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文言文阅读(23-24七年级上·安徽宿州·期末)【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夫君子之行
夫:(2)非学无以广才
广:(3)年与时驰
驰:(4)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
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甲】文中诸葛亮劝勉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燥”;【乙】文则强调在生活中忌“”与“”。(用原文中的字词填空)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23-24七年级下·安徽安庆·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逸。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革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节选自沈括《活板》)【乙】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大器一匣装一个,小器十余共一匣钵。钵佳者装烧十余度,劣者一二次即坏。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其窑上空十二圆眼,名曰天窗。火以十二时辰为足。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器在火中其软如绵絮,以铁叉取一以验火候之足。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则字平如砥
(2)瞬息可就
(3)旋刻之
(4)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的意思。(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7.请根据内容填空。【甲】活字印刷术包括刻字、排版、印刷。其中排版包括:设板、、布板、、平板。【乙】瓷器制作过程:、装钵、、举火。8.活板和瓷器的制作都需要用火烧制,但甲文中篇幅较少,乙文则详写了整个烧火过程,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23-24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乙】子曰:“由,诲①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论语•为政》)子曰:“不患③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注】①诲:教,传授。②知:同“智”,聪明,智慧。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诲汝知之乎
(4)患不知人也1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仅限两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2.以上五则文字都包含对“知”的阐述,请根据文意,完成对这个字的探究。知含义例句语句带来的启发了解人不知而不愠(1)知道(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慧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23-24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交友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①,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更问以审之,宜无所失矣。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②之,不可荏苒③渐习,自趋小人之域。如此,则虽有贤师长,亦无救拔④自家处矣。(选自《朱子家训》)【注】①亵狎:轻佻玩忽。②矫革:矫正、革除。③荏苒:时间渐进,推移。④拔:挽救。13.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翻译句子。【学习·解释加点字】加点字方法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结合语境法:联系上下文(2)传不习乎查阅字典法:由一方交给另一方;传授;传播:传导;表达:(3)博学而笃志成语推测法:笃信好学(4)尤当审择课内迁移法:择其善者而从之【迁移·翻译句子】句子翻译(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14.请用“/”符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1处)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15.结合两文内容,说说我们初中生在“交友之道”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迪?(23-24七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①。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新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②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③,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选自孙枝蔚《示儿燕》)【注释】①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②遑(huáng):闲暇,空闲。③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
(2)淫慢则不能励精
慢:(3)必至高阁
至:
(4)吾贫人未遑效此
效: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18.这两篇文章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试分析他们分别有什么用意?(23-24七年级上·安徽蚌埠·期末)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颜氏家训(节选)颜之推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①其所欲,宜诚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②至死而无威,忿怒③日隆而增怨,逮④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⑤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注释:①恣:任意放纵。②捶挞:杖击,鞭打。③忿怒:愤怒。④逮:到,及。⑤苛虐:严厉残暴。1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非宁静无以致远
励()(2)淫慢则不能励精
致()(3)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
治()(4)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败德()2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骄慢已习,方复制之。21.选文(甲)中和“只当存高远”意思相近的句子是:(1),。选文(乙)中强调如果过分溺爱孩子的结果是:(2),。22.两篇短文都与教育子女有关,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其中选文(甲)诸葛亮主要告诫儿子:(1);选文(乙)则强调对孩子的教育应该:(2)。(23-24七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盖①汝若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②,不待远离膝下③,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④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节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注]①盖:如果。②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明理的学问。③膝下:借指父母。④汩:搅乱,扰乱。2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说:
(2)千里从师
从:(3)恐汝在家汩于俗务
恐:
(4)力改故习
力:2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2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26.请结合【甲】【乙】两文,说一说你在学习方面受到了哪些启示。(23-24七年级上·安徽铜陵·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训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圣人一生只在“志学”一言。又实能学而不厌①,此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千古圣贤与我同类人,何为甘于自弃而不学?苟②志于学希贤希圣孰能御③之?是故志学乃作圣之第一义也。——选自《康熙御制庭训格言》注:①厌:满足。②苟:如果。③御:阻止。27.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无以广才()(3)十有五()28.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划分停顿,限划两处。苟志于学希贤希圣孰能御之?2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此圣人之所以为圣也。30.这两篇短文都是写给晚辈的家训,都谈到了“学”,但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23-24七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节选自诸葛亮《诫外甥书》)3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2)才须学也
