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第一章单元测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指出: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A:错B:对

答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学习可以关注哪些信息化平台()。

A: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B:行业论坛或环评云助手行业appC: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地市的生态环境网站D:生态环境部

答案: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行业论坛或环评云助手行业app;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地市的生态环境网站;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的总体。

A: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C: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答案: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下列环境因素中不属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是()。

A:名胜古迹B:城市C:农村D:湿地

答案:湿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的含义,下列环境因素中属于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是()。

A:自然遗迹B:野生生物C:人文遗迹D:矿藏

答案:人文遗迹环境影响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A:按影响程度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B:按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C:按影响效果分为影响均是不利的D:按影响方式分为:污染影响和非污染影响

答案:按影响效果分为影响均是不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A:规划和建设项目B:计划项目C:建设项目D:规划项目

答案:规划和建设项目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1970年1月1日正式实施,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A:错B:对

答案:对中国于1979年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经历十年发展于1989年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

A:错B:对

答案: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均有规定: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A:对B:错

答案: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A:环境影响报告表全面B:环境影响报告书全面C:环境影响登记表全面D:环境影响报告书部分

答案:环境影响报告书全面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

A:B和C都可以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报告书D:环境影响登记表

答案:环境影响报告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A:无需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B: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C:无需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D:应当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

答案: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按()实行分类管理。

A: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B: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C: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D: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答案: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不包括下列哪项区域()。

A:永久基本农田、基本草原、自然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等)、重要湿地、天然林,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B: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C:规划的工业园区D: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答案:规划的工业园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应当编制()。

A:环境影响报告书B:豁免环境影响评价C:环境影响登记表D:环境影响报告表

答案: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型不包括()。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规划环境影响篇章D:环境影响登记表

答案:规划环境影响篇章不属于环评工作的三个阶段的是()。

A: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B: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C:报告报批送审阶段D: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答案:报告报批送审阶段

第二章单元测试

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法律效力等同。时间上新修订的优先于旧法实施,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实施。()

A:错B:对

答案:对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执行上,地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B:执行上,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先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执行上,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标准D: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答案: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下列关于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可交叉执行B:《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专项排放标准C: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D: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

答案: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可交叉执行某省2000年发布了严于国家的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A污染物和B污染物排放分别执行80mg/m3和400mg/m3。2003年国家修订“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A污染物和B污染物分别执行100mg/m3和200mg/m3。目前该省A污染物和B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分别执行()mg/m3。

A:A污染物80、B污染物400B:A污染物100、B污染物200C:A污染物80、B污染物400D:A污染物80、B污染物200

答案:A污染物80、B污染物200根据我国环境标准管理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可组织制定()

A:监测方法标准B:环境基础标准C:污染物排放标准D:标准样品标准

答案: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国家与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相关关系的有关规定,对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已做规定的项目,以下可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保护标准有()

A:数值高于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B:严于国家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C:数值高于国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数值高于国家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严于国家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关于不同环境功能区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等级或类别的表述,正确的是()

A: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执行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B: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大气二级质量标准D: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大气二级质量标准

答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以下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位四类的是()

A:声环境B:海样水质环境C:地下水环境D:地表水环境

答案:海样水质环境以下按用地性质划分的是()

A:地表水环境B:声环境C:地下水环境D:土壤环境

答案:土壤环境环境质量标准分级一般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以下关于前述对应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A:海水水质功能区分为3类,分别执行一级~三级标准值B: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3类,分别执行一级~三级标准值C: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为5类,分别执行I类~V类标准值D:声环境功能区分为5类,分别执行1类~5类标准值

答案: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为5类,分别执行I类~V类标准值环境空气功能区一类区均属于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二类区中的居住区、文化区和农村地区中人群较集中的区域属于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A:错B:对

答案:对

第三章单元测试

“工程分析”的作用集中反映在下列几个方面,不包括()。

A:为建设单位开工建设的前提B: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C: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D:可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为各环境要素和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答案:为建设单位开工建设的前提下列不属于工程分析的方法有()。

A:资料复用法B:物料衡算法C:类比法D:数学模式法

答案:数学模式法工程分析类比法使用条件不包括()。

A:环境特征B:工程一般特征C:工程建设时间D:污染物排放特征

答案:工程建设时间下列哪项不是工程一般特征的内容()

A:车间组成B:建设项目的性质C:建设规模D:气象条件

答案:气象条件下列哪项不是污染物排放特征内容()

