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导读讲义内容索引★1.作者与作品★2.《朝花夕拾》知识清单★3.课本“整本书阅读”中“阅读任务”的解析★4.阅读方法指导★5.基础训练一、鲁迅与《朝花夕拾》: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朝花夕拾》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2.写作背景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二、《朝花夕拾》知识清单:☀作品分类(1)按主题分类:一是怀念师长故人,主要篇目有《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主要是写人记事,挖掘表现普通人朴实、善良的一面。二是追忆旧时生活,主要篇目有《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无常》《父亲的病》,以夹叙夹议为主,既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美好时光的眷念,也批判了一些旧社会现象。三是讽刺批判旧道德,主要篇目有《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以议论为主,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是讽刺批判旧道德。(2)按时间阶段分类:十篇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为回忆童年生活,让读者看到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也见到当时人心世道。《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青年时期的怀念文字。☀各篇主要内容与主题1.《狗•猫•鼠》这篇文章作者清算猫的罪行,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5.《无常》这篇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7.《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8. 《琐记》作者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艺术特色1.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常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作者鲁迅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2.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蕴涵丰厚。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3.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4.注意人物的刻画和描写,运用白描的手法,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了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旧学老先生寿镜吾;《阿长与山海经》中农村朴素妇女阿长;《藤野先生》中教学严谨的藤野。5.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昧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三、课本“整本书阅读”中的“阅读任务”解析:1.鲁迅生活的“那些年”鲁迅童年中的快乐:(1)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许多欢乐。《阿长与〈山海经〉》中追忆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述了“阿长”之名的由来、她切切察察的毛病、她讲“长毛”的故事、她给鲁迅买《山海经》等内容。(2)鲁迅儿时有玩耍的乐园——百草园,百草园充满了鲁迅童年时的美好记忆,有昆虫,有植物,有“美女蛇”的传说,还有捕鸟的乐趣,这些都令鲁迅难以忘怀,回味无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还描写了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有趣场景,充满了童趣。鲁迅童年中的不愉快:(1)在《五猖会》一文中,鲁迅要去东关看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鲁迅的心目中是一个盛事,他自然十分兴奋。可父亲偏偏在这时要求他背诵《鉴略》,背不出就不准他去。文章含蓄地表现了鲁迅对父亲的不解与埋怨。(2)《狗•猫•鼠》一文中,鲁迅追忆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杀害的往事,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2.鲁迅笔下的“那些人”:人物名片人物事件性格范爱农(友人)同乡会上争执,重逢后冰释前嫌;反对发电报;看光复的绍兴;绍兴诀别孤傲、倔强耿直、愤世嫉俗、热心革命人物事件性格衍太太(邻居)怂恿“我”在父亲临终前大声呼唤等鼓励别家孩子冬天吃冰;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等自私自利、喜欢使坏、心术不正、愚昧迷信人物事件性格陈莲河(庸医)奇特的药方“原配的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特别的药丸“败鼓皮丸”故弄玄虚、道貌岸然、狡猾贪婪人物事件性格长妈妈(保姆)正月初一吃福橘;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等 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等粗俗、迷信、守旧、唠叨、善良、热心、真诚 人物事件性格周伯宜(父亲)阻止“我”看五猖会让“我”背《鉴略》等严厉、思想传统、不懂教育孩子 人物事件性格寿镜吾(老师)“怪哉”虫事件给“我”读的书渐多等方正、质朴、博学、严格又和蔼人物事件性格藤野先生(老师)添改讲义,订正解剖图;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等正直热诚、诲人不倦、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3.鲁迅心中的“那些情”温情与童趣:对长妈妈、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对范爱农这位老友的同情与悼念;《琐记》中歌颂不满现状的革命青年,表现出作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充满童趣的生活。理性与批判:《五猖会》中对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的无奈和厌烦,批判了封建专制的教育方法;《狗·猫·鼠》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讽刺;《二十四孝图》揭露了愚昧、虚伪和残酷的封建孝道,批判了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封建孝道的批判;《父亲的病》揭示了这些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五常》中用阴间讽刺人间,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四、《朝花夕拾》阅读方法指导:1.精读①梳理概括主要事件。如《藤野先生》通过作者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精读,把握文中关键段落和语句的方法,来梳理、概括典型事件。②分析人物形象。