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区域经济转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该研究根据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重点研究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改革措施及改革成效,提出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培养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校企联动实训基地等措施,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经验。关键词:乡村振兴;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而“十四五”规划纲要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其中“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一章中明确指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这里所说的适应性是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培养专业人才。就中职建筑工程施工專业而言,中职学校不仅要培养满足城市建设需求的专业人才,还要培养能助力乡村振兴的专业人才。在国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产业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业务的主要方向将由城市逐步转向乡村;二是建设的主要内容将由城市房地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逐步转向以围绕乡村振兴的乡村第二、三产业建设为主;三是建设目标转变为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传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1]。面对这样的转变,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只有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一、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一核二主三阶N能”人才培养的内涵(一)现阶段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过去,中职建筑施工专业人才的主要服务地域是城市,更多时候,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是为城市发展“量身定制”的,这种人才培养定位现已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大环境下社会发展对建筑行业提出的新需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乡村振兴提出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但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很少,与砌筑工、抹灰工、木工有关的传统文化未受到重视甚至被边缘化。二是专业课程体系以学科为中心,过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忽略学科间的联系、忽视激发学习者的能动性、不注重实训教学等。三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没有与装配式建筑新技术相关的课程。装配式建筑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在乡村建筑中正在广泛使用,但是当前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中缺乏相关内容。四是教师团队以专业教师为主,教师虽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却缺乏实践经验,实操能力较弱。以上问题阻碍了专业的发展,难以培养出能满足乡村振兴需求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因此中职学校迫切需要重构人才培养模式。(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核二主三阶N能”人才培养的内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建设一批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工程,积极推广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是国家建筑行业目前大力推广的绿色、环保、节能的建造方式,而且在乡村建设中已被广泛采用。另外,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需要传承和推广砌筑、抹灰、木工等传统工艺。由此可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装配式、砌筑、抹灰、木工等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适用乡村振兴的需要,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近年从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方式、培养内容、教师转型等方面深入推进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乡村振兴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同时根据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我校瞄准培养满足乡村振兴需求的建筑工程施工人才的目标,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从职业素养、施工技能、新装配式技术、传统工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我校分阶段、分目标提高学生的技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技能。在具体工作中,我校以校企联动、能力本位、“岗课赛证”融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依托企业参与办学的优势,有效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并以问题、成果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聚焦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装配式新技术、传统工艺的使用,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一核二主三阶N能”人才培养模式[2](如图1所示)。其中,“一核”即以培养综合型技能人才为核心;“二主”即深化产教融合,以学校和企业为办学主体,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和方案实施策略、共建共享开放服务型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教材等。“三阶”即人才培养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岗位基本能力习得阶段。这一阶段强调专业知识与岗位标准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基础领域和专业领域的知识,通过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训基地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第二阶段为岗位专业技能培养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岗位技能与职业资格相结合,学生通过综合训练获得与职业技能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毕业“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第三阶段为职业岗位技能实践阶段。这一阶段强调毕业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通过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实现毕业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N能”即工程测量、建筑施工管理、装配式建筑、传统工艺(砌筑、抹灰、瓷砖贴面、木工等)等技能。