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篇一」二、课题的界定“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校本课程资源和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一)校本课程资源本课题所指的校本课程资源是指现行英语教材之外的课外辅导读物中的内容,选择编成的校本教材。(二)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包括:熟练朗读英语课文的能力;理解阅读材料中单词和句型的能力;理解阅读材含义的能力;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阅读材料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撰写阅读材料的能力。(三)课题研究的着力点本课题研究的着力点是:编成英语校本教材;运用英语校本教材,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这两个方面。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一)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要找到更多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阅读辅导材料,选编成校本教材,使他们与现行的教材有机结合使用,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找出适合小学生英语阅读实际的课外辅导读物,编写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2通过对校本教材的使用,研究运用校本教材,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三)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本课题研究适用以下原则1、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指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参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思维的正确性。实验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的乐趣,在生活中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求知欲。2、创新性原则:深化新课程改革,最紧要的是深化新课程理念,及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的编写出适合我校学生阅读实际的分级校本阅读课程资源。3、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阅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的主导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去选择阅读课程资源,使双“主体”和谐统一,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趣味性原则:心理学家认为:“当人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就会使人主动思考,这时效果是最好的。”教育心理学家还认为:“学习是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强,还是主动积极,独立性,创造性强,它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成败。”这种主动性的内在驱动力就是兴趣。只有学生们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他们才会主动积极,独立性,创造性地完成。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体现阅读的趣味性,使学生乐读,乐思。本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依据行动研究法的操作程序,在实验中运用“发现问题―补充阅读材料―阅读实践反馈―反思活动设计―完善阅读材料”的模式,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2、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查阅,借鉴兄弟学校的研究成果,寻找与我们课题研究具有借鉴启发意义的经验方法。实验初期我们将大量借鉴课外优秀的儿童英语读物,寻找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外阅读课程资源。3、问卷调查法:通过制定和发放调查问卷,书面或口头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试验前,我们将在各实验班随即确定25%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阅读能力的变化,为实验提供数据分析依据。4、实验总结法:在实验的各阶段及时总结,反思。并写出相应的报告。(四)课题研究的对象本课题实施的对象为我校2012,2013,2014,2015级实验班学生。每个年级三个班,共十二个班。四、课题研究的阶段和措施(一)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本课题从2010年3月起筹备到2010年12月立项,再到2012年9月结束,中途无间断,研究过程主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3月―2011年4月(准备阶段)1、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确立课题。2、明确研究思路,加强理论学习,收集相关资料3、完成课题申报报告和市级立项4、做好开题各项准备5、组织开题(2011年4月)第二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0月(实施阶段)1、开课题组会议,编制课题工作流程表2、找出现行教材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3、搜集,补充课外读物,并验证阅读效果4、编印成一本《校本教材》预期目标:对现行教材进行分析,整理,从各渠道收集适合学生阅读的阅读材料,编写一本分级的《校本阅读教材》(试行本)。第三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8月(巩固深化验证阶段)1、两本教材同时使用(在实验班)2、收集实验中相关资料(问卷,对比分析等)3、上校本教材实验课(制成光盘)4、完善校本教材(修订本)预期目标:通过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对比,得出实验效果;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要求,完善《校本阅读教材》。第四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结题阶段)1、形成校本教材2、上校本教材阅读课3、完成三大报告(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成果报告)4、整理,归纳,使用校本教材,培养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预期目标:完成《校本阅读教材》,并归纳总结出使用校本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二)课题研究的预设具体措施1、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①根据不同的年级,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儿童文学名著的英文读物。如:一级的《Pinocchio》(木偶匹诺曹),二级的《AliBabaandtheFortyThieves》(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三级的《SherlockHolmes》(福尔摩斯)等。这些读物能很好的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②教师根据现有教材中经常出现的人物,事物和平时学生使用频率高的单词和句型编写一些小短文来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与课本上的内容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③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就他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英文小短文的创作。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传阅,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让学生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当中,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篇二」小学研究报告的写法小学生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指导一、课题的提出: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从背景、现状和基础(或说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个方面去思考的。