才:(3)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4)慕先贤
慕:(5)何患于不济
济:3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2)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33.乙文中诸葛亮首先向外甥提出了的建议,甲文中诸葛亮希望儿子成为。(原文回答)3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什么人?(23-24七年级上·安徽六安·期末)【甲】《狼》(节选)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黠鼠赋》(节选)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注】①拊:拍。②橐:袋子。③嘐嘐聱聱:形容鼠咬物的声音。3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一犬坐于前
犬:
(2)乃悟前狼假寐
寐:(3)使童子烛之
烛:
(4)橐坚而不可穴也
穴:3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37.翻译下面的语句。(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卒见使于一鼠。38.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3-24七年级上·安徽淮南·期末)【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3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
愠:
(2)博学而笃志
笃:(3)居处恭
居:
(4)终身行之
行:4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42.【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什么?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谈一谈。(23-24七年级上·安徽淮北·期末)(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有朋自远方来(2)温故而知新(3)人不知而不愠(4)静以修身(5)淫慢则不能励精(6)年与时驰4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5.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甲文侧重谈,乙文侧重谈(提示:从A学习方法
B.学习态度
C.个人修养来选择)46.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请你写出关于自己学习的体会。
专题06文言文阅读(23-24七年级上·安徽宿州·期末)【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夫君子之行
夫:(2)非学无以广才
广:(3)年与时驰
驰:(4)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
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甲】文中诸葛亮劝勉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燥”;【乙】文则强调在生活中忌“”与“”。(用原文中的字词填空)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答案】1.句首发语词,无实义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只,只是2.(1)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3.奢傲4.示例:在生活中,我们要避免追求奢华,不随意浪费财物。例如,不追求过多的衣物,避免购买不必要的东西;在饮食方面,不浪费食物,做到勤俭节约。同时,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傲慢地对待他人,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和付出。这样才能培养“俭”的习惯,做到“俭以养德”。【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1)句意:有道德修养的人。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2)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3)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4)句意:只要是皮袍呢褂到处都是。但:只,只是。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语: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重点词语:淫,放纵;慢,懈怠;则,就;励,振奋;险,轻薄;治,修养。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乙】文开头“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意思是:世家的子弟最易犯奢侈和傲慢的毛病。文末再次强调“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因此这两空应分别填“奢”“傲”。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甲文中“俭以养德”的意思是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乙文中的“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从衣、食、行等方面说明如果“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就已经接近“奢”了,接近“奢”,当然离“俭”就很远很远,自然也就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了。曾国藩用生活中的细节提醒自己,也提醒家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根据以上分析,结合乙文内容来谈即可。示例: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我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要注意节俭,不能过度消费。
【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世家的子弟最易犯奢侈和傲慢的毛病,不一定锦衣玉食之后才说他奢侈,只要是皮袍呢褂到处都是,乘车骑马跟着随从仆人习以为常,就一天天的接近奢侈了。看见乡下的人就讥笑他粗俗鄙陋,看见雇的人就随意支使人,这就是一天天的习惯傲慢了。京师子弟的坏毛病,没有不因为“奢”“傲”这两个字。(23-24七年级下·安徽安庆·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逸。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革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节选自沈括《活板》)【乙】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大器一匣装一个,小器十余共一匣钵。钵佳者装烧十余度,劣者一二次即坏。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其窑上空十二圆眼,名曰天窗。火以十二时辰为足。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器在火中其软如绵絮,以铁叉取一以验火候之足。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则字平如砥
(2)瞬息可就
(3)旋刻之
(4)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的意思。(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7.请根据内容填空。【甲】活字印刷术包括刻字、排版、印刷。其中排版包括:设板、、布板、、平板。【乙】瓷器制作过程:、装钵、、举火。8.活板和瓷器的制作都需要用火烧制,但甲文中篇幅较少,乙文则详写了整个烧火过程,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答案】5.(1)磨刀石
(2)完成
(3)立即
