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考试试卷解析及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考试试卷解析及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考试试卷解析及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考试试卷解析及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考试试卷解析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小东和小龙同骑一辆双人自行车游玩,若说小东是静止的,则所

选择的参照物是()

A.指路牌B.路边的树C.路边的石雕D.小龙

2.陕西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生

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其中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振幅D.响度

3.在低气温天气下,洒水车作业后某些路段路面结冰,冰的形成()

A.凝华B.熔化C.凝固D.升华

4.我国高铁里程数居世界第一,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轨的铸造过程中

温度变化图象的是()

一[…产

A_A

A.B.C.

5.如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6.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铝固态氢固态氢

熔点(℃)-391064108313003410-259-272

A.电灯泡的灯丝用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入铜水中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C时已失效,不能使用

D.在-265℃时,氢气是液态

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6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8.如图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

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韩红的歌曲.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B.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韩红的歌声

C.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D.韩红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9.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放热凝华成小水珠

B.在阳光下露珠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后慢慢消失

C.积雪吸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D.江河湖海中的水放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B.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

C.超声波检测机器零件是否有空间

D.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零件

二、填空题:计28分.

11.向保温瓶中注水时,保温瓶中的空气柱—产生声音,人们通过

听声音就能判断水是否装满了,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小明

喜欢利用pad听歌,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

色”)就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为此需要减小

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2.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开始就熔化,直到温度升高

到300℃时,才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选填:“晶体”或

“非晶体”),此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选填:“吸热”或“不吸

执”)

八、、X•

13.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333km/h.将常

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

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650℃的高温水蒸气,自行

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

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尾气中的—发生了—现象.

14.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为

参照物,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向—(选填

“西”“东”)行驶的;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

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

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

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m/s.

15.“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

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调小音量,属

于在一处减弱噪声;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减弱噪声;利

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

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利用此种

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不能传声.

16.如图,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

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

度低于0℃,这是因为盐水使冰的熔点—(选填“高于”或“低于”)

0℃,实验时易拉罐底部生成的白霜是现象.

17.端午节,小承和小冬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承认

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

小冬则认为,水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微沸腾,

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请写出理由.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6分.

18.小明在利用如图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

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实验次数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1Si=75cmti=2.6sVi=28.85cm/s

2s2=75cmtz=2.5sv2=____cm/s

3s3=75cnits—2.4sv3=____cm/s

v=cm/s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和—;

(2)实验原理是;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选填“大”“小”)

(4)若在计时的时候,小车过了起点后才开始计时,则平均速度会

19.如图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

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

再次拨动,使钢尺振动的快慢大致相同.

(1)此实验用于探究声音的—与—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出

的结论是:—.

(2)若要继续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时应保持—不

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

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

越•

20.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选填“左”或

“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

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说明此

时的大气压—(选填“等于”或“不等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4)实验时,老师建议用温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这样做可以—.

四、综合题:共16分.

21.轿车从某地往重庆方向匀速行驶,如图甲.当到达A地时,车内

的钟表显示为10:15,此时距重庆120km;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

10:45,此时距重庆70km.

国甲圈乙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2)若轿车以图乙中的最大速度匀速前行,从B地到重庆需要多少

时间?

22.(1)“热管”是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

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

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它的一端受热时,里面的

液体受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一端时放热而液化,冷凝的液体

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受热的一端,如此循环往复,达到

高效传递内能的目的.

①“热管”被吸热的那一端的温度不会很快升上去的原因是?

②“热管”没有被加热的那一端的温度会升高的原因是?

(2)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

烘干,如图所示,说出它能很快把手烘干的两个理由.

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小东和小龙同骑一辆双人自行车游玩,若说小东是静止的,则所

选择的参照物是()

A.指路牌B.路边的树C.路边的石雕D.小龙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

体是运动的.

【解答】解:小东和小龙同骑一辆双人自行车游玩,小东相对于指路

牌、路边的树、路边的石雕位置不断变化,故小东是运动的,相对于

小龙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故小东是静止的.

故选:D

2.陕西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生

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其中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振幅D.响度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掌握声音的三要素,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

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知道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

色,人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来区分的.

【解答】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即此题中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

生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即是利用音调判断的.

故选A.

3.在低气温天气下,洒水车作业后某些路段路面结冰,冰的形成是

()

A.凝华B.熔化C.凝固D.升华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

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

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解答】解:洒水车作业后某些路段路面结冰,是水遇冷放出热量由

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C.

