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价运用材料观点
(测试时间:25分钟;分值:18分)
考向一:运用文本观点解读题干现象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本题6分)
材料一:
①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所讨论的问题虽是由农村经验入手,但其实涉及的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
问题。在这里,必须就''传统”问题首先澄清:传统并不意味着历史陈迹,并不只是代表过去。传统固然
可以借由对历史的考察而得知,可以从以往经验中总结出来,但是我们须明白,无论大家是否有所意识,
那些即便已为陈迹的事物正影响着乃至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它甚至可以活生生地一直活到当下。这就是为
什么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天翻地覆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
们还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
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②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说:“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
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
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
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阅读梁治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起源的
思想追寻,在许多地方,都能真切感受到:明明写的是过去的事物,但是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却分明是当今
时代的影子。
③当然,研究历史与传统的兴趣绝不仅是由于可以借以认识当下,对于处在社会变迁之中、着手改革
工作的人们来说,认真对待传统十分必要,汲取传统的经验和价值意义重大。
④强调重视传统,并非意味着要泥古不化。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传统当然也会随之变迁,只是
变迁的方式多种多样,引起变迁的原因各有不同而已。在对乡土中国所作的研究之中,费孝通先生也关注
到“社会变迁”问题,在《乡土重建》中,他明确提出:“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
和工业文化的替易。”他还说:“历史能不能合理发展,是在人能不能有合理的行为。一个被视为书生的
人,有责任把合理的方向指出来,至于能不能化为历史,那应当是政治家的事了。”在这段话里,费孝通
先生提及了学者和政治家对于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在笔者看来,能不能化为历史,其实也并不完全有赖
于政治家,政治家的助力当然是可观的,但是文化的发展,学者的作用往往更加重要。所以,就学术层面
来看,笔者主张,传统可经重述乃至重建,以此来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当然,其前提条件必须是对传统
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正视传统的基础性和限制性。
——摘自《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
材料二:
①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思想界兴起了关于乡村建设的各种思潮,在各家学说之中,社会学家
费孝通独树一帜地提出了自己的乡土重建思想,即通过发展乡村工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将以农业为基础
的传统乡村“重建”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这一思想的主旨在于将现代工业文明
的因子引入传统乡村,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乡村的各种因素进行重组、整合,调动农民潜在的创造性和积极
性,通过链式反应的乡村工业化之路,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转型,建立一个工业化的“新农村”。
②费孝通大力提倡发展乡村工业,主要的着眼点就在于乡村工业对农民的增收作用。在他看来,农村
中最缺乏应用现代技术的生产事业,而各种生产事业中最容易有效的是工业,“乡村工业的转变并不是突
然的,也不一定是彻底的。最重要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一点是一点,愈多愈好,愈快愈好。有多少
可用的机器就用多少,有多少可以引入的现代知识就引用去多少”。
③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既不是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自身传统的迷恋与回归,而