A:污染物排放方式与去向B:污染方式与途径等C:用水量和设备类型D: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强度、数量

答案:用水量和设备类型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特征内容()

A:环境功能B:地貌状况C:生产工艺路线D:气象条件

答案:生产工艺路线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不包括()

A:有毒有害物料衡算B:投资成本的衡算C:总物料衡算D: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答案:投资成本的衡算关于资料复用法说法错误的是()。

A:只能在评价工作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B: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C:此法较为简便,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D: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答案:只能在评价工作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下列属于污染型项目的为()

A:大型露天采矿B:燃煤发电C:高速公路D:大型水利枢纽

答案:燃煤发电工程分析中工程一般特征简介内容不包括()

A:总平面布置图B:工艺路线C:工程名称D:产品方案

答案:工艺路线某装置产生浓度为5%的氨水1000t,经蒸氨塔回收浓度为15%的氨水300t,蒸氨塔氨气排气约占氨总损耗量的40%,进入废水中的氨是()

A:15t/aB:2t/aC:3t/aD:5t/a

答案:3t/a工程分析时,现有工程污染源源强核算应优先采用()

A:产污系数法B:排污系数法C:实测法D:类比法

答案:实测法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此法为()

A:现场实测法B:物料衡算法C:模拟法D:反推法

答案:物料衡算法下列不属于“两本账”内容的是()

A:工程自身的污染物产生量与经过措施处理后削减量之差为污染物最终排放量B:另一个是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C:一个是工程自身的污染物产生量D:“以新带老”量

答案:“以新带老”量“三本账”描述正确的公式为()

A: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B: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C: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D: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答案: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第四章单元测试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关于采样时间和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可按连续1h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者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算平均值。B: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次,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取其最大测定值。C: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采样在厂房门窗排放口处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D: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采样在厂界每间隔2h采样一次,共采集四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答案: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可按连续1h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者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算平均值。《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关于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获得SO2年平均浓度数据,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平均浓度值B:为获得CO1h平均浓度数据,每小时至少有30min的采样时间C:为获得O38h的平均浓度数据,每8h至少有6h平均浓度值D:为获得PM2.524h平均浓度数据,每日至少有18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

答案:为获得O38h的平均浓度数据,每8h至少有6h平均浓度值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关于PM2.524h平均浓度值数据有效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日至少有20h的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B:每日至少有12h的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C:每日至少有12h的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D:每日至少有22h的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

答案:每日至少有20h的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一级评价项目的大气质量现状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有效数据。

A:6天B:7天C:5天D:4天

答案:7天现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按污染源所在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执行相应级别的排放速率标准。关于各类功能区污染源执行的标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B:一类区允许新、扩建污染源,但要求执行一级标准C:一类区改建污染源应执行一级标准D:二类区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

答案:一类区允许新、扩建污染源,但要求执行一级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补充监测数据现在评价内容,分别对各监测点不同污染物的()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A:短期浓度B:年平均浓度C:长期浓度D:季平均浓度

答案:短期浓度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基本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的数据来源,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错误的是()

A: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3年的监测数据B: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1年的监测数据C: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中的数据或结论D: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1年的监测数据,近3年与项目排放的其他污染物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补充监测

答案: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3年的监测数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为SO2、NO2、PM10、PM2.5、CO、O3B: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全部达标,评价区域才达标C:未发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的,年评价指标中的年均浓度和相应百分位数24h平均或8h平均质量浓度满足GB3095中浓度限值要求的即为达标。D:如项目评价范围涉及多个行政区,需按照最大的行政区的达标情况,判定项目所在区域的达标情况

答案:如项目评价范围涉及多个行政区,需按照最大的行政区的达标情况,判定项目所在区域的达标情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的有()

A:补充监测B: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C: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D: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答案: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某大气环境一级评价的新建项目,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有其他的在建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时,该在建项目的数据来源应采用的资料或文件是()

A:在线监测数据B:项目监督性监测数据C:年度排污许可执行报告D:已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答案:已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应包括()。

A:现场评价范围内与评价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等污染源B:对于编制报告书的工业项目,分析调查受本项目物料及产品运输影响新增的交通运输移动源,包括运输方式、新增交通流量、排放污染物及排放量C:调查本项目所有拟被替代的污染源(如有),包括被替代污染源名称、位置、排放污染物及排放量、拟被替代时间等D:只调查本项目新增污染源和拟被替代的污染源

