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某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某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某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某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某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另

外,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中国诗人或托物言志,

或借景抒情,永远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我们只有通过“感悟”才可能感觉

出其美,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他几乎没有用一个表达感

情的词语,只是把“枯藤”“老树”“昏鸦”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

一幅凄凉寂寥的景象,后面两句把几种事物列在一处,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寂寞、惨

淡的气氛,“夕阳西下”更是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最后一笔带出“断

肠人在天涯”,感觉上前后好像并无直接联系,但感情是连贯的,思路也是连贯的。

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画中的游子,引起强烈的共鸣。然而几种

事物的并列,虽然没有任何的主观感情,却比再多的语言都要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孤寂

凄清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相比之下,英美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

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栗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

而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

特征、思维特征。

(摘编自吕洋《中西方诗歌比较》)

材料二

①与中国古典诗歌弱化主体的倾向不同,西方诗歌中的主体差不多总是在场的。

以十四行诗为例,主体总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诗中,站出来讲话。这样,西方诗歌就

形成了与中国诗歌迥然不同的风格。

②诗歌的风格离不开其文化土壤。在中国,流行的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

观念的形成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关。早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就已经

建立起来。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繁荣,因此,人们非常依赖自然环境,对

自然世界的任何微妙变化都很敏感,他们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

诞生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国诗歌的艺术特,点便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映射,其

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的诗歌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周易•乾

卦•文言》写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大人”指大人物,这句话是说要

想成为伟大的人物,就要与天地合德。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

之心,与人相符。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人合一”,表明自然与人是相通一致

的,可合二为一的,人与自然是彼此相通的共同体。这种思想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

了很大影响,也最直接地影响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风格。

③西方诗歌则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土壤,体现了二元分立的逻辑观念。那什么是二

元分立呢?有学者指出,西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灵

肉、无有等二元分立角度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

为世界上存在灵魂和物体,这二者彼此独立,是二元对立存在的方式。

④中西方诗歌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风格的诗歌艺术。中西诗歌的一个很大

不同就是主体在场问题。这个主体就是诗中的叙事人,这个叙事人有时候等同于诗

人。通常在西方诗歌中,主体都占据诗歌的显要位置,诗中的叙事人也都以第一人称

的方式出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中的主体却常常是缺席的,或者被隐藏起来。我

们来看这首《梅花》诗: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⑤这首诗写的是梅花,但寄托的却是诗人心中对梅花的钟爱。因为写花和写人本

身是不需栗区分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经浸透到诗人的心灵中,流露在诗人的笔

下。咏物即咏人,诗人对梅花的赞叹体现的正是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赞美。诗人没有在

诗中出场,而是隐身于梅花后面,但是通过诗歌的内容,我们感受到诗人高洁的品

德,产生了对梅花的怜爱之情,以及对高洁品德的珍惜之情。读到最后,我们已然分

不清这是写梅花,还是写诗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首诗如果用西方的诗体来写

会是这样:

