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文言断句(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文言断句(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文言断句(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文言断句(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讲文言断句

目录

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1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1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10

04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05真题感悟•命题洞见..................................25

匐1

者靖分折,益者策略

【复习任务】1.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2.掌握两种断句题的答题方法。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提问方式命题特点

材料二(文中)画波浪

断句命题最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由选择题改为

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

主观题带来的变化:

2023\2024年新高断句,请用铅笔将答

①选句字数由原先的50字左右减少至25字以内。

考I、II卷及全国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②大多数情况下为八断三,即给出八处断句,要

甲、乙卷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求选出三处最需要断开的位置。

一处给1分,涂黑超

③难度虽较选择题略有上升,但因字数减少一半,

过三处不给分。(3分)

所以对冲了难度。

2016—2022年所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④改后避免了“蒙”的成分,实实在在地考查断

有全国卷及

部分的断句,正确的句能力,得分有区分度。

2020—2022年所

一项是(3分)不变的是均选文中叙述性句子。

有新高考卷

T扣“境1-紧扣所断句子的上下文,把握大意

「名代断句

一虚词断句

T循“法”)——句式断句

断■-排偶断句

句■-对话断句

T避“套I—避免语言标志陷阱,加强对文意的精准理解

,一主观题一聚焦动词,句中比较

'用"巧':卜I选择题一排“同”聚“异”,突破难点

【考情分析】

1.试题比较。考查题型固定:文言文断句能力、实词及词义变化的理解能力、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

力、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新高考保持文言主观概括题(3分),翻译8分;老高考无文言概括题,文言翻译

10分。断句题新老高考都采用2023年四省联考的涂字母形式。相对而言,新高考文言阅读题目难度要高。

2.文本选材。老高考单文本,新高考双文本(复合文本)。2023年、2022年趋于多样化,不再像2021

年选择以叙事议论为主的纪事本末体,突破了2020年以前从“二十四史”选择人物传记的取材方式。发展到

多类史书,甚至从杂史小说中选材。2023年跳出史传范围,文言文文本形式由以往单一文本,变成2023年

双文本。文本内容侧重议论性。双文本、重议论,是最大的变化,2024年高考保持了这一趋势。

3.题型灵活。文言文出题会越来越灵活,选题也会越来越广泛。但能力要求没变还是理解和分析综合,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按题目要求进行分析综合仍然是基本策略。

4.考教融合。四套试题几乎同时关注教材,注重与课内实词的比较分析,有淡化文化常识的倾向,与

教材衔接更密切。

文言断句题目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50字左右。设6〜8处

停顿,有两处难度大的不同。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

【重中之重:关注教材,回归教材】

文言文阅读模块考察的知识点基本没变化,出题和课文联系更趋紧密,备考要注重课文基础知识的积

累和迁移应用。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每一个知识点几乎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影子,因此复习首先要立足于课本,

做好课内知识的积累、梳理与运用。

【温馨提醒】

【文言断句•涂字母】

【基础知识】

1.扣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

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

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尔、汝(女)、公、卿、君、若(、其、彼、此、之等。“或”(“有

的人”“有人”)也可做主语。

2.扣动词和形容词。谓语成分多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

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

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写两人对话,一般只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日"而

把主语省略了。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3.扣文言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

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它们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的情境去猜测,因而运用虚词判断句

读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会使断句变得很容易。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尤其要关注“乎”“于”

“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4.扣特殊句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

置、主谓倒装等)、被动句。一些固定句式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常见的结构有判断句(“……者,……

也”“为、乃、即、则”)、被动句(“为……所……”"受……于……”"见……于……”)、反问句(“不

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5.扣句式对称。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对称特点断句。

【解题关键】

涂字母断句子,将客观选择题变相改成主观题,考生没有任何投机可能。因为只有三处断句,句子相

对而言就要短一些,这实际上降低了难度。同时,字母定位法,为机读阅卷提供了方便。涂字母断句选择

题原则上3分不可丢。技法:

(1)只需三处,我们可以运用由大到小倒推法。先确定“大”的范围,再来找其他两处。

(2)答题3分,每涂对一处给1分。记住,只涂三处,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不能乱涂。

