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40诗歌之表达技巧/手法(解析版)
【考点解读】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
自己的欣赏品位。《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
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
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考点点拨】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
简单地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鉴赏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及结构立意
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从中考命题角度与命题方式看,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
法、比较技巧异同、评价技巧效果等。
一、提问方式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2、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4、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技巧)。
5、这首诗(词)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6、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二、常用的表达技巧
(一)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白描、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
侧面结合、直抒胸臆、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二)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包括拟人与拟物)、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
通感、互文、用典、化用(诗词)等;
(三)结构技巧
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参考四格图(首尾呼应、点题、引起下文、承接上文等)
(四)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1、描写手法
(1)环境描写
①正面描写:5+4+4(常常两两结合、对比、映衬)
“5”五觉一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4”角度一一形、声、色(明、暗色调)、态(动、静态势);
“4”方位一一上下左右、远近高低、前后里外、俯视仰视;
②侧面描写:衬托+虚实
A、衬托,分正衬、反衬。
a、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反衬动静衬、声寂(静)衬、乐景衬哀情
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等。
B、虚实
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眉,碧草见罗裙”。
(2)人物描写:正面----5+1
侧面一一对比、衬托、烘托
(3)白描
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
闲田,农夫皆饿死”。
2、抒情手法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
《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种类细化例句
记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
(倒叙、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度”)。
(插叙、第一人称)
抒情直接抒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
1、表达方式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史抒怀。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对诗歌中的人和事物的好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非、价值、特点、作用等直接阐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述观点、表明态度。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动静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描写
正侧结合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细节描写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虚实结合只恐双溪蚱解舟,载不动许多愁。
白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比喻突出意象特征,化抽象为具体。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形象生动。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对比两者对立、两相对照、突出形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夸张扩大或缩小描述,突出形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结构、字数相同,整齐对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修辞手法
双关一语双关、委婉含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借代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设问自问自答,回味无穷。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骊酒临江,横槊曹公。
反问无疑而问,加强语气,增强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互文互相补充,意思完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用典引经据典、丰富含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衬托烘云托月,突出形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渲染浓墨重彩,加强艺术效果。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烘托侧面描写,突出主体。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3、表现手法
想象无中生有,万里驰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联想接近、类似、对比、因果联想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象征借象征体代表抽象概念、情感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宣室求贤访逐臣,一不问苍生问鬼神。
托物言志用某物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以小见大以细小的事物来表现重大主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开篇切题。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结构技巧
伏笔照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绿蚁新酷酒一-能饮一杯无?
首尾呼应头尾接应,浑然一体。今夜邮州月,闺中只独看一双照泪痕干。
意象组合意象叠加,画面鲜活。枯藤老树昏鸦,一古道西风瘦马。
过渡铺路搭桥、连贯严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三、如何区分几种易混的表达技巧
1.借代与借喻
试指出下面诗句画横线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
①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借喻
②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借代
③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借代
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借喻
⑤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李白《于阑采花》)借代
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借喻
⑦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赵秉文《和韦苏州〈秋斋独宿〉》)借代
由精要点拨
借喻比喻的一种,强调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本体与喻体不能是同一类事物。
借代强调本体与借代体之间的相关性
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
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借景抒情
②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
由精要点拨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
