(OH)3胶体的制备(1)制备方法: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2)制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填字母)。A.Fe(OH)3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4)问题讨论①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_证明Fe(OH)3胶体已经制成。②在制备Fe(OH)3胶体时,某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产生,请预测现象并分析原因: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使用蒸馏水,而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在制备Fe(OH)3胶体时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饱和FeCl3溶液红褐色(2)FeCl3+3H2Oeq\o(=,\s\up7(△))Fe(OH)3(胶体)+3HCl(3)A(4)①丁达尔效应②生成红褐色沉淀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使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1.(2023·新课标卷,7)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答案C解析羟基磷灰石的化学式为[Ca5(PO4)3OH],属于无机物,B正确;熟石膏的主要成分为2CaSO4·H2O,C错误。2.(2023·浙江6月选考,1)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A.石墨烯 B.不锈钢C.石英光导纤维 D.聚酯纤维答案D解析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为碳的单质,属于无机物,A不符合题意;不锈钢是Fe、Cr、Ni等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不符合题意;石英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不符合题意。3.(2023·辽宁,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取得新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CO2合成了脂肪酸:实现了无机小分子向有机高分子的转变B.发现了月壤中的“嫦娥石[(Ca8Y)Fe(PO4)7]”:其成分属于无机盐C.研制了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电能D.革新了海水原位电解制氢工艺:其关键材料多孔聚四氟乙烯耐腐蚀答案A解析脂肪酸不属于有机高分子,A错误;聚四氟乙烯塑料被称为塑料王,耐酸、耐碱,不会被海水腐蚀,D正确。4.(2022·湖北,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加入明矾后泥水变澄清B.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C.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D.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答案B解析明矾净水的原理为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使泥水变澄清,涉及化学变化,A错误;水快速制冰为物理变化,B正确;炖排骨汤时放点醋,可使骨头中的钙、磷、铁等矿物质溶解出来,此外,醋还可以防止食物中的维生素被破坏,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茄子中存在一类叫“酚氧化酶”的物质,遇到氧气之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有色的物质,反应时间越长,颜色越深,涉及化学变化,D错误。课时精练1.(2022·浙江6月选考,1)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A.高锰酸钾溶液 B.过氧乙酸溶液C.双氧水 D.医用酒精答案A2.(2022·广东,2)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H2为氧化性气体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C.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的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D.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eq\o\ar(235,92)U与eq\o\ar(238,92)U互为同位素答案D解析H2作为燃料在反应中被氧化,体现还原性,故A项错误;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项错误。3.(2023·山东枣庄统考二模)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科技创新、构建新能源体系,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奋斗者”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采用的Ti62A新型钛合金材料硬度大、韧性好B.推动大型风电、水电、太阳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C.保护和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有利于实现碳中和D.使用聚乙烯制作的塑料包装袋物美价廉,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答案D4.(2022·湖南,1)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答案D解析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是利用液态CO2汽化吸热导致环境温度下降,从而使水结冰,属于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5.(2023·湖北校联考模拟)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具有抗癌、抗衰老等功能。茶叶的手工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采回的鲜茶叶,要及时、均匀地薄摊在洁净的竹匾上……要用火力均匀的木炭火……在锅内手工翻炒、烘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翻炒”时,木炭火的温度越高越好B.用开水刚泡制的茶水pH=7C.瓷器茶杯属于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D.茶多酚能有效清除人体的活性氧自由基,起到抗衰老作用答案D解析茶多酚的性质不稳定,在高温下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翻炒”时,木炭火的温度不是越高越好,A错误;100℃时水的离子积Kw=10-12,此时中性溶液的pH=6,且酚羟基具有弱酸性,茶叶中含有茶多酚,故用开水刚泡制的茶水pH应该小于6,B错误;瓷器茶杯是陶瓷制品,是无机硅酸盐材料,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6.