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站在百年大党再启新征程的历史节点,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进一步凝聚民族向心力,传播中华文明,准确描绘中国形象。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文艺作品在讲述中国故事时有着天然的优势,而戏曲艺术又是最具有民族特性的文艺形式,应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中大有作为。精于选材,择取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和当代伟大变革的中国故事进行书写,这是戏曲的一个重要传统。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依靠两个系统:一是精英文人集团及经史子集等典籍,二是民间社会及流传其中的戏曲曲艺等通俗文艺。这两个系统的思想观念交互发生作用,共同形成中华民族文明。自古以来,戏曲是民众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观众借此熟悉本民族历史,并浸染于忠孝节义的历史精神和道德传统之中,因此,不识字的渔樵村夫与精英文人有着一致的文化认同。古代的“时事剧”,如《鸣凤记》《清忠谱》《桃花扇》之类,及时反映当下重大社会政治变革,戏曲对现实的把握和表现并不因为其超越生活的形式美感而受到限制。新时代戏曲发展,应该继承戏曲艺术这一优秀传统。同时,戏曲更需要面向当代,择取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中的故事,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求索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戏曲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在艺术表达上下功夫。中国故事,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的故事,只有将这个人塑造得有情感有温度,活生生地立于舞台之上,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自古以来的戏曲作品中,往往奸佞小人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而忠孝节义的人物被描摹得比较呆板,这是因为忠孝节义之人似乎只是被贴上了标签,缺乏作为一个有血有肉鲜活人物的生气。古人讥讽这种写法,就像“做年谱”——只不过是一些材料的堆砌。因此,需要“出之贵实,用之贵虚”虚实相生的构思,还需要更新塑造正面人物的理念和方法。近年来,豫剧《焦裕禄》、秦腔《王贵与李香香》湖南花鼓戏《一个人的长征》等主旋律题材作品中被歌颂的正面人物,无论是革命者还是英雄劳模,不再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而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人物塑造时细腻的肌理真实可感,观众理解了“这个人”并进而接受了故事所宣扬的主题。无论是时代背景的差异还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人的丰富内心世界和细腻情感是共通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好故事。戏曲是有着鲜明民族特色的舞台艺术。讲好中国故事,戏曲艺术需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表现现代生活的艺术方式。古代的时事剧虽然也表现当时的现实生活,但因为古代社会变迁比较缓慢,而且同处于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内容和形式上的矛盾并不特别明显。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现代文明与古代社会有着极大差异,古代社会土壤中诞生发展的戏曲艺术在表现现代生活时陷入困境。二十世纪初开始,就有汪笑侬、梅兰芳等人以时装戏的方式表现现代生活,海派京剧中也多有这方面的尝试。抗日战争爆发后,戏曲现代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新中国成立之后,现代戏的探索从未停止脚步,其中也有《朝阳沟》《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等脍炙人口的成功之作,但戏曲现代化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守正创新,是解决戏曲现代化问题的根本原则。戏曲现代化并不存在一个预设的固化目标,它是一个展开的过程,坚持戏曲艺术思维,广泛吸纳现代艺术的营养元素,对戏曲传统表现方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戏曲才能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出表现当代生活的最佳艺术呈现方式。戏曲讲好中国故事,还有赖于有效的推广和传播方式。在各种文娱活动应接不暇的现代社会,戏曲不再像古代社会一样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选择,因此需要业界主动谋求有效的推广和传播方式。戏曲人应该有着高度的文化自信,利用各种自媒体平台宣扬戏曲艺术,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本民族的戏剧艺术。疫情时期,很多剧目通过网络进行展演,“互联网十”的传播方式蔚然成风,学界应该及时对这种新型传播方式规律进行研究,引导“互联网十”的传播方式健康发展。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各种展演,为戏曲“导流”,使戏曲成为人们的重要精神食粮;同时,遴选戏曲艺术精品,将其推广和传播到海外,实现戏曲文化输出,让世界人民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欣赏可爱、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千百年来,戏曲一直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讲述着中国故事,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新时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更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时代同生共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光增彩,以期弦歌不辍、传留久远。(摘自吴新苗《如何用戏曲讲好中国故事》材料二:踢腿、开胯、耍棍……这些是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三年级学生乌达木六年来的日常,他从三岁半开始练京剧基本功,如今依然保持每周末七八个小时的训练强度。“重视美育,为戏曲发展提供了机遇。因为美育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传统文化,而戏曲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文艺评论家胡一峰指出。在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戏剧(含戏曲)更是被重点关注的学科之一,明确将戏剧列入义务教育五大艺术课程,戏曲实现由“进校园”变“驻校园”。与此同时,“互联网+戏曲”带来的大流量传播,吸引更多青少年积极参与。越来越多“互联网一代”是自己在网络.上了解到戏曲而成为“曲友”“票友”的。“新媒体弥补了那些‘存留在博物馆’的艺术,比如戏曲等传播上的缺陷。