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
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托物言志”中所托
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的是某种概念、思想、
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
3.衬托与对比
试指出下面诗句或画线诗句所用的手法是衬托还是对比,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
①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衬托(反衬)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fit《村行》)对比
③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衬托(正衬)
④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衬托(反衬)
⑤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对比
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衬托(反衬)
防精要点拨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
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
4.烘托、衬托与渲染
试说出下列诗歌所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1)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葭花尽杏花飞。
可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2)由上桑(节选)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3)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答案】(1)衬托(反衬)(2)烘托(侧面描写)(3)渲染和烘托
由精要点拨
(1)烘托与衬托
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只写一个(或多个)事物,但目的是写
另一个事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观众的反应,写周围景色,
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主”起陪衬
作用。做题时可这样区别:
看是否出现:烘托是只写这个事物,另一个事物(要暗写的事物)不出现;衬托是两个事物都要写,“主”
事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看描写事物的数量:烘托可以是以“多”写“一”,俗称“众星捧月”;衬托是以“一”写“一”,
且是连续写的,俗称“烘云托月”。
(2)烘托与渲染
烘托是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而渲染则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
景物环境多作正面描写。如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里的手法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
之深。
四、答题步骤
1、点技巧(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说明是如何运用表达技巧的)。
3、析作用(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意境、结构、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营造了、
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考点典例】
一、【2022年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阅读上面诗歌,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的前两联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家园荒芜、、O
(2)“千里雁”写出诗人之苦,“九秋蓬”写出诗人之苦。
(3)这首诗的尾联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手法
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1)骨肉分离、战乱频年
(2)离别、漂泊
(3)这首诗的尾联是借月抒情,表达了作者的骨肉相思之情。苏诗尾联是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
望为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意思是自从河南地区经历
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世业空”“田园寥落”
写出家园荒芜之景;“弟兄羁旅各西东”“骨肉流离道路中”写出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
奔东西的骨肉分离之景;“时难年荒”“干戈”写出那个时代战乱频年的社会现实。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概括。
"千里雁”,诗人以“雁”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写出
了诗人的离别之苦。“九秋蓬”,诗人以“蓬”作比,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就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
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
(3)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意思是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
地相同。诗人借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
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表达了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
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
射向西夏军队。“天狼”,星名,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夭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人通过引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
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二、【2022年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云山图》二首
沈周⑦
(一)
看云疑是青山动,
谁道云忙山自闲。
我看云山亦忘我,
闲来洗砚写云山。
(二)
侵晓溪山半是云,
草堂亦许白云分。
故人到此云相接,
欲去还须云送君。
【注】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
8.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
9.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颍《黄鹤楼》)
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王之渔《凉州词》)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0.诗人写云山,手法别致,富有情趣。请以“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为例,作简要分析。
【答案】
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
幽美的特点。
9.B
10.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忙”与“闲”二字赋予了云与山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云与山动静皆宜
的情景。运用衬托的手法,先写诗人的错觉,看到云在移动,他却误认为青山在移动。在云与山的变幻中,
表现出白云的动态美。诗句流露出诗人闲适超脱、物我相融的情趣。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
“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
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
示例:早晨,溪山里一半是云,云雾缭绕,朦朦胧胧,草堂在朦胧云雾中,若隐若现,远远望去,仿
佛白云和草堂主人各占了草堂的一半。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这两首小诗,都是写“云容”、“云态”,也写“云情”。
第一首描写画家兼诗人沈周眼中看出的“云”。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疑为青山
在移动。次句紧承,纠正自己的错觉,说: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第三句的“云山”,
以云为主,我看白云忙忙碌碌,也许忘记了自我,这是为第二句“云忙”的诗意加重语气,强化它忙碌的
意思。具有动态美的移动的白云,触发了画家的雅兴,他准备在空闲的时候,”洗砚写云山”,把“云容”
画出来,写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