4.我国高铁里程数居世界第一,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轨的铸造过程

中温度变化图象的是()

D.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分析】铁是金属,金属都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这是

判断的依据之一.同时,铁块铸造成铁轨过程是先使铁块吸热熔化为

铁水,达到一定温度后,再在模具中放热降温凝固为铁轨,对照这一

工作过程,结合各图中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可最终确定正确答

案.

【解答】解:铁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同时,铁轨的铸造

过程应该是先将铁块熔化,再使其凝固成铁轨,对照各图分析如下:

A、图中所示的物质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晶体,先吸热升温熔

化,再放热降温凝固,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的物质先吸热温度不变,再升温熔化,再放热降温后温

度不变,不合题意;

C、图中所示的物质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非晶体,先吸热升

温熔化,再放热降温凝固,不合题意;

D、图中所示的物质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非晶体,先放热降

温凝固,再吸热升温熔化,不合题意;

故选A.

5.如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

是()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2)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3)读数时,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

(4)读数时,视线要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

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读数时,视线要和

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

D、图中读数时,视线没有和玻璃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6.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铝固态氢固态氢

熔点(℃)-391064108313003410-259-272

A.电灯泡的灯丝用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入铜水中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C时已失效,不能使用

D.在-265℃时,氢气是液态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

【分析】(1)物质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液

固共存;物质高于熔点是液态;低于熔点是固态.

(2)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解答】解:

A、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鸨的熔点是3410℃,鸨的

熔点高于灯泡正常工作的温度,不易熔化.不符合题意;

B、铜水的温度最低是1083C,高于金的熔点,当金掉到铜水中,达

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金熔化.不符合题意;

C、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40℃水银处

于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测量物体.不符合题意;

D、氢的熔点是-259℃,-265℃低于-259℃,氢处于固态.符合题

故选D.

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甲010s20s30s40s

乙010s20s30s40s

一个一丹一

0200m450m750m1200m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物体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

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

速度不断变化,分析图示其情景答题.

(2)比较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判断两车的平均速度

大小.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

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

故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不正确;

B、由图示可知,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

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S=^=30m/s,可知,其平均速度相等,故

t40s

B正确;

C、由图示可知,在205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都是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3=^=30m/s可知,甲车的平均

t10s

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不正确;

D、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所以

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小,故D不正确.

故选B.

8.如图是一款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

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韩红的歌曲.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B.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韩红的歌声

C.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D.韩红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分析】(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

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歌声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

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Wj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A、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

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故A正确;

B、不同人声带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韩

红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故B错误;

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但

是其发声仍需要振动,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我们听到韩红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故D错误.

故选A.

9.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放热凝华成小水珠

B.在阳光下露珠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后慢慢消失

C.积雪吸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D.江河湖海中的水放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考点】水的三态变化.

【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

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

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

凝华需要放热.

【解答】解:A、水蒸气变为小水珠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

故A错误;

B、露珠是液态水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积雪熔化需要吸热,液态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最终汇入大

海,故C正确;

D、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B.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

C.超声波检测机器零件是否有空间

D.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零件

【考点】声与能量.

【分析】就传递信息来说,声音有“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就传播能量来说,声音有“超声波碎石”,超声波给病人清洁牙齿等.

【解答】解:A.蝙蝠的回声定位以及大象用次声波进行交流,利用

次声波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如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故B错误;

C.检测机器零件是否有空洞,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清洁牙,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零件,除

去人体内的结石等,都是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计28分.

11.向保温瓶中注水时,保温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人们

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水是否装满了,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

的;小明喜欢利用pad听歌,根据声音的音色(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就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

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

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

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

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1)向保温瓶中注水时,保温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声

音,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人们可以通过

音调来判断水是否装满.

(2)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小明是根据声

音的音色来判断出是哪位歌手的;

(3)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音色;响度.

12.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开始就熔化,直到温度升高

到300℃时,才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非晶体(选填:“晶

体”或“非晶体”),此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选填:“吸热”

或“不吸热”).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一定的熔点.

【解答】解: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

到300℃才熔化完,说明固体物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点,此物质是

非晶体.物体的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故答案为:非晶体;吸热.

13.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333km/h.将常

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

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650℃的高温水蒸

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

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尾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液化现

象.

【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

度;

(2)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从气态变为液态.

【解答】解:(1)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

法液化成液态的;

(2)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尾气中的水蒸气遇

冷发生了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水蒸气;液化.

