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素材摘抄-名家作品中的“聚焦”艺术(名家作品素材阅读+单元专题解析)_第1页
第3单元:素材摘抄-名家作品中的“聚焦”艺术(名家作品素材阅读+单元专题解析)_第2页
第3单元:素材摘抄-名家作品中的“聚焦”艺术(名家作品素材阅读+单元专题解析)_第3页
第3单元:素材摘抄-名家作品中的“聚焦”艺术(名家作品素材阅读+单元专题解析)_第4页
第3单元:素材摘抄-名家作品中的“聚焦”艺术(名家作品素材阅读+单元专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素材摘抄——名家作品中的“聚焦”艺术

一、《我与地坛》史铁生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充满哲思的散文,它以地坛为背景,探讨了生死、命运、

爱、写作等人生重大命题。作者将个人经历与深刻的哲思相融合,用平实而富有诗意的语言,

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充满力量的精神世界。文章中,史铁生巧妙地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

来突出中心,使其想要表达的思考和感悟更加清晰、明确,更具感染力。以下选取一些文段,

分析其如何突出中心,为“如何突出中心”这一写作主题提供素材。

(一)对比手法,凸显主题

1.两种世界,两种人生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里去,仅为着那里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

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

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

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

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

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

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

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

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

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1)分析: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将地坛与外面的世界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外面的世界充满喧

嚣、竞争和压力,让人感到迷茫和无助,而地坛则是一个宁静、安详、充满生机的地方,能

够给作者带来慰藉和希望。作者通过描写地坛中的各种景物和生物,以及它们所展现出的生

命力和自由,突出了地坛对作者心灵的庇护作用。这种对比,不仅使地坛的形象更加鲜明,

也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对宁静和自由的追求——更加突出。

(2)写作技巧点拨:

·选择具有鲜明对比的事物,例如:光明与黑暗、喧嚣与宁静、快乐与悲伤等等。

第1页共13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通过描写对比事物的不同特点,来突出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可以使用一些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例如:但是、然而、却等,来增强对比的效果。

2.母亲的寻找与我的沉默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

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

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

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

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

得给我一点儿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

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

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

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1)分析: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将母亲的寻找和“我”的沉默进行了对比。母亲对“我”充

满了爱和关怀,她理解“我”内心的苦闷,担心“我”一个人在园子里胡思乱想,但她又尊

重“我”的选择,默默地支持“我”。而“我”却因为年轻的倔强和羞涩,没有理解母亲的爱,

甚至没有为她想过,这在母亲去世后,成为了作者心中永远的遗憾和自责。作者通过这种对

比,突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自身年少轻狂的悔恨。

(2)写作技巧点拨:

·选择能够体现人物不同性格特点或不同处境的事例进行对比,例如:乐观与悲观、积极与

消极、富有与贫穷等等。

·通过描写人物不同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来突出你想要表达的人物性格特点或人物之间

的关系。

·可以使用一些表示对比的关联词,例如:虽然…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来增强

对比的效果。

(二)核心事件:搭建“中心舞台”,所有材料“众星捧月”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里去,仅为着那里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所以,十

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

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

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

第2页共13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

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

曾在那里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里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

地站在那里,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里,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里从你没有出

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

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

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

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

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1)分析:这段文字以“双腿残疾”这一核心事件为中心,将作者在地坛的十五年时光串联

起来,并通过对地坛景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对自身心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地坛对作者心灵

的庇护和疗愈作用。作者在地坛中思考生死、命运、爱、写作,最终找到了心灵的平静和生

命的意义。作者用地坛的“形体”的变化来隐喻自身的变化,虽然地坛的“形体”被“不能

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但其本质依然不变,正如作者虽然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但依然坚

强地活着,并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作者还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地坛四季不同的景色和

声音,这些景色和声音,都与作者的心境相呼应,展现了地坛对作者心灵的抚慰和启迪。作

者在地坛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也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最终领悟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

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2)写作技巧点拨:

·选择一个能够体现中心思想的核心事件作为文章的中心,所有材料的选择都要围绕这个核

心事件展开。

·通过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来展现核心事件对人物的影响和人物的

成长过程。

·可以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

具感染力。

二、《幸得诸君慰平生》故园风雨前

该书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散文集,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富有诗意的世界。他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并从中提炼出深刻的

