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2025年湖北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原题版)_第1页
说明文阅读-2025年湖北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原题版)_第2页
说明文阅读-2025年湖北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原题版)_第3页
说明文阅读-2025年湖北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原题版)_第4页
说明文阅读-2025年湖北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原题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

专题09说明文阅读

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注览

课标要求考点考向考法

1.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考向一:

考法1选择判断

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说明对象

考法2概括分析

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及特征

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考向二:

考法1选择判断

的结论。说明方法

考法2概括分析

2.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发现、欣赏、表达和交及作用

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

考向三:考法1选择判断

生活,感恩生活。

说明顺序考法2概括分析

3.阅读科技作品,欣赏人类的科学创造,关注祖国的

说明

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考向四:考法1选择判断

文阅

学习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说明语言考法2概括分析

迹,激发创造精神。

考向五:

4.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考法1筛选

筛选整合

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考法2整合

信息

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

5.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学习,或者

自己参与的科技活动,学习撰写并分享观察、实验研究报

考向六:考法1探究

告。

拓展探究考法2拓展

6.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选择师生共同关心

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组,开展校园调查,学习设计问卷、

访谈、统计、分析,撰写并发布调查报告。

7.在环境、安全、人口、资源、公共卫生等方面,选

择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记录重

要内容,列出发言提纲,参加班级讨论。

真题透视

A考向一说明对象及特征

[2021•湖北襄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张玉梅

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

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园林也有自己的点景,而窗恰是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

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

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

扩乎。”李渔推窗栏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

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

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

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

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

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

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

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

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

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

面背景。

⑤中国古代及近代花窗,冰梅纹窗才灵,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根、花鸟纹窗根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

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

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赛”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氟”是古代

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

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锦、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赛图案的衍生。

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

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

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

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

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

(选文有改动)

1.请说说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

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

L说明文分类: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1)事物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

用等,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目的是

使读者明白事物本身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道理等科学知识。

2.概念:

(1)“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事物说明文的说

明对象是具体的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

(2)“说明对象的特征”则指说明对象的特点,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说明内容”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3.如何找准说明对象:

(1)事物说明文。①不少文章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或者点明了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

林》《蝉》等。②抓首括句或中心句。有时文章标题不能揭示本文的说明对象,这时就需要我们通读全文,

找出文章的首括句或中心句,综合文章内容,确定说明对象。③答案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2)事理说明文。①事理说明文中,说明对象不能仅看标题,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

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如阿西莫夫《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就

是“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②看首段。在第1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说明对象。③看结尾段。有

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说明对象时,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揭示文章的说明对象。④抓关键句。有的说

明文往往会利用一些段首的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

4.常见说明文的特征要点:

(1)生物:类属、形态、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害;

(2)制品:原料、形状构造、功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3)自然现象及科学技术: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等;

(4)生产实验: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等。

A考向二说明方法及作用

[2023•湖北省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中考真题】

人类真的能实现隐身吗

于相龙

①关于隐身,古今中外有许多传说,比如,中国民间故事里的遁术,西方魔法故事里的隐身斗篷。那

么,所谓的隐身真的存在吗?

②科学家发现,超材料能帮助人们实现隐身。超材料是一种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呈现出天然材料所

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型功能材料。其带来的神奇的“四项全能”超级隐身能力,会让人质疑“我

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

③当一束光通过不同介质界面时就会发生折射。如果我们能用特殊的技术,让光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

是不是就可以任意操纵光线了呢?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其实就是操纵光线,让光线“绕行”,不再沿

着直线传播,这样就看不见站在斗篷中的人了。科学家为了制造这个隐身斗蓬,像拼积木似的,将经过特

殊设计的不同的人工结构搭建在一起,得到了一种新的超材料。这种操纵光线的超材料,被称为光学超材

料,穿上这种材料制作的隐身衣,别人就看不见你了。

④那有没有触摸不到的隐身衣呢?