如《范爱农》通篇运用白描手法,用朴实的语言对人物进行具体刻画。“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瞪着他多白的眼”……精读人物细节描写之处,感受一个为人孤傲、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形象。③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时代背景包括鲁迅的生平、鲁迅的家庭情况的变迁、鲁迅读书的经历、当时的社会情况等等。了解这些,便于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比如了解鲁迅家庭情况的变迁,便于我们阅读《父亲的病》、《琐记》;了解鲁迅读书的经历,便于我们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因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当时先进的中国人都去日本留学,渴望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然后富国强兵。这些史实,便于我们阅读《范爱农》、《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等。2.略读阅读《朝花夕拾》,可以采用精读和略读交替使用的方式。如读《狗·猫·鼠》,对于鲁迅仇猫的原因,大略了解即可,后文提到的关于婚礼的繁文缛节也可以跳过不读;关于鲁迅心爱的隐鼠的部分则可以精读,在这部分内容中,鲁迅对隐鼠的描写非常生动,对“我”的心理描写也十分贴近孩子的心理,我们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细读深思,以探究原因、赏析语言。3.浏览①整体把握内容。比如浏览《朝花夕拾》的“目录”,我们就能了解全书主要有哪些篇目。浏览一个《小引》,你就会大致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成书的来龙去脉,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把书的名字叫做《朝花夕拾》。②寻找指定内容。比如你要开展“鲁迅的童年”这一专题的探究,就可以浏览每一篇文章,搜索、发现文中关于“童年”的内容和信息,然后再对这些信息加以归纳、整理,从中发现“童年的鲁迅”。五、基础训练1.下面对《朝花夕拾》内容的描绘,有误的一项是(
)A.在《狗·猫·鼠》中,作者觉得狗是仗势欺人的恶狗,对猫则是十分厌恶,而对隐鼠则是喜爱,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痛恨。B.《二十四孝图》中,作者严词批判了这本书里面的愚孝故事,尤其是“卧冰求鲤”和“郭巨埋儿”的故事。C.《五猖会》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五猖会,却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看戏前父亲让“我”背《鉴略》,因为重在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和迫害。D.《无常》里的活无常,在戏中因私自放人“还阳半刻”受到阎王的督责,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在迎神赛会中他还娶妻生子,有了“人味”。2.下列对《朝花夕拾》中作品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的资格也丧失了”是《父亲的病》中极具讽刺意味的句子,表现鲁迅先生对传统医学的质疑。B.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令他十分厌烦嫌弃的保姆阿长。C.《藤野先生》记叙了藤野先生为鲁迅修改解剖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等事,歌颂了藤野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品格。D.《二十四孝图》中作者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3.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共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可据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B.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矛盾,强烈地批判了寿镜吾老先生。C.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传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D.《五猖会》一文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4.下面有关《朝花夕拾》这部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常》《故乡》均出自这部小说集。B.《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经历。C.《父亲的病》中,父亲被“名医”再三医治却病情加重最终去世,作者借此揭露了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质。D.《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抓住长妈妈的性格特征来描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5.结合你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朝花夕拾》原来集名是《》,是鲁迅先生的唯一一本散文集,共10篇,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有。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五猖会》。《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的思想情感。《二十四孝图》忆述了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针对“卧冰求鲤”“”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6.将对应篇目的序号填在①-④处的横线上。《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长妈妈对他的真切关爱的②;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还有表现他对传统品质“孝顺”的理性思考的④。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思索,令人回味无穷。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
L.《藤野先生》