年轻人和互联网的‘亲密’关系,使他们能更好地通过网络渠道接受传统艺术。”周星说。《2021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总论篇中提出:“通过高雅艺术、高质量的文娱产品、健康向上的审美风尚占领网络阵地,培养对真善美的敏感力和鉴赏力。”“我经常网上看戏曲相关的视频。随着中国国力发展,戏曲近年来重新被重视起来,相关的视频不仅产量高,质量也高。”来自台湾的北京师范大学以雅昆曲社成员郑庭绎说。“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戏曲多演绎历史故事,讲述中华儿女的家国大义,《牡丹亭》《西厢记》等不乏清丽典雅、韵味悠长的戏词……可以说,戏曲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舞美、服饰、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戏曲既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在理念,也表现传统文化的外在符号,同时还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出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价值观念。戏曲是进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的一个很好的入口。”胡一峰认为,很多青少年戏迷,对戏曲的爱如同投石于传统文化之湖,泛起层层涟漪,引发他们对更广泛的传统文化的兴趣。大学校园中一些“曲友”“票友”,甚至将古典戏曲或传统文化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从文本的角度,很多古典戏曲剧本本身就是文学经典。当人们了解、寻找到戏曲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时,他们自然会喜欢上传统文化。”周星说。“京剧团的孩子们,也许今后从事的学业和事业与戏曲无关,但每个学过京剧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种文化自信都是融入血液的,有学生去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留学,还会给外国友人讲京剧。”陈艳丽说。高校社团流动性大,但曲社毕业的学生很多选择继续在天南海北讲昆曲的故事,有人作为免费师范生回新疆教书,在课上给学生科普昆曲;有人远渡重洋深造,在耶鲁大学加入当地曲社,继续传播昆曲。(摘自《光明日报》2022年10月27日《传统戏曲火遍青春校园》)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最具有民族特性的文艺形式的戏曲艺术,更应该利用讲述中国故事的优势、传递中国声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光增彩。B.戏曲虽然在形式上超越了生活,但对现实的把握和表现并不会受到限制,采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民众形成一致的文化认同。C.戏曲艺术不仅需要守正,更需要创新,要广泛吸纳现代艺术的营养元素,探索出最佳的艺术呈现方式,来表现当代的生活。D.戏曲演绎历史故事,讲述家国大义,当人们借助文学经典寻找到戏曲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时,就自然会喜欢上传统文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戏曲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面向当代,精心选材,择取典型性的时事故事,来表现中国精神。B.戏曲只有塑造好有情感有温度的鲜活人物,才能引发观众共鸣;构思要虚实相生,人物要有血有肉。C.戏曲现代化的探索不断出新,虽有脍炙人口的成功之作屡屡出彩,但戏曲现代化依然任重而道远。D.虽然戏曲不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选择,但戏曲人要有文化自信,将艺术精品推广和传播到海外。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从再启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出发,认为戏曲艺术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B.第三段从艺术表达上下功夫的角度,运用事实论据论证了用戏曲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所在。C.文章结尾段从历史价值和现实需要这两个角度,强调了要运用戏曲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体部分论证层层递进,最后得出结论,顺理成章。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传统戏曲”是如何“火遍青春校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则材料都围绕“戏曲”展开,但在表达方式和写作意图,上有明显差异,请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Ⅱ采薇(节选)鲁迅伯夷叔齐讨着饭,晓行夜宿,终于到了首阳山。山确是好山,不高不深,没有大树林,不愁虎狼,也不必防强盗:是理想的幽栖之所。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里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他们满心高兴,用拄杖点着山径,一步一步挨上去,找到上面突出一片石头,好像岩洞的处所,坐了下来,一面擦着汗,一面喘着气。太阳已经西沉,在铺好羊皮袍,准备就睡之前,叔齐取出两个大饭团,和伯夷吃了一饱。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①山上可吃的野果子之类,一颗也找不出。叔齐只能摘了些松针做成松针面糕,端到伯夷的面前。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终于拗下一角来,连忙塞进嘴里去。他愈嚼,就愈皱眉,直着脖子咽了几咽,倒哇的一声吐出来了,诉苦似的看着叔齐道:“苦……粗……”叔齐抖抖的也拗了一角,咀嚼起来,可真也毫没有可吃的样子:苦……粗……叔齐一下子失了锐气,坐倒了,垂了头。然而还在想,②挣扎的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爬着爬着,只向前。终于似乎自己变了孩子,还是孤竹君的世子,坐在保姆的膝上了。这保姆是乡下人,在和他讲故事:黄帝打蚩尤,大禹捉无支祁,还有乡下人荒年吃薇菜。他又记得了自己问过薇菜的样子,而且山上正见过这东西。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果然,这东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菜。叶子变成暗绿,熟了。但这回再不敢先去敬他的大哥了,撮起一株来,放在自己的嘴里,闭着眼睛,只是嚼。“怎么样?”伯夷焦急的问。“鲜的!”两人就笑嘻嘻的来尝烤薇菜;③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他们从此天天采薇菜。先前是叔齐一个人去采,伯夷煮;后来伯夷觉得身体健壮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做法也多起来:薇汤、薇羹、薇酱、清炖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首阳山上是有人迹的,伯夷的脾气又有些改变,从沉默成了多话。也许是因为一时高兴,或者有人叫他老乞丐的缘故罢,他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的孤竹君的儿子,他老大,那一个是老三。父亲在日原是说要传位给老三的,一到死后,老三却一定向他让。他遵父命,省得麻烦,逃走了。