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_第1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_第2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_第3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_第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枪潇题

一、理解背默题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在生活上经受

磨练的句子:,,;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了经历磨难后产生的结果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写人心理状杰的变

化:,,;写入面部表情的变:,—

4、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其中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

7^1:,,。

5、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0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知错能改的句子

是,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入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

是,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的句子是。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表明艰苦磨练对人才成长作用的句子

是,o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从反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

是,。

10、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在《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一文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

二、词语解释题

1.管夷吾举于士:。

2.故天将降大隹于建人也。任:o于:。是:。

3.行那郡其所为。拂:。乱:o

4.人慢过然后能改。恒:o过:°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困:。衡:。作:

6.而后幽:o

7.修于刍。征:。色:。

8.苛其心志:-

9.黄其筋骨:-

10.然其体肤:。

11.室乏其身:O

12.同其所为:°

]3.所以前心忍性。动:。忍:o

14.曾益其所不能。曾:。

15.困于心衡于虑。衡:。

16.入则无法家檄士。拂:。

三、翻译句子题

1、舜发于吠田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夫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响后喻。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内容理解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含义是什么?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

3,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4、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5、六个例子基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6、“发”和"举''意思相近,为何六个例子不用同一字?

7、文中“举”“发”有何异同?

8、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指哪些人?

10、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一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1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13、“人恒过------国恒亡”段内部层次是:

14、第三段内容和第二段的论述有什么联系?

15、有人做事怕失败,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请用本文观点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16、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说说经历磨难困苦对一个人有什么益处?

17、有人试验,将青蛙直接置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蛙能跳出水中逃生;若将它置于温水中,

然后慢慢加热,蛙最终会被与前次试验相同温度的水烫死。这个现象说明了文中的什么道理?

1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

19、第一段列举六个人物,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20、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21、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五、比较阅读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吕氏春秋》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

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

币卑辞以请汆②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

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③为禽④。(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范蠡(li):人名,越国大臣。②汆(di):买进谷物。③夫差:吴国君主。④禽:

同“擒”,捉住。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生于忧图而王何尊不思后思敌国外国

B.举棋不定举于鱼盐举国上下不胜枚举

C.智募才轻郁郁寡欢鳏筹孤独轻诺寡信

D.请食于吴丰衣足食食不裹腹锦衣玉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王若重币卑辞以请汆于吴,则食可得也。。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以议论为主,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严密。

B.乙文叙写“夫差为禽”的故事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突出越王的知人善任,吴王的

智寡才轻、不思后患。

C.甲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一一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

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详写了“请食”前勾践与范蠡之间的人物对话,略写了“请食”的经过,详略得

当,突出主旨。

4.有人认为“艰苦的环境有利于成才”,也有人认为“优越的环境有利于成才”,对此,

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加以阐述。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尚书•周书•无逸》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周公曰:“昔在殷王中宗,天命自度,治民祗①惧,弗敢荒宁②。肆③中宗之享

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④。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

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自时厥后⑤,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稽之艰难,

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⑥。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

四三年。”(选自《尚书•周书•无逸》)

[注]①祗:恭敬。②荒宁:荒废懈怠,贪图安逸。③肆:所以。④爰暨小人:惠爱老百

姓。⑤自时厥后:从那以后。⑥克寿:能长寿。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舜发于吠亩之中发: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过:___________________

(3)立王生则逸则: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不闻小人之劳闻: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

3.【甲】文从内外两方面论证国家兴亡的句子是:“"(用原文句子

回答);【乙】文中殷王后世”亦罔或克寿”的原因是o(用自己的话回

答)

4.【甲】【乙】两文共同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吕氏春秋•慎大》《贞观政要•君道》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赵襄子①攻翟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接饭④,有忧色。左右

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

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

【丙】(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

求远方之奇异。宫宇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

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i):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

国的两座城池。④接(tud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i

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i):战事终年不休。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芳其筋骨无案牍之方形

B.发于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国恒亡而喜所以为亡也

D.生于忧事不虞后灌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3)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3.【甲】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乙】【丙】两文,简要说说“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资治通鉴•唐纪》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日:“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

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

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节选自

《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

不重视。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乱:........................

⑶发于声,而后喻喻:__________________

(4)创业与守成孰难孰:........................

(5)征与吾共安天下安: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3.【甲】文第二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论点。试简要说明。

4.【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贞观政要》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