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同志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及其紧密的内在联系。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及其规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现象及其规律,二者在本质上都是科学。自然科学通过理论进步和技术发明来掌握和支配自然力,代表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则提供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对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等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引,为社会正常运行提供理论和社会思想支撑。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交融互促、互为支撑。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看,其呈现出学科分化细化和学科交叉融合相并行的趋势,越是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越是水乳交融。从实践层面看,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结合和社会交往、通过劳动的有序组织和管理、通过市场的转化和交换来实现,而这些领域必须依赖于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二者同等重要。当然,由于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方向指引、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社会制度模式变迁、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正如同志所指出的:“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摘编自杜飞进《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律的深刻把握》)材料二:哲学是科学的源泉。现代科学的前身就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科学家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牛顿的伟大著作命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拉马克的《动物学哲学》包含了进化思想的萌芽,道尔顿在其《化学哲学新体系》中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对浩渺星空的好奇和惊异、对宇宙本质问题的痴迷和热情、对思想穷根究底的辩驳和拷问、对逻辑与理性的推崇和赞赏,为现代科学传统注入了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科学研究不只是观察、实验和计算,而且还需要一整套概念和思想的支撑。已有的科学概念和思想,既是一段时期内科学进步的探照灯,又构成了对这一时期科学家的约束和限制。按照许多科学史家的看法,科学的发展是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的过程。在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主要是在既有的范式下解决各种问题,他们的工作似乎与哲学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在科学革命阶段,科学共同体需要建立新的范式,需要用新的概念之网来重新整理科学事实。而科学概念和思想的变革,有赖于科学家完成思维上的自我超越,这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哲学上的争论,必然会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而这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动力。以牛顿力学的建立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第二次科学革命,都有新的哲学思想的催化作用。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从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来说,科学和哲学是交融互促、互为支撑的。如果把科学知识比作一个圆盘,圆盘的边缘是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知识,从边缘往里是科学中的理论知识,圆盘的中央则是有关自然的基本哲学观点。任何科学理论的内核,都带有某些哲学预设。科学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哲学观念上的变化,而哲学思想的变革也会为科学的洞见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可以这样来说,缺乏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而缺乏科学的哲学是空洞的。正是科学和哲学的相互激荡,使得人类的思想一次一次突破和超越自我,造就了人类文明的辉煌。