第3页共13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人生哲理,引导我们去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他的文字,如同清泉般

流淌,滋润着读者的心田,也启迪着我们学会观察,用心感受生活,从平凡中发现不凡,从

细微处体味真情。

(一)对比手法,凸显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1.“我爸”与“我大伯”的买菜之道

我爸买菜买得坏,他的亲哥哥却堪称大师。我大伯的职业是研究元史,但买菜的专精使

他更负盛名。“挑不出第二个”,他的老朋友们说的,故意不给出表示范围的状语,全办公

室?全单位?全国?不说,意思是不拘哪个范围都“挑不出第二个”。

我妈认为我爸有天分可以把普通菜贩改造成为奸商,而我从大伯身上看到一种力量,他

能激励一个奸商走上正道。

有次大伯带我去菜场,为晚饭的鱼头汤买鱼头。一路他就讲那个鱼贩怎么好,别人卖鱼

头使劲带脖子肉切,好多占一点分量,而他不。大伯一边说一边在自己下巴上抹了一下,意

思是那鱼贩与众不同,切一个一点脖子不带的净鱼头。我赞这鱼贩厚道。大伯却说:“一开

始也一样,他还耍小聪明斜着切,后来我跟他讲道理,把道理讲给他听,我是这么样讲的,

我讲:(此处省去800字)。道理讲明了就好了,他听的。”

本来那天我们就去晚了,菜场眼看要闭市,偏偏大伯自己不争气,内急起来。找到厕所

急蹿而入,嘱咐我独自去买鱼头。

“第三个摊啊!”从围墙里传来他的喊叫。

我临危受命,十分忧惧。

鱼摊只剩一摊,摊上只剩一人一头。然而那鱼贩竟然不肯卖我,说等个人。

“等个老先生,我给他留的。”

“哪个老先生啊?是不是姓杨?”

“姓啥我不知道,老先生特好,特能讲道理,呵呵我们这儿都怕他讲道理。”

“啊对对!我就是老先生一派来的!”

他只是笑,并不松口。幸好大伯及时赶来,两人激动地相认一番,方交割定毕,我拎鱼

头细看,果然到腮边戛止,不带一丝脖子肉,再问价钱,果然讲道理。

(1)分析: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我爸”和“我大伯”买菜时的不同表现,突出了两

个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处事方式。“我爸”买菜时,总是看不惯小贩的“唯唯诺诺”,喜

欢替他们打抱不平,甚至会因此与“我妈”发生争执,这体现了他性格中的正直和善良,但

也反映出他做事不够圆滑,容易冲动。而“我大伯”买菜则堪称“大师”,他不仅懂得挑选优

第4页共13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质的食材,还能够用“讲道理”的方式,感化小贩,让他们诚信经营。作者通过描写大伯与

鱼贩之间的互动,以及鱼贩对大伯的尊重和信任,突出了大伯的智慧和人格魅力。通过对比

“我爸”和“我大伯”的买菜之道,作者不仅展现了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也表达了对

“讲道理”这一处事方式的赞赏。

(2)写作技巧点拨:

·选择能体现人物不同性格特点的事例进行对比,例如:慷慨与吝啬、勇敢与怯懦、乐观与

悲观等等。

·通过描写人物不同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来突出你想要表达的人物性格特点或人物之间

的关系。

·可以使用一些表示对比的关联词,例如:虽然…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来增强

对比的效果。

2.两种不同的“盛装”,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过去有个词,叫“盛装”。例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这个

