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知识点_第1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知识点_第2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知识点_第3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知识点_第4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背背默默知识点整

(适合背诵的知识点)

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1.我们完成一项活动所使用的物品都可以称之为工具,工具一般能够使我们省

力或方便。

2.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出核桃仁

(1)注意:使用工具时,要十分小心,防止手被砸伤或压伤。

(2)不使用工具时,很费劲而且很难取出核桃仁;使用锤子、砖块等工具时,

能取出核桃仁,但基本上都是碎块、碎渣。使用核桃夹时,既省时又省力,熟

练后还可以取出完整的核桃仁。

3.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2)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

(3)同一种工具,使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也会不同。

(4)费力、难做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

4.我们在活动中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称为技术。

5.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1)通信工具:手机、电话、电脑等。

(2)测量工具:温度计、刻度尺、秒表等。

(3)机械工具:螺丝刀、钳子、扳手、羊角锤等。

(4)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

6.不同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可以根据技术来发明工具。

第2课斜面

1.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斜坡了。他们利用斜坡将巨石从低处推到高

处,这样可以省力。斜坡就是一种斜面,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可以省力。

2.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不需要人为施加力。

3.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4.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见到斜面的应用,比如刀、斧

等;你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如盘山公路、桥梁、高

速公路的排水设计等。

5.人们利用斜面和其他技术修建了运河、水坝、水渠、水沟等设施,组成水利

系统。

第3课不简单的杠杆

L很久以前,人类就学会利用一些自然材料如石头、木头、兽骨、植物纤维等

来制造工具。人们知道,单纯依靠自己肌肉产生的力量是有限的,制造一些工

具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2.一根木棒就可以变成杠杆。古人利用木棒撬动大石头,或者将植物粗壮的根

撬出来。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

3.杠杆上三个重要的位置

(1)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2)支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

(3)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

4.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撬动一块大石块时,支点距离阻力点越近,距离用力点

越远,就越省力。

(1)增大力的作用效果:撬棍、启瓶器、钳子、羊角锤等。

(2)扩展力的作用范围:打捞网、筷子、船桨、钓鱼竿等。

(3)改变力的作用方向:锄头、撬棍等。

第4课改变运输的车轮

1.在车轮发明之前,人们大多通过双脚行走去探索自然,也依靠人力或畜力运

输物品。

2.随着车轮的运用,人们不仅发明了马车、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

还发展了交通图、桥梁、铁轨等技术,人类的交通运输变得快捷和高效。

3.分别用平板和手推车在操场沿直线、曲线运送物品,可以总结出车轮的作

用:省力、省时、灵活、平稳、便利等。实验中使用秒表进行计时。

4.车轮是一种轮轴,由半径较大的轮和半径较小的轴组成。在漫长的历史中,

车轮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无辐条的车轮

有辐条的车轮

I有轮胎的车轮

5.轮轴可以省力,而且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轮轴越省力。

6.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扳手、滑轮、螺丝刀都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

第5课灵活巧妙的剪刀

1.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利用金属材料制造工具成为可能。大多数金属不仅坚

硬耐用,更难得的是它们的可塑性强。人们可以将金属熔化、拉伸、弯曲、成

形和再成形,制造出复杂精密的工具。

核桃夹播棍

2.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

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杠杆。

3.组合多项技术是工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4.剪刀是一种可以灵活、精细加工的工具。人们通过把手控制刀刃移动的方向

和开合的角度,通过刀刃的方向和角度的变化可以灵活地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剪

切。

5.模拟医生做外科手术。用普通剪刀剪开组织时容易将开口开得太大,使用解

剖剪会更方便。

6.三种剪刀

裁衣剪刀

理发剪刀

CO

解剖剪

(1)裁衣剪刀为了获得更大的裁剪距离,剪刀的结构都会设计成等臂杠杆甚至

是费力杠杆,但我们使用时并不觉得有多费力,这是得益于刀刃是斜面,刀刃

越锋利,裁剪起来就越省力。

(2)理发剪刀(牙剪)也多为费力杠杆,刀刃是梳齿形状,可以用来打薄头

发。

(3)解剖剪刀的刀柄很长,刀刃很短,可以很省力。

第6课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1.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进着工具和技术,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

中,印刷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我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3.模拟活字印刷

(1)检字: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

(2)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

(3)拓印: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

(4)晾制: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

4.估量活字印刷的时间(印刷多次时只需检字一次)

