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_第1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_第2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_第3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_第4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一、积累运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1)见贤思齐,。(《论语》十二章)(2),小乔初嫁了。(苏轼《•赤壁怀古》)(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蜀道盘旋曲折的句子是“,”。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2.(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各类物流平台都将速度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智慧零售的加速落地,分钟级的即时配送已成为物流行业新的职业标准。在整个物流体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平台而言,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市场竞争力,更短的时间是平台给予消费者的承诺,也是对于从业者的要求。①一旦前序超时,那么必须在最后环节完成补时②前序所有环节的延时风险都向其传递和叠加③送货员作为送达环节的“最后一公里”④因此,送达压力全部集中于最后的劳动者身上⑤以确保总流程的相对效率A.③⑤①②④ B.③②①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①③②④⑤3.(3分)《乡土中国》中提到了血缘结合的社会现象,在以下《红楼梦》相关事件中不符合血缘结合的一项是()A.林黛玉住进潇湘馆。 B.探春住进秋爽斋。 C.妙玉住进栊翠庵。 D.邢岫烟住进紫菱洲。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为什么弗洛伊德在现代社会受欢迎?苗炜①多年之后,我才认识到,应该把弗洛伊德当成个小说家。拉美的一些小说家,会给一本不存在的书写书评,会写一本完全虚构的纳粹文学史,会把文艺理论写到小说里,那我也可以把弗洛伊德的作品当成文学作品来看。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正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弗洛伊德的,说弗洛伊德是“他那个时代的蒙田,卓越的道德散文家”。②英国的心理学家亚当•菲利普斯给弗洛伊德写过一本传记,他在书中说:“我们需要谨记,弗洛伊德一生中写就的著作是伟大的现代主义文学诸多作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普鲁斯特、乔伊斯、穆齐尔的名字视为现代主义文学的象征——我们需要把精神分析看作是叙事史的一部分,就像把它看作是医学史的一部分一样。”③我还是来举个例子吧。1493年夏天,达•芬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了一场葬礼的费用,买蜡烛花了几块钱、买棺材花了几块钱、给掘墓人几块钱等等,至于埋葬的那个叫卡泰丽娜的女人到底是谁,笔记中却没有透露。有传记作家推测,这个卡泰丽娜可能是达•芬奇的妈妈。④如果是一个传统的作家处理这段素材,可能会这样写:达•芬奇的妈妈死了,达•芬奇很悲伤,他在笔记本上记录葬礼的每一笔开销,是为了让自己暂时忘却伤痛。19世纪的作家很可能这样写,但现代主义文学不会这样写。弗洛伊德的写法非常独特,他说,这是一种叫“留置”的心理机制,在这种机制中,深层情感被升华或转移到繁琐的重复性的动作上,达•芬奇需要“分心”,需要去关注“无关紧要的细节”,他把自己的悲伤隐藏起来,精神分析要让原本被隐藏的冲动得以显露出来。他把小说中的一个叙事技巧直接变成了一种心理学的解释。⑤我的意思是说,弗洛伊德掌握了一种手法叫“精神分析”,他用这个手法写了《少女杜拉的故事》,也用这套手法分析了歌德和莎士比亚。这是一套独创的手法,像“独孤九剑”一样,也许弗洛伊德看了很多文学作品,发现里面的文字都四平八稳,没有笔误,也没有口误,这跟日常生活太不一样了,那我干脆写一本书专门讲口误和笔误吧,口误和笔误才是真正透露内心的,但在文学作品中得不到一点儿呈现,那么就由我来颠覆一下吧。⑥我们不妨来看一位心理学家对弗洛伊德做出的严肃评价:“我们的整个人生都避免面对事实,不面对自己繁冗庞杂的真实过去,更不去面对自己真实的童年。弗洛伊德揭示了我们是怎样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他也许没有提供科学的解答,却制造了众多的问题。他指出,正是那些我们用来避免痛苦的事物带来了痛苦。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总结让弗洛伊德听起来不像是个医生,倒更像是一个小说家、诗人和预言家的混合体,那可能因为他正是后者。从某种角度看,弗洛伊德的确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弗洛伊德的理论向来是关于语言的,是自述故事的语言,是现代人心灵和意识的新语言。”⑦我们自己无法理解自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核心的真相,那些可怖的欲望太过危险,让人无法承受。因为无论自己意识到与否,我们都在自我保护,对自己隐藏真相可以保护脆弱的个人意识。精神分析首先不是言说疗法,而是言说探索——探索如何更诚实有效地言说那些我们觉得如此难以启口的恼人事物。弗洛伊德的学说,解释了我们对自己的不接受,也显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复杂多变。⑧以色列学者伊娃•易洛斯说,心理学在当今社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追究人生失败的源头时,不再审视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和制度结构,而是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刻反思人们在建立各种关系的同时是否逐渐丧失自我的主体性。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的动机,我们要有清晰的价值观和清晰的目标,从而在复杂多变内心世界以及多变复杂的外部环境始终明确“我之为我”的意义。⑨我还记得《冰血暴》第二季中,美发师佩吉的同事问她:“一起去自我提升班上课的事怎么样?”佩吉回答:“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去,花费太大了,我们还要攒钱,我丈夫想买下那个肉店。”她的同事说:“我听到的是你认为你丈夫的需求比你的需求更重要。”佩吉回答:“我们是有计划的。”她的同事说:“亲爱的,‘我们’这个词是一座城堡,城堡里关着的就是像你这样的公主,你可不要被这座城堡困住,去参加自我提升研讨班吧,你会找到打开城堡的钥匙。”(有删改)【注释】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第④段加点词语“留置”在文中的含义是。(2)依据①—⑥段的内容,以下各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认为弗洛伊德和同时代的蒙田都是卓越的道德散文家。B.心理学家亚当•菲利普斯指出弗洛伊德的著作是伟大现实主义诸多作品的一部分。C.弗洛伊德掌握“精神分析”法并以此分析歌德和莎士比亚,体现他创作的独特性。D.弗洛伊德揭示了我们怎样对自己一无所知的,并通过精神分析提供了科学的解答。(3)依据⑦⑧两段的内容,以下诗句或俗语与原文内容无关的一项是A.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B.日日欲念心未足,百虑摧残苦不禁C.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D.人心不古仁义灭,世道浇漓名利行(4)分析文中第③段作者以达•芬奇为例的作用。(5)在文章结尾,作者引用《冰雪暴》第二季佩吉和她同事的对话,针对佩吉的问题,佩吉的同事建议佩吉去参加自我提升研讨班。请结合文章第⑧段内容,分析佩吉同事给出的建议是否合理。5.