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1-2022学年上海实验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02021-2022学年上海实验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02021-2022学年上海实验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02021-2022学年上海实验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02021-2022学年上海实验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2学年上海实验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5分)填空默写。(1)曾子曰:“,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孔子)(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老子)(3)春江潮水连海平,。(《春江花月夜》张若虚)(4)《将进酒》接着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和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2.(2分)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数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3.(3分)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科学可以产生文明,文明可以产生缺陷,缺陷可以产生科学。如果缩短些说:缺陷是科学的种子,科学是缺陷的化身。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因此,我们更可以知道。A.缺陷的价值,科学的来源 B.缺陷的作用,科学的价值 C.科学的来源,缺陷的价值 D.科学的价值,缺陷的作用二、阅读50分4.(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钟华论六①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②疫情好比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让我们把短板与不足看得更加清晰。抗疫斗争,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跟不上,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我们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③这场全方位大考,是对新时代中国的一次全面“体检“,我们没有被疫情击倒,扛住了这次巨大冲击,“中国体质”总体上是过硬的。但也应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问题存在。疫情警示我们,增强忧患识,破除沉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④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⑤——必须坚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疫情之下,既有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也有有迹可循的“灰犀牛”。最大的风险在于看不见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视问题。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⑥——必须下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功夫,依靠改革解决问题、推动进步。“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既应痛定思痛,更应举一反三,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把灾难当作“磨刀石”,把教训当作“铺路石”,方能筑就发展进步的坚实阶梯。⑦——必须涵养“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的务实作风,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每一项任务都必须落实,充分证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同样需要始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舍得下“绣花”功夫,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认认真真抓好落实。⑧——必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2020年即将过半,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时间紧、难度大、责任重。做好疫情“加试题”,答好发展“必答题”,唯有绷紧弦、加把劲、同心干,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答卷。(1)对第①段的两个“大考”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用“大考”比喻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便于生动展开论述。B.使用递进的关系,提升了认识高度,使文章有高屋建瓴之势。C.引出第④段“反思”与“改变”,和⑤到⑧段构成总与分的关系。D.和第③、第⑧段的“大考”相关内容,形成呼应,论证集中深入。(2)第②段中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暴露\反映\警示\折射B.反映\警示\折射\暴露C.暴露\反映\折射\警示D.反映\折射\警示\暴露(3)第⑥段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对此进行鉴赏分析。5.(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等植物的根伸进石头浦歌①等植物的根伸进石头,等它发现自己别无去路,只有面对无尽的石头世界,它一定感到了某种荒唐,为了使自己挤进微微裂开的缝隙里,它不得不将自己的根变形,不得不将自己的根与石头合为一体,不得不顺着纹路形成古怪的直角、锐角,与刀子般的石头棱角相磨砺,它的生长姿势也会因此变成奇怪的模样。一个路人看到石头上的树,可能会惊叹:这是一株多么顽强的植物。但他忽略了植物根部的感受。