⑤来看看初中物理讲的力是怎么传递的。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这样的小把戏,把一张纸折叠几次,它的

承重能力就变强了。科学家突发灵感,用各种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和不同外形的微小物体块搭建在一起,

得到了更多样化、让你触摸不到的力学超材料。

⑥力学超材料具有负弹性、负刚度、负可压缩性等超常力学性能。比如,我们拔河时感觉绳子就要被

拉细拉断了,可是如果这根绳子是力学超材料制成的,我们越用力拉,绳子可能反而越粗。再比如,当我

们使劲踹泥土地时,一般会踹出一个坑,但如果这泥土是力学超材料的,我们越用力踹,土地就可能越膨

胀。力学超材料的这种超常力学性能,能够将目标物体“隐藏”起来,让我们的触摸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

⑦如果我们真的隐身了,人们看不见、触摸不到,可若是我们打了个喷嚏,或是大喘气一下,肯定又

会被发现。怎么让呼吸的气息也消失,让人感觉不到呢?

⑧想想看,当我们开口说话和呼吸时,是不是与声带有关?那就让科学家试着操纵声波吧。这种操纵

声波的超材料就是声学超材料。如果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制成传感器,声波会在传感器处消失,再大的声音

人们也听不见。所以当你戴上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做的口罩时,你呼吸、打喷嚏或大喊大叫,没人会听得见。

⑨有了前面三种超材料,我们已经接近完美隐身了,可我们的身体还在向空气辐射热量,如果用检测

温度的红外仪器一照,还是会原形毕露。于是科学家开始研究热学隐身,让人体的温度也不存在。

⑩我们知道,热量是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的。比如手握一块冰,手上的热量就会传导给冰,于是冰就融

化了。如果手握一块冰而不让冰融化,该怎么办呢?有人说戴上厚厚的手套就可以了。是的,手套挡住了

热量向外扩散。如果有这样一种热学超材料,让热流反转,使其从低温流向高温。也就是说,如果戴上这

种热学超材料编织的手套握着冰,手也会变成冰,而冰并不会融化。如此一来,穿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的衣

服,红外仪器也是无法检测到我们存在的。

⑪队神话科幻到现代科技,人类对隐身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

(选自2023年第10期《青年文摘》,有删改)

8.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

说明方法作用答题模式:

1.举例子。举……例子,更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

2.列数字。运用具体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使说明更有说服

力。

3.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事理)的……特征(地位、影响等),使

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4.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生动性、趣味性。

5.分类别。对事物(事理)……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

揭示事物(事理)的……本质特征。

7.作诠释。对事物(事理)的……特征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概念清楚。(不一

定说明本质特征)

8.摹状貌。通过描摹……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文章更有可读性,更生动活

泼。

9.画图表。用画图表的方式对数字、步骤等加以对比说明,非常直观、简明、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事理),使读者一目了然。

10.引资料(引用)。引用名言熟语、神话传说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增强说服力,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A考向三说明顺序

[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宇航员的衣服脏了怎么办?

科童

①衣服嘛,多穿几天又不会破……据宇航员回忆,他们在太空中平均一周才换一次衣服。听起来虽然

是个懒人的办法,但在太空旅行中,这还真是无奈的选择。

②首先,空间站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地方用来放衣服。其次,将0.45千克货物从地球送到空间站,

要花掉5000美元至1万美元,因此,每次只能优先运送食物和重要的科学仪器等物资。

③其实,不换衣服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卫生。因为在太空站里,衣服不像在地球上那么容易弄脏。

在太空中,宇航员生活在温度恒定的环境中,而且在无重力的情况下,活动起来也不会耗费太多的体力,

所以,宇航员很少出汗。

④但是,为了防止肌肉在这种没有重力的环境下萎缩,宇航员还是需要做些体能训练的。因此,他们

贴身穿的衣物仍然得定期更换。只是,这些衣服“坚持”的时间比在地球上长多了。

⑤既然不能洗,换下来的脏衣服也就只好堆在空间站里,等待变成太空垃圾啦。然而,当宇航员们结

束任务、准备返回地球时,这些越堆越多的脏衣服就又要冒出来找麻烦了——宇航员是乘坐航天飞机“回

家”的,在这些“专机”上,除了宇航员和他们的私人物品,还得带上很多实验仪器、记录资料……空间

有限啊,哪儿还有给脏衣服留的地方?