与第一首不同的是,第二首里的“云”是主角,写云之“态”,也写云之“情”。早晨,溪山里一半
是云,云和草堂主人各占草堂的一半。最后二句里的“故人”,便是画家、诗人自己。石田到山里来,由
“云"相接,故人要归去,还须“云”相送。诗画家赋予“云”以人的性格和感情。表现宁静、幽美的特
点。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意思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
上飘飘荡荡”,“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另外此联中“空”与首联中的“空”
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
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
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该选项的诗句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最接
近;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
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
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
境不符合;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
就可以到达。“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
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
匆告别白帝城。与本题中的两首诗意境不符合;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首句先写诗人的错觉,他看到云在移动,却疑为青山在移动。
次句紧承,纠正自己的错觉,说:谁知道山停云动,山自空闲,云自忙碌。"忙"和''闲”运用了拟人的
手法,将云与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静止与云移动时的画面,诗人误认为山在移动,事实上是云
在移动,山作为云的陪衬,衬托出白云的变化的动态美,故而也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惬
意闲适、物我合一的情趣。
三、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送李副使赴植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坤,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磺(qi)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2)本诗尾联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结尾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抒怀方式与抒发
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此诗尾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襟),勉励李副使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的豪迈之
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借景抒情,以"山回路转"''空留马蹄”抒写送别友人的情怀。
【解析】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掌握整首爵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然后分别
对两首诗进行比较。”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功名只向戎马沙场上
求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大丈夫。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结尾两句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景中有情,寓情于景,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
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惜别之情。
四、诗歌阅读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气节为时人所重。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3分)
【答案】①虚写:上片回忆少年歌楼听雨时红烛罗帐的温馨欢愉的画面,以及中年客舟听雨时江阔云
低、西风萧瑟的漂泊落寞的场景。实写:下片实写而今暮年独在僧庐下听雨时凄凉孤寂的处境。③虚实
结合,感怀已逝岁月,感叹目前境况,表达时光易逝、一生漂泊孤苦的情感,并暗含对国家由兴而衰而亡
的叹惋。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①“红烛昏罗帐”写尽温馨、欢怡、缠绵的情怀,作者想象出一个红烛高烧,罗帐春暖,甜蜜至极的气
氛,壮年听雨用江阔、云低、孤雁、西风渲染衰瑟意象。作者想象中的这些景物主要用以渲染气氛,不是
在于描写景物本身,是虚写。②在僧庐下听雨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处境,是实写。③作者感怀已逝的岁月是
虚写,写眼前的生存状态是实写,虚实结合,写出了风雨飘摇中流亡江海的悲凉心境。
五、诗歌阅读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瞰绡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淳熙年
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
置之所在。
B.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
和细腻的笔触。
C.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
D.颈联第二句写自己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诗人已与
石湖阔别多年。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
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
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
中C项,“孤单落寞”错,应是一种“惬意”,“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一说于诗无据。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诗的尾联写当年亲手所种于斜桥水畔的柳树,已是蝉声喧鸣,翠枝拂空了。“无数鸣蜩翠扫
空”一句运用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写出了柳树的高大葱茏;两句运用对比,表现了今夕变化之大,惊喜
之情溢于言表,似在惋惜自己没有早日回到石湖;以景结情,表现出诗人对石湖美景的喜爱,让人回味无
穷。
【解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
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首先答出尾联的内容,“当年亲手所种于斜桥水畔的
柳树,已是蝉声喧鸣,翠枝拂空了”,然后分析手法,注意从艺术手写景的特征和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
“无数鸣蜩翠扫空”一句运用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写出了柳树的高大葱茏;两句运用对比,表现了今夕
变化之大,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似在惋惜自己没有早日回到石湖;以景结情,表现出诗人对石湖美景的喜
爱,让人回味无穷。
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古城心春望
[明]李梦阳
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
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孤城还麦秀②,白首且花飞。
临路柳长袅,前朝今是非。
[注释]①古城:宿迁故城遗址,晋朝在此设宿豫郡,唐时郡治迁徙,故城废。②秀:谷类植物抽穗开花。
8.首联点明时间,渲染一种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一个“”字总领全诗。
9.“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一联写景颇有特色,请加以赏析。
10.同为“春望”,杜甫与李梦阳在各自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阴沉(萧条)望
9.此联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对偶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诗
人赋予野色、林鸦以人的情感,通过"寒"和''雨"生动形象地渲染出环境的萧条,突出故城遗址的荒凉,
从而表达出诗人内心的遗憾和担忧。
10.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古城春望》表达了诗人对故城不再的
遗憾、感伤以及对时局的隐忧。
【解析】
8.本题考查理解诗意。首联写诗人在一个天气阴沉的傍晚,遥望故城遗址,看到的是一片萧条、冷清
的景色。“日欲暮”点明时间,“春”点明时令,本应繁花似锦的季节,作者却用“阴阴”“稀”等词渲
染一种阴沉、萧条的气氛。整首诗写春天所望故城遗址景色,所以“望”字总领全诗。
9.本题考查诗句。可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赏析。“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赋予野色、
