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价值:必修上第一单元教考衔接“教考”提纯-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新高考)_第1页
青春的价值:必修上第一单元教考衔接“教考”提纯-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新高考)_第2页
青春的价值:必修上第一单元教考衔接“教考”提纯-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新高考)_第3页
青春的价值:必修上第一单元教考衔接“教考”提纯-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新高考)_第4页
青春的价值:必修上第一单元教考衔接“教考”提纯-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春的价值

必修上第一单元教考衔接"教考”之精华提纯

【单元导语】

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

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

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

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

【单元学习任务】

一、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作品中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哪些是你以前未曾留意,而读过

之后感受很深的?哪些已经点燃了你思考人生、积极上进的热情?认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从你最有感

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二、反复诵读本单元诗歌作品,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

情感,感受不同的风格。

1.五首诗歌风格各异,但诗人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任选一首,想一想:诗中运用了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激发了你怎样的情思?如何通过意象来欣赏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写

一则札记

2.查找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资料,建议阅读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了解毛泽

东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加深对这首词主旨的理解。还要注意感受词作的意境,抓住“红遍”“尽染”“碧

透”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欣赏这首词。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交流。

3.任选一首诗,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对诗作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学之间相互点评。

三、《百合花》写的是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

代生活的向往。两篇小说的时代背景不同,表现的青春情怀却都是那样感人。阅读时要联系特定的历史背

景来理解作品的内涵,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从两篇小说中各选择一两个感人的片段,

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并作简要点评。

四、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

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的记忆。注意借鉴本单元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

面的手法,使诗作多一些“诗味”。汇总所有同学的诗作,全班合作编辑一本诗集作为青春的纪念。

(依据课程标准,解读本单元关键词,精华整合)一一语文素养提纯

1.理解诗歌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学习掌握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2.品读、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学习小说通过物象,“以小见大”塑造人物

的方法。

3.读懂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小说的主题

4.尝试诗歌写作,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尤炜(人教社)】:

“兼综”,就是多条线索、多样内容、多种要素的兼取和综合

第一,人文主题线索的兼综。

人文主题“涉及面宽,但聚焦在‘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三方面。

第二,学习任务群的兼综。本单元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但是从具体的选文来看,既包

括革命领袖早年的词作、体现“五四”精神的进步作家的诗歌,也包括表现解放战争和改革开放的小说,

可以说也体现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教考结合切入点】

1.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鉴赏,要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和鉴赏方法:

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韵

律和节奏的文学体裁。鉴赏诗歌,要注意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鉴赏新诗,可以特别欣赏其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鉴赏小说,要注意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要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的内涵,结合自己的阅

读感受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

要学会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对文本建构和文

本理解所涉及的复杂因素(如作者倾向与意图、作品语言与形式,读者立场、阅读取向、欣赏角度、评价

标准等)具有一定的认识,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审美心理、文化意义、人生价值和时代精

神。

2.写作主题:“青春的价值”

①关联主题:青年精神、青年追求、青年成长,有关青春的体验和思考,等。

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要对青春、青年、理想有自觉的体认,在经典作品的启发和引导下对青春的内

涵、青年的责任进行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格。

②写作情境:联系青年的身份,或创设相关情境、写作任务。引导在写作实践中建立起文学创作与生

活的联系,抒发真实情感。

3.学写评点性文字。

1.鉴赏诗歌(包括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

2.语言表达运用

①诗歌创作,要求学习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这个能力要求可以体现在语言表达题中。

②对词语、修辞等表达效果的分析。

【专题聚焦】专题一:通过反复诵读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

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感受不同年代、不同国家,诗人对青春独特的认识,思考

青春的意义和价值。

专题二:阅读《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着重把握小说赞美人性美的主旨;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

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及其效果;咀嚼本小说的语言,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握人物形象,感知人物身上洋溢的人

性美、青春美。

【教考衔接】1.适当回顾现代诗歌的鉴赏,全面备考。

对现代诗的欣赏,要落实到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上,如意象的运用、语言的陌生化等,体会诗人是

如何表现情感的。

小说阅读鉴赏:

重点解读(一)

(■一)第'一人称叙述

提问:本文的叙述角度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明确:角度:第一人称叙事。

好处:

①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

②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

③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

④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⑤使故事情节叙述得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

其实,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进行作品文本分析时,可以与作者生平结合起来

进行分析。

茹志娟1925年生于上海。3岁时(1928年)亡母,幼年随祖母做手工活为生。11岁(1936年)进上

海私立普志小学读书,一年后辍学。13岁(1938年)祖母逝世,曾被送入上海基督会所办的孤儿院。后

经补习插班入浙江武康中学。18岁(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

工团工作,后担任苏中军区前线话剧团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岁(1944年)随兄参加新四