H.《琐记》J.《范爱农》7.阅读《朝花夕拾》相关语段,完成题目。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语段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因她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阿长;多年后,当他回眸这件事,鲁迅先生对她充满,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长妈妈”。8.阅读《朝花夕拾》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②“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③“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1)文中的“他”是______(人名)。(2)“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他”当时讨厌鲁迅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作答。9.完成下面小题(1)本学期,七年级开展“名著阅读分享会”活动。小南同学做了一份阅读卡,用《朝花夕拾》中三篇散文,展示鲁迅求学之路,请补充完整。篇名《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人物描写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人物称呼①藤野先生范爱农对作者的影响心术不正自私自利,暗中使坏迫使作者离开家乡。令作者厌恶,从此远离此人。不怀民族偏见,给鲁迅无私的关爱和热情的鼓励。②求学经历离开家乡——南京求学——赴日学医——③——回国教书(2)《朝花夕拾》中,鲁迅描绘了种种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体现了童真童趣。请从下列篇目中任选一篇举例说明。《五猖会》
《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0.下面是小蓓制作的鲁迅关系图,请你将其完善。11.班级开展了“《朝花夕拾》中‘反派’人物”投票活动,请你结合名著内容进行投票并说明理由。陈莲河
衍太太12.小蓉想要探究《朝花夕拾》中有关鲁迅三次离开的情节,并在精读后摘抄了下面的语段,请你和她一起完成下表。语段离开原因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好。那么,走罢!(1)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2)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3)13.下面是晓宇同学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时做的摘录。请参考摘录的读书笔记,并结合加点词句为《五猖会》的结尾部分写一则读书笔记。摘录: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读书笔记:“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不仅细致地描绘出“纪念品”的材质和构成,也表达了“我”失望的心情。结尾部分: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读书笔记:14.“我”别的都忘却了,却还清楚记得背书这一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15.《朝花夕拾》前五篇中提到了鲁迅童年时得到的两本一开始都很喜欢的绘图本子,但他最终对它们的情感态度却截然不同。请你阅读下面选段,完成表格内容。选段最终态度及原因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1)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2)选段一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却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选段二“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选段三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16.请依次写出三个选段所涉及的三本书分是()()(),17.请在上表选段中的书目中任选一本,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目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观的。“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18.假设《朝花夕拾》发表后,鲁迅发布了下面这条朋友圈,请你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鲁迅我的《朝花夕拾》出版了。我所写的,不是“带露折花”,而是在成年后怀想往事,是“朝花夕拾”。昨天
小童:从《朝花夕拾》中我读到了你的温情与冷峻。你回忆故人往事,往往饱含深情,如回忆与范爱农同去看光复后的绍兴城;同时你又能用冷峻的态度审视一些旧事,如对庸医草菅人命的愤恨。小帆:从《朝花夕拾》中我读到了你的柔和与悲怆。______。(1)请你结合名著内容,仿照小童的评论,将小帆的评论补充完整。(2)读完《朝花夕拾》后,相信鲁迅对各种人与事的情感态度及其思想立场都对你产生了一定影响。请你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或人生启示留言给鲁迅。你的留言: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导读讲义内容索引★1.作者与作品★2.《朝花夕拾》知识清单★3.课本“整本书阅读”中“阅读任务”的解析★4.阅读方法指导★5.基础训练一、鲁迅与《朝花夕拾》: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朝花夕拾》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2.写作背景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二、《朝花夕拾》知识清单:☀作品分类(1)按主题分类:一是怀念师长故人,主要篇目有《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主要是写人记事,挖掘表现普通人朴实、善良的一面。二是追忆旧时生活,主要篇目有《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无常》《父亲的病》,以夹叙夹议为主,既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美好时光的眷念,也批判了一些旧社会现象。三是讽刺批判旧道德,主要篇目有《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以议论为主,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是讽刺批判旧道德。(2)按时间阶段分类:十篇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为回忆童年生活,让读者看到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也见到当时人心世道。《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青年时期的怀念文字。☀各篇主要内容与主题1.《狗•猫•鼠》这篇文章作者清算猫的罪行,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5.《无常》这篇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7.《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8. 《琐记》作者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艺术特色1.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常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作者鲁迅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2.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蕴涵丰厚。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3.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4.