不料老三也逃走了。两人在路上遇见,便一同来找西伯——文王,进了养老堂。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起来,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阳山,吃野菜活命……等到叔齐知道,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没法挽救了。但也不敢怎么埋怨他;只在心里想: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可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叔齐的预料也并不错:这结果坏得很,不但村里时常讲到他们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来看他们的人。有的当他们名人,有的当他们怪物,有的当他们古董。甚至于跟着看怎样采,围着看怎样吃,指手画脚,问长问短,令人头昏。而且对付还须谦虚,倘使略不小心,皱一皱眉,就难免有人说是“发脾气”。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忽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看她模样,好像是阔人家里的婢女。“您吃饭吗?”她问。叔齐仰起脸来,连忙赔笑,点点头。“这是什么玩意儿呀?”她又问。“薇。”伯夷说。“怎么吃着这样的玩意儿的呀?”“因为我们是不食周粟……”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她冷笑了一下,于是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地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伯夷和叔齐听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④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待到清醒过来,那鸦头已经不见了。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樵夫偶然发见了伯夷和叔齐都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是大约这之后的二十天……老羊皮袍却没有垫着,不知道弄到那里去了。这消息一传到村子里,又哄动了一大批来看的人,来来往往,一直闹到夜。夏夜纳凉的时候,有时还谈起他们的事情来。有人说是老死的,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给抢羊皮袍子的强盗杀死的,后来又有人说其实恐怕是故意饿死的,因为他从小丙君府上的鸦头阿金姐那里听来:这之前的十多天,她曾经上山去奚落他们了几句,傻瓜总是脾气大,大约就生气了,绝了食撒赖,可是撒赖只落得一个自己死。于是许多人就非常佩服阿金姐,说她很聪明,但也有些人怪她太刻薄。阿金姐却并不以为伯夷叔齐的死掉,是和她有关系的。自然,她.上山去开了几句玩笑,是事实,不过这仅仅是玩笑。那两个傻瓜发脾气,因此不吃薇菜了,也是事实,不过并没有死,倒招来了很大的运气。“老天爷的心肠是顶好的,”她说。“他看见他们的撒赖,快要饿死了,就吩咐母鹿,用它的奶去喂他们。您瞧,这不是顶好的福气吗?用不着种地,用不着砍柴,只要坐着,就天天有鹿奶自己送到你嘴里来。可是贱骨头不识抬举,那老三,他叫什么呀,得步进步,喝鹿奶还不够了。他喝着鹿奶,心里想,‘这鹿有这么胖,杀它来吃,味道一定是不坏的。’一面就慢慢的伸开臂膊,要去拿石片。可不知道鹿是通灵的东西,它已经知道了人的心思,立刻一溜烟逃走了。老天爷也讨厌他们的贪嘴,叫母鹿从此不要去。您瞧,他们还不只好饿死吗?那里是为了我的话,倒是为了自己的贪心,贪嘴呵!……”听到这故事的人们,临末都深深的叹一口气,连自己的肩膀也觉得轻松不少了。即使有时还会想起伯夷叔齐来,但恍恍惚惚,好像看见他们蹲在石壁下,正在张开白胡子的大口,拼命的吃鹿肉。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注】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选自《史记·伯夷列传》)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伯夷叔齐到达首阳山起笔,入题迅速,行文简捷;接着描绘首阳山之景,暗示了二人心情愉悦,和悲剧结局反差强烈。B.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伯夷叔齐“薇菜”的丰富做法:汤、羹、酱、焖等,表面上展现生活中的诗意,实则写出了生活的窘迫。C.文章结尾处鸦头阿金姐对伯夷叔齐死因的点评,称二人“撒赖”“贱骨头”“贪嘴”“贪心”,运用对比评论,态度不言而喻。D.文中运用反复手法,多次提到“不食周粟”,且配以“坚守主义”“逃上首阳山”“缩做一团”,言语郑重其事,反差效果明显。7.关于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处叙写既表明野果可能被山居之人采摘一空,也暗示了伯夷叔齐寻找食物的艰难。B.②处的动词“挣扎”和比喻,形象描绘了缺乏食物的叔齐极力寻找解决办法的迫切。C.③处“伯夷多吃了两撮”,笔触细腻,实有深意,暗含了鲁迅对儒家传统伦理的态度。D.④处运用比喻,形象地揭示出伯夷叔齐的心理:震惊女子的言论,羞愧自己的行为。8.有人说,文章结尾处鸦头阿金姐对伯夷叔齐死因的点评已恰到好处,尾段再写村人们的想象属于画蛇添足,你认同这个看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司马迁把《伯夷列传》摆在七十列传之首,而《采薇》(节选)并不囿于传统的对伯夷叔齐大义的赞美,符合“故事新编”讲史的意旨。请结合注释《史记·伯夷列传》选文,从叙事风格的角度简要分析这篇小说如何出“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秦要楚欲得黔中地,欲以武关外易之。楚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秦王欲遣之,口弗忍言。张仪乃请行。惠王曰:“彼楚王怒子之负以商於之地,是且甘心於子。”张仪曰:“秦疆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郑袖,袖所言皆从。且臣奉王之节使楚,楚何敢加诛。假令诛臣而为秦得黔中之地,臣之上愿。”遂使楚。楚怀王至则囚张仪,将杀之。靳尚谓郑袖曰:“子亦知子之贱於王乎?”郑袖曰:“何也?”靳尚曰:“秦王甚爱张仪而不欲出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美人聘楚,以宫中善歌讴者为媵。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不若为言而出之。”於是郑袖日夜言怀王曰:“人臣各为其主用。今地未入秦,秦使张仪来,至重王。王未有礼而杀张仪,秦必大怒攻楚。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怀王后悔,赦张仪,厚礼之如故。张仪既出,未去,闻苏秦死,乃说楚王曰:“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举甲出武关,南面而伐,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弱国之救,忘疆秦之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於是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与秦,欲许之。屈原曰:“前大王见欺於张仪,张仪至,臣以为大王烹之;今赦不诛,又欲听其邪说,率先事秦。夫匹夫犹不忘仇讎,况君乎?未得秦欢,而先触天下之公愤,臣窃以为非计也。”怀王曰:“许仪而得黔中,美利也。后而倍之,不可。”故卒许张仪,与秦亲。(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B.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C.