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024年人教版新高二化学暑假讲义+习题_第1页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024年人教版新高二化学暑假讲义+习题_第2页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024年人教版新高二化学暑假讲义+习题_第3页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024年人教版新高二化学暑假讲义+习题_第4页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024年人教版新高二化学暑假讲义+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讲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T颗同目标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温度、催化剂改变,

平衡将会发生移动而建立新的平衡。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实验论证说明温度、催化剂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构建分析判断化学

平衡移动方向的思维模型(勒夏特列原理)。

1T

勒夏特列原理仅适用于已达到平衡

的反应体系,不可逆过程或未达到

勒夏特

平衡的可醴颔不能使用该®3

列原理适用葩围

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判断“改变

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时平衡移动

的方向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一、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按表中实验步骤要求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2NO(g)^NO(g)A"=—56.9kJ-mo「

实验原理224

(红棕色)(无色)

实验步骤

NO?与NzO’的混合气体

实验现象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加送;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加深,说明N02浓度增大,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

实验结论

冷却时颜色变浅,说明N02浓度减小,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①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所以任意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都受温度的影响。

②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3)用v—t图像分析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已知反应:加A(g)+〃B(g)-pC(g)NH<Q,当反应达平衡后,若温度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

下图所示。

力时刻,升高温度,v%、M逆均增大,但吸热反应方向的M逆增大幅度大,则M逆〉/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

G时刻,降低温度,V,正、M逆均减小,但吸热反应方向的M逆减小幅度大。贝正>M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

2.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催化剂丕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

时间。

(2)用v—t图像分析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G时刻,加入催化剂,v'正、M逆同等倍数增大,则"正="'逆,平衡不移动。

二、勒夏特列原理

1.定义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温度、压强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

向移动。

2.适用范围

(1)勒夏特列原理仅适用于已达到平衡的反应体系,不可逆过程或未达到平衡的可逆过程均不能使用该原理。

此外,勒夏特列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都适用。

(2)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判断“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时平衡移动的方向。若同时改变影响平衡移动的

几个因素,则不能简单地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只有在改变的因素对平衡移动的方向

影响一致时,才能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判断。

【特别提醒】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但不能完全“消除”这种改变。可概括为“外变

大于内变

3.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勒夏特列原理只能解决与平衡移动有关的问题。不涉及平衡移动的问题都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常见

的有:

(1)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3)发生的化学反应本身不是可逆反应;

(4)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与生产要求不完全一致的反应。

£考点精维

考点0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例1】反应A(g)+3B(g)U2c(g)AH<0达到平衡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反应A(g)+3B(g)U2c(g)的焰变AH<0,即该反应正向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正逆

反应速率都将减小,降低温度,平衡将向放热反应移动,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C。

【变式1-11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X和ImolY发生反应2X(g)+Y(g)U3Z(g)AH<0,反应过程持

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B.W点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

C.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D.平衡时充入X,达到新平衡时X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C

【分析】温度在Q点之前,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反应正向进行,X的含量减小;反应为放热反应,

温度在Q点之后,升高温度,反应达到平衡且逆向移动,X的含量增大,曲线上最低点Q为平衡点;

【解析】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移,平衡常数减小,A错误;

B.W点对应的温度低于M点对应的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高,所以W点Y的正反应速率小于M

点Y的正反应速率,B错误;

C.曲线上最低点Q为平衡点,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Y的转化率减小,所以Q点时,Y的转化率

最大,C正确;

D.平衡时充入X,促使反应正向进行,但是达到新平衡时X自身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储氢反应:LaNi5(s)+3H2(g)ULaNi5H6(s)AH<Oo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

衡状态,测得氢气压强为2M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v逆增大,v正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B.低温条件有利于该反应正向自发,利于储氢

C.维持温度不变,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氢气,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维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容积,平衡正向移动,重新达到平衡时H2的浓度减小

【答案】B

【解析】A.升高温度,v逆增大,v正也增大,由于温度对吸热反应影响更大,所以v逆增大的倍数大于

v正增大的倍数,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向移动,A错误;

B.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助于

法转化为LaNi5H6固体的形成,因此利用储氢,B正确;

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维持温度不变,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氢气,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不变,C错

误;

D.维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容积,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只能减弱这种改变,不能消

除,所以重新达到平衡时H2的浓度增大,D错误;

故选B。

考点02多因素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分析

【例2】反应2so2+O2B2SO3A用<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达到平衡状态时SO2的浓度等于SO3的浓度

