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主题作文(以史为鉴)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主题作文(以史为鉴)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主题作文(以史为鉴)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主题作文(以史为鉴)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主题作文(以史为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史为鉴

专题目录

01重温导语,明确内涵

02素材精选,主题适用

03考教结合,题型探究

04拓展演练,强化巩固

05单元写作,任务拓展

重温导语,明确内涵

青史如镜,鉴照峥噪岁月;初心如炬,辉映复兴之路。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才能弄明白未来

怎样继续成功。读《五代史伶官传序》,我们对保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深有领悟;读《六国论》,我

们对呼求风清气正的社会和不畏强权的操守无限感慨;读《苏武传》,我们对不辱使命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

节肃然起敬……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感恩给我们带来的睿思。我们从历史中总结盛衰兴亡的教训,以史为鉴,勉励自身。屈原、司马迁、

苏武、贾谊四人虽身处不同时代,但他们的仕途经历都坎坷波折,不受君王赏识而怀才不遇,但他们从未

因肉体困于逆境而颓唐,反而加重了他们对国家兴亡的忧患意识,无论是以身殉道、苦苦坚守还是直言劝

谏,都体现了身为士大夫所承担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发现,这些古代士

大夫文人,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儒家思想的熏陶浸染下,忠君爱国、坚贞不渝、忧国忧民、舍生取

义等价值成了他们生命的底色和终生的坚守,在这样的精神底色下,他们才会在逆境中艰苦卓绝,在生死

考验面前灭私欲存大义,浩气凛然。而这些伟大的精神品质也正是我们中华传统思想中最为可贵的一部分,

时代在变,人事在变,而基本道德善恶标准永远不变,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承的民族基因。这是我们

学习传统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风雨兼程五千年,以史为鉴再出发。历史是故事,是经验,是情愫。史之于国,譬如皮之于毛,“皮之

不存,毛将焉附”,我们理应明理析义,以史为鉴,借古时之“酒杯”,润今人之“心田”。

素材精选,主题适用

主题素材

L司马迁与屈原有相似的身世:一样的怀才,正直,忠君爱国,有志向;一样被疏,面临生死抉择。唯一

不同的是屈原是以死明“志”,司马迁是以生践''志"。他们也都借自己的作品来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心迹。

屈原著《离骚》,司马迁著《史记》,而且司马迁就是在受到无数前人的感召才做出如此的选择一一“古者

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

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史家笔下人物的身世与遭遇往往引起了作者思想、

感情上的共鸣,借议论或者在叙事中寄褒贬的手法直接或间接述说自己的心态,既是对传主的叹惋,也是

对自己的慨叹。

2.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指出:“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

。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公祭日,一声汽笛长鸣,唤醒国人沉睡的记忆,历史怎

能忘,吾辈当自强。

3.铭记历史,“英雄之名"永垂不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绝不能忘记过去,

只有牢记来时的路,才能更加深刻地认清现实。面对残暴的侵略者,当年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英勇战

斗。无论是“争自由,誓抗战”的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还是经受几十种酷刑而面不改色,坚决不吐露任

何信息的抗日英雄赵一曼,亦或是立下“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铮铮校训的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

们……是无数英勇顽强的中华儿女,从不曾低下高昂的头颅,用自己的血肉身躯,筑成中华民族不倒的长

城,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我们的光明。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加感到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些英雄之名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世代长存。

4.以史为鉴,“家国情怀”砥砺人心。”以史为鉴、以史明志。”中华民族的昨天,激发了千千万万的爱国人

士的奋斗之情,他们为此抛头颅、洒热血,忘我斗争,把“强我中华”的铮铮誓言付诸行动。今天,我们

正昂首阔步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当中,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日新月

异,生活水平节节攀升,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鉴,

焕发爱国热情、增强家国情怀,大力发扬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斗争精神、拼搏精神,以“越是艰险越向

前”的气魄做新时代敢于胜利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5.面向未来,“守护和平”接续奋斗。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明历来主张“以和为贵”“和

合共生”的理念。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人类的美好明天,就必须共同守护好今天这

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近年来,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推动世界经济共赢到全球抗疫合作,

中国以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始终没有忘记和

平、合作、共享、共赢的初心使命。要守护好和平,就必须办好自己的事情。“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这是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和最光荣的使命。我们要铭记历史“长笛声”,守护盛世“和平音”,将

历史的痛感化为奋进的力量,拿出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去完成先贤们未竟的事业,用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

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

6、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感恩历史,感恩它给我们带来壮志情怀。孙中山先生写

到:“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日。”无论是苏武北海牧羊宁死不屈的坚贞,还是屈原“举

世皆浊我独清”的皎皎品行;无论孟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壮心,还是李密的“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的孝心;无论是孙中山创立同盟会的天下为公,还是晚清状元张骞的实业救国,历史人物或埋

