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4.3 单向编组站_第1页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4.3 单向编组站_第2页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4.3 单向编组站_第3页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4.3 单向编组站_第4页
轨道交通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 课件4.3 单向编组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3.1.1布置特征(1)两到发场分设在调车场两侧,三场横列,避免了列车到发与车列牵出或转线所造成的交叉(2)正线外包,消除了横列式区段站图型(正线一侧式)的上下行客货列车接发交叉(3)有调车作业流程不顺捷(非流水式)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下行3.1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3.1.2机务段位置

(1)位置:有4个选择位置

(2)选择原则:方便机车出入,且交叉干扰少,有利于车站能力协调(

①最优)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1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3.1.3车辆设备车辆段:设在调车场尾部正线外侧(空间大,取送车方便)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1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3.1.4通过车场(到发线)位置(1)设在到发场外侧(理由:减少交叉,使用灵活)(2)与编组场尾部牵出线相通(满足列车部分改编作业需要)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1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3.1.5站型评述

优点(1)站坪短、工程费用少、车场较少、管理方便、作业灵活(2)消除了横列式区段站存在的多种客货行车和调车作业交叉(3)具有一定的解编作业能力(相比区段站)缺点(1)解体牵出有时会发生困难,降低了改编能力(2)改编车流折返走行严重,增加了车辆在站作业的中转时间和调机行程(3)设备的互换性较差,会影响能力发挥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1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3.1.6图型适应范围(1)改编车流不大,且双方向改编车流较均衡(2)受地形条件受限(3)远期无大发展的中、小型编组站或作为未来大中型编组站的早期过渡图型(做好预留,如机务段位置)(4)当驼峰采用双推单溜、编尾布设2条牵出线时,可适用解编作业量3200~4700辆/日

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2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3.2.1布置特征(1)在峰前设置共用到达场,使车列解体作业可以直接推送进行,减少了车列解体时的牵出作业(提高了效率)(2)在到达场与调车场之间,设有驼峰(流水进行)(3)上、下行通过车场分别设在两个出发场的外侧(同一级三场式,编组出发非流水式)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2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3.2.2机务段位置方案Ⅰ最佳(方便两个车场机车出入段,少交叉干扰少)Ⅰ

ⅣⅢ

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2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3.2.3反接与反发交叉疏解(1)交叉产生原因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2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3.2.3反接与反发交叉疏解(2)疏解方案1(技术组织措施)—利用反向出发场两端咽喉“闸站”疏解交叉①无反向列车出发时,反到列车从出发场出场咽喉直接反接入到达场;自编出发车列经牵出线转场至出发场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2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3.2.3反接与反发交叉疏解(2)疏解方案1(技术组织措施)—利用反向出发场两端咽喉“闸站”疏解交叉②有反向列车出发时,反到列车从出发场进场咽喉经内侧到发线接入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2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3.2.3反接与反发交叉疏解(3)疏解方案2

(基建措施)—修建环到线反向到达列车由环到线从D场进场咽喉接入(改反接为顺接)。此方案:需多修建约3km的环接线(工程投资、运营成本增加)因调车场头能力大于尾部能力,对改善车站作业效果不明显(慎重选择)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2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3.2.4站型评述

优点(1)避免到解列车牵引定数较大时整列牵出的困难(相对于一级三场站型)(2)驼峰解体作业效率较一级三场站型提高幅度较大(3)站坪长度较纵列式短(地形适应较好)缺点调车场尾部能力较低,头尾能力不协调矛盾加大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2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3.2.5图型改善措施——提高尾部能力

(1)采用编发线,减少编成车列向出发场转线作业数量(减少占用牵引线时间)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2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3.2.5图型改善措施——提高尾部能力

(2)将出发场后移,尽量缩短编成车列的转线距离(缩短转线占用牵出线时间)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2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3.2.6图型适应范围(混合式代表性站型)

(1)适应于4500~5200辆/日解编作业量(如:乔司编组站)(2)顺向改编车流较大(重车流)(3)地形受限又不宜建成纵列式的大中型编组站乔司编组站(二期工程)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3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3.3.1布置特征(1)到达、编组、出发场顺主要车流(重车流)方向布置(纵列,流水作业)(2)正线外包,到发进路立交疏解(3)机务段、通过车场位置灵活(与车流作业特点、进站线路布置统一考虑)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机务段车辆段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3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3.3.4站型评述

优点(1)各方向到达改编的列车在站内的解体、集结、编组、出发过程都是“流水式”作业,(2)改编车辆和调机作业行程短,解编效率高,能力较大(3)站内各种作业交叉干扰较横列式和混合式都少(4)同类车场集中布置,线路运用机动灵活

缺点(1)反向改编列车走行里程较长(850m有效长,较顺向列车多走7km多)(2)车站站坪长度(较混合式)长,约6~8km(3)若在站内设跨线立体疏解体,不利于车站向双向编组站发展三、单向编组站布置图3.3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3.3.5站型适应范围(1)主次车流明显(顺驼峰方向改编车流>60%,如鹰潭东编组站)(2)衔接方向多,解编作业量大(6500~8000辆/日)(3)地形条件允许的路网性、区域性编组站鹰潭东编组站三、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