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

阳8花源记》(过关训练)(原卷版)

•知识卡片

文言文阅读之文意理解

口【考点解读]

“文意理解”题命题涵盖广泛,要求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筛选文中的信

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的重点考查内容。

口【知识梳理]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紧抓关键

文言文阅读材料,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我们要树立整体意识,在疏通

字词的基础上,首先从内容上分辨是记人,还是叙事,抑或议论;然后由整体到局部分析文章所写的内容,

比如议论的文章,主要弄清记叙的事件,导致的后果和追溯其原因,通过概括筛选信息,浓缩全文,化繁

为简,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人文类文言文,文中大多有对人物的

评价语、对人物行事的归结语以及一些点到为止抒情议论语等。通读全文时,应敏感地抓住这些围绕中心

分散在各处的关键语句,归纳文意要点,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2.审视题干,浏览选项,圈定区域

通读材料以后,对内容虽有整体感知,但必然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巧妙

的办法,就是浏览考题,从题干和选项中获取信息,解决疑难。题干所给往往是很概括的观点,或对观点

起到导向和提示作用。我们应先审读题干确定导向,再细读选项表述,快速圈定四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

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尤其要注意细节,注意选项对原文的转述是否等值,发现有出入时一定要

对关键语句反复推敲,直至确认无误。

3.再读材料,据文正义,推敲辨析

从考题选项中得到的信息,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要辩清正误,还得返回材料,据文正义。

所谓“据文证义”,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考察揣摩字义、词义、文意。”具体的语言环境”,指文章的时

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考察揣摩",指在字不

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体味、判断、推导,以达到准确把握语义乃至文意的

目的。考生应具备这种强烈的文本意识,对照文本反复推敲、仔细辨析,切忌乱猜瞎想。

4.洞察雷区,排除干扰,提升应试技能

阅读不只是读文,还应会读题。中考文言文“文意理解”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考生对阅读材料整体文意把

握的能力。该题干扰项设置的基本做法是,在大体正确的说法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因而具有相

当的隐蔽性、迷惑性。考题中常见干扰有:正误夹杂,真真假假;颠倒事实、事实互换;夸大事实,导致

谬误;张冠李藏,移花接木等。我们应仔细审读选项,洞察命题者出题的思维习惯,善于将选项与对应的

原文对照起来细心阅读,就一定能识别庐山真面目,获得解题的成功。

________a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俨然Cyan),陌()静然开朗(Mao)

13.垂驾(tido)平旷(kudng)怡然自乐(tjD

C.C人(y))遂迷(suf)便罩还家Cyao)

D.郡下(jun)问浮(jMg)遍太守(y()

2.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静然开朗通)屋舍俨然Q4八)

8.黄发垂驾(力N。)便攀还家(成。)

C.吁隋交通⑷演八刘子攀)

D.遍太守(外)无人问浮行Mg)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屋畲(she)俨然(yan)静然(hud)

13-邑人(g〕)垂髯(tiao)缤纷(bMg)

C.问浮(jM)阡版(mo)里太守(yi)

P.刘子嚷(,)回隔(j加)平旷(kudng)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13.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U”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P.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至广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S.对下面各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P.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的发源地就到头了。

6.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8.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P.后遂无问/津者

7.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超然开朗B.阡陌笠地

C.率妻于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诩魏晋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复前行,欲下其林8.便法向路

C.处处有之P.渔人甚导之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畲船屋畲俨然B.要前行不复出焉

C.导向所志号病终D.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W.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

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1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食船/屋食俨然

8.昱向所志/寻病终

C.屋舍俨然/并怡然自乐

D.武陵人捕鱼为乐/不足为外人道也

2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忽逢/桃花林P.后遂无问/津者

13.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不能用“都”解释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3.村中闻有此人,威来问讯

U问所从来,县答之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4.下列对《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世外桃源”语出自《桃花源记》,已成为理想境界的代名词。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

地方。

B.《桃花源记》中写道黄发垂髯,并恰然自乐。“黄发”指老人,“垂髻”指小孩。

C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和《饮酒》组诗等。

D.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客观的记叙方式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

立足现实,切勿异想天开。

1S.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8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屋舍俨然豁然开朗

D.处处率之寻向所率

16.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

体现。

13.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U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

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

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1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19.下面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率领妻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8.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绝境,不再出去了。

C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无路可走的地方,再也出不去了。

P.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20.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忘路多远近

C.缓兵之计P.其反激之力

2二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不足为外人道也

P.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中人感叹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

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自己逃脱了外界的纠纷与祸乱。

B.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

望,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

C.文章最后写南阳刘子骥向往这块乐土,欣然寻访,没有成功。刘子骥是晋代名士,与陶渊明同时代,

把他写进作品中,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D.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

景的艺术才能。

2.3.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为故事的发展作了必

要的交代。

B.”初极狭,才通人”说明了桃花源非常不易被人发觉,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为下文叙述找寻

