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同步练习_第1页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同步练习_第2页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同步练习_第3页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同步练习_第4页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1自由平等的真谛一、单选题1.为引导养犬人依法养犬、规范养犬、文明养犬,烟台市出台了《烟台市养犬管理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小丽爸爸对于条例中诸多条款很不理解,认为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如果你是小丽,应该这样劝说爸爸(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③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④法不责众,不必在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2年4月4日,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依据相关防疫规定和法律条文,对一拒不配合核酸检测、对民警吐口水的女子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①女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属于犯罪 ②法治标定自由界限,自由不能触碰法律红线③司法机关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④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各种社会规则约束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3.“我向往自由,在山林深处开垦自己的天空,劈柴、喂马;我向往自由,在竹屋茅舍采集大山的灵气,写诗、画画。”这句话表达了(

)①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活动②人们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③拥有自由,能激发人的活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④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4.学习了平等的相关知识后,几位同学就身边的事例与现象发表了一下看法,其中正确的有(

)①小刚:现在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除学历要求外,对于性别、是否婚育、身体状况等都有一定限制条件,这无可厚非②小米:在我国,未满18周岁公民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怎么能是平等呢③小红:公交车上设有老幼病残孕爱心专座,是对他们的特殊照顾,这也是平等④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妇女代表占一定比例,这是我国坚持男女平等的表现之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2022年3月14日,张某在微信朋友圈内,擅自发布某小区出现确诊新冠阳性病例的虚假信息,引起网络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警方以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依法对张某予以行政处罚。该案例启示我们(

)①张某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受到了刑事处罚 ②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③法律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河北唐山市玉田县公安局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违法行为人张某军、王某杰因违反疫情防控有关规定被依法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经查,两人于2021年10月中旬曾驾车途经国内某疫情高风险地区,返回玉田后,不仅未主动上报,还在流调排查中隐瞒行程轨迹,逃避集中隔离管控。由此看出(

)A.法治和自由存在不可协调的矛盾 B.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C.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公民的隐私权未受到法律的保护7.法律护航,与法同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现实需要。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分析材料和漫画,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未成年人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只能由国家进行保护B.只要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必将受到刑法处罚C.此法的实施意味着未成年人享有一定的法律特权D.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不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的这些规定表明(

)A.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要求同等情况同等对待,追求绝对平等B.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要求不同情况同等对待,反对特权C.有了法律就能杜绝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9.2022年2月7日,刘某在明知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情况下,在自己家门口违规燃放烟花爆竹。当地公安局决定给予刘某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这启示我们(

)A.不违反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B.法不可违,违法必受刑罚处罚C.法治和自由的矛盾不可调和 D.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10.2022年2月19日,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范家掌村村民许某某为泄私愤,用随身携带的打火机点燃秸秤、枯草等,引发森林火灾并蔓延至周边村庄及林场,造成林草大面积被烧毁。3月19日,对“2·19”森林火灾案宣判,被告人许某某犯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附带民事赔偿。村民许某某应有的反思是(

)①不懂法可以逃避法律制裁 ②遵守法律才拥有自由③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就构成犯罪 ④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11.2022年4月4日,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依据相关防疫规定和法律条文,对一拒不配合核酸检测、对民警吐口水的女子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①女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属于犯罪 ②法治标定自由界限,自由不能触碰法律红线③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行政 ④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各种社会规则约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2022年春节前,一名从高风险地区返乡的村民,拒不接受隔离和核酸检测。面对防疫人员的劝告,该村民说:“隔不隔离是我的事,我有不戴口罩、不隔离的自由!”该村民还谩骂防疫人员,最终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5天。这一事件使我们懂得(

)①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②只有他律,才能保证规则的遵守③自觉遵守规则是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要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权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2022年初,郑州市疫情严峻,先后开展多次全员核酸检测。在检测点,不仅有老人、孕妇、儿童绿色通道,还在中午时间特别开通学生通道。这一举措(