【方法点拨】

(一)断句原则及方法

1.遵循三原则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

(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

(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

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切忌边看边断。

2.方法

(1)名词(或代词)断句法。名、代作主、宾,主语在句首、宾语在句尾。据此可把语句断开。文言

文中常见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

(2)语序、句式断句法

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

③固定句式:“何…之有”“如(奈、若)…何”“唯…是…”“不亦…乎”“何…(之)为”“无

乃…乎”“得无…乎”

④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

(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

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在形式上对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对比、并列、总分)

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

对话标志:"日”“云”“言”等。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引用;连续对话,第一次出现人名,之后常省,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要据上下文分清问答的界限和

引文的起止。

(5)文言虚词断句法

句首:夫、盖、凡、故、盍、孰、唯、今夫、若夫、是故、然则、于是、

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句首断)

句尾:也、矣、耳欤、邪(耶)、焉、哉、乎(作介词例外)而已(句尾断)

句中:以、而、于、贝!1、者、也(句中不断)

独词句:嗟夫、呜呼(独词句断)

(6)顶真修辞断句法。例: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

(二)断句方法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

(一)名代前后多联系

1.(2023•全国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福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

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釐负羁归而不乐,

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日:“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

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君遇之国无礼团彼若有时团反回国回而起兵同即恐为曹伤团君同不如杀之。

答案BFG

解析试题设置八个断句点,要求考生选取三个正确的断句点。句子大意是:“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

果有机会回国立为国君而发兵,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句子分为理由和建议两部分。

理由部分承前文而来,与后文“其遇之无礼”相对应,故A处不当断。“反”同“返”,是返回的意思,

为文言文常见义,“反国”在句中是回国的意思,故D处不可断。“反国而起兵”是相接续的行为,用“而”

连接,故E处不可断。“反国而起兵”的主语是“彼”,“有时”作状语,故C处不可断。句中“曹”指

曹国,“君”指曹君,建议部分的主语为“君”,故H处不可断。综合考察,画波浪线的部分共四个小分

句,主语是“君”“彼”等人称代词,第三个小分句”即恐为曹伤”接续第二个小分句而来,且有“即”

相承接,故正确断句点为B、F、G三处。

【参考译文】

从前晋公子重耳出国流亡,经过曹国的时候,曹君趁重耳脱去上衣裸露身体时观看他连在一起的肋骨,

当时曹国的大夫釐负羁和叔瞻侍候在曹君跟前。叔瞻对曹君说:“我看晋公子,不是普通之人。您对待他

没有礼貌,他如果有机会回国立为国君而发兵,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曹君没听从叔

瞻的劝谏。釐负羁回到家中闷闷不乐,他的妻子问他说:“夫君从外面回来有不高兴的神色,为什么呢?”

釐负羁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主有福的时候我赶不上,灾祸来了一定会连累我。今天我们的国君召

见晋公子,他对待晋公子没有礼貌。我当时也参与接见,因此才闷闷不乐。”

2.(2020•全国II改编)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安中)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

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开封逻卒国夜迹盗固盗团脱去回民有惊周出与同卒遇团缚同以为盗

答案BDG

解析抓住句中三个名词对象“逻卒”“盗”“民”的行为即可。两个“盗”都是名词不能连在一起,分

别作上一句的宾语和下一句的主语,所以中间必须断开。“盗脱去”主谓结构完整,故“去”的后面要断

开。“民”“与卒遇”构成主谓关系,谓语后面要断开。

【参考译文】

(王安中)从秘书少监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开封巡逻的士兵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脱了,

有个百姓受惊出门正好与士兵相遇,(士兵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诉讼,受不住残酷的拷打,

于是无辜服罪。王安中调查到这个案件,审查后定为冤案,立即放出这个百姓,治官吏之罪。

n方法点拨

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可以首先标出文段中的名词、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

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吾、予、尔、汝、公、卿、彼、此、之、其”等代词。因为名词、

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前后往往要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上就可以断出句读了。

当名词作主语时,一定要关注前后主语的一致性与变化性。另外,要注意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如2021