N种技能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抓手,其中装配式建筑技能是构筑乡村振兴的“新支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第二、第三阶段,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对接岗位需求,选择N个能力的其中一项或几项对学生进行专项培训,让学生学精一门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该人才培养模式适合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培养一批能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技术人才。二、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推进“一核二主三阶N能”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一)构建“双平台,多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我校推进“一核二主三阶N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我校原有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以学科为中心,分科过细,缺乏与建筑行业新技术相关的课程,不重视实践操作,实训基地利用率较低,不适应乡村振兴背景下以实际工程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我校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专业教学标准,打破各专业、各学科间的“壁垒”,以培养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工匠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共同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导向、对应工作岗位职责要求,构建了“双平台,多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这一课程体系的整个构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有利于技术技能常态化教学的实施,真正实现“岗、课、赛、证”融通[3],有效推动“一核二主三阶N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在构建“双平台,多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过程中,我校主要采取以下七个步骤。第一步,搭建公共基础和专业课程两个平台。第二步,對标岗位技术技能、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课程模块,并将职业技能大赛、“1+X”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等内容融入相应模块,突出N种技能的培养。同时,考虑到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新技术,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建房推广的主要建造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及运用行业,我校将装配式建筑技术单独作为一个模块,通过有效实施教学不断提高专业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第三步,在校企双主体共同参与下,各主体根据自身优势及团队成员的年龄、专业、擅长领域组建课程开发团队,然后选定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优秀成员作为课程团队负责人,由负责人进行团队分工。通过团队成员协同开发、设计和建设课程模块,逐步形成各模块对应的教学内容、职业技能竞赛项目、“1+X”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等内容体系。第四步,建立课程模块考核机制,从课程模块建设的总体质量、实施的效益等方面进行考核。如从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成绩合格率、满意度、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通过率、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第五步,课程调研。我校选择的调研对象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有城市也有乡镇,有学校也有企业,有高职也有中职,通过广泛的调研,验证课程模块建设的具体内容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及时进行适当调整,最后形成课程模块调研报告。第六步,根据调研报告结果,对各课程模块内容的建设进行具体的规划,由课程团队分工协作,完成建设内容。第七步,根据成果开展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课程是教学改革的主要载体,在课程模块的建设中,中职学校要注意模块构建路径的科学性、团队成员组成的合理性、调研对象的代表性、调研内容的真实性,得出的调研结果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这样的课程体系才有实施的价值。(二)培养“大师引领、名匠示范、双师双能”的教学创新团队师资队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主体,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原有1个教学团队,但没有课程负责人,而且教师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能满足培养服务乡村振兴人才的需求。为保障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核二主三阶N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学校需培养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操的“大师引领、名匠示范、双师双能”教学创新团队。我校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大师、名匠等,以及引进一些具体项目,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技术技能,并用激励机制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为了培养“大师引领、名匠示范、双师双能”的教学创新团队,我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高级讲师或是省部级优秀教师为各模块团队负责人。他们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在名师的引领下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具体工作中,各团队负责开展教学、科研、课程模块设计、参加技能大赛、社会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二是积极参加世界比赛项目,引进大师,成立大师工作室。我校成立大师工作室团队,大师工作室聚集了名师、名匠,名师、名匠通过示范引领,以现代师徒关系形式传承技艺,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将技术技能成果推广运用。同时,我校组织团队参加世界比赛项目,开展社会工匠培训,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以项目为载体督促团队成员动手实践和研究,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三是完善技能大赛奖励办法,制订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的培训方案。通过这一措施,我校形成了“技能大比拼”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教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提高了“双师”“双能”教师的比例。四是以师德建设为引领,健全教师培养机制。我校通过构建分路推进教师发展和培训综合机制,完善教师考核奖励机制。通过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让教师动起来,同时以团队竞赛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五是校企定期双向输送。我校通过定期输送团队成员到乡村振兴的基建项目中顶岗锻炼,以企业人员的身份承担具体事务、扮演岗位角色。