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
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
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
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
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
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
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己的同情,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
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
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
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
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
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
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而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
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
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
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
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
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
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朴,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
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缗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
、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
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
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
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
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
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
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
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
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
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
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神,新儒家的旧途径”
o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
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
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国学”真
正发扬光大。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一一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
在殷周之际,中华传统文化由“神本”转向“人本”,人道主义思潮从而出现。
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
致力于以“仁”为核心,构建“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
”,秉持“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
化的倾向。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
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儒、道两家在“人本”的共同价
值追求的基础上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也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
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成为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为双方主张截然不同,既
对立又互补。
B.法、阴阳、名三家灭绝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
、道的思想。
C.“国学”并不只是指儒家学说。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
国学”的根基。
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和主要走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讲究“内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顺任自然之性”,二者人生态度不一,但
是其本质内核是完全一样的。
B.在生命与理想不可兼得之时,儒家的杀身成仁之举,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
O
C.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没有儒、道、佛合一。
D.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历了从被孤立到逐渐与儒、道融合的漫长时间。
3.材料一说儒道两家有“鲜明对比”,以下不属于其“鲜明对比”依据的一项是(
)
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
IWJ目标。
B.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C.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
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缗节、权
诈智巧。
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
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4.材料二在论证方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为何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两家独存?请结合材料,阐述其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地位
【法国】安妮•埃尔诺
①虽然有的时候当着外人的面儿,父亲试图用客气的方式教育我,可他已经养成
很久的习惯还是不自觉地露了馅儿。记得有一次他想阻止我爬上石堆,他朝我叫嚷时
的语调是那么粗暴,他的诺尔曼人的固有的腔调和脏话还是将他竭力想营造的好的效
果给破坏掉了。因为他不懂得有教养的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也不相信良好的教育
方式就是用打耳光的方式来进行威胁。
②家长与子女间的礼貌相待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我用了好长的时间想搞明白受
过良好教育的人在他们的简单的问候语中都能表现出无限的热情和客气。和她们交谈
,我感到羞愧,觉得自己不配受到如此的礼貌待遇,有时我甚至产生错觉,想象这是
人家对自己产生了好感。不过后来我发现这些匆匆的淡淡的问候,这些微笑与吃饭不
发出声响或是悄悄地摒鼻涕没什么两样。
③现在我不得不将这些细枝末节进行细致的剖析,它之所以有必要是因为我曾经
认为它们无足轻重。只有在受到羞辱的记忆里才能够将它们存放起来。我服从着我生
活的这个世界的愿望,它试图让人们忘记对下层社会的回忆,好像这是件恶劣的事情
似的。
④每当晚上我在厨房的餐桌上写作业的时候,父亲总是走过来翻翻我的书,尤其
是历史、地理和科学课本。他喜欢让我给他出难题。一天,他栗求我给他做听写,以
便证明他写一手好字。他从来不知道我在哪一个班上课,别人问起来的时候,他总是
这样说:“她在某某小姐那儿读书。”
⑤父亲总是说“你的学校”,而且他在说寄宿学校、修女嬷嬷(校长)的时候,总
是一字一顿地说出来,表现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好像正常地发出这些词的音会让
他感到有一种过于随便不够庄重的感觉。父亲总是拒绝去参加我的学校组织的活动,
即便我在演出活动中还扮演什么角色的情况下也不去。我的母亲气不过他这样,就说
:“你没有理由不去的”,而父亲则说:“可你知道我是从来不参加这些活动的。”
⑥父亲常常摆出一副非常严肃的样子,用庄严的语气说:“你在学校要认真听讲
!”他担心命运给予他的这一奇怪的照顾(我的好成绩)会突然终止。我每一篇作文的
成功,后来,每次考试取得好成绩,!?都会让他欣喜若狂。
⑦不知是什么时候,他的这个“希望我生活得比他好”的理想取代了他自己的理
想。其实他曾经袒露过一次他的梦想:在市中心开一家漂亮的带露天座位的可以招待
路上行人的咖啡屋,在吧台上还要放一台咖啡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他又不敢
再冒险,所以也就放弃了,不然又怎么办呢?