(1)印刷一本书的时间=检字一本书的时间+刷墨一本书的时间+拓印一本书

的时间+晾制一页的时间(可以同时晾制,所以晾制花费的时间很少,可以忽

略)

(2)印刷100本同样书的时间=检字一本书的时间+(刷墨一本书

的时间+拓印一本书的时间)X100

5.评测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两种方式

(1)制作少量的书时,如制作一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手工抄写。制作大量

的书时,如制作100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活字印刷。

(2)手工抄写很容易有错误,而活字印刷可以在检字阶段多检查几次,能大大

降低错误率。

6.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为可能。印刷术本身也在不断地发

展。

第7课信息的交流传播

1.印刷革命带来了书籍报刊的大量普及。

2.现在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信息交流已经越来越便捷和准确。

3.书籍、广播、电视、电脑、手机等都是人类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工具。4.比较不

同的传播工具

(1)书本主要为我们提供文字、图像等形式的信息,人们通过阅读,获取书籍

所承载的信息。

(2)电脑可以提供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更多形式的信息。电脑承载的信

息更加多元,人们可以通过看、听的方式获取它所承载的信息。

5.比较阅读图文和观看视频的传播效果

方式获取信息的速度获取信息的效果

阅读图文快抽象、不易理解

观察视频慢直观生动、易理解

阅读图文

观看视软

6.独轮车的模型中,车轮是轮轴的应用,绕轴转动的车架是杠杆的应用。在制

作的过程中,技术的运用也很多,比如,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用吸管

来减小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力,竹棍连接的捆扎技术等。

7.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交流传播就像是一个齿轮,驱动着它们

共同发展。

六上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小科默默

(适合默写的知识点,答案见小科背背)

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1.我们完成一项活动所使用的物品都可以称之为,工具一般能够使我们

或O

4.我们在活动中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称为。

5.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1)通信工具:、电话、电脑等。

(2)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等。

(3)机械工具:、钳子、扳手、羊角锤等。

(4)交通工具:、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

6.不同工具有不同的使用,可以根据技术来发明。

第2课斜面

1.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斜坡了。他们利用斜坡将巨石从低处推到高

处,这样可以省力。斜坡就是一种—,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可以—o

2.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不需要人为施加力。

3.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

4.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见到斜面的应用,比如_、—

等;你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如、—、高

速公路的排水设计等。

第3课不简单的杠杆

2.一根木棒就可以变成—o古人利用木棒撬动大石头,或者将植物粗壮的根

撬出来。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O

3.杠杆上三个重要的位置

(1):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2)—: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

(3):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

4.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撬动一块大石块时,支点距离阻力点—,距离用力点

,就越

第4课改变运输的车轮

4.车轮是一种—,由半径较大的—和半径较小的一组成。在漫长的历史中,

车轮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有辑条的车轮

有轮胎的车轮

5.轮轴可以—,而且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轮轴越

6.生活中常见的、—、—、都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

第5课灵活巧妙的剪刀

2.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和—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

刀尖是—,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o

3.是工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6.三种剪刀

藏衣翦刀

理发剪刀

03

解剖剪

(1)裁衣剪刀为了获得更大的裁剪距离,剪刀的结构都会设计成等臂杠杆甚至

是—杠杆,但我们使用时并不觉得有多费力,这是得益于刀刃是—,刀刃

越锋利,裁剪起来就越省力。

(2)理发剪刀(牙剪)也多为—杠杆,刀刃是梳齿形状,可以用来打薄头

发。

(3)解剖剪刀的刀柄很长,刀刃很短,可以很—。

第6课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2.我国的四大发明包括、、和。

3.模拟活字印刷

(1)—: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

(2)—: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

(3)—: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

(4)—: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

5.评测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两种方式

(1)制作少量的书时,如制作一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制作大量

的书时,如制作100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o

(2)手工抄写很容易有错误,而活字印刷可以在检字阶段多检查几次,能大大

降低。

6.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为可能。印刷术本身也在不断地

第7课信息的交流传播

1.______带来了书籍报刊的大量普及。

2.现在我们身处,信息交流已经越来越便捷和准确。

6.独轮车的模型中,车轮是的应用,绕轴转动的车架是―.的应用。在制

作的过程中,技术的运用也很多,比如,车架运用了一

,用吸管来减小车轮与车轴之间的,竹棍连接的

等。

7.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就像是一个齿轮,驱动着它们

一、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

1.下列生活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A.草履虫B,蚂蚁C.船形硅藻

【答案】B

【解析】【解答】草履虫、船型硅藻属于微生物。蚂蚁属于昆虫。

故答案为:Bo

【分析】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

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2.下列不需要用放大镜的是()。

A.开发计算机程序B.观察植物的花C.修理精密仪器

【答案】A

【解析】【解答】修理精密仪器、观察植物的花一般是观察花粉之类的微小物体,用放大

镜观察即可看到物体的图像,开发计算机程序在开发的过程中只要需用到肉眼即可,无需

放大镜的帮助。

【分析】放大镜能够观察到毫米级别的物体,对观察的物体具有放大的作用。

3.用眼睛和放大镜分别看树叶和报纸,获得信息较多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获得的信息多B.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多C.二者获得的信息一