军。先后任文工团组长、分队长、创作组副组长。22岁(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6岁(1951年)创

作的话剧获南京军区55年文艺创作二等奖。30岁(1955年)转业到上海,任《文艺月报》编辑。33岁

(1958年)发表多篇短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受到茅盾的赞赏,从此声誉鹊起。

茹志娟曾有过军旅生活,小说中的叙述者“我”可以看作是作者本人的映射。作者用“自己的”眼睛

为广大读者“转述”了一个真情流露的军民故事。

(二)叙述者的三重身份

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或词组来概括一下小说的叙述者,即课文中的“我”的文化身份,用什么词比较

合适?

明确:新女性。

文中的“我”有着先进的思想和活泼的性格,是位知识分子,这些宝贵的特质无疑是颠覆了传统社会

对女性的认知。正是叙事者"新女性”的文化和教育背景赋予小说以独特的叙述视角。下面,具体分析一

下叙述者的几重身份。

1.矛盾的制造者和见证者

例一: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在家时你干

什么?”……”你多大了?”……“参加革命几年了?”……“你怎么参加革命的?”……“家里还有什

么人呢?”……“你还没娶媳妇吧?”……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

拭汗。(7-24)

例二:“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

面前一送,说:“抱去吧。”(30-35)

例三: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

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

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

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36)

思考:通过以上文段,总结“我”所具有的特点。

明确:矛盾的制造者和见证者。

在小说中,矛盾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我”的矛盾的制造者和发现者这一身份是

《百合花》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那么“我”是怎样“入戏”的?

开头: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

“我”很自然地将包扎所和保险箱联系起来,似乎包扎所的安全系数仅次于保险箱,可见“我”内心

对于上级安排的不服气。

思考:“我”为什么会不服气?

明确:这种不服气表面似乎是因为好强,但其实是“我”因为自己的女性身份而受到特殊看待和特殊

保护,“我”是女同志,但女同志也是战士,然而“我”却没有被当作真正的战士对待,在“我”看来,

所有的战士都是一样的,不应该男女有别,这段不起眼的隐含着“我”强烈的性别平等意识。

从这段描写就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不老实”的女子。这个开头在写作手法和情感动因上都为后

文“我”制造矛盾和发现矛盾的行为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只有“我”这样的新女性才会去刻意而友善地制

造矛盾,同时也只有“我”这样的新女性才会有足够的胆量和好奇去关注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矛盾。后文还

有一处十分相似的描写:

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

道理相比前文是一样的。

刚才的分析特别强调了一句话:这个开头在写作手法和情感动因上都为后文“我”制造矛盾和发现矛

盾的行为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写作手法好理解,无非是为后文某某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但是“情感动

因”怎么回事呢,铺垫或伏笔是怎样设置的?

思考:“情感动因”是什么?

明确:性别意识。

从“性别意识”的角度出发,在提到的矛盾中很容易发现,作者构建了两对异性关系:“我”和通讯

员,通讯员和新媳妇。前一对中,“我”是矛盾制造者,后一对中,“我”是矛盾见证者。再者,不管是

我跟通讯员挑起的婚恋方面的话题,还是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尴尬的交际活动,都是以异性关系为中心的。

换句话说,不管是“我”制造的矛盾,还是“我”发现的矛盾,都是以异性关系为中心的,所有的矛盾都

因为“我”的存在得以产生或呈现,而“我”的性别意识又是制造和发现矛盾的主要动力,这就是我们所

说的"情感动因"。

性别意识并不是小说的主题,但它却推动着“我”去制造和发现矛盾,从而隐形地支撑起了小说的整

个架构,从而给其他内容以充足的空间。

小说着力表现的是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如果叙述者只有第一层身份,这一主题很难被全面表

现出来,即使有所呈现也难以打动读者。那么,下面再来看一下“我”的其他身份。

2.具有浪漫气质的想象者

课文中穿插了两处“我”的想象。

第一■处:

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

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

石级哗哗作响。……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12)

绿竹青山,拾阶而上,这是多么优美静谧的场景。

思考:这一段文字美在哪里?

明确:

①动态美(小伙拖毛竹)与静态美(竹海)结合;

②视(画面)听(毛竹刮打石阶的声音)结合;

③镜头的切换,宏观(一开始的竹海)微观(特点小伙子拖毛竹)结合;

④将情感融入了想象中(对故乡的怀念与热爱)。

第二处: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

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

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

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

同乡大概现在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48)

这一处想象有两个场景,一个是故乡中秋节祭祀月亮的情景,一个是“我”想象中此时此刻小通讯员

所停留的地方。通过阅读上下文分析“我”这个时候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呀?是大战前夕,作者却在这里

插进这么一段抒情性的想象,这是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

思考:作者在这里插进这么一段抒情性的想象,这是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为什么?