作为根部,它也许体会到的更多是绝望和荒诞,是存在的忐忑和不安,根部的变形意味着与石头每时每刻的僵持,意味着走投无路时的惶惑,以及偶尔得逞时的悲喜交杂,而那些变形的根,在植物自己眼里看来是可笑的。每一寸都是可笑的,是绝望逼出来的,饱含着狼狈和荒诞。对于这株艰难生长的植物来说,畸形的根部才代表了它真实的存在。②大约八九岁左右,我跟着奶奶第一次走进沟壑,见识了柿子沟,在那里,我体验到的更多的是恐惧。我之所以陪着奶奶去,是因为奶奶从未一个人去过柿子沟,她要找一个人陪她。我有些激动和忐忑地跟着奶奶,奶奶说那里有柿子,虽然我知道这是诱饵,我也很期待见到传说中的沟壑。以前我只是见到用平车拉回来的一堆堆柿子,个别柿子还带着一点枝叶,有些柿子软了半个,已经被挤破,发出香甜的味道。我期望见到这些果子的源头。我跟着奶奶走了很远,终于见到柿子沟的栅栏门,那里有一种静默和孤僻的氛围,有一种故意排斥人类的气氛,丘陵和树木对于我们的到来有些过于漠然,我隐隐有些窃喜。但在冷漠空阔的沟壑里,我居然也感觉自己有些害羞。重要的是,奶奶一向是一个胆小的人,只见她不停地环顾四周,有时定定地看着沟壑深处,似乎那里正有可疑的人或者动物走来,她一副担心和警惕的模样。她的这些表现更加令我惶恐。终于,奶奶安静下来,我也稍稍放心了。我爬上柿子树,柿子树的每次抖动,都发出唯有这棵树才发出的沙沙声,其他树都安静沉稳。沟壑很深,一排排茂密的树木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沟壑底部,一座高大的丘陵从那里威严地壁立出来,有一副森然决然的态度,下面深绿色的树木还微微萦绕着薄雾。我越是虚张声势地利用柿子树发出沙沙声,越是感到孤单和恐惧。一种异于往常的野苍蝇发出巨大的嗡嘤声,树皮上攀爬着一厘米长的大蚂蚁。有一刻,我不敢发出任何声音,我只是静静地看着坐在石头上的奶奶,希望从奶奶那里得到勇气和信心。天色渐渐暗下来,一声一声悠长奇怪的呜呼声从沟壑深处传出来,奶奶站起来,突然朝我害羞地一笑,说:“赶紧回吧,真吓人。”③我赶紧从树上跳下,跳下的瞬间发现自己的腿已经软了,我紧紧跟随着奶奶,奶奶走不快,她的脚步总发出特别的嚓嚓声。这时,呜呼声突然更清晰地传出来,声音几乎可以触到我的脖子,我不敢回头。奶奶说,这是猫头鹰在叫。她急于离开这里,我比她更急于离开这里。④最后一次走进沟壑的时候,我和弟弟拿着相机。那是个春节,我已经彻底离开村庄,我们走在柿子沟里泛白的土路上,就像走在空荡荡的破旧舞台上,这里有着冬天特有的冷清,视线空阔,泛白,就像放陈的黑白照片,有些略略发黄。树木光秃秃的,已经变了模样,就像被人用画笔改写过一样,甚至你会以为这些树都挪移了位置。它们以另一种方式拒斥我们的到来,以一种强烈的陌生感。我们拿着相机,这似乎也显得有些轻佻,为此,沟壑似乎努力掩饰那种我们曾经感觉熟悉的事物。我们只有通过回忆,才能感觉到这里与我们息息相通,慢慢地,我发现这回忆就像一株活生生的植物,它在风中舒展着枝叶。⑤这枝叶摇荡的样子,让我想起那个比喻——那株生长在石头上的植物。那株植物在摇曳中,有一种悠然、闲适、感叹,就像一种回忆,或者像是对回忆的一种品尝。⑥对于变形的根部来说,这是一种抚慰。⑦我想起了沟壑窑洞里常常见到的蝎子,它们像花纹一样静静停在窑洞一角,就像远古的图案一样一动不动,它们以格外的冷静观望着我们这些闯入者的生活。我也想起了四轮拖拉机暴烈的声响怎样震动了沟壑里的柿子树叶,它们怎样簌簌发抖;想起沟壑沙坑里那些五颜六色的石子,它们怎样让我贫困中的父亲产生梦想。当我在沟壑中阅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阅读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时,沟壑有了一种奇妙的回应,就像在空无一人的火星上做弥撒一样。柿子树和各种植物始终漠然观望着我们,裸露在外的远古黄土层给人一种古怪的暗示。那时,我们的生活因为赤贫而变得紧张无比,几乎无法喘息,沟壑似乎放大了这些戏剧效果,释放出一种更为荒诞的紧张性。⑧走在我所居住的城市大街上,我突然发现,我只是一株莫名其妙的植物,我的一部分根部依然在沟壑里,那畸形而怪异的根。(1)赏析第②段两个画线句对柿子沟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2)辨析第②段中两次出现“害羞”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3)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4)文末作者为何会感慨自己是“一株莫名其妙的植物”,其“一部分根部依然在沟壑”里?请对此加以探究。6.(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答题。秋日山寺怀友人(唐)刘沧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风生寒渚白苹动,霜落秋山黄叶深。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1)现准备将本作品与同类作品合编一部诗集,以下命名合适的一项是。A.《咏秋即兴》B.《清秋思远》C.《怀古伤秋》D.《秋日赠别》(2)下列点评与本作品的写作特点相符的一项是。A.寓情于景物之中B.远景与近景交错C.对比与衬托并用D.以虚景衬托实景(3)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最妙?请赏析其妙处所在。7.(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①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②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③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④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①焉能治之②治乱者何独不然③当察乱何自起④恶施不孝(2)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②故攻异国以利其国B.①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②恶得不禁恶而劝爱C.①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D.①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②医之攻人之疾者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4)联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简要分析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不同含义。8.(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净因院画记[宋]苏轼①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②与可①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迭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③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②,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师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注】①与可:文同,字与可,时著名画家,作者表兄。