1、背景:即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了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观念、思想、要求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对教学工作实际产生了重要影响。2、现状: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变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着的差异中,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最急切的问题。3、基础:对这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二、概念的界定: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三、理论基础: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假设),以及主课题分解为哪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子课题之间应具有较合理、紧密的逻辑关系。各子课题的研究能比较完整地表明主课题的研究框架,这些子课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为课题组的成员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历史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辅助。要说明准备怎样充分发挥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为本课题(或某子课题)的研究服务。2、研究对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学生,也有的是指教师。要说清楚研究的是本单位的全体学生还是某一部分学生(或教师)。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汇总等等;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课题组成员应包括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对外聘的指导、顾问等人员应视他们所承担责任、义务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体处理。课题组成员应分别负责或兼任策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顾问工作。八、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阶段: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完成论证、申报工作;制定主课题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前期调查或检测。2、研究实施阶段:可分为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其间可安排一次中期汇报。中期汇报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讲究实际效果,要通过中期汇报让课题组成员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明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然后调整实施方案,修订子课题的工作计划,使后阶段的研究不偏离方向,为课题顺利结题奠定良好的基础。3、结题鉴定阶段: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和资料汇编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篇三」一、调研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实验教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办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县局的指示和部署,特成立了镇宁自治县教育和科技局x年实验教学工作检查小组,于x年11月15~18日,对江龙、本寨、沙子、募役、丁旗和大山六个乡镇中心小学的实验教学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二、调研方法对抽到的乡镇采用调查实验开出率、抽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抽查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研。(一)调查实验开出率深入班级与学生谈话、检查各班实验目录及进度调查实际实验开出情况。(二)抽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根据该校三至六年级班级数或学生人数确定被抽学生实验的组数,一般每年级2—4组,每组5人,被检查到的学生当场操作所指定的实验内容,后由检查小组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分。(三)抽查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凡担任实验教学的教师都是此次检查的对象,具体形式是每年级抽取一名实验教师(担任科学课的行政领导必做)当场操作所指定的实验内容,后由检查小组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分。(四)召开座谈会实验结束,分别组织全校实验教师和相关领导进行座谈,反馈实验教学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谈自己的认识和建议。三、结果与分析(一)总体情况1、实验开出率:各校均能按课程计划开设科学课,但实验开出率较低,从拟定的实验目录来看,部分学校严重压缩学生分组实验,用演示实验代替或纯粹无实验。2、实验完成情况:本次调研活动,共抽查学生人,能独立完成实验的占,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的占,完全不会做的占;共抽查教师人,能按要求完成实验的占,不能完成实验的占。3、操作技能情况:教师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严重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高低,部分学校教师相关学科的知识面窄,储备不足,极需提高。具体体现在:(1)器材选用不当、不足a、《拓印树皮》实验,学生选用铅笔及油性笔效果不佳,换为蜡笔效果会更好。b、《食盐、面粉、沙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三个烧杯大小不一,食盐、面粉和沙的取量不一,造成实验无法对比。c、《观察蚂蚁的身体》实验,无器材控制蚂蚁的活动范围,造成蚂蚁到处乱跑,不便观察。d、《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不能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光学实验盒”,自制教具不规范造成实验失败。e、《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没准备投影绘图纸,直接在课桌上投影绘图,造成环境污染。(2)操作不规范a、使用搅拌棒时,严重碰撞烧杯杯壁及杯底,并在没清洗的情况下在多杯混合物中混乱使用。b、使用温度计时,不注意液柱是否断开,手心接触红色液泡造成读数不准确。c、使用测力计时,对测力计上出现的两类刻度分辨不清,读数方法不正确(俯视或仰视)。d、使用酒精灯时,用火机点燃。e、《溶解的快慢》实验,用凳子脚压碎糖果,不规范。(二)原因分析1、各校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重主轻副”思想的影响,多数领导和教师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2、师资队伍极不稳定,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往往是兼职的,教师工作量重,并且更换频繁,每一年对科学学科来说,新教师是难以把握学科教学理念的。3、教学仪器闲置,教师很少用或不用。《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篇四」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和依据二十一世纪,各国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为此,世界各国都更重视和加强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样,我国现代化建设也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1.响应“科教兴国”战略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富有远见卓识。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作用。