头苦干,或拼命硬干。我们应像他们一样,用壮志情怀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做时代的建设

者,做民族复兴事业的圆梦人。

7、“水有波而明其流,车有辙而后可寻。”历史,是精神的故乡,也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和清醒剂。以

史为镜,可以牢固信仰;以史为镜,可以知荣辱;以史为镜,可以明方向。我们对于历史的馈赠实在是无

以为报,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感恩历史,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以史明志,学史力行,不断蓄积砥砺前行

的磅礴力量。

8、“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感恩历史给我们带来面向未来的勇气和底气。忆往昔,袁绍不听部下劝

告,痛失乌巢,兵败官渡;乾隆自满天朝大国,落伍世界。如果他们懂得借历史,观远方,知未来,怎会

落得“仓皇北顾”的下场?历史这面大镜子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思考与进步的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9、先见之明,先见于事而明于未来。它出于对事的通透理解与深入分析,最后推导出将会发生的最终结果。

这需要何其强大的智慧和胆识。我们或叹于屈原之跃入汩罗,悲于李斯的牵黄犬于田野。试想一下,如果

屈原有先见之明,意识到楚王的昏庸与无能,另择明主,恐怕不会有这让人哀惋的结局;如果李斯有先见

之明,知道赵高的为人,端正自己的行为,慎重处世,做一个谦谦君子,恐怕也不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

场。因为没有先见之明,他们自己钻入了命运为他们设好的牢笼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比这几

段截然不同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先见之明是处世良方。网友们,先见之明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

而是一种积极的选择。通过对事的理解从而推导,我们可以避过荆棘与野兽。

10、我并不否认“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坚定,但也欣赏与向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灵活变换。先见之明

是一种前瞻的选择,一种智慧的选择,有了它,我们可以避免被命运的洪流裹挟,活出真正的自我。如果

说坚持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先见之明更是一种变通的智慧。

11、这是一个历史文化缺失的时代。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立足的基点。正如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抛弃传统文化,丢掉根本,等于割掉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是啊,如果我们丢掉了

历史,放弃了文化传承,就犹如海上漂泊流浪的纸船,根基不稳,方向不定,狂风巨浪来临之时,必定是纸船湮

灭之日。历史存在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纪录片《文明

的轨迹》记载和揭示了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是留给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但

这不仅仅是总结和映射,它的传承性在于,不断地让人们在现实社会中追寻历史文明的轨迹,也能让你在

芜杂的历史记忆中寻找到生命突破口和永久的精神支柱。

12、“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嗷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人应该有一颗正直而又追求和平的心,张纯如的名字就来源于这句话,她追求正义的心成了她战斗的动力。

当她在美国第一次看到惊世骇俗的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她是愤怒的;当她明晓祖辈们是怎样逃离人间

地狱,怎样举家迁到美国时,她是震惊的;当她倾尽所有,每天工作超10小时,承受身心上极度刺激与疲

劳,终于完成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我们是钦佩的。仅仅是一个正义的决定,彻底改变了

一个原本平凡的女作家的人生轨迹。她始终铭记:那条曾被染成鲜红的长江,那桩不为人知的大案,是真

实的,是在历史上的的确确存在的;犹太人遭到纳粹屠杀的历史,早已被记在人类文明的耻辱柱上。张纯如,

用她年仅36岁的生命,诠释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真相的孜孜不倦的探求。

考教结合,题型研究小

【典例1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黑格尔(德国

哲学家)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

宫赋》

读了上述材料,不知你有怎样的感谢?请围绕生活感悟或社会事件,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2)不得抄袭或套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审题分析】

这是由两则材料组成的作文题,其中心是人类面对“历史教训”的态度。黑格尔认为,很多发生在人

类身上的历史教训,一次又一次,但人类从不去吸取,从而成为“人类教训”。杜牧认为,秦人的灭亡的历

史教训,做为宋人应当吸取,不能让后人来哀叹自己。综合两则材料,不难看出在审题时,要围绕对待“历

史教训”的不同态度展开分析。在立意上,可以分析历史教训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从“正视历史,展望未

来”角度思考;可以提醒人类,要善于总结历史,提高看待问题的能力出发,从“回望过去,正视人生”

角度思考;可以面对历史教训的态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角度,从“正视教训反省自视”角度思考。

【例文荐读】

直视自我方能成功

看旧事,谈前人,最终会在安稳繁荣的环境中渐渐遗忘;鉴教训,忆经验,最终会在努力拼搏的实践

中获得成功。游走在车马喧嚣的大街上,静候在人群拥挤的车站旁。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举手投足间