是一种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乡村社会的巧妙“嫁接”。对费孝通乡村发展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今日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运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乡土重建”的观点,分析下列现象。
“好水好田养好稻,好稻做好糕。”青浦区练塘镇浦南村积极引入80后新一代新型农民成立家庭农场——
米乐农庄,利用优质稻谷自产自销磨粉做糕,成为一种新时尚,也是现代白领茶余饭后的优质小点。
练塘糕团文化为青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里的恋棠奘(zhuang)糕则是其中的一种。制作的奘糕在
网上销售异常火爆,进一步带动着身边的农户,参与其中共同增收,亦是水稻的另一种衍生,更好地推动
了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答案】两则材料中关于“乡土重建”的共同观点是可以将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相融合,实现乡村振
兴。浦南村积极引入80后新一代新型农民成立家庭农场,利用优质稻谷自产自销磨粉做糕,制作的奘糕通
过网上销售,就是将现代工业文明融入传统农业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体现了费孝通乡村发展的思想,对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利用文中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乡土重建》中,他明确提出:‘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社
会学家费孝通独树一帜地提出了自己的乡土重建思想,即通过发展乡村工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将以农业
为基础的传统乡村,重建’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对费孝通乡村发展思想的研究,对于
我们今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两则材料中关于“乡土重建”的共同观点是可以将
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相融合,实现乡村振兴。
“浦南村积极引入80后新一代新型农民成立家庭农场——米乐农庄,利用优质稻谷自产自销磨粉做糕……
练塘糕团文化为青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的奘糕在网上销售异常火爆,进一步带动着身边的农户,
参与其中共同增收,亦是水稻的另一种衍生,更好地推动了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浦南村积极引入80后
新一代新型农民成立家庭农场,利用优质稻谷自产自销磨粉做糕,制作的焚糕通过网上销售,就是将现代
工业文明融入传统农业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体现了费孝通乡村发展的思想,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起着很
好的示范作用。
考向二:运用文本观点解读题干问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本题6分)
材料一:
“大脑喜欢故事”,这一源自远古基因的人类规律特质,仍普遍适用于当下的网络受众。精妙悬念、
精巧反转、精致构思、精彩伏笔、精湛创意,一部电影长片中由编剧精心琢磨出的这些主要看点,在“几
分钟看电影”二次创作者眼中恰恰是叙事剪辑点。凭借大量、持续、反复“浸泡”在影片文本中练就的叙
事节奏敏感性,自媒体以“精选采撷一极限压缩一高频输出”的纯熟剪辑手法,几分钟即可带领网友经历
电影观众几小时才能完整体验的故事起承转合。“几分钟看电影”深度契合高速运转的现代都市生活,人
们渴望节约时间成本,实现高效娱乐的心理诉求,助推其加速享受到坐过山车般畅快淋漓的“高峰体验”。
这种“几分钟看电影”就是将电影短视频化,其区别于倍速播放的优势在于通过“说电影”的手法,
进一步强化了自媒体主播作为叙事代理者的引领作用。自媒体深谙人们繁忙间隙掏出手机放松时,渴望第
一时间获知影片的故事脉络与结局。
但是,“压缩饼干”毕竟不能代替“正餐”。除了极易侵犯版权这一关键硬伤外,“几分钟看电影”
自身仍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突出问题。这是对原版电影干净利落的“剥皮切肉”过程,实质上是在去除充
满活力的电影血肉,留存的是仅剩骨架般的“PPT电影”o网友观看血肉不足的“压缩电影”时,缺少了对
影片留白处的凝视和反思。如此一口一口吃下去的“压缩饼干”,尽管能够“一口吃成个胖子”,但本质
上是一种“虚胖”,是缺少灵韵闪现的浅层次观影快感。
“几分钟看电影”的创作者有必要利用自身丰富的观影经验、娴熟的剪辑技术和成熟的创意思维,转
换工作性质,踏入新的领域。例如,影视公司自身拥有影视作品的内容版权,需要制作大量富有创意且剪
辑精巧的主渠道预告片、宣传片和“二渠道”宣传短视频。从事这项工作,需要具备剪辑精髓拿捏、叙事
节奏把握、隐含彩蛋挖掘、观众心理驾驭等综合能力。这对于“几分钟看电影”创作者来说是可以胜任的。
能够在“几分钟看电影”短视频领域有所建树的自媒体人,往往都具有对于人情世事敏锐的观察力和
思考深度,他们既具备“一帧一帧”拉片的耐劳心态与对电影艺术的投入热情,也显示出在跨领域文化创
意与文艺评论层面的敏锐素质。因此,他们往往可以将这一身本领迁移到宽泛而具有话题性的社会现象与
文艺评论领域,借助当前新颖的前沿传播手段,成为新型话题互动的原创者。
(摘编自周粟《速热的“几分钟看电影"如何转型》)
材料二:
当电影语言在短视频化的过程中被破坏,以文字为核心的个性化戏剧表演被用于重构影像的戏剧性
——短视频博主的语言表演成为挽救和重塑改编电影叙事功能的重要手段。如汤姆•甘宁所说,电影史的