梅花

初放的梅花,含着白雪,

美丽孤傲的梅花啊,我想画,

又怕你的神韵难画,

你的花别有韵致,

清雅脱俗,不知寒冬雪意。

你的枝干横斜错落,似愁容病姿,

北风啊,你果能解得梅花心意,

拜托,不栗再摧残她了。

⑥通过对这首诗的模拟转换,我们能够体会到主体在场表达会产生什么样的诗歌

风格。从审美的意义上讲,主体的缺席模糊了人与物之间的界限,使读者自然而然地

由物联想到人,再由人联想到物,从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而主体的在场则

使物与人分开了。在这首诗中,主体“我”的出场使诗歌中的梅花与叙事人“我”分

开了,梅花与“我”的分裂使这二者失去了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这不再是“天人合

一”,而是二元分立,这使该诗呈现出类似西方诗歌的形式。当这首中国古诗被改写

成主体在场的诗歌时,它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那种浸透在古典诗歌中物我合一的和

谐感没有了,诗篇变得破碎,被改动的古诗就不像是一个有机整体了。西方诗歌虽然

有主体的在场,但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诗人已经在二元分立思维模式的基础上

由分而合,最后达成统一o而中国诗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存在,是在物我不分的情

况下产生的,一旦被分开,便很难再造一个有机整体。如果我们反过来把一首主体在

场的英语诗改成汉语古诗,在去主体的过程中,也很难再造一个有机整体。其实,这

也是英语诗歌汉译和汉语诗歌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诗歌是不可以被翻译的,指的

主栗是诗歌的韵律让人无法操作。不过,不可翻译的岂止诗歌的韵律呢,这种深植于

诗歌背后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内涵也同样是不可翻译的。有趣的是,在西方现代派以及

后现代派的诗歌中,诗人主张要把这个“我”消融掉。“很多后现代诗人发现,必须

把武断的自我溶解掉,才能写出一种以最佳方式获得自我真实的诗歌,太多的文明因

素,以及各种复杂的人之角色,已使自我真实变得模糊了。”西方现代派诗人已经认

识到西方诗歌中的自我过于强大,已经到了应该消解这个主体的时候了。

(摘编自王伟峰、周桂君《论中西诗歌中的主体化倾向及思辨性的体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诗人往往借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把自己的

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就暗含着情感。

B.在英美现代诗歌中,诗人经常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毫无做作,比较直率地把所要

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

C.几千年来,中国人非常依赖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

繁荣,这种环境也影响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诞生。

D.源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通常在西方诗歌中,主体都占据诗歌的显要位置,而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主体却常常是缺席的,或被隐藏起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乾卦•文言》写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其中便蕴含了“天人

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

B.西方诗歌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土壤,而这种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从二元分立角度出发运

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

C.崔道融的《梅花》诗写的是梅花,但寄托的却是诗人心中对梅花的钟爱。诗人隐藏

在梅花的后面,主体与梅花二者交融。

D.西方现代派诗人主张把“我”消融掉,这里提到的“消融”和中国古诗里常出现的

主体的“缺席”“隐藏”相似。

3.下列诗句中,不符合材料二提到的中西方诗歌主体在场与否的典型情况的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其一》)

B.“你可知那地方?/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歌德《迷娘

(之一)》]

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D.“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普希金《致大海》)

4.根据两则材料,总结出中西方诗歌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材料二通过《梅花》的两个版本,展现了主体在场与隐藏情况下的诗歌风格差异。

这两种风格导致读者的阅读体验存在显著的不同。请从两个版本中任选其一,结合文

章和你的理解,从读者的角度简要评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阿哥们是孽障①的人

李修文

①,,砰”的一声,一支巨大的爆竹在半空里鸣响,冻雨骤然而止,炊烟升上屋

顶,一个荒凉地界的农历新年,总算是掀开了序幕。

②然而,爆竹越响,我便越是躁乱不堪—我来此地,原本是为一个剧组救急,

没曾想到,我前脚才到,剧组后脚就宣告解散了,我也只好收拾行李准备离开。正在

收拾行李的时候,竟然被人直接关在了剧组借住的一幢小楼里。原来,剧组欠了拍摄

地不少钱,不知何时,制片人竟然带着大部分人逃跑了,未及跑出的,不过寥寥数

人,其中就有我一个。

③接下来,我只好化身为一个边城囚徒,大年三十,看守我们的人们总要回家过

年,也是吃准了我和同犯们逃不出此地。出乎意料地,我们竟然获得了在街上游荡的

机会——就此逃脱的确是不可能的:此地被群山环抱,唯一通往外界的道路,是黄河

上的渡船,而黄河已经上了整整三天的冻了。

④我给远在几千里外的亲人打完了电话,一边将挥之不去的凄凉之感推出体外,

一边信步走上了黄河堤岸,全然不曾想到,一踏上堤岸,就听见有人在不远处唱歌:

“出门遇上了大黄风,闪花的草帽儿落圈,绯红花儿你听,你的大哥哥们走哩,肝花

妹妹坐吆,阿哥们是孽障的人……”