皆透露出他们的个性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匆匆一瞥,因为事不关己。

左手托起一本厚重的史书,右手轻举一杯芬香的茶水。读时,心情跌宕起伏,时而激昂,时而悲壮,

时而愤懑。读后,对人物加以评价,喟叹不已,最终回归平静,仅仅是在生活的汪洋里荡起小小的涟漪。

看似平行的人或事,可能会是我们生活路上的指导;看似年代已久的史书,可能蕴含着治国之道。人

们能看到他人身后,却很难看到自己的后背。就好像人们总是能轻易的看到他人的不足,不时还会冷嘲热

讽,却没有看到自身与他人的相似点。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寻找“镜子”,通过他人看到自己的缺点,从他

人失败的的经历里看到教训,从他人成功的经验里看到启发,才能实现人生梦想。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普通人仅仅是从他人身上看到、受到启发,

而有才能的人却已经在行动的路上了。越快起飞,就能越早地体会飞翔的快乐,如果只是躺着想想,终是

黄粱美梦一场空。不要让之前细致观察成为笑话,不要让之前的有感而发随时间沉淀,实际行动比任何优

美、慷慨的话语都更强有力!

翻阅历史古籍,历史上有几位“有名”的暴君。夏朝的桀王,商朝的纣王,秦朝的嬴政。难道纣王不

知道夏朝桀王的下场吗?难道秦始皇不知道夏、商的灭亡原因吗?不,他们都十分清楚,只是他们恰逢好

时,安于现状,逐渐将前人留下的经验教训抛之脑后。纵观历史,我们就能发现,最昏庸无能的皇帝往往

是在朝代晚期出现的,统一繁荣的王朝总是更能让君王迷失自己,沉迷享乐。

鲁迅先生说:“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逐渐的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照样再犯

前人的错误。”人类的记忆是最会偷懒的了,一不小心就让我们步入他人后尘。在这个和平发展的时代,我

们被提醒要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坚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要牢记“满招损,谦得益”。这些

都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怎能不铭记于心,借鉴历史,付诸实际行动?

只能够看到,却无视前人走过的布满荆棘的路,弄一身伤痕是可悲可怜的;够看到荆棘坎坷,驻足观

看一番,最终离去的人是可惜的;真正成功的人,必定是敢于直视自我,绕荆棘走捷径,到达成功彼岸。

佳作点评:文章多用对比,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在面对历史教训时的态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思考。

在论述中提出要善于从他人的教训中,获得成功的启示。作者选用耳熟能详的夏桀、商纣王、秦始皇为例,

批判他们虽知历史教训却不引以为戒,引用鲁迅名言加以警示读者。在文末呼应观点,升华主题。

【典例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

鲜活的面容。

兴亡谁人定,

盛衰岂无凭。

一页风云散,

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

离合总关情,

担当生前事,

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

在驰骋纵横。

——歌曲《历史的天空》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现实,也预示着未来。了解历史,不忘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尊重

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这学期,我们"回到历史现场",学习了《屈原列传》《苏武传》《过

秦论》《伶官传序》等文言文。请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演讲稿,在"历史的天空”学习成果汇报会上向班级

同学分享你学习了这一单元后的感悟。

要求:结合《屈原列传》《苏武传》《过秦论》《伶官传序》等文言文内容,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

立意,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展示了经典影视作品《三国演义》主题曲《历史的天空》

的歌词内容,引出“历史”这一主题,然后进一■步阐述了历史与过去、未来的关系:鉴往知来。此后,材

料进一步结合现实,给出“历史的天空”学习成果汇报会这一现实学习情境,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本学期所

学历史古文,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指出历史对人生、社会、国家和民族等的借鉴意义,并通过演讲稿

的方式与同学们分享。由此可见,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在不同层面、不同时期所产生的价值和

意义,以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行文时可围绕“读史与借鉴”展开,可以着眼过去、现在、将来层面,可以着眼个人、社会、国家层

面,也可以着眼内容、途径、方法层面。比如,通过对本学期历史散文内容的解读,让我们懂得,从历史

中,我们可以学会保有清醒的头脑,学会拥有坚定的意志,学会要建设风清气正的社会,学会要拥有不畏

强权的操守,学会保持不辱使命的爱国热情,学会修炼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

写作时,可引用名言引出论点,开宗明义,直接点明以史为鉴、汲取历史智慧、学习先贤精神的重要

性。中间论证时采用分论点的形式,可以并列式,也可以是递进式,分别从不同方面论证以史为鉴的意义。

写作时要注意题目要求,采用举例论证方法来透彻说理,如,学习《苏武传》教会我们要拥有学会坚定不

移的民族气节,学习《屈原列传》教会我们要拥有不辱使命的爱国热情;学习《过秦论》《伶官传序》让我

们懂得保有清醒的头脑才能行稳致远,历史让我们懂得保有坚定的意志才能攻坚克难等。也可以采用对比

论证的方法来明辨是非。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号召。写作时,不能只写历史是什么,历史代表什么,重

点要在于历史对于后人的启示,因为以史为鉴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记住,更是为了让我们思考今后该怎么更

好地走下去。写作时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

立意:

1.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以史为鉴,不能重蹈覆辙。

3.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开创未来。

4.汲取历史智慧,丰富启迪人生。

【例文荐读】

汲取历史智慧,启迪昭示后人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汲取历史智慧,启迪昭示后人》。

风雨兼程五千年,以史为鉴再出发。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

凝结着前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历史是故事,是经验,是情愫。史之于国,譬如皮之于毛,“皮之不

存,毛将焉附”,我们理应明理析义,以史为鉴,借古时之“酒杯”,润今人之“心田”。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感恩历史,感恩它给我们带来壮志情怀。孙中山先生

写道:“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日。”无论是苏武北海牧羊宁死不屈的坚贞,还是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皎皎品行;无论孟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壮心,还是李密的“乌鸟

私情,愿乞终养”的孝心;无论是孙中山创立同盟会的天下为公,还是晚清状元张骞的实业救国,历史人

物或埋头苦干,或拼命硬干。我们应像他们一样,用壮志情怀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做时代

的建设者,做民族复兴事业的圆梦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感恩历史,感恩它给我们带来的睿思。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曾经合纵连横,兼并六国,后来身死人手,短命而亡。《过秦论》告诉我们仁义不施必将失尽

民心,大业难继。曾经屈服求和,却不得一夕安宁,最终破败而亡,《六国论》告诉我们卑微乞求没有用,

只有自身强大,才可争取永久的和平。曾经享乐安逸,欲求无度,虽能一时显赫,最终却身死国亡,《阿房

宫赋》告诉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为政者必须守仁义,行仁政。我们从历史中总

结盛衰兴亡的教训,以史为鉴,勉励自身。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感恩历史,感恩它给我们带来面向未来的勇气和底气。忆往昔,袁绍不

听部下劝告,痛失乌巢,兵败官渡;乾隆自满天朝大国,落伍世界。如果他们懂得借历史,观远方,知未

来,怎会落得“仓皇北顾”的下场?历史这面大镜子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思考与进步的资源。正如习近平

总书记所说:“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水有波而明其流,车有辙而后可寻。”历史,是精神的故乡,也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和清醒剂。

以史为镜,可以牢固信仰;以史为镜,可以知荣辱;以史为镜,可以明方向。我们对于历史的馈赠实在是

无以为报,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感恩历史,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以史明志,学史力行,不断蓄积砥砺前

行的磅礴力量。

谢谢大家!

佳作点评: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指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是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

真正呈现给人们的从来都不是故纸堆,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过的道路,是世道变迁、兴衰成败的规律

,是前人留下的“百科全书”。正因为如此,“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得到多远的未来”。

但同时,我们弘扬铭记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历史本身,更是为当下与未来寻求一瓶最好的清醒剂。

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所以,以史为鉴,才能

避免重蹈覆辙。历史经验值得总结,历史教训尤应汲取。我们只有站在时代最前沿,不断发掘和继承人类

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拓展演练,强化巩固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水有波而明其流,车有辙而后可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俄国哲学家赫尔岑曾说:“充

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

前进。”上述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高三(1)班拟举行“鉴往知来,砺行致远”的主题班会,请

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范文展示】

鉴往久弥新,知来行路远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在今天的主题班会中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鉴往久弥新,知来行路远。正确地认识

过去,我们才可以汲取经验、少走弯路,走得更加稳健;充分地了解历史,我们才能够传承精神、麝续血

脉,走得更加长远。

了解历史,以史为鉴的观念深植于每个朝代、每个国人心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中国古代史中,历朝历代参照前朝兴替的史实治理国家,有识之士借助历史发展规律劝谏

君王。被称为帝王首选教科书的《资治通鉴》,写作初衷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后

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些掷地有声的咏

史怀古文字,无一不彰显着古人高度清醒的历史观。唐太宗汲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广开言路,休养生息,

从而开创了气势恢宏、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秦始皇横扫六国建立统一王朝之后,却未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骄矜自大,一意孤行,落得短短十五年就灭国的下场。借鉴历史,对照当下,是居安思危的意识,也是反

思、警醒的治国态度。

认识过去,不断回顾来时之路,是党与国家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石。从1921年红船会议开始,中国共产

党一路走来,箪路蓝缕,披荆斩棘,历经百年,始终不忘建党时的初心使命。“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

之所盼,我必行之",坚定不移地把人民百姓放在第一位。在百年风雨中始终能把好关、掌好舵,引领我

们走好未来的征程。而我们每个人,作为国家的一份子,都清楚地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从

炽热坚定的理想信念中而来,从不辞劳苦的奔走呼号中而来,也是从千万人的流血牺牲中而来我们熟

知,故能理解,能够理解,就更懂得珍惜当下。上下同心,故而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实现我们

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借鉴以往,传承精神,在已有的积累中获得新的发展,未来才有希望。在学习中,“温故而知新”,

时常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能够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在生活中,“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言行,做

