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16分,每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____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空中楼阁顺藤摸瓜大张旗鼓脍炙人口B.海市蜃楼按图索骥大刀阔斧脍炙人口C.海市蜃楼顺藤摸瓜大张旗鼓喜闻乐见D.空中楼阁按图索骥大刀阔斧喜闻乐见(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C.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B.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C.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D.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2.(2分)下列各选项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颜渊曰:请问其目目:目的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回归 C.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焉:于是 D.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家:家庭3.(2分)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而:连词,表转折,却。 B.文胜质则史则:连词,表承接,就,那么。 C.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者:代词,……的人。 D.其“恕”乎其:副词,大概,也许。4.(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C.风乎舞雾 D.故亏父而自利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为仁”的具体做法,也就是说,一切行动都要符合礼。 B.《大学之道》中“致知在格物”的意思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纠正事务中的错误,纠正事务中的错误才能获得知识。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将其发扬光大。 D.《五石之瓠》中,“则夫子犹有蓬之心夫!”其中“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6.(2分)下列对小说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卫•科波菲尔》课文节选部分中,米考伯先生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身陷囹圄。米考伯夫妇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经常负债累累。小说通过米考伯夫妇对大卫的不良影响,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复活》课文节选部分要表现的主题体现在两个主要人物身上。一是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她,虽然她刻意回避过往的事情,但聂赫留朵夫的热情和善意也多少感染了她,临别时答应再见他,为她情感的“复活”埋下伏笔。二是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良知的“复活”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不顾自己是陪审员的身份,不顾玛丝洛娃已经沦为妓女、“杀人犯”,决意去相认并帮助她。聂赫留朵夫的良知和人性开始“复活”。小说要表现的主题应是复活人们的良知和人性,复活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C.象征是小说《老人与海》的一大艺术特点,主人公圣地亚哥不只是一位普通的渔夫,他象征着整个为生存而斗争的人类,而大海者则象征着难以把握的变幻无穷的人生海洋。人在自然面前,在危机四伏的社会中是那么的渺小、无助,人类需要的正是海明威歌颂的圣地亚哥的硬汉精神。 D.《百年孤独》课文节选部分中,马孔多的“失眠健忘症”有集体性和传染性两个特点。这个情节看似荒诞,实则蕴含着作者的深刻思考: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周而复始地贫困、落后、愚昧,永远在原地徘徊。原因何在?作者认为是健忘,他们缺乏对历史的总结,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作者用艺术概括和艺术夸张的方法加以表现,成了马孔多式的“失眠健忘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每小题6分,共6分)7.(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①这一两年,文学出圈和破圈被文学批评从业者作为议题频繁地提出来讨论。这些文学讨论建立在我们有一个假想的文学圈,我们也大致知道哪些人、哪些都分写作在圈内。这个文学圈,说穿了,不过是以传统文学期刊为中心的严肃文学——有时也替换为精英文学或者纯文学、雅文学的文学“朋友圈”。在很长时间里,这个文学朋友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学传统和谱系,有着自己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机制,它是自足的、自洽的,甚至是排他的。因此,一方面,今天文学的出圈或破圈已经被替换成大众传媒推动的“注意力经济”。大众传媒有意识地培育符合他们规格的作家,遴选一些有故事的作家成为招徕读者的卖点;另一方面,更多写作者想象的所谓出圈和破圈,出的、破的这个圈可能连文学朋友圈都算不上——就像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在用微信转发各种文学消息,我们共同制造着我们文学朋友圈的繁荣,但似乎忽视一点,朋友圈就是朋友圈,朋友圈里虽然不都是真正意义的“朋友”,但至少都是通过添加好友才成为一个朋友圈的。因此,朋友圈的文学繁荣至多只是一个文学的小时代。②毋庸讳言,五四新文学从一开始就在重建一个审美等级秩序,使得古典文学时代处在审美低位的小说得以翻盘到“上乘”。20世纪20年代,文学研究会宣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这意味着文学的新旧之别不仅仅在于白话和文言,新文学之新也是文学趣味意义上的有别于游戏和消遣的“严肃”。因此,新文学的排他性,在时间上选择了以新易旧;在共时性的空间上,则是避俗就雅,避游戏和消遣就严肃。新文学发瑞之初,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的想怎么说就怎么写,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的国民文学,而实践中形成的新文学圈无疑有所偏移,也收缩了很多。胡适和陈独秀,包括更早的梁启超,他们的文学理想落实在新民和启蒙,自然要诉诸通俗和平易的表达和传播。但观察五四新文学后来发展的路线图,即便我们说文学研究会形成的文学意义系统是“为人生”,但它的文学技术路径走的却是精英道路。及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文学大系》出版,我们现在坚守的文学圈大致已经圈定了。这就是一个相对于通俗和大众文学而圈出来的高雅、精英,也是纯且雅的文学圈。③到这时候,应该看到的一个延续至今的基本事实是,因为国民的文学教育和审美启蒙接驳、接续不上,从五四新文学之初,客观上已经将绝大部分的文学市场和读者拱手让给被其排除的通俗文学,进而也很难兑现文学新民和启蒙的实用价值。可以这样说,预先设定了精英身份和文学理想,也设定了精英和大众的关系方式,才有所谓的出圈和破圈一说。我们很少听说通俗文学会提出圈和破圈的。所以,我们今天常常说的出圈的圈是特指的,而不是全都的文学。④缘此,姑且承认我们假想的严肃文学圈代表着国民审美的金字塔。如果没有圈内自身冒犯性和革命性的审美涤新,吃的还是五四新文学的祖宗饭,那么,出了这样一个文学圈,并不能输送创造性的思想和审美,那么,出圈不过是一个自我想象的幻觉而已。