⑥可是,把这么大包的脏衣服都丢在太空中,简直就是给地球人脸上抹黑嘛。最后,科学家们终于想

出了好办法。

⑦原来,俄罗斯的航天局研制出了一种无人驾驶的货运太空飞船。这种飞船是一次性的,当它把宇航

员需要的货物运到空间站之后,宇航员们就把空间站里堆积的垃圾装进去。而这种飞船会根据设定好的程

序,自动返回地球,当它飞进大气层之后,会自动烧毁。这样,脏衣服就可以和其他太空垃圾一起,化为

“天边的一道流星”啦!

⑧一位俄罗斯宇航员想出了一个另类的主意。

⑨他到达空间站后,想在那里种些蔬菜,但太空里没有土壤。于是,他想到把自己换下来的旧衣服缝

制成球形,将一些碎纸巾、纱布头之类的废物填充在里面——嗯,你在大街上可能见过那种只浇水头上就

会长出绿草的小人吧?那个就是用填充了锯末的纱布缝成的。这位宇航员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做好这些

废料球之后,他再把种子放在里面,浇水种植,很快种子就发芽了。看来,这位宇航员的环保意识真是够

强的,把“废物利用”的精神都发扬到太空里了。

⑩为了减少太空垃圾,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细菌分解是一个很不错的构想。根据

一些学者的设计,细菌不但可以分解掉包括脏衣服在内的垃圾,而且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热量和一些化

学物质。宇航员可以把它们利用起来,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在太空中使用。但这种设想以现在的技术水平,

还无法实现。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当人类考虑移居到太空中生活时,这个设想可就要起大作用了。

(选自《巅峰阅读》)

1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程序顺序

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

L分类:

说明顺序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2.说明顺序的标志及作用:

(1)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这种顺序适用于记录科学观察,说明事物

的发生、发展、演变或制作过程等类型的说明文。

标志词语:有表示朝代、时代、年代、时间、先后等标志性词语。

作用:过程清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

(2)空间顺序。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介绍。这种顺序适用于对实体性

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的介绍。

类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由前到后(由后到前)、从外到内(由内到外)、从左到右(从考

右到左)、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西到东)、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去呈辐

向四

射式等。

说标志词语: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明

语作用:能把复杂的物体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

的了解。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

这种顺序适用于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及介绍科学原理的事理说明文。

类型: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结果)到结果(原因);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

特点到用途;由主到次;从一般到个别;由总到分等。

标志词语: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再次”“其

原理(原因)是"等。

作用: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更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

[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时文精读

免疫之战:做事就得“二”一点

①你永远也不知道,生活下一秒给你带来的是惊喜还是惊吓。所以,凡事必须两手准备,不能一根筋。

我,免疫系统,也处处体现“二”的精髓。

②对抗敌人,我的战略有二:阻挡、猎杀。区分杀敌,我的机制有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这些战