(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材料一:①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的一声“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空跌落下来。②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听自己的呼吸犹如倾听涨落的潮汐。整个人都被花落的声音吊在半空,尖着耳朵,听得心里一惊一惊的,像听一个正在酝酿中的阴谋诡计。③早晨,满桌的落花静卧在那里,安然而恬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它曾经历了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④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我根本不相信这是花的尸体,总是不让母亲收拾干净。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里,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⑤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一种死亡。它们只是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曾经是有翅膀的天使,它们便试着挣脱枝头,试着飞,轻轻地就飞了出去……⑥有一种花是令我害怕的。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骨碌碌地就滚了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⑦曾经养过一盆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我大骇,从此怕茶花。怕它的极端与刚烈,还有那种自杀式的悲壮。不知那么温和淡定的茶树,怎会开出如此惨烈的花。⑧只有乡间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它的凋谢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张爱玲《花落的声音》材料二:①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②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③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川端康成《花未眠》(节选)材料三: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1)赏析材料一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2)结合材料二,分析作者在第③段感慨“难能可贵”的原因。(3)材料一第⑤段画线句和材料三画线句都描写了桃花谢落的场景,各具特色。请从文章构思角度,赏析两者不同之处。(4)学校的校报有“花与生命”的栏目,将刊发以上三则材料,并配发一段导语。作为该栏目编辑,请你围绕栏目名称,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导语。6.(8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贺新郎•九日(南宋)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②。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注释】①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后遂以“牛山悲”喻人生短暂之悲。②孟嘉落帽:东晋时桓温参军孟嘉,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这里指当时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1)下列作品与本词在意境上类似的一项是A.《短歌行》(曹操)B.《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D.《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2)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湛湛长空黑”一句如奇峰突起,营造了一种压抑愁苦的氛围,浇筑出作者胸中块垒。B.“白发书生神州泪”几句表明作者不仅因为神州残破沉沦而落泪,也因人生短暂而落泪。C.“怕黄花、也笑人岑寂”一句,作者不直说借酒消愁,而是说怕被菊花所笑,曲折委婉。D.“鸿北去,日西匿”两句描写天际广漠之常见景物,以此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3)刘克庄在《有感》中曾写道:“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在本词中,作者是如何体现“忧时”情感的?请结合词作内容进行分析。7.(2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贾谊传(汉)班固①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文帝召以为博士。②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③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坐谈于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④是时,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⑤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⑥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选自《汉书》,有删改(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超迁②专欲擅权(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谦让未遑也A.急迫B.空暇C.惶恐D.匡正②诸侯王僣拟A.代替B.奸诈C.越分D.暂时(3)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B.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C.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D.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5)依据第②段内容分析贾谊得以重用的原因。(6)李商隐在《贾生》一诗中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为贾谊鸣不平,这与班固“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的观点有所不同,你更倾向于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8.(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野庙碑传(唐)陆龟蒙①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①,用木。后人书之②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③矣。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氓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②瓯越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④。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曰将军;有温而愿、晰而少者,则曰某郎;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陛级。左右老木,攒植森拱,萝茑翳于上,鸱鸮室其间。