同时,我校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到校开展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新技术、新材料等培训,及时将行业的新动态、新趋势输送给教师。在培养教学团队过程中,中职学校要注意课程模块团队的划分应有一定的相关性,成员要来自不同的岗位,负责人必须具备引领示范的能力和奉献精神、创新意识,企业专家对职业教育要有一定情怀[4]。同时,中职学校必须落实奖励机制,奖惩分明,才能助推教师团队高质量发展。(三)校企联动,建成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的场所,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必要场所。我校原有实训基地陈旧落后、功能单一,多数实训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新技术的教学需求,而且实训工位少。要落实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核二主三阶N能”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升级实训基地。为此,我校通过校企共同参与建设与施工现场高度一致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模拟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的职场环境和就业需求。首先,我校通过校企共建,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共同成立实训基地建设团队,然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要求和国家行业企业标准,通过调研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其次,我校立足广西建筑企业,服务建筑产业岗位群,适应乡村振兴的社会产业转型需求,同时对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工匠人才,着力打造和构建虚实结合、开放共享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再次,我校对接真实施工现场,与企业共建了10个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验实训室,有装配式建筑个性实训场、木艺工坊、石艺工坊、世赛砌筑场、抹灰与隔墙和虚拟仿真安全体验实训中心等,改造升级砌筑工、钢筋工等原有实训室5个,建成自治区级创新工作室1间、校内大师工作室1间,形成了集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有利于实现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极大地满足了专业教学、学生实训的需求。最后,我校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落实专人专管,保障实训室工作开展的良性循环,为培养高技能的工匠人才提供保障。在建设实训室过程中,中职学校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意实训室建设一定要结合行业前沿发展方向,保证至少在五年内不被淘汰;二是建设的成果要有实用性,不能盲目追求高端但使用率不高的成果;三是根据班级大小、培训规模考虑实训工位数[5]。三、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开展“一核二主三阶N能”人才培养的成效和反思(一)“一核二主三阶N能”人才培养的成效一是专业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我校该专业在2018年成功申报了自治区级专业发展研究基地、2019年成功申报了自治区级教学资源库和自治区级品牌专业,三个项目均采用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2022年我校自治区级教学资源库通过验收,2023年我校自治区级品牌专业验收等级为“优秀”,建筑工程立项为自治区级双优建设专业。近年来,我校学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00%以上,升学率超过90.00%,同时得到高职院校的一致好评,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广西同类学校,夯实了该专业在全区的引领示范作用。二是课程体系趋于科学合理。新的课程体系是基于工程过程而构建的,根据岗位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设置课程教学模块,体现了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的要求。各模块教学内容与岗位职责相似度超过70.00%,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实现了模块内容“三结合”,即模块内容与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相结合。“三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各模块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超过90.00%、各模块成绩合格率超过80.00%。三是学生技能发展迅速。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需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而言,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以项目为教学模块,各模块内容与技能大赛内容相融合、与“1+X”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相融合,形成了技能培训与专业教学的常态化合力,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020—2023年,我校该专业学生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4项,获得市厅级相关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综合通过率超过90.00%(如表1所示)。四是教师技能实现突破。为保障教师技能的提升,我校形成了技能大赛承包奖励制度、顶岗锻炼制度,现已形成良好的技能比拼氛围,“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80.00%。我校教师近年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比赛,2020—2023年获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桂林工匠1人,获广西教学能力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奖项6项,获广西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0项。五是实训基地满足了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近年来,我校建成多个实训基地,如抹灰与隔墙实训基地被评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抹灰与隔墙系统赛项集训基地等,其中装配式实训基地被评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桂北片区装配式产业工人培育基地,装配式“1+X”职业技能等级实训室为广西第一个中职具备考试条件的实训室,“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磨床操作知识》课件
- 工业机器人模拟题含参考答案
- 养老院老人生活娱乐活动组织人员管理制度
- 养老院老人家属沟通联系制度
- 《离散PID控制器》课件
- 2024年水电工程绿化养护合同范本3篇
- 授权委托书保证协议书(2篇)
- 《人力资源考核手册》课件
- 2025年齐齐哈尔货运从业资格仿真考题
- 2025年宣城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完整
-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 工程咨询质量管理制度
- 2024年安徽淮南高新区管委会招聘工作人员12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纺织品染整工艺与应用考核试卷
- 2024年矿山(提升机操作作业员)安全及技能资格证考试题库与答案
- 国开(河北)2024年《社会学概论》形考作业1-4试题
- 焊工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新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附含答案)
- 《2024年 国潮消费下民族品牌形象传播研究-以李宁品牌为例》范文
- DB32T-大水面生态渔业资源监测与资源量评估技术规范湖泊与水库
- 医院培训课件:《静脉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