C.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使用催化剂,可增大反应物转化率

【答案】A

【解析】A.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

B.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但是SO?的浓度不一定等于SO3的浓度,故B错误;

C.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故C错误;

D.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Ao

【变式2-1]一定条件下,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下列平衡:2NO,(g)^N2O4(g)AH<0,在测

定二氧化氮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最接近的是

A.温度130℃、压强3.03xl()4paB.温度25℃、压强1.01xl()5pa

C.温度130。(3、压强5.05xl()4paD.温度0。(2、压强5.05xl()4pa

【答案】C

【解析】由于NO2体系中存在平衡2NO2(g)『二N2C»4(g),N2O4的存在会影响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故应采取措施使平衡向左移动,减小N2O4的含量,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减小压强平衡向

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应采取高温低压,故题给条件最优为C项。

【变式2-2]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2CO(g)(g)+2CO2(g)AH<0,其他条件不

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平衡正向移动

B.增大压强可使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C.移走CO2可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

D.使用催化剂可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C

【解析】A.反应2NO(g)+2CO(g)小2(g)+2CC)2(g)AH<0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使平衡逆向移动,

故A错误;

B.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增大压强可使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

C.移走CO2,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不能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03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图像

【例3】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g)和NzO/g),发生反应

N2O4(g)^2NO2(g)AH>0,体系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某物质的百分含量/%

\X①

01—------------------►

TxT/℃

A.曲线①表示NO?的百分含量

B.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平衡向左移,气体颜色变浅

C.若m点为反应平衡点,此时平衡常数K=1

D.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往该容器中充入少量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

【答案】A

【解析】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氮百分含量增大,因此曲线①表示NO?

的百分含量,故A正确;

B.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平衡向左移,假设将体积变为原来一半,二氧化

氮浓度被为2倍,在2倍基础上减小,但二氧化氮浓度比原来浓度大,因此气体颜色变深,故B错误;

C.若m点为反应平衡点,两者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若两者浓度都为Imol-Ll则此时平衡常数K=l,若

两者浓度不等于Imolll则此时平衡常数Kwl,故C错误;

D.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往该容器中充入少量稀有气体,容器体积变大,平衡向体积增大

即正向移动,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变式3-1]在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mA(g)+nB(g)UpC(g)+qD(g),生成物C的体积分数与压强pi和

P2、时间tl和t2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在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C.m+n>p+qD.m+n=p+q

【答案】B

【解析】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的原则知P1<P2,增大压强,C的体积分数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

明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m+n<p+q,故答案为B。

【变式3-2]在反应N2(g)+3H2(g)U2NH3(g)AH<0的平衡体系中,当恒温恒压条件下ti时刻分离出NH3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时刻后的速率变化如图所示

B.ti时刻后达到新平衡前Q>K

C.新平衡体系中NH3的含量增大

D.N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答案】D

【解析】A选项,ti时刻分离出氨气,此时正对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选项,ti时刻后,减小氨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达到新平衡前Q<K,故B错误;

C选项,由于移出了氨气,因此新平衡体系中NH3的含量减小,故C错误;

D选项,平衡正向移动,不断消耗氮气,因此N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考点04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例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使用铁触媒,加快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B.澳水中存在Brz+HzOFU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C.合成氨工业采用20〜50MPa高压

D.CO(g)+NO2(g)CO2(g)+NO(g)AH<0,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答案】A

【解析】A.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加入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加快,故A

符合题意;

B.加入硝酸银溶液后,生成AgBr沉淀,澳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促进澳与水的反应,

溶液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合成氨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能用勒

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CO(g)+NO2(g)-iCC>2(g)+NO(g)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体系颜色变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变式4-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CO(g)+NO2(g)UC02(g)+N0(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B.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Cb+HOUHCl+HClO,当加入AgNCh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C.对2NCh(g)UN2O4®,升高温度平衡体系颜色变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啤酒刚一开启即涌出大量泡沫。

【答案】A

【解析】A.反应CO(g)+NO2(g)WC02(g)+N0(g)的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加压平衡不移动,增大

压强,气体体积减小,各气体的浓度增大,故颜色变深仅仅是由于N02(g)浓度增大造成的,故不能用勒夏

特列原理解释,故A符合;

B.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CI2+H2OUH++CI-+HCIO,当加入AgNCh溶液后,由于生成氯化银沉淀,氯离

子浓度减小,故平衡正向移动,造成氯气浓度减小,故溶液颜色变浅,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

符合;

C.该反应2NO2(g)UN2C)4(g)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C)2(g)浓度增大,体系颜色变深,

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符合;