(4)能够6.(1)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2)辨别火候已确实充足了,这样就应该停止烧窑了。7.冒板炀板/烤板画釉入窑8.因为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重点不同。甲文的火只是制作字印和印制过程的环节之一,重点突出活字印刷术的“活”;而乙文的烧瓷重点突出其用火过程的讲究,如先发门火,火力从下攻上,后发窗火,火力从上透下。【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译为:字印就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2)译为: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就,完成;(3)译为:随即刻制。旋,随即、立刻;(4)译为: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制成。克,能够。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帖,标签;贮,贮存。(2)足,足够;绝,断绝,停止。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甲文中,“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意思是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类东西覆盖好,这一步可称为“设板”和“冒板”。接着“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说的是想要印刷时,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一铁框成为一块印版,这一步就是“布板”。之后“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是把排好字的铁板拿到火上烘烤,待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字印的表面,这两步分别称作“炀板/烤板”和“平板”。乙文中,“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指的是凡是瓷器经过画彩和上釉之后,装入匣钵,这是“画釉”和“装钵”的步骤。然后“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意思是凡是匣钵装着瓷器放进窑里,然后开始烧火,这便是“入窑”和“举火”。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甲文中,关于活字印刷用火的描述相对简洁,如“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只是简单提及用火使药物熔化来完成排版。作者的写作重点在于突出活字印刷术的“活”这一特点,强调其字印的灵活排版、重复使用以及高效便捷等方面。例如“每一字皆有数印”“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等语句,都着重体现了活字印刷术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所以对于用火这一环节篇幅较少。而在乙文中,对烧瓷过程中的用火有详细描述,“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作者详细阐述了烧瓷时先从窑门烧十个时辰,让火力从下往上攻,然后从天窗投柴烧两个时辰,使火力从上往下透。其写作重点在于突出烧瓷过程中用火的讲究和复杂,以展现瓷器制作工艺的精细和独特。【参考译文】:【甲】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刻一个字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印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记,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印的原因,是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并且和药物粘在一起,拆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印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乙】凡是瓷器经过画彩和上釉之后,装入匣钵中。大的瓷器一个匣钵装一个,小的瓷器十几个装在一个匣钵里。好的匣钵可以装烧十几次,差的一两次就坏了。凡是匣钵装着瓷器放进窑里,然后开始烧火。窑顶上面有十二个圆孔,叫做天窗。烧火以十二个时辰为限度。先从窑门烧十个时辰,火力从下往上攻,然后从天窗投柴烧两个时辰,火力从上往下透。瓷器在窑里的时候柔软得像棉絮一样,用铁叉取出一个来检验火候是否足够。辨别确实烧够了火候,然后停止烧火。总计一件瓷器的人工,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制成,其中细微的环节还没有完全说尽。(23-24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乙】子曰:“由,诲①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论语•为政》)子曰:“不患③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注】①诲:教,传授。②知:同“智”,聪明,智慧。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诲汝知之乎
(4)患不知人也1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仅限两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2.以上五则文字都包含对“知”的阐述,请根据文意,完成对这个字的探究。知含义例句语句带来的启发了解人不知而不愠(1)知道(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慧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答案】9.通“悦”,快乐以……为乐你担心、担忧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1.(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12.保持内心的平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句意:不是很快乐吗。说:通“悦”,快乐。(2)句意: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乐:以……为乐。(3)句意: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汝:你。(4)句意: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患:担心、担忧。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三个主谓句表示并列关系,故断句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1)重点字词:知,了解;愠,恼怒;君子,有才德的人。(2)重点字词:患,忧虑;知,了解。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启发。(1)“人不知而不愠”表明一个人如果没有被了解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时,不应感到恼怒或沮丧。它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平和,即使在他人不理解或不认可的情况下。(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意:(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在学习和探索中的重要性。(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认识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它提倡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无知,并视之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乙)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胡睁智慧啊!”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23-24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交友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①,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更问以审之,宜无所失矣。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②之,不可荏苒③渐习,自趋小人之域。如此,则虽有贤师长,亦无救拔④自家处矣。(选自《朱子家训》)【注】①亵狎:轻佻玩忽。②矫革:矫正、革除。③荏苒:时间渐进,推移。④拔:挽救。13.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翻译句子。【学习·解释加点字】加点字方法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结合语境法:联系上下文(2)传不习乎查阅字典法:由一方交给另一方;传授;传播:传导;表达:(3)博学而笃志成语推测法:笃信好学(4)尤当审择课内迁移法:择其善者而从之【迁移·翻译句子】句子翻译(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14.请用“/”符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1处)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15.结合两文内容,说说我们初中生在“交友之道”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迪?【答案】13.愠:生气,发怒。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笃:坚守。择:选择。