因此,出圈和破圈,首先要做的不是虚造文学繁荣的幻象,而是汲取、拿来和学习,是面向世界敞开自己,是去重建文学和公共生活的关系,是持续有力的审美拓殖。这样,真有所谓的“圈”,也是有机的、开放的和创生的“圈”。破圈而出,也不只是觊觎和争夺没有圈进来的市场、读者和话语权,而是基于文学来来的实践性的国民文学教育和大众审美启蒙。在发微新审美的同时,启发新读者。材料二:①之所以要“破圈”,是因为圈层确实存在。这个“圈”,既是人际关系的圈子,也是媒介的圈子,更是舒适圈。在互联网传播范畴,传播媒介从“被时代”的纸媒时代转变到了“我时代”的融媒体时代,信息在传播和接受中其价值在不断放重构。传播土壤和传播路径较之纸媒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使碎片化、去中心化成为当前传播环境中的显著特征,个体围绕特定的兴趣爱好形成一个个封闭的圈压,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围层的“信息茧房”效应,文学的普世价值被困在一个个进明的“信息泡沫”里,一不小心,就成了“信息飞沫”。②“破圈”难,“出圈”更难。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受众早就进入了娱乐至死的大众狂欢时代,如诗歌等文学的传播也容易被“泛娱乐化”思维所侵蚀。当我们盘点近两年诗歌“出圈”的热搜事件,一些“诗人”饱受争议,不断地消解着诗歌这门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的深刻与文学价值,成为读圈时代饭后谈资和娱乐消遣。对诗歌而言,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异化传播,在喧嚣过后,严重背离了读者和受众对诗歌固有的审美期待,在及时行乐的拟态环境中,诗人、诗歌和诗坛正被时代和受众所疏远和放逐。③我们呼唤“破圈”,是当我们谈论“面朝大海,春晓花开”时,能在城市森林的冰冷之中感受到海子充满神启式的灵悟,而不仅仅是被地产商引用为广告词时所代表的消费暗示。未来的文学创作,只有技术革命与文学自省头舞,才能让流量与质量齐飞,只有更好地构建“破圈”“出圈”之路,才能更好地提升广度、宽度、美度,走向更加辽阔的传播空间。(1)材料一第①段中的“注意力经济”是指A.有着自己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机制。B.培育或遴选一些能招徕读者的作家,以此谋取经济利益。C.构建一个假想的文学圈。D.重建审美等级秩序。(2)以下各项中,属于文学出圈的一项是A.2006年,特立独行的“梨花体”诗歌引发了读者的广泛争议,甚至集体恶搞。B.2019年,易烊千玺在社交媒体贴出班宇小说集《冬泳》封面,引发大众关注。C.2020年,在薇娅的直播间,3万册麦家的《人生海海》在5秒内即宣告售罄。D.2020年,《中华文学选刊》更名并转为推介关注现实人生的最新的精品小说。(3)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被出圈问题困扰的主要是以传统文学期刊为中心的文学圈。B.文学朋友圈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因此不可能也没必要出圈。C.五四期间形成的新文学圈是指向新民和启蒙的大众文学圈。D.文学要能出圈的关键就在于争夺到更多的文学市场和读者。三、(6分,每小题6分)8.(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五蟲(节选)韩非①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②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③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1)下列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是以圣人不期修古期:期望,要求B.夫古之让天子者让:责备,责问C.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多:称赞,赞美D.称俗而行也称:符合,相当(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B.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C.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D.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上古、中古、近古三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情况而采用的相同办法来说明“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观点。B.作者顺手拈出“守株特兔”的寓言,论证“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乃不识时变,“必为新圣笑”,切近事配合浅近寓言,文字古朴,不露锋芒。C.文中以古今实异作比照,论证社会发展,世俗变异。苦水遗水、饥穰二响,说明由于财富的多寡、权势的轻重,决定了古今的辞让、争夺与否。D.文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波澜多姿的比喻,文末,又用五个“非”字句,否定短促,反复层层阐明事理,得出“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的结论。四、(16分)9.(6分)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2)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10.(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清平乐张炎①候蛩②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注】①张炎:南宋木年词人。宋亡时,家产籍没,以卖卜为生。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②候蛩:蟋蟀。③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庚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曾作《衣江南赋》,抒发敌国之思。(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用“侯蛩”“西风”“落月”“秋江”“芦花”等意象,展现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B.“望尽芦花无雁”句,既表现了词人的思乡之切,也抒发了词人乡思难以寄托的愁苦。C.下片用典,借庾信之事,表现了词人因漂泊流浪、生活困顿而身体日渐消瘦的艰难境况。D.这首词上片侧重于写景,景中含情;下片是对上片所写之景的总结与升华,侧重于抒情。(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句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请对此作简要分析。11.(6分)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时代青年要勇担重任,志向高远,努力实现祖国复兴的远大目标。这可用曾子的两句话来表达:,(《论语》十二章)。(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微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国正自己的句子是“,”。(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四章)五、(12分)1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匆匆过客路遥天还没有亮,我就急忙向汽车站赶去。不知什么时候天阴了,空气里满含潮湿,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一进车站候车室,我赶忙把目光投向售票处——802次的售票口,我看见车次牌上用粉笔写着:增加一辆车。一种难言的兴奋涌上心头,我笑了。我觉得我是面对着我的老伴和孩子们笑的。当我正要赶过去排队买票的时候,身边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助的呼唤。