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D.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媵指先秦时期贵族女子出嫁时陪嫁的人,与《阿房宫赋》中“妃嫔媵嫱,王子皇孙”的“媵”含义相同。B.鱼肉指像鱼肉一样任人宰割,与《鸿门宴》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鱼肉”意义用法相同。C.苏秦是战国时纵横家,提出“合纵”抗秦策略,与《过秦论》中“有苏秦之属为之谋”的苏秦是同一人。D.仇雠意思是仇人,仇、讎两个词语同义,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及仇讎已灭”的“仇雠”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为了得到黔中土地,尽管不忍开口,但想把献出张仪作为交换条件之念,符合“暴秦之欲无厌”的认识。B.郑袖认为楚王对秦国没有尽礼,不仅没有献地,还要杀张仪,必然会导致秦国报复,成功混淆了楚王的视听。C.张仪死里逃生,也不忘记自己策士身份和游说目的,用秦国优越地理位置、强大军事实力等游说、威逼楚王。D.楚王目光短浅,不辨忠奸,释放张仪,不顾屈原劝阻,献出黔中之地,冒犯天下结好秦国,犯了不知人之错。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秦疆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郑袖,袖所言皆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资治通鉴《周纪三》)请结合选文与《屈原列传》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张仪不符合孟子口中“大丈夫”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阅读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苏轼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句“山光”“马惊”可谓奇笔,诗人心中惊喜难禁,先睹为快之意呼之欲出。B.颔联“长春苑”“不夜城”指代乾明寺,表现雪后繁华之景,给人芳菲三春的错觉。C.颈联以一“弄”字置于“晴”上尤为活泼传神,与“云破月来花弄影”有同工之妙。D.尾联回扣标题,诗人喜雪之情,溢于言表,意犹未尽,愿宿于此,以待赏明日之景。16.元丰四年(1081年)冬,黄州大雪。苏轼在《书雪》中说:“今年黄州,大雪盈尺。”诗人是如何表现“大雪盈尺”情形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名句名篇默写(1)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强化自身道德修养,切忌自视甚高,要不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言。(2)《扬州慢》中“”极写荒芜程度,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意相似;“”形象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和敌人的罪恶。(3)唐朝诗人喜欢用汉朝人事委婉抒情,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汉皇重色思倾国”,《燕歌行并序》也有此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Ⅰ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具有新奇有趣、求新求变的艺术特征。它善于以新的美学样式表现文化内涵,带给观众新的文化认知和审美体验。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动画形成的美学风格,中国风动画深受瞩目。中国风动画充分运用水墨写意、青山绿水、民间剪纸、年画壁画、皮影木偶等民间艺术形式或传统绘画手法,呈现出独特的语言视觉。《大鱼海棠》中以福建土楼为原型的建筑,《白蛇:缘起》里的八卦图阵、烟雨江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山河社稷图,既给人似曾相识的文化亲近感,又因艺术形象令人而激发欣赏兴趣,引导人们走进文化想象深处,获得奇妙的审美体验。中国风动画并非原样复刻传统文化,更不是点缀式地使用中国元素,而是以现代人的叙事方式,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并赋予文化形象以新的内涵。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文字运用Ⅱ如何使塑料产业实现清洁循环的新生,从而终结塑料污染?面对塑料污染的全球性挑战,联合国环境大会最新通过的决议强调对塑料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设计阶段就将塑料产品的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纳入考量,并且着眼于多样化治理塑料污染。通过对塑料产品设计、生产、回收和处理等环节的严格管理,人类有望大幅减少。在生产环节,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中,充分借助技术创新,可以在注重环境保护与实现经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消费环节,从法律层面鼓励人们改变行为方式,,通过每一个消费习惯的小改变,汇聚起减少塑料制品使用的大能量;,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和企业已经开始行动,通过使用降解酶降解、制成预制板铺路、变成火箭燃料或者重新做成塑料制品等,提高塑料垃圾的再利用率。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个语段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22.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如何治理塑料污染。不超过3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郑燮《题画》以上材料对于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C3.D4.戏曲传承实现由“进校园”到“驻校园”;“云上”青少年“票友”越来越多;戏曲成为进人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入口;戏曲传承从校园走向世界。5.材料一运用议论,提出“借助戏曲,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观点,旨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文化自信。材料二运用记叙,大量引用他人话语,从不同侧面展现传统戏曲火爆校园,旨在表现传统戏曲助力美育教育,彰显美育教育的价值。【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和写作意图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当人们借助文学经典寻找到戏曲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时,就……”错误,原文是“戏曲多演绎历史故事”“从文本的角度,很多古典戏曲剧本本身就是文学经典。当人们了解、寻找到戏曲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时,他们自然会喜欢上传统文化”,据此可知,人们未必需要借助文学经典寻找到戏曲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选项中“喜欢上传统文化”条件未必充分。