人做事才会更合规矩、礼法。过往的积淀能决定一个人的气质,也能成就一个人的未来。个人如此,国家

亦如此。我们青年一代,只有熟知民族史、家族史,才可溯源到我们的根,繁荣我们的茎叶,最终结出属

于我们的累累硕果。悠久璀璨的历史给予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绵亘不绝的血脉承载着我们民族精神的传

承。这些经过历史沉淀、时间洗礼的宝贵财富,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不可

预知的未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借鉴历史,才能清楚现状;理解过去,才会开创未来。从过去中汲取经验,

获得新的体会;在不断回顾中,坚定信心,砥砺前行。鉴往知来,相信我们青年学子定会前途无量、未来

可期,相信我们伟大国家定会蒸蒸日上、繁荣富强。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坚持正确历史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

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范文展示】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诚哉斯言,

历史是经验,有了这些经验,我们的目光才会更加开阔;历史是故事,有了这些故事,我们的生命才更加

充实、丰满;历史是情愫,有了这些情愫,我们的精神世界才得以延伸……不忘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

向未来,忘掉我们的来路,我们将找不到未来的出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度文明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更犹如滔滔江水,淘不尽千古英

雄,淘不尽万种风情。我们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隋唐时期,中国可谓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曾使多

少人引以为豪。然而,到了清代,统治者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等到侵略

者的铁蹄踏遍了中国的角角落落的时候,等到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相继签订的时候,“大清帝国”的美

梦也就走到了尽头。他们没有铭记历史的经验,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历史是一杯老酒,一要忘记它的迷

醉,二要记住的它的芳香。

每年我们都纪念九一八事变,就是要不断地提醒每一个人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

来。我们要把抗日战争给予我们丰富经验和重要启示,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实际行

动。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

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坚定不移地巩固中华民族的团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要坚定不移

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

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也许“一切都会过去”,也许“一切都不会过去”。过去的是当时的事与景,过不去的是当时的事与

景留给我们的触动与记忆。懂得珍存过去,拥有历史的人,不但有远见,而且会成熟,更具有对世界认识

与探索的实力,每一个过去都可能是一份经验,历史越多,经验越多,经受的苦难越多,能承受的也就越

多,要走的路就越广大,越绵长。

如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登高才能望远,鉴往才能开来。先

烈们的奋斗与牺牲的精神必须长久地植根于我们的记忆里,发扬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因为它能激励我们

做好每一件事情,使我们让每一天都充实。

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去创造祖国的辉煌。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

之温蟆乎?”(《离骚》)

“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武既至海上,腹食不至,掘

野鼠去草食而食之。……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苏武传》)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翻开厚重的历史长卷,探究历史典型人物的家

国情怀与生死大义,你如何看待屈原(一心求死)与苏武(求死而后求生)的生死选择?请结合上面材料,

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范文展示】

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诗人屈原系个人生死于国运兴衰,愤然投江,以死明志。忠臣苏武求生与求死皆为维护国家尊严,保

全名节,忠贞不屈。他们都是受家国情怀的砥砺,而具有了使命担当意识,做出了正确的人生选择。

五千年华夏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家国情怀。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

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因此,面临生死抉择时,屈原和苏武,把家

国情怀当作一个最重要的参考项。

我们时代青年要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奋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家国情怀犹如一条柔韧的纽带,将每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紧密相连,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再

到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汗青万卷,字里行间洋溢着的都是满

满的家国之情,多少沧桑付诸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

家国情怀是我们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一种深层

次的文化心理密码。几千年时光悠悠流转,无论是王侯将相或是英雄才子,都化作烟尘,湮灭在历史长河

中。然而那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犹如一条绵绵不休的情感河流,始终流淌在每一个文人士子的笔底心头,

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氤氤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山河间,成为国人不灭的精神图腾,创造出中

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弯的脊梁。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什么是精忠报国,什么是高尚情怀?西汉名将霍去病的这短短八个字铿锵

有力为之做了形象的诠释。战争年代也好,和平年代也罢,什么时候国家没有危难,没有紧急情况,这需

要我们每个人心怀天下,具有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把国家安危放在心头。家国情怀至今仍是我们伟大民

族精神的重要元素。

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家民族发展的宏伟目标,都在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把握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和

世界发展大势,认清中国的历史方位和在世界中的作用。少年的肩膀应有担当,少年的心应有家国,未来

的一切由我们创造。让我们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

目标而踏上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o二四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中有这样一段讲话: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

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

的文脉麝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范文展示】

温故知新——传承历史,继往开来

人既是历史的承载者,又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超越者,人固然不能独立于历史长河之外,却也不应囿于

时代的牢笼。这就要求我们对以往的过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做到温故知新,传承历史,继往开来。