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它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我急急忙忙赶了过去。我在两条队伍的末尾犹豫了一下:先排哪个队呢?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当我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后就站到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当然是这个队伍的最后一位。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像是故意弄成那个样子的。他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时髦青年!不用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让我反感。就在这时,我又发现这条队伍的前面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她既像在排队,又不在队伍里边;眼睛斜视着窗口,像在探索什么,又像在等待什么。她身边还站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应该是她的孩子。由于这一男一女两个人站在前面,我有点丧气了。我深知他们会在紧要的时候做出什么事来。倒霉的事终于来了:当只剩下我们三个人的时候,票已经只剩最后一张了。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个青年妇女丢下孩子,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等那个男青年反应过来的时候,票已经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男青年刚要找售票员算账,售票口的小门却“啪”一声关了,小门板上“票已售完”四个字嘲笑似的对着他。男青年马上把全部的愤怒转向了青年妇女。他两只拳头紧握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并强硬地让她把那张票交出来,说如果不交出来的话,她今天无论如何也走不成。青年妇女在男青年暴风雨一般的攻击下,眼帘低垂着,嘴唇微微颤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然而却不知她嘟囔了句什么,结果,男青年更愤怒了。坏了!看来他要动武了!“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正在这时,那个小姑娘护着她的妈妈,小嘴一张一张地说。暴怒的男青年吃惊地盯着那个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竟然举起一只僵硬的手,在小姑娘的头上轻轻摩挲了一下,说:“你……别怕!叔叔……不打人……”男青年沉思了一会儿,转过头来对青年妇女说:“同志,您不要生气,刚才……我太过分了……”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张车票,把它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他的举动使我茫然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青年妇女也茫然了,迷惑地眨着眼睛。“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但让您买了。不过这不要紧,您带着孩子,在这里待下去太不方便了。我不走了,但请您帮个忙,替我在路上照料那个人。”谁?”她问他。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失明老人。”只见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也拿出了自己的那张车票,递到了男青年面前,惊喜地喊叫着说:“呀,这太巧了!我这张也是给他买的呀!”“他是你什么人?”她摇摇头:“不认识……”一刹那,他们谁也不说话了。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人太可怜了,我觉得应该帮帮他,就决定先给他买一张。我想现在您应该相信我了吧?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个老人上车吧!”男青年从她手里接过车票,并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便转身走了。我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的步伐,走到了青年妇女面前掏出了自己的车票,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运气真好!太谢谢您啦!”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我走在洁白的路面上,匆匆向机关走去。(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环境描写营造了凄冷、沉重的氛围,烘托了年前人们急于回家又难买车票的心情,为抢买车票发生冲突做铺垫。B.小说设置了男青年与青年妇女之间的误会,渲染两人的矛盾,直至两人之间即将爆发冲突的时刻又解开误会,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C.小说结尾中的“一片银白的世界”“走在洁白的路面上”,给人强烈的暗示,表现了“我”对世界的认识,也写出了“我”的灵魂受到洗礼之后的感受。D.小说段落短小,这样写能清晰、准确地展现情节发展,使得剧烈的矛盾冲突变得舒缓一些,也便于灵活刻画人物形象。(2)小说除了使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手法以外,还借助了哪些手法来塑造男青年的形象?(3)小说从“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六、微写作(4分)13.(4分)请联系《大卫•科波菲尔》中童年的大卫和《百年孤独》中的丽贝卡两个人物,谈谈你对于“孤独”的体验和认识。(200字以内)七、(40分)14.(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关于自己与他人的关联,《论语》中有如下论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君于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恩。”一位诗人也说过: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件,每个人都是那广豪大陆的一部分。你对“自己与他人”这个问题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己与人”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50字。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16分,每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____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A.空中楼阁顺藤摸瓜大张旗鼓脍炙人口B.海市蜃楼按图索骥大刀阔斧脍炙人口C.海市蜃楼顺藤摸瓜大张旗鼓喜闻乐见D.空中楼阁按图索骥大刀阔斧喜闻乐见(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C.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DA.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B.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C.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D.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3)本题是考查语言表达中连贯这一考点。做题时一定要仔细研究上下文语境,填出衔接最为紧密连贯的句子。