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9nm,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纳米泡沫”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把“碳纳米泡沫”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碳化合物D.“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相同答案B解析“碳纳米泡沫”属于碳单质,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A、C错误;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金刚石没有磁性,二者性质不同,D错误。7.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序号甲乙、丙、丁、戊①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五氧化二磷②常见合金不锈钢、青铜、硬铝、生铁③基本营养物质油脂、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④腐蚀品盐酸、浓硫酸、烧碱、硝酸⑤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铁⑥弱电解质次氯酸、一水合氨、水、醋酸正确的组合是()A.①② B.④⑤⑥C.②④⑥ D.①⑤⑥答案C解析①中,石灰石不具备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③中,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不属于营养物质;⑤中,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8.近日,科学研究发现液态水或存在第二形态,当水被加热到40~60℃时,它的导热性、折射率、导电性等属性也会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H2OB.导热性、折射率、导电性属于水的化学性质C.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D.液态水两种形态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答案C解析A项,氢、氧两种元素除组成H2O外还可以组成H2O2,错误;B项,导热性、折射率、导电性属于水的物理性质,错误;C项,冰浮在水上,说明冰的密度小于液态水,正确;D项,液态水两种形态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错误。9.(2023·湖北,3)工业制备高纯硅的主要过程如下:石英砂eq\o(→,\s\up7(焦炭),\s\do5(1800~2000℃))粗硅eq\o(→,\s\up7(HCl),\s\do5(300℃))SiHCl3eq\o(→,\s\up7(H2),\s\do5(1100℃))高纯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备粗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2+2Ceq\o(=,\s\up7(高温))Si+2CO↑B.1molSi含Si—Si的数目约为4×6.02×1023C.原料气HCl和H2应充分去除水和氧气D.生成SiHCl3的反应为熵减过程答案B解析在晶体硅中,每个Si与其周围的4个Si形成共价键并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因此,平均每个Si形成2个共价键,1molSi含Si—Si的数目约为2×6.02×1023,B说法错误;SiHCl3易水解,氢气中混有氧气易爆炸,原料气HCl和H2应充分去除水和氧气,C说法正确;Si+3HCleq\o(=,\s\up7(300℃))SiHCl3+H2,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因此,生成SiHCl3的反应为熵减过程,D说法正确。10.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①指南针②黑火药③转轮排字④黏土制陶瓷⑤用玻璃瓶盛装“强水”(古书中记载一种能腐蚀五金的液体)⑥用明矾溶液清洗铜镜表面的铜锈⑦湿法炼铜A.①③④⑤ B.①③⑤C.①③④⑦ D.①③⑤⑥答案B解析⑤用玻璃瓶盛装“强水”(古书中记载一种能腐蚀五金的液体),这里所说的强水应该是硝酸,硝酸不会和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正确。11.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生成强酸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⑥两种含氧化合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A.全部 B.只有②④⑤⑥C.只有①②③⑤ D.只有③④⑤⑥答案A解析SO2可与NaOH溶液反应,①可以实现;H2S+CuSO4=CuS↓+H2SO4,②可以实现;H2SO4+2CH3COONa=2CH3COOH+Na2SO4,没有水、沉淀和气体生成,③可以实现;H2SO3+2H2S=3S↓+3H2O,④可以实现;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加,⑤可以实现;2Na2O2+2H2O=4NaOH+O2↑,⑥可以实现。12.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如图化学反应,已知A、B、C中均含有同种元素,则下列对应物质不正确的是()选项A物质B物质C物质D物质A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CO2BFeFeCl2FeCl3Cl2CAlCl3溶液Al(OH)3NaAlO2溶液NaOH溶液DH2SSSO2O2答案B解析若A为Fe,D为Cl2,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而不是FeCl2,B错误。13.胶体金即金溶胶,其具有光吸收性、呈色性和胶体性等特点。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胶体金标记物,可实现对抗原抗体的测定。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操作步骤如下:a.取20%白磷(①)的乙醚溶液0.5mL,加蒸馏水(②)60mLb.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③)0.75mL,再滴加0.1mol·L-1K2CO3(④)溶液0.6mL,振荡变成棕红色c.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d.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在5~12nm。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物质①②③④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2)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答案(1)①②④④(2)胶体金颗粒14.(2023·青岛模拟)铁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Ⅰ.铁及其化合物存在如图甲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2)①~⑤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填序号)。