车马徒隶,丛杂怪状。氓作之,氓怖之,走畏恐后。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犬鸡鱼菽之荐。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不朝懈怠,祸亦随作,耄孺畜牧栗栗然。疾病死丧,氓不曰适丁其时耶!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③□,若以古言之,则戾⑤;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何者?岂不以生能御大灾,捍大患,其死也则血良于生人。无名之土木不当与御灾捍患者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⑥,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解民之悬⑦,清民之暍,未尝怵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平居无事,指为贤良,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佪挠脆怯,颠踬窜踣⑧,乞为囚虏之不暇。此乃缨弁⑨言语之土木尔,又何责其真土木耶?故曰: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④视吾之碑,知斯文之孔悲!——选自《笠泽丛书》[注释]①窆(biǎn):下葬。②书之:指在墓穴四角的木上书写死者的事迹。③失其称:失掉“碑”这一名称的本来意义。④淫祀:不合礼制的祭祀。⑤戾:罪。这里指不合道理。⑥耳弦匏(páo):耳听音乐。⑦悬:倒挂,比喻极大的痛苦。⑧颠踬(zhì)窜踣(bó):倾仆逃窜。⑨缨弁(biàn):仕宦的代称。(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中的虚词是A.然则B.是以C.虽然D.于是(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叙述碑的沿革,本来是落葬下棺的木板,后发展成为记载功德的木碑和石碑。B.秦、汉以后人们把木板改成石块来歌颂生前有歌功政绩的人,与碑的原意不相符。C.作者给野庙树碑,并不是有什么施政办事的功业德行可以记述,而只为抒发悲哀。D.本段最后作者为农民供奉祭祀着一群根本不值得供养祭祀的神鬼偶像而深感悲哀。(3)本文第②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4)鲁迅评价陆龟蒙的小品文“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请依据文本内容对该评价进行分析。三、写作(70分)9.(70分)有人说,不能提供经验的经历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运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1)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二章)(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蜀道盘旋曲折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及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根据题干要求正确作答。【解答】故答案为:(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字:省)(2)遥想公瑾当年念奴娇(重点字:瑾)(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重点字:萦)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2.(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各类物流平台都将速度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智慧零售的加速落地,分钟级的即时配送已成为物流行业新的职业标准。在整个物流体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平台而言,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市场竞争力,更短的时间是平台给予消费者的承诺,也是对于从业者的要求。①一旦前序超时,那么必须在最后环节完成补时②前序所有环节的延时风险都向其传递和叠加③送货员作为送达环节的“最后一公里”④因此,送达压力全部集中于最后的劳动者身上⑤以确保总流程的相对效率A.③⑤①②④ B.③②①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①③②④⑤【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语境,判断空格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解答过程中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解答】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各类物流平台都将速度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所给的内容,主要是说“送货员”的环节。首先应该是③②①,然后⑤紧承①,最后④是总结。故选B。3.(3分)《乡土中国》中提到了血缘结合的社会现象,在以下《红楼梦》相关事件中不符合血缘结合的一项是()A.林黛玉住进潇湘馆。 B.探春住进秋爽斋。 C.妙玉住进栊翠庵。 D.邢岫烟住进紫菱洲。【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能力。我们平时要多看名著,对其故事情节有大致的了解与掌握。【解答】妙玉出身苏州官宦家庭,但她父母早亡,三岁出家,自小由极精演先天神数的师父带在身边养大,后与邢岫烟成为邻居,两人始终交好。在十七岁那年,妙玉随师父进京,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是年冬,师父圆寂。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因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让她在京静居,等待结果,所以她未回乡,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翌年,贾府起造大观园,预备元春省亲。王夫人信佛,被妙玉的佛学修为所折服,因而下帖请她进贾府,入住栊翠庵。因此妙玉住进栊翠庵,并不是因为血缘结合。故选C。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为什么弗洛伊德在现代社会受欢迎?苗炜①多年之后,我才认识到,应该把弗洛伊德当成个小说家。拉美的一些小说家,会给一本不存在的书写书评,会写一本完全虚构的纳粹文学史,会把文艺理论写到小说里,那我也可以把弗洛伊德的作品当成文学作品来看。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正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弗洛伊德的,说弗洛伊德是“他那个时代的蒙田,卓越的道德散文家”。②英国的心理学家亚当•菲利普斯给弗洛伊德写过一本传记,他在书中说:“我们需要谨记,弗洛伊德一生中写就的著作是伟大的现代主义文学诸多作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普鲁斯特、乔伊斯、穆齐尔的名字视为现代主义文学的象征——我们需要把精神分析看作是叙事史的一部分,就像把它看作是医学史的一部分一样。”③我还是来举个例子吧。1493年夏天,达•芬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了一场葬礼的费用,买蜡烛花了几块钱、买棺材花了几块钱、给掘墓人几块钱等等,至于埋葬的那个叫卡泰丽娜的女人到底是谁,笔记中却没有透露。有传记作家推测,这个卡泰丽娜可能是达•芬奇的妈妈。④如果是一个传统的作家处理这段素材,可能会这样写:达•芬奇的妈妈死了,达•芬奇很悲伤,他在笔记本上记录葬礼的每一笔开销,是为了让自己暂时忘却伤痛。19世纪的作家很可能这样写,但现代主义文学不会这样写。