【解答】(1)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语境中指的对象是“桃花源”这一理想家园,不属于计划、理论,故应填“海市蜃楼”;按图索骥:指按照图象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语境中指按照线索寻找到“桃花源”这一目的地,应填“按图索骥”;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大刀阔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语境中所修饰的对象是“改革”,故应该填“大刀阔斧”;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根据词意,这两个成语都可以,但是语境中强调陶渊明写出的《桃花源记》中让大家喜欢、乐意看的桃花源这一理想家园。故应填“喜闻乐见”;故选B。(2)画线句主客颠倒,主语应是“不同的‘桃花源’”,客体应是“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AB主客体颠倒。故AB错误。C第二个“不同的”语序不当。故C错误。(3)与前文“政治家”“游记作家”“哲学家”对应,应选“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排除A、C;“从来没有”应修饰“诗人”,不是否定“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排除B.故选D。答案:(1)B。(2)C。(3)D。2.(2分)下列各选项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颜渊曰:请问其目目:目的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回归 C.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焉:于是 D.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家:家庭【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掌握能力。解答时,学生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也可以借助语境、语法知识来推断。【解答】A.句意: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目:条目、细则。B.句意:一天做到约束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你仁德。归:称赞。C.句意: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于是才能对它进行治理。焉:于是。D.句意:即使是大夫之间相互侵夺封地,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封国。家:封地。故选:C。3.(2分)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而:连词,表转折,却。 B.文胜质则史则:连词,表承接,就,那么。 C.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者:代词,……的人。 D.其“恕”乎其:副词,大概,也许。【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文言文中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重课本,系统积累;其次要根据语境分清虚实;再次要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义也不同。【解答】A.而:连词,表假设,如果。故选:A。4.(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C.风乎舞雾 D.故亏父而自利【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现象的辨识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平时学习中多积累,还需结合语法知识来进行判断分析。【解答】A.“齐”:使动用法,使……整齐。句意: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B.“诚”:使动用法,使……真诚。句意: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C.“风”:名词动用,吹风。句意:到舞雩台上吹风。D.“亏”:使动用法,使……亏损。句意:所以使父亲亏损来使自己获利。故选:C。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为仁”的具体做法,也就是说,一切行动都要符合礼。 B.《大学之道》中“致知在格物”的意思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纠正事务中的错误,纠正事务中的错误才能获得知识。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将其发扬光大。 D.《五石之瓠》中,“则夫子犹有蓬之心夫!”其中“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明确句子含义,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解答】B.“纠正事务中的错误”错,“格物”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在格物”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故选:B。6.(2分)下列对小说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卫•科波菲尔》课文节选部分中,米考伯先生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身陷囹圄。米考伯夫妇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经常负债累累。小说通过米考伯夫妇对大卫的不良影响,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复活》课文节选部分要表现的主题体现在两个主要人物身上。一是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她,虽然她刻意回避过往的事情,但聂赫留朵夫的热情和善意也多少感染了她,临别时答应再见他,为她情感的“复活”埋下伏笔。二是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良知的“复活”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不顾自己是陪审员的身份,不顾玛丝洛娃已经沦为妓女、“杀人犯”,决意去相认并帮助她。聂赫留朵夫的良知和人性开始“复活”。小说要表现的主题应是复活人们的良知和人性,复活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C.象征是小说《老人与海》的一大艺术特点,主人公圣地亚哥不只是一位普通的渔夫,他象征着整个为生存而斗争的人类,而大海者则象征着难以把握的变幻无穷的人生海洋。人在自然面前,在危机四伏的社会中是那么的渺小、无助,人类需要的正是海明威歌颂的圣地亚哥的硬汉精神。 D.《百年孤独》课文节选部分中,马孔多的“失眠健忘症”有集体性和传染性两个特点。这个情节看似荒诞,实则蕴含着作者的深刻思考: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周而复始地贫困、落后、愚昧,永远在原地徘徊。原因何在?作者认为是健忘,他们缺乏对历史的总结,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作者用艺术概括和艺术夸张的方法加以表现,成了马孔多式的“失眠健忘症”。【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能力。我们平时要多看名著,对其故事情节有大致的了解与掌握。【解答】A.“小说通过米考伯夫妇对大卫的不良影响,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有误,米考伯夫妇债务缠身,全家靠典当度日,生活困窘但不失善良,捉襟见肘中偶尔也乐观豁达。