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383年,苻坚不顾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苻坚的愿望能否实现?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氐族建立了前秦统一了北方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4世纪后期,氐人苻(fú)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时间/人物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成语结果特点影响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383年/苻坚前秦VS东晋87万VS8万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前秦败东晋胜以少胜多前秦很快瓦解灭亡◆思考:前秦拥兵八十余万,为什么却不能统一江南?因素前秦败东晋胜民心指挥
①前秦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民族矛盾尖锐;内部民心不一;①东晋内部团结,保卫江南,士气高昂;②劳师远征,苻坚骄傲轻敌,指挥不当。②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370年车骑十六万灭前燕371年步骑七万灭仇池373年五万攻取梁、益二州376年三十万大军灭代国378年十七万人攻取襄阳383年战争前,朝臣皆反对出兵
苻融哭着对苻坚说出自己最大的心事:鲜卑人、羌人、羯人布满在长安附近一带,他们都是前秦的仇敌,大军一旦东下,关中会发生极大危险。
出师前,苻坚自恃兵多势强,号称自己的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部崛起,建立北魏。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朝开始,与南朝对峙,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鲜卑族)●从小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民族融合的推手鲜卑族汉族生产方式游牧为主农耕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活方式逐水草而居定居思考:北魏孝文帝时面临哪些难题?难题②:民族矛盾尖锐北魏作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如何摆脱统治危机?难题①:北魏社会文化落后
北魏冯太后(公元442-490年)
北魏孝文帝即位时才五岁,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冯太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冯太后去世后,他继续推行改革。平城洛阳◆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1、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洛阳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1.迁都洛阳(平城→洛阳)措施
2.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材料一
(孝文帝)“今欲断诸北语(鲜卑语),一从正音(汉语)…………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异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收《魏书》材料二
材料三材料四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子女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①说汉语②穿汉服③改汉姓④通汉婚措施目的改革措施性质意义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1.迁都洛阳(494年)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通汉婚。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自晋、宋以来,好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分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族拓拔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2.推行汉化◆结合教材及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及影响?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以抵御北方柔然的南下。北魏后期,来自北方的威胁大大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少,地位降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不满,导致兵变。背景三
北朝政权更替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577年,北周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三
北朝政权更替
民族交往,指民族间互相来往,与之相对的是隔绝。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由于生活地域和生产方式不同,经济上存在差异和互补,这是产生交往的主要原因。
民族交流可以体现在民族间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相互影响。交流是双向的,彼此之间互有影响,表现为学习、借鉴。
民族交融的关键在于既尊重差异又强调认同,蕴含着民族共同发展的意义。与交往和交流主要体现在外显的“动作和行为”有所不同,交融主要体现在内在的“心理和意识”方面。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背景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表现—①生产生活上
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将畜牧业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
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魏晋墓葬壁画《耕牛图》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汉族学习胡床、胡凳魏晋墓葬壁画《采桑图》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表现—②政治制度上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表现—③文化上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北朝乐府《木兰诗》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胡旋舞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表现—④心理上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各族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关系的特点
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族的大交融。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根据材料思考:北方地区民族交融有何影响?①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③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材料一
这一民族大融合,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之以前更加兴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封建国家,就是在这种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材料二
这一时期,从表象上看是一个大分裂、大动乱时期,其实深入探究起来,它其实应该说是由分裂走向再统一的时期……关键就是“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各民族在融合中求同存异,为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奠定了基础。——《国史概要》说明了少数民族对华夏的认同感,强调少数民族政权的合法性。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4.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改变了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这次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孝文帝改革中的下列措施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长安 B.禁用北方少数民族语言 C.创立科举任用汉族官员 D.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联姻3.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但到隋唐时代,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中外交流频繁 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清明稳定 D.民族交融加强4.与早期佛像相比,北魏云冈石窟中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张骞通西域B.玄奘西行C.孝文帝改革D.道教流行DDDC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学点钞培训
- 厉行节约从我做起倡议书范文5篇
- 军训生活的心得体会10篇
- 朱自清匆匆阅读心得10篇
- 《朝花夕拾》读后感
- 智能工厂规划培训
- 成功话题作文15篇
- 方案策划范文汇编10篇
-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15篇)
- 文员类实习报告
- 混沌学园PPT:0603李善友《我问故我在:如何避免成为一个工具人》
- 经济学基础电子课件(中职)
- CLSIM100-S24英文版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第二十四版资料增刊
-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普通用卷
- 教师职业道德案例分析题及答案-1
- 雪花是怎样形成的
- 浅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论文
- 备品备件供货方案范文
- 走近山水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侨大学
-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防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暨南大学
-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车打磨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