②方丈:佛寺长老或住持居室。(1)第①段“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一句中,“工人”的意思是。(2)以下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与可的画作不合常形却合常理。B.与可为净因院前后共计作了两幅画。C.作者认为与可的画既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特征又体现内在神韵。D.本文是作者应道臻师的邀请而写作的。(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4)简述本文写作意图。三、作文40分9.(40分)当下,那些收割流量的热点未必都能真正击中你的内心,但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公共讨论的空间与资源。对此现象,你怎么看?请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1-2022学年上海实验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5分)填空默写。(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孔子)(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老子)(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张若虚)(4)《将进酒》接着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和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士不可以不弘毅(重点字:弘、毅)(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重点字:智)(3)海上明月共潮生(重点字:潮)(4)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重点字:谑)(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重点字:惟)2.(2分)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数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分析】考查正确使用名句,要熟记名句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解答】A.“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满天的红霞依然很瑰丽。表现老年人奋进不息的精神。正确。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表达对老师的赞美。正确。C.“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正确。D.“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形容语言没有记载,就不能流传很远。此处指文章没有独到的见解,不合语境。故选:D。3.(3分)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科学可以产生文明,文明可以产生缺陷,缺陷可以产生科学。如果缩短些说:缺陷是科学的种子,科学是缺陷的化身。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因此,我们更可以知道。A.缺陷的价值,科学的来源 B.缺陷的作用,科学的价值 C.科学的来源,缺陷的价值 D.科学的价值,缺陷的作用【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解答】语段论述了科学与缺陷的关系。本题根据前后照应的关系,可知前文是先说“科学”后说“缺陷”,那么下文也应该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的,所以排除AB.再结合前文“缺陷可以产生科学、缺陷是科学的种子”可知论述的是“缺陷”的价值,所以选C合适。故选:C。二、阅读50分4.(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钟华论六①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②疫情好比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让我们把短板与不足看得更加清晰。抗疫斗争,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跟不上,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我们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③这场全方位大考,是对新时代中国的一次全面“体检“,我们没有被疫情击倒,扛住了这次巨大冲击,“中国体质”总体上是过硬的。但也应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问题存在。疫情警示我们,增强忧患识,破除沉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④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⑤——必须坚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疫情之下,既有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也有有迹可循的“灰犀牛”。最大的风险在于看不见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视问题。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⑥——必须下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功夫,依靠改革解决问题、推动进步。“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既应痛定思痛,更应举一反三,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把灾难当作“磨刀石”,把教训当作“铺路石”,方能筑就发展进步的坚实阶梯。⑦——必须涵养“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的务实作风,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每一项任务都必须落实,充分证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同样需要始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舍得下“绣花”功夫,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认认真真抓好落实。