大卫虽然生活环境恶劣,但他善良、诚挚、聪明、不甘于堕落,在与米考伯先生一家的交往中,学会了关爱他人,懂得了怜悯,学会了在困境中如何顽强乐观地生活,所以小说并没有通过米考伯夫妇对大卫的不良影响,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每小题6分,共6分)7.(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①这一两年,文学出圈和破圈被文学批评从业者作为议题频繁地提出来讨论。这些文学讨论建立在我们有一个假想的文学圈,我们也大致知道哪些人、哪些都分写作在圈内。这个文学圈,说穿了,不过是以传统文学期刊为中心的严肃文学——有时也替换为精英文学或者纯文学、雅文学的文学“朋友圈”。在很长时间里,这个文学朋友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学传统和谱系,有着自己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机制,它是自足的、自洽的,甚至是排他的。因此,一方面,今天文学的出圈或破圈已经被替换成大众传媒推动的“注意力经济”。大众传媒有意识地培育符合他们规格的作家,遴选一些有故事的作家成为招徕读者的卖点;另一方面,更多写作者想象的所谓出圈和破圈,出的、破的这个圈可能连文学朋友圈都算不上——就像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在用微信转发各种文学消息,我们共同制造着我们文学朋友圈的繁荣,但似乎忽视一点,朋友圈就是朋友圈,朋友圈里虽然不都是真正意义的“朋友”,但至少都是通过添加好友才成为一个朋友圈的。因此,朋友圈的文学繁荣至多只是一个文学的小时代。②毋庸讳言,五四新文学从一开始就在重建一个审美等级秩序,使得古典文学时代处在审美低位的小说得以翻盘到“上乘”。20世纪20年代,文学研究会宣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这意味着文学的新旧之别不仅仅在于白话和文言,新文学之新也是文学趣味意义上的有别于游戏和消遣的“严肃”。因此,新文学的排他性,在时间上选择了以新易旧;在共时性的空间上,则是避俗就雅,避游戏和消遣就严肃。新文学发瑞之初,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的想怎么说就怎么写,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的国民文学,而实践中形成的新文学圈无疑有所偏移,也收缩了很多。胡适和陈独秀,包括更早的梁启超,他们的文学理想落实在新民和启蒙,自然要诉诸通俗和平易的表达和传播。但观察五四新文学后来发展的路线图,即便我们说文学研究会形成的文学意义系统是“为人生”,但它的文学技术路径走的却是精英道路。及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文学大系》出版,我们现在坚守的文学圈大致已经圈定了。这就是一个相对于通俗和大众文学而圈出来的高雅、精英,也是纯且雅的文学圈。③到这时候,应该看到的一个延续至今的基本事实是,因为国民的文学教育和审美启蒙接驳、接续不上,从五四新文学之初,客观上已经将绝大部分的文学市场和读者拱手让给被其排除的通俗文学,进而也很难兑现文学新民和启蒙的实用价值。可以这样说,预先设定了精英身份和文学理想,也设定了精英和大众的关系方式,才有所谓的出圈和破圈一说。我们很少听说通俗文学会提出圈和破圈的。所以,我们今天常常说的出圈的圈是特指的,而不是全都的文学。④缘此,姑且承认我们假想的严肃文学圈代表着国民审美的金字塔。如果没有圈内自身冒犯性和革命性的审美涤新,吃的还是五四新文学的祖宗饭,那么,出了这样一个文学圈,并不能输送创造性的思想和审美,那么,出圈不过是一个自我想象的幻觉而已。因此,出圈和破圈,首先要做的不是虚造文学繁荣的幻象,而是汲取、拿来和学习,是面向世界敞开自己,是去重建文学和公共生活的关系,是持续有力的审美拓殖。这样,真有所谓的“圈”,也是有机的、开放的和创生的“圈”。破圈而出,也不只是觊觎和争夺没有圈进来的市场、读者和话语权,而是基于文学来来的实践性的国民文学教育和大众审美启蒙。在发微新审美的同时,启发新读者。材料二:①之所以要“破圈”,是因为圈层确实存在。这个“圈”,既是人际关系的圈子,也是媒介的圈子,更是舒适圈。在互联网传播范畴,传播媒介从“被时代”的纸媒时代转变到了“我时代”的融媒体时代,信息在传播和接受中其价值在不断放重构。传播土壤和传播路径较之纸媒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使碎片化、去中心化成为当前传播环境中的显著特征,个体围绕特定的兴趣爱好形成一个个封闭的圈压,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围层的“信息茧房”效应,文学的普世价值被困在一个个进明的“信息泡沫”里,一不小心,就成了“信息飞沫”。②“破圈”难,“出圈”更难。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受众早就进入了娱乐至死的大众狂欢时代,如诗歌等文学的传播也容易被“泛娱乐化”思维所侵蚀。当我们盘点近两年诗歌“出圈”的热搜事件,一些“诗人”饱受争议,不断地消解着诗歌这门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的深刻与文学价值,成为读圈时代饭后谈资和娱乐消遣。对诗歌而言,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异化传播,在喧嚣过后,严重背离了读者和受众对诗歌固有的审美期待,在及时行乐的拟态环境中,诗人、诗歌和诗坛正被时代和受众所疏远和放逐。③我们呼唤“破圈”,是当我们谈论“面朝大海,春晓花开”时,能在城市森林的冰冷之中感受到海子充满神启式的灵悟,而不仅仅是被地产商引用为广告词时所代表的消费暗示。未来的文学创作,只有技术革命与文学自省头舞,才能让流量与质量齐飞,只有更好地构建“破圈”“出圈”之路,才能更好地提升广度、宽度、美度,走向更加辽阔的传播空间。(1)材料一第①段中的“注意力经济”是指BA.有着自己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机制。B.培育或遴选一些能招徕读者的作家,以此谋取经济利益。C.构建一个假想的文学圈。D.重建审美等级秩序。(2)以下各项中,属于文学出圈的一项是DA.2006年,特立独行的“梨花体”诗歌引发了读者的广泛争议,甚至集体恶搞。B.2019年,易烊千玺在社交媒体贴出班宇小说集《冬泳》封面,引发大众关注。C.2020年,在薇娅的直播间,3万册麦家的《人生海海》在5秒内即宣告售罄。D.2020年,《中华文学选刊》更名并转为推介关注现实人生的最新的精品小说。(3)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A.被出圈问题困扰的主要是以传统文学期刊为中心的文学圈。B.文学朋友圈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因此不可能也没必要出圈。C.五四期间形成的新文学圈是指向新民和启蒙的大众文学圈。D.文学要能出圈的关键就在于争夺到更多的文学市场和读者。【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概念的理解。首先确定语段位置,再找出对应信息,进行分析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解答】(1)材料一第一段“大众传媒有意识地培育符合他们规格的作家,遴选一些有故事的作家成为招徕读者的卖点”可知,所谓“注意力经济”是培育或遴选一些能招徕读者的作家,来获取经济利益。故选:B。(2)根据材料一第四段“真有所谓的‘圈’,也是有机的、开放的和创生的‘圈’。破圈而出,也不只是觊觎和争夺没有圈进来的市场、读者和话语权,而是基于文学未来的实践性的国民文学教育和大众审美启蒙。在发微新审美的同时,启发新读者”可知,文学出圈就是要基于文学未来的实践性的国民文学教育和大众审美启蒙。在发微新审美的同时,启发新读者。A.“引发了读者的广泛争议,甚至集体恶搞”,说明没有起到良好的启发作用,不属于文学出圈。B.“易烊千玺在社交媒体贴出班宇小说集《冬泳》封面,引发大众关注”,引发关注的原因是“易烊千玺”,因此只是利用明星效应起到宣传作用,并未单明是否“发微新审美”或对读者有何启发。C.属于商业活动,与文学出圈无关。D.“《中华文学选刊》更名并转为推介关注现实人生的最新的精品小说”属于大众审美启蒙,关注现实人生是其在内容上的创新。属于文学出圈。故选:D。(3)A.根据“这个文学圈,说穿了,不过是以传统文学期刊为中心的严肃文学——有时也替换为精英文学或者纯文学、雅文学的文学‘朋友圈’”可知,被出圈问题困扰的主要是以传统文学期刊头中心的文学圈。B.