林鸦以人的情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吹寒”“逆雨”生动形象地渲染出环境的萧条,突出故城遗址
的荒凉。作者以景衬情,表达出诗人内心对故城不再的遗憾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上下句对仗工整,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10.杜甫的《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
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
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李梦
阳的《古城春望》借景抒情,以日暮、春稀、野色、林鸦、孤城、白首等景物描写故城遗址的衰败,抒发
了“前朝今是非”即对故城不再的遗憾、感伤以及对时局的隐忧之情。
七、【2022年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句的画面。(60字以内)
5.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
【答案】
4.示例:水面刚与湖岸齐平,波光荡漾。层层白云同水波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5.①《春望》中“城春草木深”写出春天,城内草木丛生。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
村托国家残破。
②“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草刚露出,但仅能遮没马蹄,写出了早春之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
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湖水涨湖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阅连成一片“,
抓住早春景物的特点,再加上自己恰当、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即可。
示例:湖水刚刚开始上涨,与湖岸平齐,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
低。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鉴赏。
“城春草木深”借景抒情,写出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
木苍在。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的早春时节了,在绿草
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
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阅读诗歌,完成以下各题。
殖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注】①磺(qi)中作:在大沙漠中作诗。磺:沙石地,沙漠。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欲到天”的表达效果。
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运用—的手法,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
又展现了边塞的气势,为全诗奠定了的情感基调。
⑵本诗的最后一句“平沙莽莽绝人烟”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
处”在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1)西来、夸张、雄浑壮阔、豪迈(雄壮)
(2)都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本诗借明月照耀下无际无涯的荒凉大漠,显示诗人远赴边塞远离家乡的
思亲之情和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白》诗借雪上的马蹄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内心的不舍和别离的惆怅
之情。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句的赏析。
“走马西来欲到天”的意思是“骑马西行几乎来到天边”,这句话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西来”,
点明了行进方向,读者仿佛看到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
进发。“欲到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这句
话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雄伟壮阔的气势。首句有一股勃发的激情和大无
畏的精神,雄奇壮美而豪迈,为全诗奠定了豪迈的情感基调。据此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对抒情方式和诗人情感的分析。
本诗中“平沙莽莽绝人烟”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广袤无垠的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
不低沉、哀伤。这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显示出诗人从军边塞
的壮志豪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样采用了借景抒情的
方式,描写了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的情景,借雪地上马蹄的印迹,表达了
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九、【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赏析《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游澹,山岛竦峙”的画面。
2、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想象,请你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答案】
1.示例: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2.示例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
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示例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
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答此题,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具体
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此句意为:海水多么
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抓住“水、山岛”等景物,描绘出浩荡壮观的景象。
示例:在这水波摇动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
海显得神奇壮观。
2.此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丰富的想象”这个角度。诗歌前四句描写沧海景
象,有静有动。后面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运用想象,译为:太阳和月亮
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自己的壮志。
示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进一步描绘了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
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
胸怀,也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
自己掌中的胸襟。
十、【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诗歌阅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尾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运用典故(引用典故、借用典故)的写作手法。作者在结尾句表现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心
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内容理解。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意思是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
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是苏轼以孙权自比,表达豪放之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
【考点精练】
一、【2022青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20.曲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1.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
【答案】
2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