弗洛伊德的写法非常独特,他说,这是一种叫“留置”的心理机制,在这种机制中,深层情感被升华或转移到繁琐的重复性的动作上,达•芬奇需要“分心”,需要去关注“无关紧要的细节”,他把自己的悲伤隐藏起来,精神分析要让原本被隐藏的冲动得以显露出来。他把小说中的一个叙事技巧直接变成了一种心理学的解释。⑤我的意思是说,弗洛伊德掌握了一种手法叫“精神分析”,他用这个手法写了《少女杜拉的故事》,也用这套手法分析了歌德和莎士比亚。这是一套独创的手法,像“独孤九剑”一样,也许弗洛伊德看了很多文学作品,发现里面的文字都四平八稳,没有笔误,也没有口误,这跟日常生活太不一样了,那我干脆写一本书专门讲口误和笔误吧,口误和笔误才是真正透露内心的,但在文学作品中得不到一点儿呈现,那么就由我来颠覆一下吧。⑥我们不妨来看一位心理学家对弗洛伊德做出的严肃评价:“我们的整个人生都避免面对事实,不面对自己繁冗庞杂的真实过去,更不去面对自己真实的童年。弗洛伊德揭示了我们是怎样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他也许没有提供科学的解答,却制造了众多的问题。他指出,正是那些我们用来避免痛苦的事物带来了痛苦。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总结让弗洛伊德听起来不像是个医生,倒更像是一个小说家、诗人和预言家的混合体,那可能因为他正是后者。从某种角度看,弗洛伊德的确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弗洛伊德的理论向来是关于语言的,是自述故事的语言,是现代人心灵和意识的新语言。”⑦我们自己无法理解自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核心的真相,那些可怖的欲望太过危险,让人无法承受。因为无论自己意识到与否,我们都在自我保护,对自己隐藏真相可以保护脆弱的个人意识。精神分析首先不是言说疗法,而是言说探索——探索如何更诚实有效地言说那些我们觉得如此难以启口的恼人事物。弗洛伊德的学说,解释了我们对自己的不接受,也显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复杂多变。⑧以色列学者伊娃•易洛斯说,心理学在当今社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追究人生失败的源头时,不再审视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和制度结构,而是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刻反思人们在建立各种关系的同时是否逐渐丧失自我的主体性。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的动机,我们要有清晰的价值观和清晰的目标,从而在复杂多变内心世界以及多变复杂的外部环境始终明确“我之为我”的意义。⑨我还记得《冰血暴》第二季中,美发师佩吉的同事问她:“一起去自我提升班上课的事怎么样?”佩吉回答:“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去,花费太大了,我们还要攒钱,我丈夫想买下那个肉店。”她的同事说:“我听到的是你认为你丈夫的需求比你的需求更重要。”佩吉回答:“我们是有计划的。”她的同事说:“亲爱的,‘我们’这个词是一座城堡,城堡里关着的就是像你这样的公主,你可不要被这座城堡困住,去参加自我提升研讨班吧,你会找到打开城堡的钥匙。”(有删改)【注释】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第④段加点词语“留置”在文中的含义是以繁琐的重复性动作或无关紧要的细节来隐藏深层情感。(2)依据①—⑥段的内容,以下各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A.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认为弗洛伊德和同时代的蒙田都是卓越的道德散文家。B.心理学家亚当•菲利普斯指出弗洛伊德的著作是伟大现实主义诸多作品的一部分。C.弗洛伊德掌握“精神分析”法并以此分析歌德和莎士比亚,体现他创作的独特性。D.弗洛伊德揭示了我们怎样对自己一无所知的,并通过精神分析提供了科学的解答。(3)依据⑦⑧两段的内容,以下诗句或俗语与原文内容无关的一项是DA.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B.日日欲念心未足,百虑摧残苦不禁C.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D.人心不古仁义灭,世道浇漓名利行(4)分析文中第③段作者以达•芬奇为例的作用。(5)在文章结尾,作者引用《冰雪暴》第二季佩吉和她同事的对话,针对佩吉的问题,佩吉的同事建议佩吉去参加自我提升研讨班。请结合文章第⑧段内容,分析佩吉同事给出的建议是否合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境,结合语境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段论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具体分析各个选项观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相关段落论证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观点的判断和评价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人物观点,并理性思考辨识正误,结合原文具体分析。【解答】(1)相关联原文语句“在这种机制中,深层情感被升华或转移到繁琐的重复性的动作上……把自己的悲伤隐藏起来……”,即“以繁琐的重复性动作或无关紧要的细节来隐藏深层情感”。(2)A.原文“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正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弗洛伊德的,说弗洛伊德是‘他那个时代的蒙田,卓越的道德散文家’”,可见哈罗德•布鲁姆正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弗洛伊德的,且蒙田和弗洛伊德不是同时代的人。B.原文“我们需要谨记,弗洛伊德一生中写就的著作是伟大的现代主义文学诸多作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普鲁斯特、乔伊斯、穆齐尔的名字视为现代主义文学的象征——我们需要把精神分析看作是叙事史的一部分,就像把它看作是医学史的一部分一样”,心理学家亚当•菲利普斯的这个观点,是说弗洛伊德一生中写就的著作既具有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特征,也是心理学案例分析,不等同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曲解原意。C.正确。D.“通过精神分析提供了科学的解答”理解错误,原文依据“弗洛伊德揭示了我们是怎样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他也许没有提供科学的解答,却制造了众多的问题”。故选:C。(3)⑦⑧两段介绍弗洛伊德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欲望、自我保护、自我反思、动机等心理是行为的原因。D.则是说人的道德水平下降,仁义美德丧失,名利盛行的问题,不是心理学问题。故选:D。(4)作者用达•芬奇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一场葬礼的每一笔费用却不提死者信息的例子,意在说明弗洛伊德把小说的叙事技巧直接变成了一种心理学的解释,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弗洛伊德的著作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部分。(5)答案示例一:合理。首先,佩吉在说“我们”的时候,“我们”一词所包含的是佩吉和她丈夫两个人,这被同事喻为“城堡”,是一个缺少与外界交流的世界;其次,佩吉在对话中,显然混淆了自己和丈夫各自的需求,误以为满足丈夫的需求就是实现自己的需求,被同事看出问题所在,即佩吉在婚姻中丧失了自我独立性。这正如第⑧段所说,人们应该“反思……是否逐渐丧失自我的主体性”,因此,要改变这个困境,就要明确自己真正的需求。同事建议佩吉参加自我提升研讨班,正是要她明确自己真正的需求。因此,该建议合理。答案示例二:不合理。