年新高考I卷第10题中出现的''上皇”是指唐高祖,而不是唐太宗,而“故皇”则不是故去的皇帝,而是

两个词,翻译为“所以”“皇帝”。

另外,如果两个名词连用,则中间可以断开。

常见的代词有三类: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予、我、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在下等。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

而、子、君、公、阁下、陛下、尺下、卿等。第三人称:之、其、彼。

(2)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之、其、彼等。

(二)借助虚词定首尾

1.(2021・天津改编)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嗟夫!事之利害,计之得失,天下之能者举知之。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

而未见其能一也。(节选自宋•苏轼《魏武帝论》)

知之而不能囚权之固以人团则亦纷纷焉回或胜局或负同争为雄强团而未见同其能一也。

答案CFG

解析“以人”是“权之”的后置状语,之间不可断开;“则”是表结果的句首连词,前面应断开;“或

胜或负”意为有时取胜有时失败,中间不可断开,“负”后应断开;“其能一”是“见”的宾语,之间不

能断开,前面有表转折的连词“而”,“而”前可断开。

【参考译文】

唉!事情的利与害,计谋的得与失,天下有才能的人都知道。知道这些却不能根据人的特点来权衡,

所以十分忙乱,有时取胜有时失败,争当强雄,却没有看到他能统一天下。

2.(2020•全国ni改编)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指传主王彪之)应有赦不。答日:“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

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节选自《晋

书•王彪之传》)

将谓郊祀国必赦团至上DG

答案BDG

解析“至此时”为表时间的短语,“至”是一个介词,其前应断开,“时”后应断开;“矣”“遂”是

两个虚词,且不可连用,故中间应断开。

【参考译文】

这时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当时担任抚军,执掌朝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天下。王彪之回答

说:“自中兴以来,郊祀时常常会大赦天下,我私下里认为不合宜。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郊祀时大赦

天下的意义,将会认为每逢郊祀必有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心理了。”简文帝就

听从了王彪之的意见。

H方法点拨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

虚词可以使前后关系变得一目了然。初通文意、化整为零的过程,就是借助虚词初次判断的过程。尤其是

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以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难度较大,运用虚词就可以使

断句变得更为容易。常见的情况有:

类别常见例词断句技巧

夫、盖、至若、若夫、唯、斯、今、凡、且、

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窃、请

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句末

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乎其后一般断开

语气词

感叹句末尾哉、夫

疑问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

语气词如、奈何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

复句关

是故、贝h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其前一般断开

联词语

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复音虚词须保持完整,不能

复音虚词

至于、足以、何以点断

(三)特殊句式要明确

1.(2023・四省联考)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

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

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诸国侯同有心相应伐回者同尚国耻同之川今m鲁国父同母国之同邦同也

答案FIK

解析“诸侯有相伐者”是定语后置句,“有相伐者”是“诸侯”的后置定语,意思是“对于那些互相征

讨的诸侯”,作下一句的状语,“者”后应断开;“尚耻之”省略主语“我们”,“耻”是形容词的意动

用法,”以……为耻””对……感到羞耻”,作谓语,宾语是“之”,结构完整,“之”后应断开;“今

鲁父母之邦也”是判断句,“鲁”是判断句的主语,符合“……,……也”的结构特点,“鲁”后应断开。

【参考译文】

从前,陈成恒担任齐简公的国相,他想作乱篡位自立,但心中惧怕齐国的世族鲍、晏两家,所以就调

动他们两家的军队去进攻鲁国。鲁哀公十分担心。孔子也非常忧虑,于是召集门生弟子,对他们说:“对

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鲁国是我们的祖国,我的坟墓也要筑在这里。现在齐国

要讨伐它,我们难道不应该出去阻止一下吗?”颜渊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不同意。子路请求出去阻止,孔

子也不同意。子贡请求出去阻止,孔子同意了。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

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宦者传序》)

夫为国人主者团非欲养团祸于内回而疏周忠臣硕士用于外国盖其渐积而势届使之然也。

答案BDG

解析“……者,非……,……也”是判断句,应在“者”后断开,即应在B处断开;“非欲养祸于内”

