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中国专家共识_第1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中国专家共识_第2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中国专家共识_第3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中国专家共识_第4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中国专家共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中国专家共识概念与定义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穿支动脉包括豆纹动脉(LSA)、脑桥旁正中动脉(PPA)、丘脑膝状体动脉、脉络膜前动脉、Heubner’s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等。发病机制目前认为,BAD主要发病机制有4种:(1)载体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阻塞穿支动脉的开口,引起BAD的机制是大动脉粥样硬化。(2)载体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延伸至穿支动脉开口致血管闭塞,引起BAD的斑块位于责任大动脉和穿支动脉的交界处。(3)穿支动脉开口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致血管闭塞。(4)穿支动脉开口处的不稳定斑块脱落致血管闭塞。不同供血区域BAD的临床表现BAD按照供血区域,分为LSA和PPA病变。LSA(直径300~840μm)供血区域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常有偏侧运动障碍(发生率高,症状较重),偏身感觉障碍,认知功能下降,优势半球病变可出现失语及精神心理障碍,非优势半球病变可出现偏侧忽视症等。PPA(直径200~300μm)供血区域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常有偏侧运动障碍(轻偏瘫-完全瘫,上肢多重于下肢),构音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中枢性面瘫等症状。辅助检查HR-MRI包括T1WI、T2WI、质子相、DWI、PWI、SWI、3DTOFMRA、三维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t3D-FSE-Cube)及血管高分辨率增强序列等;血管病变及心脏检查常用检查方法包括TCD、颈动脉超声、头颈部CTA、心脏彩超、24~72h动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cy、胱抑素C;凝血功能检查;排除指标包括风湿免疫及肿瘤指标等。诊断LSA区域缺血性卒中(1)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2)DWI显示相应供血区的梗死灶在水平位累及3个层面及以上。(3)LSA供血区域为:大部分壳核、苍白球外侧部、尾状核头部和体部、内囊前肢、内囊上部和脑室周围的放射冠。PPA区域缺血性卒中DWI显示梗死灶与脑桥腹侧的脑表面相连,病灶靠近中线、位于一侧且不超过中线。治疗一、表现为反复TIA的治疗(1)静脉溶栓:是目前恢复脑血流最主要的措施,溶栓药物包括rt-PA、尿激酶和替奈普酶等。(2)抗血小板治疗:如西洛他唑联合负荷量阿司匹林或西洛他唑联合负荷量氯吡格雷。(3)抗凝治疗: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类肝素、口服抗凝剂和凝血酶抑制剂等。(4)他汀类药物。(5)神经保护药。治疗二、表现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对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建议进行rt-PA静脉溶栓。三、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治疗(1)静脉溶栓: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患者建议进行rt-PA静脉溶栓。(2)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有可能改善BAD患者早期症状波动及3个月预后。(3)抗凝治疗: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和阿加曲班等。(4)他汀类药物。(5)神经保护药:同TIA的治疗。康复治疗及生活指导建议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对伴有肢体瘫痪和吞咽等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早期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功能康复训练。应对患者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