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e的浓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可得到红褐色液体,该液体属于一种特殊的分散系。该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鉴别e的浓溶液与该分散系所用方法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明代《徐光启手迹》记载了以绿矾(FeSO4·7H2O)和硝(KNO3)为原料制备硝酸的方法,其主要流程如图乙:(4)X为铁的氧化物,X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③利用浓硫酸的性质为________(填字母)。a.强氧化性 b.高沸点c.酸性 d.脱水性答案(1)FeCl2、Fe(OH)2(2)②③⑤4Fe(OH)2+O2+2H2O=4Fe(OH)3(3)1~100nm丁达尔效应(4)Fe2O3或Fe3O4FeSO4分解生成SO2和SO3,部分S元素被还原,则Fe元素应被氧化,所以X为Fe2O3或Fe3O4(5)bc解析(1)根据物质类别和铁元素的化合价可知,a为Fe,b为FeCl2,e为FeCl3,c为Fe(OH)2,d为Fe(OH)3。a、b、c三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FeCl2、Fe(OH)2。(2)①置换反应;②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③铁在氯气中点燃生成氯化铁;④反应中Fe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⑤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①~⑤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②③⑤。(5)③中浓硫酸与硝酸钾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硝酸,硝酸沸点低,易挥发,浓硫酸的沸点高,难挥发,利用了浓硫酸的高沸点和酸性。

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复习目标]1.了解电解质及其分类,掌握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2.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以及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考点一离子反应与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1.电解质的概念(1)概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二者情况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2)分类电解质eq\b\lc\{\rc\(\a\vs4\al\co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应用举例]现有11种物质:①锂②纯H3PO4③氨水④NH3⑤BaSO4⑥NaCl固体⑦NaCl溶液⑧乙醇⑨Al2O3⑩AlCl3⑪CuSO4·5H2O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的序号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序号符合的条件物质的序号(1)本身能导电(2)电解质,熔融状态能导电(3)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导电(4)非电解质(5)强电解质(6)弱电解质答案(1)①③⑦(2)⑤⑥⑨⑪(3)②⑥⑩⑪(4)④⑧(5)⑤⑥⑨eq\o(○,\s\up1(10))⑪(6)②2.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用“=”连接。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用“”连接,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一般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完成。[应用举例]按要求书写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①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KAl(SO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CH3CO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H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Cu(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NaHSO4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NaHSO4熔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Ba(OH)2=Ba2++2OH-②KAl(SO4)2=K++Al3++2SOeq\o\al(2-,4)③CH3COOHCH3COO-+H+④H2CO3H++HCOeq\o\al(-,3)、HCOeq\o\al(-,3)H++COeq\o\al(2-,3)⑤Cu(OH)2Cu2++2OH-⑥NaHSO4=Na++H++SOeq\o\al(2-,4)⑦NaHSO4(熔融)=Na++HSOeq\o\al(-,4)⑧NaHCO3=Na++HCOeq\o\al(-,3)、HCOeq\o\al(-,3)H++COeq\o\al(2-,3)3.离子反应(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2)本质: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减少。(3)常见离子反应的类型一、离子共存判断集锦1.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发生上述任何一种类型的离子反应,都不能大量共存。判断下列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有哪些?(1)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Na+、Cl-、SOeq\o\al(2-,4)、Fe3+(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eq\o\al(-,3)、Cl-(3)常温下,c(H+)=1×10-13mol·L-1的溶液中:NHeq\o\al(+,4)、Al3+、SOeq\o\al(2-,4)、NOeq\o\al(-,3)(4)碳酸氢钠溶液:K+、SOeq\o\al(2-,4)、Cl-、H+(5)含大量Fe3+的溶液:NHeq\o\al(+,4)、Na+、Cl-、SCN-(6)强碱溶液:Na+、K+、AlOeq\o\al(-,2)、COeq\o\al(2-,3)(7)常温下,pH=1的溶液:K+、Fe2+、Cl-、NOeq\o\al(-,3)(8)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的溶液:K+、Na+、COeq\o\al(2-,3)、SOeq\o\al(2-,4)(9)由水电离出的c水(H+)=1×10-12mol·L-1的溶液:Na+、K+、Cl-、NOeq\o\al(-,3)(10)c(H+)∶c(OH-)=1∶10-2的溶液:K+、Ba2+、ClO-、COeq\o\al(2-,3)(11)澄清透明的溶液:Fe3+、Mg2+、Br-、Cl-答案(6)(9)(11)2.