和“疏忠臣硕士于外”对应,“而”连接下句,故应在D、G处断开。

【参考译文】

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的,

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宦者造成的祸患,虽然有所悔悟,但已经形成的形势使得自己没

有办法把他们除掉,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

n方法点拨

特殊句式断句要求

为所,受于,见于(被动句)

奈何,如何,无乃乎,不亦乎,何之有,何以前后可断,中间不断

为,唯为...,孰与乎(固定句式)

...者,....也

与其……,孰若……

……,抑(还是)……前后可断,中间须断

其……,其……也

非惟...,抑亦....(不只是....,而且是....)

(四)排偶句式要明辨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其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也是文言文句式的一大特点。

如果能分辨出这些特点,断句则相对容易多了。

(2022•全国甲改编)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日:“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

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不毂不烦国一兵团不伤团一人回而得商周於之地周六百里团寡人届自以为智矣。

答案BDG

解析“不烦一兵”“不伤一人”句式整齐,二者之后均应断开。“寡人自以为智矣”结构完整,故在主

语“寡人”前面停顿。

【参考译文】

听到这个消息的臣子们都(向楚怀王)道贺,陈轸最后进见楚怀王,唯独他一人不道贺。楚怀王说:“我

没有动用一兵一卒,没有使一个人受伤,就得到商於六百里的土地,我自认为很聪明了。各位士大夫都来

向我道贺,唯独你不道贺,这是为什么呢?”

(五)对话标志灵活用

(2022•全国乙改编)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

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节选自《说苑・贵德》)

武王日国广大乎国平团天下矣0凡所以贵04-0君子者同以其仁同而有德也。

答案ADG

解析"日"是对话标志,结合前面“周公日",后面是武王的回答,所以“日"后面要断开。“矣”是

典型的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开。从句式结构来看,“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是“……

者,……也”的判断句,“者”后面要断开。

【参考译文】

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

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

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

H方法点拨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日”“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

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日"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

问者、答者,以明辨句读。

不过,也有例外。"日”有两种情况,一是表“叫作”的意思,例如明代魏学海《核舟记》:“明有

奇巧人日王叔远。"二是在句首、句中作助词,无实义,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云”有两种情况,一是表“有”的意思,例如《荀子•法行》:“其云益乎?”二是表“为、是”的

意思,例如《后汉书》:“虽云匹夫,霸王可也。”

“言”有七种情况,或表七种意思时,后面不可断开:①谈论;②记载;③告诉;④问;⑤陈述;⑥

说明;⑦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者“意思是”。

⑻3

著占空德•考法埃交

考点突破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主要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其他如定语后置句、状

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句式等,这些句式对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也需要重点掌握。文言句式往往在断句题和翻译题中作为断句的依据和翻译的采分点重点考查。

-判断句——分清类别,翻译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

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者……也”句

-----------------------------1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者”"者也”句--------------------------------

表判断-------------------------1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也”字句---------------------------

-----------------1如: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为”表判断卜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是”表判断卜如:问今是何世

古代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名

副词辅助判断k词性成分充任谓语,如“乃”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卜即”“则”“诚”“皆”等।~

否定判断“匪”等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吊用来表7K否/E.判断(

、五上匈陶一」句中不出现表示判断的词,直出排工五批、,

加息判断h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二小、王,.,,所

[教考衔接]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翻译:。类型:。

(2)城非不高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0类型:。

(3)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翻译:=类型:。

(4)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翻译:»类型:。

(5)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翻译:0类型:。

(6)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翻圣____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__0

答案(1)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也”表判断(2)城墙并不是不高啊。“非”表否定判

断(3)我所追求的是天道。“……者……也”表判断(4)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语意判断句(5)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为”表判断(6)我询问他们的姓名,他们是金陵人,

在这个地方作客。“是”表判断

二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含有“被”的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

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代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于”字句.谓语+于

-----------1------------[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见+谓语

,-----------,----------如: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字句>刀但、五T

11见+谓语+于+名词

/---------------\如:遂见用于小邑

-[,卜'受”字用受+谓语+于+名词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

动-----------------------------1于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为+动词

