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河姆渡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身着棉衣御寒 B.用甲骨文记事 C.人工栽种水稻 D.普遍使用铁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能出现于河姆渡居民日常生活中”和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会人工栽种水稻,C项正确;明朝棉衣才成为普通民众的衣物,排除A项;商朝甲骨文出现,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才出现和推广,排除D项。故选C项。2.西周将殷商亲族分封给新封国作为臣民,从而将周人与殷民、土著部族捆绑为一个国家共同体,改变了夏商时期的亲族聚居的状况。这一做法()A.导致了统治权力的旁落 B.助推了早期国家的发展C.解决了财产分配的矛盾 D.确保了王畿地区的安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本题材料“西周将殷商亲族分封给新封国作为臣民,从而将周人与殷民、土著部族捆绑为一个国家共同体,改变了夏商时期的亲族聚居的状况”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巩固了统治,确立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促进了早期国家的发展,B项正确;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A项;宗法制的确立是为了解决财产分配的矛盾,排除C项;西周后期分封制被破坏,无法确保王畿地区的安全,排除D项。故选B项。3.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规定,老人控告子女“不孝”,可以要求处以死刑,而地方官吏不必经过“三宥”的程序,须立即拘捕惩处;子女不得控告父母,告者有罪得予追究。这反映出秦朝()A.礼法并用的倾向 B.家庭关系的紧张 C.定罪量刑的完善 D.政治制度的变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秦朝云梦秦简中关于子女不孝的量刑比较严格,说明渗透了儒家价值观,反映了秦朝礼法并用的倾向,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法律中关于老人控告子女和子女控告父母的相关规定,并不是具体案例,无法说明家庭关系紧张,排除B项;材料只有针对子女与父母控告的规定,无法说明定罪量刑的完善,排除C项;本题材料属于秦朝的法律,不属于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4.汉文帝的霸陵考古发现,其陵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器皿以陶制为主,与文帝“欲为省,毋烦民”的遗诏相吻合。这说明()A.实物史料比学术资源更加可靠 B.历史真相都可以从考古中还原C.考古发现与文献研究相互印证 D.文献材料缺乏历史研究的价值【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霸陵考古发现,其陵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器皿以陶制为主,与文帝‘欲为省,毋烦民’的遗诏相吻合”,可知考古发现与文献研究相互印证,C项正确;材料体现考古发现与文献研究相互印证,不体现实物史料比学术资源更加可靠,排除A项;“都可以”说法绝对,排除B项;文献材料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面,排除D项。故选C项。5.魏晋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主张虚无的“道”,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士人阶层的扩大 B.造纸技术的提升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政治斗争的残酷【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斗争残酷,国家分裂,导致“清静无为”式的魏晋玄学的产生,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扩大,而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形成,排除A项;造纸术提升属于客观原因,排除B项;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6.它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实现了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是世界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安全、维持帝国统一而修筑的巨大工程体系。该工程体系指的是()A.都江堰 B.莫高窟 C.大运河 D.明长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实现了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是世界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安全、维持帝国统一而修筑的巨大工程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隋统一全国后,为了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隋炀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的大运河,促进了南粮北运,C项正确;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佛教艺术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长城,是指明朝北部地区的军事防御工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7.图1和图2反映了唐朝()A.陆路交通的发达 B.中外文化的交流 C.青铜技术的高超 D.海外市场的扩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图片可知,中国出土了阿拉伯人外贸的陶俑和绘有阿拉伯图案的瓷器,说明中国与阿拉伯经济、文化交流较多,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相关文物,并未涉及陆路交通相关情况,排除A项;材料中的文物属于瓷器和陶器,不属于青铜器,排除C项;出土的唐阿拉伯人俑属于陪葬品,无法反映海外市场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8.《福建省历史地图集》中的一幅地图图注为“其时设福建路,路转运司与提举常平司的治所设在建州。”该地图所处时期可能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福建路”“路转运司与提举常平司”,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将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其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它们互不统属,相互牵制,C项正确;汉朝没有“路”这一行政区划,排除A项;唐朝没有“路”这一行政区划,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路”“路转运司与提举常平司”是宋朝时期设置的,不是明朝,排除D项。故选C项。9.深衣是汉服中的一种,为礼服,多用于祭祀等场合。宋代学者朱熹通过对《礼记》深衣篇的考证和研究复原而成朱子深衣,由如图可知该设计()A.融入儒学教化功能 B.追求礼服时尚潮流C.强调服饰简洁实用 D.彰显自身个性风格【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朱子深衣前后中缝,守正执中,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状以应方,代表做人要规矩,深衣必缝,礼义廉耻等,据此可知,该设计体现了宋朝时期儒学的教化功能,A项正确;图示信息并未体现朱子深衣追求时尚潮流,排除B项;据图示可知该设计有些复杂,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人的价值和个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0.清人王夫之曾评说:“宋所忌者,宜力之武臣耳,非偷生邀宠之文士也。”下列可以佐证其观点的是()A.