桃花源却均未果作了铺垫。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体现了村民的富足和他们的淳朴,与当时桃源外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

社会现实形成了对比。

D.最后,渔人带着人怎么找都找不到桃花源的所在,是因为他不讲信用,将桃花源的事告知了外面的

人。如果他没有这么做,自己再去找寻,是能够找到的。

24.下列各句中“之”的差思与例句相同项是()

例句:闻之,欣然规往

A.忘路之远近B.渔人甚异之

C.处处志书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夕下面句子中的"之"字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

1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闻之,欣然规往。

26.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并且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B.渔人甚异之。(捕鱼的人很奇怪。)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

27.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

8.诣太守,说如此:(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源的情况。

U未果,寻病终:没有结果,因为寻找时病死了。

P.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的人了。

28.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

8.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

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

2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对此句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U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P.桃源人问渔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才不知道什么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0.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后(类)B.便事还家(通“邀”,邀请)

C.便法向路(沿,顺着)D.寻病终(寻找)

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魏晋(不管)8.木牛,寻病终(没有实现)

C.号病终(不久)D.后遂无回浮者(探访)

3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

P.处处志之志:标记

3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代,更不必

说魏朝晋朝了。)

U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P.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人嘱咐他道:“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3S.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外人间随(隔断,隔绝)13.阡陌变遇(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6.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8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37.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she屋畲俨然s⑼

8.为外人道wM捕鱼为业wei

C.男女衣着便罩还家yao

D.与外人回隔ji加此中人塔云yu

58.对“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既然出来了,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的方向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3.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扶着树枝向着道路的方向走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C.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每一处都记着它。

D.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39.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B.村中闻有此人,豚来问讯

C.问所从来,县答之,吾与将军俣不敢问也

40.下列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8.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U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P.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的现实。

4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晋太元中中无杂树

8.便舍船屋舍俨然

C.铮叹惋,出酒食

P.寻向所志寻病终

4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二、填空题

43.《桃花源记》以为线索,为顺序。

44.文学常识填空。

(工)《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诗人。该诗人名,字

世称,是中国第一位__________诗人。

(2)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称谓,如:--------------不满周岁;垂髻二四岁至八九岁;始世

泛指七八岁;黄口一一幼儿,十岁以下;总角一一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束发一一十五岁左右;及笄

----指女子十五岁;---------------男子二十岁;---------------二十岁;---------------四十岁;知

命、半百、矢口非--------------岁;花甲、耳顺--------------岁;古稀--------------岁;杖朝----

八十岁;耄耋(wvdod彭)——八九十岁;期颐(jfgf)——岁。

45.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可叙述,可描写,可介绍。写法上大多

以为主,而兼有了。

46.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芳草鲜美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味道好

(2)阡陌交通

古义:__________

今义:运输事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____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古义:

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47.解释加点的多义词。

(i)屋舍俨然()便畲船()

(2)号向所志()哥病终()

(3)中无杂树()晋太元中()其中往来种作()

(4)不复世焉()皆中酒食()

(5)鸡犬相用()村中国有此人()

(6)其中往来种作()设酒杀鸡作食()

(7)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8)欲穷基林()基中往来种作()余人各复延至某家(

既出,得基船()太守即遣人随基往()

48.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率塞干邑人来此绝境()

A.男子的配偶13.妻子和儿子C.妻子儿女

(2)阡陌穿遇,鸡犬相闻()

A.运输事业13.交错相通C.交流沟通

49.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2)志处处有之()寻向所有()

5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O)渔人甚导之()

(2)具答之()

□食前行,欲?其林()

口遍太守()

5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静然开朗()屋舍俨然()

叼型交通()黄发垂驾()

憎然自乐()便事还家()

5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X)缘溪行缘:_____

(2)落英缤纷缤纷:一

(3)豁然开朗开朗:一

(4)屋舍俨然俨然:一

(5)阡陌交通阡陌:一

(6)并怡然自乐怡然:.

(7)县答之具:_

(8)咸来问迅讯:_

(q)皆叹惋叹惋:_

(2。)便扶向路扶:

(11)欣然规往规:

S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俨然()阡由()垂雪()

西人()单()强太守()

S4.翻译句子

(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心)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吁版交通,鸡犬相闻()

(3)黄发季辱并怡然自乐()

C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S)村中闻有此人,感来问讯()

(6)率妻子邑人来此箪境()

(7)既出,得其船,便外向路()

(8)欣然即往()

(9)未果,寻病终()

(W)后遂无问津者()

56.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57.为什么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58.《桃花源记》中作者虚构的美好世界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sq.给下面加点的词选出正确的解释。

(工).率事于邑人来此箪境。

口.妻子:()A男子的配偶B妻子和儿子C妻子儿女

口.绝境:()A险峻的地方B与世隔绝的地方C令人绝望的处境

(2).阡陌笠海,鸡犬相闻。()A运输往来B交错相通C相互连接

60.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其意。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同解释: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同解释:

61.文言词语归纳。

(i)通假字

便事还家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口便畲船,从口入_________________

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

□处处率之_________________

寻向所存_________________

口导向所志_________________

未果,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_

口复前行,欲穷基林

既出,得某船_________________

口武陵人捕鱼为业_________________

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忘路W远近_______________

渔人甚异Z_______________

闻之,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__

口“然”

“豁然“"俨然”

“怡然""欣然”

(3)古今异义。

□鲜美:古:今:食品的味道好

□交通:古:今:指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口妻子:古:今:男子的配偶

口绝境:古: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今:关联词,“不管”的意思

口不足:古:今:不充分

三、句子默写

62-.理解文意,按要求默写原句。

(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表明渔人“欲穷其林”原因的句子是:

(4)表明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

63.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是:,

(2)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ZE:,o,,

,0

(4)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

□,O,0□

(5)文中交代桃花源人的来历的句子是:,,

6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工)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2)文中突出桃花源中人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6s.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

句:,0

66.根据《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填空。

([).渔人发现桃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

(3).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

(4).渔人离开桃源的句子是:

6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工)芳草等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阡陌穿厚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检魏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

(4)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6)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7)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

中考真题

一、课内阅读

(一)(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专用的一项是()

A.欲容其林(尽)B.阡陌笠遇(交错相通)

C.便事还家(同“邀”,邀请)P.处处有之(记号)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太守即遣人随不往基真无马邪

D.闻书,欣然规往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思卿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精练、多用短句,文中有些语句盛新图定为成高,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世外桃源”“豁

然开朗”等。

B.”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髻”用借代手法,用“黄发”代指青年,“垂髯”代指孩子。

U文章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二者在文中相得益彰,交融得天衣

无缝。

D.文章讲述了一个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借此表达了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4.翻译下面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二)(2。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书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口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苦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乃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选自《桃花源记》,陶渊明)

S.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3.悉如外人悉以咨之(《出师表》)

C.余人各复延至基家基真不知马也(《马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酿泉为酒(《醉翁亭记》)

6.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自然段写田园风光、百姓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状态,表现桃源环境优美、社会安宁。

8“皆叹惋”写渔人及桃源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桃源外百姓遭遇的惋惜,言简意丰。

C.选文叙写善用照应,如“得其船"照应“便舍船"、“寻向所志"照应“处处志之”等。

D.选文描绘的世外桃源寄托着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

(三)(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屋舍俨然

8.寻回所志便扶回路

C.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垠,为屿,为堪,为岩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W.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8.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P.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11.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

试简述。

【链接材料】

滁口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口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

哦,亩衣食,以乐生送死口。而孰知上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口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滁:滁州。□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口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

后能得到好的安葬。口上:皇上。口涵煦:滋润化育。

二、对比阅读

(一)(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个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学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困口。一闭一开水

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园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

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薪斫口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

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

不异世间。

【注】□困(的八):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斫:砍伐。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土地平旷,屋舍凭然。(2)拳采药至衡山。

13.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深山有人迹,异之。

14.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两文作者这样写暗示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愿望?

(二)(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号答之。便奉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中,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手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7星目风顺丕风土已抵浦口宿大在家。明日,宿旦子冈口,甫口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

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口美矣。偶舍骑步行,

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当井且浣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

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己亥北行日记》,有删改)

[注释]口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口甫:刚。口洵:确实。口浣:洗。

is.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口县答之()口便攀还家()

口号病终()口而妇人谀井且浣衣()

16.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当立者个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太守即遣人随养往故人不独亲基亲(《大道之行也》)

C.洋江北之俗垂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D.余顾财慕之千里马常有,加伯乐不常有(《马说》)

17.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A.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8.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C.是日/风顺不及午/己抵浦口/宿大山家

D.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18.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设酒杀鸡”“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8.甲文结尾以众人寻桃花源”未果、谊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令人神往。

C.乙文中作者看到村庄里万物都怡然自得,而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心生怨恨。

D.甲乙两段文字都展现了和谐安宁、恬静美好、自得其乐的乡村生活图景。

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口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三)(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述,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道州口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口。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

融石,涧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口,可为都邑之胜

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

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元结口《右溪记》)

[注]口道州:州名。口营溪:河流名。口人间:与前文“山野”对应,指有居民的地方。口俾(bi):使。口元结

(729〜772),唐代文学家,曾两度出任道州刺史,后因不爱官场生活而弃官归田。

2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又数刀毙石(《狼》)

8.见渔人,乃大惊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画置州已来则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D.为溪在州右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率事于邑人来此绝境8.先帝不以臣隼鄢(《出师表》)

C.徘徊溪上,为之怅然P.亲吸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工)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23.请结合甲文说一说,桃花源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2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色,分别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怎样的情感?

(四)(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六一居士初谪口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口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

问日:"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客日:“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口者乎?而屡易口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

不得逃也。"居士日:"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注释】□谪:贬谪。口颍水:地名。口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口易:改换。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