D.啤酒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夏天从冰箱拿出啤酒并开启,压强减小,温度升高,都会使溶解平

衡向着二氧化碳析出的方向进行,故会涌出大量泡沫,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

故选Ao

【变式4-2]下列变化与勒夏特列原理无关的是

A.红棕色的NO2体系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

B.将O.Olmol/LFeCb溶液加热,溶液的颜色加深

C.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少量铁粉

D.加热蒸干A1CU溶液不能得到无水AlCh

【答案】c

【解析】A.体系中存在平衡:2NO2^N2O4,加压后,N02浓度增大,体系内气体颜色加深,同时平衡

向正向移动,颜色逐渐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合题意;

B.氯化铁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C13+3H2OUFe(OH)3+3HCl,溶液加热使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

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不合题意;

C.加入铁粉的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符合题意;

D.氯化铝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人1。3+3氏0-7(011)3+311a,加热后HC1挥发,水解彻底进行得到

A1(OH)3沉淀,灼烧得到AL03,加热蒸干A1C13溶液不能得到无水A1C13,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合

题意;

答案选C。

T过关楂测

i.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加入催化剂有利于SO?生成SO3

B.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C.500℃比常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由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答案】B

【解析】A.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故A错误;

B.氯水光照后,溶液中HC10见光分解,使得HC1O浓度减小,有利于氯气与水反应平衡向正向移动,导

致氯水颜色变浅,故B正确;

C.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使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合成氨,采用高温是为加快反应速率,故C错

误;

D.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中存在反应:H2+I2^2HI,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

压强对平衡无影响,加压颜色变深,是因体积减小,浓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牙膏中添加氟化物,能起到预防弱齿的作用

B.实验室利用H2O2制取使用Mil。?作催化剂

C.实验室配制Na2s溶液时滴加几滴NaOH溶液

D.在KzCr?。,溶液中滴加5〜10滴浓NaOH溶液,颜色变黄

【答案】B

【解析】A.存在Ca5(PC>4)3OH(s)+F-(aq)Ca5(PO4)3F(s)+OH-(aq),使用含氟牙膏,促进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进行,生成氟磷灰石,氟磷灰石的溶解度比羟基磷灰石的小,而且更能抵抗酸的侵蚀,能用化学平衡

移动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

B.MnO2会催化H2O2分解,与平衡移动无关,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符合题意;

C.Na2s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HzOUHS+OH-,滴加几滴NaOH溶液,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抑制其

水解,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2OH2CrOt+H2O,滴加5〜10滴浓NaOH溶液,平衡正向移动,

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在心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速率的变化都符合示意

B.4NH3(g)+5O2(g)4NO(g)+6H2O(g)AH<0

C.H2(g)+l2(g)U2HI(g)AH>0

D.2A(g)+B(g)U2c(g)AH>0

【答案】B

【解析】在ti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说明平衡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如是升高温度,正反应应为放热反应,如是增大压强,则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小于

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只有B符合,故选B。

4.对于下列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CI2+H2OUHCI+HCIO,氯水中加入碳酸钙,漂白性增强

B.ZnS+Cu2+UCuS+Zn2+,闪锌矿(ZnS)遇C11SO4溶液转化为铜蓝(CuS)

C.2NO2^N2O4AH<0,将装有NO2的玻璃球浸入热水中,红棕色变浅

D.5。72一(橙色)+H2OU2CrC>42-(黄色)+2H+,匕5。7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硫酸,橙色加深

【答案】C

【解析】A.氯水中加入碳酸钙,HC1与碳酸钙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则HC10浓度增大,漂白性增强,A

项正确;

B.发生ZnS+Cu2+uCuS+Zn2+,溶解度大的物质转化为溶解度小的物质,溶解度ZnS>CuS,则闪锌矿(ZnS)

遇CuSCU溶液转化为铜蓝(CuS),B项正确;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红棕色变深,C项错误;

D.增大氢离子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橙色加深,D项正确;

答案选C。

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b(g)+H2(g)U2Hl(g);AH<0,要使混合气体的颜

色加深,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B.增大H2的浓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

【答案】C

【解析】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c(L)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故A

错误;

B.增大H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12)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故B错误;

C.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C(12)增大,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故C正确;

D.减小压强,c(12)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故D错误。

故选C。

6.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对图像描述错误的是

2+pH.