⑧父亲永远都不会打消小商人脑子的这种看法:好人和坏人。对他来说,所谓的
好人就是那些到他这里来消费的人,而坏人就是那些到战后市中心新建的商店去买东
西的人。即便是那些好的顾客也还是分等级的,最好的是在我们的店里购买他需要的
所有的东西,而那些差一些的人则只是过来买一些他们忘记在大商店里买了的东西,
并且还对我们说些风凉话。另外,就是对这些好人,也还要当心,要好好招待他们,
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认为我们会在价格上宰他们而背叛我们。每当在这个时候父亲
就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联合起来敌视他。他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无奈,他恨自己的低三
下四,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也和所有生意人的心理一样,希望整个城市里仅有他一
家商店卖东西。
⑨父亲并不是不幸的,咖啡厅里总是暖融融的,收音机播放着节目,从早晨七点
到晚上九点,顾客人流不断。当顾客进门时,他总是与顾客交换着“大家好!”“您
好!”等客套话。聊天的主题无非是下雨呀,疾病啊,谁家死人了,哪里又招工了,
干旱啦等等,对事物发表些评论,总之老一套,间或开个玩笑。“是我的错,明儿见
,头儿,走好。”接下来就是老一套活儿:清理烟灰缸,擦桌子,抹椅子。
⑩在咖啡厅两个营业高峰的中间,父亲还要到后面的杂货店帮忙,他其实更喜欢
在咖啡馆呆着,或者说二者他都不喜欢,而只愿意在菜园子里种菜,或是随心所欲地
建房子。春末盛开的女贞树,花香阵阵。十一月清脆的犬吠声以及隐约传来的火车的
轰鸣声,让人意识到寒冷的季节又快到了,是啊,所有这一切都让主宰这个世界的人
,也就是在报刊上写文章的那些人说“这些人生活得就算不错了”。
⑪到了周日,洗澡,参加一会儿弥撒,再玩上一局多米诺骨牌或是下午开车出去
兜兜风。周一,清理垃圾;周三饮料进货;周四,食品进货等等。到了夏天,他们把
买卖停业一天去看朋友,比如去一个铁路工人家玩上一整天,或是到里滋去朝圣。上
午他们去参观卡尔迈勒,去参观透景画,参观大教堂,去餐厅吃饭,下午又开车去布
索奈和图威尔•多威尔,父亲挽着裤腿,浸湿了脚,而母亲把裙子撩起来。后来再过
周末他们也不再这样了,因为这种生活方式已经过时了。但每个周末,我们都要改善
伙食。这个习惯至今未改。
⑫从此,父亲的生活方式基本固定,他认为生活也不可能再比这更幸福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和所有诺尔曼人一样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因此教育子女时言谈举止粗鲁无礼。
B.“我”始终无法理解父亲对待自己的态度,把对下层社会的回忆看作恶劣的事情。
C.父亲虽然会给店里的顾客分等级,但即使是与顾客的简单客套也会让他略感温暖。
D.“我”的父母意识到生活不可能变得更幸福,便将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终固定下来。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将“微笑”“问候”与“吃饭不发出声响”“悄悄地摄鼻涕”类比,表明“我
”已经认识到他人这些礼节的虚伪本质。
B.文中用父亲喜欢翻“我”的课本、让“我”给他做听写等细节,表现父亲自己所谓
的对“我”的关爱。
C.文中写了春末和寒冬将至时的种种景象,引出“这些人生活得就算不错了”的评价
,表明当时法国社会存在着阶层隔阂。
D.文章没有曲折连贯的情节,而是着眼于日常生活片段,以冷静、细腻的笔触刻画了
父亲的形象,体现出散文化小说的特质。
8.文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请结合上下文加以探究。
9.埃尔诺的小说常用第一人称“我”,具有自传性质,但又不仅仅是“自传”。请结
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
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即我以为
未必然也。意舍此。今有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伐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
,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
笙,而扬干戚,天下之乱也,将安可得而治与?即我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姑尝
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而无补也。”
今王公大人,唯毋①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延鼎②也,弗撞击,将何乐得
焉哉?其说将必撞击之。惟勿撞击,将必不使老与迟者,老与迟者耳目不聪明,股肱不
毕强,声不和调。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使丈夫为
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妊之事。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
,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节选自《墨子•非乐》)
材料二:
夫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
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
其乡,以至足其上矣。I然后名吏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吾乏
始也。I乐姚冶以险,则民流侵鄙贱矣。流侵则乱,鄙贱则争。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
危之。如是,则百姓不安其处,不乐其乡,不足其上矣。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
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贵礼乐而贱邪音。其在序官也,日:“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
,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
(节选自《荀子•乐论》)
【注】①唯毋:同与下文的''惟勿",发语词,多译为假如,如果,②延鼎:倒
扣着鼎。
10.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勾选相应位置。
然后名吏于是A白B光辉于是C大D四海之民E莫不愿得F以为师G是H王者之始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攻打,讨伐。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中的“伐”意思不同