“文学朋友圈具有天然的排他性”错误,根据“以传统文学期刊为中心的严肃文学……这个文学朋友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学传统和谱系,有着自己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机制,它是自足的、自洽的,甚至是排他的”可知,虽然以传统文学期刊为中心的严肃文学甚至存在排他性,但并不说明“排他性”是其天然属性。C.“五四期间形成的新文学圈是指向新民和启蒙的大众文学圈”错误,根据“胡适和陈独秀,包括更早的梁启超,他们的文学理想落实在新民和启蒙”可知,说明新民和启蒙并不是在五四期间形成的新文学圈。D.“关键就在于争夺到更多的文学市场和读者”错误,根据“破圈而出,也不只是觊觎和争夺没有圈进来的市场、读者和话语权”可知,“关键”没有体现。故选:A。答案:(1)B(2)D(3)A三、(6分,每小题6分)8.(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五蟲(节选)韩非①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②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③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1)下列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A.是以圣人不期修古期:期望,要求B.夫古之让天子者让:责备,责问C.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多:称赞,赞美D.称俗而行也称:符合,相当(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B.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C.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D.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A作者通过上古、中古、近古三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情况而采用的相同办法来说明“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观点。B.作者顺手拈出“守株特兔”的寓言,论证“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乃不识时变,“必为新圣笑”,切近事配合浅近寓言,文字古朴,不露锋芒。C.文中以古今实异作比照,论证社会发展,世俗变异。苦水遗水、饥穰二响,说明由于财富的多寡、权势的轻重,决定了古今的辞让、争夺与否。D.文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波澜多姿的比喻,文末,又用五个“非”字句,否定短促,反复层层阐明事理,得出“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的结论。【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解答】(1)B.“让:责备,责问”错误,“让”在这里的意思是“让出”。句意:古代让出天子地位的人。故选:B。(2)画线句的意思是:不需要做费力的事,给养就很充足,人民少但财物有多余,所以人民之间不争斗。因此不需实行厚赏,不用采取重罚,人民的生活自然安定。“人民”是一个词,中间不断开,排除A、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句式相同,中间断开,排除B。故选:D。(3)A.“不同情况而采用的相同办法”表述错误。结合原文相关语句“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可知,应是不同情况而采用的不同办法。故选:A。答案:(1)B(2)D(3)A参考译文: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肠胃,人民疾病很多。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还尽全力去疏导河流,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这样说来,那么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有个耕田的宋国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活。今天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古时男子不须耕种,野生的果实就足够食用;妇女不须纺织,禽兽的毛皮就足够穿着。不需要做费力的事,给养就很充足,人民少但财物有多余,所以人民之间不争斗。因此不需实行厚赏,不用采取重罚,人民的生活自然安定。现在一个人有五个儿子不算多,每个儿子又有五个儿子,这样祖父没死就有了二十五个孙子。因此人民多而财物缺少,干体力活干得很劳累,可是给养还是很少,所以人民发生争斗。即使加倍奖赏和加重惩罚,还是不能避免纷乱。尧统治天下的时候,用茅草覆盖屋顶,屋顶的椽子也未加砍削。吃粗糙的粮食,喝野菜煮的羹;冬天穿小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即使看门人,穿的吃的都不会比这更差了。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了农具干活,给百姓带头,大腿、脚胫皆不长毛,即使奴隶的劳动都不会比这更苦了。按这样的情况推论,古代让出天子地位的人,好比是脱离看门人的生活,摆脱奴隶的劳苦,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并不值得称赞。如今的县令,一旦自己死了,他的子孙接连几代都享受出门乘车的特殊待遇,所以人们才看重这个官职。因此人们对于谦让职位这件事,可以轻易辞去古代的天子,却难以舍弃如今的县令,这是因为待遇上的微薄与优厚确实不同啊。在山上居住而从山谷中取水吃的人,每逢腊祭就把水作为礼物相赠;在洼地居住而苦于水灾的人,却要雇人来疏通水沟排水。所以在荒年的春季,就是幼小的弟弟也没饭吃;在丰年的秋天,即使是疏远的过客也一定请他吃饭。这并不是要疏远骨肉亲人而偏爱过客,而是因为粮食的多少实在不同啊。因此古代人看轻钱财,并不是讲仁爱,而是财物很多;如今的人争夺财物,并不是品德卑鄙了,而是因为财物太少。古人轻易地辞去天子,并不是品德高尚,而是因为天子的权势太小了;如今人们争着当官或依附贵族,并不是品德卑贱,而是权势太大了。所以圣人衡量社会财富的多少、考查权势的厚薄来制定政治措施。所以处罚轻微并不是因为讲仁爱,惩办严厉也不是因为暴恶,而是适应社会习俗来行事而已。所以政事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政治措施也一定要适应变化了的政事。四、(16分)9.(6分)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2)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解答】(1)“麂裘”“葛衣”,穿小鹿皮做的袍子,穿葛布做的衣服;“虽”,即使;“亏”,差。译文:冬天穿小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即使看门人,穿的吃的都不会比这更差了。(2)“饥岁”,荒年;“饷”,吃东西;“穰岁”,丰年。译文:所以在荒年的春季,就是幼小的弟弟也没饭吃;在丰年的秋天,即使是疏远的过客也一定请他吃饭。答案:(1)冬天穿小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即使看门人,穿的吃的都不会比这更差了。(2)所以在荒年的春季,就是幼小的弟弟也没饭吃;在丰年的秋天,即使是疏远的过客也一定请他吃饭。10.(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清平乐张炎①候蛩②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注】①张炎:南宋木年词人。宋亡时,家产籍没,以卖卜为生。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②候蛩:蟋蟀。③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庚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曾作《衣江南赋》,抒发敌国之思。