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_第1页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_第2页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_第3页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_第4页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CT、MRI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接受X线、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表现。结果74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X线、CT、MRI的检出率分别为21.62%、74.32%、87.84%。X线检查的检出率显著低于MRI、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准确率优于X线与CT,但扫描时间长、价格高也成为其短板。CT则更加适用于临床,其较X线更加灵敏。当CT检查结果出入较大时,应结合MRI进行诊断,两种检查方法互补以提高检出率。[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diagnosticaccuracyandclinicalvalueofX-ray,CTandMRIinlumbardischerniation.Methods74patientswithlumbardischerniation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5toMarch2016wereselectedandreceivedX-ray,CTandMRIthreekindsofimagingexamination.Thediagnosticvalueofthethreemethodswerecomparedandanalyzed,andtheimagingfindingsoflumbardischerniationweresummarized.ResultsIn74patientswithintervertebraldiscprotrusion,thedetectionratesofX-ray,MRIandCTwas21.62%,74.32%and87.84%,respectively.ThedetectionrateofX-rayexaminationwaslowerthanthatofMRIandCTexamination,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detectionrateofMRIwashigherthanthatofCT,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eaccuraterateofMRIinthediagnosisoflumbardischerniationisbetterthanX-rayandCT,butthelengthofscantimeandhighpricealsobecometheshortboard.CTismoreapplicabletoclinical,anditismoresensitivethanx-ray.WhentherearelargedifferencesintheresultsofCTexamination,whichshouldbecombinedwithMRItoimprovethedetectionrateofcomplementary.[Keywords]Lumbardischerniati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Computedtomography;X-ray;Clinicalvalue腰椎間盘突出症是一种退行性变,病理学中特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外伤是导致该脊柱疾病的主要因素,例如反复的腰部扭伤、过重持物都可能致使椎间承受力增加,出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进而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1-3]。本病临床上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腰腿痛,能给患者带来诸多生活、工作上的不便。诊断方法除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外,还有医学影像学技术[4-5]。影像学检查一般包括X线、CT及MRI等检查手段,其在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6-8],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X线、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其中男性48例,女性26例;年龄为38~58岁,平均(44.46±9.51)岁;病程范围为0.5~5.0年,平均病程(3.50±1.15)年;伴腰侧弯19例,腰神经压迫试验阳性2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3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痛、腰痛、一侧下肢放射痛,活动时疼痛加剧。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检查方法1.2.1X线检查使用GEDiscoveryXR656DR摄片机对患者进行腰椎正侧位以及腰椎侧位过伸、过屈位摄片检查。1.2.2CT检查患者仰卧在扫描床上,利用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或GEDisscorveryCT750HD行腰椎间盘CT扫描检查,扫描参数;层厚3mm,层距1mm,256mm×512mm矩阵。机架倾斜±30°,每次扫描确保扫描层面与患者椎间隙中心线平行。一般先行正侧位定位像扫描,再行L3/L4、L4/L5、L5/S13个椎间隙轴位扫描,需要仔细观察患椎的软组织窗、骨窗图片。1.2.3MRI检查利用GESIGNAHDe1.5T及GESignaHDxt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患者腰部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实施常规矢状面SE序列T1WI、T2WI及T2WI压脂成像和横断面T2WI成像扫描。进行扫描时,应在矢状位对椎间盘的信号变化情况及信号特点、椎体形态等进行观察,同时观察矢状位、断位对硬膜囊及脊髓的受压情况以及椎间盘突出、椎管各径线狭窄等清况。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价临床诊断的准确率。1.3观察指标观察腰椎间盘的位置、形态及密度,对其侧隐窝和椎管径线进行评估,同时对在扫描范围内的椎弓、椎体及椎小关节的病变情况进行观察。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三种方法诊断准确率的比较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21.62%,显著低于CT检查及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74.32%,低于MRI检查的8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的漏诊率显著高于CT检查及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及MRI检查的漏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与CT检查的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2.2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诊断情况的比较X线单纯检查,仅发现16例存在腰间盘突出相关征象的异常表现,3例椎体滑脱,4例椎体后缘异常,9例生理曲度变直,其他征象未见。