⑧——必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2020年即将过半,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时间紧、难度大、责任重。做好疫情“加试题”,答好发展“必答题”,唯有绷紧弦、加把劲、同心干,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答卷。(1)对第①段的两个“大考”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用“大考”比喻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便于生动展开论述。B.使用递进的关系,提升了认识高度,使文章有高屋建瓴之势。C.引出第④段“反思”与“改变”,和⑤到⑧段构成总与分的关系。D.和第③、第⑧段的“大考”相关内容,形成呼应,论证集中深入。(2)第②段中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A.暴露\反映\警示\折射B.反映\警示\折射\暴露C.暴露\反映\折射\警示D.反映\折射\警示\暴露(3)第⑥段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对此进行鉴赏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选项内容分析,准确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时要理解词语意思,准确分析,认真选择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时要从不同角度体会语言艺术,把握语言魅力。【解答】(1)B.“递进的关系”错误,文段①中“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一次大考”说的是“是……也是……”,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故选B。(2)“暴露”,显露,揭露,多指问题或不足。“反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警示”,告诫示意。“折射”,通过某种方式反映出事物的表象或实质来。第一处,语境说的是抗疫斗争显露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方面的短板,应使用“暴露”。第二处,说的是抗疫斗争中一些干部的能力,应使用“反映”。第三处,是说借助抗疫斗争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反映出来,应使用“折射”。第四处,“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是抗疫斗争给我们的告诫,应使用“警示”。故选C。(3)第⑥段是说在抗疫中要下足功夫,要依靠改革解决问题。为了论证这一中心,首先引用俗语,如“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前一句是说抗疫,后一句“不拉口子”是说预防应对,形象说明通过此次抗疫要发现问题预防问题;然后使用多处比喻,如把抗击疫情比作啃硬骨头,把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比作铁肩膀,把灾难比作磨刀石,把教训比作铺路石,既展现了抗击疫情的斗志,也展现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答案:(1)B(2)C(3)引用俗语,将枯燥的理论说得形象生动;使用比喻,生动形象说明疫情之重以及战胜疫情的决心之大。5.(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等植物的根伸进石头浦歌①等植物的根伸进石头,等它发现自己别无去路,只有面对无尽的石头世界,它一定感到了某种荒唐,为了使自己挤进微微裂开的缝隙里,它不得不将自己的根变形,不得不将自己的根与石头合为一体,不得不顺着纹路形成古怪的直角、锐角,与刀子般的石头棱角相磨砺,它的生长姿势也会因此变成奇怪的模样。一个路人看到石头上的树,可能会惊叹:这是一株多么顽强的植物。但他忽略了植物根部的感受。作为根部,它也许体会到的更多是绝望和荒诞,是存在的忐忑和不安,根部的变形意味着与石头每时每刻的僵持,意味着走投无路时的惶惑,以及偶尔得逞时的悲喜交杂,而那些变形的根,在植物自己眼里看来是可笑的。每一寸都是可笑的,是绝望逼出来的,饱含着狼狈和荒诞。对于这株艰难生长的植物来说,畸形的根部才代表了它真实的存在。②大约八九岁左右,我跟着奶奶第一次走进沟壑,见识了柿子沟,在那里,我体验到的更多的是恐惧。我之所以陪着奶奶去,是因为奶奶从未一个人去过柿子沟,她要找一个人陪她。我有些激动和忐忑地跟着奶奶,奶奶说那里有柿子,虽然我知道这是诱饵,我也很期待见到传说中的沟壑。以前我只是见到用平车拉回来的一堆堆柿子,个别柿子还带着一点枝叶,有些柿子软了半个,已经被挤破,发出香甜的味道。我期望见到这些果子的源头。我跟着奶奶走了很远,终于见到柿子沟的栅栏门,那里有一种静默和孤僻的氛围,有一种故意排斥人类的气氛,丘陵和树木对于我们的到来有些过于漠然,我隐隐有些窃喜。但在冷漠空阔的沟壑里,我居然也感觉自己有些害羞。重要的是,奶奶一向是一个胆小的人,只见她不停地环顾四周,有时定定地看着沟壑深处,似乎那里正有可疑的人或者动物走来,她一副担心和警惕的模样。她的这些表现更加令我惶恐。终于,奶奶安静下来,我也稍稍放心了。我爬上柿子树,柿子树的每次抖动,都发出唯有这棵树才发出的沙沙声,其他树都安静沉稳。沟壑很深,一排排茂密的树木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沟壑底部,一座高大的丘陵从那里威严地壁立出来,有一副森然决然的态度,下面深绿色的树木还微微萦绕着薄雾。我越是虚张声势地利用柿子树发出沙沙声,越是感到孤单和恐惧。一种异于往常的野苍蝇发出巨大的嗡嘤声,树皮上攀爬着一厘米长的大蚂蚁。有一刻,我不敢发出任何声音,我只是静静地看着坐在石头上的奶奶,希望从奶奶那里得到勇气和信心。天色渐渐暗下来,一声一声悠长奇怪的呜呼声从沟壑深处传出来,奶奶站起来,突然朝我害羞地一笑,说:“赶紧回吧,真吓人。”③我赶紧从树上跳下,跳下的瞬间发现自己的腿已经软了,我紧紧跟随着奶奶,奶奶走不快,她的脚步总发出特别的嚓嚓声。这时,呜呼声突然更清晰地传出来,声音几乎可以触到我的脖子,我不敢回头。奶奶说,这是猫头鹰在叫。她急于离开这里,我比她更急于离开这里。④最后一次走进沟壑的时候,我和弟弟拿着相机。那是个春节,我已经彻底离开村庄,我们走在柿子沟里泛白的土路上,就像走在空荡荡的破旧舞台上,这里有着冬天特有的冷清,视线空阔,泛白,就像放陈的黑白照片,有些略略发黄。树木光秃秃的,已经变了模样,就像被人用画笔改写过一样,甚至你会以为这些树都挪移了位置。它们以另一种方式拒斥我们的到来,以一种强烈的陌生感。我们拿着相机,这似乎也显得有些轻佻,为此,沟壑似乎努力掩饰那种我们曾经感觉熟悉的事物。我们只有通过回忆,才能感觉到这里与我们息息相通,慢慢地,我发现这回忆就像一株活生生的植物,它在风中舒展着枝叶。