佩吉虽然一直用“我们”来强调丈夫的需求,但这并不能说明“攒钱买肉店”完全和自己的需求无关,如果攒钱买肉店也是佩吉的目标,那么她一直都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其次,就算佩吉在婚姻中丧失自我需求,参加自我提升研讨班只是改变的途径之一,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人们对自我的改变更多应该从内在进行反思,而不是纯粹依靠外界的改变。因此,同事的建议并不合理。5.(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材料一:①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的一声“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空跌落下来。②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听自己的呼吸犹如倾听涨落的潮汐。整个人都被花落的声音吊在半空,尖着耳朵,听得心里一惊一惊的,像听一个正在酝酿中的阴谋诡计。③早晨,满桌的落花静卧在那里,安然而恬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它曾经历了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④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我根本不相信这是花的尸体,总是不让母亲收拾干净。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里,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⑤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一种死亡。它们只是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曾经是有翅膀的天使,它们便试着挣脱枝头,试着飞,轻轻地就飞了出去……⑥有一种花是令我害怕的。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骨碌碌地就滚了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⑦曾经养过一盆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我大骇,从此怕茶花。怕它的极端与刚烈,还有那种自杀式的悲壮。不知那么温和淡定的茶树,怎会开出如此惨烈的花。⑧只有乡间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它的凋谢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张爱玲《花落的声音》材料二:①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②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③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川端康成《花未眠》(节选)材料三: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1)赏析材料一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2)结合材料二,分析作者在第③段感慨“难能可贵”的原因。(3)材料一第⑤段画线句和材料三画线句都描写了桃花谢落的场景,各具特色。请从文章构思角度,赏析两者不同之处。(4)学校的校报有“花与生命”的栏目,将刊发以上三则材料,并配发一段导语。作为该栏目编辑,请你围绕栏目名称,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导语。【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划线句子。解答时结合语句的特点进行赏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题目要求从构思角度进行赏析。(4)本题考查导语的写作。导语的要素有时间,地点和人物等,以及有硬式导语和复合式导语两种类型。导语写作的方式有直述式,渲染式和引语式几种,还可以用设问式导语写作来吸引读者。【解答】(1)“静得听自己的呼吸犹如倾听涨落的潮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结合语境“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作者以潮涨潮落来比喻一呼一吸,新颖独特,给读者强烈的冲击力,用清晰的呼吸声衬托深夜的寂静,呼应上文作者清楚听到了花落的过程。(2)结合材料二第三段“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可知发现海棠花在凌晨四点默默盛放,不会因为深夜无人欣赏拒绝盛放;其次,默默盛放的海棠花蕴涵着浓重的生命孤独感,因为盛放的同时意味着走向衰亡,作者从中感受到生命中悲与美共存的真谛;最后,作者从未眠的海棠花发现人们对于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由此引发感叹“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也要乐观而坚定地活着。(3)材料一第⑤段画线句“它们只是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曾经是有翅膀的天使,它们便试着挣脱枝头,试着飞,轻轻地就飞了出去……”运用拟人手法,细致传神地写出樱梨桃这类花谢落时从容洒脱、轻舞飞扬的优美姿态,营造出浪漫唯美的落花之景,与后文茶花极端而刚烈的谢落方式形成对比。材料三画线句“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写了桃花被风吹落满身满书满地的场景,这幕情景既呼应了《会真记》“落红成阵”的描写,虚实相映,又为后文宝玉抖花瓣和黛玉葬花的情节作铺垫,也表现了宝黛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伤悼之情。(4)题目要求结合栏目名称“花与生命”,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导语。结合材料一“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可以得出“花”是自然界美的体现,人们对花的喜爱表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美的追求。结合材料二“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可以得出并非人人都能感受到美,也并非时时都能感受到美,美是邂逅所得,也是亲近所得。只有懂得发现美珍惜美的人才能赋予生命真正的意义。结合材料三黛玉葬花,可以得出花开花落的形式丰富多样,也象征了生命的独特,价值的多元。答案:(1)该句中作者以潮涨潮落来比喻一呼一吸,新颖独特,给读者强烈的冲击力,用清晰的呼吸声衬托深夜的寂静,呼应上文作者清楚听到了花落的过程。(2)答案示例:首先,因为发现海棠花在凌晨四点默默盛放,不会因为深夜无人欣赏拒绝盛放;其次,默默盛放的海棠花蕴涵着浓重的生命孤独感,因为盛放的同时意味着走向衰亡,作者从中感受到生命中悲与美共存的真谛;最后,作者从未眠的海棠花发现人们对于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由此引发感叹,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也要乐观而坚定地活着。(3)答案示例:材料一画线句运用拟人手法,细致传神地写出樱梨桃这类花谢落时从容洒脱、轻舞飞扬的优美姿态,营造出浪漫唯美的落花之景,与后文茶花极端而刚烈的谢落方式形成对比。材料三画线句写了桃花被风吹落满身满书满地的场景,这幕情景既呼应了《会真记》“落红成阵”的描写,虚实相映,又为后文宝玉抖花瓣和黛玉葬花的情节作铺垫,也表现了宝黛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伤悼之情。(4)内容关键:①“花”是自然界美的体现,人们对花的喜爱表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美的追求;②花开花落虽然是自然的规律,但它给予人们对生命思考与启示:尽管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并且终归于虚无,悲剧是人的最终宿命,但生命的价值却体现在生命过程中的绽放。