答案:只调查本项目新增污染源和拟被替代的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的内容为()。

A: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B:对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进行补充监测C:不需要进行调查D:只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答案:只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或公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的,可选择符合HJ664规定,并且与评价范围地理位置邻近,地形、气候条件相近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A:区域点B:背景点C:城市点D:城市点或区域点

答案:城市点或区域点在进行补充监测时,应以近20年统计的当地主导风向为轴向,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km范围内设置()个监测点

A:2.5,1~2B:2.5,4C:5,1~2D:5,4

答案:5,1~2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区,下列判断正确的为()。

A:因此区域SO2、NO2、PM2.5、PM10达标,故此区域为达标区B:因此区域SO2、NO2、CO、O3达标,故此区域为达标区C:因此区域SO2、NO2、PM2.5、PM10、CO、O3达标,故此区域为达标区D:因此区域PM2.5、PM10、CO、O3达标,故此区域为达标区

答案:因此区域SO2、NO2、PM2.5、PM10、CO、O3达标,故此区域为达标区某建设项目评价范围涉及三个行政区,经调查A行政区为达标区,B行政区为达标区,C行政区为不达标区,则该项目所在评价区域为()。

A:达标区B:不达标区C:无法判定D:达标区和不达标区均可

答案:不达标区《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控制指标不包括()

A: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B: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C:排气筒中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D:排气筒中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答案: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其他污染物在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或公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的,可收集评价范围内近()年与项目排放的其他污染物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A:2B:1C:5D:3

答案:3下列对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二级评级项目需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B: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均需要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或进行补充监测C:一级评级项目需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D:三级评价项目需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答案: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均需要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或进行补充监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对于评价范围内的改建、扩建项目现状工程的污染源调查,下列()方法不合适。

A:引用设计资料中的数据B:自主验收报告C:项目监督性监测数据D:年度排污许可执行报告

答案:引用设计资料中的数据某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污水拟排放附近的湖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该湖泊评价时期至少应包括()。

A:丰水期和平水期B:平水期和枯水期C:丰水期和枯水期D:枯水期

答案:丰水期和枯水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倍。

A:3B:2C:1D:4

答案: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关于地下水位监测频率要求,正确的是()。

A: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B:若掌握近2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二期地下水水位监测C: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D: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二期地下水水位监测

答案: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某水质因子的监测数据经计算,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因子()。

A:不能判断达标情况B:超标率为1C:已超标D:达标

答案:达标有关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涉及地面漫流途径影响的,应在占地范围外的上、下游各设置一个表层样监测点B:二级评价建设项目至少需布设7个监测样点C:涉及入渗途径影响的,主要产污装置区应设置柱状样监测点,涉及大气沉降影响的,可在最大落地浓度点增设表层样监测点D:调查范围内的每个土壤类型应至少设置1个表层样监测点

答案:二级评价建设项目至少需布设7个监测样点下列有关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既是特征因子又是基本因子的,按照特征因子对待B:基本监测因子应根据调查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选取C: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所有监测点必须监测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D:监测因子分为基本因子和建设项目特征因子

答案: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所有监测点必须监测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开展现状监测,有关监测频次的表述正确的为()。

A:若掌握近5年至少1次的特征因子监测数据,可不进行现状监测B:基本因子应至少开展1次现状监测C:若掌握近5年至少1次的基本因子监测数据,可不进行现状监测D:特征因子应至少开展1次现状监测

答案:特征因子应至少开展1次现状监测

第五章单元测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生成机理分为()。

A: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B: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C:基本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D:颗粒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答案: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污染物中,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类别的是()。

A:氟化物B:NOXC:TSPD:PM10

答案:PM10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污染物

A:颗粒物和固态B:颗粒物和悬浮C:颗粒物和气态D:固态和气态

答案:颗粒物和气态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工况中,属于生产运行阶段非正常工况的是()。

A:停车、维修、事故B:开车、停车、维修C:开车、维修、事故D:开车、停车、事故

答案:开车、停车、维修某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场界预测浓度超过场界控制点处无组织排放浓度标准限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场界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B: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按无组织排放源事故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D:按无组织排放源设计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场界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某建设项目计算项目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Pmax为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一级B: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从简C: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三级D:评价工作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答案: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一级某城市新建钢铁工业的多源项目,经计算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最大为8.5%,按照相关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评价等级应为一级B: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C:评价等级应为二级D:评价等级应为三级