⑤这枝叶摇荡的样子,让我想起那个比喻——那株生长在石头上的植物。那株植物在摇曳中,有一种悠然、闲适、感叹,就像一种回忆,或者像是对回忆的一种品尝。⑥对于变形的根部来说,这是一种抚慰。⑦我想起了沟壑窑洞里常常见到的蝎子,它们像花纹一样静静停在窑洞一角,就像远古的图案一样一动不动,它们以格外的冷静观望着我们这些闯入者的生活。我也想起了四轮拖拉机暴烈的声响怎样震动了沟壑里的柿子树叶,它们怎样簌簌发抖;想起沟壑沙坑里那些五颜六色的石子,它们怎样让我贫困中的父亲产生梦想。当我在沟壑中阅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阅读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时,沟壑有了一种奇妙的回应,就像在空无一人的火星上做弥撒一样。柿子树和各种植物始终漠然观望着我们,裸露在外的远古黄土层给人一种古怪的暗示。那时,我们的生活因为赤贫而变得紧张无比,几乎无法喘息,沟壑似乎放大了这些戏剧效果,释放出一种更为荒诞的紧张性。⑧走在我所居住的城市大街上,我突然发现,我只是一株莫名其妙的植物,我的一部分根部依然在沟壑里,那畸形而怪异的根。(1)赏析第②段两个画线句对柿子沟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2)辨析第②段中两次出现“害羞”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3)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4)文末作者为何会感慨自己是“一株莫名其妙的植物”,其“一部分根部依然在沟壑”里?请对此加以探究。【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赏析文中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能力层级,分析鉴赏D;(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理解分析C;(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理解分析C;(4)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个性化的阅读的能力,能力层级,探究F;【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赏析文中划线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赏析第②段两个画线句对柿子沟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明确了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然后结合文意具体分析,一般采用“修辞+语句含义+效果”的方式进行赏析,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本进行表述;语句“沟壑很深,一排排茂密的树木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沟壑底部,一座高大的丘陵从那里威严地壁立出来,有一副森然决然的态度,下面深绿色的树木还微微萦绕着薄雾”,语句运用人格化的动词“威严”“有一副森然决然的态度”把沟壑里的树木、丘陵人格化,说明沟壑深邃、陡峭的特点;其次,通过语句“一种异于往常的野苍蝇发出巨大的嗡嘤声,树皮上攀爬着一厘米长的大蚂蚁”突出环境的恐惧;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解答本题可采用修辞+效果的方式解答,但要符合题目要求;(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赏析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辨析第②段中两次出现“害羞”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明确了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第②段,从文中找出关于描写“害羞”的语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其蕴含的情感,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本进行表述;文本第②段“在冷漠空阔的沟壑里,我居然也感觉自己有些害羞”,根据上文“终于见到柿子沟的栅栏门,那里有一种静默和孤僻的氛围,有一种故意排斥人类的气氛,丘陵和树木对于我们的到来有些过于漠然,我隐隐有些窃喜”可以看出,作者“害羞”的原因是初到柿子沟的激动和看到柿子沟的地形特点后感到恐惧引起的;奶奶“害羞”原因,根据语句“色渐渐暗下来,一声一声悠长奇怪的呜呼声从沟壑深处传出来,奶奶站起来,突然朝我害羞地一笑,说:‘赶紧回吧,真吓人。’”可以看出奶奶“害羞”的原因是因为胆小,也因为自己的言行感到害羞;根据以上分析可运用间接地语言进行表述。(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赏析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明确了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这两则报道,从文中找出阅读区间,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其含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本进行表述;语句“对于变形的根部来说,这是一种抚慰”可以看出根部的作用,根据语句“这枝叶摇荡的样子,让我想起那个比喻——那株生长在石头上的植物。那株植物在摇曳中,有一种悠然、闲适、感叹,就像一种回忆,或者像是对回忆的一种品尝”可以看出,语句的含义是树木根部的赞美,结合作者的体验可以看出作者实际上结对根部的描写想起了自己的回忆,实际上是对历经磨难的心灵的安慰;根据以上分析可运用间接地语言进行表述。(4)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探究作品主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熟悉文本内容,解答本题可从文章结尾语句的含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语句“走在我所居住的城市大街上,我突然发现,我只是一株莫名其妙的植物,我的一部分根部依然在沟壑里,那畸形而怪异的根”可以看出,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植物”表明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像生长在柿子沟的树;“莫名其妙”体现了作者对现代生活的迷茫;“一部分根部依然在沟壑”是指自己的童年生活在柿子沟,这句话表明了乡村生活对自己的影响,又是喻指如今在城市的生活依旧艰难;根据以上分析可运用间接地语言进行表述;参考答案:(1)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地表现深邃、陡峭的沟壑整体带给人的压抑;视听结合,通过对野苍蝇、大蚂蚁的具体观察突出自身的孤单与恐惧。