O
B.树,建立。与“我树之成而石五石”(《五石之瓠》)中“树”意思不同。
C.亏,损耗,减少。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中“亏”意思相同
O
D.审,推究。与“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中“审”意思不同
O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主张非乐,“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可见墨子是站在当时统治者的
立场上的;虽然后文对王公大人有所批评,但立场未变。
B.非乐,就是禁止音乐,反对从事音乐活动。墨子认为百姓不能从音乐活动中获得衣
食之财,国家不能从中得到天下安定的治理局面。
C.荀子提倡礼乐教化,认为音乐影响人很深远,感化人也很迅速,所以先王会谨慎地
修饰它。选择中和平顺的音乐,有助于成就王业。
D.荀子对音乐的主张,与《劝学》里“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即认为后天因素对身处其中的人具有重要的影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
⑵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14.材料一的第二段抨击了王公大人,简要概括其原因。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愤①
陆游
清汴②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
剖心③莫写孤臣愤,抉眼④终看此虏平。
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齐盟⑤
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弭兵。
【注】①《书愤》组诗共五首,为陆游被罢职退居山阴时所作,这是其五。②汴
:汴河,流经汴京,为北宋王朝的生命线。③剖心:商纣王怒比干之谏,遂剖其心。
④抉眼: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临终前万分悲愤地
说“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⑤齐盟:同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汴河依旧清澈,穿越汴京蜿蜒而去,昔日宫墙犹在,但江山早已易主,令人感到悲
凉。
B.诗人以比干剖心的典故来表示自己的忠诚,以伍子胥抉目悬门的典故来表达平虏的
信念。
C.诗人将朝廷奸佞比作小丑,将背信弃义的入侵者比作犬羊,以此来抒发内心的痛恨
O
D.诗人坐在“蓬窗”之下,虽然年事已高、日薄西山,但仍有征战沙场、纵横驰骋的
,吉、向」O
16.诗题为“书愤”,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愤”?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高度概括了质朴和文采的辩证统一、合理互补关系的两句话是:
(2)《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
O
⑶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老子》四章里也表达了问样的意思的句
子是:“,。”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
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①,缅怀老一辈革命家
的②,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鹿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
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
摇篮。这里见证了我们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领导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昔日,老一辈革命家箪路蓝缕,③,从延安走到了北京。今天,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北京来到延安,聆听历史的声音,面向未来宣示。十八大以来,
新当选的中央领导集体进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宣示,这是第三次o
时光是忠实的记录者,记录下每一次庄严旁迈的宣示:记录下为实现对人民的诺言
的坚实不懈的脚印;记录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如磐石信念。初心在胸中,使命在肩上,
矢志不渝,精神昂扬,勇毅前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
果。
20.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正标题和副标题。(正标题不超过12个字,副标题不超过18
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谁曾想到,相隔万里、相差两千岁的孟子与卢梭竟然是知音。一个主张“人皆有
不忍人之心”,一个提出“怜悯是人的天性",①o一是都②。怜悯之
心不是某个人而是所有人都具有的普遍情感,任何人在看到无辜者受苦的情况下都会
产生的。二是都着重阐发了这种情感的原发性,它是人生而有之的,在目睹他人受苦
时就会自动被触发的。除此之外,孟子还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将其视为人性
道德的本源;卢梭也说怜悯心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可见,③O
两人虽都推崇怜悯之心的道德意义,但在其对于理想政治的意义这一重要问题上
看法却不同。孟子生活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战国时期,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作为新兴阶层的代表,他将恻隐之心作为善端,主张从“不忍人之心”发展出“不
忍人之政”,即作为其理想政治体制的“仁政”。卢梭则反思了怜悯心可能造成的“
恶”,从而认为政治体制必然建立在对自然情感优越性的克服之上。在他看来,与理
想政治相称的不是具有普遍针对性的天然怜悯心,而更重要的是以政治共同体为边界
的公民情感。这种看法无疑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是与法国十八世纪大革命时代相呼
应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仇璋问:“君子有争乎?”