当代科学的发展正酝酿着巨大的突破,我们正在进入对宇宙、生命、意识的认识的深处,这直接关联着众多重大哲学问题,比如数学的基础和本性问题、量子理论中的本体论问题、复杂性科学中的演生论问题、认知科学中的心身关系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人类抓住构成历史上罕见的重大挑战和革命性转变的契机,理解和改造世界、促进自身文明的发展。这些问题的澄清和解决,需要科学与哲学联手推进。笛卡尔、菜布尼兹时代那种科学与哲学紧密结盟的时代已悄然复归。未来的科学革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激发和引导;而哲学方法和思想的变革,也离不开科学的批判与滋养。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呼唤科学与哲学建立新型的、更加紧密的结盟。中国的科学发展要实现阶段性跨越,就必须紧扣科学前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开拓和创新,而不能只是在已建立的概念体系和研究路径上跟踪国际上的工作。(摘编自白春礼《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在强调交融互促、互为支撑关系时,两者看问题的视角完全相同。B.材料一认为自然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力量,而哲学社会科学只是为社会正常运行提供理论和社会思想支撑,不涉及变革。C.材料一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D.材料二强调,科学与哲学紧密结盟的时代悄然复归,展望未来,要立足于世界实际,对科学前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开拓和创新。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科学的前身从属于自然哲学,牛顿、拉马克、道尔顿的著作均证明了这一点。B.科学研究者要想突破概念和思想的约束和限制,则必然会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C.因为任何科学理论的内核,都带有某些哲学预设,所以缺乏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D.科学发展关联着众多哲学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具有抓住契机迎接挑战等众多意义。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各自的内涵与作用、两者关系两方面展开论述。B.材料二采用对照式论证结构,强调科学与哲学联手解决问题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C.材料一在论证哲学社会科学的独特优势时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手法,增强了说服力。D.材料二说古论今,阐述科学与哲学关系富有逻辑性,明确了中国科学发展的做法。4.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哪些角度加以认识?5.材料二使用“源泉”“助产士”“圆盘”等词语,请简析其在论证上的效果。【答案】1.D2.A3.B4.①历史维度;②科学发展的动力;③人类的知识系统、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④实践层面。5.①将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作了形象化表达,浅显易懂;②“源泉”指出了科学发端于哲学;③“助产士”指出了哲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有其独立性;④“圆盘”明确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内核与外延之间的关系。【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两者看问题的视角完全相同”错误,材料一是“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看”“从实践层面看”,材料二是“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角度不同。B.“不涉及变革”错误,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方向指引、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社会制度模式变迁、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可知,哲学“涉及变革”。C.“哲学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错误,偷换概念。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方向指引、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社会制度模式变迁、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可知,“哲学社会科学”“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的不是“自然科学”而是社会变革方面。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牛顿、拉马克、道尔顿的著作均证明了这一点”错误,“牛顿、拉马克、道尔顿的著作”证明的是材料二第一段“科学家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的观点。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和论证结构的能力。B.