答案:评价等级应为一级某建设项目用地长800m、宽500m,经计算该项目污染物排放占标率为87%,对应D10%为2.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为()

A:二级B:条件不足,无法确定C:三级D:一级

答案: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经估算模式计算出某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为30%,占标率10%对应的落地浓度所处最远距离D10%为0.8km,则该项目的大气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边长为()

A:一级5kmB:三级1.6kmC:三级5kmD:二级1.6km

答案:一级5km某建设项目有两个大气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经估算模式计算出该污染物占标率10%的落地浓度所处的距离(D10%分别是2.2km和5km),该项目的评价范围边长是()km

A:4.4B:2.2C:5D:10

答案:10等标排放量Pi在大气环境影响工作等级判断中是主要依据之一,在其计算中需参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C0i一般选用的是GB3095中()级标准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

A:一B:三C:四D:二

答案:二用于大气评价等级判定的预测模型()

A:区域光化学网格模型B:AERSCREENC:CALPULLD:ADMS

答案:AERSCREEN基于估算模式计算某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甲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205m,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00m,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50m,则该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应取()

A:350mB:500mC:325mD:400m

答案:350mTSP和PM10是我国大气常规监测项目,他们分别指的是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分别小于等于()μm和()μm的颗粒物。()

A:1000;100B:100;10C:10;1D:500;10

答案:100;10某一级评价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估算模式计算的D10%为2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是以项目厂址为中心区域,自厂界外延,边长为()矩形区域。

A:50kmB:2kmC:5kmD:2.5km

答案:5km某项目有两个大气排放源,经估算模式计算两个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分别为10%和85%,地面浓度占标率10%处距两个排放源最远距离分别为2.0km和4.8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边长分别为()

A:一级,5kmB:二级,5kmC:一级,9.6kmD:二级,9.6km

答案:一级,9.6k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级评价项目应采用进一步预测与评价B:二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只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C:一级评价项目应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D:三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

答案:二级评价项目应采用进一步预测与评价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并覆盖各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大于()的区域。

A:20%B:15%C:10%D:5%

答案:10%大气环境预测时,预测范围一般以(),项目厂址为中心。

A: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B: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C: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D:南北向为X坐标轴,东西向为Y坐标轴

答案: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大气环境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A:国家环境空气排放标准B: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D: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答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对于达标区项目需叠加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浓度,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A: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有)-以新带老污染源计算值(如有)-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计算值(如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B: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有)+以新带老污染源计算值(如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C: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有)-以新带老污染源计算值(如有)+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计算值(如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D: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有)-以新带老污染源计算值(如有)+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计算值(如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

答案: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有)-以新带老污染源计算值(如有)+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计算值(如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只需预测小时最大浓度贡献值的污染源类别有()。

A: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B:以新带老污染源C: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D:削减污染源

答案: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不需要预测主要污染物的长期浓度贡献值的污染源类别有()。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C:削减污染源D: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

答案: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区域规划项目需预测主要污染物年平均质量浓度和()达标情况。

A:小时质量浓度B:日最大质量浓度C: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D:日平均质量浓度

答案: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自厂界起至所有污染源超过环境质量()浓度标准值的网格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

A:小时B:短期C:短期或长期D:长期

答案:短期针对建设项目进一步预测结果给出评价结论中,说法错误的是()

达标区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则认为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A:无论是否达标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均规定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其中一类区≤10%);B:不达标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定:达标规划未包含的新增污染源建设项目,需另有替代源的削减方案;C:无论是否达标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均规定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100%;D:无论是否达标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均规定项目环境影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叠加现状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以及在建、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后,主要污染物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对于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仅有短期浓度限值的,叠加后的短期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不达标区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则认为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答案:无论是否达标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均规定项目环境影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叠加现状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以及在建、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后,主要污染物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对于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仅有短期浓度限值的,叠加后的短期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不达标区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则认为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第六章单元测试

下列选项中可不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是()。

A:水污染影响型三级BB:水文要素影响型三级或水污染影响型三级AC:二级D:一级

答案:水污染影响型三级B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为必须评价的因子。

A:叶绿素aB:总氮C:总磷D:高锰酸盐指数

答案:叶绿素a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划分评价等级。

A:受影响地表水域和径流B:废水排放量和径流C:废水排放方式和排放量D:排放方式和受影响地表水域

答案:废水排放方式和排放量拟建项目向附近的一条小河(IV类水质)排放生活、生产污水共1.5万m³/d;水污染物当量数2.0×10⁴,生产污水中含有总铬等7个水质参数,pH值为5。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确定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BD:三级A