词现在年轻人一定会想多,以为我们从前生活非常气派,还有专门为节日置办的盛装,平常

收起来不穿,有相宜的场合才穿,像西人之谓夜礼服,然而真辛酸,我们那时的“盛装”,

其实也就是我们最好的那件衣裳。每个人自己都知道是哪件衣裳,因为没别的,就那一件,

连二选一都不支持。平常不穿并不是不必穿,而是活活忍着不穿。我幼年时还目睹过楼上一

位孃孃,她一件橘红的上海羊毛衫,因长年舍不得穿,放在箱子里终于蛀坏,抖开一看襟上

竟有三个洞,洞大到衣不蔽体,整个下午孃孃哭得伤心欲绝,的惨剧。

所以那时我看《飘》,根本不要看斯佳丽落难后多么坚韧多么勤奋,而是看她做闺女时

轻浮娇俏地挑衣裳:明天要参加烤肉野宴得穿节日的盛装,淡紫色的细棉布条纹裙不行,配

粉红饰带的玫瑰红薄裙穿过了,泡泡袖花边领的黑羽绸缎裙显老,其余五颜六色的都不适合,

最终选定“12码细纱布浅绿色花枝的薄裙”——每次掩卷,良久不能回到现实,因为都要一

一在脑子里试穿一遍。

对好衣服的渴望绝不只有我,我记得我爸那时也艳羡电影里谁谁的一套套“银灰色西装”

“藏青色西装”和“浅棕色麻花呢子西装”。他带我去看《爱德华大夫》,那么跌宕起伏的故

事,那么扑朔迷离的案情,他看完一句正经影评没有,只告诉我妈——派克那一身真是笔挺

笔挺。说这话那会儿,我爸还没有西装,只有几件没形没状的褂子,说不好是夹克还是正装,

至于色彩,更混沌一身谈不上色彩。倒是他穿得最多的那件长到膝盖的工作服,还五彩缤纷

的,因为他从事美术,工作服上长年蹭着染着各种颜料,红黄紫绿一辈子都洗不脱。

第5页共13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1)分析: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将过去人们对“盛装”的理解与现在人们的理解进行了对比,

突出了时代变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过去,人们生活水平有限,“盛装”往往指的是

“我们最好的那件衣裳”,人们对好衣服充满了渴望,却只能“活活忍着不穿”,作者用“孃

孃的羊毛衫”的例子,生动地展现了那个年代人们对物质的珍惜和对美的渴望。而现在,人

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衣柜里已经不再只有一件“盛装”,人们对好衣服的渴望已经不再那么强

烈。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和父亲对电影中人物服装的羡慕,以及父亲穿上新西装后的“锦衣夜

行”,展现了时代变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也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2)写作技巧点拨:

·选择能够体现时代变迁或社会发展的事例进行对比,例如:过去与现在、城市与农村、传

统与现代等等。

·通过描写不同时代或不同社会环境下人们的衣食住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来突出你

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二)核心事件:聚焦人物命运转折,展现人生的无常

她的大女儿叫柳青。毫不夸张地说,她是我写作的领路人。并不是说我的写作已经多么

好,或者已经能够让她满意,而是说,她把我领上了这条路,经由这条路,我的生命才在险

些枯萎之际豁然地有了一个方向。

一九七三年夏天我出了医院,坐进了终身制的轮椅,前途根本不能想,能想的只是这终

身制终于会怎样结束。这时候柳青来了。她跟我聊了一会儿,然后问我:“你为什么不写点

儿什么呢?我看你是有能力写点儿什么的。”那时她在长影当导演,于是我就迷上了电影,

开始写电影剧本。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我写了三万自以为可以拍摄的字,柳青看了说不行,

说这离能够拍摄还差得远。但她又说:“不过我看你行,依我的经验看你肯定可以干写作这

一行。”我看她不像是哄我,便继续写,目标只有一个——有一天我的名字能够出现在银幕

上。我差不多是写一遍寄给柳青看一遍,直到有一天她告诉我:“这一稿真的不错,我给叶

楠看了他也说还不错。”我记得这使我第一次有了自信,并且从那时起,彩蛋也不画了,外

语也不学了,一心一意地只想写作了。

(1)分析:这段文字以“柳青的到来”为核心事件,讲述了作者在人生低谷时期,因为柳青

的鼓励和引导,找到了写作这条路,最终重拾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作者在“双腿残疾”后,

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绝望,“前途根本不能想,能想的只是这终身制终于会怎样结束”。而柳

青的到来,为作者带来了希望的光芒,她鼓励作者写作,并肯定了作者的才能,这使作者第

一次有了自信,也让作者找到了人生新的目标和方向。

第6页共13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2)写作技巧点拨:

·选择一个能够体现人物命运转折的核心事件作为文章的中心,所有材料的选择都要围绕这

个核心事件展开,以此来突出中心。

·通过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来展现核心事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和人