“材料二采用对照式论证结构”错误,材料二先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谈起,从“哲学是科学的源泉”“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到“科学和哲学是交融互促、互为支撑的”层层递进,用的是递进式结构。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两则材料都论述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材料一的角度有第三段的“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看”“从实践层面看”。材料二的角度有第一段的“哲学是科学的源泉”,从历史维度,分析二者渊源;第二段的“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哲学思想的催化作用”,分析了科学发展的动力;第三段的“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从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来说”。【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源泉”“助产士”“圆盘”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使论证语言形象生动,道理浅显易懂。材料二第一段先提出观点“哲学是科学的源泉”,并进一步指出“现代科学的前身就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源泉”形象地说明了科学源于哲学。材料二第二段提出了“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的观点,举例证明“在科学革命阶段,科学共同体需要建立新的范式,需要用新的概念之网来重新整理科学事实。而科学概念和思想的变革,有赖于科学家完成思维上的自我超越,这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哲学上的争论,必然会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而这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动力。以牛顿力学的建立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第二次科学革命,都有新的哲学思想的催化作用”。“助产士”指出了哲学在科学发展中的推动、催化作用,新的科学在新的哲学思想中推动下产生,是“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产生的独立“新的范式”。材料二第三段“如果把科学知识比作一个圆盘”的比喻,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圆盘的边缘是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知识,从边缘往里是科学中的理论知识,圆盘的中央则是有关自然的基本哲学观点”,由此可知:哲学是“圆盘的中央”,即内核;而科学是“圆盘的边缘”,即外延。(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采浆果的人迟子建金井的山峦,就是大鲁二鲁的日历。雪让山峦穿上白衫时,他们拉着爬犁去拾烧柴;暖风使山峦披上嫩绿的轻纱时,他们赶紧下田播种。山峦一层一层地由嫩绿变得翠绿、墨绿时,他们顶着炽热的太阳,在田间打垄、间苗、锄草和追肥;而当银光闪闪的霜充当了染匠,给山峦罩上一件五彩的花衣时,他们就开始秋收了。金井是个小农庄,只有十来户人家。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从来没有事情能阻止得了秋收,但今年例外,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①秋收刚刚开始,一辆天蓝色的卡车摇摇摆摆地开到了金井。车主是个中年汉子,高个儿,方脸,小眼睛,大嘴巴,面色红润,说起话来神采飞扬,一看就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车主开出浆果的收购价格后,从怀中掏出两沓钱来,夹在指间,把它们当竹板一样敲打着,以说书人的口吻说:“话说这秋菜要是晚收一天它呆在土里也飞不了,可是这浆果要是晚采一天,拿现钱的就是别的人了!”他这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镐、铁齿、镰刀、耙子等农具。他们纷纷回家拿起形形色色的容器,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仿佛牧羊人在寻找失了群的羊。一年一度的秋收本来像根缜密坚实的绳子,可那些小小的浆果汇集在一起,就化成了一排锐利无比的牙齿,生生地把它给咬断了。金井的男人中,有个比女人采浆果还要灵巧的人,他就是王一五。王一五不爱种地,但他是个农民,不种也得去种,他下田时脸上就总是挂着霜。他有个儿子,十一岁了,可看上去只有七八岁那般大,瘦削枯黄得像棵秋天的狗尾巴草,人们都叫他“豆芽”。别的男孩拎一篮土豆能一路疾行,豆芽提着半篮就趔趔趄趄、气喘吁吁了。王一五爱做小衣服,豆芽则喜欢用铅笔画画。他爱画花鸟虫鱼、房屋河流,②他从来不画人,说是世上的人都是丑的,不能入画。不秋收了而去采浆果,王一五和豆芽开心极了,他们第一天就采了半瓦盆的牙各答和一大茶缸的都柿,所以他们家拿到的钱最多。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唯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已是中年人了。他们的父母,也就是老鲁夫妇,是一对表兄妹,这使得他们生出的孩子言语木讷,思维迟钝,严重智障。老鲁夫妇几年前先后去世了。他们临终留给这对兄妹的遗言“春天播完种,别忘了秋天下了霜就秋收”,大鲁二鲁牢牢记住了这点。他们不像其他人家喜欢用日历,③金井的山峦,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巨大的日历。