研究客体并非一定是电影影像本身,它也可以是电影的呈现形式和展映环境。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正如戏剧
表演对剧本的影响一样,它们呈现、改造甚至重塑早已被书写完成的文本。因此,在短视频平台中,同一
部电影可以被成千上万的博主用旁白重新封装,从而造就差异化的影像呈现样态。以“百晓生”的《敖丙
更悲情,所以更具有好感》为例,它抛弃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完整叙事,转而从龙族被天庭变相囚禁
的千年困境出发,单独讲述敖丙这一角色深陷政治斗争的悲剧故事,深刻揭示了“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
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的电影母题;而“谷阿莫”的《暑假全球最卖座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
世〉》则延续了电影原片以哪吒为核心的叙事线索,旁白完整地复述了原片的故事梗概。与《敖丙更悲情,
所以更具有好感》不同,本片并非以深刻的政治反思为核心卖点,转而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独特的台湾腔
调吸引观众。正是这种个性化和客制化的封装过程,造就了短视频化电影的叙事特色,凸显了旁白之于电
影改编的主导作用。
有鉴于此,“溯源”式创作和阅读已经成为当代视频改编影像的重要生产和接受模式。通过破坏传统
电影观影的“仪式”感以及电影文本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它们用一种追溯的、间离的和参与的媒介经验重
新开启观众批判思维。这种溯源式的文本建构和阅读模式提供了网络化的而非线性的、联系的而非孤立的、
思辨的而非沉迷的意义生产机制。这种意义生产机制虽有别于电影的线性叙事传统,却与互联网时代的信
息获取模式一脉相承,代表着互联网文化场域内特有的叙事形态。正如汤姆•甘宁所说,新的城市经验会
改变人们感知和处理时空关系的方式,从而造成现代性文化的“震惊”体验;但正是无序力量的兴起推动
了约束力量的成长,最终催生出新的认知模式。除复兴“电影讲解员”之外,当互联网时代索引式的信息
获取方式成为电影短视频改编表意模式的“新常态”,拼贴画似的短视频影像便被这种网络化的表意模式
所约束和整合。
(摘自邓慧敏《于“震惊”中“循流”:电影在短视频平台中的跨媒介改编》)
某卫视将做一期关于“电影短视频化的未来走向”的专访,作为受访的短视频博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
法。
【答案】①以个性化、客制化的封装过程来打造电影短视频化的叙事特色,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②引导形成“溯源”式文本建构和阅读模式,开启观众的批判思维,与观众形成互动。③依法改编,敬畏改编
电影的版权。④自媒体人通过自身努力,转换工作性质,踏入新的领域。⑤从业者将自身的本领迁移到宽
泛而具有话题性的社会现象与文艺评论领域,成为新型话题互动的原创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由“当电影语言在短视频化的过程中被破坏,以文字为核心的个性化戏剧表演被用于重构影像的戏剧性一
短视频博主的语言表演成为挽救和重塑改编电影叙事功能的重要手段”“正是这种个性化和客制化的封装过
程,造就了短视频化电影的叙事特色,凸显了旁白之于电影改编的主导作用”可知,以个性化、客制化的封
装过程来打造电影短视频化的叙事特色,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由“有鉴于此,‘溯源'式创作和阅读已经成为当代视频改编影像的重要生产和接受模式。通过破坏传统电影
观影的‘仪式'感以及电影文本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它们用一种追溯的、间离的和参与的媒介经验重新开启观
众批判思维”可知,引导形成“溯源”式文本建构和阅读模式,开启观众的批判思维,与观众形成互动。
由“但是,‘压缩饼干'毕竟不能代替'正餐除了极易侵犯版权这一关键硬伤外”可知,依法改编,敬畏改编
电影的版权。
由“创作者有必要利用自身丰富的观影经验、娴熟的剪辑技术和成熟的创意思维,转换工作性质,踏入新的
领域”可知,自媒体人通过自身努力,转换工作性质,踏入新的领域。
由“他们往往可以将这一身本领迁移到宽泛而具有话题性的社会现象与文艺评论领域,借助当前新颖的前沿
传播手段,成为新型话题互动的原创者”可知,从业者将自身的本领迁移到宽泛而具有话题性的社会现象与
文艺评论领域,成为新型话题互动的原创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本题6分)
材料一: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一位深受唐诗影响的诗人,再加上曾奉旨刊刻《全唐诗》,唐诗从曹寅开始成为
曹家的家学。受此影响,曹雪芹将唐诗之美融入小说创作,把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推上了顶峰。
小说《红楼梦》和唐诗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首先,学界诸多学者认为《红楼梦》书名是从唐诗中来,
只是具体从哪一首唐诗而来,则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从白居易《秦中吟》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
罗襦”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而来,我认为韦庄《闺月》中的“美人
情易伤,暗上红楼立”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不论哪首唐诗,可以肯定的是小说的书名深受唐诗“红楼”