,n(Mn)■(Y)%7]反应物/%

y盐酸

-醋酸

)

时间«(H2O1-??min时间/min

①②③④

A.图①可表示lOmLO.OlmollTKMnO,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11101.匚宙2c2O4溶液混合时,n(Mrj2+)随时间

的变化

B.图②可表示体积相等、pH=1的醋酸溶液与盐酸加入等量水稀释时的pH变化

C.图③可表示温度对可逆反应X(g)UY(g),AH>0的影响

D.图④可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H?(g)+L(g)U2HI(g)的影响

【答案】C

【解析】A.高锦酸钾和H2c2。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镒离子,反应后高镒酸钾不足,镒离子量不再增大,

A正确;

B.常温下稀释pH相等的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变化大的酸性强,所以盐酸的酸性大于醋酸的酸性,

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T2温度先达到平衡,温度T2>TI,升高温度,Y含量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C错误;

D.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变,改变压强平衡能改变反应速率,但是平衡不发生移动,D正确;

故选Co

7.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3A(s)+2B(g)03c(g),A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

条件

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使用催化剂D.增大A物质的量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增大压强,该平衡逆向移动,A不合题意;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该平衡正向移动,即向着生成C的方向移动,B符合题意;

C.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C不合题意;

D.增大A物质的量,A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该平衡不移动,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反应N2(g)+3&(g)2NH3(g)AH<0,其反应速率方程为v=叱2)-c”(国)3(NH3)。下列措施

能同时提高H2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的是

A.升高温度B.使用催化剂C.减小NH3的浓度D.增大容器体积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抵平衡转化率降低,故A不符合题意;

B.使用催化剂对平衡转化率不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速率方程,c(NH3)减小,反应速率增大,同时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氢气的转化率,故C符合题

忌;

D.增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反应速率变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9.反应NH4HC。3(s)UNH3(g)+H2a@+CO2(gAH,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不会使平

衡发生移动的是

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HC1气体B.移走一部分NH4HCO3固体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

【答案】B

【解析】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HC1气体,与氨气反应,生成物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故A不正确;

B.NH4HCO3为固体,改变NH4HCO3固体的用量,不影响平衡移动,故B正确;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移动,故C不正确;

D.充入氮气,保持压强不变,则体积增大,反应气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故D不正确;

故选B。

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甲中的反应平衡后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B.图乙表示不同温度下水中c(H+)和c(OH。的变化曲线,a点对应温度高于b点

C.图丙表示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滴定曲线,M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D.图丁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对应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答案】C

【解析】A.图甲中,反应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增大的速率大于逆反应增大的速率,说明平衡正向移动,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故A错误;

B.图乙表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点的c(H+)小于b点的c(H+),升高温度促

进水的电离,则图中。点对应温度低于6点,故B错误;

C.酸和碱都会抑制水的电离;图丙表示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滴定曲线,W点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aCl,

因此“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C正确;

D.图丁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生成乙酸镂,由弱电解质变为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到最大值后,

导电能力几乎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1.已知HF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二聚反应:2HF(g)q=i(HF)2(g)。经实验测得,不同压强下,体系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3)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m

A.该反应的AH>0

B.气体的总压强:p(a)>p(b)=p(c)

C.平衡常数:K(a)=K(b)<K(c)

D.测定HF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在低压、高温条件下更准确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即升高温度,

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放热,反应的AH<0,故A错误;

B.二聚反应2HF(g)-=i(HF)2(g)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即压

强越大,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越大,由图可知,气体的总压强:p(a)<p(b)=p(c),故B错误;

C.由选项A的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则平衡常数:

K(a)>K(c)>K(b),故C错误;

D.二聚反应2HF(g)=二(HF)4g)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低压、高温条件均有利于平衡逆向移动,

即低压、高温条件下(p(HF)大,所以测定HF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在低压、高温条件下更准确,故D正确。

答案选D。

12.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CO+NO2UCO2+NOAH<0

B.302=203AH>0

C.PC15(g)UPC13(g)+Cb(g)AH>0

D.N2O3UN2O+O2AH>0

【答案】A

【解析】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AHVO)的方向移动,故答案为:Ao

13.以下图像和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该图像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2A=3B+C,反应速率v(A)=0.4mol/(L・s)

B.图乙:某温度下发生反应:H2(g)+l2(g)F=2HI(g),ti时刻改变的条件可以是加入催化剂

C.图丙:对图中反应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s

D.图丁:对于反应:mA(g)+nB(g)spQg)>AH<0m+n>p

【答案】A

【解析】A.图甲中根据该变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得到该图象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2A3B+C,甲

中容器体积未知,无法计量A的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图乙:某温度下发生反应:H2(g)+L(g)『^2HI(g),根据图中信息得到ti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