样多

【答案】A

【解析】【解答】肉眼只能看到昆虫等大小般的物体,无法看到更多的东西,而放大镜能

够放大物体,让人们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在同样的环境下,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更多。

【分析】肉眼最多只能观察到虫子左右大小的物体,放大镜能够观察到毫米级别的物体。

4.如图所示是李老师拍摄的一种水晶制品,该水晶的晶体结构形状像()。

A.金字塔B.立方体C.一簇簇的针

【答案】A

【解析】【解答】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如黄铜矿,维生素C的晶体像一簇

簇的针。水晶的的形状像金字塔,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人们把它们称为晶体。

5.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的镜片()。

A.两块都是凸透镜B.两块都是凹透镜

C.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D.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平面镜

【答案】A

【解析】【解答】凸透镜有放大的功能,两块凸透镜叠加能够类似于显微镜的效果,

【分析】显微镜能够看到细胞、微生物等,放大倍数大。

6.使用显微镜时的正确步骤是()。

①调节准焦螺旋和光线,看清标本.②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③将显微镜向着光摆在平

坦的桌面上。④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⑤调节反光镜,能从目镜内看到一个亮的

光圈。

A.③⑤②①④B.③②⑤④①C.③②④⑤①D.

③⑤④①②

【答案】A

【解析】【解答】使用显微镜时,首先把显微镜放在平面上,然后调解反光镜控制光线的

进出。其次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粗、细准焦螺旋,看清标本。最后移动载玻片,

观察标本。

【分析】使用显微镜时要保证显微镜的安全,不要将显微镜放置于不平滑的表面。

7.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

A.气孔B,叶绿体C.细胞D.叶脉

【答案】A

【解析】【解答】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存在于两个保卫细胞之

间。

【分析】气孔主要存在于指物体的表皮细胞,下表皮较多

8.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A.一个B,多个C,无数个

【答案】A

【解析】【解答】草履虫、变形虫等都属于单细胞生物,也就是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分析】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也是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9.衣藻、草履虫是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鞭毛和纤毛

【答案】A

【解析】【解答】衣藻、草履虫等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之中的细胞膜控制着细胞

内外的物质进出,确保细胞平稳有序。

【分析】细胞一般分为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细胞质由多种物质构成,细胞膜控制着

物质进出,细胞核控制着遗传基因。

10.下列()不属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成果的领域。

A.医药B.食品C.克隆D.重工业

【答案】D

【解析】【解答】医学,食品以及克隆都会利用到细胞等微小生物的作用,重工业属于大

型加工产业,不属于微生物的利用。

【分析】重工业不属于微笑生活探索的领域,重工业属于加工产业。

1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大小的微小物体。

111

A.6毫米B.4毫米C.6毫米

【答案】A

【解析】【解答】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是人的最高视力看清楚的大小。

故答案为:Ao

【分析】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2.观察草履虫时,常放一些脱脂棉纤维,目的是()。

A.使草履虫运动缓慢,便于观察B.方便盖玻片的存放

【答案】A

【解析】【解答】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

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

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

故答案为:Ao

【分析】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

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3.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画面时,会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

A.红、黄、蓝B.红、绿、黄C.红、绿、蓝

【答案】C

【解析】【解答】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故答案为:Co

【分析】所有的光都是由这三原色复合而成。

14.如图所示为蝇的复眼,根据放大倍数判断观察者所用的工具最有可能()

A.高倍显微镜B.放大镜C.电子显微镜

【答案】B

【解析】【解答】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

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

平的细毛。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

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一一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一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一一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15.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功能的是()。

A.老花镜B.一滴水珠C.近视镜

【答案】C

【解析】【解答】老花眼镜和一滴水珠都有放大功能。而近视镜是缩小的凹透镜,无放大

作用。

故答案为:Co

【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

多的细节。

16.下列各种仪器中最适合科学家观察H7N9病毒的是()。

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D.扫描隧道显微镜

【答案】D

【解析】【解答】H7N9病毒的体积非常微小,只有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来观察。D选项符