设立中朝 B.派驻州刺史 C.文官任枢密使 D.废除宰相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宋所忌者,宜力之武臣耳,非偷生邀宠之文士也”可知,王夫之描述的是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由文官担任负责军政的枢密使,C项正确;西汉汉武帝时设立中朝,排除A项;汉武帝为了监察地方官,将全国分为十三州,派驻州刺史监察地方,排除B项;明太祖时废宰相,排除D项。故选C项。11.以下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编定《授时历》。西学东渐带动科技进步C辽设置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游牧民族事务。辽朝职官设置具有因俗而治特征D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北宋边疆地区经济往来密切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辽朝设置南北面官制对国内不同民族实施区别管理,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征,C项正确;“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反映宋代科举制的实行助推婚姻观念的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没有关系,排除A项;郭守敬编定《授时历》是西方近代天文学传入中国以前最优秀的历法,不是受西学东渐影响,排除B项;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开始出现纸币—交子无法反映边疆地区经济往来密切,排除D项。故选C项。12.“房村光饼”起源于明朝中期,是流行于闽北地区著名的传统小吃,据传与当时某位在闽抗击倭寇的爱国将领有关。这位爱国将领最有可能是()A.戚继光 B.俞大猷 C.郑成功 D.林则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据传与当时某位在闽抗击倭寇的爱国将领有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入闽追歼倭寇,连日阴雨,戚继光便下令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后人感念他,便把这种小饼叫作“光饼”,A项正确;俞大猷虽然也是抗倭英雄,但他与“光饼”无关,排除B项;郑成功收复的是台湾,与材料“抗击倭寇”不符,排除C项;林则徐是清朝人,他领导了虎门销烟,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这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约190万字。该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约190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项正确;《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农书与材料“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不符,排除B项;《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雍正元年,“福建客商出疆贸易者,各省码头皆有,而苏州南濠一带,客商聚集尤多,历来如是。查系俱有行业之商。”据此可知()A.区域位置决定经济发展 B.地域性商人群体兴起C.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十三行”垄断外贸【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而苏州南濠一带,客商聚集尤多,历来如是。查系俱有行业之商”可知,雍正元年,苏商兴起,结合所学可知,苏商是十大商帮之一,商帮就是地域性商人群体,B项正确;“区域位置决定经济发展”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C项;“十三行”在广州,与材料“而苏州南濠一带”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如图是1867—1895年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目分领域统计数据。据此可知,该局译印图书()A.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 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诉求C.表明崇尚科学成为主流 D.旨在传播西方工业文明【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7—189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867—1895年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科学技术类占比百分之六十五点五,军队国防占比百分之一十七点三五,说明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是为了适应洋务运动期间引进外国技术和国防近代化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反映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科技类和国防类占比较多,不是反映农民阶级诉求,排除B项;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的种类,无法反映民众是否崇尚科学,排除C项;上海制造局译书的目的是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不是为了传播西方工业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16.1898年之前,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常常纠结于传统的天下主义与排满的种族主义之间此后转向以现代民族国家和反帝国主义为基调的国家民族主义。造成其思想转变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社会主流思想变动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898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促使梁启超民族观由传统的天下主义和排满的种族主义转变为现代的国家民族主义,B项正确;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1898年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并未发生变动,排除C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17.有学者指出,涂在辛亥革命之上的“新漆剥落已尽”,革命前的“旧相”显现。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严重脱离中国国情 B.阻碍民主政治发展C.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D.尚未改变社会性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涂在辛亥革命之上的‘新漆剥落已尽’,革命前的‘旧相’显现”并结合所学可知,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变,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排除A项;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当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排除C项。故选D项。18.1920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些活动()A.见证了府院之争的破产 B.铺平了五四运动的道路C.奠定了中共成立的基础 D.改变了军阀割据的局面【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中国)。