(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词人用“侯蛩”“西风”“落月”“秋江”“芦花”等意象,展现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B.“望尽芦花无雁”句,既表现了词人的思乡之切,也抒发了词人乡思难以寄托的愁苦。C.下片用典,借庾信之事,表现了词人因漂泊流浪、生活困顿而身体日渐消瘦的艰难境况。D.这首词上片侧重于写景,景中含情;下片是对上片所写之景的总结与升华,侧重于抒情。(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句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请对此作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结合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手法进行分析。【解答】(1)C.“表现了词人因漂泊流浪、生活困顿而身体日渐消瘦的艰难境况”错误,“愁损”意为愁杀,借廋信之事道出人间道不尽的悲欢离合,表达国破家亡之痛。故选C。(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两句,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秋之梧桐,由梧桐叶落,而知天下秋声。而“梧桐树”、“梧桐雨”在古典诗词中是愁苦、悲伤、凄凉的代名词,如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直接由梧桐雨而写到离情别绪,作者借写“一枝梧叶”,表达人生沧桑之感。词人写的梧桐,只有“一枝”,仿佛是孤苦无依的自己,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孤独潦落的处境,刻画人物情景入木三分。这首词原是作者赠给他的学生陆行直的,当时,张炎已年过半百,再加上当时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所以词中弥漫着浓重的悲秋之气。同时,“一枝”与“多少”形成对比,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在对比中,抒发了作者不尽的家国之痛故国之思。答案:(1)C(2)①诗句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写一叶梧桐叶的飘落,而知天下秋声,表达人生沧桑之感。②词人写的梧桐,只有“一枝”,仿佛是孤苦无依的自己,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孤独潦落的处境。③同时,“一枝”与“多少”形成对比,抒发了作者不尽的家国之痛故国之思。译文:蟋蟀哀鸣欲断魂,秋风萧瑟秋江岸,人语秋虫共鸣。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绢,千里芦花望断,不见归雁行踪。默默愁煞庾信,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赏析:此词见于《山中白云词》卷四。原是张炎赠给他的学生陆行直(又称陆辅之)的。其时,张炎年五十三岁。据《珊瑚网》卷八记载:陆行直《清平乐•重题碧梧苍石图》序中有“候虫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流水漫,惊见芦花来雁。可怜瘦损兰成,多情因为卿卿。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词。词中所言“卿卿”为当时陆之歌伎,才色皆称。此词定稿后关键字句有较大改动。大概是在作者收入词集时,有意为之。原词无非是写一点“花情柳思”,表达出一种风流艳情,而定稿则将艳情转向“愁情”——为国破为家亡而发的感慨致深的悲愁。上片“候蛩”四句写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以中,人们不难触发出一股悲愤忧愁的“共鸣”来。作者选景立意颇深:写秋寒,不言西风呼啸,而言候蛩凄断;写秋感,不半个愁字,而言芦花盼雁。既含蓄又有美感,表现作者深厚的功力。下片“暗教”四句,道出无限“秋愁”:“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廋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梧叶”,梧桐之叶,其最易引发秋感。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把“秋雨梧桐”作为人世中最易引起愁情悲感的事来写。而晚唐词人“温庭筠”又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更为梧叶增添丰厚的感情积淀。而作者言梧叶而写“一枝”,正是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孤苦潦落,刻划人物情景入木三分。下片短短几句,却把上片所写之景统统升华、提炼成了情语,借廋信之事道出人间道不尽的悲欢离合,借梧叶之孤义表达人世的苍沧。而最后一句“梧叶秋声”又极具概括性和艺术性,又成为盖世佳句。此词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从选景的巧妙,从言情的深远,都极具特色。其笔调精练,含蓄;其风韵幽雅独特;其意境清空淡远;其情感真切感人。正是由于这样的造诣,张炎的“秋词”可以与宋玉的《九辩》、欧阳修的《秋声赋》并列。清代陈廷焯评价说:玉田工于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绝,如《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此类皆“精警无匹”。11.(6分)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时代青年要勇担重任,志向高远,努力实现祖国复兴的远大目标。这可用曾子的两句话来表达: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微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国正自己的句子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四章)【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重点字:弘、毅)(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重点字:慎)(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重点字:始)五、(12分)1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匆匆过客路遥天还没有亮,我就急忙向汽车站赶去。不知什么时候天阴了,空气里满含潮湿,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一进车站候车室,我赶忙把目光投向售票处——802次的售票口,我看见车次牌上用粉笔写着:增加一辆车。一种难言的兴奋涌上心头,我笑了。我觉得我是面对着我的老伴和孩子们笑的。当我正要赶过去排队买票的时候,身边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助的呼唤。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它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我急急忙忙赶了过去。我在两条队伍的末尾犹豫了一下:先排哪个队呢?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当我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后就站到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当然是这个队伍的最后一位。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像是故意弄成那个样子的。他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时髦青年!不用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让我反感。就在这时,我又发现这条队伍的前面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她既像在排队,又不在队伍里边;眼睛斜视着窗口,像在探索什么,又像在等待什么。