翻动这日历的,就是风霜雨雪。当暖风让这日历透出隐隐的绿色时,他们就去播种了,而当秋霜将这日历点染得一派绚丽时,他们准时地去秋收了。金井有个老女人“苍苍婆”,她男人在她三十岁时就瘫倒在炕上了,苍苍婆不像别的女人遭了难后终日以泪洗面、唉声叹气,她的头发全白了之后,她的心也仿佛一下子跟着变得光明了,她爱说爱笑了,她的眼睛里,没有一点老年人的那种混浊,依然那么明亮,清澈逼人,好像她的眼底浸着一汪泪,使她的眼睛永远湿润而明净。采了三天浆果的苍苍婆终于想到该叫大鲁二鲁也去挣点现钱,这样的好事把他们落下了,叫她心里不忍。苍苍婆就在这天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二鲁收了一天的萝卜,趁着天还有微微的亮光,将它们一筐筐地下到菜窖里。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二鲁没有日历,所以他们常常错过一些节日,但春节是不会从他们眼皮底下溜掉的。他们过年不像别人家,他们永远都穿着旧衣裳,只不过晚上时包一顿饺子吃而已。当然,他们也会冻上两座冰灯,一左一右地摆在门口,让它们充当暗夜的一双眼睛。开始的几天,苍苍婆还认认真真地采上一天的都柿,交给收浆果的人,可是接下来的日子,竟一发而不可收,她吃空了盛都柿的盆子。收浆果的人为了安慰她,丢给她一张十元的钞票,让她买酒。苍苍婆捡起钞票,运足一口气,又把它吹回地上,苍苍婆说:“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落叶吗?蚂蚁合伙举过落叶,这样的叶子它们没见过,留着给蚂蚁们举着玩儿,当遮阳伞使吧!”说完,她就一摇一摆地走了。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子,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那个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雪。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唯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东西。金井的女孩,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④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鲜活的生活图景的展示中蕴蓄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观照与思索。B.商人以高价收购浆果,使世代以种田为生的金井人误了秋收,只有大鲁二鲁觉得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C.遭过难的苍苍婆是位性情中人,她的眼睛湿润而明净,文中她拒绝收浆果人的钱财,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境。D.一场大雪改变了金井人的命运,小说巧设悬念,使故事情节具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运用叠词,语言生动形象,既写出了路途颠簸,也暗示着金井人的平静生活即将被打破。B.句子②中“人都是丑的,不能入画”借孩童的话语,隐晦地揭露出人性当中自私贪婪的一面。C.句子③运用借喻的手法,表现出四季交替给大鲁二鲁的提示作用,也表现了他们按农时劳作的一贯传统。D.句子④中“最美的镶嵌”,表面是指对浆果的镶嵌,实则饱含了对兄妹二人不忘本心、踏实能干等品格的赞美。8.文章第二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一年一度的秋收本来像根缜密坚实的绳子,可那些小小的浆果汇集在一起,就化成了一排锐利无比的牙齿,生生地把它给咬断了”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答案】6.D7.C8.①内容上,描绘了金井一年四季风景优美、更替恒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画面,意味着大自然有自身演变和发展的规律,不可违背。②结构上,承上启下,解释了上文的“日历”二字,同时为下文收浆果的人的到来打破了秋收的步调来张本。9.①秋收本是正事,村民却因为采浆果而误了秋收,“咬断”暗含了作者深深的叹息和无奈;②“锋利的牙齿”说明商业行为冲击了农业耕作的规律,启示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或“遵循传统的生活和劳动方式”);③在物质世界里,安守一颗本真的心灵,不仅能让我们生活得更舒适,更能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真谛。【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巧设悬念”说法错误,此处是情节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情节突转的特点。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借喻”说法错误,应为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并举,表示相似关系;借喻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只出现喻体。此句本体是“金井的山峦”,比喻词是“是”,喻体是“巨大的日历”,符合暗喻的特点。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内容上,这里一年四季风景优美,如“山峦穿上白衫”“山峦披上嫩绿的轻纱”“由嫩绿变得翠绿、墨绿”“罩上一件五彩的花衣”等,这样四季分明,更替恒常。自然界的一切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要遵守这些规律,按照规律来做事,不可盲目违背。