③并非人人都能感受到美,也并非时时都能感受到美,美是邂逅所得,也是亲近所得。只有懂得发现美珍惜美的人才能赋予生命真正的意义。④花开花落的形式丰富多样,也象征了生命的独特,价值的多元。6.(8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贺新郎•九日(南宋)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②。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注释】①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后遂以“牛山悲”喻人生短暂之悲。②孟嘉落帽:东晋时桓温参军孟嘉,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这里指当时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1)下列作品与本词在意境上类似的一项是CA.《短歌行》(曹操)B.《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D.《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2)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湛湛长空黑”一句如奇峰突起,营造了一种压抑愁苦的氛围,浇筑出作者胸中块垒。B.“白发书生神州泪”几句表明作者不仅因为神州残破沉沦而落泪,也因人生短暂而落泪。C.“怕黄花、也笑人岑寂”一句,作者不直说借酒消愁,而是说怕被菊花所笑,曲折委婉。D.“鸿北去,日西匿”两句描写天际广漠之常见景物,以此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3)刘克庄在《有感》中曾写道:“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在本词中,作者是如何体现“忧时”情感的?请结合词作内容进行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主旨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等进行细致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做到“知人论世”,同时要透彻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及其作用。【解答】(1)根据“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鸿北去,日西匿”可知,词人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只看见鸿雁向北飞去,一轮昏黄的斜阳渐渐向西边沉了下去。诗歌主旋律是英雄失路,融家国之恨的慷慨悲歌,意境雄浑而又苍凉。辛弃疾之词,写到“千古江山”“斜阳草树”,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而又有悲壮苍凉之感。故选:C。(2)B.“也因人生短暂而落泪”错误。“神州泪”说明词人是为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而极度伤心洒泪。“神州”二字曾在词人词中反复出现,说明恢复中原是他念念不忘的头等大事。从“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可知,词人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故选:B。(3)本词表达出词人对国事和民生的极端关注,体现出“忧时”之情。根据“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可知,虽然词人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神州泪”说明词人是为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而极度伤心洒泪,是词人为国破家亡而悲痛。根据“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可知,词人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词人批评当时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不恤国事,表达出词人对文坛的担忧。“日西匿”是写一轮昏黄的斜阳渐渐向西边沉了下去。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诗句饱含词人的无奈与悲怆。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上述这些均表明词人自觉地将对时事的担忧融入词作之中。答案:(1)C(2)B(3)本词中“神州泪”表明词人为国破家亡而悲痛;“常恨世人”三句中词人批评当时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不恤国事,表达出词人对文坛的担忧;“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饱含词人的无奈与悲怆。这些均表明词人自觉地将对时事的担忧融入词作之中。白话译文:暗沉沉的天空一片昏黑,又交织着斜风细雨。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我的心中纷乱如麻,千丝万缕的愁思如织。我平生就喜欢登高临远眺望四海,幸亏现在高楼百尺。放眼望去,千山万壑尽现于点点秋色里,我胸襟博大满怀情意。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追忆怀念以往的荣辱兴衰,一切都已经杳无影迹了。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恐怕菊花也会嘲笑人太孤寂。只看见鸿雁向北飞去,一轮昏黄的斜阳渐渐向西边沉了下去。诗歌赏析: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乱愁如织”点出全篇主旨。重阳本来是登高之佳节,由于风雨凄凄,只能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泪水滂沱。“白发”四句直抒“老眼”登览之所感。“神州泪”说明词人是为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而极度伤心洒泪。“神州”二字曾在词人词中反复出现,说明恢复中原是他念念不忘的头等大事。“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常恨世人”三句则有更深寄托。词人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登高,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若对”两句,是说如自己这样的忧国志士,并不追慕魏晋风度,但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词意至此急转直下,壮志未酬,词人在感愤之余,觉得自己既不能改变这种局面,在此佳节也只能赏黄花以遣怀,借酒浇愁了。“鸿北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下片批评当时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表达出词人对国事和民生的极端关注。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以议论为主,借题发挥,感慨苍凉。主旋律是英雄失路融家国之恨的慷慨悲歌,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7.(2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贾谊传(汉)班固①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文帝召以为博士。