子曰:“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文中子•魏相篇》
材料二: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截然相反”过于绝对;“是因为”强加因果B."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
思想”于文无据。C.“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国学’的根
基”错误,“根基”为“儒道互补,缺一不可”。
2.答案:A
解析:”其本质内核是完全一样的”错。
3.答案:B
解析:“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
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鲜明对立”的依据。
4.答案:①引证法。如文章引用了名句、诗文等,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
了文章的可读性。
②例证法。如文章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
供了例证。
③比喻论证。如文章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
的包容性。解析:
5.答案:①儒道两家思想不断竞争、不断吸收诸子百家之长。
②儒道两家思想都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发展。
③儒道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和谐社会和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的需求。
解析:
6.答案:C
解析:A选项“父亲和所有诺尔曼人一样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因此教育子女时言谈举止
粗鲁无礼”错误。
B选项“把对下层社会的回忆看作恶劣的事情”错误。D选项"‘我’的父母意识到生
活不可能变得更幸福”错误。
7.答案:A
解析:"表明'我'已经认识到他人这些礼节的虚伪本质”错误。
8.答案:①“我”曾对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习以为常;
②与他人交往时感受到的礼貌和热情,促使“我”反思自己的经历;
③表现出作者对家庭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社会阶层的审视。
解析:
9.答案:①本文取材于作者的人生经历,以第一人称叙述,增强表达的真实性;
(D“我”同时也是群体的代表,“我”的经历可以引发共鸣,使读者思考;
③以“我”之视角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我”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见证者,这使“自传
”兼具社会性。
解析:
10.答案:BDG
解析:然后君主的名声就会因此而显著,光辉因此而增强,天下的民众没有谁不希望
得到他让他做自己的君长。这是称王天下的开端啊。
11.答案:B
解析:“树,建立”错。
12.答案:C
解析:“选择中和平顺的音乐,有助于成就王业”,但是“严肃庄重”的音乐也有助
于成就王业,两者都很重要。
13.答案:(1)像这样,那么老百姓就无不满足于自己的住处,喜欢自己的家乡,以
使自己的君主获得满足。
(2)所以把治理天下作(自己)事业的圣人,怎么能不禁止仇恨而鼓励相爱呢?