结构上,上文“金井的山峦,就是大鲁二鲁的日历”提到“日历”,此处景物描写解释了上文的“日历”;同时如此有规律的农耕生活被收浆果的人的到来打破了,此处对四季的描写为下文做铺垫。【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探究作品主题的能力。①“一年一度的秋收本来像根缜密坚实的绳子”把秋收比作缜密坚实的绳子,突出其按部就班、规律性强的特点;小小的浆果化成了一排锐利无比的牙齿,生生地把它给“咬断”了,表明是收浆果打破了秋收的节奏和规律,文中说,收浆果人的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镐、铁齿、镰刀、耙子等农具。他们纷纷回家拿起形形色色的容器,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表明村民因为采浆果而误了秋收,“生生地把它给‘咬断’了”蕴含了作者深深的叹息和无奈。②“小小的浆果化成了一排锐利无比的牙齿”,商人以高价收购浆果,使世代以种田为生的金井人误了秋收,“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强调“锋利无比”表明危害之大,说明商业行为冲击了农业耕作的规律,暗含着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批判,启示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传统的生活和劳动方式。③遭过难的苍苍婆是位性情中人,她的眼睛湿润而明净,文中她拒绝收浆果人的钱财,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境。世代以种田为生的金井人误了秋收,只有大鲁二鲁觉得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小说启示我们在物质世界里,安守一颗本真的心灵,不仅能让我们生活得更舒适,更能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真谛。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秦以无道毒天下,六王皆万乘之国,相踵灭亡。岂无孝子慈孙、故家遗俗?皆奉头鼠伏。自张良狙击始皇之外,更无一人敢西向窥其锋者。陈胜出于戍卒,一旦奋发不顾,海内豪杰之士,乃始云合响应,并起而诛之。数月之间,一战失利,不幸陨命于御者之手。身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项氏之起江东,亦矫称陈王之令而渡江。且其称王之初,万事草创,能从陈余之言,迎孔子之孙鲋为博士,至尊为太师,所与谋议,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此其志岂小者哉!(节选自《容斋随笔·陈涉不可轻》)材料二: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周文,陈之贤人也,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奴产子,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己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不如少遗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腊月A陈王之汝B阴C还至下城D父E其御庄贾F杀以降秦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云合响应,指如云朵般聚合,像回声般应和,形象地描写陈胜起义时获得的支持。B.博士,秦汉时的官名,充当君主参谋,兼有礼官性质,由此可知孔鲋很受重用。C.假王,指临时代理为王,与《苏武传》中“假吏常惠”的“假”词义用法相同。D.“陈胜王凡六月”中的“凡”解释为“总共”,与《项脊轩志》中“轩凡四遭火”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拥有雄厚军事实力的六国,被秦国攻灭之后,甘于忍受暴虐无道的统治,除了张良有过复仇之举外,再没有过敢与秦抗衡之人。B.陈胜出身卑微,但是能奋不顾身,领导反秦力量进行英勇的斗争,虽然持续时间并不长久,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C.周文自称熟习军事,受陈胜重用,却不敌章邯领导的一支临时拼凑的队伍;田臧率领精兵围攻荥阳时兵败身死。D.陈胜称王时,过去与他一起受雇耕田的友人投靠他,受到了陈胜的礼遇,后却因言语不当而被杀,这让旧友们相继离开。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张良狙击始皇之外,更无一人敢西向窥其锋者。(2)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14.材料一中,作者就“陈涉不可轻”观点给出了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答案】10.ACE11.D12.C13.(1)自从张良曾经狙击过秦始皇外,就再也没有一人敢向西窥伺秦朝的锋芒了。