答案: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中评价等级判定,废水排放量在()可以判定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二级评价。

A:Q≥20000或W≥600000B:Q<200或W<6000C:Q≥20000或W≥6000D:20000>Q≥200或600000>W≥6000

答案:20000>Q≥200或600000>W≥6000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建设项目直接排放第一类污染物的评价等级为()。

A:一级B:三级AC:二级D:不低于二级

答案:一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建设项目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为受纳水体超标因子的,评价等级为()。

A:三级AB:一级C:不低于二级D:二级

答案:不低于二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建设项目向河流、湖库排放温排水引起受纳水体水温变化超过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且评价范围有水温敏感目标时,评价等级为()。

A:三级AB:不低于二级C:二级D:一级

答案:一级拟改扩建项目,由于设备的更新和工艺的改进,依托现有排放口排放的废水量及水污染物量比改扩建前有所减少,评价等级为()。

A:二级B:三级BC:一级D:三级A

答案:三级B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水污染影响型直接排放建设项目评价等级根据()确定。

A:废水排放量、水污染物数量B:废水排放量、水污染物当量数C:废水产生放量、水污染物污染当量数D:废水产生量、水污染物数量

答案:废水排放量、水污染物当量数对于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除覆盖评价范围外,受纳水体为河流时,在不受回水影响的河流段,排放口上游调查范围宜不小于()m。

A:1000B:100C:500D:1500

答案:500对于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除覆盖评价范围外,受纳水体为河流时,在受回水影响的河流段,排放口上游调查范围()。

A:下游调查河段长度的1/4B:下游调查河段长度的1/2C:下游调查河段长度的3/4D:与下游调查河段长度相等

答案:与下游调查河段长度相等

第七章单元测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和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将建设项目分为()。

A:四类B:一类C:三类D:二类

答案:四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识别其()的地下水环境影响。

A:事故状态下B:正常与非正常两种状态下C:初期、中期和后期D:正常与事故两种状态下

答案:正常与非正常两种状态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的变化特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A:设计期B:服务期满后C:建设期D:运营期

答案:运营期某Ⅲ类建设项目拟建在工业区内,评价范围内涉及规划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三级B:二级C:一级D: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答案:二级某IV类拟建项目所在场地涉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B:三级C:一级D:二级

答案: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某危险废物填埋场拟建在不敏感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三级B:二级C:一级D:定性分析

答案:一级某地下储油库拟利用人工专制盐岩洞穴进行建设,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

A:三级B:定性分析C:二级D:一级

答案:一级某输油管线工程穿越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根据公式计算法计算L=600m,则该管线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为()。

A:工程边界两侧向外延伸200m,在穿越水源地段包含整个水源保护区B:工程边界两侧向外延伸300m,在穿越水源地段包含整个水源保护区C:工程边界两侧向外延伸200mD:工程边界两侧向外延伸300m

答案:工程边界两侧向外延伸200m,在穿越水源地段包含整个水源保护区某化工制造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不满足公式计算法的要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的调查评价范围为()km²。

A:6~20B:≤6C:≥20D:≤5

答案:6~20某化工制造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二级,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经公式计算其评价范围为5km²,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的调查评价范围为()km²。

A:10B:6C:20D:5

答案:5某化工制造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二级,经公式计算其评价范围为5km²,所处水文地质单元范围为4km²,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的调查评价范围为()km²。

A:5B:10C:4D:6

答案: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情景设置,说法错误的是()。

A:已依据国家标准设计了地下水污染防渗措施的建设项目,可不进行正常状况情景下的预测B: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须对正常状况的情景进行预测C:已依据国家标准设计了地下水污染防渗措施的建设项目,可不进行非正常状况情景下的预测D: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须对非正常状况的情景进行预测

答案:已依据国家标准设计了地下水污染防渗措施的建设项目,可不进行非正常状况情景下的预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关于地下水跟踪监测点

数量及布点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一级、二级评价的建设项目,一般不少于3个B:一级评价的建设项目,一般不少于4个C:三级评价的建设项目,一般不少于2个D:二级评价的建设项目,一般不少于2个