合题意。

故答案为:Do

【分析】几种观察工具放大倍数的比较是:放大镜小于显微镜,显微镜小于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又小于扫描隧道显微镜。

17.在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控制微生物运动正确的做法是()。

A.吸掉一些水B.滴上一些水C.用夹子夹住

【答案】A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上面放少量的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里的水或者用

吸水纸吸去周边多余的水分,可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故答案为:Ao

【分析】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8.对显微镜进行调光时,视野里一直没有出现亮的光圈,这可能是()造成的。

A.有人或物体挡住光线B.没有抬高镜筒C.先放上标本切片,再调光

【答案】A

【解析】【解答】对显微镜进行调光时,有人或物体挡住光线可能会造成视野里一直没有

出现亮的光圈的原因。

故答案为:Ao

【分析】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

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9.用放大镜观察到蟋蟀的耳朵长在()。

A.蟋蟀的头上B.蟋蟀的脚上C.蟋蟀的胸部

【答案】B

【解析】【解答】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故答案为:Bo

【分析】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

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0.关于晶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B.溶液中不可能出现晶体

C.食盐颗粒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答案】B

【解析】【解答】A、具有规则形状的固体是晶体,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

非晶体组成,不符合题意。

B、蔗糖溶液中有蔗糖晶体,所以溶液中可能出现晶体。符合题意。

C、食盐是晶体,所以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

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21.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功能的是()。

A.老花眼镜B.一滴水珠C.平玻璃片

【答案】C

【解析】【解答】老花眼镜和一滴水珠都有放大功能。而玻璃片是平面透镜,无放大作

用。

故答案为:Co

【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

细节.

22.在下列观察中,适合用放大镜观察的是()。

A.细菌B.蜘虫C,叶子表面气孔

【答案】B

【解析】【解答】细菌和叶子表面气孔需要用显微镜观察,蛎虫可以用放大镜观察。

故答案为:Bo

【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

多的细节。

23.下图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示意图,制作过程的先后

顺序正确的是()o

①②丁④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③②④①D.

②③①④

【答案】A

【解析】【解答】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步骤是:将洋葱洗净切下一块;在洋葱的内表皮刮

几下,刮出薄片;将薄片放在玻片上,滴几滴清水。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o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步骤。

24.下面选项不能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o

A.昆虫的复眼B.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C.不同昆虫的触角不同D.洋葱的表皮

细胞

【答案】D

【解析】【解答】A.昆虫的复眼可以利用放大镜来观察到,不符合题意;

B.蟋蟀的"耳朵”可以利用放大镜观察到,不符合题意;

C.昆虫的触角可以利用放大镜观察到,不符合题意;

D.洋葱的表皮细胞体积微小,不能借助放大镜观察到,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不符

合题意。

故答案为:Do

【分析】显微镜比放大镜具有更高的放大倍数,可以观察到细胞结构。

25.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b.准备两个放大镜

c.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d.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bdcaB.bacdC.bcdaD.abed

【答案】A

【解析】【解答】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步骤是: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

离;找到最清晰物像的距离;将此距离固定。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o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26.要使玻片右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应该是向()

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上角

【答案】A

【解析】【解答】由于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要使玻片右上角的像移动到

中央,应该将物体往右上角移动。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o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27.倍数大的放大镜,其视野()。

A.大B.小C.一样

【答案】B

【解析】【解答】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放大镜中的视野就越小。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o

【分析】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

28.讲一个5x放大镜和一个10x的放大镜组合起来,得到的是实际物体()的成像。

A.2B.50C.5D.10

【答案】B

【解析】【解答】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之积。B选项符合题

忌、O

故答案为:Bo

【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

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

电子显微镜。

29.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A.反射B.折射C.不变

【答案】B

【解析】【解答】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

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

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o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的原理。

30.蛎虫的天敌是()。

A.苍蝇B.草蛉和它的幼虫C.蝴蝶

【答案】B

【解析】【解答】草蛉虫、瓢虫、食蛛蝇、蜘茧蜂、蛇霉菌等都是蜘虫的天敌。

故答案为:B。

【分析】鲂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蛎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

它们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但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草蛉是蛎虫的天

敌。

二、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选择题

31.观察如图所示的地球结构模型剖面,地球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答案:A

3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24小时B.一个月C.一年

答案:C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托勒密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B.哥白尼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C.科学探索需要不断寻找新证据,来排除或修正观点