注意人物的刻画和描写,运用白描的手法,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了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旧学老先生寿镜吾;《阿长与山海经》中农村朴素妇女阿长;《藤野先生》中教学严谨的藤野。5.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昧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三、课本“整本书阅读”中的“阅读任务”解析:1.鲁迅生活的“那些年”鲁迅童年中的快乐:(1)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许多欢乐。《阿长与〈山海经〉》中追忆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述了“阿长”之名的由来、她切切察察的毛病、她讲“长毛”的故事、她给鲁迅买《山海经》等内容。(2)鲁迅儿时有玩耍的乐园——百草园,百草园充满了鲁迅童年时的美好记忆,有昆虫,有植物,有“美女蛇”的传说,还有捕鸟的乐趣,这些都令鲁迅难以忘怀,回味无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还描写了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有趣场景,充满了童趣。鲁迅童年中的不愉快:(1)在《五猖会》一文中,鲁迅要去东关看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鲁迅的心目中是一个盛事,他自然十分兴奋。可父亲偏偏在这时要求他背诵《鉴略》,背不出就不准他去。文章含蓄地表现了鲁迅对父亲的不解与埋怨。(2)《狗•猫•鼠》一文中,鲁迅追忆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杀害的往事,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2.鲁迅笔下的“那些人”:人物名片人物事件性格范爱农(友人)同乡会上争执,重逢后冰释前嫌;反对发电报;看光复的绍兴;绍兴诀别孤傲、倔强耿直、愤世嫉俗、热心革命人物事件性格衍太太(邻居)怂恿“我”在父亲临终前大声呼唤等鼓励别家孩子冬天吃冰;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等自私自利、喜欢使坏、心术不正、愚昧迷信人物事件性格陈莲河(庸医)奇特的药方“原配的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特别的药丸“败鼓皮丸”故弄玄虚、道貌岸然、狡猾贪婪人物事件性格长妈妈(保姆)正月初一吃福橘;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等 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等粗俗、迷信、守旧、唠叨、善良、热心、真诚 人物事件性格周伯宜(父亲)阻止“我”看五猖会让“我”背《鉴略》等严厉、思想传统、不懂教育孩子 人物事件性格寿镜吾(老师)“怪哉”虫事件给“我”读的书渐多等方正、质朴、博学、严格又和蔼人物事件性格藤野先生(老师)添改讲义,订正解剖图;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等正直热诚、诲人不倦、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3.鲁迅心中的“那些情”温情与童趣:对长妈妈、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对范爱农这位老友的同情与悼念;《琐记》中歌颂不满现状的革命青年,表现出作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充满童趣的生活。理性与批判:《五猖会》中对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的无奈和厌烦,批判了封建专制的教育方法;《狗·猫·鼠》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讽刺;《二十四孝图》揭露了愚昧、虚伪和残酷的封建孝道,批判了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封建孝道的批判;《父亲的病》揭示了这些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五常》中用阴间讽刺人间,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四、《朝花夕拾》阅读方法指导:1.精读①梳理概括主要事件。如《藤野先生》通过作者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精读,把握文中关键段落和语句的方法,来梳理、概括典型事件。②分析人物形象。如《范爱农》通篇运用白描手法,用朴实的语言对人物进行具体刻画。“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瞪着他多白的眼”……精读人物细节描写之处,感受一个为人孤傲、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形象。③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时代背景包括鲁迅的生平、鲁迅的家庭情况的变迁、鲁迅读书的经历、当时的社会情况等等。了解这些,便于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比如了解鲁迅家庭情况的变迁,便于我们阅读《父亲的病》、《琐记》;了解鲁迅读书的经历,便于我们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因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当时先进的中国人都去日本留学,渴望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然后富国强兵。这些史实,便于我们阅读《范爱农》、《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等。2.略读阅读《朝花夕拾》,可以采用精读和略读交替使用的方式。如读《狗·猫·鼠》,对于鲁迅仇猫的原因,大略了解即可,后文提到的关于婚礼的繁文缛节也可以跳过不读;关于鲁迅心爱的隐鼠的部分则可以精读,在这部分内容中,鲁迅对隐鼠的描写非常生动,对“我”的心理描写也十分贴近孩子的心理,我们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细读深思,以探究原因、赏析语言。3.浏览①整体把握内容。比如浏览《朝花夕拾》的“目录”,我们就能了解全书主要有哪些篇目。浏览一个《小引》,你就会大致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成书的来龙去脉,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把书的名字叫做《朝花夕拾》。②寻找指定内容。比如你要开展“鲁迅的童年”这一专题的探究,就可以浏览每一篇文章,搜索、发现文中关于“童年”的内容和信息,然后再对这些信息加以归纳、整理,从中发现“童年的鲁迅”。五、基础训练1.下面对《朝花夕拾》内容的描绘,有误的一项是(