⑤犹如被一道闪电击中,我原地站住,心脏竟然激烈地狂跳起来:如果我没记

错,上次听见这首花儿还是在十年前的青海,也是在冬天的山梁上,一群庄稼人站在

积雪里给我唱起过;此刻突然听见,我还以为我的魂魄错乱了,定了定神,四处张

望,而确切的歌声却再度冲破了雾气:“阿哥们世下的太寒酸,这么价活人是可怜,

绯红花儿你听,你的大哥哥们走里,肝花妹妹坐吆,阿哥们是孽障的人……”

⑥刹那之间,我不再有半,点犹豫,面朝歌声响起的方向狂奔了过去,仅仅只跑

了三两分钟,就在堤岸下面一座几近废弃的船坞里看见了唱歌的人:一群男人,有老

有少,更多的则是青壮年,要么坐在钢梁上,要么靠在船舷边,看见我狂奔而至,也

就没有再唱,只是微笑着,甚至是羞涩地看着我,然而,几乎就在一瞬之间,在那些

黑红的肤色和刀削般的脸映入我眼帘的一瞬之间,我便大致明白,他们应当就是来自

甘肃或者青海,他们的父兄,也许正好是站在十年前的积雪里唱歌给我听的人。

⑦当此穷途末路之际,不由分说,我先在心里将他们认作了我的远亲,紧接着,

再结结巴巴地告诉他们,我差不多可以算作西北风土的义子,既唱过涅中②河谷的花

儿,又赶过河州城③里的夜路,这么说着,眼前的远亲们便又笑了起来,那种源自于埋

首劳作的羞涩,也在这突至的机缘里慢慢褪去了,最当头的走近我,道了一声:“弟

兄么。”随后,远处的也围拢上前,我们就在一条锈迹斑斑的大船上说起了西北。

⑧渐渐得知,眼前的远亲们和我一样,身陷此地都是被迫的困守——春天里,他

们跟随一个当家人从家乡出来,承包了我们此刻置身的修船厂,二十多天前,一个弟

兄生了重病,如果想要保住性命,就非得要去省城里救治不可,但是,哪怕当家人变

卖了修船厂里所有能够变卖的东西,治疗费也远远不够,于是,在场的这些远亲,老

的老,少的少,每个人都把自己压箱底的钱拿出来了,而修船厂却已经卖掉了,他们

没有了栖身的地方,只好分头打些零工糊口,分头找些屋檐睡觉,如此零星收入,回

家的盘缠当然不够,就连手机话费也全都充不起了,所以,大年三十,大家在修船厂

聚首,为的却并不是吃团年饭,只是像每日里一样,说几句话,一起往黄河对岸看一

看,他们就会散去,也是突然想家了,他们这才唱起了花儿。

⑨已是正午时分了,天气越来越冷,可是,我一边听他们说话,某种巨大的热切

乃至滚烫之感,却从心底里猛然滋生了出来——这寒风中的示现,我实在一点都不陌

生:武威城④里,陌生人曾经给困倦已极的我递过满满的一碗热酒;涅中野外,放羊的

老者曾经容留我睡在他的帐篷里,而他自己却在羊群里睡了整整一夜。是呀,在那些

荒瘠河川里,诺言像石头一般坚硬,情义像刀子一般干脆,一如眼前的这些远亲,已

然将千里之外的石头和刀子搬迁到了这里:怀抱着诺言与情义,他们就此甘心在贫寒

与等待中画地为牢,所以,此处不是他处,就是青海、甘肃和宁夏,就是西海固⑤、贺

兰山⑥和河西走廊。

⑩如此,一个念想便从脑子里浮了出来:我应当和我的远亲们一起吃顿团年饭。

一念既出,我就马上告诉他们:虽说我也算是穷愁潦倒,而且还正身处在一场莫名的

关押之中,但是,一桌饭菜,几瓶烧酒,我尚且还请得起。当头的刚要反对,我却早

已扔下手机给他,要他和众弟兄向千里之外报个平安,又二话不说地拉起两个小伙

子,顶着西风跑上了堤岸,满心只想着赶在店铺关门之前买来更多的酒菜。

⑪在那艘锈迹斑斑的大船上,饭菜刚刚做好就全都被风吹凉了,好在我们有酒,

三两杯喝下去,身体暖和了,家常话也就多了起来。说来凑巧,其中一对父子,我竟

然踏足过他们的村庄,父亲一把抓紧了我的手,赶紧吩咐儿子给我倒酒,又连说了好

几遍:“真是弟兄么,真是弟兄么。”如此便要再次举杯,我当然一饮而尽,转而再

去敬别的弟兄,几番敬过,竟然毫无醉意。这时候,天色将晚,黄河上交错的冰层正

在一,点点碎裂开来,就在我对着黄河稍一愣怔的时候,刚刚那个将我唤作弟兄的父

亲,竟然扯着嗓子唱起了花儿:“贵德⑦的黄河往南淌,虎头的崖,又落了一对儿凤

凰,朝你的方向上哭一场,有心来,没个落脚的地方……”

⑫哪一晚,直到冻雨再次齐刷刷尖利地落下,神迹降临般的团年饭才算宣告结

束,无论有多么不愿意,我也只好与我的弟兄们在江堤上作别。

(摘自散文集《山河袈裟》,有删改)

【注】①孽障:甘肃、青海方言,意思是可怜、窝囊。②涅中、⑦贵德:青海地