故答案为: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虽有脍炙人口的成功之作屡屡出彩”错误,原文为“其中也有《朝阳沟》《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等脍炙人口的成功之作”,并没有说“屡屡出彩”,选项于文无据。

故答案为: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主体部分论证层层递进”有误,主体部分分别就戏曲的选材、艺术表达、艺术方式、推广和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证,是并列式分层论证。

故答案为:D。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明确将戏剧列入义务教育五大艺术课程,戏曲实现由‘进校园’变‘驻校园’”可概括出,戏曲传承实现由“进校园”到“驻校园”;

结合““互联网+戏曲”带来的大流量传播,吸引更多青少年积极参与。越来越多‘互联网一代’是自己在网络上了解到戏曲而成为‘曲友’‘票友’的”可概括出,“云上”青少年“票友”越来越多;

结合“戏曲是进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的一个很好的入口”可概括出,戏曲成为进入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入口;

结合“每个学过京剧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种文化自信都是融入血液的,有学生去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留学,还会给外国友人讲京剧……有人远渡重洋深造,在耶鲁大学加入当地曲社,继续传播昆曲”可概括出,戏曲传承从校园走向世界。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和写作意图的能力。

材料一是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议论提出观点并论证,“文艺作品在讲述中国故事时有着天然的优势,而戏曲艺术又是最具有民族特性的文艺形式,应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中大有作为”“戏曲更需要面向当代,择取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中的故事,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求索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戏曲人应该有着高度的文化自信,利用各种自媒体平台宣扬戏曲艺术,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本民族的戏剧艺术……新时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更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时代同生共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光增彩,以期弦歌不辍、传留久远”,运用议论,提出“借助戏曲,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观点,旨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文化自信。