意象的影响。
小说中对唐诗的引用更是不胜枚举。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直接引用各代诗文共90处,其中唐
诗占了近40%。如果作者自身才识不够,引用诗歌就容易画蛇添足。但是《红楼梦》中的唐诗引用恰到好处,
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
小说前八十回中直接引用最多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诗句,其次是中晚唐,唯独没有直接引用初唐诗歌。
不过小说中有些诗歌模仿初唐诗早已为学界所认同。小说更有多处化用晚唐诗句。他经常使用知名度不太
高的晚唐诗人的诗句,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如第十七至十八回宝玉所说“蓼汀花淑”的“蓼汀”二字当
从晚唐诗人罗邺的“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雁》)想来。曹雪芹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
发现了这些不为普通大众读者所熟知的好诗,使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诗则李杜等名家名作
的格局。即使是引用较少的中唐诗,曹雪芹也十分欣赏,化用在小说情节之中,如“史湘云醉眼芍药和I”
一节就是化用了卢纶的《春词》。
甲戌本第一回侧批说:“余谓雪芹撰此书,亦为传诗之意。”“传诗之意”包含了作者的诗学观念。
在小说中最为直接体现诗学观念的就是小说中出现许多人物的诗论。虽然《红楼梦》中的诗论不能完全等
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诗学理论,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它与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分开来,小说人物的诗论或多或少
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倾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和唐诗的渊源极深,他的诗学观大体上是宗唐派,但是他又并不
否定宋诗,在把唐诗标举为最高典范的同时,也赞许那些能够突破唐诗藩篱的后世诗歌。
(摘编自陶然、李能知《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
材料二:
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如果说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杜甫、李白、苏东坡写
的诗词中去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而如果作为小说里面的诗词来看待,《红楼梦》中的诗词
又是了不起的。《红楼梦》中的诗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别。第一类诗词是作为一种暗示的性质,要
介绍小说的人物,预先用诗词来介绍。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判词,用了很多拆字、谐音的方法来总括小说
里主要女性的平生。这一类作品非常巧妙恰当地来掌握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可是不是很好的诗词。
《红楼梦》中还有另外一类诗词。小说中的女孩子往往组织一些诗社、词社。比如在菊花开时,组织
菊花的诗社,大家都写菊花诗。作为一个男性,曹雪芹要设身处地设想人物的境遇、性情,按照她们的个
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写结社来填写柳絮词。一篇是
林黛玉的《唐多令》,其中写到:“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空。漂泊亦人如命薄,空缱
绻,说风流。”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粉堕百花洲”,在中国大陆的北方,每到春天,常随风飘舞着
很多柳絮。在诗词里面,柳絮是非常美的,“蒙蒙乱扑行人面”,但我们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也很烦恼的。
我上大学时的辅仁大学女校校舍在恭王府。每到春天,教室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
团,又飘到讲堂之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空”。正如苏东坡的一首柳絮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
从教坠。”你说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
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府。“缱绻”
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可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这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
这些诗词配合了角色的性格命运,写出不同风格来。
而《红楼梦》里真正好的诗词是写出作者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开篇第一首诗词是《顽