强氧化性与强还原性的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判断下表中所列离子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反应的打“√”,不能反应的打“×”。S2-SOeq\o\al(2-,3)I-Fe2+Br-Cl-MnOeq\o\al(-,4)(H+)√√√√√√ClO-√√√√√√(酸性)NOeq\o\al(-,3)(H+)√√√√——Fe3+√√√×××3.(1)判断下列几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的说明理由。①Na+、Fe2+、NOeq\o\al(-,3)、SOeq\o\al(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H+、Fe2+、NOeq\o\al(-,3)、SOeq\o\al(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向含有Fe2+、Cl-、Na+、H+的溶液中滴入H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S2-与SOeq\o\al(2-,3),Cl—与ClO-在碱性条件下能否大量共存:________(填“能”或“不能”)。写出上述两组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能②不能,H+、Fe2+、NOeq\o\a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不能,H2O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Fe2+(2)能2S2-+SOeq\o\al(2-,3)+6H+=3S↓+3H2OCl-+ClO-+2H+=Cl2↑+H2O二、离子反应过程中溶液导电性变化分析4.下列几种导电性变化图像,把符合要求的图像字母填在相应的题目后面的括号中。(1)向H2S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液()(2)向H2S溶液中通入Cl2直至过量()(3)向AgNO3溶液中通入少量HCl()(4)向氨水中通入HCl直至过量()(5)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l2()(6)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答案(1)D(2)B(3)C(4)B(5)C(6)A解析(1)H+与OH-中和生成极弱电解质水,Ba2+与SOeq\o\al(2-,4)结合成难溶BaSO4,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降低。(2)和(4)都是因发生离子反应,使弱电解质生成强电解质,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加。(3)和(5)虽然发生了离子反应,但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基本未发生改变。(6)开始阶段CO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离子浓度降低至Ca(OH)2完全反应后,继续通入CO2,CO2、H2O与CaCO3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又增加。5.将等浓度的H2SO4、NaHSO4溶液,分别滴入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其电导率与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b→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B.d点溶液中,Na+与SOeq\o\al(2-,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c点导电能力相同,所以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D.a、b两点Ba2+均沉淀完全,所以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答案A解析Ba(OH)2溶液和H2SO4、NaH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2SO4+Ba(OH)2=BaSO4↓+2H2O,NaHSO4+Ba(OH)2=BaSO4↓+NaOH+H2O、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点溶液电导率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和H2SO4的反应,则曲线②为Ba(OH)2和NaHSO4的反应。b→d反应为向NaOH溶液中继续滴加NaHSO4溶液,实际上是酸碱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A项正确;d点时溶质为Na2SO4,根据化学式知,Na+与SOeq\o\al(2-,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B项错误;c点,①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②中溶质为NaOH、Na2SO4,则该点两种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同,故C项错误;a点液体为纯水,b点溶质为NaOH,所以a点呈中性,b点呈碱性,故D项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原理及影响因素(1)导电原理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实现导电过程。(2)影响因素①离子浓度:一般情况下,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数越多,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越强。②离子种类:离子浓度相同时,不同离子导电能力不同。③溶液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增强。考点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1.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2)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2.离子方程式中物质的“拆分”原则(1)一般原则:能拆分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是易溶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除此之外的物质不能拆分。(2)酸式酸根的拆分①强酸的酸式酸根如硫酸氢根离子(HSOeq\o\al(-,4))在水溶液中拆分成“H+”和“SOeq\o\al(2-,4)”。②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分,如HCOeq\o\al(-,3)、HSOeq\o\al(-,3)、HC2Oeq\o\al(-,4)等。(3)微溶物的拆分①微溶物作为产物视为沉淀,不拆分。②作反应物时,澄清溶液中,微溶物拆分为离子,浑浊液中微溶物不拆分,如Ca(OH)2。(4)产物NH3·H2O的拆分①不加热或稀溶液中,写成“NH3·H2O”。②加热或浓溶液中,写成“NH3↑”和“H2O”。3.