(2)陈胜尽管已经死去,但他所安置派遣的侯王将相最终灭了秦朝,是陈涉首先举事的缘故啊。14.①出身卑微,勇气可嘉。②首事之功,影响全局。③眼界开阔,志向远大。【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腊月,陈王退到了汝阴,不久又回到下城父,他的车夫庄贾杀死陈王向秦军投降。“腊月”,时间状语放在句首,单独成句,A处断开;“陈王之汝阴”,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C处断开;“还至下城父”,省略主语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E处断开。故ACE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才开始像云一样集合,如回声般响应。B.正确。C.正确。句意:就以吴广为代理王。/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D.错误。意义相同,都是“总共”。句意: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项脊轩总共遭受过四次火灾。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围攻荥阳时”错。原文为“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田臧死”,田臧是在敖仓迎击秦军而死。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西向”,向西;“窥”,窥伺;“锋”,锋芒。(2)“所置”,所安置;“竟”,最终;“由涉首事也”,判断句式。【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陈胜出于戍卒,一旦奋发不顾,海内豪杰之士,乃始云合响应,并起而诛之”可概括出,出身卑微,勇气可嘉。结合“身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项氏之起江东,亦矫称陈王之令而渡江”可概括出,首事之功,影响全局。结合“能从陈余之言,迎孔子之孙鲋为博士,至尊为太师,所与谋议,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此其志岂小小者哉”可概括出,眼界开阔,志向远大。参考译文:材料一:秦国以暴虐无道的行为毒害天下,曾经六国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却相继被灭。难道(诸侯王)没有孝顺的有德行的子孙后辈和遗留下的家族训示?(然而)都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趴在地上(任其宰割)。自从张良曾经狙击过秦始皇外,就再也没有一人敢向西窥伺秦朝的锋芒了。陈胜出身于戍守的士卒,短时间内奋发不顾自己的安危,天下的英雄豪杰才开始像云一样集合,如回声般响应,共同奋起而诛灭秦朝。几个月之间,在一次战役中失利,不幸被驾车的部下杀死丧命,自身虽然已经死去,(但是)他所安置派遣的侯王将相最终推翻了秦朝。项氏一族在江东起兵,也是假称奉了陈王的命令而渡过长江的。而且陈胜在刚刚称王的时候,许多事情都是粗略的创建起来,能够听从陈余的建议,迎立孔子的孙子孔鲋为博士,甚至尊奉为太师,(他)与孔鲋商议谋划的事情,都不是平庸之辈崛起后所能想到和做到的,这种志向难道是小小的吗?材料二: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定国号为张楚。以吴广为代理王,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荥阳。周文(即周章,“文”为其字)是陈县的贤人,自称熟知用兵之道,陈王就授给他将军印,率军向西进攻秦军。秦王朝派少府章邯赦免骊山的刑徒以及奴隶所生的儿子,全部征发来攻打张楚的大军,把楚军全部打败了。将军田臧等人一起密谋说:“周文的军队已经溃散,秦国的军队早晚会到来,我们包围荥阳城久攻不下,如果秦军一到,必定会大败。不如留下少量的部队,足以守荥阳就可以了,把其余精锐的军队全部拿来迎击秦军。现在代理王吴广骄横,又不懂用兵谋略,这样的人无法和他商量议事,不诛杀他的话,我们的计划恐怕会失败。”于是他们就假传陈王的命令杀掉了吴广,把吴广的首级献给了陈王。陈王就派使者赐给田臧楚国令尹的印信,任命他担任上将军。田臧就派部将李归等人监守荥阳城,自己带了精锐的部队西进到敖仓迎战秦军。双方交战时,田臧战死,军队溃散。章邯领兵(趁机)到荥阳城下攻打李归这些人,打败了他们,李归等人战死。腊月,陈王退到了汝阴,不久又回到下城父,他的车夫庄贾杀死陈王向秦军投降。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为王之后,定都在陈地。一位过去曾经与他一起受雇耕田的同伴听说了,来到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门令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胜听到喊声,于是下令召见,用车载他一起回宫。客人出入宫殿越来越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陈王下令斩杀了他。(从此以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引退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陈胜尽管已经死去,但他所安置派遣的侯王将相最终灭亡了秦朝,是陈涉首先举事的缘故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汉宫春·初自南郑①来成都作陆游②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备注〗①南郑:地名,南宋时的抗金前线。②乾道八年(1172年)冬,陆游被改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从南郑行抵成都,本词作于抵成都后的第二年。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截虎”的画面与“醉墨”的场景,刻画了“将略”与“诗情”兼具的英武形象。B.词人以“何事”问南来原因,以“功名不信由天”结尾,表达对工作调动的不满。C.下片“花时”两句写百姓游乐时,词人帽子歪斜、骑马缓行,意在表现与万民同乐。D.词末“封侯事在”暗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非为追求高官厚禄,而是抒发报国雄心壮志。16.这首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对比,寄托作者深情,请找出两处来赏析。【答案】15.C16.①两种不同的生活场景对比。上片写南郑的从军紧张生活,但词人内心振奋;下片写成都繁华都市生活,引发词人心酸泪,在对比中抒发词人的内心向往。②将自己的超群才气与壮志难酬对比。