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凡是那些淳朴宽厚、忠诚诚信、能批评指正我的过失的人,是有益的朋友。14.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15.①要分辨我们所交的朋友是益友还是损友;②要亲近益友,远离损友;③要选取他人的优点进行学习。(答对两点即可)【解析】13.(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发怒。②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③句意为:博闻广学又坚持自己的志向。笃信好学,意思是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笃:坚守。④句意为:尤其应谨慎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择:选择。(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疑惑。②大凡:凡是;敦厚忠信、攻:批评;过:过错、过失;……者:……的人;……也:判断句式。14.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于”通常用作介词,表示动作的对象或地点。在这里,“请于先生”是一个介词短语,表示“向先生请教”。这个短语在语法上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应该与后面的句子分开。故划分为: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知,选择他人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人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由【乙】“交友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可知,交朋友尤其应谨慎选择,要分辨益友还是损友。由【乙】“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可知,朱熹提醒我们一定要近益友,远离损友,否则,“虽有贤师长”,也没有办法可以补救自己了。据此作答即可。【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一说学习的道理在合适的时机去实践),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子夏说:“博闻广学又坚持自己的志向,仔细的求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交朋友尤其应谨慎选择,虽然都是同学,也不可以没有亲近或疏远的分别。这都应该请示老师,听老师的指导。大抵为人敦厚忠诚信实,能改正自己缺失的,就是有益的朋友。而那些善于逢迎,轻浮、骄慢、随便,引诱人做坏事的,就是有害的朋友。按照这些原则去推求,自然可把握五、七分,再去请示老师,加以辨别,就绝没有错了。只怕志趣低下平庸,不能克制自己去遵循善道,那么有益的朋友不知不觉中会日渐疏远,有害的朋友不知不觉中会日渐亲近,这都必须痛下决心检讨改正,千万不可蹉跎光阴,浸染恶习,日渐趋向小人的境地,到那种地步之时,即使有贤良的师长,也没有办法可以补救自己的处境了。(23-24七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①。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新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②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③,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选自孙枝蔚《示儿燕》)【注释】①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②遑(huáng):闲暇,空闲。③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
(2)淫慢则不能励精
慢:(3)必至高阁
至:
(4)吾贫人未遑效此
效: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18.这两篇文章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试分析他们分别有什么用意?【答案】16.明确,坚定懈怠到效仿17.(1)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2)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做的事。18.甲文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格;乙文强调学习时不要“惜书”,要“动圈点”。【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1)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2)句意: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慢:懈怠。(3)句意:必然会束之高阁。至:到。(4)句意:我们这些贫穷的读书人来不及效仿这种做法。效:效仿。1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1)非:不;无以:无法;广才:增长才干;成学:学有所成;(2)盖:大概是,原来;惜:爱惜;力:能力;之:结构助词,的;为:做。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甲文中,结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知,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心,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格;乙文中,结合“初读古书,切莫惜书”“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可知,强调学习时不要“惜书”,要“动圈点”。【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你在初读古书时,对于书本不要过于爱惜。因为过分爱惜书本,必然会束之高阁。要对书本加以圈点才好,看坏一本,不妨再买一本。爱惜书籍是财力充裕的藏书家做的事,我们这些贫穷的读书人来不及效仿这种做法。譬如茶杯饭碗,明明知道是古瓷,应当珍惜,但家贫只有这点器物,难道不吃不喝去把它们珍藏起来吗?你应当懂得这个道理。(23-24七年级上·安徽蚌埠·期末)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颜氏家训(节选)颜之推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①其所欲,宜诚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②至死而无威,忿怒③日隆而增怨,逮④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⑤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注释:①恣:任意放纵。②捶挞:杖击,鞭打。③忿怒:愤怒。④逮:到,及。⑤苛虐:严厉残暴。1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非宁静无以致远
励()(2)淫慢则不能励精
致()(3)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
治()(4)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败德()2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骄慢已习,方复制之。21.选文(甲)中和“只当存高远”意思相近的句子是:(1),。选文(乙)中强调如果过分溺爱孩子的结果是:(2),。22.两篇短文都与教育子女有关,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其中选文(甲)诸葛亮主要告诫儿子:(1);选文(乙)则强调对孩子的教育应该:(2)。【答案】19.达到振奋轻薄修养败坏的品德20.(1)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2)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再去制止。2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养成骄傲怠慢的习惯养成败坏的品德22.要勤奋学习,确立高远的志向,修身养性,在生活上保持节俭与自我约束,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认为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教育,要严格管教。(或督促训诫,适当体罚,不要放纵,该训诫时要训诫,还要讲究方法)【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2)句意: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励:振奋。(3)句意: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险:轻薄;治:修养。(4)句意:等到长大成人,最终养成败坏的品德。败德:败坏的品德。2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1)重点词语: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2)重点词语:骄慢,骄傲怠慢;习,习惯;方,才;复制,再去制止。