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二》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二)课程编号380010153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核心课程开课单位秘书学教研室授课学期第4学期学分/学时2.5/44课内学时44理论授课44上机学时0课内实践0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35适用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秘书学)是否双语否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后续课程冀东文学与文化二、课程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二)》是中国语言文学类(秘书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从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开始迄今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引领学生识记此一阶段中国文学的重点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文学思潮等,领会当代文学阶段中国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更加深入分析当代文学现象,提高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领会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识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全面领会中国现当代文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领会中国共产党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卓绝贡献。课程目标2.具有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其中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的能力;具有分析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成就和经验的能力。树立学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他们投身“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伟大事业的热情和决心。课程目标3.通过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文学鉴赏、分析并运用学术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指标点2-3: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将领导下达的任务和提供的零散材料进行系统化思考和逻辑性加工;能对日常事务和领导交代的事情通盘考虑和统筹。2-3科学的思维与统筹能力课程目标2指标点2-4: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合理表达观点,语言有逻辑性;具备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合理表达观点,语言有逻辑性。指标点2-5:精于社会组织中日常公文的写作,并能规范快速成文;大型文书的写作能做到格式规范、思路清晰、表答准确。指标点2-8: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与职业匹配的道德品质,能够恪守秘书职业规范。2-4语言表达能力2-5文书写作能力2-8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课程目标3指标点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奋发进取、乐于奉献、敬业求真、爱人向善;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合作意识;政治方向坚定正确,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拥护党的领导。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四、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第一单元当代文学概述(学时数:4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当代文学发展概况,包括文学思潮、主要作家作品以及当代文学由现代文学发展而来的流变过程。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当代文学继承的两个传统及工农兵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教学难点:了解工农兵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3.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丰富学生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学生在学完本单元课程后应能较为准确地识记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重要流派、重要作家作品;深刻领会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文艺工作所做出的重要指示;运用所学对建国后主要文学思潮的演变原因作出综合分析。5.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2、3第二单元十七年文学(学时数:8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十七年诗歌、小说、戏剧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青春之歌》、郭小川和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教学难点:老舍的《茶馆》3.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丰富学生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2)通过案例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较为深刻地识记和领会建国之初十七年文学的总体风貌;能够深入分析建国十七年小说、诗歌的特色,深入领会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文学创作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和归纳本期重要作品《青春之歌》的艺术特征和人物塑造,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特点与成就,以及郭小川和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5.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2、3。第三单元文革文学(学时数:4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文革时期地下文学的创作状况;文革时期的审美标准、创作模式;食指的诗歌、“手抄本”文学和革命“样板戏”。2.重点和难点地下文学、食指的诗歌;“三突出”的创作方式。3.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通过课堂汇报和课堂辩论,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深入领会文革时期地下诗歌创作的状况;识记、领会文革文学“三结合”“三突出”的创作模式与“高、大、全”的审美标准;综合分析地下文学食指诗歌的艺术特色,能够综合分析文革“手抄本”小说的重要作品以及革命样板戏的经典作品。5.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2、3第四单元新时期文学(学时数:18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新时期文学思潮、新时期小说、朦胧诗等。2.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时期小说流派,代表作家作品。难点:新时期文学思潮、朦胧诗。3.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丰富学生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结构;通过案例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通过课堂汇报和课堂辩论,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学生通过本单元课程的学习,能够识记和深入领会新时期文学思潮的流变;综合分析新时期朦胧诗的创作特点;识记、深入领会新时期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5.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2、3。第五单元90年代以来的文学(学时数:10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了解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90年代以来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习近平《讲话》对文学发展的指导意义。2.重点和难点90年代以来文学发展的总体态势;90年代中国文学的成就与不足;90年代以来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3.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丰富学生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通过案例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课堂汇报和课堂辩论,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学生通过本单元课程的学习,能够识记并深入领会90年代以来文学发展的总体态势;深入领会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成就和不足,深入领会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对于中国当下文学发展的指导意义与引领作用;能够综合分析90年代以来各文学体裁的代表作品。5.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2、3(二)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学时安排课内课外学时比例第一单元当代文学概述讲授法、课内外相结合课程目标1、2、341/0.8第二单元十七年文学讲授法、专题研讨课内外相结合课程目标2、381/0.8第三单元文革文学讲授法、案例教学课程目标1、2、341/0.8第四单元新时期文学实地调研、课堂汇报课程目标2、3181/0.8第五单元90年代以来的文学讲授法、专题研讨课程目标1、2、3101/0.8合计441/0.8五、课程考核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一)课程考核课程成绩构成(百分制)课程成绩构成比例考核环节目标分值考核/评价细则平时成绩30%作业(百分制)50本门课程4次作业,主要考核课堂讲授内容,作业评分的具体标准(提交时间、作业正确率等)目标分值=0.5*作业平均成绩测验(百分制)20考核内容及评价细则:单元授课内容,主观题按表达能力评价。目标分值=0.2*作业平均成绩课堂表现(百分制)10考核内容及评价细则:回答问题次数及准确率等。目标分值=0.1*作业平均成绩课程论文20考核内容及评价细则:言之成理,有独立的见解。目标分值=0.2*作业平均成绩期末考试70%知识40考核内容:当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文艺思潮、文学作品分析考试题型:填空、选择、名词、简答、论述等评价细则:详见试题评分标准。能力30综合应用20创新10(二)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教学内容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支撑的课程目标第一单元当代文学概述1-1简述“十七年”文学文艺规范的基本内涵。1-2简述1950年代诗歌的颂歌主题。作业、测验、期末考试课程目标1、2、3第二单元十七年文学2-1简述合作化小说的三种话语。2-2试论梁生宝形象及其争议。作业,期末考试课程目标2、3第三单元文革文学3-1“根本任务论”及其危害3-2“革命样板戏”的产生、主要剧目和特点。作业课程目标1、2、3第四单元新时期文学4-1简述《双桅船》的诗歌主题。4-2简述寻根文学兴起的原因。4-3试论茹志鹃小说的艺术风格测验课程目标2、3第五单元90年代以来的文学5-1简述90年代文学的无名化特征作业课程目标1、2、3六、使用教材、相关推荐书目及课程资源(一)使用教材1.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朱栋霖等编著.《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二)相关推荐书目1.张钟等编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