明确:想象了几年前等着香尽、吃糖的“小同乡”和现在为革命英勇战斗的“通讯员”,两者形成了

对比,突出小通讯员的成长,也表达“我”对他的牵挂和思念。

这样优美欢快的场景出现在战争中的回忆里,不免让人心生感慨,是战争让这样原本属于我们美好的

中秋场景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中秋夜的炮火,使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表达小说中的“我”

的和平美好的向往。

正是因为战争,才让“我”在原本应该和家人团聚的中秋节时身处异乡,才让一位普普通通的拖毛竹

的小伙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战场,“我”的想象中渗透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小通讯员的牵挂,而在战争前夕

进行这样的一番想象,更能看出小说中“我”的敏感与细腻,向往着美好的一切。

思考:模仿第一部分的格式,概括“我”的第二重身份。

明确:具有浪漫气质的想象者。

不论是竹海的想象还是关于中秋节的想象,都刻画都十分细腻,有声音,有色彩,有气味,充满了自

然美。“我”的心灵所看见的全是简单与美好,竹海中,石阶上,质朴的小伙拖着毛竹;中秋节,故乡里,

天真的孩童唱着歌谣;哪怕是在战场上,“我”所想到的也只是小通讯员的成长与勇敢,而不是血与火的

较量。这两段段描写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使自然美与人性美实现了高度的融合。

3.细致的观察者

文中除了"我”的想象画面描写外,还有大量的对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动作神态描写,以及一些诸如对

百合花棉被的细节描写,比如:

例一: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7)

例二: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

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41)

这是两处前后照应的描写,既反映了通讯员心情的变化,同时“野菊花”的意象也象征着一种明朗轻

快的心态,渲染着一种轻松的氛围。

第7自然段中,“我”在观察通讯员的时候,就发现了他枪筒里插的几根稀疏的树枝,还颇有情调地

想这“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这体现了女孩子独有的细致。

而在第41自然段这里,在小通讯员走的时候,“我”又看到了他背后的枪筒。这次里面多了一枝野菊

花,并且野菊花“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多了一朵花这种细节非常小,而“我”不但看见并记住了,

并且细致描绘出了野菊花抖动的情态,这种描写富有情调,笔触细腻,是女性视角下的描写特色,同时也

体现了茹志娟本人柔和优美的语言风格。

思考:模仿前两部分的格式,概括“我”的第三重身份。

明确:细致的观察者。

这些描写体现了“我”作为女性的细腻心思,将文中人物塑造得更加立体鲜活,生动传神,同时也更

能体现出文章想表达的人与人之间纯洁而美好的感情。这样的女性视角提供了一个柔和细腻的氛围,使文

章与“人性美”的主题更加契合,带给读者一种良好的阅读体验和心灵上的享受。

总结

分析叙述者的“多重身份”只是为了更好地解读课文所采取的一种分析手段,课文中的“我”是一个

有血有肉的人物,不能将其割裂开。小说的叙述者“我”是矛盾的制造者和见证者,是一个具有浪漫气质

的想象者,是个细致的观察者,“我”不仅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当局者”,也是捕捉一切的“旁观者”,

“我”的眼睛是展现人性美的窗口。

延伸拓展

1.小说中的“我”是个细致的观察者,请找出“我”发现的其他细节。

参考答案:

第8自然段: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

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第32自然段: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

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

别见怪等等。

第34自然段: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第44自然段: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的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

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

第62自然段: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第64自然段: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2.除了女性叙述视角,《百合花》中还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女性人物:新媳妇。经历战争的洗礼后,新

媳妇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有了明显的成长,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克服了自身的胆怯、扭捏和羞涩。小媳妇的登场时,文章的描述是“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媳妇的忸怩羞涩。当小通讯员阵亡时,小媳妇解开他的衣服,庄严而虔诚地给通

讯员擦拭身体。

②加深了战争和战士的认识。在借被子时,新媳妇“尽咬着嘴唇”“忍着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里

可以看出新媳妇对通讯员善意的捉弄,也体现了新媳妇性格纯朴、天真的一面。在小通讯员死后,她发出

的两次“啊”,第一次表达出了其震惊、悲伤和敬佩之情。

学习评价

1.《百合花》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

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

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

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

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

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

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2.这虽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却洋溢着一种美感,请结合作品说说它“美”在哪里。

明确:

①人物美。小说中新媳妇在借被子和献被子的过程中表现出纯洁善良、果断坚毅的形象特点;通讯员

在小巷中扑向那冒烟乱转的手榴弹,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②情感美(人性美或人情美)。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着像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军民之间、战士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③语言美。小说的语言不论叙述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

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重点解读()二

美的叩问一香雪之美

1.阅读《哦,香雪》品析香雪人物形象

“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

委屈。”(第37段)

——善良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

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

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

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

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第46段)

----纯真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

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

它的价钱。”(第47段)

——渴求科学文化知识

“车上一直没有人发现她,她却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

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

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走过来拉开了香雪。香雪跨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的那位女学

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

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

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有点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定了她的信心,

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

铅笔盒。”(第64段,65段)

——坚毅,执着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第69段)

——自爱

明确:香雪是一个充满淳朴之美、自尊之美、青涩之美、执着之美的女孩

(三)美的历程一迂回曲折

1.香雪是否有自卑、虚荣的一■面?

2.美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符号,它可能会经历虚荣自卑,美的历程本就是迂回曲折的。

(四)比较阅读一寻找共性

作品人物事件人物特点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

《窃读记》“我”

《哦,香雪》香雪

(五)主题阐释一心灵觉醒

生活在遥远的小山村,却向往外面的世界,没有被大山所掩埋,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对进步的迫切需要、

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主动向外探求,求新求变,积极向上,实现人生价值,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的难能可贵。

这便是属于孙少平、“我”“香雪”独特的自我心灵觉醒。

(六)现实意义一人生启迪

相比较北上广,有的地方就是远在偏远山区,那里封闭、落后之地,那么当山外的现代文明之风吹进这样

尘封的地方,人们会不会像香雪一样抓住机会,改变自己,如何抓住机遇?

(七)拓展延伸一深化主题

我们又该以什么姿态去接触现代文明,需要改变的是什么?需要保留的又是什么?

【主题拓展阅读】

主题阅读:责任——当仁不让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彰显的是青年毛泽东面对风云变幻的动荡时局而生发的对祖国命运

的深切关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敢以天下为己

任的豪情壮志。关注时局,关心国事,当是每一个有志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此发表自己的想法)

承担时代使命,勇做时代弄潮儿(2018年全国卷I满分作文)

亲爱的2035年18岁的一代人:

这是一封来自2018年的信。

时光如梭,2035年,你们已成年,国家也已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享受了时代的便捷与

美好,你们是否准备好承担时代使命,续写下一个辉煌篇章?

回顾过往,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从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夏季奥运会到2015年顺利申办2022年北

京冬季奥运会,体现的是中国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实力和信心;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到“墨子号”量子

科学实验卫星,从“中国天眼"到“篮鲸2号”海上钻井平台,中国创新科技,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国重器;

从“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支持到中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中国智慧令世人惊叹。这些成就,或

许已成为你们口中的“老古董",但这些无疑是18年前的这代人为未来奠定的坚实基础。

反思现在,我们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过程中,

仍有一些技术瓶颈等待突破——2018年4月,美国为制裁中兴,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销售零部件和软件,

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无核心技术之痛;在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的过程中,仍有如"工业

垃圾跨省倾倒长江”等污染环境的行为出现。这些确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挑战,同时也需要你们这一代人来

督查和完善。

遥想未来,2035年的你们定当不辱使命。那时,想必你们已享受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福利,见证了我

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也已看到了《中国制造2025》的成果——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

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但你们一定不能忘记使命,要继续攻坚克难,争取在我国百年诞辰时,使我国综

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这不只是科技、知识的传递,更是使命感的传递。

2018年,我在此写下祖国之前的辉煌,愿祖国在2035年更加美好;2018年,我在此指出我们当前的

不足,盼望着2035年的你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018年,我在此企盼着那时18岁的你们承担时代使

命,勇做时代弄潮儿。

2018年18岁的一代人

2018年6月7日

[2021年全国二卷】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

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

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全国三卷】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

“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

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

感悟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全国二卷】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

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

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

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

讲稿。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

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⑤2049年9

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八省适应考】

文学类阅读《国文教员》:9.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

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答:①记录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风格,具有“世说”类小说的特点;②以新

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③体现了学者金克木独特的小说观念。

【2022全国甲卷】古代诗歌阅读

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

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

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2021年新高考一卷】语言文字运用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答:①意义紧密相

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

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

气氛。

【2020年新高考二卷】语言文字运用

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答:①句中把放飞

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

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

[2021年全国甲卷】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

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

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

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祥如雷锋、

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

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7年全国二卷】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

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2019年山东适应考】

现代诗歌阅读《刈禾女之歌》: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4分)答:①“水瓶”和“井”空而

常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