略、机制虽“二”,但纵横交错,相辅相成,“双剑”反复合璧,功力倍增。这次我们只谈战略,先聊阻

挡,再聊猎杀。

③所谓阻挡,就是盖墙,构筑物理屏障。

④我盖的墙,就是你的皮肤。不管你的皮肤是细腻白嫩,还是粗糙暗沉,它比人类的任何建筑都精巧

严密百倍,堪称“奇迹”。你的汗液可以较松渗出皮肤,外面的水分子却难以渗入,更别提病毒、细菌了,

因为最小的病毒直径也有水分子的百倍以上。记住,皮肤的功能是屏障,健康皮肤存在的目的,就是拒绝

吸收外物。因此,只要皮肤没伤口,病毒、细菌就无法强攻。不过,再严密的防线,也有漏洞。皮肤防线

的漏洞,就是你身上的各种洞洞——吃喝拉撒的必由之路。当然,我肯定不会无视这些漏洞,皮肤防线不

仅覆盖体表,还延伸到体内,包裹着所有通往外界的通道,这层物理屏障,就是你的上皮组织。

⑤说是物理屏障,其实,上皮组织还装配了生化武器,就是那些与我们和平共处的细菌和病毒。它们

是你身体里的土著。这些土著自古以来就在这里渔樵耕读,每一寸上皮组织都是它们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

外源病菌偷渡而来,想在这里扎根组团,形成菌落,深度渗入,破坏环境,杀鸣取卵,土著们自然要与这

些侵略者拼个高低。这里顺便说一句,抗生素不能乱吃,不然这些土著也会被杀掉,这就是自降防御值了。

化学武器由上皮组织自产自销,比如:黏膜,让侵略者寸步难行。肺内的黏膜还会随着纤毛向上移动,变

成痰咳出,或者咽到胃里。上皮组织还能产生毒性物质,比如毒性多肽物质,口腔里还有溶菌酶,胃里还

有消化酶和酸性环境,这些化学武器都能让病菌死无葬身之地。

⑥因此,绝大多数敌人都被物理防线挡在墙外。不过,因为病菌无处不在,总有些病菌会钻空子,侵

入皮肤创面,避过机关暗器,穿过黏膜,摸进墙内。

⑦如果病菌进了墙,就得启动我的第二个免疫战略:猎杀。

⑧混进墙内的病菌环顾四周,发现这里太宜居了,温暖和谐,食物丰富。正暗生欢喜,迎面走来一胖

子,只见这胖子身形一变,不知从哪里伸出一只手,“啪”地一声搭在病菌身上。病菌只觉眼前一黑,就

被胖子活生生吞进肚里去了。病菌还没来得及反应,一股刺鼻的酸味迎面袭来,无数个小玩意扑遍全身,

撕咬分拆,很快,整个病菌就彻底解体。这胖子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是个吃货,只要是病菌,不论死活,“巨大侠”都吃,绝不挑食,甚至连死亡的正常细胞也吃,兢兢业业

清洁你的肌体。“巨大侠”的绝招也有二:一个是吃,前面已经说了;另一个就是拆解。病菌被吞后,巨

噬细胞体内的一个小细胞器——溶酶体,会释放很多消化酶,降解一切可以降解的垃圾,包括各种病菌,

同时合成各种有毒化合物,什么过氧化氢、一氧化氢、超氧离子……品种齐全,质量可靠,一拥而上。病

菌除了去死,别无选择。

⑨由于病菌无处不在,所以你遭受病菌入侵是常态。也就是说,其实你每时每刻都在“生病”,而绝

大多数“病”的星星之火,都会被免疫系统及时扑灭。

(选自《百科知识》2020年第15期,有删改)

21.说明语言贵在准确,请你从第⑥段中挑选两个词语加以分析。

二、[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舟十三号这样回家

余建斌吴月辉谷业凯刘诗瑶

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

为此,科技人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

②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

制导方法。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

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

③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此前,神舟十二

号载人飞船返回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

④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它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经过黑障

区、开降落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过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

考验。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下,神舟十三号牢牢把握住了“三个度”,确保舒适安全

地回家。

⑤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

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在飞

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

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

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

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

⑥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

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

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

走大量热量。此外,返回前会实施"热控预冷”,提前将返回舱温度降低少许。

⑦此外,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就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

院的技术人员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了一套“着陆轻功”。首先是返回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面,

使飞船星下点轨迹经过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再入角

和返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障;最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态机动,

巧妙利用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进行航向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陆点,最终平安返回。

⑧神舟十三号的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收官,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有删改)

19.文章第⑦段中“着陆轻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用在此处有何表达效果?