离子方程式规范书写的基本要求(1)符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2)方程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使用正确合理。(3)符号正确:“=”“↑”“↓”等使用正确。(4)三个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一、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注意氧化物、难溶物质、气体、难电离物质的书写形式。①过氧化钠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向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Cl2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向NaHS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HS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注意微溶物质、NHeq\o\al(+,4)与碱反应的条件。①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a2SO4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铵盐溶液与强碱溶液混合加热检测NHeq\o\al(+,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注意单质、浓酸的拆分(浓硫酸、浓磷酸不拆分)。①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铜溶于浓硝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2Na2O2+2H2O=4Na++4OH-+O2↑②Al3++3NH3·H2O=Al(OH)3↓+3NHeq\o\al(+,4)③Cl2+H2OH++Cl-+HClO④HSOeq\o\al(-,3)+H+=H2O+SO2↑(2)①OH-+H+=H2O②SOeq\o\al(2-,4)+2Ag+=Ag2SO4↓③NHeq\o\al(+,4)+OH-eq\o(=,\s\up7(△))NH3↑+H2O(3)①MnO2+4H++2Cl-eq\o(=,\s\up7(△))Mn2++Cl2↑+2H2O②Cu+4H++2NOeq\o\al(-,3)=Cu2++2NO2↑+2H2O二、多重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a(OH)2溶液与(NH4)2SO4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a2++2OH-+2H++SOeq\o\al(2-,4)=BaSO4↓+2H2O(2)Ba2++2OH-+2NHeq\o\al(+,4)+SOeq\o\al(2-,4)=BaSO4↓+2NH3·H2O(3)Cu2++SOeq\o\al(2-,4)+Ba2++2OH-=Cu(OH)2↓+BaSO4↓三、“四角度”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打“√”,不能的打“×”。(1)从“拆分”视角判断①食醋去除水垢中的CaCO3:CaCO3+2H+=Ca2++H2O+CO2↑(2023·北京,6B)()②H2SO3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SOeq\o\al(2-,3)+Ca2+=CaSO3↓(2023·浙江1月选考,7D)()③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盐酸:H++OH-=H2O(2021·湖北,4A)()④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Ag++I-=AgI↓(2021·湖北,4B)()⑤过氧化物转化为碱:2Oeq\o\al(2-,2)+2H2O=4OH-+O2↑(2022·广东,14C)()⑥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eq\o(=,\s\up7(电解))Cl2↑+H2↑(2018·江苏,7D)()(2)从原理的视角①Cl2制备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Cl2+2OH-=Cl-+ClO-+H2O(2023·北京,6A)()②SO2与KClO溶液反应:SO2+2ClO-+H2O=2HClO+SOeq\o\al(2-,3)(2021·辽宁,4D)()③乙醇与K2Cr2O7酸性溶液反应:3CH3CH2OH+2Cr2Oeq\o\al(2-,7)+16H+→3CH3COOH+4Cr3++11H2O(2022·浙江6月选考,13C)()④向0.1mol·L-1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溶液pH从12下降到约为9,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eq\o\al(2-,3)+H2O+CO2=2HCOeq\o\al(-,3)(2021·江苏,11C)()⑤溴与冷的NaOH溶液反应:Br2+OH-=Br-+BrO-+H+(2022·浙江6月选考,13D)()(3)从是否符合“三守恒”的视角①利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2Fe3++Cu=2Fe2++Cu2+(2023·北京,6C)()②用铝粉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少量H2:Al+2OH-=AlOeq\o\al(-,2)+H2↑(2019·江苏,7B)()③NaOH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I2+2OH-=I-+IOeq\o\al(-,3)+H2O(2021·江苏,9A)()④酸性硫酸亚铁溶液在空气中被氧化:4Fe2++O2+4H+=4Fe3++2H2O(2017·浙江11月选考,12C)()⑤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MnOeq\o\al(-,4)+4Cl-+8H+=Mn2++2Cl2↑+4H2O(2018·浙江4月选考,13B)()⑥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2017·江苏,6A)()(4)从是否符合指定用量关系的视角①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OH-+Ca2++HCOeq\o\al(-,3)=CaCO3↓+H2O(2018·浙江4月选考,13D)()②0.1mol·L-1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lOeq\o\al(-,2)+CO2+2H2O=Al(OH)3↓+HCOeq\o\al(-,3)(2020·江苏,7C)()③0.1mol·L-1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Ag++NH3+H2O=AgOH↓+NHeq\o\al(+,4)(2020·江苏,7D)()④NaHCO3溶液与少量的Ba(OH)2溶液混合:HCOeq\o\al(-,3)+Ba2++OH-=BaCO3↓+H2O(2022·湖南,11D)()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2)①√②×③√④√⑤×(3)①√②×③×④√⑤×⑥×(4)①√②√③×④×课时精练1.(2022·浙江6月选考,2)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HCOOH B.FeC.Na2CO3 D.C2H2答案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SOeq\o\al(2-,4)C.