CT、MRI检查的长中钙化、椎间盘变性、积气、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等情况较X线更加明晰。CT检查中的椎间盘及临近韧带钙化、积气准确率显著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准确率较CT检查结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2.3CT、MRI检查影像学特点的比较同一患者的X线图片诊断显示,腰椎正侧位片未见明显异常(图1~图2);CT检查显示,腰4/5椎间盘向左外侧突出(图3);MR检查显示,腰4/5髓核脱出(图4~图6)。3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是指在应力平衡失调情况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最终压迫腰神经根而出现腰腿痛等症状。作为一种退行性变,本病随着年龄衰老、过量的运动磨损,均会导致该部位功能发生不可逆病变。人体的椎体是通过椎间盘、周围韧带相互连接,腰椎弧度方位向前,骶椎弧度则向后,交汇处承受压力大,这成为易受损的主要原因。在患病部位方面,本病以左侧居多,可能是右侧肌力更加发达,压力向左侧传递,造成左侧突出[9-13]。影像学检查在椎间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常采用的诊断方法有X线、CT及MRI检查[14]。X线平片检查能够提供腰骶椎前后位、椎间隙的诊断依据,可以帮助医师排除脊椎不稳、腰椎滑脱、腰椎结核、肿瘤等腰椎疾病的可能性。CT诊断较X线平片能更直接地观察到椎体附近的突出物、硬膜囊以及神经根的压迫情况,其以密度及空间分辨率高为特点,能夠快速反映突出腰椎间盘的位置、形态、密度、小关节增生等情况,对神经根、硬脊膜受压,椎管和侧隐窝狭窄亦有诊断提示[14-15]。MRI则能反映受压脊髓的变性、形态及信号改变。在髓核游离形成硬膜外肿物时的鉴别诊断方面,CT弱于MRI的鉴别水平。CT检查出现误诊及漏诊的主要原因是扫描的层面、角度,一般误诊为椎间盘膨出较多。MRI除了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外,相比于CT其能够更好地检查椎管内容物(硬膜囊、神经根、髓核),T1W1能清晰显示椎体、附件、间盘等的解剖结构,T2W1则在观察病变特点(如位置、形态、信号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方面更具优势,但是,MRI多序列和全方位成像检查能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率,同时可观察椎间盘是否游离及椎管内结构[16-18]。此外,CT和X线均有一定的放射性,在检查之前需要临床医师知晓患者的耐受性。当CT检查在椎间盘游离的诊断与鉴别中无能为力时,虽然选择MRI能提高准确性,但CT扫描速度快,更加高效便捷,相比于MRI,CT检查对钙化、积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费用方面较MRI也更加低廉,这也是临床上斟酌诊断手段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MRI的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提示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效果优于CT,但其检查费用高于CT,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综上所述,X线、MRI、CT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各有优势,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率虽然高于CT,但CT费用低廉、检查快速,在实际应用中亦不可或缺,因此,在临床上可优先选择CT检查,如果结果与临床结果不统一,可再行MRI检查进一步确诊。对于术前患者,要选择X线检查,特别是功能位(腰椎过伸、过屈侧位片)的摄片检查,能够明确是否存在椎体失稳,以便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在诊断中,结合三种方法的优点,互相补充,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正确诊断率以及为该症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参考文献][1]于学文,牛刚,杨健,等.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I诊断的定量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23-27.[2]丁长伟,李松柏.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8):575-579.[3]管晓菲,张磊,贺石生,等.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0):939-942.[4]韩雪,赵金勇,刘军莲,等.X线片腰骶椎间隙高度测量及对腰椎间盘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5):422-424.[5]刘彬.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6-68.[6]温冰涛,张西峰,王岩,等.经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及其处理[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25-28.[7]韩永来.腰椎间盘突出CT与MRI诊断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210.[8]孟增东,胡彪,雷云坤.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11):124-127.[9]杨伟铭,宁飞鹏,林定坤,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时的功能状态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关系[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3):280-284.[10]程春,陈蕾,梁晓航,等.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7):81-82.[11]曹磊,王非.核磁共振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5):71-72.[12]王泽茂,牟明威,孙国睿.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48-50,54.[13]王明朵,謝秀暖.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5):109-111,127.[14]郭鹏,刘世平,张文生,等.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对腰椎间盘突出手术过程相关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