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

1.分类:

说明文按语言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1)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如《恐龙无处不有》

以大量的数据对说明对象做了客观的说明。

(2)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

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大自然的语言》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运用了拟人、谚语等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使文章更加生动。

2.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特点题型:

题型一:选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这类题应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特点,联系具体语境答题。

答题模式:这个词在这里的意思是……,它准确地(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征,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或生动性)。

题型二:选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①一般是不可以。②解释原词在文中的意思。③解释供换词语的意思。④说明换后意思有

何改变。一般是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答题模式:不能,“XX”词表……,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

不符合实际(原意),“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题型三:选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思路:这类题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往往起修饰和限制作用。

答题模式:①表态。一般情况下不能删。②解词、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

“大约”“左右”等词表估计;“可能”“大概”等词表推测;“常常”“往往”“一般”等词表频率;

“都”“绝大部分”等词表范围;“一定”“目前”“之一”等词表限制等。③如果删掉“XX”词,句

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与实际不符,显得太绝对(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④用“XX”词,准确

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题型四: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其作用。

答题思路:此类题应从文中找出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进行分析。

答题模式: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

限制性词语的句子。然后分析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如果没有这些词语文章内容会有哪些变化,进而总

结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题型五:文中加点的词语“这”“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思路:要重点读这些词语前面的几句话,这些词语一般指的就是前面的那个词或那句话,有时要

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注意带入验证,即用找到的词句替换代词,读一读看是否通

顺正确。

题型六:指出整篇文章(或整段)的语言特点。

答题思路:对整篇文章(或整段)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来赏析:

①准确性;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②生动性。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评析整篇文章语言风格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

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答题模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

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的特征/事理。

A考向五筛选整合信息

一、【2024•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红的文化内涵

①红色,作为人类最早接触并使用的色彩之一,自远古时期开始就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根脉,并随

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②自古以来,人们将红色区分得颇为细致。汉语中指称红色的词较多,如绛、赤、朱、丹等,它们同

属红色,但颜色的深浅略有差别。“绛”是深红色。《说文解字》曰“绛,大赤也”。“赤”比“绛”稍

浅,比“朱”要暗。“朱”与“丹”颜色相近,《康熙字典》就将“丹”直接释为“以朱色涂物”。若细

较起来,“朱”是红心来的颜色,是正红色,而“丹”是从红色石料中提取的,比“朱”更加艳丽。

③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尊崇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类以狩猎为生,猎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而人类一

旦受到猎物的袭击,也会因失血过多而亡,红色与生命就产生了自然的关联。红色还是火的颜色,火的使

用使人类从“茹毛饮血”步入“火燔熟食”,同时也为陶器等生产生活工具的制作提供了条件,人类对火

的依赖自然表现出对红色的关注。中华文明发展至周朝,红色即为正统。《礼记•檀弓》就有“周人尚赤”

的记载。此后历朝亦以红色为尊,汉初、唐宋皆尚赤,明朝的红色崇拜更是发展到顶峰。

④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产生了众多的象征意义。在传统色彩观中,红色被认为是正统

地位和尊贵身份的象征,如皇帝的用印叫“朱印”。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红色一直是“中

国年”的主色调,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挂桃木板,点红灯笼,放红鞭炮;红色同样是传统婚礼的主

色调,穿红嫁衣、坐红花轿、喝女儿红等等。红色还象征着忠诚。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丹心”指代自己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仍以“红心向阳”“赤胆忠心”这

些词,来表达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⑤到了近现代,红色被赋予''革命”意义,成为“革命”的代名词。由于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为红色。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便都以红色与之关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以红色为标识,称“红色

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称“红军”,革命根据地“苏区”也称为“红区”。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国旗、国徽设计也体现了红色的革命象征,首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天安门也是通体绛红色,彰显了庄