2.助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着科学素养较差,技术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的弊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通过探究出不同综合实践的活动形式,将科技教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培养目标,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3.提升教学质量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师生健康和谐发展为根本,促进现代学校发展”。现代学校就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学校,然而,当前我校的现状是生源情况不够理想,教学模式又处于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局面,学生主动学习、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薄弱。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各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理当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当前翻转课堂和微课的兴起,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契机。《科学》这一门科目涉猎范围广,趣味性强,动手机会多,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和“翻转课堂”,通过改变当前学生学习被动的状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爱思考、爱动手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综合素质,是我们目前最迫切的改革意愿,也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二、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当前,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等所谓的主科科目,而综合类的学科则很少涉及,该课题研究则在已存基础上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进行调整,可以从实践应用当中提取经验和理论,丰富“翻转课堂”的内涵,扩展其使用范围,提升其使用价值。2.对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建构。先引导学生在课外发现自然和社会当中的科学问题和现象,然后在课堂活动中,在老师的帮助下,有充分时间跟同学一起动手探索、实践创新,实现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活动,让更多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成果。3.对教师专业提升和能力发展的驱动。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手段不断更新,教师必须革新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和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才能紧跟时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助力学校的发展。4.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翻转课堂”引领课堂结构变革,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与合作探究思考、处理问题,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带动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过去的一两年受到了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和媒体的大量关注。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化学课上的尝试。2011年,萨尔曼·罕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将翻转课堂推向了世界。国外比较典型案例有: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内部高中数学课的翻转课堂实践,伟谷州立大学数学实验课的翻转课堂实践和美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市布里斯学校微积分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在我国,翻转课堂的具体实践方面,还在起步阶段,但我国的很多课改项目也具备“翻转课堂”的某些特征,例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西新绛中学的“自学一展示模式”、江苏木渎高级中学的“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模式”等,尽管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研究。但把“翻转课堂”运用到实践操作性特别强的《科学》这门科目上,据了解还尚未有前人。我们将在《科学》这门科目上,探讨如何让学生在课外去发现科学现象,带着问题去思考、研究、查找资料(包括观看微课),课堂中的时间则保障学生思考、探究和动手操作的空间,真正保护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不是用微课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交给学生。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和课外资源(尤其是数字资源),革新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借此带动我校各科目的教学改革。2.营造学校科研氛围,探索学校科研管理策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使教师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使老师们自觉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支持者和实践者,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的发展。3.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主动的探索式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合群、合作、竞争、交往等道德观念和现代意识。4.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基于网络环境发展起来的教学策略为亮点,以教育信息化在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重点,努力探索出各学科具有本校办学宗旨相符合的“现代学校发展”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以人为本,减负提质,进一步促进我校现代化特色发展。五、研究的基本内容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2.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建设。依托中山市微课资源网,结合教师自制微课和丰富的网上视频教学资源,搭建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科学问题,学习科学知识的学习环境。3.“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根据小学《科学》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环境,设计课前学习、课上操作、课后学习活动。4.小学《科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探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总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与规律,形成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和范例。5.探讨小学《科学》学习的评价制度。翻转课堂大大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因此,教师如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评价?如何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进行评价?6.“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检验调查与分析。