(2)我的“害羞”是面对广阔自然的拘谨,体现出我初入柿子沟由激动到恐惧的情感变化过程;奶奶的“害羞”既在于刹那间将自身的胆小表现暴露给了孙子,又源于她为自己后面“逃避”的言行感到羞愧。(3)枝叶的悠闲源自根部的付出,走过苦难岁月后,回忆过往是对历经生活磨难的心灵的安慰;(4)植物的比喻源于作者对生活苦难的感悟。所谓的“莫名其妙”体现了面对生活变化的迷茫、不知所措。沟壑既是实指柿子沟,表明童年的乡村生活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又是喻指如今在城市的生活依旧艰难。6.(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答题。秋日山寺怀友人(唐)刘沧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风生寒渚白苹动,霜落秋山黄叶深。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1)现准备将本作品与同类作品合编一部诗集,以下命名合适的一项是B。A.《咏秋即兴》B.《清秋思远》C.《怀古伤秋》D.《秋日赠别》(2)下列点评与本作品的写作特点相符的一项是A。A.寓情于景物之中B.远景与近景交错C.对比与衬托并用D.以虚景衬托实景(3)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最妙?请赏析其妙处所在。【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情感的能力,作答是可以从诗歌的题目、写作背景、诗歌的关键词句等角度入手。(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写作特点的能力,熟悉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是作答本题的关键。(3)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写景技巧的能力,熟悉诗歌常见的写景手法是作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B.从诗歌的题目看,诗歌诗写诗人在秋天怀念自己的友人,因此“清秋思远”比较适合。(2)A.从整首诗看,以景物描写为主,诗歌的前三联全是写景,在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如“风生寒渚白苹动”一句,凉风飒然而至,水汽寒凄,渚中草苹摆动,“动”字精准描绘,一字传情。既富有动态感,又仿佛渚中草苹也具有了人的情思,在秋意渐浸时像有知觉的生命体一样触动,表现出诗人触景而引动的思友之情。(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诗歌的前三联为写景,只要从中选择一联赏析即可,可以从诗歌的表达技巧,也可以就某一个字进行赏析,或者从情和景的关系分析。作答时先指明选择的哪一联,然后再作具体赏析。答案:(1)B(2)A(3)我觉得颔联最好。此联写出了凉风飒然而至,水汽寒凄,渚中草苹摆动,秋霜渐染,黄叶摇落,山色渐深。“动”字精准描绘,一字传情。既富有动态感,又仿佛渚中草苹也具有了人的情思,在秋意渐浸时像有知觉的生命体一样触动,表现出诗人触景而引动的思友之情。“深”字,黄叶本已是侵染了秋色,此处的“深”字,则更进一层,具有视觉冲击力,使诗作体现出一种画面感,极富感染力。这一联描绘的画面动静结合,色彩凄寒,符合秋日特征,我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情。7.(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①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②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③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④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①焉能治之于是②治乱者何独不然这样③当察乱何自起同“尝”,尝试④恶施不孝相当于“何”,怎么(2)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DA.①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②故攻异国以利其国B.①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②恶得不禁恶而劝爱C.①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D.①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②医之攻人之疾者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4)联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简要分析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不同含义。【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实词的意思,结合语境,判断选项是否准确。(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思,结合语境,判断选项是否准确。(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翻译能力。首先要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也可结合前后文,推断词义。翻译完成后,仔细检查。(4)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解题时应抓住与题干相关的关键语句,文中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改写;如题目要求自己概括,文中重要的句子就必须翻译。答题时一定要按关键点作答。【解答】(1)①焉:于是。句意:于是能对它进行治理。②然:这样。句意: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③当:同“尝”,尝试。句意: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④恶:相当于“何”,怎么。句意: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2)A.①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以,介词,把。句意: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职业的人。②故攻异国以利其国:以,介词,用来。句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用来对他自己的家族有利。B.