重、威严的国家形象。

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

先进文化。在红色文化的形成和传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赋予红色新的文化内涵,不断

开创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篇章。

(文/吴月朦。选自2023年11月1日《文摘报》。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改。)

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依据选文补充完整。

象征正统地位和尊贵身份|举例朱印

红______________I举例红灯笼

内象征忠诚|举例⑵

(3)I举例红色政权

二、[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文章见“考向四”。

18.阅读第⑤段,请你概括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采用哪几种措施减速。

⑤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

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在飞

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

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

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

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

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具体包含两方面要求,一是“筛选信息”,二是“整合信息”。

1.筛选信息:是指按照题目的要求对文本进行分析,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快速准确地捕捉到命题所

需要的有效信息。

(1)明确筛选的目的和标准。目的和标准是筛选信息的依据,心中要始终装着“标准”这一概念,这

里的标准是指题干的要求或选项的话题。

(2)重点对相对、相反、相近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文中那些相对、相反、相近的信息容易混淆,理

清了它们的界限,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3)注意信息表述方式的变化。相同的信息往往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容易造成误解,要透过语言形式

的外衣提取信息的中心内容。

2.整合信息:是指根据答题的要求,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

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形成准确的答案。

(1)剔除多余重叠信息。筛选出来的信息有的是多余的,有的是交叉重叠的,整合时要进行甄别删除。

(2)合理加工组合信息。在一篇文章中,解说同一观点的材料可能不集中在同一段路或相邻的段落,

阅读时要善于寻找分散的信息,并把它们拉近,使其聚在一起。寻找分散的信息是阅读文章,特别是阅读

论述类、说明类文本经常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也是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重点之一。

3.答题步骤:(1)整体感知原文,把握文本要点。(2)锁定答题区域,抓住关键信息。(3)认真比

较分析,准确判断信息。(4)做好同类合并,归纳整合答案。(5)对比判断印证,规范答题要求。

A考向K拓展探究

[2022•湖北荆门•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马踏飞燕在刚出土时的损坏情况十分严重,只有使用传统的手工技艺,才有修复的可能。故宫博物院

将修复任务交给了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当时,马的颈部有好几个1平方厘米左右的小洞,马头上

的几缕鬃毛已经脱落,马尾断了。尽管如此,赵先生依然感叹古人的大胆设计和精湛技艺。他在仔细查看

马踏飞燕的缺损部位后,决心尽最大努力,让这件已然伤痕累累的文物珍品再现原有的风貌。

修复时,赵先生首先将整件文物清理干净。用铜锂把马头上的鬃毛和马尾断硅处锂新锂亮,锂出焊接

坡口,再将脱落的鬃毛和断尾与原器上处理好的磕口对严,然后用锡焊方法连接焊实。把马颈上的残缺洞

孔清理干净后,用铜和锡焊补,把洞孔填好,然后仔细磨平;有的纹饰之间有间断,修复时有些对不上了,

他就用刻刀和小蒙子修饰一下,使其连接通顺。修补后,赵先生又使用传统的做旧方法,做出地子及青铜

的锈迹,让整个文物看不出一点儿修复的迹象。最后,赵先生看到腾空的三个马蹄的蹄心是空的,认为这

可能会使马踏飞燕在展出时不太美观,就凭借自己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把土和一些章丹红用胶调和好后,

放入马蹄蹄心填满,使之修复后看上去和马踏飞燕原来的铸模泥土差不多。

人们流连于马踏飞燕前,感受到古人奇思妙想的同时,也惊叹于传统修复技艺的精湛。

(摘编自《修复“马踏飞燕”纪实》,有所增删)

【材料二】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文物信息化平台已实现各种文物本体与环境数据的实时传送。文物保护与

管理工作将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化指引下,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加安全的保护和全面的展示。

数字化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基础手段之一。它既让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也增强了文化传播的

效果。2017年,在养心殿关闭修缮期间,“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弥补了人们无法参观的遗