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1920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这些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C项正确;这些活动与“府院之争”无关,排除A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排除B项;这些活动不能改变军阀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19.1929年3月,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新的策略思想。这一指示()A.粉碎了帝国主义的阴谋 B.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实践C.增强了国共合作的力量 D.促进了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共对峙时期(中国)。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3月,毛泽东提出在赣南闽西“用游击战争以发动群众,以群众公开割据,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的重要战略有利于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推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B项正确;当时处于国共对峙时期,国内的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排除A项;当时国共处于对峙状态,排除C项;这一指示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0.“突破乌江,到遵义去过年”“翻雪山、过草地,锻炼红军真本事”。这些标语口号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不畏艰难、敢于牺牲 B.崇尚劳动、敬业守信C.清正廉洁、克己奉公 D.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红军长征期间(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突破乌江,到遵义去过年”“翻雪山、过草地,锻炼红军真本事”这些标语口号属于长征期间的口号,红军长征向世界展示了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A项正确;“崇尚劳动、敬业守信”是我国经济建设道路探索初级阶段提倡的精神,排除B项;“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是苏区干部的好作风,排除C项;“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抗疫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21.1945年,《大公报》刊载了《沁园春·雪》及柳亚子的和词。自此,重庆处处谈论,人人唱和。有精明的商人也打出“沁园春”的招牌,把收集到的数十首《沁园春》张挂在饭店里,以此招徕顾客,果然生意兴隆。据此可知()A.中共取得政治主动 B.时政环境影响商业C.美国推行扶蒋反共 D.国共双方统一认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赢得了社会的赞许,其诗词被商人引用,生意兴隆,说明时政环境影响商业,B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共赢得社会的赞许,无法反映其取得政治主动,排除A项;美国推行扶蒋反共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并未形成统一认识,排除D项。故选B项。22.解放战争时期,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出民工支援前线,担负了运送粮食和作战物资、抢救和转运伤员、看押俘虏等艰苦繁重的战勤任务,及时满足了作战部队的需要。这说明()A.民心所向是胜利之本 B.国际形势改变战争走向C.精良武器是决定力量 D.舆论宣传左右战局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出民工支援前线,担负了运送粮食和作战物资等,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A项正确;解放战争的走向与国际形势无关,排除B项;民众支持是决定力量,并非精良武器,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舆论宣传对战局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23.如图可知,这一时期()A.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B.农业农村成为时代热词C.环境保护受到高度重视 D.教育事业获得广泛关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根据图中连接线可知,频数较高的词主要是:建设、经济、发展等,结合所学可知,1978--2015年属于改革开放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进行经济建设,A项正确;农业农村成为时代热词发生在中共十九大(2017年)召开之后,与图示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图示并未涉及“环境保护”,排除C项;图示不能体现教育事业获得广泛关注,排除D项。故选A项。24.2018年至2022年,中国共对外提供800多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总价值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援助对象遍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和欧洲等地区国家。这反映出中国()A.推动了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B.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缩小了南北国家贫富差距 D.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2018年至2022年,中国共对外提供800多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总价值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援助对象遍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和欧洲等地区国家”,可知我国积极对外伸出援助之手,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项正确。材料强调我国的人道主义援助,不属于经济多极化,排除A项;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强调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完整,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缩小了南北国家贫富差距”夸大了我国人道主义援助的意义,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王朝在已归附的边疆民族聚居区,推行羁縻府州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前人开创的羁縻政策。羁縻府州长官由当地部族首领担任并以传统方式处理本族内部事务,其职位可以世袭,但须经朝廷册封任命,接受所在边州长官的军事征调,并向朝廷进贡。这一制度符合当时西南社会的实际状况,进而巩固唐朝的西南边陲。——摘编自邓仕海《唐代西南边政与边吏研究——以剑南道为中心》等材料二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执行国家的政令和律法,承担国家规定的赋税,建立国家正统的儒学教育体系。随着制度障碍的打破,人口大规模流入垦殖,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相互交融及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改土归流对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摘编自莫代山《改土归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在西南地区得以推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改土归流”政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实施的意义。