)A.在《狗·猫·鼠》中,作者觉得狗是仗势欺人的恶狗,对猫则是十分厌恶,而对隐鼠则是喜爱,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痛恨。B.《二十四孝图》中,作者严词批判了这本书里面的愚孝故事,尤其是“卧冰求鲤”和“郭巨埋儿”的故事。C.《五猖会》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五猖会,却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看戏前父亲让“我”背《鉴略》,因为重在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和迫害。D.《无常》里的活无常,在戏中因私自放人“还阳半刻”受到阎王的督责,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在迎神赛会中他还娶妻生子,有了“人味”。【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无常》中并没有描写活无常在迎神赛会中娶妻生子的情节。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因为他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故选D。2.下列对《朝花夕拾》中作品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的资格也丧失了”是《父亲的病》中极具讽刺意味的句子,表现鲁迅先生对传统医学的质疑。B.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令他十分厌烦嫌弃的保姆阿长。C.《藤野先生》记叙了藤野先生为鲁迅修改解剖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等事,歌颂了藤野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品格。D.《二十四孝图》中作者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B.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对阿长的情感是复杂而多面的。他既对阿长的某些行为感到不满和厌烦,又对她对自己的关爱和照顾心存感激。事实上,阿长对鲁迅的关爱和照顾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她为鲁迅买来《山海经》这一举动,更是深深打动了鲁迅,使他对阿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将阿长简单地描述为“令他十分厌烦嫌弃的保姆”是不准确的。故选B。3.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共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可据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B.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矛盾,强烈地批判了寿镜吾老先生。C.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传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D.《五猖会》一文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B.“强烈地批判了寿镜吾老先生”说法有误,鲁迅对他很恭敬。他是本城中极质朴、方正、博学的人,对学生严肃而慈爱。故选B。4.下面有关《朝花夕拾》这部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常》《故乡》均出自这部小说集。B.《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经历。C.《父亲的病》中,父亲被“名医”再三医治却病情加重最终去世,作者借此揭露了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质。D.《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抓住长妈妈的性格特征来描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故乡》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而非《朝花夕拾》;故选A。5.结合你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朝花夕拾》原来集名是《》,是鲁迅先生的唯一一本散文集,共10篇,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有。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五猖会》。《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的思想情感。《二十四孝图》忆述了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针对“卧冰求鲤”“”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答案】旧事重提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无常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识记。《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阿长与<山海经>》此文记述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朴实,善良,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望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深情怀念。《无常》文章描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五猖会》通过讲述主人公儿时盼望观看迎赛神节和父亲逼迫看《鉴略》之间的冲突,表达出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鲁迅出生在一个封建思想浓厚的家庭,成年后的他将儿时经历写进了《五猖会》。文章所叙之事非常简单:一次千呼万唤而来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膜。然而在平淡的叙述中,可以感受到了作者受伤的心灵。本文的结构很有特色。前面的写没有看到神像、明时的赛会等内容,并非闲笔,而是从正反两方面为这一次来之不易的赛会做铺垫,以突出主题。《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作品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6.将对应篇目的序号填在①-④处的横线上。《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长妈妈对他的真切关爱的②;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还有表现他对传统品质“孝顺”的理性思考的④。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思索,令人回味无穷。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
L.《藤野先生》
H.《琐记》J.《范爱农》【答案】ABDC【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首先要熟悉《朝花夕拾》中的各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每一个描述内容与各篇文章的对应关系,需要准确把握每篇文章中所涉及的事件、人物关系以及主题思想等要素。注意题目中给出的是篇章的序号,要根据对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正确的匹配。A.《狗·猫·鼠》内容: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鲁迅仇猫的原因。他小时候曾经救养过一只可爱的隐鼠,把它当作伙伴。但后来隐鼠却被猫吃掉了,这使鲁迅对猫产生了厌恶之情。文章中还讲述了猫的一些特性,如猫的媚态、猫捕食雀鼠时的残忍等,同时也穿插了与狗相关的一些故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所以这篇文章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隐鼠)为友的情节,①处应填A。B.《阿长与〈山海经〉》内容: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文章记述了阿长的一些琐事,如阿长的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等,这些描写使阿长的形象鲜活起来。但阿长对鲁迅也有关爱之处,尤其是她为鲁迅买来了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这让鲁迅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这篇文章很好地表现了长妈妈对鲁迅的真切关爱,所以②处应填B。C.《二十四孝图》内容:文中鲁迅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他对这些封建孝道故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表现了他对传统品质“孝顺”的理性思考,所以④处应填C。