憾。展览设在端门数字馆,通过Al、VR、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让观众能够

全方位体验“养心殿的一天”。

数字化还可以让流失文物得以重生。为让因盗凿导致精品文物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石窟“重见天日”,

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国内外多所高校、文博单位合作,历时六年,采集到100余件流失造像的三维

数据。2020年7月,“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云平台上线,11座主要洞窟以数字虚拟形式重现旧日盛颜。

【材料三】

2020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证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产生的全过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五一”

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选国家项目的汇报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据

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1.66

亿人次。

通过“云端”文博,公众可以“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轻松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走进考古

人的世界。在直播中,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近乎刁钻的专业问题,考古领队的学术解答让人深思,他们讲

述的考古历程同样极为吸引人。“茫茫沙漠中如何找到玉矿遗址?”面对这一问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

所的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了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种种艰辛和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感动了不

少网友。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文物挖掘只能由队员一把铲子、一把毛刷小心完成;有些考古领队和自己

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

(摘编自闻白《“云考古”带来的文化体验》)

【材料四】

数量(单位:家)

2011-2021年中国博物馆数量统计图

6022

60005788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JHfltlWFf

0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近日,荆门市博物馆向社会发出“疫情封不住好脑子,荆博定不负金点子”的倡议。作为家乡的一分子,

请你结合前三则材料的内容为荆博献上三个金点子,让家乡的博物馆重新焕发生机。

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

在中考说明文(或含说明性质的非连文本)阅读的最后一题上,常出现拓展探究题。这类题目最能检

验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结合文本材料的具体内容,调动生活积累,充分打开思路,

尽力做到有一定创新性。

主要题型与答题思路:

1.想象类。要求联系文章内容,展开联想,发挥想象,解决问题或进行设计。

答题思路:①读懂文章,审清题干要求,从题干找出答题角度。②调动想象、利用积累的知识(如物

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进行设计,力求新颖,有个性,符合科学原理。③最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

表述,尽量做到明白、有条理。

2.献策类。一般要求针对选文说明内容中关于环保、资源开发利用、说明对象对人类产生的危害等问

题,提出建议、措施或对策。

答题思路:①审清题干,找准答题角度,合理发挥想象。②所提出的对策,必须针对选文中说明对象

对人类的影响或造成的危害进行设计或构思,应紧扣文中的内容要点,说明具体的建议、措施或对策。③

所提对策必须合乎情理,具有科学性,与文本所说明的知识、道理、原理等有关联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3.运用类。运用选文中说明的道理、原理或规律来解释类似现象或问题。

答题思路:①仔细阅读选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②找出选文说明的对象或现象与所给材料的相同或

相似之处,选择选文中相应的答题知识点。③运用选文中的知识点,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4.链接类。材料链接类题目即在原文的基础上附上一则或多则链接材料,要求依据材料内容与原文内

容进行作答。

答题思路:①审题读文,提取题目中的关键词,观照全文,确定文中可借助的内容。②筛选要点,明

确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③转换归纳,将原文与材料对应梳理,归纳答题重点,并按题干转换说明对象,

组织语言简要准确作答。

5.列举类。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列举出与选文内容相关的材料。

答题思路:①审清题干要求。②理清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③参照文中所举的例子。④打开思路,

联系自己的生活,以及新事物、新科技和文章的科学原理相关的事例,简洁地写出即可。⑤所举例子不能

与文中的例子重复,一定要有科技含量。

6.宣传类。这类试题要求考生针对选文中说明的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人类生存的问题拟写演讲词、

广告词或标语等。

答题思路:①审清题目要求,找准拟写点。②紧扣选文内容,或呼吁,或警示,或劝告,避免语言暴

力。③表述时应尽力做到用语简洁、准确,最好用警句,可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新情境新设问跨学不了,

一、(新设问)【2024年襄阳市樊城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实用性文本阅读(7分)

身体不舒服真的是地磁暴惹的祸?