解析:(1)如是:像这样;安:满足于;乐:喜欢;足:使动用法,使……满足。(
2)以……为:把……作为;恶:怎么,表疑问;劝:鼓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民众有三种忧患: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寒冷的人得不到衣服,劳累的人得不到
休息。这三样是民众的最大忧患。然而当为他们撞击巨钟,敲打鸣鼓,弹琴瑟,吹竽
笙,舞动干戚,民众的衣食财物将能得到吗?我认为未必是这样。且不谈这一点,现
在大国攻击小国,大家族攻伐小家族,强壮的掳掠弱小的,人多的欺负人少的,奸诈
的欺骗愚笨的,高贵的鄙视低贱的,外寇内乱盗贼共同兴起,不能禁止。如果为他们
撞击巨钟,敲打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舞动干戚,天下的纷乱将会得到治理吗?我
以为未必是这样的。所以墨子说:“且向万民征敛很多钱财,制作大钟、鸣鼓、琴、
瑟、竽、笙之声,以求有利于天下,为天下除害,是无补于事的。”
现在的王公大人从高台厚榭上看去,钟犹如倒扣着鼎一样,不撞击它,将会有什
么乐处呢?这就是说必定栗撞击它。一旦撞击,将不会使用老人和反应迟钝的人。老
人与反应迟钝的人,耳不聪,目不明,四肢不强壮,声音不和谐,眼神不灵敏。必将
使用壮年人,用其耳聪目明,强壮的四肢,声音调和,眼神敏捷。如果使男人撞钟,
就要浪费男人耕田、种菜、植树的时间;如果让妇女撞钟,就要荒废妇女纺纱、绩麻
、织布等事情。现在的王公大人从事音乐活动,掠夺民众的衣食财物;大规模地敲击
乐器。所以墨子说:“从事音乐是错误的!”
材料二:
那音乐渗入人心是很深的,它感化人心是很快的,所以古代的圣王谨慎地给它文
饰。音乐中正平和,那么民众就和睦协调而不淫荡;音乐严肃庄重,那么民众就同心
同德而不混乱。民众和睦协调、同心同德,那么兵力就强劲,城防就牢固,敌国就不
敢来侵犯了。像这样,那么老百姓就无不满足于自己的住处,喜欢自己的家乡,以使
自己的君主获得满足。然后,君主的名声就会因此而显著,光辉因此而增强,天下的
民众,就没有谁不希望得到他让他做自己的君长。这是称王天下的开端啊。音乐妖冶
轻浮而邪恶,那末民众就淫荡轻慢卑鄙下贱了。民众淫荡轻慢,就会混乱;卑鄙下贱
,就会争夺。混乱又争夺,那就会兵力衰弱、城池被侵犯,敌国就会来危害了。像这
样,那末老百姓就不会安居在自己的住处,就不会喜欢自己的家乡,也不会使自己的
君主满足了。所以,礼制雅乐被废弃而靡靡之音兴起来,这是国家危险削弱、遭受侮
辱的根源。所以古代的圣王看重礼制雅乐而鄙视靡靡之音。他在论列官职时,说:”
遵循法令,审查诗歌乐章,禁止淫荡的音乐,根据时势去整治,使蛮夷的落后风俗和
邪恶的音乐不敢扰乱正声雅乐,这是太师的职事。”
14.答案:现在的王公大人钟犹如倒扣着鼎一样,需要去撞击他。他们从事音乐活动
,夺民众的衣食财物;大规模地敲击乐器,这是墨子抨击他们的原因。
解析:原文说到“今王公大人,唯毋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延鼎也,弗撞击
,将何乐得焉哉”,现在的王公大人钟犹如倒扣着鼎一样,需要去撞击他;原文说到“
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意思是“现在的王公大
人从事音乐活动,掠夺民众的衣食财物;大规模地敲击乐器,这是墨子抨击他们的原因
15.答案:B
解析:“以比干剖心的典故来表示自己的忠诚”错误,诗人用比干剖心的典故来抒发
自己这不受重用的远臣的愤慨,而非”表示自己的忠诚”。
16.答案:①对自己忠如比干、伍子胥却蒙受冤屈之愤。②对朝廷不思收复进取、纵
容小人之愤。③对朝廷放弃收复失地、停止出兵之愤。
解析:诗歌首联以景语入诗,想象汴河自清,宫墙宛在,但山河易主,满目荒芜,奠
定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巧用比干忠言进谏却被剖心、伍子胥被迫自尽时希望抉目悬
门的典故,表达诗人蒙冤受屈也要收复失地的信念。前两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如比
干、伍子胥却蒙受冤屈之愤。颈联上句指斥天地不公,纵容丑恶,暗地里讽喻当朝统
治者重用奸佞之事,下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入侵者背信弃义、恣意妄为与朝中小人当
道、忠臣难以立足的憎恨之情。
尾联意思是,贫守篷窗,我虽年老却仍怀有纵横驰骋之志,又怎会追随那些人妄谈求
和。写诗人“未敢随人说弭兵”,表达诗人对朝廷放弃收复失地、停止出兵的愤慨,
抒发了诗人一片爱国之心和满腔激愤之情。
17.答案:(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
(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解析:
18.答案:①峥蝶岁月;②丰功伟绩;③披荆斩棘
解析:①此处指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不平凡的日子,可填“峥蝶岁月”。峥蝶
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②此处说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建立了伟大的功绩,可填“丰功伟绩”。丰功伟绩:伟大的
功绩。也说丰功伟业。
③此处和“箪路蓝缕”连用,指艰难开创事业,可填“披荆斩棘”。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