物的成长过程。

·可以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

具感染力。

(三)细节描写:捕捉生活点滴,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1.“我爸”穿新西装的举动

我爸在屋子里来回来去走了几趟,困兽似的。“锦衣夜行,”他笑道,“不行了,我要下

楼去走一走,不然白穿了。——你要不要一道下去?”他问我妈。哪知道我妈立场变得很快,

刚刚还维护他呢,现在已经有敌对情绪了:“我下去做什么?我又没有新衣裳。别人问起来

你怎么说?说我们家就你一个人过年?”我爸挨了瞪,展颜一笑,大概他一直心里鬼鬼祟祟

的,现在说明了反倒松快。

“好好好,我叫她们给你买羊毛衫总可以了吧?羊毛衫羊毛衫你就认羊毛衫。”我爸说。

羊毛衫确有奇效,我妈听了马上就撇嘴笑了。她把垃圾递给我爸说好吧你下楼吧。

(1)分析:作者通过对“我爸”穿上新西装后一系列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以及与“我妈”之

间的对话,生动地展现了“我爸”想要炫耀新衣服,却又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心理活动。作者

用“困兽似的”“展颜一笑”“鬼鬼祟祟”等词语,将“我爸”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趣。这段描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心

理的准确把握,也为文章增添了趣味性。

(2)写作技巧点拨:

·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或心理活动的细节进行描写。

·运用准确、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来展现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使人物更加栩栩如生。

·可以使用一些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我”在老家的院子里看到的一切

汽车终于停下,停在了“我们家”的门口。

但他们都不下车,只坐在车里看,看斑驳的院门,看门两边的石墩,看屋檐上摇动的枯

草,看屋脊上露出的树梢……伯父首先声明他不想进去:“这样看看,我说就行了。”父亲于

是附和:“我说也是,看看就走吧。”我说:“大老远来了,就为看看这房檐上的草吗?”伯

第7页共13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父说:“你知道这儿现在住的谁?”“管他住的谁!”“你知道人家会怎么想?人家要是问咱们

来干嘛,咱们怎么说?”“胡汉三又回来了呗!”我说。他们笑笑,笑得依然谨慎。伯父和父

亲执意留在汽车上,叔叔推着我进了院门。院子里没人,屋门也都锁着,两棵枣树尚未发芽,

疙疙瘩瘩的枝条与屋檐碰撞发出轻响。叔叔指着两间耳房对我说:“你爸和你妈,当年就在

这两间屋里结的婚。”“你看见的?”“当然我看见的。那天史家的人去接你妈,我跟着去了。

那时我十三四岁,你妈坐上花轿,我就跟在后头一路跑,直跑回家……”我仔细打量那两间

老屋,心想,说不定,我就是从这儿进入人间的。

(1)分析: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老家的院落,以及父亲、伯父和叔叔在院门前的反应,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老家的破败景象,也体现了父亲、伯父和叔叔对老家的复杂情感。

作者用“斑驳的院门”“屋檐上摇动的枯草”“屋脊上露出的树梢”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老家

的破败景象,也暗示了老家已经不再是他们记忆中的家园。作者还描写了父亲、伯父和叔叔

在院门前的犹豫和不安,他们不敢轻易走进院子,害怕面对现实,也害怕触动内心的伤痛。

这段描写,体现了他们对老家的复杂情感,既有怀念,也有恐惧,既有眷恋,也有疏离。

(2)写作技巧点拨:

·选择那些最能体现环境氛围、人物情绪的细节进行描写。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细节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细节描写,来烘托文章的氛围,突出文章的主题。

三、《清欢三卷》林清玄

林清玄的散文以其细腻的观察、深刻的哲思以及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而著称。他善于从

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用充满诗意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平凡而又美好的世界。他的

作品,如同清风明月,洗涤着我们浮躁的心灵,也启迪着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一)对比手法:两种人生,两种境界

1.两种“茶假”,两种生活

茶农说:“你早一个月来的话,整个坪林乡人谈的都是茶,想的也都是茶,到一个人家

里总会问采收得怎样?今年烘焙得如何?茶炒出来的样色好不好?茶价好还是坏?甚至谈天

气也是因为与采茶有关才谈它,直到春茶全采完了,才能谈一点茶以外的事。”听他这样说,

我们都忍不住笑了,好像他好不容易从茶的影子里走了出来,终于能做一些与茶无关的事情,

好险!