液溴不导电,所以溴是非电解质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答案D解析因为CO2+H2OH2CO3,H2CO3电离出H+和HCOeq\o\al(-,3)从而使溶液导电,而不是CO2自身电离,因此H2CO3是电解质,CO2是非电解质,A错误;电解质强弱的划分不是根据其溶解度的大小,BaSO4溶解度很小,但溶于水的BaSO4完全电离,所以BaSO4是强电解质,不能用“”,B错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液溴是单质,C错误;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大小以及所带的电荷多少有关,所以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D正确。3.(2023·重庆,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NO2通入水中:3NO2+H2O=2H++2NOeq\o\al(-,3)+NOB.Cl2通入石灰乳中:Cl2+2OH-=ClO-+Cl-+H2OC.Al放入NaOH溶液中:2Al+2OH-+2H2O=2AlOeq\o\al(-,2)+3H2↑D.Pb放入Fe2(SO4)3溶液中:Pb+SOeq\o\al(2-,4)+2Fe3+=2Fe2++PbSO4答案B解析二氧化氮和水生成硝酸和NO,反应为3NO2+H2O=2H++2NOeq\o\al(-,3)+NO,A正确;石灰乳不能拆,反应为Cl2+Ca(OH)2=Ca2++ClO-+Cl-+H2O,B错误;Al放入NaOH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2Al+2OH-+2H2O=2AlOeq\o\al(-,2)+3H2↑,C正确;Pb放入Fe2(SO4)3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价铅和二价铁离子,反应为Pb+SOeq\o\al(2-,4)+2Fe3+=2Fe2++PbSO4,D正确。4.(2022·湖北,4)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0.1mol·L-1氨水中:Ag+、Cu2+、NOeq\o\al(-,3)、SOeq\o\al(2-,3)B.在0.1mol·L-1氯化钠溶液中:Fe3+、I-、Ba2+、HCOeq\o\al(-,3)C.在0.1mol·L-1醋酸溶液中:SOeq\o\al(2-,4)、NHeq\o\al(+,4)、Br-、H+D.在0.1mol·L-1硝酸银溶液中:K+、Cl-、Na+、COeq\o\al(2-,3)答案C解析氨水显碱性,会与Ag+、Cu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Fe3+、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且Fe3+与HCOeq\o\al(-,3)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也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醋酸溶液显酸性,在醋酸溶液中SOeq\o\al(2-,4)、NHeq\o\al(+,4)、Br-、H+均不会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C项正确;硝酸银中的银离子会与Cl-、COeq\o\al(2-,3)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5.(2022·重庆,4)下列操作中,不会影响溶液中K+、Al3+、Fe3+、Ba2+、Cl-、NOeq\o\al(-,3)等离子大量共存的是()A.加入ZnSO4 B.加入Fe粉C.通入NH3 D.通入CO2答案D解析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锌,硫酸根离子会与溶液中的钡离子反应生成BaSO4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向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离子会与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向溶液中通入氨气,铝离子、铁离子会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沉淀,故C不符合题意;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溶液中离子均不发生反应,故D符合题意。6.(2023·郑州高三联考)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石灰石中加入盐酸:CaCO3+2H+=Ca2++CO2↑+H2OB.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废气NO2:2NO2+2OH-=2NOeq\o\al(-,3)+H2OC.向硫酸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Mg2++2OH-=Mg(OH)2↓D.将ICl滴入NaOH溶液中:ICl+2OH-=I-+ClO-+H2O答案A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废气NO2,生成硝酸钠和亚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NOeq\o\al(-,3)+NOeq\o\al(-,2)+H2O,B错误;向硫酸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钡两种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Ba2++SOeq\o\al(2-,4)=Mg(OH)2↓+BaSO4↓,C错误;ICl中碘为+1价、氯为-1价,将ICl滴入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次碘酸钠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Cl+2OH-=IO-+Cl-+H2O,D错误。7.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显红色,在上述溶液中分别滴加X溶液后有下列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序号装置X溶液现象Ⅰ盐酸溶液红色褪去,无沉淀,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ⅡNa2SO4溶液溶液红色不变,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ⅢH2SO4溶液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A.实验Ⅰ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发生了反应:H++OH-=H2OB.实验Ⅱ中溶液红色不变,且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依然存在大量的Na+与OH-+2H++SOeq\o\al(2-,4)=BaSO4↓+2H2OD.将实验Ⅱ中Na2SO4溶液换成CuSO4溶液,现象与原实验Ⅱ中的现象相同答案D解析CuSO4与B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Ba(OH)2+CuSO4=BaSO4↓+Cu(OH)2↓,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灯泡逐渐变暗,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红色褪去,而且有蓝色沉淀生成,与加入Na2SO4溶液的实验现象不同,故D符合题意。