答案:C

34.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不同,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答案:B

35.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o

A.太阳B.地球C.地球公转轨道

答案:B

36.我们用塑料小球代表地球,用手电筒代表太阳来进行实验,探究地球的昼夜交替现

象,这种实验称为()。

A.对比实验B.演示实验C.模拟实验

答案:C

37.坐在转椅上,顺时针转动转椅,观察到周围的景物是()运动的。

A.逆时针B.顺时针C.自北向南

答案:A

38.5月8日下午2时,状状的爸爸坐飞机前往美国纽约出差,飞行约12小时后到达目的

地,此时美国机场显示的时间竟然还是5月8日下午2时。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地球在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

B.美国机场的时钟在12小时之前停止了工作

C.美国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

答案:C

39.猫头鹰在夜晚活动,郁金香在白天开放,都是受()的影响。

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太阳热量

答案:A

40.下列动物中不需要冬眠的是()o

A.刺猬B.熊猫C.乌龟

答案:B

三、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选择题

41.撬棍在生活中的运用。

(1)图中这个简单机械装置称为()。

A.杠杆

B.轮轴

C.斜面

(2)图中小明向下压撬棍的力()木箱的重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3)如果将A点向8点靠近,那么撬起木箱时()o

A.用力大小不变

B.变得省力C.变得费力

(4)如果小明向下压撬棍50厘米,那么木箱向上抬起的距离()。

A.小于50厘米

B.等于50厘米

C.大于50厘米

【答案】(1)A

(2)C

(3)B

(4)A

【解析】【解答】(1)根据杠杆的结构,我们得出图中这个简单机械装置称为杠杆;

(2)由于撬棍属于省力杠杆,所以小明向下压撬棍的力小于木箱的重力;

(3)如果将A点向8点靠近,那么撬起木箱时变得省力;

(4)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小明向下压撬棍50厘米,那么木箱向上抬起的距离小于50厘

米。

【分析】根据杠杆的结构以及杠杆原理,可以解决本题。

42.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因其形似汉字"金"字,故称"金字塔"。古代埃及、西亚

和墨西哥等都有金字塔,以埃及的最著名。埃及金字塔共70余座。金宇塔是用石块砌成

的,其中最重的石块达15吨,那么古埃及人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将这些巨石搬上去的呢?考

古学家有很多种"学说",其中一种认为古埃及人使用盘旋的斜坡帮助他们建造金字塔等建

筑物。他们也用树干做成的滚轴来搬运这些大石块。古埃及人可能利用()的原理把巨石搬

到高处来建造金字塔。

A.轮轴省力B.滑轮省力C.斜面省力

【答案】C

【解析】【解答】斜面的坡度越大,重力沿着斜面向下的分子就越大,越费力。所以对于

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

【分析】滑轮、斜面以及轮轴是三个不一样的概念,要注意用概念去理解生活的事物。

43.如图所示,小明和爸爸两个人玩跷跷板。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跷跷板可以看作一种()。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2)如果把爸爸的位置看成是阻力点,那么小明的位置是()。

A.支点

B.用力点

C.阻力点

(3)现在跷跷板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小明要想将跷跷板压下去,应该让()。

A.爸爸离支点更近些

B.小明离支点更近些

C.爸爸离支点更远些

(4)如果爸爸的质量是小明的两倍,爸爸坐的位置离支点的距离是30厘米,小明坐的位

置离支点的距离大于()厘米时,才能把跷跷板压下去。

A.30

B.60

C.45

(5)如图所示,用两根蜡烛和一个支架做成了一个"跷跷板",两根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

重量减轻的速度相同,两分钟后,蜡烛的位置怎么变化?()。

A.长蜡烛升高,短蜡烛下降

B.短蜡烛升高,长蜡烛下降

C.保持原位不动

【答案】(1)A

(2)B

(3)A

(4)B

(5)B

【解析】【解答】支点就是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点,在平衡杠杆中,动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阻力臂,两者相等才可以平衡。如果爸爸是动力,则小明就是阻力。判断蜡烛如何运动

时,可采取极值法,两边质量都为0.1,则右边的力臂较大,短蜡烛的力臂与力的乘机较

大,所以短蜡烛升高。

【分析】在平衡杠杆的条件中,阻力X阻力臂=动力x动力臂。

44.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的范蠡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发现,人们买卖东西没有一个统一

的计量工具。后来范蠡经过潜心研究,设计出了一种对等衡量货物的秤,这种秤是史料记

载的最早的杆秤。最初范蠡设计的秤以十三两为一斤,在市场上应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