材料二是新闻通讯,主要运用记叙方式,“‘重视美育,为戏曲发展提供了机遇。因为美育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传统文化,而戏曲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文艺评论家胡一峰指出”“‘新媒体弥补了那些“存留在博物馆”的艺术,比如戏曲等传播上的缺陷。年轻人……他们能更好地通过网络渠道接受传统艺术。’周星说”,大量引用他人话语,从不同侧面展现传统戏曲火爆校园,旨在表现传统戏曲助力美育教育,彰显美育教育的价值。【答案】6.A7.C8.村人们想象伯夷叔齐拼命吃鹿肉的场景,是自我安慰,找理由让自己轻松。这些“看客”群体,面目可憎,更能激起读者对人性和国民性的思考。小说到此戛然而止,虽无任何点评,却使小说含而不露,意味更加深长。9.叙事情节新:在讲史的基础上,借助大量想象,增添了史料中没有的情节。叙事语言新:改变了常态讲史的庄重风格,用戏谑口吻叙述讲史,极具讽刺意味。叙事效果新:运用全知视角,使伯夷叔齐生活化,消除神圣感,拉近读者与古人距离。【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小说阅读选择题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要读懂文章,主要分析对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表述是否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所谓重要句子,一般指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句子,答题时一般可以按照手法、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文中的含义)、作用这几个步骤进行。回答时,一般要回答出三点,第一,句子使用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修辞上、表现手法上、或者某些特殊的词语、或者句式上考虑;第二,句子表达的内容;第三,句子表达的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内容、结构和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内容上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结构上一般为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或标题,和文中的某情节形成对比等;效果上一般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引人深思等。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原文内容分析答题。只要能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阐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都视为正确答案。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暗示了二人心情愉悦”错。下文“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里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他们满心高兴……”,可看出明确交代了“满心高兴”,景物描写应是“烘托”心情。

故答案为:A。7.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C.“笔触细腻”错。鲁迅善用闲笔,应是“看似随意,实有深意”。

故答案为: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由题干来看,首先应明确态度,一般遵从原文,所以不认同题干的说法,即此处不属于画蛇添足。接着陈述理由,作者正是通过写村人们的想象,勾画众多看客们的嘴脸,虽寥寥几笔,却也寓寄着深刻的批判之意。

第一,原文“即使有时还会想起伯夷叔齐来,但恍恍惚惚,好像看见他们蹲在石壁下,正在张开白胡子的大口,拼命的吃鹿肉”,体现出村人们对伯夷叔齐拼命吃鹿肉场景的想象;“听到这故事的人们,临末都深深的叹一口气,连自己的肩膀也觉得轻松不少了”,说明人们用这种想象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让自己放松下来。据此可分析出,村人们想象伯夷叔齐拼命吃鹿肉的场景,是自我安慰,找理由让自己轻松。

第二,阿金的一句反问加速了伯夷和叔齐的崩溃,但她并不认为自己有错误,反而编造了一番因为他们撒赖又贪心的谎言,而村民就不辨是非地顺其思路进行联想想象,显示出村民的愚昧、落后和麻木,这些村民作为无聊的“看客”,实际也是害人的帮凶。据此可分析出这些“看客”群体,面目可憎,更能激起读者对人性和国民性的思考。

第三,小说结尾是人们以认可的阿金的说法而进行的一番貌似自然的想象,刻画了一群看客形象,未做褒贬评判,但却含蓄蕴藉,发人深思,意在让读者认识社会看客的不辨是非、轻信轻言、无聊麻木,体会其冷漠和愚弱。据此可分析出,小说到此戛然而止,虽无任何点评,却使小说含而不露,意味更加深长。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从叙事风格的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的“新”意:

第一,叙事情节新:在讲史的基础上,借助大量想象,增添了史料中没有的情节。

传统的史料故事是伯夷叔齐因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作者在本文加进一些新的情节,如“他记得自己问过薇菜的样子,而山上正见过这东西。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果然,这东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莱。叶子变成暗绿,熟了”“他们从此天天采薇菜。先是叔齐一个人去采,伯夷煮;后来伯夷觉得身体健壮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做法也多起来:薇汤,薇羹,薇酱,清炖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她冷笑了一下,于是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的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等,介绍伯夷叔齐“薇菜”的丰富做法,薇并没有让兄弟俩营养不良,至少能将就活下去,促成他们死亡的,是一个叫阿金的女人……这些情节想象丰富,使故事增添了新意,增加了可读性。