8.(2022·全国甲卷,9)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S2-+2H+=H2S↑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Al3++4NH3+2H2O=AlOeq\o\al(-,2)+4NHeq\o\al(+,4)C.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SiOeq\o\al(2-,3)+CO2+H2O=HSiOeq\o\al(-,3)+HCOeq\o\al(-,3)D.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和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Ba2++2OH-+2H++SOeq\o\al(2-,4)=BaSO4↓+2H2O答案D解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S2-氧化为S单质,自身根据其浓度大小还原为NO或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2NOeq\o\al(-,3)+S2-=S↓+2NO2↑+2H2O或8H++2NOeq\o\al(-,3)+3S2-=3S↓+2NO↑+4H2O,A错误;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Al3+,可以与NH3·H2O电离出的OH-发生反应生成Al(OH)3,但由于NH3·H2O的碱性较弱,生成的Al(OH)3不能继续与NH3·H2O发生反应,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eq\o\al(+,4),B错误;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生成硅酸沉淀,二氧化碳则根据其通入的量的多少反应生成碳酸根或碳酸氢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eq\o\al(2-,3)+H2O+CO2(少量)=H2SiO3↓+COeq\o\al(2-,3)或SiOeq\o\al(2-,3)+2H2O+2CO2(过量)=H2SiO3↓+2HCOeq\o\al(-,3),C错误;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与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由于H+与OH-结合能力强于NHeq\o\al(+,4),H+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eq\o\al(2-,4)=BaSO4↓+2H2O,D正确。9.(2023·浙江6月选考,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碘化亚铁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2Fe2++2I-+2Cl2=2Fe3++I2+4Cl-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lO-+CO2+H2O=HClO+HCOeq\o\al(-,3)C.铜与稀硝酸:Cu+4H++2NOeq\o\al(-,3)=Cu2++2NO2↑+2H2OD.向硫化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硫:S2-+2SO2+2H2O=H2S+2HSOeq\o\al(-,3)答案B解析碘化亚铁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反应,碘离子与氯气恰好完全反应:2I-+Cl2=I2+CO2+H2O=HClO+HCOeq\o\al(-,3),故B正确;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3Cu+8H++2NOeq\o\al(-,3)=3Cu2++2NO↑+4H2O,故C错误;向硫化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硫,发生反应:2S2-+5SO2+2H2O=3S↓+4HSOeq\o\al(-,3),故D错误。10.(2023·北京海淀高三期末)向0.01mol·L-1B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向混合液中匀速、逐滴加入0.2mol·L-1H2SO4溶液,滴加过程中测得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杯中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B.由于水存在微弱电离、BaSO4存在微弱溶解,理论上电导率不会为0C.电导率减小的过程中,发生反应:2H++SOeq\o\al(2-,4)+Ba2++2OH-=BaSO4↓+2H2OD.若用同浓度的Na2SO4溶液代替稀硫酸重复上述实验,电导率变化与原实验相同答案D解析Ba(OH)2浓度减小直至反应完全,烧杯中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A正确;若用同浓度的Na2SO4溶液代替稀硫酸重复上述实验,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导率不会减小到几乎为0,电导率变化与原实验不相同,D错误。11.(2023·湖南,7)取一定体积的两种试剂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试剂浓度均为0.1mol·L-1),反应现象没有明显差别的是()选项试剂①试剂②A氨水AgNO3溶液BNaOH溶液Al2(SO4)3溶液CH2C2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DKSCN溶液FeCl3溶液答案D解析A项,氨水不足时,生成AgOH,AgOH极不稳定生成棕黑色Ag2O,氨水过量时,生成澄清银氨溶液;C项,向H2C2O4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并振荡,由于开始时H2C2O4是过量的,KMnO4被完全还原,可以看到紫红色的溶液褪为无色;向KMnO4溶液中滴加酸性H2C2O4溶液并振荡,由于开始时KMnO4是过量的,可以看到紫红色的溶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12.(2023·福州第一中学高三模拟)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循环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eq\o\al(-,3)C.该循环减少了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D.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之一为Ca2++2HCOeq\o\al(-,3)=CaCO3↓+CO2↑+H2O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作用下光合作用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根据反应图像分析,钙化过程中HCOeq\o\al(-,3)转化为COeq\o\al(2-,3)、H2CO3,H2CO3分解产生CO2、H2O,COeq\o\al(2-,3)与Ca2+结合形成CaCO3沉淀,所以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之一为Ca2++2HCOeq\o\al(-,3)=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