这种进制存在很大弊端。于是范蠡将一斤改为十六两,规范了市场货物交易的计量秩序。

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知道,下列成语与秤有关的是()。

A.四两拨千斤B.举重若轻C.半斤八两

【答案】C

【解析】【解答】半斤八两与杠杆有关,因为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等于动力乘以动力臂,

如果动力臂或者阻力臂较大,则会造成动力或者阻力的改变。

【分析】在平衡杠杆的条件中,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45.选择题。

(1)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__1

(2)小杆秤的支点在()。

A.杆秤提绳的位置

B.秤盘的悬挂位置

C.挂秤坨的位置

(3)把杆秤提绳的位置向秤盘方向移动,秤的最大称重()。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4)如图所示,用开瓶器打开瓶盖的过程中,开瓶器的支点在()。

A.瓶盖边缘

B.瓶盖凹陷处

C.手与开瓶器接触的位置

【答案】(1)A

(2)A

(3)B

(4)B

【解析】【解答】阻力臂大于动力臂,这个杠杆是费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这个杠

杆是省力杠杆。在杠杆的平衡条件中,阻力乘以阻力臂等于动力乘以动力臂。支点是硬棒

绕着某一固定点旋转的位置。

【分析】如果杠杆平衡,增大阻力,要减少阻力臂来维持杠杆平衡;增大动力,要减少动

力臂来维持平衡。

46.【拓展题•投石车】投石车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我国在春秋

时期已开始使用投石车,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较隋唐更有进一步的发

展,不仅将投石车用于攻守城,还用于野战。古代西方投石车也是主要进攻手段之一,波

斯人、希腊人都曾经大量地使用过它。最初的投石车结构很简单,主体是一根巨大的杠

杆,长端用皮套或木筐装载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

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

仔细观察图片,我们可以得知,图片中的投石车是()。

A.省力杠杆B.费力杠杆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答案】B

【解析】【解答】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为省力杠杆;用力

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为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

到支点的距离时为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图中投石车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是费力杠杆。

【分析】能理解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关系

47.选择题。

(1)拧螺丝钉时,我们选用()最合适。

A.螺丝刀

B.剪刀

C.羊角锤

(2)下列选项中,()不是简单机械。

C.

(3)如图所示,我们过年时贴的窗花贴纸是人们利用()裁剪纸张而制作出来的。

A.螺丝刀

B.剪刀

C.菜刀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用普通剪刀代替钳子来剪断钢丝

B.所有的工具都是省力的

C.不恰当地使用工具可能会使我们事倍功半

(5)爸爸在修理家具的时候,手边没有锤子,这时可以用()来代替锤子。

A.斧子

B.螺丝刀C镶子

(6)如图所示是一个内六角扳手,观察它的形状,你认为它应该是用来拆装()的工具。

(7)拔图钉时,如果图钉帽和木板的缝隙较小,那么使用()比较方便。

A.羊角锤

B.螺丝刀

C.小刀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棍不是机械

B.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C.钟表是简单机械

【答案】(1)A

(2)C

(3)B

(4)C

(5)A

(6)B

(7)C

(8)B

【解析】【解答】机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很多复杂、困难的问题。

【分析】重点了解利用各种器具和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8.人们利用斜面搬运重物是为了()。

A.省力B.少移动距离C.方便

【答案】A

【解析】【解答】实验证明,斜面可以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

【分析】本题考查斜面的作用。

49.木工师傅用斧头作为工具,是利用了()原理。

A.动滑轮B.定滑轮C.斜面

【答案】C

【解析】【解答】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分析】本题考查斜面的定义。

50.坡度越大,斜面越()。

A.省力B.费力C.不省力不费力

【答案】B

【解析】【解答】实验证明,斜面可以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

【分析】本题考查斜面的作用。

51.下列物品中,运用斜面原理制成的是()。

A.活动扳手B.购物商店的楼梯式电梯C.跷跷板

【答案】B

【解析】【解答】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分析】本题考查斜面的定义。

52.螺丝钉上面的螺纹应用了()原理。

A.轮轴B.定滑轮C.斜面

【答案】C

【解析】【解答】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分析】本题考查斜面的定义。

53.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能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