D.《五猖会》内容:文章开篇就写“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五猖会是家乡的一种赛会风俗。然而在“我”兴高采烈地准备去看会时,父亲却突然要求“我”背书,等“我”背完书后,已经没有了看会的兴致。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我”看五猖会前后的心理变化,反映了他家乡赛会的风俗,所以③处应填D。E.《无常》内容:无常是迎神赛会中的一个角色。文章通过描写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批判了现实社会中的“正人君子”,无常的形象既有恐怖的一面,又有可爱的一面,体现了民间文化中对鬼神的独特理解。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内容:这篇文章描述了鲁迅童年时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的乐园,他在这里玩耍、听故事、捕鸟等。进入三味书屋后,他开始接受封建私塾教育,文章生动地描绘了私塾生活的场景,如向先生行礼、读书、在课上做小动作等,展现了从儿童到少年时期的成长历程。G.《父亲的病》内容:主要叙述了鲁迅的父亲生病期间的求医经历。他请了多位所谓的名医来为父亲治病,这些名医开出了各种奇特的药方,如用原配的蟋蟀一对等,但父亲的病最终还是没有治好。文章通过这些描写,揭示了当时中医的一些弊端,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L.《藤野先生》内容:这篇文章记录了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经历。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解剖学老师,他正直、严谨、没有民族偏见,对鲁迅的学业和生活都给予了关心和帮助。但鲁迅最终因为看到国人的麻木而弃医从文,文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情怀。H.《琐记》内容:文章主要回忆了鲁迅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他在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学习经历,以及他在那里所接触到的人和事,如衍太太的虚伪等,展现了鲁迅在探索救国道路上的一段心路历程。J.《范爱农》内容:范爱农是鲁迅的一位朋友。文章追叙了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范爱农的形象,他性格倔强、正直、愤世嫉俗。他们的关系从最初的互相厌恶到后来成为朋友,最终范爱农溺水身亡,文章表达了对范爱农的同情和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7.阅读《朝花夕拾》相关语段,完成题目。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语段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因她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阿长;多年后,当他回眸这件事,鲁迅先生对她充满,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长妈妈”。【答案】谋害了隐鼠给“我”买《山海经》尊敬、感激、怀念【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提到了对长妈妈称呼变化的原因。幼年时,鲁迅憎恶地称她为阿长,是因为长妈妈谋死了他的隐鼠。鲁迅在文中写道:“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这让幼年的鲁迅对长妈妈产生了憎恶之情。多年后,当鲁迅回忆起儿时往事,长妈妈为他买《山海经》这件事让他对长妈妈的情感发生了巨大转变。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长妈妈却能为他做到。这件事让鲁迅感受到了长妈妈对他的关爱,从此鲁迅先生对她充满尊敬、感激和怀念,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长妈妈”。可据此作答。8.阅读《朝花夕拾》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②“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③“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1)文中的“他”是______(人名)。(2)“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他”当时讨厌鲁迅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作答。【答案】(1)范爱农(2)示例:鲁迅在接范爱农一行时看到了他们行李箱中的绣花鞋,感到不满,便摇了摇头;范爱农觉得鲁迅摇头是看不起他们,便对鲁迅产生了讨厌的情绪。【详解】(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从“爱喝酒”“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你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等可知,文中的“他”是范爱农。在《朝花夕拾》中,范爱农最初与鲁迅有一些矛盾,但后来又成为朋友。他们在日本留学期间,在同乡会上发生过冲突。回国后,范爱农生活坎坷,最后落水而亡。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出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困境和无奈。(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范爱农初到日本时,在火车上,关吏们搜查他们的随身物品时翻出给师母带的绣花弓鞋,鲁迅看不顺眼,摇摇头,范爱农看到了这个动作,从此对鲁迅不满;此外,在火车上大家互相让座、推辞,鲁迅也很看不过去,又摇摇头。在范爱农看来,鲁迅的这些行为是对他们的一种轻视或不认可,这让他心里产生了芥蒂。日本留学生收到徐锡麟被杀的消息后,大家讨论是否以同乡会的名义发电报谴责清政府,鲁迅是支持发电报的,而范爱农则反对,认为人都已经死了,发电报没有意义。这种意见上的不合,加上之前的不愉快经历,使得范爱农更加讨厌鲁迅。据此回答即可。9.完成下面小题(1)本学期,七年级开展“名著阅读分享会”活动。小南同学做了一份阅读卡,用《朝花夕拾》中三篇散文,展示鲁迅求学之路,请补充完整。篇名《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人物描写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人物称呼①藤野先生范爱农对作者的影响心术不正自私自利,暗中使坏迫使作者离开家乡。令作者厌恶,从此远离此人。不怀民族偏见,给鲁迅无私的关爱和热情的鼓励。②求学经历离开家乡——南京求学——赴日学医——③——回国教书(2)《朝花夕拾》中,鲁迅描绘了种种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体现了童真童趣。请从下列篇目中任选一篇举例说明。《五猖会》