①中国气象局地磁监测数据显示,3月24日23时至U25日23时,地球出现了3小时特大地磁暴,且地

磁活动一直持续到26日。其间,地磁暴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很多网友表示自己这几天“浑身不舒服”,

怀疑是受到了地磁暴的影响。还有人“恍然大悟”称:还以为是上班上的,原来是地磁暴的“锅”!

②到底什么是地磁暴?它真的会危害人体健康吗?

③“简单地说,地磁暴就是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现象。”中国卫星气象领域科学传播专

家曹静介绍,作为最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一次日冕物质抛射过程,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高速抛离

太阳表面。强大的动能量和太阳磁场能量一旦冲向地球,就会引发地球磁场方向与大小的变化,这就是我

们常说的地磁暴。这种现象通常在太阳活动高峰期频繁发生,根据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小地磁暴、中

等地磁暴、大地磁暴、特大地磁暴和超大地磁暴。据统计,平均每年有54天都会发生小地磁暴,但本次地

磁暴因强度较大而引起公众关注。

④关于网友们自述的头痛、嗜睡、失眠、焦虑等症状,曹静说:“这应该和地磁暴无关。按目前研究

看,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推广部部长陈卫荣则表示,虽然普通人

不需要对地磁暴做特殊的防护措施,但对于太空飞行员和定居在高纬度地区的居民等特殊人群来说,需要

关注地磁暴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⑤那么,地磁暴会对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造成干扰吗?曹静介绍:”对空间天气最敏感的是航天器。太

阳活动剧烈时,高能粒子对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飞行器可能造成损害。”随着地磁暴活动的加强,地

球高层大气被太阳能量不断加热,低轨道值班的航天器飞行时就会遇到额外的阻力。这种阻力会产生类似

拖拽的减速作用,降低运行轨道的高度,威胁航天器安全。

⑥此外,地磁暴还会对通讯导航产生影响,比如干扰无线电通信、影响飞机轮船等的导航系统,甚至

我们的手机信号。电力传输系统也可能受到地磁暴的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变压器或电网设施损坏,引起

电力中断。

⑦虽然人类几乎感觉不到地磁暴的发生,但一些依赖地球磁场飞行的生物就不一样了。例如,地磁方

向和大小的改变会令鸽子“找不到北”,回不了家。成都信鸽协会秘书长陈帅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就提到:

“在25日早上7点的一场短距离比赛中,有近6000只信鸽刚放飞时估计受到地磁暴的短暂影响,导致整

体速度变慢。”

⑧地磁暴为地球带来的并不全是麻烦,也有一份浪漫的“礼物”,那就是美丽的极光。去年12月,黑

龙江、内蒙古、北京等多地出现极光,就是受地磁暴活动影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程师韩大洋解释,这

是因为太阳会不停地产生大量被称为“太阳风”的高能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这些粒子都围绕

地球聚集起来。当储存的能量饱和时,太阳风就会沿着磁力线碰撞地球的大气层,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获

得能量并释放,这就形成了让我们大饱眼福的极光。因此,最近极光爱好者可以密切留意空间天气预报,

择机择地观测极光。

(选自《科普时报》2024年3月290)

15.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地磁暴是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现象,只在太阳活动高峰期频繁发生。

B.地磁暴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没有影响,人们不需要对地磁暴做特殊的防护措施。

C.地磁暴为地球带来的并不全是麻烦,也会在多地形成美丽的极光,让人大饱眼福。

D.地磁暴会对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飞行器造成损害。

16.小航在读第一段时,觉得说明文这样写很有意思。请谈谈文章第一段这样写的好处?

17.小航觉得本文第⑦段的内容是多余的,你觉得能否删掉?请简要说明理由。

二、(新情境)【2024年湖北省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九年级四月教学调研考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下面小题。

翁冬冬

①舞台顶光次第亮起,开场锣鼓声响,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