上片写自己将略超然,下片写自己却不能征战沙场只能过闲散生活,抒壮志难酬之悲。③以市民的闲乐与词人的痛苦对比。都市花会,万人游赏欢乐,而诗人却“闻歌感旧”喝酒流泪,突出了词人不能杀敌报国的悲愤。④上下片的意象意境形成对比。上片选择紧张、激动的场面,书写军旅场景和雄壮氛围;下片选择地方生活典型事物,书写后方的热闹与安乐生活。在雄放与婉约的意境对比中引发作者的报国呐喊,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C.“意在表现与万民同乐”错误,从词下片看,词人“欹帽垂鞭”的闲散是与上篇的呼鹰截虎战斗生活形成反差,以引出后文的“流涕”感怀。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两种不同的生活场景对比。上片开篇“羽箭雕弓”,仅用四字就将一幅田猎征战的场景映现在眼前,写南郑的从军紧张生活,“吹笳”“雪压”两句言军旅生活之艰苦。然而词人笔如龙蛇,飞落蛮笺,仿佛天生妙笔,浑然天成,畅快淋漓如同醉酒,内心振奋;下片笔锋一转,“何事”一词,说明词人心中很是不情愿,成都无战事,为何又要被调到成都?“元夕灯山”,便纵是“花时万人乐处”写成都繁华都市生活,“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引发词人心酸泪,在对比中抒发词人只等一朝倚剑长啸,试取锋芒,他年若得一次机会,必定建立丰功伟绩,封侯列疆的内心向往。②将自己的超群才气与壮志难酬对比。上片“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写词人心中充满斗志,自然能够苦中作乐,词人笔如龙蛇,飞落蛮笺,仿佛天生妙笔,浑然天成,畅快淋漓如同醉酒。如此“诗情将略”人才实在难得,于是自己将略超然,下片“欹帽垂鞭”写自己不能征战沙场只能过闲散生活,抒壮志难酬之悲。③以市民的闲乐与词人的痛苦对比。“花时万人乐处”写出都市花会,万人游赏欢乐,但这无法与军旅生活对词人的吸引相比,诗人无法忘却又无法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只能“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借酒浇愁,喝酒流泪,突出了词人不能杀敌报国的悲愤。④上下片的意象意境形成对比。上阕开篇“羽箭雕弓”,仅用四字就将一幅田猎征战的场景映现在眼前,选择“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的紧张、激动的场面,书写军旅场景和雄壮氛围;下片选择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这些地方生活典型事物,“花时万人乐处”书写后方的热闹与安乐生活。在雄放与婉约的意境对比中引发作者“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的报国呐喊,他年若得一次机会,必定建立丰功伟绩,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姚鼐的《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日出前泰山霞光缤纷绚丽的壮观景象。(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劝诫为君者“慎终如始,方尽其美”。(3)酒食是诗歌中常见描写对象,古人无论贫富,设宴待客皆有酒有菜,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编钟演奏、昆曲展示、古诗朗诵、太极教学,瑞典民谣、希腊与波兰民族舞表演等东西方节目;《老照片中的京剧人物》和《中国之窗》图片展充分展现传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现代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21日举办的“粽香曲韵话端午”活动饱含中国元素,同时兼具国际审美,(),也增进了彼此友谊。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向来宾介绍了端午民俗来历,以划龙舟为喻,讲述国与国之间只有,才能互利共赢,希望各界友人为中瑞友好交往贡献力量。扎香囊、制作龙舟模型、听中国文化讲座……端午节到来之际,中建三局联合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走进智慧巢中学,(),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今天我自己扎了一个代表吉祥健康的香囊,准备把它送给我的妈妈。”柬埔寨磅通省智慧巢中学学生艾丽娅说,“我很喜欢中国文化,很高兴能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中国的端午节。”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丰表示,“中国传统节日是促进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我们想通过这样常态化的文化交流活动,帮助柬埔寨人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韵味。”21日,巴西里约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通过制作宣传片、举办文化展示等活动,让巴西学生们了解到,端午文化不仅仅只是吃粽子、赛龙舟。里约天主教大学设计系学生玛利亚·路易莎对文化展示台上的五彩绳颇有兴趣。“我一直以为这些五彩绳只是一种美丽的装饰,今天听孔院的老师们讲解才知道,这些丝线制成的手环寓意驱邪避灾,是吉祥平安的祝福。”①编织中国结、体会中国茶艺、画脸谱、写毛笔字,②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文化体验区内,③罗马尼亚民众通过“端午文化节”充分感受中国文化独特魅力;④“英国媒体城”广场上,⑤中国特色民乐演奏、舞龙舞狮和武术表演吸引众多民众驻足……⑥端午节已经成为让世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韵味、体验华夏文明之美。