名。③河州城、④武威城:甘肃地名。⑤西海固、⑥贺兰山:宁夏地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⑧段以概括叙述的方式,交代了汉子们受困的缘由,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为

后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B.第须写冰层碎裂的景象,暗示“我”与西北汉子们的隔阂一点点消除,“黄河”

与下文“花儿”自然衔接。

C.文中“远亲”和“弟兄”的称谓,代表“我”和西北汉子们双向的情感交流,双方

虽萍水相逢却赤诚相待。

D.本文以平等的视角抒写大众,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表达方式灵活,

行文不拘一格,姿态横生。

7.关于画横线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示现”与末段中的“神迹”都与宗教有关,它们互为呼应,流露出“我”对西北

人民由衷的感恩之情。

B.本段运用比喻,“像石头一般坚硬”形容诺言的坚不可摧,“像刀子一般干脆”形

容情义的爽快直截。

C.“此处不是他处”一句,既说明西北人重情守诺的性格刻骨入髓,也说明他们对物

质要求不高,随遇而安。

D.本段仅用了两个句号,多用逗号,如此标点,令人感觉叙事一气呵成,抒情充沛饱

满、流畅自如。

8.文章中反复提到西北地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不少评论家认为李修文的散文“苍凉而热烈”,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

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

者五:一日理,二曰备,三日果,四曰戒,五日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

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受命而不辞

家,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吴子曰:“凡兵有四机:一日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日力机。三军之

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是谓气机。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

千夫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

是谓事机。车坚管辖,舟利橹楫,士习战陈,马闲驰逐,是谓力机。知此四者,乃可

为将。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而

寇不敢敌。得之国强,去之国亡,是谓良将。”

吴子曰:“夫荤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

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

虽有其国,必败于敌。故日: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

吴子曰:"I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I其将愚而信

人,可诈而诱;贪而忽名,可货而赂;轻变无谋,可劳而困;上富而骄,下贫而怨,

可离而间;进退多疑,其众无依,可震而走;士轻其将,而有归志,塞易开险,可邀

而取。”

武侯问日:"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之,其术如何?”