A.斜面B,杠杆C.轮轴

【答案】B

【解析】【解答】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翘起重物了,人们把这

样的棍子叫做杠杆。

【分析】本题考查杠杆的定义。

54.下列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铁皮剪B.理发剪C,镶子

【答案】A

【解析】【解答】在铁皮剪上,由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所以

是省力杠杆。

【分析】本题考查杠杆的种类。

55.下列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铁皮剪B,理发剪C.跷跷板

【答案】B

【解析】【解答】在理发剪上,由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所以

是费力杠杆。

【分析】本题考查杠杆的种类。

四、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选择题

56.将小钢条的一端A靠近磁针N极时,互相吸引,将小钢条的另一端B靠近磁针N极

时,也互相吸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钢条具有磁性,A端是北极B.小钢条具有磁性,A端是南极

C.小钢条没有磁性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解答】用A端靠近小磁针的N极,相互吸引,则A端可能是S极,也可能钢条

没有磁性;

用B端靠近小磁针的N极,相互吸引,则B端可能是S极,也可能钢条没有磁性。AB两

端不可能是同一极。所以小钢条没有磁性。

故答案为:Co

【分析】磁体的性质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性材料由于可以被磁

化,而被磁体所吸引。磁体间只有异名磁极才能互相吸引,而磁体与不带磁的磁性材料之

间却总是相互吸引的。

57.激光可以打孔或者切割材料,是因为激光()。

A.具有能量B.很硬C.锋利

【答案】A

【解析】【解答】由于激光具有很大的能量,可以用来打孔或者切割材料。

【分析】本题考查激光的应用。

58.家里的电视机使用的电是由()供给的。

A.发电机B.蓄电池C.干电池

【答案】A

【解析】【解答】电视机使用的电能由发电机供给。

【分析】本题考查发电机的应用。

59.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的匝数的关系时,要改变()。

A.电池的个数B.线圈的匝数C.铁芯的粗细

【答案】B

【解析】【解答】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果要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线

圈的匝数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其他条件一定,改变线圈的匝数。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

60.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时,需要改变的是()。

A.电池的个数B.线圈的匝数C.铁芯的粗细

【答案】A

【解析】【解答】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果要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电

流大小的关系时,即研究与电池的关系,必须控制其他条件一定,改变电池的个数。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

61.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则电磁铁的()o

A.磁力会发生改变B.南北极会发生改变C.耗电量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解答】电磁铁的磁性大小和电流、线圈圈数有关,但是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

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故答案为:B

【分析】电磁铁的南北极和线圈的缠绕方向有关。

62.小明用电池驱动玩具车,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A.机械能转化成电能B.动能转化成电能C.电能转化成动能

【答案】C

【解析】【解答】小明用电池驱动玩具车,在这个过程中,电池的电能转化为小车的动

能。

故答案为:C

【分析】能量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63.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向线圈的中心靠近时,指针偏转的角度()o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2)下列情况中,不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是()。

A.用电池靠近指南针

B.用磁铁靠近指南针

C.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

(3)小明在做"通电导线使指南针指针偏转”的实验时,发现指南针的指针没有发生偏转,

原因可能是()。

A.小灯泡与导线接触不良

B.小灯泡被短路

C.指南针离导线太近了

(4)在做"通电导线使指南针指针偏转"的实验时,如果发现导线过热,()。

A.我们应该立即断开电路

B.我们不必惊慌,这是正常现象

C.我们应在导线上浇些凉水来降温

(5)一根长直导线在靠近一个原来静止的小磁针的过程中,()。

A.如果小磁针发生转动,导线一定有电流通过

B.如果小磁针发生转动,导线不一定有电流通过

C.如果小磁针不动,导线一定没有电流通过

(6)在做通电导线产生磁性的实验中,()会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A.在电路中连接小灯泡

B.使电路短路

【答案】(1)A

(2)A

(3)A

(4)A

(5)A

(6)B

【解析】【解答】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

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如果导体电流过大则会发热,应立即断开电路。如

果实验中指针没有发生偏转,那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接触不良。

【分析】牢记电流的磁效应的影响因素,电流越大,指针的偏转角度就越大。

64.选择题。

(1)在制作电磁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导线在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

A,5圈〜10圈

B.50圈〜100圈

C.500圈〜1000圈

(2)电磁铁的南极会吸引指南针的()。

A.南极

B.北极

C.南极和北极

(3)改变()不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A.线圈缠绕方向

B.电池正负极接法

C.铁钉的粗细

(4)我们制作电磁铁时,导线两头应留出()做引出线。

A.0.1厘米〜0.5厘米

B.10厘米〜15厘米

C.50厘米〜100厘米

(5)如果改变电磁铁的电流方向,贝!1()。

A.电磁铁的南北极发生改变

B.电磁铁的南北极和原来一样

C.无法判断

(6)电磁铁与普通磁铁相比有许多优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磁铁可以控制磁性的强弱