六、课题的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科学意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丰富科学知识。2.探索小学《科学》翻转课堂的特色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和师生角色的转变,保证学生的思考探究空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3.总结小学《科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与规律,形成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和范例,撰写论文、专著,推广研究成果。(二)难点与创新:难点:1.如何处理“课外科学发现与学习”与“主科学习”的关系,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2.课下如何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科学,如何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3.如何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既科学又简便易行,提升教学效率,让老师乐于用、善于用,让学生乐于学、善于学。创新:1.不简单模仿照搬已有翻转课堂模式,根据学情和教学实践经验,设计适合中国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2.在课堂上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操作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七、课题研究思路1.调查研究;2.论证并申报立项;3.前期实践研究;4.中期总结并部署后期工作;5.后期实践研究;6.后期研究调查对比分析;7.总结并攒写结题报告。其中实践研究中分为以下两阶段推进:第一阶段:把40分钟课堂分为两部分,5-10分钟的微课观看,10分钟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包”进行自主探究学习,20分钟利用网络答疑,同时学生再次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做作业、剩余时间教师答疑。第二阶段:学生可以在家里看观看授课教师的教学视频,网络交流互助、完成作业,第二天再到课堂上交流、探索。从而最终实现知识传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把课堂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课外时间,学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接受新知识;而学校课堂将成为知识内化、小组讨论交流、做作业、答疑的场所。学生将变成课堂的主体,由学生来引导课堂,从而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八、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手段,教师作辅助,由学生来引导课堂。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3.观察法。通过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真实情况。4.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九、阶段性计划该项研究分为四个阶段,预计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第一阶段: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为课题论证与初步探索阶段;第二阶段: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为小结与调整研究策略阶段;第三阶段: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为全面实施阶段;第四阶段:2016年4月至2016年8月为课题总结与结题推广阶段。十、主要措施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1.加强管理,明确分工。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做到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团结协作。2.制定制度,规范课题。制订课题研究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使课题研究规范化、制度化。运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3.专家引领,指导研究。聘请专家担任本课题顾问,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特别是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参加各级有关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研究情况,部署课题研究工作,巩固发展和推广研究成果。《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篇五」一、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什么时候说话不文明及他们说不文明语言的起因。二、调查时间201*年6月至8月。三、调查范围武珞路小学六年级学生50名。四、调查方法1)观察法:仔细观察不文明语言何时出现及内容。2)问卷法:通过问卷了解有些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并分析原因。五、调查结果1)小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1)由于与别人的矛盾而产生愤怒情绪,说话会口不择言,一般都是发生在男生身上。(2)由于他人的行为、举止或是衣着相貌而取笑别人,说一些不雅的绰号。(3)很多小学生说不文明语言都是出于一种反抗的情绪,对某件事情不满的时候,甚至难过的时候。(4)还有不少人人表示,不文明语言是从长辈、周围人的嘴里听来的,有的是看电视、电影学来的,不自觉就讲出来了,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2)小学生讲不文明语言后心理表现或想法:(1)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舒服感。(2)有时边说边大笑,作为一种发泄的方式。(3)听到周围的人讲过不文明语言,所以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3)小学生什么时候会说话不文明:(1)玩的时候:做游戏时有些人会赖皮,然后互相用语言攻击。(2)公共场合:一个同学在很多人面前让另一个人出洋相,被讥笑的那方就开始了语言攻击。(3)暗地里:和某人关系不好,不敢当面说,就在背地里说有损于他的话。小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优秀范文小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优秀范文六、分析1)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些不文明语言是从家里、社会上听来的,还有的是从同学那里学来的。在不文明的环境里,小学生的语言、举止都会受到影响。2)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表现为用一些不太雅的语言表达心中的不满情绪,作为发泄的方式。有时并无恶意,但造成的影响很不好。3)高年级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讥笑同学,这也是讲不文明语言的原因之一。4)现在的独生子女的脾气、度量不算大、吃了亏,嘴上一点也不饶人,这也是原因之一。七、思考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现代中国人,应该发扬光大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担负起建设文明、繁荣祖国的重任,必须在各方面全面发展。我觉得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首先就要做个文明的小学生。我建议我们的长辈们,所有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请你们以身作则,给我们树立起榜样来,让我们一起营造文明的氛围。《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篇六」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课题研究的背景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那么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3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3篇。如今,学生的知识构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建构获得的。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