生活离不开历史。生活中一些预言与现实非常接近,也有一些预言与事实差距很大。有人曾预言“未

来人们将不再利用煤炭供暖或者做饭。那时煤炭产量将严重不足,但是并没有完全耗尽。”而现实是许多

国家虽然不再直接利用煤炭供暖或者做饭,但煤炭仍然以电流的形式,为许多部门供应暖气和燃气。

作为一个正经历快速转型国家的中国,总会面临各类困难和问题,这也给喜欢用耸人听闻的预言放话

的人士提供了机会。不过经验证明,用“媒体报道+线性推论+简单类比”方法得到的中国危机预测的准头

实在欠佳,时间告诉我们,一个有着伟大复兴梦的中国,正在渐渐和平崛起。中国不仅有能力证明耸人听

闻唱空中国的预言破产,而且保持较稳健的增长,并对全球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从历史看现实,面对对错参半的预言,把死去的历史与鲜活的现实联系起来,结合当下,借此鉴今,

探讨时事,对我们的生活不无指导意义,富于启发。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知识或者洞察力,使得我们可以改

变我们今天需要改变的行为举止,想法和感觉。

一位哲人曾说过,遗忘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历史是为良师,是智慧的源头。可我们有些人却花

很多的时间在重复着过去的错误,但我们也容易沉湎于我们过去的境地,希望它能给我们一些就在此时此

地能改变我们生活的暗示。的确,以往的过去有很多可以教我们的地方。

一战二战的德国扩张,可以帮助并指导未来的领导者们在相同的环境下,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

以做。相信现任德国领导人,绝不会沉湎于昔日的辉煌之中,否者也就难有今日德国在欧盟中的话语权。

过往的历史能够帮我们明白为什么一些事情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从历史中学,从现在中学。我们的历史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指导,但是改变我们,并使我们不断进步,

就要求我们研究历史,活用现在。

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就研究过去;为了更好前行,不要沉湎过去。温故知新——传承历史,继往开

来。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五代史伶官传序》,我们对保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深有领悟;读《过秦论》,我们对秦之

崛起与速亡的历史教训无限感慨;读《苏武传》,我们对不辱使命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肃然起敬……历

史是一面镜子,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

汲取历史智慧,启迪昭示后人

风雨兼程五千年,以史为鉴再出发。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

凝结着前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历史是故事,是经验,是情愫。史之于国,譬如皮之于毛,“皮之

不存,毛将焉附”,我们理应明理析义,以史为鉴,借古时之“酒杯”,润今人之“心田”。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感恩历史,感恩它给我们带来壮志情怀。孙中山先

生写到:“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日。”无论是苏武北海牧羊宁死不屈的坚贞,还是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皎皎品行;无论孟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壮心,还是李密的“乌

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孝心;无论是孙中山创立同盟会的天下为公,还是晚清状元张骞的实业救国,历史

人物或埋头苦干,或拼命硬干。我们应像他们一样,用壮志情怀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做时

代的建设者,做民族复兴事业的圆梦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感恩历史,感恩它给我们带来的睿思。以史为

镜,可以知兴替。曾经合纵连横,兼并六国,后来身死人手,短命而亡。《过秦论》告诉我们仁义不施必

将失尽民心,大业难继。曾经屈服求和,却不得一夕安宁,最终破败而亡,《六国论》告诉我们卑微乞求

没有用,只有自身强大,才可争取永久的和平。曾经享乐安逸,欲求无度,虽能一时显赫,最终却身死国

亡,《阿房宫赋》告诉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为政者必须守仁义,行仁政。我们

从历史中总结盛衰兴亡的教训,以史为鉴,勉励自身。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感恩历史,感恩它给我们带来面向未来的勇气和底气。忆往昔,袁绍

不听部下劝告,痛失乌巢,兵败官渡;乾隆自满天朝大国,落伍世界。如果他们懂得借历史,观远方,知

未来,怎会落得“仓皇北顾”的下场?历史这面大镜子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思考与进步的资源。正如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水有波而明其流,车有辙而后可寻。”历史,是精神的故乡,也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和清醒剂。

以史为镜,可以牢固信仰;以史为镜,可以知荣辱;以史为镜,可以明方向。我们对于历史的馈赠实在是

无以为报,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感恩历史,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以史明志,学史力行,不断蓄积砥砺前

行的磅礴力量。

单元写作,任务拓展

让你的议论有文采

【方法介绍】

腹有诗书气自华。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的要求包括“有文采”,这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考生要达到这一

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必须勤于积累,多读书,多练笔,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想品位。

一篇合乎要求的文章,如果“文”的问题不认真解决,即使选材好,内容具体,观点正确,结构清晰,

也仍然不是好文章。用词不准确,无文采,甚至有些文句不通顺,这样是不可能畅达地表达思想情感的。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虽然考生写作的目的不在于流传,但文从字顺,准确而生动地表达情意,是

必须做到的。

通常所说的有文采指:①用词准确贴切;②句式灵活;③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④文句有表现力。而要