B.电磁铁可以控制磁极的方向

C.电磁铁可以全面取代普通磁铁

【答案】(1)B

(2)B

(3)C

(4)B

(5)A

(6)C

【解析】【解答】通电导体周围会产生磁场,电磁铁的圈数应该在50到100之间,电磁

铁的南极会吸引小磁针的北极。改变电流的方向会让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

【分析】电磁铁的特点是: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和圈缠绕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65.选择题。

(1)小电动机内的转子实际上是()=

A.铁块

B.磁铁

C.电磁铁

(2)电动机输出的动力大小和()无关。

A.转子的转动速度

B.转子的转动方向

C.输入的电流大小

(3)()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A.换向器

B.电刷

C.铁芯

(4)一个小电动机上一般有()个转子。

A.1

B.2

C.3

(5)下列电器中没有用到电动机的是()o

A.

C.

【答案】(1)C

(2)B

(3)A

(4)A

(5)B

【解析】【解答】电动机实际上就是一个电磁铁。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

方向。一个小电动机上一般有1个转子。

【分析】明白电动机实质上就是一个大型的电磁铁。

66.能量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用手摇发电机是()。

A.热能转化成电能B.电能转化成热能C.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答案】C

【解析】【解答】手摇发电机是机械能转化为照亮道路电能装置。

【分析】用电器: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

式的能量。

67.激光可以像电钻和刀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

A.具有能量B.很硬C.锋利

【答案】A

【解析】【解答】激光可以切割材料、能够具有能量进行动作。

【分析】激光是电能转化为动能的装置。

68.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o

A.石油和煤B.风能和水能C.水能和天然气

【答案】A

【解析】【解答】A、石油和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符合题意。

B、风能和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C、水能和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o

【分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经过人类开发利用之后,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

资源。所以石油和煤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69.下列物体具有机械能的是()。

A.食物B.流水C.电

【答案】B

【解析】【解答】和运动有关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叫做机械能。

【分析】本题考查机械能定义。

70.关于能量及其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饭锅蒸饭时,电能转化为热能

B.植物的呼吸作用是贮存能量的过程

C.电动车电瓶充电是贮存能量的过程

【答案】B

【解析】【解答】A、电饭锅蒸饭时,电能转化为热能,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贮存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消耗能量的过程,符合题意。

C、电动车电瓶充电是贮存能量的过程,是将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o

【分析】根据能量计能量转化的原理,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贮存能量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是

消耗能力的过程。

71.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B.风C.水

【答案】A

【解析】【分析】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风、水属于可再生能源。

72.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中()。

A.动能转化成热能B.热能转化成动能C.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A

【解析】【解答】铁丝在反复的曲折中会产生热量,人体间接的把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故答案为:Ao

【分析】铁丝在反复的折叠中会做功,产生热量。

73.将指南针靠近通电导线,指南针发生偏转说明()。

A.导体周围存在磁场B.磁体周围存在磁场C.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答案】C

【解析】【解答】第一个发现电磁现象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

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故答案为:C.

【分析】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74.明明同学制作了一个电磁铁,他先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再改变电磁铁的电流

方向,其他条件不变,此时的电磁铁()。

A.南北极改变,磁力大小不变

B.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改变

C.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也不变

【答案】C

【解析】【解答】改变电流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

极。两个都改变,则南北极不变,磁力大小也不会变。

故答案为:C.

【分析】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因素有

关。

75.下列关于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电动机的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

互相作用转动

C.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D.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和发电机的大小

无关

【答案】D

【解析】【解答】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和转动速度、发电机大小有关。

故答案为:Do

【分析】发电机能够把磁转换成电。所以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它发电机了。

76.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锯子锯木头,锯条会发热,是由于动能转化为热能B.当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会

跳动,这是热能转化为动能

C.给蓄电池充电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光能

【答案】D

【解析】【解答】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D.

【分析】地球上的能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以动能、势能、生物质能、光动能、电能等

等。

77.下列哪一个实验是奥斯特发现电流磁现象的实验?()

A.把磁铁同极靠近,发现相互排斥现象

B.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磁针发生偏转

C.把磁铁靠近指南针,发现磁针发生偏转

【答案】B

【解析】【解答】第一个发现电磁现象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

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故答案为:Bo

【分析】当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偏转,说明电可以生磁,这是电磁铁的制

作原理。

78.如图所示为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