第二,叙事语言新:改变了常态讲史的庄重风格,用戏谑口吻叙述讲史,极具讽刺意味。

从语言风格看,改变了史料叙述的庄重与严肃,改用戏谑的叙述口吻,如“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终于拗下一角来,连忙塞进嘴里去。他愈嚼,就愈皱眉,直着脖子咽了几咽,倒哇的一声吐出来了”“两人就笑嘻嘻的来尝烤薇菜;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傻瓜总是脾气大,大约就生气了,绝了食撒赖,可是撒赖只落得一个自己死”,伯夷叔齐不再是史料记载中神圣的形象,在作者笔下变得风趣幽默,耐人寻味,貌似无厘头,其实很有新意。

第三,叙事效果新:运用全知视角,使伯夷叔齐生活化,消除神圣感,拉近读者与古人距离。

运用全知视角对历史人物伯夷与叔齐的“故事新编”,对人物进行生活化的动作语言描写,如“伯夷一面吹,一面拗,终于拗下一角来,连忙塞进嘴里去。他愈嚼,就愈皱眉,直着脖子咽了几咽,倒哇的一声吐出来了,诉苦似的看着叔齐道:“苦……粗……’叔齐抖抖的也拗了一角,咀嚼起来,可真也毫没有可吃的样子:苦……粗……叔齐一下子失了锐气,坐倒了,垂了头”,从中看到普通人的影子,消除神圣感,拉近读者与古人距离。【答案】10.A11.B12.D13.①秦国强大楚国弱小,我和靳尚关系亲善,靳尚能够去奉承楚国夫人郑袖,而郑袖的话楚王全部听从。②不到十天就可以到达扦关,扦关形势紧张,那么边境以东所有的国家就都要据城守御了14.以六百里商於之地欺骗楚王,离间齐楚;借靳尚之口诡辩,让郑袖在楚王面前为自己开脱;用强秦之威逼迫楚王,屈其事秦。【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秦国要挟楚国想得到黔中一带的土地,要用武关以外的土地交换它。楚王说:“我不愿意交换土地,只要得到张仪,愿献出黔中地区。”秦王想要遣送张仪,又不忍开口说出来。张仪却请求前往。惠王说:“那楚王恼恨先生背弃奉送商於土地的承诺,这是存心报复您。”张仪说:“秦国强大,楚国弱小,我和楚国大夫靳尚关系亲善,靳尚能够去奉承楚国夫人郑袖,而郑袖的话楚王是全部听从的。况且我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国的,楚王怎么敢杀我。假如杀死我而替秦国取得黔中的土地,这也是我的最高愿望。”于是,他出使楚国。楚怀王等张仪一到就把他囚禁起来,要杀掉他。靳尚对郑袖说:“您知道您将被大王鄙弃吗?”郑袖说:“为什么?”靳尚说:“秦王特别钟爱张仪而打算把他从囚禁中救出来,如今将要用上庸六个县的土地贿赂楚国,把美女嫁给楚王,用宫中擅长歌唱的女人作陪嫁。楚王看重土地,就会敬重秦国。秦国的美女一定会受到宠爱而尊贵,这样,夫人也将被鄙弃了。不如替张仪讲情,使他从囚禁中释放出来。”于是郑袖日夜向怀王讲情说:“作为臣子,各自为他们的国家效力。现在土地还没有交给秦国,秦王就派张仪来了,对大王的尊重达到了极点。大王还没有回礼却杀张仪,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国。我请求让我们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不要让秦国像鱼肉一样地欺凌屠戮。”怀王后悔了,赦免了张仪,像过去一样优厚地款待他。

张仪从囚禁中放出来不久,还没离去,就听说苏秦死了,于是游说楚怀王说:“秦国拥有西方的巴郡、蜀郡,用大船装满粮食,从汶山启程,顺着江水漂浮而下,到楚国三千多里。两船相并运送士兵,一条船可以载五十人和三个月的粮食,顺流而下,一天可走三百多里,即使路程较长,可是不花费牛马的力气,不到十天就可以到达扞关。扞关形势一紧张,那么边境以东,所有的国家就都要据城守御了。黔中、巫郡将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秦国发动军队出武关,向南边进攻,楚国的北部地区就被切断。秦军攻打楚国,三个月内可以造成楚国的危难,而楚国等待其他诸侯的救援,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从这形势看来,根本来不及。依靠弱小国家的救援,忽略强秦带来的祸患,这是我替大王担忧的原因啊。”

此时楚王虽已得到张仪却又难于让出黔中土地给秦国,想要答应张仪的建议。屈原说:“先前大王被张仪欺骗,张仪来到楚国,我认为大王会用鼎镬煮死他;如今释放了他不忍杀死他,还听信他的邪妄之言,带头侍奉秦国。普通百姓还不忘仇敌,况且是您呢?没得到秦国的欢心,却提前触犯了天下人共同的愤怒,我认为这不是好的计策。”怀王说:“答应张仪的建议可以保住黔中土地,这是美好有利的事情。已经答应了而又背弃他,这可不行。”所以最终答应了张仪的建议,和秦国相亲善。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两船相并运送士兵,一条船可以载五十人和三个月的粮食,顺流而下,一天可走三百多里,即使路程较长,可是不花费牛马的力气。