起对日:,,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得。观敌之来,一坐一

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

矣。若其众喧哗,旌旗烦乱,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其追北恐不及,见利恐

不得,此为愚将,虽众可获。”

(节选自《吴子•论将第四》,有删改)

材料二

任将之道固重,然必任之专、信之笃,而后可以成功。

将必择有识、有谋、有仁、有勇者。有识,能察几于未形;有谋,能制胜于未

动;有仁,能得士心;有勇,能摧坚破锐。兼是四者,庶可成功。

(节选自《四库全书•集部•明太祖宝训》,有删改)

10.材料一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凡战之要A必先占B其将C而察其才D因形E用权F则不劳G而功举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领兵作战,与《过秦论》“行军用兵之道”的“兵”意思不同。

B.克,战胜,与《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的“克”意思相同。

C.“所以”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用法相同。

D.信,相信,与《谏太宗十思疏》“信者效其忠”的“信”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将领的评价,一般人只看他是否勇敢,但吴起认为,勇敢仅是将领应具备的条

件之一,只靠勇敢是不行的。

B.吴起认为,清晰的鼓声、鲜明的旗帜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威慑人,而严明的禁令、

严格的刑罚从军纪上震慑军心。

C.明太祖认为:有仁德,能得到兵士的爱戴;有勇力,能带领部下攻破精锐军队。成

功的将领应该具备这些品质。

D.吴起和明太祖都认为将领要有智谋,吴起从士气、地形等多方阐述,明太祖则从抢

占先机、防患于未然来阐述。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敌。

(2)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之,其术如何?

14.吴起和明太祖谈论的话题都是将领,两人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谈的?材料一从哪

两方面进行论述?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诗,完成下题。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依然临送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①,江汉与城^②。

【注】①相背远:远别,各分东西。②城^(yTn):城门,指诗人回去的地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伫立江边、倚江而望的神态动作,表现了诗人遗憾之意。

B.诗歌七、八句林寒叶下、钓晚收纶烘托出诗人独立苍茫、惆怅无着的形象。

C.结尾两句点明了诗题中的“不及”,也强化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D.诗中意象贴切,语言朴实,且情意不绝,余音袅袅,意蕴显得深厚隽永。

16.诗歌的三至六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运用神话传

说,暗示古代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才开辟出蜀道。

(2)荀子《劝学》中“,”两句阐明了“思而不

学则殆”的道理。

(3)“捣衣”一词在古诗词中常出现,多用来抒发念远怀人之情,如

五、语言表达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某年路过一家县城的中药铺,看到一副字体烫金的对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乃摘星汉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为济生郎”

“启明”“长庚”“南箕”“北斗”是神话的四方星宿,“牡丹”“芍药”“菊

花”“梅花”是中国的四季名花。这样的联句挂在中药铺里,上联中的“摘星汉”应

该是指医师,下联中的“济生郎”应该是指草药。

我深为所动:一家县城中药铺有这样高远的专业追求,让人刮目相看。

很多年后,偶翻闲书,见到一则逸闻:1789年清廷殿试后,皇上见高中探花的考

生一只眼大一只眼小,龙心不悦,当场出对子难为他: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

星手。该考生当即应对: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

皇上以四方星宿入题,以“摘星手”自称,显摆的是所谓“帝王气象”;而该考

生以四时名花应对,“探花郎”一语不失为“妙对”。

不过,谁都不会想到,多少年后,这副堂而皇之的对联会被一个小县城的中药铺

借用,而且用得真是地方:医生是白衣天使,以星宿称之,恰如其分;()o

18.下列句子中的“难为”与文中加粗的“难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吴承恩《西游记》)

B.“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曹雪芹《红楼梦》)

C.“难为你亲自端来,不吃太对不起你了。”(巴金《秋》)

D.欧阳雪:“于科长,佟小姐,干吗这样难为他呢?”(老舍《面子问题》)

19.文中为什么说“‘探花郎’一语不失为‘妙对'”?请简要说明。

20.请仿照画横线部分的句式,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以完成对中药铺对联的

评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欧阳修的一生是与酒为伴的一生。纵观他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从“无饮酒”到

“颓然乎其间”,再到渴望“常置酒一壶”,得意于其间,恰好折射出其官场浮沉和

心中历程的变化。

而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古代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深受