14.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船为

参照物,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向东(选

填“西”“东”)行驶的;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

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

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匀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

运动.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0.9m/s.

&L一1〜Ika-lalf-j.l

Q2345678c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1)在研究

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

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则物体是静止的;

(2)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物体进行匀速运动;

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物体进行变速运动;

刻度尺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的读数.在读出准确数

字之后,还要读出估计数字,当物体的末端正对刻度尺的刻度时,也

要读出估计数字0,由v=q计算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

【解答】解:

(1)以船为参照物,桥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桥是运动

的,故会有一座桥迎面而来;

河岸和桥之间没有位置移动,是相对静止的,所以,若他感到桥向西

运动,以河岸为参照物,则船是向东运动的;

(2)由于木块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木块是做匀速

直线运动;

根据图示可知,木块从位置1运动到位置4时,频闪3次,故木块所

用的时间为t=0.02sX3=0.06s;

根据图示可知,木块运动的距离s=8.00cm-2.60cm=5.40cm=0.054m,

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v=f=^^=0.9m/s.

t0.Ubs

故答案为:船;东;匀速;0.9.

15.“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

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调小音量,属

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

减弱噪声;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

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1531

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真空

不能传声.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从发射到接受的时间已知,

利用S=vt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

声.

【解答】解:跳舞时:调小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门窗

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t=*X2s=ls,由v=Q可得,此处海水的深度

为s=vt=1531m/sXls=1531m.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

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

故答案为:声源;传播过程;1531;真空.

16.如图,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

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

温度低于0℃,这是因为盐水使冰的熔点低于(选填“高于”或

“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底部生成的白霜是凝华现象.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冰与盐混合后,冰的熔点降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

凝华.

【解答】解: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使冰的熔点降低,低于

0℃;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

故答案为:低于;凝华.

17.端午节,小承和小冬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承认

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

小冬则认为,水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微沸腾,

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请写出理由.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措施.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水沸腾的特点,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变.

【解答】答:小冬的想法更合理.

因为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不论大火还是小火,只要能保持水沸腾,

水的温度都相同且不变,而且小火烧还能节约能源.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6分.

18.小明在利用如图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

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实验次数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1Si=75cmti=2.6sVi=28.85cm/s

2s2=75cm=2.5sv2=30cm/s

=

3s3=75cmts2.4sv3=31.25

cm/s

v=30.03cm/s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刻度尺和秒表;

(2)实验原理是产;

----1-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小(选填“大”“小”)

(4)若在计时的时候,小车过了起点后才开始计时,则平均速度会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v=1■算出平均速度;

(1)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必须测出路程和时间,从而

确定需要的测量工具;

(2)本题的思路是:根据给出的距离,读出对应的时间,用公式v=]

算出平均速度;

(3)实验时,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这样小车的运动时间时间长;

(4)小车过了起点后才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求得的速度发生

变化.

【解答】解:

_s2_75cin/

v--——30cm/s;

2122.5s

丫3=兽=粤=31.25cm/s;

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丫_1,1+丫2+丫328.85cm/s+30cm/s+31.25cm/s=3。03cm/s

33

(1)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

(2)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所以实验原理公式为:v=1;

(3)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

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4)若在计时的时候,小车过了起点后才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小,

根据公式v=?可知,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小,速度就会偏大.

故答案为:30;31.25;30.03;

(1)刻度尺;秒表;(2)v=%(3)小;(4)大.

19.如图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

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

再次拨动,使钢尺振动的快慢大致相同.

(1)此实验用于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通过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若要继续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时应保持拨动

钢尺的力度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

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上发出

声音的音调越低.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

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答】解:(1)此实验用于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让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

得出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时应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

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故答案为:(1)响度;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拨动钢尺的

力度;慢;低.

20.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左(选填“左”

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

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99℃,说明

此时的大气压不等于(选填“等于”或“不等于")1标准大气

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实验时,老师建议用温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这样做可以缩

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水沸腾前后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

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液体沸腾时,不

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

是液体的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

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在此实验中,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减少加热所用的时间,需

要给烧杯加盖,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温等.

【解答】解:(1)水在沸腾前底层水温度高,上层水温度低,气泡在

上升过程中遇冷重新液化成水,因此气泡应该是越往上往小的,故图

乙右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乙左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由图象知,水在第4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

度保持99℃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9℃.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

沸点是100℃,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所

以此时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