21.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突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表现作者路经
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解析】
20.考查元曲主旨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第一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一个朝
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
也是人民。作者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
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
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表现出了这首散曲的主旨。
第二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句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
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于自己置身乱世,忧国忧民的
家国情怀和对于现状有心思辨而无力改变的怆然与苍凉。
21.考查句子的赏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意思是(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第一句是视觉描写,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着一“聚”字展现出华山飞奔而来
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是听觉描写,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着一“怒”字形象地表现出那千古
不绝的滔滔水声的回响。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把河水人格化,写
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还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二、【2023山东日照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晴山月
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②。
[注]①文同,北宋著名诗人、画家。②络纬;一种草虫,即纺织娘。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漏”字用笔细腻,因为松树高大,枝叶繁茂,所以只有几丝稀疏月光从中漏出。
B.月光将婆娑树影投到地上,像斑驳的水墨画,与“水中藻行交横”的意境相似。
C.诗人用画家的眼光来观赏眼前景色,在松树下久久徘徊,直到深夜也不愿入睡。
D.“怯风”“病雨”二词,从植物角度写出了风雨过后的景象,营造了凄清的氛围。
26.有评论说,本诗后两联像一曲优美动听的“交响乐”,请简要赏析。
【答案】
25.D
26.后两联主要从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颈联以动衬静,用池荷卷、山果坠等极其轻微的声音来衬托
山中的幽静、迷人;尾联写林中的纺织娘此起彼伏的鸣叫着,与诗人的“苦吟”相呼应,十分和谐,这也为
静谧的山林平添了几分热闹。风声、山果坠地声、虫声、吟诗声交织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全诗表达了诗
人漫步月夜林中的愉悦之情和醉心山水的淡泊情怀。
【解析】
2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营造了凄清的氛围”理解错误。“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池塘里的荷花似乎因为怕风吹,所以将
叶子卷了起来;山果因为受到雨的侵蚀而害病,在微风中不时坠落。诗人漫步林中能听到山果坠落的响声,
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夜的静谧与迷人。
故选D。
2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颈联“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松林边有个荷花池,由于连日风雨,荷叶卷着;山果因为受到雨的腐
蚀,果蒂朽烂,在微风中时时坠落。这两句是即目所见,但诗人徘徊已久,整个身心已经与自然界融成一
片,所以用自己的情感来体会自然界的草木,池荷叶卷,便被认作是对风的怯怕,山果坠落,便被当作由
于下雨而害病。无情的草木,与诗人在情感上作了纵深的交流,从而也带有了人性。山果的坠落,时时发
出啪啪的响声,与历来诗人们专意所写的静夜中偶然的一声鸟鸣、滴答的露珠一样,都起了寓无声于有声
的作用,更加突出了夜的静谧与迷人。处在这样的境界,诗接着更进一步,尾联“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表现诗人自己的情趣,说自己在夜色中苦吟诗句,伴随着自己的是林中不断啼鸣着的纺织娘。这样结尾,
把纺织娘不停地鸣叫与自己的低吟相映照,写得十分和谐,诗又因了吟诗声与虫鸣声的增入,平添了几分
热闹,风声、山果坠地声、虫声、吟诗声交织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意境高妙,令人回味无穷。
三、【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7.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18.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7.该句中的“迷”字用的好。“迷”意为辨认不清。“迷”写出了地方的遥远,远到都看不清楚了。所以
这里表现出对于朋友的同情,要被贬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
18.修辞:运用了拟人修辞。甲诗把月亮当作人去写;乙诗把白云当作人去写。
情感:甲诗将月亮当作人,月亮送朋友离开,其实是表述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之情;乙诗把白云当
作人,写白云送朋友,同样表达了对于朋友的不舍。
【解析】
17.本题考查字词赏析。
首先“秋色遥看入楚迷”大意为“秋天的景色进入到楚地就看得不是那么明显和清晰了"。在这里其实是
想说路途的遥远,让诗人无法目送朋友这么远。所以表达出的是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和关心。
18.本题考查诗词比较。
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大意为“我将自己的忧愁和担忧之情寄托给明月,希望可以一
直陪伴你到夜郎的西边”,由此我们知道这是将月亮当作人去写的,表达出诗人对于朋友的思念和担忧之情;
同样乙诗“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大意为“谁会可怜被驱逐的人呢?只有白云送你去江西
了”,这一句也是把白云当作人,会护送朋友去江西,这也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和担忧。
四、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下第®后上②永崇③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④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①下第:落第,未考中。②上:上书。③永崇:指长安。④芙蓉:荷花,莲花。
(1)作者借用某个事物来暗示自己的情志,于是这个事物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
种写法叫托物言志。请结合本诗最后两句,对此作具体分析。
【答案】
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以“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粉煤灰运输环保风险评估与治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服务合同违约金支付与损害赔偿3篇
- 二零二五版地下室房屋租赁合同附条件续约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旅游景点停车场车位租赁及旅游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硅酮胶产品市场调研与分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白酒瓶装生产线租赁与回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养老社区场地租赁与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消防安全评估与应急预案合同3篇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节能改造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房产抵押合同变更及合同终止协议3篇
-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版) 课件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 数字化年终述职报告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5讲 阻燃塑料材料
- 2025年蛇年年度营销日历营销建议【2025营销日历】
- 2024年职工普法教育宣讲培训课件
- 安保服务评分标准
- T-SDLPA 0001-2024 研究型病房建设和配置标准
- (人教PEP2024版)英语一年级上册Unit 1 教学课件(新教材)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胃肠间质瘤(GIST)诊疗指南更新解读 2
- 光储电站储能系统调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