①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而,连词,表顺承,无意义。句意: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对自己有利。②恶得不禁恶而劝爱:而,连词,表并列,无意义。句意: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C.①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有,连词,通“又”。句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又都没有了。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动词,可以译为“存在”。句意:所以还存在大夫相互侵扰家族。D.①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句意: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人。②医之攻人之疾者然:“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句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故选D。(3)“譬之如”,比如;“攻”,医治;“然”,这样;“焉”,于是。译文: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于是能进行医治。(4)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重点讨论了人都有同情心,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内在品质,没有同情心的就不是人。所以,孟子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对别人的同情,就是“仁”的发端。所以,儒家所提倡的“仁爱”就是对他人之爱,这是单向的。而从本文中墨子所论述的“兼爱”,如文中“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等,说明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指不仅要爱自己,也要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只有这样,国家间才能和平没有纷争,家庭才能和睦而没有矛盾,最后达到天下太平。答案:(1)①于是②这样③同“尝”,尝试④相当于“何”,怎么(2)D(3)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于是能进行医治。(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所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仁爱”是指对别人的怜悯之心,恻隐之心,是单向向外的。而本文中,从“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可知,墨家的“兼爱”就是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所谓“兼爱”,就是自己和别人一起爱。参考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于是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8.(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净因院画记[宋]苏轼①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②与可①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迭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③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②,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师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注】①与可:文同,字与可,时著名画家,作者表兄。②方丈:佛寺长老或住持居室。(1)第①段“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一句中,“工人”的意思是(一般的)画工(画师、画匠)。(2)以下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A.与可的画作不合常形却合常理。B.与可为净因院前后共计作了两幅画。C.作者认为与可的画既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特征又体现内在神韵。D.本文是作者应道臻师的邀请而写作的。(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4)简述本文写作意图。【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章,理解文章中心观点,再找到词语所在文段,瞻前顾后,揣摩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章,理解文章中心观点,再抓住段落中关键词,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对照各个选项揣摩得出答案。(3)本题考赏析文中的句子以及对句式的把握能力。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常见的句式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单句和复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常式句和变式句、整句和散句。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我们首先要确定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然后指出运用该句式得到的效果。(4)本题考查对原文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抓住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分析理解用自己的话作答即可。【解答】(1)“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译句:世上的画工,或许能委婉细致而充分地表达物象的固定形状。根据第一句“余尝论画”,知道这篇文章是苏轼对于绘画的论解;后面是苏轼对于“常形”“常理”的论说,苏轼说,“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可见,“工人”与“高人逸才”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