《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答案】①衍太太;②充满工作热情,为人正直、倔强,理想信念和爱国精神感染着作者;③弃医从文。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描绘了在百草园中捉蟋蟀、捕鸟等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生活,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①根据对人物的描写可知,此处选自《《琐记》》关于衍太太的描写,她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②根据对人物的描写可知,鲁迅在文中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从初期的争锋相对,到两人有共同的话题。爱农做监学,“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正写出了他对工作的热情,因革命胜利而喜悦。之后鲁迅去南京后又移到北京,爱农失去了鲁迅的帮助,学监也被代表封建复辟势力的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这之后,他“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最后“便在各处漂浮”,在对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大风雨时终至溺水而死。范爱农是一个内心爱国,有进步的思想,追求自由平等,倔强耿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但因为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及封建主义的压迫,无法表达内心的新青年。他是鲁迅青年时代的挚友,鲁迅先生通过他,揭露并批判落后的时代、封建思想的毒害等,希望以此鼓励进步青年。③此处记叙了鲁迅的求学经历。鲁迅离开家乡,先后进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接受了自然科学和西方思想的教育。后来鲁迅赴日本留学,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现代医学。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期间,因受到幻灯片事件的刺激,认识到改变国民精神的重要性,决定弃医从文。鲁迅从日本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故可填:弃医从文。(2)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首先,要从《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选取一篇提取出能够体现童真童趣的关键情节。这些情节应该是能够展现儿童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富有情趣的特点的。然后根据提取的关键情节,组织语言进行表述。《五猖会》“因为东关离县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前夜预定好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陆续搬上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搬得快些”,可见,在看五猖会前。“我”的心情很急切,看到工人在忙碌的时候自己很兴奋,表现孩子的天真童趣。《阿长与<山海经>》“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可知:当阿长为“我”准备好“三哼经”时,“我”全身震悚,对她产生新的敬意,觉得她无所不能,这些描写体现儿童的童真稚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可知:“我”为了一个传说,不断拔何首乌,曾因此弄坏了泥墙。还喜欢摘取野果来品尝。这些描写体现了孩子的独有的童趣示例:《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回忆了长妈妈给他买来《山海经》的往事,长妈妈的关爱让鲁迅感受到了温暖与快乐,他因此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展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特点。10.下面是小蓓制作的鲁迅关系图,请你将其完善。【答案】(1)寿镜吾(2)藤野先生(3)范爱农(4)阿长(长妈妈)(5)衍太太【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记。(1)根据题干“三味书屋”可知,与之有关的人物是寿镜吾老先生,他是鲁迅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提到的启蒙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寿镜吾老先生教授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这段经历对鲁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根据“日本”可以推断与之相关的人物是藤野先生,他全名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的解剖学教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3)根据“朋友”一词,可以推断相关人物是范爱农。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冷静、深刻、倔强、耿直,富有理想。鲁迅与范爱农的人生际会,主要有两段时光,一是在日本留学期间,二是辛亥革命后。范爱农的经历和性格深深影响了鲁迅。(4)根据“保姆”一词可知,这个人是“长妈妈”。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与鲁迅的母亲分担了养育鲁迅的职责。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5)根据“邻居”可以推测,这个人是《琐记》中的衍太太。她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她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鲁迅对衍太太的行为深感不满和鄙视。11.班级开展了“《朝花夕拾》中‘反派’人物”投票活动,请你结合名著内容进行投票并说明理由。陈莲河