)A.容易助长特权思想、投机意识 B.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C.不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D.违背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则二、辨析题14.2022年,我国新一轮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自3月以来持续发展,综观这一轮疫情呈现点多面广数量大、传播速度快、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占比高三大特点。我国仍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仍然是我们控制这次疫情的总方针。为防止疫情向学校蔓延,我县教育系统严格落实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做到科学防控、依法防控,寄宿制学校实行封闭管理,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和定期抽检,坚决阻断病毒在校园内隐匿传播。截止3月底,寄宿制学校已经连续封校三周了,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小明说:全员核酸检测已经进行了多轮,没有发现阳性病例,我们可以回家过周末了,回家过周末是我的自由,学校不应阻止。运用所学知识,对小明的这种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三、分析说明题15.2022年4月,男子张某为博取他人眼球,在网络上发布一视频。该视频中张某和几名乘客,没有系安全带、也没有穿救生衣。警方发现该视频后,通过信息核查身份,确定其无证驾驶。随后,将其传唤接受调查,面对民警询问,张某谎称忘记随身携带驾驶证。经民警批评教育,张某如实交代了自己为追求刺激、借用朋友船舶并无证驾驶的违法行为。最终警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张某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案例给我们青少年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及解析7.1自由平等的真谛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自由的正确认识。①②③: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①②③说法正确;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自由与法治的关系。②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法治标定自由界限,自由不能触碰法律红线;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各种社会规则约束,所以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女子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③:执法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自由与限制的关系。①②:上述内容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说明了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活动;体现了人们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①②说法正确;③④: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排除;故本题选A。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平等的理解。③④:平等表现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公交车上设有老幼病残孕爱心专座,是对他们的特殊照顾,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人民代表大会妇女代表占一定比例,这是我国坚持男女平等的表现之一,③④符合题意;①:单位招聘时,对于性别、身体状况等限制是不对的,违背平等原则,①错误;②:在我国,未满18周岁公民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没有违反平等的要求,排除,②错误;故本题选D。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①:题文中张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不实消息的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该承担行政责任,受到行政处罚,①错误;②:张某的事例告诉我们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②正确;③:警方以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依法对张某予以行政处罚。该案例启示我们法律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正确;④:张某的事例告诉我们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④正确;故本题选B。6.【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法治与自由的关系。B:题文材料中,张某军、王某杰因违反疫情防控有关规定被依法行政拘留并处罚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B符合题意;A:错误,法治和自由并不矛盾;C:错误,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错误,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的保护;故本题选B。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A: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只能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B:“必将”说法过于绝对,违法一定受到法律处罚但违法并不一定是犯罪行为,故B错误;C:未成年人享有的特殊保护是法律规定的,并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故C错误;D: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并非享有特权,也不违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本题选D。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题干中法律的这些规定表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D正确;A:追求绝对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实际,A错误;B:不同情况要差别对待,B错误;C:“杜绝”一词太绝对,C错误;故本题选D。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自由的相关知识。A:不违反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底线,A错误;B:犯罪受刑罚处罚,B错误;C: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C错误;D:刘某在自己家门口违规燃放烟花爆竹,是违法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体现了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D正确;故本题选D。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②④:题文中许某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刑罚处罚,说明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遵守法律才拥有自由,②④观点正确,符合题意;①:观点错误,违法须担责;③:观点错误,“就”说法太绝对;故本题选B。11.【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自由与法治的关系。②③④:题文材料中,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依据相关防疫规定和法律条文,对一拒不配合核酸检测、对民警吐口水的女子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法治标定自由界限,自由不能触碰法律红线;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行政;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各种社会规则约束;②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女子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故本题选D。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治与自由的关系、遵守规则、依法行使权利。①③④:题干中一名从高风险地区返乡的村民,拒不接受隔离和核酸检测,面对防疫人员的劝告,该村民说:“隔不隔离是我的事,我有不戴口罩、不隔离的自由!”该村民还谩骂防疫人员,最终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5天;这一事件使我们懂得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自觉遵守规则是享有自由的保障,我们要要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权利,故①③④说法正确;②:错误,“只有……才”的说法太绝对;故本题选B。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践行平等的认识和理解。B: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题文中,在检测点,不仅有老人、孕妇、儿童绿色通道,还在中午时间特别开通学生通道。这一举措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故B说法正确;ACD:这歪曲了题文的主旨内容,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二、辨析题14.【答案】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他没有对自由做出正确的理解。学校封闭管理,不是限制了小明回家的自由,而是落实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学校封闭管理做到了科学防控、依法防控,有效防止疫情向学校蔓延,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小明应该遵守学校封闭管理规定,这是每个在校学生的义务。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才能打赢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解析】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观点:小明说:全员核酸检测已经进行了多轮,没有发现阳性病例,我们可以回家过周末了,回家过周末是我的自由,学校不应阻止。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错误。论据①:自由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论据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边界,法治是自由的保障。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他没有对自由做出正确的理解。学校封闭管理,不是限制了小明回家的自由,而是落实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得分点②:学校封闭管理做到了科学防控、依法防控,有效防止疫情向学校蔓延,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得分点③:小明应该遵守学校封闭管理规定,这是每个在校学生的义务。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才能打赢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三、分析说明题15.【答案】明理:(1)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3)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4)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5)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6)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7)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8)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9)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等。导行:(1)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3)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诚信为人。(4)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学法尊法守法。(5)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6)我们要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等。【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本题需要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①:张某为博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