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志当存高远”的意思是:人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甲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这两句和“志当存高远”的意思接近。(2)乙文中强调如果过分溺爱孩子的结果是: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这句话的意思是: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再去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等到长大成人,最终养成败坏的品德。用自己的话概括结果就是孩子养成骄傲怠慢的习惯,养成败坏的品德。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甲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勤奋学习,确学高远的志向,修身养性,在生活上保持节俭与自我约束,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根据乙文“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诚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的需要,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呵斥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还认为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可知,作者认为对待孩子不能过分的宠爱,该管教的时候就管教,要有方法。结合乙文第一段“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知,作者同意孔子的观点,建议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教育,要严格管教。【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气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像黄叶一样)枯老衰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困守在自己破败的房子里,那时再悔恨难得还来得及吗?【乙】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的需要,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呵斥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还认为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等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再去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等到长大成人,最终养成败坏的品德。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并非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着重在口头上予以怒斥伤及他们的脸面,却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应该拿生病来作比喻,难道不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就能好吗?还应当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难道愿意对亲骨肉刻薄凌虐吗?实在是不得已啊!(23-24七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盖①汝若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②,不待远离膝下③,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④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节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注]①盖:如果。②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明理的学问。③膝下:借指父母。④汩:搅乱,扰乱。2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说:
(2)千里从师
从:(3)恐汝在家汩于俗务
恐:
(4)力改故习
力:2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2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26.请结合【甲】【乙】两文,说一说你在学习方面受到了哪些启示。【答案】23.同“悦”,愉快跟从,跟随恐怕,担心尽力,努力24.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25.(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2)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26.示例:在学习中,我们要积极思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的掌握;同时我们要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的志向,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专心致志,勤奋努力,才能够在学习中有所突破。【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2)句意: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从:跟从;(3)句意: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恐:恐怕,担心;(4)句意: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力:尽力,努力。2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汝既不能如此”是主谓句,后句“即是自不好学”是前句的原因,其间需要停顿;“已无可望之理”与前文构成内容上的承接;故断为: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2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温:温习;故:旧的,学过的知识;(2)故:所以;令:使,让。26.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从甲文可以看出,学习需要不断地复习和实践,要善于思考,要向他人学习,珍惜时间,要有坚定的志向;乙文则强调了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对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要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勤奋谨慎地学习。综合起来,这些启示包括:要重视学习,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面,都要有好学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学思结合,不仅要学习,还要思考,将知识融会贯通;勤奋努力,学习要有毅力和决心,努力改变不良习惯,专心致志;善于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同时要注重自身的努力和进步;利用环境,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俗务的干扰。【参考译文】:【甲】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一说学习的道理在合适的时机去实践),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②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③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④孔子说:“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⑤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⑥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乙】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23-24七年级上·安徽铜陵·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训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圣人一生只在“志学”一言。又实能学而不厌①,此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千古圣贤与我同类人,何为甘于自弃而不学?苟②志于学希贤希圣孰能御③之?是故志学乃作圣之第一义也。——选自《康熙御制庭训格言》注:①厌:满足。②苟:如果。③御:阻止。27.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无以广才()(3)十有五()28.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划分停顿,限划两处。