“舫船载卒”中“卒”是“载”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五十人与三月之食”是“载”的宾语,所以“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之间不能断开;“下水”是“浮”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B。

故答案为:A。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句意:六国的宫妃,王子王孙。

B.“意义用法相同”错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鱼肉”是名词,鱼和肉。句意: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

C.正确。

D.正确。句意:等到仇敌已经被消灭。

故答案为:B。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献出黔中之地”说法错误,依据原文“许仪而得黔中,美利也”可知,怀王保留住了黔中的土地。

故答案为:D。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疆”,通“强”,强大、强盛;“善”,与……交好;“事”,侍奉。

(2)“距”,到达;“惊”,形势紧张;“城守”,据城守御。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那岂能称得上大丈夫!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是大丈夫。

依据原文“惠王曰:‘彼楚王怒子之负以商於之地,是且甘心於子’”可知,张仪曾经利用楚怀王想要收复商於的愿望,让楚国和齐国绝交,后又拒绝归还商於六百里地,欺骗了楚王。张仪这种欺骗行为,不符合孟子口中的“大丈夫”。

依据原文“张仪曰:‘秦疆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郑袖,袖所言皆从’”“靳尚谓郑袖曰:‘子亦知子之贱於王乎?’……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不若为言而出之’”可知,张仪为了到楚国之后免于被杀,借靳尚之口诡辩,让郑袖在楚王面前为自己开脱,这种行为也不符合孟子口中的“大丈夫”。

依据原文“秦举甲出武关,南面而伐,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弱国之救,忘疆秦之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可知,张仪用强秦之威逼迫楚王,屈其事秦,不符合孟子口中的“大丈夫”。【答案】15.B16.“门外山光马亦惊”,用马儿的惊异来描写雪后漫山皆雪,呈现出一片银色的世界。侧面烘托雪之大。“风花”即雪花,“不夜城”指代乾明寺,形象描绘雪光、月光交相辉映,彻夜通明。正面突出雪之大。“待听催檐泻竹声”,诗人想象雪过天晴,听着融化的雪水倾泻在檐下修竹上的声音。侧面烘托雪之大。【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表现雪后繁华之景”错。应是表现了雪后彻夜通明之景。

故答案为: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门外山光马亦惊”,门外漫山白雪银光照眼,马儿惊异忽然间换了世界,用马儿的惊异来描写雪后漫山皆雪,呈现出一片银色的世界。侧面烘托雪之大。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写寺中雪景。“风花”指雪。不夜城,一般也用来形容灯火通明的城市,这里指雪光映照,有如白昼。长春苑、不夜城皆指乾明寺。出句写乾明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正严冬,梨花不当开,故置一“误”字。对句写乾明寺月光照于上,雪光映于下,有如不夜城一般,彻夜通明,故云“云月长临不夜城”。隆冬之际东风误吹,寺庙如长春苑梨花开遍,形象描绘雪光、月光交相辉映,使这个夜城总似白天。正面突出雪之大。

“待听催檐泻竹声”,诗人想象雪过天晴,听着融化的雪水倾泻在檐下修竹上的声音。申说留宿的目的是要欣赏大雪融化之景。雪大,融化时的雪水必多,流动时会发出声响。侧面烘托雪之大。17.【答案】(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尽荠麦青青;犹厌言兵(3)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谦、牧、惧、溢、荠、辞、贼。

故答案为:(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2)尽荠麦青青犹厌言兵

(3)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答案】18.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具;耳目一新;耳熟能详/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喜闻乐见19.中国风动画充分运用水墨写意、青绿山水、民间剪纸、年画壁画、皮影木偶等传统绘画手法或民间艺术形式,呈现出独特的视觉语言。20.构成:使用三个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短语罗列出中国风动画的例子,增加了语言信息密度。效果:充分表明中国风动画广泛运用了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赏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题,需仔细阅读文本,找到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说中国动画风格独特,可填“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具”。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匠心独具: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②语境说《大鱼海棠》创造的艺术形象能激发欣赏兴趣,意为让人感到新鲜,可填“耳目一新”。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

③语境说中国风动画的叙事方式是符合现代人接受习惯的,为现代人容易接受的,可填“耳熟能详”“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喜闻乐见”。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是“青山绿水……等民间艺术形式或传统绘画手法”搭配不当,“青山绿水”不属于传统绘画手法,应改为“青绿山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