第8页共13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慢慢地,他谈得兴起,把一斤三千元的茶也拿出来泡了,边倒茶边说:“你别小看这一

斤三千元的茶,是比赛得奖的,同样的质量,在台北的茶店可能就是八千元的价格。在我们

坪林,一两五十元的茶算是好茶了,可是在台北一两五十元的茶里还掺有许多茶梗子。”

“一般农民看我们种茶的茶价那么高,喝起茶来又是慢条斯理,觉得茶农的生活蛮悠闲

的,其实不然,我们忙起来的时候比任何农民都要忙。”

“忙到什么情况呢?”我问他。

他说,茶叶在春天的生长是很快的,今天要采的茶叶不能留到明天,因为今天还是嫩叶,

明天就是粗叶子,价钱相差几十倍,所以赶清晨出去一定是采到黄昏才回家,回到家以后,

茶叶又不能放,一放那新鲜的气息就没有了,因而必须连夜烘焙,往往工作到天亮,天亮的

时候又赶着去采昨夜萌发出来的新芽。

而且这种忙碌的工作是全家总动员,不分男女老少。在茶乡里,往往一个孩子七八岁时

就懂得采茶和炒茶了,一到春茶盛产的时节,茶乡里所有孩子全在家帮忙采茶炒茶,学校几

乎停顿,他们把这一连串为茶忙碌的日子叫“茶假”——但孩子放茶假的时候,比起日常在

学校还要忙碌得多。

(1)分析:作者以“茶假”为切入点,将茶农和学生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对比,突出

了茶农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在一般人眼中,茶农的生活是悠闲的,他们可以“慢条斯理地喝

茶”,享受着“高价茶叶”带来的收益。但实际上,茶农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他们要“赶清

晨采茶到黄昏”“连夜烘焙到天亮”,而且是“全家总动员,不分男女老少”,这种辛苦,是城

市里的人难以想象的。作者通过描写茶农忙碌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对“茶假”的独特理解,

突出了茶农的勤劳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他们辛苦付出的敬意。

(2)写作技巧点拨:

·选择能够体现两种不同生活状态的事例进行对比,例如:勤劳与懒惰、富裕与贫穷、简单

与复杂等等。

·通过描写不同生活状态下人们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环境氛围,来突出你想要表达的

中心思想。

2.“香花”与“色花”的哲理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花是非常奇怪的,因为在家院的庭前种了桂花、玉兰和

夜来香,到了晚上,香气随风四散,流动在家屋四周,可是这些香花都是白色的。反而那些

极美丽的花卉,像兰花、玫瑰之属,就没有什么香味了。

长大以后,才更发现这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凡香气极盛的花,桂花、玉兰花、夜来香、

第9页共13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含笑花、水姜花、月桃花、百合花、栀子花、七里香,都是白色,即使有颜色也是非常素淡,

而且它们开放的时候常是成群结队的,热闹纷繁。那些颜色艳丽的花,则都是孤芳自赏,每

一枝只开出一朵,也吝惜着香气一般,很少有香味的。

“香花无色,色花不香”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发现;“素朴的花喜欢成群结队,美艳的花

喜爱幽然独处”也是惊人的发现。依照植物学家的说法,白花为了吸引蜂蝶传播花粉,因此

放散浓厚的芳香;美丽的花则不必如此,只要以它的颜色就能招蜂引蝶了。

我们不管植物学家的说法,就单以“香花无色,色花不香”就可以给我们很多联想,并

带来人生的启示。

在人生里,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非凡的素质,有的香盛,有的色浓,很少很少能兼具美

丽而芳香的,因此我们不必欣羡别人某些天生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当然,我

们的人生多少都有缺憾,这缺憾的哲学其实简单:连最名贵的兰花,恐怕都为自己不能芳香

而落泪哩!这是对待自己的方法,也是面对自己缺憾还能自在的方法。

面对外在世界的时候,我们不要被艳丽的颜色所迷惑,而要进入事物的实相,有许多东

西表面是非常平凡的,它的颜色也素朴,但只要我们让心平静下来,就能品察出它内部最幽

深的芳香。

当然,艳丽之美有时也值得赞叹,只是它适于远观,不适于沉潜。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少能欣赏素朴的事物,却喜欢耀目的风华;但到了中年则愈来