衍太太【答案】示例一:我投陈莲河。陈莲河在给病人治病时,以奇特的药引故弄玄虚,牟取高额的诊金,实则毫无医术和医德可言,甚至因医术低劣而草菅人命。示例二:我投衍太太。因为衍太太不仅喜欢暗中使坏,而且表里不一、爱拨弄是非,她挑唆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散布流言,还封建愚昧,让鲁迅在父亲弥留之际大声呼喊父亲,增添了父亲临终时的痛苦。【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选择一个人物,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举出具体的事例说明为什么说这个人物是“反派”。分析人物身上有哪些令人反感的品行。示例一:我投陈莲河。陈莲河是一个江湖庸医,他自称精通医术,但实际上医术平庸,且为了钱而不择手段。他使用奇怪的、不切实际的药方来治病,例如让父亲服用“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等奇怪的药材,这些药材在当时根本无法找到,且即使找到也对病情毫无帮助。他还用那些奇怪的药引来展示他的与众不同,以此吸引病人和家属的注意,进而骗取钱财。他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医生的职业道德,也损害了病人的利益,甚至加速了病人的死亡。示例二:我投衍太太。衍太太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鲁迅喊父亲的名字,这种行为给临终之人带来痛苦。她还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等,经常在孩子们干坏事时怂恿他们,但事后却充当“好人”的角色为自己开脱,自私虚伪。衍太太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对鲁迅的声誉和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12.小蓉想要探究《朝花夕拾》中有关鲁迅三次离开的情节,并在精读后摘抄了下面的语段,请你和她一起完成下表。语段离开原因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好。那么,走罢!(1)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2)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3)【答案】衍太太散布流言,那时的鲁迅没能力也不懂得抗争,他为了避免受到更多伤害而逃离。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觉得所学无用武之地,于是准备出国留学。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看到日本人将中国留学生当作小丑、笑柄,中国留学生却还未曾发觉,又因幻灯片事件,深感国人的“病”并非医学可以救治,因此决定弃医从文并回国,想用文字唤醒人们的灵魂。【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1)选段中,“流言”指“我”偷家里的东西,“流言的来源”与衍太太有关,是衍太太唆使“我”拿家里的东西后传出的。青年时期的鲁迅敏感、脆弱,他当时认为离开是摆脱当前困境、寻找新出路的一种方式。此后鲁迅便去南京求学,进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2)“爬上天空二十丈“是指他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钻下地面二十丈”是指他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他通过“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中国学者在追求学问时面临的困境——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探索,都似乎无法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资源或思想。同时,“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困境的绝望和无助。鲁迅离开绍兴之后,最初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但很快就发现那里的教育无法满足他的求知欲。随后,他转入南京矿路学堂学习,但同样感到不满。最终,他决定东渡日本,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3)在仙台学医期间,鲁迅经历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个事件深深触动了他。鲁迅在观察周围的中国留学生和日本民众时,深感中国国民的精神麻木和愚昧腐朽。他认为,即使身体强健,如果精神空虚、思想落后,也无法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他意识到,医学虽然重要,但并非当务之急,而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才是更为紧迫的任务。因此,他萌发了弃医从文的想法,希望通过文学来唤醒国民的意识,激发他们的斗志。因此,他决定放弃医学,转而投身文学事业,以期从思想上拯救国民。13.下面是晓宇同学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时做的摘录。请参考摘录的读书笔记,并结合加点词句为《五猖会》的结尾部分写一则读书笔记。摘录: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读书笔记:“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不仅细致地描绘出“纪念品”的材质和构成,也表达了“我”失望的心情。结尾部分: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读书笔记:14.“我”别的都忘却了,却还清楚记得背书这一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答案】12.笑容”“高高地抱起”“快步走”体现了父亲要背书之后,众人为我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也表现了我在众人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下文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大意思”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我在背书之后内心极度失落的心情。13.示例:父亲让我背书,浇灭了“我”看戏的兴致,给“我”造成了伤害;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重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解析】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本题要求结合所给摘录的读书笔记形式,为《五猖会》的结尾部分写一则读书笔记。重点在于分析结尾部分的内容,结合给出的关键词语进行解读,表达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示例:“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这里的“笑容”“高高地抱起”“快步走”等词句,生动地描绘出周围人兴奋喜悦的状态。然而,“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强烈的反差凸显出“我”内心的失落与无奈。开船后的热闹景象对“我”来说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进一步强调了“我”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失去了对五猖会的期待与热情。“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深刻地表现出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心理创伤,反映出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压抑和摧残。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本题旨在考查对文本中人物情感的理解。通过分析“我”忘却其他事情,唯独对背书这一情节记忆犹新这一现象,来探究“我”的情感。在《五猖会》中,“我”原本怀着对五猖会的热切期待,但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后,对五猖会的兴致全无。这种只记得背书这一段的情况,可能蕴含着“我”对当时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