②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③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坐谈于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④是时,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僣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⑤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⑥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选自《汉书》,有删改(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超迁越级、破格②专欲擅权独揽(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谦让未遑也BA.急迫B.空暇C.惶恐D.匡正②诸侯王僣拟CA.代替B.奸诈C.越分D.暂时(3)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B.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C.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D.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5)依据第②段内容分析贾谊得以重用的原因。(6)李商隐在《贾生》一诗中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为贾谊鸣不平,这与班固“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的观点有所不同,你更倾向于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6)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还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要根据原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解答】(1)①译文:对他破格提拔。超:越级、破格。②译文:只想独揽大权。擅:独揽。(2)①译文: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遑:空暇。故选:B。②译文:诸侯王超越本身的权力范围。僣:越分。故选:C。(3)“不能言”的主语是“诸老先生”,应在“诸”前断开,排除AC;“谊尽为之对”意思是“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对”当归属前句,其后断开,排除B。译文: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故选:D。(4)厝:放;寝:睡;何以:应是“以何”,凭什么;异:不同。译文:把火放(在)柴堆下面而人睡(在)上面,没等到火烧起来,就以为这很安全,现在的国势,和这个有什么区别呢?(或者“凭什么和这个不同呢?”)(5)从原文“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文帝召以为博士”“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来看,他才能超群,每次应诏都能说出其他大臣之所想而不能言的内容;从原文“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来看,他满腹经纶,深谋远虑,在国家太平稳定时主张改良制度,严格区分等级,分封诸侯,割地定制。(6)比如我较为赞同李商隐的观点,贾谊实则不遇。贾谊才华横溢,是最年轻的博士,心系家国。皇帝开始时很欣赏他,但当有人诽谤贾谊时,他选择了听信谗言,疏远了贾谊,贬他到长沙。而后因感鬼神之事召见贾谊,并不是向他请教治国的良策,只是谈论鬼神之事。还可以赞同班固的观点“未为不遇”。他虽然没有位列公卿,但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年纪轻轻就被皇帝征召做了博士,还越级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还提及“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只是因为提拔太快,引起了朝廷重臣不满,皇帝为了顾及不满的大臣,不得已贬谪了他。文帝还两次让贾谊担任自己最为喜欢的皇子的老师,足见对他很信任。还召他到宣室彻夜长谈,连连称赞他的才华。这些都表明他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答案:(1)①越级、破格;②独揽(2)①B;②C(3)D(4)把火放(在)柴堆下面而人睡(在)上面,没等到火烧起来,就以为这很安全,现在的国势,和这个有什么区别呢?(或者“凭什么和这个不同呢?”)(5)才能超群,每次应诏都能说出其他大臣之所想而不能言的内容;满腹经纶,深谋远虑,在国家太平稳定时主张改良制度,严格区分等级,分封诸侯,割地定制。(6)答案示例一:我更倾向于班固:贾谊虽然没有位列公卿,但也到了赏识和重用。因为贾谊年纪轻轻即被征召为博士。文帝还越级提拔他为太中大夫,并且文帝曾与大臣商议,有意让贾生任公卿之位。后来皇帝再度征召他,与之夜谈,称赞他的才华。让他辅佐自己宠爱的怀王。这些都表明他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答案示例二:我更倾向于李商隐的观点:贾谊怀才不遇。贾谊有超过古代贤相伊尹、管仲治国才能,汉文帝空空地称赞他的治国良策却不能采用,采用也只是略微施行了一部分,还听信旧臣的谗言疏远贬谪贾谊,即使再度征召也只是和他谈论鬼神。参考译文: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上奏朝廷,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于是汉文帝后来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一年多之后,文帝思念贾谊,就把贾谊召回京城。到了之后,就进去拜见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这一时期,汉朝刚刚建立,法规制度粗疏而不严明。诸侯王超越本身的权力范围,占据的土地超过古代制度的规定,淮南王、济北王都因为谋反而被诛灭。贾谊多次上疏陈述政事,他的意见大多是想改变和建立新制度,上疏大意是:陛下进言的人都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却认为还不是那么回事。说天下已经安定已经大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奉承,都不是真正了解什么是治乱大体的人。有人抱着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之下,自己睡在这堆木柴之上,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是安宁的地方,现在国家的局势,与此有什么不同!过了几年,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班固评论说:刘向认为“贾谊解说夏商周三代和秦朝安定与动乱的观点,其论断之佳,通晓洞达国家的典章制度,即使古时候的伊尹、管仲,也不能超过他。如果他在当时能得到重用,一定能让国家兴盛,却被庸臣残害,很让人哀悼痛惜。”们回顾历史,看孝文帝沉静地身体力行,来改变风俗,贾谊所陈述的政治主张基本上得到了实施。至于说到他想改革制度,认为汉是土德,颜色崇尚黄色,数字以五为吉利数字,等到他把这种政治主张试用于属国,用五饵三表之术来对付单于,他的办法本来就很浅薄了。贾谊英年早逝,虽然没作到公卿,也不算是不得志。8.(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野庙碑传(唐)陆龟蒙①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①,用木。后人书之②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③矣。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氓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②瓯越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④。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曰将军;有温而愿、晰而少者,则曰某郎;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陛级。