苟志于学希贤希圣孰能御之?2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此圣人之所以为圣也。30.这两篇短文都是写给晚辈的家训,都谈到了“学”,但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答案】27.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增长;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8.苟志于学/希贤希圣/孰能御之?29.(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这是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30.甲文侧重如何学习和学习的作用——学习需要宁静专一,可以增长才干;乙文侧重要立志求学,并勉励后代勤奋学习,坚持不懈从而成为圣贤的君主。【分析】2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2)句意: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3)句意:我十五岁。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8.本题考查断句。这句话意思是:如果有志于学习,希望达到圣贤的境界,谁又能阻止你呢?“苟志于学”是假设,“希贤希圣”是假设的目标,“孰能御之”是反问句,据此断句为:苟志于学/希贤希圣/孰能御之?29.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的含义。(1)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2)此:这。为:称为。圣:圣人。3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甲文“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侧重如何学习和学习的作用——学习需要宁静专一,可以增长才干;乙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圣人一生只在‘志学’一言(圣人一生中以学习为志向)”侧重要立志求学,“苟志于学希贤希圣孰能御之?是故志学乃作圣之第一义也(如果有志于学习,希望达到圣贤的境界,谁又能阻止你呢?所以有志于学是成为圣人的第一要素)”勉励后代勤奋学习,坚持不懈从而成为圣贤的君主。【参考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训言: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圣人一生中以学习为志向。并且,确实又能勤学而不满足,这就是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自古以来的圣人和我是同类人,为什么要自甘于堕落而不学习呢?如果有志于学习,希望达到圣贤的境界,谁又能阻止你呢?所以有志于学是成为圣人的第一要素。(23-24七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节选自诸葛亮《诫外甥书》)3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2)才须学也
才:(3)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4)慕先贤
慕:(5)何患于不济
济:3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2)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33.乙文中诸葛亮首先向外甥提出了的建议,甲文中诸葛亮希望儿子成为。(原文回答)3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什么人?【答案】31.远大的目标才干轻薄追慕、仰慕、爱慕成功,实现32.(1)如果做不到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2)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33.志当存高远君子34.教子有方,善于提建议,思想开阔,爱子深切,胸怀大志,眼界高远【解析】3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远,远大的目标。(2)句意: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才,才干。(3)句意: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险,轻薄。(4)句意:追慕先贤。慕,追慕、仰慕、爱慕。(5)句意: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济,成功,实现。32.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拿来,没办法。(2)若,如果。强毅,建议。意,思想境界。慷慨,开阔。3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空:根据乙文中的“夫志当存高远”提炼可得:志当存高远。第二空:根据甲文中的“夫君子之行”提炼可得:君子。3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甲文中的他向儿子提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立定志向,通过学习来增长才干,珍惜时间的建议可知,他教子有方,善于提建议。甲文中作者希望儿子做一个君子,乙文中希望外甥做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可知他是一个爱子心切的人。根据乙文中的“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可知,他胸怀大志,眼界高远。【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23-24七年级上·安徽六安·期末)【甲】《狼》(节选)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黠鼠赋》(节选)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注】①拊:拍。②橐:袋子。③嘐嘐聱聱:形容鼠咬物的声音。3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一犬坐于前
犬:
(2)乃悟前狼假寐
寐:(3)使童子烛之
烛:
(4)橐坚而不可穴也
穴:3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37.翻译下面的语句。(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卒见使于一鼠。38.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答案】35.(1)像狗一样(2)睡觉(3)用蜡烛照(4)咬洞36.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37.(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2)最终却被一只老鼠利用。38.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意思对即可)【解析】3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2)句意为: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寐:睡觉。(3)句意为: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烛:用蜡烛照。(4)句意为:箱子是坚硬的、老鼠不能够咬洞钻透的。穴:咬洞。36.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意: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破袋子,用假装咬袋子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句子结构:“故不啮而啮”意思是说因此老鼠在不应该咬的时候咬了。语义完整,可独立成句。“以声致人”表示老鼠用声音来吸引人的注意。表达完整语义,可在其后断开。“不死而死”表示老鼠在实际上没有死的情况下装死。表达完整语义,可独立成句。“以形求脱也”表示老鼠通过装死的形态来寻求逃脱。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3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体育行业教练劳动合同样本3篇
- 教育培训岗位劳动合同样本3篇
- 数据处理与分析合同3篇
- 教育培训合作协议携手培养人才3篇
- 撤销刑事委托代理合同3篇
- 房屋买卖合同的案例分析3篇
- 教育机构清洁维护租赁合同3篇
- 招标文件简易编写要点3篇
- 图书馆标线施工协议
- 租赁合同范本:包装工具
- 2024年“七五”普法考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 风电、光伏技术标准清单
- 备用电源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 DB34∕T 4504-2023 中医治未病科设施配置指南
- GB/T 44679-2024叉车禁用与报废技术规范
- 小学2024-2026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 武汉理工大学JAVA语言程序设计期末复习题
- HG∕T 3684-2017 搪玻璃双锥形回转式真空干燥机
-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组织韧性的影响研究
- GB/T 24977-2024卫浴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 2024-2030年中国船舶用传动轴行业市场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