写出优美的文字,需要从遣词造句入手。落实到写作中,就是要从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等方

面着手,注意词语的多义性(如虚实义、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等)的

运用。

一、遣词造句,巧施粉黛,词句靓丽

锤炼词语是成就华章的第一步。具体来说,就是对词语进行比较、选择、推敲、锤炼,以达到筒洁精

练、形象鲜明、富于情趣的目的。

1.锤炼动词、形容词、名词,多用近义词和反义词

动词是最具生命力的词,无论是严谨有力的论证,还是生动细致的描写,都依赖于活跃的动词;形容

词往往赋予人物或景物具体丰富的情状、形态,恰到好处地运用形容词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名词可以表

示抽象概念,也可以表示形象事物。

汉语词语中的近义词、反义词非常丰富。近义词越多,语言的表现力就越强,就可以把意思表达得更

准确、严密,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活泼,避免了词语的单调、重复;恰当地使用反义词可以给人以对比鲜

明的印象,把事物特点表现得更充分。

例段

心声灼烫,敢诉天下(节选)

华夏长卷逶迤五千年,日月浩瀚,俯仰河山。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曾经翻腾出龙飞于天的鼎盛,也

曾回旋出积弱闭塞的尴尬,然后激荡出柳暗花明的改革开放,接着奔腾至我们的脚下。她热情地欢腾着,

喷薄出一枚烈烈的火炬,照亮我们新的征程。我们,是的,我们也必须承其血脉,将时代的心声诉于天下,

最终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点评:文段用“翻腾“''回旋”“激荡”“奔腾”等词语描绘着历史长河的演变,演绎着不同的历史阶段,

形象而生动。

2.锤炼修饰语

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如定语、状语。恰当使用修饰语,不但可使表达更加准

确、贴切,还可增加信息量,使感情色彩更加丰富,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例段

做时代的奋斗者(节选)

而当代青年理应带着使命感,将个人奋与国家民族的未来融为一体。青春的力量,就是未来的力量。“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的信念。“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

,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是毛泽东的信仰。我们奋斗不

仅仅是为了实现小我的目标,更是为了成就国家的未来。十八岁的你,肩膀虽不甚宽厚,但足以承担起属

于你的那份责任。几十年前,西南联大的文弱书生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挺身而出,在炮火中传承文化的

奋斗?大好年华的你,又有何理由不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点评:文段中加粗的字,形象地论述了不同的时代承载着不同的奋斗使命,我们要做时代的奋斗者,

要将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的未来融为一体。

3.锤炼虚词,尤其是关联词

清代学者刘淇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这句话明确指出

了实词和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虚词的恰当使用,既能使文章表达更为生动、筒洁,又有利于文章情意的传达和文章语气的表现,也

能凸显人物形象。

关联词语的恰当使用,不仅能体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可使整段论证严密,甚至令文章更有气

势。而缺少必要的关联词,则会使表达含糊,结构松散,语言无力。

例段

源头活水之美(节选)

天地存大美而不言,对于我们来说,即使手捧厚重的史书抑或品读优美的文字,与自然、与生活仍然

存在着隔膜。因为俯察万物,城郭也是历史,树叶就是时间,流水亦是文字。在生活实践中探寻、感知,

切身体味才是我们快速提升语文素养、走向文化殿堂的正确道路。

品味语文之美,提升语文素养,尚需恒久的实践。

点评:用词妥帖,语言精练。比如“即使”“抑或”“因为”“才”等词语的运用,使语言表达生动、简

洁。

4.善用多义词

多义词是同时具有两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意义的词。如果善于运用多义词,形成双关,则可以使语言

含蓄、新鲜、别致。

被需要,我重要(节选)

需要是实现人生追求的理想风帆,被需要是彰显人生价值的动力引擎。没有需要就失去了人生远航的

风向标,不能被需要便失去了生命长路的指南针。村上春树说过:“哪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是害怕失望罢

了。”可所有孤独的源头,不过是不被需要。因为真正被需要,就不会孤独,就有了寄托,有了期望。茫茫

人海芸芸众生,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需要存在感,所以渴望被需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者的快

乐和成就感都来源于此。

点评:用词贴切,生动。“理想风帆”“动力引擎”“风向标”“指南针”等词语的运用,形象地描述出

“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使语言含蓄,新鲜,别致。

5.运用词语的象征义、比喻义,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如“提篮春光看母亲”“必须跨过这道坎”“为他人亮一盏灯”等,运用词语的比喻义、象征义,丰富

了内容,扩大了意境。

艾青说:“象征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互相间的借喻,是真理的暗示与譬比。”词语的象征义,有两个

特点:一是用生动具体,可以感知的事物象征抽象的意义,二是用客观事物象征主观心理和情绪。

恰当地运用词语的比喻义、象征义,可使文章富有哲理,意蕴深厚。

6.词语的活用、移用

词语的活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将形容词“绿”活用为动词,使语句具有画面感和动态美,词