她身边还站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应该是她的孩子。由于这一男一女两个人站在前面,我有点丧气了。我深知他们会在紧要的时候做出什么事来。倒霉的事终于来了:当只剩下我们三个人的时候,票已经只剩最后一张了。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个青年妇女丢下孩子,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等那个男青年反应过来的时候,票已经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男青年刚要找售票员算账,售票口的小门却“啪”一声关了,小门板上“票已售完”四个字嘲笑似的对着他。男青年马上把全部的愤怒转向了青年妇女。他两只拳头紧握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并强硬地让她把那张票交出来,说如果不交出来的话,她今天无论如何也走不成。青年妇女在男青年暴风雨一般的攻击下,眼帘低垂着,嘴唇微微颤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然而却不知她嘟囔了句什么,结果,男青年更愤怒了。坏了!看来他要动武了!“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正在这时,那个小姑娘护着她的妈妈,小嘴一张一张地说。暴怒的男青年吃惊地盯着那个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竟然举起一只僵硬的手,在小姑娘的头上轻轻摩挲了一下,说:“你……别怕!叔叔……不打人……”男青年沉思了一会儿,转过头来对青年妇女说:“同志,您不要生气,刚才……我太过分了……”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张车票,把它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他的举动使我茫然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青年妇女也茫然了,迷惑地眨着眼睛。“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但让您买了。不过这不要紧,您带着孩子,在这里待下去太不方便了。我不走了,但请您帮个忙,替我在路上照料那个人。”谁?”她问他。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失明老人。”只见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也拿出了自己的那张车票,递到了男青年面前,惊喜地喊叫着说:“呀,这太巧了!我这张也是给他买的呀!”“他是你什么人?”她摇摇头:“不认识……”一刹那,他们谁也不说话了。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人太可怜了,我觉得应该帮帮他,就决定先给他买一张。我想现在您应该相信我了吧?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个老人上车吧!”男青年从她手里接过车票,并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便转身走了。我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的步伐,走到了青年妇女面前掏出了自己的车票,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运气真好!太谢谢您啦!”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我走在洁白的路面上,匆匆向机关走去。(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开头环境描写营造了凄冷、沉重的氛围,烘托了年前人们急于回家又难买车票的心情,为抢买车票发生冲突做铺垫。B.小说设置了男青年与青年妇女之间的误会,渲染两人的矛盾,直至两人之间即将爆发冲突的时刻又解开误会,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C.小说结尾中的“一片银白的世界”“走在洁白的路面上”,给人强烈的暗示,表现了“我”对世界的认识,也写出了“我”的灵魂受到洗礼之后的感受。D.小说段落短小,这样写能清晰、准确地展现情节发展,使得剧烈的矛盾冲突变得舒缓一些,也便于灵活刻画人物形象。(2)小说除了使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手法以外,还借助了哪些手法来塑造男青年的形象?(3)小说从“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的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分析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2)本题考查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的分析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本题考查对叙述角度的作用的理解能力。第一人称能让故事更真实,同时也因为视角限制,能使情节更曲折。也可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分析。【解答】(1)D.“使得剧烈的矛盾冲突变得舒缓一些”错误,恰恰相反,小说段落短小,便于加快叙事节奏,迅速推进情节发展。故选D。(2)从“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像是故意弄成那个样子的。他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时髦青年!不用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让我反感”“男青年马上把全部的愤怒转向了青年妇女。他两只拳头紧握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并强硬地让她把那张票交出来,说如果不交出来的话,她今天无论如何也走不成”等,让男青年的形象显得很粗鲁、令人反感,但当真相揭露时,前后反转,欲扬先抑,更衬托出男青年形象的高尚。男青年和青年妇女都为了帮助瞎眼老头而放弃了先给自己买票,这让先给自己买票,再去帮老头买票的“我”“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虽然都是乐于助人,但通过“我”的先考虑自己再考虑他人与男青年先买瞎眼老头的,再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保安报警系统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汽车行业不良事件追踪与报告流程
- 施工现场交通安全管理计划
- 环保行业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
- 道路工程施工设备管理计划
- 宠物寄养服务免责条款及协议
- 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合作协议
- 基于云计算平台服务合作协议
- 影视娱乐行业演员参演合同协议
- 广告发布代理协议
- 2024 消化内科专业 药物临床试验GCP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设计规范应急预案
- 2024-2030年中国电子邮箱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基础设施零星维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人力资源 -人效评估指导手册
- 大疆80分钟在线测评题
-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调研测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3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村(社区)“两委”后备人才考试真题
- 不付租金解除合同通知书
- 区域合作伙伴合作协议书范本
-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