型I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一■1“*"~中行I]为+名词+所+动词

〔R子可广------------------1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所+动词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字句k被+动词

[如:妆成每被秋娘妒

句中不出现表示被动的词,

,[语意被动句—但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如:而刘夙婴疾病

|为的被动者尸----------------

[教考衔接]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翻译:0类型:。

(2)洎牧以谗诛。(《六国论》)翻圣__________________=类驾__________=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翻译:»类型:。

(4)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传》)翻译:o类型:。

(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0类型:。

答案(1)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为”表被动(2)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诛杀。语意被动句(3)诚实

不欺却被怀疑,忠诚无私却被诽谤。“见”“被”表被动(4)我们父子几人无功无德,都是被皇帝栽培、

提拔的。“为……所……”表被动(5)而有智谋、有勇气的人也大多为他所溺爱的人或物所困扰“于”

表被动

三宾语前置句一判定形式,调整提前的宾语到动词后

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

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句子就叫宾语前置句。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片如:大王来何操

前//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b如:然而不王者,

置-----------------------未之有也

句1/

的如:句读之不知,

型惑之不解

用“之”或“是”为标志,

强调宾语如:唯利是图

[教考衔接]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⑴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翻译:o

(2)故不我若也。(《种树郭橐驼传》)

翻译:=类型:

(3)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翻译:=类型:

(4)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翻译:o

答案(1)如今又在哪里呢?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2)所以他们不如我。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3)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之”作为标志词提前强调宾语(4)我怎么会这样呢?介宾结构中宾语前

四定语后置句——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

句式。定语后置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中心语+之+定语如:凌万顷之茫然

定h

语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

后中心语+定语+者而和之

I

句中心语+之+定语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

类、+者]尽粟一石

中心语+数量结构思王我持白璧一双,欲献

[教考衔接]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翻译:o类型:。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翻译:o类型:。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翻译:o类型:。

(4)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翻译:=o

答案(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强健的筋骨。以“之”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2)就派遣苏武凭借中

郎将的身份拿着旄节出使匈奴,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国)。以“者”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3)(敲

击后)能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这样。以“……之……者”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4)冶炼它们把它

们铸造成十二个铜人。数量结构后置的定语后置句

五状语后置句一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

构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

状[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言亶k如:月出于东山之上

语,[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后置昌如: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置卜|用“乎”字构成介词结构,后置口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类I用“如”字构成介词结构,言亶『如:焚拜如前人

一[省略介词的介词结构后置J如:沛公欲王关中

[教考衔接]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五代史伶官传序》)

翻译:o类型:。

(3)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翻译:o类型:。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翻译:o。

(5)会维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苏武传》)

翻译:o。

答案(1)在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雪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以“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2)当他用

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以“以”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3)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以‘'于"为标志的

状语后置句(4)时间像这样流逝,白天夜晚都不停止。以“如”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5)适逢维王与原

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在匈奴国内密谋反叛。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句

六主谓倒置句一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

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构成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根据语意、语气表达的需

要,适当调整主语、谓语的顺序。主谓倒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

主谓倒表疑问语气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装句的

类型表感叹语气如:贤哉,回也

[教考衔接]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句式类型。

(1)称心快意,几家能骰?(《与妻书》)

翻译:。O

(2)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o类型:。

答案(1)有几家能够称心如意(地过日子)呢?表疑问语气的主谓倒装句(2)你太不聪明了!表感叹语

气的主谓倒装句

七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省略句主要有五种类型:

承前省略

J[如: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

[省略主语)■.蒙后省略[如:(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对话省略[如: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今日之事)甚急!”

承前省略

['皿箕°[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渭语卜国叵省鸟如: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共喻省略一

省------------[共喻省略指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如:技经肯的之未尝(试)

句,动词宾语省略

的如: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省略宾语卜介词宾语省略

型I

如:竖子不足与(之)谋

,介词“于”省略,

如:列坐(于)其次

4前砌]介词“以”这

如:陈胜、吴广皆(以)次当行

介词“自”省略.

\I如:孤帆一片(自)日边来

[省略兼语h省略的兼语必须是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