答案:一级、二级评价的建设项目,一般不少于3个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情景组合中,应确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为重点防渗区的是()

A:污染物为氨氮+天然包气带污染性能为“强”+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易”B:污染物为重金属+天然包气带污染性能为“中”+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难”C:污染物为重金属+天然包气带污染性能为“强”+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易”D:污染物为氨氮+天然包气带污染性能为“弱”+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难”

答案:污染物为重金属+天然包气带污染性能为“中”+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难”

第八章单元测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不适用于()类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A:冶金B:农林C:水利D:广电通信

答案:广电通信关于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要求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IV类建设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B:涉及土壤环境生态影响型与污染影响型多种影响类型的建设项目应重点开展污染影响评价工作C: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场地的建设项目应分别开展评价工作D:自身为敏感目标的建设项目,可仅对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

答案:涉及土壤环境生态影响型与污染影响型多种影响类型的建设项目应重点开展污染影响评价工作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属于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为()。

A:工程分析B:确定评价内容C:开展现场调查D:开展现场踏勘

答案:开展现场调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不属于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污染途径的是()。

A:物质输入B:垂直入渗C:物质运移D:水位变化

答案:垂直入渗某有色金属冶炼项目(I类)占地面积为40hm²,周边存在一所中学,该项目土壤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A:二级B:三级C:一级D:四级

答案:一级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应重点预测评价建设项目对(),并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兼顾对占地范围内的影响预测。

A:已污染区域的影响B:占地范围内的影响C:占地范围外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积累影响D:占地范围外50m范围内的影响

答案:占地范围外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积累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跟踪监测计划应规定每()

内开展1次监测工作。

A:2年B:4年C:3年D:1年

答案:3年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下列用地执行该标准中表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基本项目)]和表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其他项目)]中第二类用地的筛选值和管制值的是()。

A: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B:社会福利设施用地C:医疗卫生用地D:居住用地

答案: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初步调查确定建设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高于风险筛选值,应依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开展()。

A:改变用途B:风险管控C:实施修复D:详细调查

答案:详细调查

第九章单元测试

建设项目既拥有固定声源,又拥有流动声源时,应()。

A:只进行流动声源环境影响评价B:只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C: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D:只进行固定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答案: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同一敏感点既受到固定声源影响,又受到流动声源影响时,应进行()。

A:流动声源环境影响评价B:叠加环境影响评价C: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D:固定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答案:叠加环境影响评价在声场内的一定点位上,在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这个声级称为()。

A:等效连续A声级B:A声功率级C:倍频带声压级D:昼夜等效声级

答案:等效连续A声级在环境噪声评价量中“LWECPN”符号表示()。

A:等效连续A声级B: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C:A计权声功率级D:声功率级

答案: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

A:等效连续A声级(Leg)B:夜间等效声级(L)C:最大A声级(Lmax)D:昼间等效声级(La)

答案:最大A声级(Lmax)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应将()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A:工程预测的运行近期时段B:工程预测的代表性时段C:工程预测的运行中期时段D:工程预测的运行远期时段

答案:工程预测的代表性时段某公路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7~11dB(A),受影响人口增加较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

A:二级或三级评价B:一级评价C:三级评价D:二级评价

答案:一级评价某新建的中型建设项目,所在的声环境功能区为3类区,建设前后对评价范围内的商场噪声级增高量为7~9dB(A),对评价范围内的居住区噪声级增高量为5~6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

A:二级或三级评价B:三级评价C:一级评价D:二级评价

答案:一级评价某新建的中型建设项目,所在的声环境功能区为3类区,建设前后对评价范围内的商场噪声级增高量为6dB(A),对评价范围内的居住区噪声级增高量为2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

A:二级评价B:一级评价C:二级或三级评价D:三级评价

答案:三级评价某改建的中型建设项目,其所在声环境功能区是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

A:二级或三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一级评价

答案:二级评价某新建工厂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一般情况下,其评价范围为()。

A:以建设项目中心点向外200mB:以建设项目包络线边界向外200mC: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100mD: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200m

答案: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200m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运营远期距高速公路中心线20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距高速公路中心线60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45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

A:道路中心线两侧400m以内B:道路中心线两侧600m以内C: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D:道路红线两侧400m以内

答案:道路中心线两侧600m以内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A:叠加值B:贡献值C:背景值D:预测值

答案:贡献值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为()。

A:预测值B:贡献值C:背景值D:叠加值

答案:背景值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能量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