正如巴西里约州教育厅代表吉尼萨·洛伦索所言,“不同文明的交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文化不分等级的世界观,尊重差异、理解历史,人类文明才能以和谐和合作的方式向前发展”。18.文章第二段中崔爱民大使用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的讲述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比喻是人们常用修辞之一,包含明喻、暗喻、借喻等。请以“水滴”为本体,分别用明喻、暗喻、借喻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比喻贴切,表达流畅。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20.文中倒数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本文节选自新华社《万水千山“粽”是情——端午节活动在全球多地举行》,节选部分小标题为《古风新韵感知文化魅力》。在另一段题为《龙舟竞渡传递中华文明》文字中,有如下描述:在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第15届龙舟节在首都路易港举行。“龙舟节已经成为毛里求斯人每年都期待的重要节日。”毛里求斯艺术和文化遗产部文化局长阿尔温德·柏德文表示,龙舟节为当地人提供了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有人认为,应将文章中的“龙舟节”更改为“端午节”,也有人认为“龙舟节”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8.(明喻)荷叶上的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晶莹剔透。(暗喻)荷叶上的水滴是一粒粒晶莹的珍珠,光彩夺目。(借喻)雨过天晴,荷叶上那一颗颗珍珠光彩夺目。19.异彩纷呈同舟共济20.①“体会”改为“体验”⑥句后加“的契机”21.既加深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知与当地学生们一起过端午22.示例一:可以使用。第15届龙舟节的描述更能接近实际节日活动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且“龙舟节”更符合当地人们的认知特点,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因此,使用龙舟节是合理的。示例二:应更改为“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包括包粽子、吃鸡蛋、寄五彩绳等诸多民俗活动,划龙舟仅为其中一,单纯以龙舟节命名,以偏概全。另一方面,文本的阅读对象是中国读者,故而应尊重读者的认知和文化认同感。此外,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文化的“原汁原味”。【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明喻是明确表明甲像乙比喻句,形式为“甲像乙”。在“荷叶上的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晶莹剔透”中,将“水滴”比作“珍珠”,用“就像”表明了比喻关系,形象地写出了水滴的晶莹。暗喻是直接把甲说成乙的比喻句,形式为“甲是乙”。“荷叶上的水滴是一粒粒晶莹的珍珠,光彩夺目”中,直接说“水滴是珍珠”,强调了水滴的珍贵和美丽。借喻则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雨过天晴,荷叶上那一颗颗珍珠光彩夺目”,只出现了喻体“珍珠”,用“珍珠”来代替“水滴”,使表达更简洁、生动。【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文段中描述东西方节目种类多样、精彩丰富,用“异彩纷呈”能准确地体现这种多样化和精彩程度。“异彩纷呈”形容精彩的事物纷纷呈现。文中以划龙舟为喻,讲述国与国之间只有像在一条船上齐心协力,才能互利共赢,“同舟共济”贴切地表达了这种合作的关系。“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20题详析】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超市生鲜技术培训》课件
- 八年级政治家庭剧场课件
- 【课件】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
- 瘢痕子宫的健康宣教
- 人流的健康宣教
- 《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调试》课件-第8章
- 2021年家居连锁卖场行业美凯龙分析报告
- 孕期脸色苍白的健康宣教
- 《信息安全测评技术》课件
- 苔藓样糠疹的临床护理
- 2024年陕西延长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工程检验检测机构安全培训
- 酒店精装修工程技术要求
- 周期性麻痹学习课件
- 2024年广东惠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成都市龙头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中期报告
- 2024年五年级人文素养考试试题
- 案例报告(认知行为疗法)
-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知识精讲精研】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无线网络优化概述》课件
- 混凝土热工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