语的移用,指把修饰甲事物的词用来修饰乙事物,起到新颖鲜活的艺术效果。如“这辽阔的海,这辽阔的

悲哀”中以“辽阔”修饰心理感受,使语言更富有诗意,更为深沉。

7.发挥“叠字”的作用

运用叠字,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体现语言的的韵律美、节奏感。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

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这一叠字,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

光既像流水一般倾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例段

华夏有明珠(节选)

漫天星河静静流淌,华夏若星斗闪闪发光;天雾辽远苍茫,华夏若雄鹰展翅翱翔。

点评:文段用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动词、叠字构成词采华美的文句。如叠字“静静”与“闪闪”,构

筑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流露出对祖国的赞美与热爱。

8.词语的动态美、色彩美、音乐美

动态美,如“数峰清瘦出云来”中“出”字化静为动显精神,“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红”“绿”

则体现出色彩美。

色彩包括感情色彩(褒贬)、语体色彩(如书面语显庄重,口语显亲切,方言显活泼,文言显典雅)、视

觉色彩(色彩词语的运用)等。

音乐美是借助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呈现出语言在音韵和节奏上的美感。音乐美的体现也可简单地

理解为拟声词的灵活应用。

9.善用成语、文言词语,寓繁于简,言简义丰

成语是一种简练精美的固定短语,是一个意义深刻的整体,有丰富的文化意义,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底

蕴。因此无论抒情还是说理,使用恰当的成语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言词语典雅庄重而又言简义丰,颇耐咀嚼,用适当文言词语做点缀,既会使文章生色,又能展现作

者良好的文化素养。

寓繁于简指选择精练的词语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使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言简义丰指文字精练而意理深厚。

例段1

作别眼见为实(节进)

圣贤孔子有言;”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大文豪苏轼就在《石钟山记》中云:“事不日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草船借箭,杯弓蛇影、一叶障目……这些经过了岁月洗礼后的历史积淀,都在为

我们验证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所知道的真实不一定是真相,所了解的真相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其

实,我们一无所知,只因眼见不一定为实!

点评:文段巧妙地运用成语,将成语故事与文章的中心有机结合,形象地论证了文章的论点,做到言

简义丰。

例段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节选)

自强不息是一种意志,奋进努力亦是一种意志。古往今来,沧海桑田,山河变换乃自然之规律。然世

界之根本却从未动摇。坚守,是天道之根本,也是君子之意志。任世间风云变幻,我自清风朗月;任风尘

花开花落,我亦不忘初心。君子仗剑天涯,漫游江湖,虽颠沛流离,却自强不息,奋进努力。纵逆水行舟,

也不惧其艰;纵遭受磨难,也不惧其苦。君子之志,在于奋进,在于努力。

点评:善用成语,句式整齐,言简义丰,美感顿生。

二、妙用修辞,形象富丽

恰当的修辞好比美丽的花边,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文采斐然,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常用的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反问、对偶、借代、双关、设问等。每种修辞都有自己的优

点。修辞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但更提倡综合运用,这样可使表达更生动传神。

例段1

中华傲骨(节选)

做视死亡是一种杀身成仁的民族大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样面对诱降不为所

动,面对威逼淡然自若,忠心可鉴。“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落入敌手,不卑不亢,年仅17岁,

慷慨赴死,可叹可敬。“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国不复,悲情难书,身入黄上,心系天下,

陆游的身后事与名无关,与利无关,只关乎家国危难。“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不惧死

难,存亡之间,豪气冲天,可歌可泣。他们有血性,有骨气,面对死亡,英勇无畏,这正是中华民族浩然

正气之所在。

点评: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巧妙引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例段2

唯有书香,秀于百卉(节选)

当你读到''朝闻道,多死可矣”,你是否会停下来思考这''道"究竟是什么?当你读到“石可破也,而

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你是否会坚定已经动摇的信念?当你读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你是否会震撼于那豪迈的气势?的确,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有丰富的想象、开阔的眼界,还有对人生、对

真理的思考。

点评:文段连用三个文句,构成排比,引出论点;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有丰富的想象、开阔的眼界,

还有人生、对真理的思考。

三、变换句式,参差错落,灵动自然

语言“有文采”有时表现为一种变化之美,这种变化之美集中体现在句式的选用上。汉语句式多样,

长句周详缜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问句引人深思;排比句气势磅礴;对

偶句铿锵凝练;反复句余韵悠长。倘若句式单调,即使内容再好,文章也会显得呆板。如果能够注意多种

句式的综合运用,语言就会生动活泼、抑扬顿挫、摇曳多姿。

在议论文中,如能恰当地选用句式,特别是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可以增加语言的魅力。

1.长短交错

即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长句与短句是相对而言的,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为长句,反之则为

短句。长句表意严谨、精确、细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