左右老木,攒植森拱,萝茑翳于上,鸱鸮室其间。车马徒隶,丛杂怪状。氓作之,氓怖之,走畏恐后。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犬鸡鱼菽之荐。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不朝懈怠,祸亦随作,耄孺畜牧栗栗然。疾病死丧,氓不曰适丁其时耶!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③□,若以古言之,则戾⑤;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何者?岂不以生能御大灾,捍大患,其死也则血良于生人。无名之土木不当与御灾捍患者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⑥,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解民之悬⑦,清民之暍,未尝怵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平居无事,指为贤良,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佪挠脆怯,颠踬窜踣⑧,乞为囚虏之不暇。此乃缨弁⑨言语之土木尔,又何责其真土木耶?故曰: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④视吾之碑,知斯文之孔悲!——选自《笠泽丛书》[注释]①窆(biǎn):下葬。②书之:指在墓穴四角的木上书写死者的事迹。③失其称:失掉“碑”这一名称的本来意义。④淫祀:不合礼制的祭祀。⑤戾:罪。这里指不合道理。⑥耳弦匏(páo):耳听音乐。⑦悬:倒挂,比喻极大的痛苦。⑧颠踬(zhì)窜踣(bó):倾仆逃窜。⑨缨弁(biàn):仕宦的代称。(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中的虚词是CA.然则B.是以C.虽然D.于是(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作者叙述碑的沿革,本来是落葬下棺的木板,后发展成为记载功德的木碑和石碑。B.秦、汉以后人们把木板改成石块来歌颂生前有歌功政绩的人,与碑的原意不相符。C.作者给野庙树碑,并不是有什么施政办事的功业德行可以记述,而只为抒发悲哀。D.本段最后作者为农民供奉祭祀着一群根本不值得供养祭祀的神鬼偶像而深感悲哀。(3)本文第②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4)鲁迅评价陆龟蒙的小品文“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请依据文本内容对该评价进行分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解答此类题时注意分句间关系并注意结合句子的语气来判断。(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事实情况。(3)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结合相关语句,从句式特点、节奏变化、语言风格等方面分层概括。(4)本题考查结合语句来概括评价文本内容的能力。首先要理解鲁迅语句的意思,然后结合作者和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依据相关文本内容,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评价。【解答】(1)下文“若以古言之,则戾”意思是“但按照古时候祭祀神鬼的礼俗来说,就不合事理了”。据此看出,前面所填的词语与下一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是以”是因果关系,“于是”表示顺承或因果关系,而“然则”的“然”是这样的意思,不是转折,只有“虽然”可表转折关系,虽然这样。故选;C。(2)B.“来歌颂生前有歌功政绩的人,与碑的原意不相符”错误。“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意思是自从秦代、汉代以来,活在世上而有功德政绩的人,也给他树碑,而且又把木板改为石块,这就不符合它名称的原意了。作者实质是说明树碑是记载死者的功德,寄托生者的悲哀的,不应该用来为活着的人歌功颂德。用来为活人歌功颂德的石碑,是秦、汉以后的变化,是不合原意的。故选:B。(3)赏析语言特点,先从句式上看,“有雄而毅、黝而硕者”“有温而愿、晰而少者”等句子,句式整齐,简洁有力,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从内容上看,“有雄而毅、黝而硕者”“有温而愿、晰而少者”“有媪而尊严者”等句子生动地描绘出当地百姓所供奉的各类偶像的外形特点,有的雄壮而刚毅,黝黑而魁梧;有的温和而忠厚,白皙而年青;有的老妇人外貌庄重而有威严。这一段生动具体地谈论了农民是怎样迷信神鬼的。从语言风格上看,本段的语言幽默风趣,“则曰某郎”“则曰姥”“则曰姑”等说明了当地百姓仅依据生活经验就给偶像分类,这里有批评,有嘲弄,对那些无名的神鬼偶像则以嬉笑的嘲弄,指指点点,这个黑大个儿叫将军,那个白面书生是郎官,尊贵的老太婆就是姥姥,漂亮的少妇人就叫姑姑,仿佛在欣赏雕塑艺术,令人发噱。为下文讽刺这群活着的官僚像无名神像一样毫无功德政绩,却更为凶恶地压榨人民的行为作铺垫。在语言方面,令人觉得荒诞而有趣,带有讽刺意味。(4)鲁迅评价陆龟蒙的小品文“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先分析这句话,“一塌糊涂的泥塘里”是比喻的说法,结合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陆龟蒙是晚唐农学家、文学家,他性情清高,不交流俗,比较了解农业和农民疾苦。他对腐朽垂亡的大唐帝国不抱幻想,对混乱恶浊的官场风气深为激愤。而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朽,藩镇混战,宦官专政,朋党之争愈演愈烈,加之后来接位的懿宗、僖宗都只知道寻欢作乐,使朝政腐败到极点。统治者和地主官僚为了加紧剥削农民,一方面敲骨吸髓,高利盘剥,另一方面极力推崇封建迷信,还到处树碑立传,座痹愚弄百姓于股掌之中。从中可知,这个比喻是说“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朽”,像一塌糊涂的泥塘。而“光彩和锋芒”则是高度评价了陆龟蒙小品文的优点。根据“解民之悬,清民之暍,未尝怵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平居无事,指为贤良,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佪挠脆怯,颠踬窜踣,乞为囚虏之不暇”可知,作者把唐末的文官武将,跟野庙里的土木偶像加以比较分析,结论是,当时官僚是戴官帽、说人话的偶像,比真的木土偶像更恶劣。陆龟蒙无情鞭挞了尸位素餐、不恤国事、盘剥压榨百姓的官吏,作者以农民迷信愚昧供奉野庙的无名偶像作比喻和衬托,揭露唐末国家官僚机构的腐朽,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大唐王朝已经败坏沦落为一座乡野神庙,文武官僚是一群不如无名神像的偶像。而对于被他们压榨,被滥用刑罚拷打的百姓,作者则流露出深切的同情。作品呈现出高度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批判性,闪烁着思想的锋芒。本文是用杂感形式来发挥讽刺艺术力量的。因此,它不但具有杂感所要求的现实性、议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具有文学艺术上的典型性和形象性。答案:(1)C(2)B(3)运用整句,语言整饬,有节奏感,具有音韵之美,生动地描绘出当地百姓所供奉的各类偶像的外形特点;语言幽默风趣,“则”字揭示了当地百姓仅依据生活经验给偶像分类的可笑行为,带有讽刺意味。(4)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朽,陆龟蒙无情鞭挞了尸位素餐、不恤国事、盘剥压榨百姓的官吏,揭露了晚唐政治的腐朽,流露出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呈现出高度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批判性,闪烁着思想的锋芒。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