【答案】(1)原因:吸收了前代羁縻府州制度的经验并进行了完善;羁縻府州制度体现了因俗而治,符合当时西南社会的实际状况;羁縻府州制度有利于巩固唐朝的统治。(2)特点:在西南大规模推行;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管理;儒学教育推广到西南地区。意义: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一“唐王朝在已归附的边疆民族聚居区,推行羁縻府州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前人开创的羁縻政策。”得出:吸收了前代羁縻府州制度的经验并进行了完善;根据材料一“羁縻府州长官由当地部族首领担任并以传统方式处理本族内部事务,其职位可以世袭,但须经朝廷册封任命,接受所在边州长官的军事征调,并向朝廷进贡。这一制度符合当时西南社会的实际状况。”得出:羁縻府州制度体现了因俗而治,符合当时西南社会的实际状况;根据材料一“进而巩固唐朝的西南边陲”得出:羁縻府州制度有利于巩固唐朝的统治。【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得出: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根据材料二“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执行国家的政令和律法”得出: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管理;根据材料二“建立国家正统的儒学教育体系”得出:儒学教育推广到西南地区。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随着制度障碍的打破,人口大规模流入垦殖,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得出: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也推动了文化的相互交融及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改土归流对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得出:加强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以来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宋廷迁至临安后,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土地资源紧张。浙江民众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加之灾害频发,在这种情势下,官民将发展空间投向了沿海滩涂。但受限于对沿海滩涂资源的认知程度与时人开发沿海滩涂技术水平,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活动主要从滩涂围垦、海盐生产、海物采捕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航海贸易诸项活动。在浙江的引领下,中国形成了依托陆地、走向海洋的新格局。——摘编自张宏利《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材料二明清时期随着海洋科学技术、渔业捕捞方法等的发展,使得海洋渔业捕捞突破航行瓶颈,驶向远海。在高压海禁政策下,涂滩养殖业蓬勃发展,制盐工艺与产量不断提高。明清中国已形成了以沿海渔产区为中心扩张全国、延伸海外的海产品市场销售网络体系,然而明清政府极力控制民间贸易的规模和实力,同时还禁止商民出洋长期谋生或久居国外谋求发展,使中国社会丧失了自我发展的机遇。——摘编自胡可杰《耕海牧渔:明清时期福建沿海居民渔业活动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浙江官民开发沿海滩涂动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与宋朝海洋资源开发的不同。【答案】(1)动因:解决军费开支,人地矛盾激化;浙江民众生产生活成本增加;灾害频发的影响。(2)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宋朝开发沿海滩涂技术水平较低;明清海洋科学技术、渔业捕捞方法等得到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主要活动不同:宋朝主要从滩涂围垦、海盐生产、海物采捕以及航海贸易等活动;明清涂滩养殖业蓬勃发展,制盐工艺与产量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的格局、范畴不同:宋朝形成了依托陆地、走向海洋的格局;明清已形成了扩张全国、延伸海外的销售网络体系。【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动因:根据材料一“北宋以来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宋廷迁至临安后,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土地资源紧张。”得出:解决军费开支,人地矛盾激化;根据材料一“浙江民众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得出:浙江民众生产生活成本增加;根据材料一“加之灾害频发,在这种情势下,官民将发展空间投向了沿海滩涂。”得出:灾害频发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和清朝(中国)。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根据材料一“但受限于对沿海滩涂资源的认知程度与时人开发沿海滩涂技术水平”得出:宋朝开发沿海滩涂技术水平较低;根据材料二“明清时期随着海洋科学技术、渔业捕捞方法等的发展,使得海洋渔业捕捞突破航行瓶颈,驶向远海。”得出:明清海洋科学技术、渔业捕捞方法等得到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主要活动不同:根据材料一“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活动主要从滩涂围垦、海盐生产、海物采捕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航海贸易诸项活动。”得出:宋朝主要从滩涂围垦、海盐生产、海物采捕以及航海贸易等活动;根据材料二“在高压海禁政策下,涂滩养殖业蓬勃发展,制盐工艺与产量不断提高。”得出:明清涂滩养殖业蓬勃发展,制盐工艺与产量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的格局、范畴不同:根据材料一“在浙江的引领下,中国形成了依托陆地、走向海洋的新格局。”得出:宋朝形成了依托陆地、走向海洋的格局;根据材料二“明清中国已形成了以沿海渔产区为中心扩张全国、延伸海外的海产品市场销售网络体系”得出:明清已形成了扩张全国、延伸海外的销售网络体系。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抗日战争中,海外华人广泛的抗日宣传工作和争取国际声援的活动,为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海外华人捐资捐物支援祖国抗战,成为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和补充。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人曾有过两次大规模回国参战的热潮。此外,一些人还采取了不与日寇合作,坚持消极抵抗的方式来参与抗日。——摘编自刘东《海外华人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历史功绩》材料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成为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枢纽,同时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外华人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影响。【答案】(1)贡献:积极宣传抗日和争取国际援助;通过捐款捐物为抗战提供物质支持;大规模回国参加抗战;通过拒绝与日寇合作来消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抗战时期(中国)。贡献:根据材料“在抗日战争中,海外华人广泛的抗日宣传工作和争取国际声援的活动,为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可知积极宣传抗日和争取国际援助;根据材料“海外华人捐资捐物支援祖国抗战,成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