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19.答案:①将时光比作忠实的记录者,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点明了时光真实
记录历史的特点;将信念比作磐石,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点明了共产党人信念
的坚定。②三个“记录下”构成排比,节奏鲜明,富有气势,由浅入深地表达了
共产党人从语言、行动、思想上都不忘初心、缅怀历史、继续奋斗的坚定信念。
解析:句中“时光是忠实的记录者”本体是“时光”,喻体为“记录者”,比喻词为“是”,以
忠实的记录者比喻时光,化抽象为具体,“记录下每一次宣示的庄严豪迈”即记录历史
,生动形象地点明了时光真实记录历史的特点;
“信念坚如磐石”,本体是“信念”,喻体是“磐石”,比喻词为“是”。将信念比作磐石,化
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点明了共产党人信念的坚定。
三个“记录下……”构成排比,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气势;“宣示”“步履不
停”“信念”三组词由浅入深地表达了共产党人从语言、行动、思想上都不忘初心、缅怀
历史、继续奋斗的坚定信念。
20.答案:(正标题)重温峥噪岁月,烛照光明未来
(副标题)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集体前往延安宣示
解析:标题要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或中心思想,语言要简洁明快。本文主要事件是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学习瞻仰。
正标题可以使用具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结合关键
句“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蝶岁月”“新时代中国
共产党人从北京来到延安,聆听历史的声音,面向未来宣示”提取“瞻仰”“重温”“聆
听历史的声音,面向未来宣示”等词句。可拟正标题为:重温峥蝶岁月,烛照光明未来
。副标题是主标题的补充,对主标题加以解释说明,明确并且完善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根据主要事件及关键句,可拟副标题为:总书记等中央领导集体前往延安宣示。或
:习近平总书记瞻仰革命圣地延安。
21.答案:①两者(两人)关于怜悯的看法基本相同(有两点相同)②强调怜悯之心
的普遍性;③怜悯之心有重要的道德意义。
解析:关于怜悯之心,根据文学常识,孟子的名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和卢梭的名
篇《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笔下的怜悯之心也是优先于理性的一种天性,是人性的
一部分。可概括为:怜悯是人的天性。
前文提到怜悯之心是所有人都具有的普遍情感,任何人在看到不幸都会产生。可知本
句为怜悯之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劳动者就业协议书内容七篇
- 2023双方保密协议书七篇
- 协议书范本汽车
- 2023房子装修双方协议书七篇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实验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11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A4
- 2024秋新沪科版物理8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3节 来自地球的力
- 2023年药品包装机械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聚氨酯涂料项目融资计划书
- 烹饪原料知识习题+参考答案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偏微分方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师范大学
-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DB64-T1746-2020
- 师德师风建设有内容
- 诗经导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MOOC 摄影艺术创作-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正式版)SHT 3120-2024 石油化工喷射式混合器技术规范
- 智慧树中国传统绘画赏析(厦门理工学院)章节测验答案
- 【音乐】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
- 【生态摄影】揭示摄影在记录生态与环境的价值与作用
- 北京市市属医院建筑合理用能指南
- 水产养殖投资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