愈喜欢那些真实平凡的素质。例如选用一张桌子,青年多会注意到它的颜色与造型之美,中

年人就比较注意它是紫檀木或乌心石的材质,至于外形与色彩就在其次了。

(1)分析: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将“香花”和“色花”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并由此引发出对

人生的思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不必羡慕他人,要努力活出自己的精

彩。“香花”颜色素雅,却香气浓郁,它们“喜欢成群结队,热闹纷繁”,就像那些默默奉献

的人,他们也许外表平凡,却有着高尚的品格和温暖的内心。“色花”颜色艳丽,却缺少香气,

它们“喜爱幽然独处,孤芳自赏”,就像那些光鲜亮丽的人,他们也许外表光彩照人,却缺乏

内涵和深度。作者用“兰花”的例子,说明了人生的缺憾是无法避免的,即使是“最名贵的

兰花”,也可能“为自己不能芳香而落泪”。但作者也告诉我们,要坦然接受自己的缺憾,并

努力发现自身的优点,活出自己的风格。

(2)写作技巧点拨:

·选择能够体现两种不同价值观或人生态度的事物进行对比,例如:真诚与虚伪、善良与邪

恶、勤劳与懒惰等等。

第10页共13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通过描写对比事物的不同特点,来突出你想要表达的人生哲理或价值观。

(二)核心事件:聚焦人生转折,感悟生命的无常

有一天,从高僧遥远的家乡传来一个消息,高僧未出家前的独子因疾病而死亡了。他的

弟子接到这个消息就聚在一起讨论,他们讨论的主题有两个,一是要不要告诉师父这个不幸

的消息?二是师父听到独子死亡的消息会有什么反应?

他们后来得到共同的结论,就是师父虽已断除世缘,孩子终究是他的,应该让他知道这

个不幸。并且他们也确定了,以师父那样高的修行,对自己儿子的死一定会淡然处之。

最后,他们一起去告诉师父不幸的变故,高僧听到自己儿子死亡的消息,竟痛心疾首流

下了悲怆的眼泪,弟子们看到师父的反应都感到大惑不解,因为没想到师父经过长久的修行,

仍然不能断除人间的俗情。

其中一位弟子就大着胆子问师父:“师父,您平常不是教导我们断除世缘,追求自我的

觉悟吗?您断除世缘已久,为什么还会为儿子的死悲伤流泪?这不是违反了您平日的教化

吗?”

高僧从泪眼中抬起头来说:“我教你们断除世缘,追求自我觉悟的成就,并不是教你们

只为了自己,而是要你们因自己的成就使众生得到利益。每一个众生在没有觉悟之前就丧失

了人身,都是让人悲悯伤痛的,我的孩子是众生之一,众生都是我的孩子,我为自己的儿子

流泪,也是为这世界尚未开悟就死亡的众生悲伤呀!”

弟子听了师父的话,都感到伤痛不已,精进了修行的勇气,并且开启了菩萨的心量。

(1)分析:这段文字以“高僧得知儿子死讯”为核心事件,通过描写高僧和弟子们不同的反

应,以及高僧对弟子们的教诲,突出了“修行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不是为了自我解脱”这一

中心思想。弟子们认为高僧已经断除世缘,会对儿子的死“淡然处之”,但高僧却“痛心疾首

流下了悲怆的眼泪”。这一反差,突出了高僧的慈悲之心,也引发了弟子们的疑惑。高僧的解

释,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我教你们断除世缘,追求自我觉悟的成就,并不是教你们只

为了自己,而是要你们因自己的成就使众生得到利益。”

(2)写作技巧点拨:

·选择一个能够体现人物精神境界或价值观转变的核心事件作为文章的中心。

·通过描写事件的经过、人物的反应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来突出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可以运用一些伏笔和悬念,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三)细节描写:用心感受,展现真情实感

1.对比两种“茶室”,引发文化思考

第11页共13页抖音.整理,更多资料加微信:.

我坐在濑户内海的渡轮上,看到船后一长条纯白的波浪时,就仿佛回到了中国禅师与日

本禅师在船上对话的场景与心情,在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