儒家思想影响,可以说,他们既是儒家思想的传播者,①O

儒家激励人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要以天下为己任,(A)地承担社会使命。因此

他们的人生之路,必然以入世求仕为开端。于是,在青年时期欧阳修的身上,可以看

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在闪耀。不饮酒,正是他(B)的体现。但现实是残酷的。

多年的仕途闯荡,风波迭起,贬谪成为常态。宦海中沉浮的欧阳修,一方面尊奉儒

学,对于政务勤勤恳恳;另一方面,②,又无法做到熟视无睹。沉醉,便是官

场起伏中的欧阳修心灵纠结的外现。

19.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关联,逻辑严密,表意完整,每处不超

过12个字。

六、材料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里说: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咨询只是想做出内心所倾向的选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把因果关系理解为并列关系,“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繁荣”是因,“中国人非

常依赖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果。

2.答案:B

解析:“而这种文化的基本特点”张冠李戴,应该是“西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基本

特点”。

3.答案:C

解析:中国古典诗歌中主体常常是缺席的,或被隐藏起来,C项,中国古典诗歌主体

在场了,不是典型情况。

4.答案:①中国诗歌风格讲究含蓄,以淡为美,常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西方

诗歌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常用直抒胸臆的手法。②中国诗歌多歌颂,西方诗

歌多揭露。③中国诗歌弱化主体,西方诗歌主体常常在场。④中国诗歌受到“天人合

一”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西方诗歌受到“二元分立”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

解析:

5.答案:示例一:主体在场版:

①读者更多的是在欣赏“我”对梅花的情感,受主体的情感态度影响较大。②读者可

以明显地感受到主体对梅花的赞美、怜爱和对北风的呼吁等。③这种情感的明确性可

能会让读者的体验更加集中,但也可能因主体的介入而使读者失去与自然的直接联

系,使他们的联想空间变窄。

示例二:主体隐藏版。

①读者直接与梅花和自然建立联系,几乎没有被主体的情感或观点干扰。②读者的情

感体验更为纯粹,直接与梅花及其所代表的美好品质产生共鸣。③人与花界限模糊,

读者可以自由地进行联想,从梅花联想到人,由人联想到梅花,人花交融,天人合

O

解析:

6.答案:B

解析:"暗示‘我‘与西北汉子们的隔阂一点点消除”错误,本段中“我”和他们之

间关系已相当融洽,此处写景,一者与前文照应,渲染氛围,二者为下文“父亲”唱

“花儿”作铺垫。

7.答案:C

解析:“也说明他们对物质要求不高,随遇而安”不准确,他们甘于贫寒和等待,是

因为有兄弟情义的地方就是故乡。

8.答案:①揭示地域与人的关联,阔大雄浑的西北催生出荡气回肠的“花儿”,孕育

出坚韧、重情义的汉子。

②凸显西北对“我”的深远影响,表达“我”对这方土地和人民的热爱赞美以及西北

人民对“我”的深厚情谊。

③西北地名在现实和回忆中交错出现,使抒情有依托,叙事不突兀。

解析:

9.答案:①意境苍凉:荒凉地界、冻雨冰河,渲染了苍茫苦寒的氛围;“花儿”的回

环往复,营造了悲凉凄怆的意境。

②命运苍凉:“我”和萍水相逢的弟兄们处境困窘,贫困潦倒。

③情感表达热烈:多处直抒胸臆,表达“我”的激动、震撼、虔敬;“花儿”被汉子

们以酣畅恣肆的方式唱出。

④作者讴歌在苦难中的底层人民生命之鲜活、人情之美,让“苍凉”和“热烈”和谐

统一。

解析:

10.答案:ADF

解析:原文: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

11.答案:D

解析:文中的“信”是“轻信”的意思,“信者效其忠”的“信”是“诚信”的意

思。

12.答案:D

解析:“抢占先机、防患于未然”不准确,明太祖是从前瞻性和预见性来阐述智谋

的。

13.答案:(1)(将领)发布的命令部属不敢违犯,(他)所到的地方敌人不敢抵

挡。

(2)两军对阵,不了解敌将(的才能),我想要察看,用什么方法?

