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导读素材_第1页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导读素材_第2页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导读素材_第3页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导读素材_第4页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导读素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导读素材《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

作者简介

邓榕,以名萧榕,幼名毛毛,1950年生于重庆市。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文化大革命"中在陕西省陕北地区农村插队。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八十年代初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任随员和三等秘书。回国后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办公厅研究室工作,任副主任,多年从事议会政体及立法工作的研究工作,曾任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妇女友好联络会副会长,中俄和平、友好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国际音乐节执行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内容简介

《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作者邓榕作为邓小平的女儿历时三年,读书、查阅资料、采访当事人和知情者,终以大气磅礴的篇章真实地记述了邓小平前半生的轨迹。所以,全书在事件的记录上,它真实可信,语言细腻,尤其各战例的叙述生动详尽,数据确凿;在对人物的描写上,它客观公平,语言深刻而犀利;在所附的照片中,更是看到了邓小平在生活、战斗、工作中最真实的常态,领略到了一个伟人真实而不平凡的多方面。

《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从“大颓大悲的民族悲史”着笔,从四川广安邓氏祖辈写起;16岁的邓小平怀着憧憬,出川赴法勤工俭学,历经艰辛,到45岁重回四川;这29年的岁月将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铸造成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里,《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作者邓榕记录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父亲,一个孩童、学生、战士、将军、政治家的前半生旅程;更展现了邓小平和同时代的一批俊杰,从盗火到播种,从理想到实践,努力壮大革命力量,终于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带入一个崭新时代的艰辛而又辉煌的革命历程。

序言

1950年1月25日深夜,我在重庆出生。乍才落地的我,轻轻一啼之后,就阖上双眼熟睡而去,浑然不知生我者谁,更不知道,此时此刻的中国大地,刚刚进行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性革命。国民党以损失八百万军队的代价,风卷残云般地溃败而去,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已经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之上诞生。

世上发生的变革是惊心动魄的和无比宏伟的,而我的出生则毫无可以记取之处。母亲第一眼看到的我,又小又瘦,一头稀疏的黄毛,于是,给我起名叫毛毛。我是这个家庭的第四个孩子,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年半以后,又多了一个弟弟。父亲母亲带着我们五个孩子,加上从乡下老家出来的祖母(父亲的继母),便组成了我们这个家庭。

春天尚未来到,夜晚依然阴冷而潮湿。刚才出生的我,怎么会知道,一条不平凡的生活道路,一种集幸福坎坷遭遇于一身的命运,从我来到人世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将要与我伴随终生。

我生于一个特殊的环境,长于一个特殊的环境,我耳闻、目睹,甚至亲身经历了许多令人不能忘怀的历史时刻。那么多的历史人物在我身边走过,那么多的历史事件在我周围发生,在我这并不算长的生活旅程中,所见所闻、所记所知已经太多。知忆既多,思绪既深,久而久之,便萌发了将其记录下来的愿望。我之所知虽然有限,我之所见虽然浅薄,然而我要记录下来的,却都是不应被忘怀的。

特别是我的父亲。

他原名邓希贤,曾用名邓斌,后改名邓小平。他十六岁远离故土,漂洋过海去西方寻求实现理想之路,十八岁便矢志于共产主义理想和救国救民大业。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做过地下工作,做过军事指挥官,做过政府要员,做过党的重要领导人。中国的历史长卷,有一页与他的名字紧密相连。

他说过,他不写自传,也不喜欢别人写他的传记。但是,作为他的女儿,如果我不把我所知道的记述下来,我将愧对历史。今生今世也许我会一无所成,但如不完成这一夙愿,我便会遗憾终生。

在这本书中,我要记述的只是一个人,但他代表着他们那整整一代可歌可泣的风云人物。我所记述的只是一段历史,但它却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历史一脉相承。我要记述的只是过去,但我深信,人们会从对过去的思索中获取教益,而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勇敢地去开拓未来。希望我的拙见拙笔,能给后人留下一分印象。

节选

第43章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问过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

父亲用他那一贯的简明方式回答我:“跟到走!”

每一个经历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都有许许多多的关于长征的回忆,都有说不完的关于长征的故事。

可是,父亲却只有这么三个字!

不过,父亲讲的倒是大实话。长征开始,他那顶“右倾错误"的帽子还没摘,后来一直又没有任军事要职。再说长征嘛,二万五千里,本来就是走过来的嘛。

父亲自己不说,我只好又去东打听西打听,最后总算掌握了他在长征过程中的一些轮廓。

1934年10月,父亲随总政治部机关一道,开始了长征。他主编的《红星》报,因为行军的关系,改成手写油印。

父亲随着中央纵队,过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过了湘江,到了贵州的黎平,到了乌江南岸的猴场,1935年1月上旬随中央进驻了贵州遵义。

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父亲是“跟到走”的。

跟着走的同时,在紧张的行军战斗中,从10月20日至1月7日攻占遵义,他克服种种困难,编印了七、八期《红星报》。

到遵义会议前,1935年1月初,父亲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并以中央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父亲之所以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是因为在到达遵义前,绝大多数军内和党内的高级干部已对“左"倾错误领导强烈不满,毛泽东被排斥领导的状况开始转变。那时,有很多的高级干部频繁地到毛泽东那里,向他反映情况,与他交换意见。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影响已日益增大。

毛泽东开始有了发言权后,在他的影响下,中央任命了邓小平为中央秘书长。

这是邓小平第二次担任中央秘书长的职务。

第一次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险境之中。

第二次是在长征面临重大转折之前。就任中央秘书长不久,父亲旋即参加了遵义会议。

在会上,博古首先作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主要报告,其次由周恩来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军事问题的副报告。接着,毛泽东作了重要长篇发言,对“左”倾冒险主义的“消极防御"方针等错误作了尖锐的批评。会上,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周恩来、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等相继发言,支持毛泽东的观点,对博古和李德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评。父亲没有在会上发言,但他毫无疑问地是毛泽东坚定的支持者。

遵义会议后,父亲随部队四渡赤水,再渡乌江。

有一次,父亲对我说,那种和敌军兜圈子、打奇袭的运动战方式,好比“猫捉老鼠、老鼠捉猫"!

父亲的意思是说,强大的敌人欲“捉”红军,不想却被红军引得昏头转向地团团打转,结果反倒被红军一再重创。大猫想捉小老鼠,反倒被小老鼠着实地捉弄了一番!

听完父亲的比喻,我大笑了一番。这笑,一是因为,父亲的比喻生动而又形象;二是因为,父亲的这点“灵感”,应该归功于他的孙儿孙女们。因为我的女儿羊羊和我弟弟的儿子小弟,总喜欢在爷爷的屋子里看动画片“猫和老鼠”!

1935年5月初,红军主力从云南准备北渡金沙江入川。

“金沙江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流湍急,形势非常险要。如果我军不能北渡,则有被敌人压在深谷歼灭的危险。"

当时,前有激流恶水,后有敌人追兵,红军想方设法,在皎平渡搜来七只小船,三万五千人经九天九夜,全部渡过江去。

当时的一军团一师师长李聚奎率部在龙街渡几番设法渡江不成,遂奉命率部到一百二十里外的皎平渡渡江。他回忆道:

我走在队伍的前头,一到皎平渡,首先见到了邓小平同志,他一见到我就问:

“队伍来了没有?

我说:“来是来了,就是走得稀稀拉拉的。”

邓小平同志说:“赶快派人去督促,队伍来得快一点,马上过江。"并说,“队伍由刘伯承同志指挥,骡马和行李担子由我指挥。”

我们抵达对岸时,见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渡口一个崖洞里观望渡江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