解析:(1)施,发布、颁布;所在,所到的地方;寇,敌人、敌寇;敌,抵挡、对

抗。(2)相望,对阵;知,了解;相,观察、察看;术,方法。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吴子说:“文武兼备的人,是军中的将领。刚柔兼济的人,(可以胜任)领兵作

战之事。一般的人评价将领,往往只看他是否勇敢。其实勇敢对于将领来说,只是应

该具备的若干条件之一。单凭勇敢行事的人必定会轻率地与敌交战,轻率地与敌交战

而不考虑利害所在,这是不可取的。所以,将领应当慎重的有五条原则:一是理,二

是备,三是果,四是戒,五是约。理,是说治理人多的军队就像治理人少的军队一样

(有条理)。备,是说部队出动就像面对敌人一样(戒备)。果,是说临阵对敌不考

虑个人的死生。戒,是说即使打了胜仗还是如同刚开始打仗时那样(警戒)。约,是

说法令简明而不烦琐。受领任务来不及和家人告别,打败了敌人才考虑班师,这是将

领应遵守的准则。所以自出征那一天起,将领就应下定决心,宁可拥有战死的荣耀,

绝不忍辱偷生。”

吴子说:“用兵有四个关键:一是掌握士气,二是利用地形,三是运用计谋,四

是充实力量。统领三军之众,拥有百万兵马的雄师,而部署战局掌握士气的盛衰,在

于将领一人,这是掌握士气的关键。(利用)狭路险道,(凭借)名山要塞,十人防

守,千人也不能通过,这是利用地形的关键。善于使用间谍,派遣轻装部队往来,分

散其兵力,使其君臣互相埋怨,上下互相责怪,这是运用计谋的关键。战车的轮轴插

销要做得坚固,船只的橹、桨要做得适用,士卒要熟习战阵,马匹要熟练驰骋,这就

是充实力量的关键。懂得这四个关键,才可以担任将领。然而威信、品德、仁爱、勇

敢,必须足以表率全军安抚士众,威慑敌军决断疑难。(将领)发布的命令部属不敢

违犯,(他)所到的地方敌人不敢抵挡。得到他,国家就强盛,失去他,国家就危

亡,这才叫良将。”

吴子说:“荤鼓金铎,是用来从听觉上震慑人的;旌旗麾帜,是用来从视觉上震

慑人的;禁令刑罚,是用来震慑军心的。耳朵听命于声音,所以声音不可不清楚;眼

睛听命于颜色,所以颜色不可不鲜明;军心震慑于刑罚,所以,刑罚不可不严格。三

者如果不确立,即使拥有全国的军队,也一定会被敌人打败。所以说:将领的指挥,

部队没有不依令而行的;将领所指向的地方,部队没有不拼死向前的。”

吴子说:“大凡作战的要领,必定首先探知敌将是谁并充分了解他的才能。根据

敌人情况采取权变的方法,那么不费多大力气,就可取得成功。敌将愚昧而轻信于

人,可用欺骗的手段来引诱他;敌将贪利而不顾名誉,可用财物贿赂他;轻率变更计

划而没有谋略的,可以使他的军队疲劳困乏;上级富裕而骄横,下级贫穷而怨愤的,

可以离间他们;进退犹豫不决,部队无所适从的,可震慑吓跑他们;士卒藐视其将

领,产生归家意向的,就堵塞平坦道路,(假装)打开险阻道路,可以半路拦截然后

消灭他们。”

武侯问:“两军对阵,不了解敌将(的才能),我想要察看,用什么方法?”

吴起答:“命令地位卑下但勇敢的军官,率领轻锐部队去试攻敌人,只求败逃,

不求胜利。观察敌人追过来的表现,如果敌人每次停止和行动,(将领)指挥都有条

不紊,他追击败兵假装追不上,他见到战利品装作没看见,像这样的将领,可以称为

有智谋的将领,不要和他交战。如果部众喧哗,旗帜纷乱,士卒自由行动,兵器横七

竖八,他追击败兵唯恐追不上,见到战利品唯恐得不到,这是愚昧的将领,即使敌军

众多也可以把他擒获。”

材料二

任用将领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须任用专一、信任深厚,这样才可以征战成

功。

将领必须选择那些有见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