石偈》:“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青城峰下那块石头
是当时女娟炼石补天时留下的。这个顽石整天悲叹,那些石头都有补天的作用,独有我是荒废了,于是它
就要求道士僧人带它到红尘中去。可是它来到红尘又怎么样?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要有用,唯一的路子就
是学仕途经济之学,走仕途经济之路。贾宝玉追求的落空,正是曹雪芹对人生的失望。这些借书中情事写
作者自己悲慨的诗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类诗真正表现了作者写作《红楼梦》的内心感情和动机,是作者
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己生活的经历,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
(摘编自叶嘉莹《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叶嘉莹对《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唐多令》的品读方法,对我们学习诗歌鉴赏有何启发?请结合材料二
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鉴赏诗中的意象。叶嘉莹抓住意象“柳絮”赏析《唐多令》。②结合自身体验帮助理解诗句。在理
解“一团团逐队成空”意境时,叶嘉莹想到了自己大学时期见到的有关柳絮的情景。③了解作者的境遇,做到
知人论世。理解诗句时,想到了林黛玉的身世。④从炼字或炼词的角度加以赏析。抓住“空缱绻”的“空”来分
析句意和情感。
【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信息,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
结合“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可知,鉴赏诗歌,首先要鉴赏诗中的意象。
结合“但我们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也很烦恼的。我上大学时的辅仁大学女校校舍在恭王府。每到春天,教室
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团,又飘到讲堂之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空'”可知,鉴赏诗
歌,可结合自身体验帮助理解诗句。
结合“'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
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府”可知,鉴赏诗歌还需了解作者的境遇,做到知人论世。
结合“'缱绻'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可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这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
的生平”可知,鉴赏诗词还需从其用词上进行赏析,叶嘉莹从“空”字上,读出了柳絮漂泊无人怜的命运,恰
似林黛玉的人生。
(测试时间:25分钟;分值:18分)
考向一:运用文本观点解读题干现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本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脸识别究竟是如何识别人脸的?要探究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明白,人脸识别的原理是啥。人的面部
每天都会发生变化,今天可能长了个粉刺,明天可能多了点眼袋,面部表情也会时时发生变化,牵动脸颊、
眼角等部分肌肉的改变,但这些变化并不会导致手机对你“翻脸不认人”。人脸识别之所以不会受到这些
因素干扰,是因为识别的关键是通过对局部“细节”信息的充分收集,进而判断出“整体”人脸的身份特
征。
人脸识别是基于面部的特征点进行检测。因此,只需将你的面部信息完全复制,从理论上说,就可以
对你的设备进行解锁。这就是央视新闻中提到的,将人脸信息3D打印成面具之后,戴上面具就可以解锁他
人手机的原因。
与指纹和数字密码这另外两种常见解锁方式相比,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处于中间位置。指纹信息由于是
二维信息,最容易泄露。此前就有通过别人露出大拇指的高清照片,盗取别人的指纹进行解锁的新闻。除
此之外,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品,也容易留下自己的指纹痕迹。而数字密码由于有解锁次数限制,多
次尝试错误之后会自动锁死机器,反而在各种解锁方式之中,显得最为安全。
通过打印3D面具对他人的设备进行解锁之前,必须得到他人精确的面部信息,而获取他人的面部信息,
现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的面部是立体的,信息量是三维的,不是简单地拍一张照片就可以得到这
些信息。
不过,随着最近技术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需要注意个人的面部信息安全。2019年,某科技公司推出的
设备就拥有一项新的功能:用户可以在获取二维平面信息的同时,测出垂直镜头方向的深度信息。利用这
种三维的信息获取方式,用户手持装有激光雷达的设备,就可以扫描人脸的信息。
要获得一个能够用于制作3D面具的人脸模型,往往需要专业的扫描设备进行多次扫描,还需要你一动
不动坐着好好配合扫描过程。因此目前普通设备扫描得到的人脸面部信息,受限于扫描的分辨率,暂时还
不能满足高精度人脸3D打印的需要。但这也提醒了我们,必须重视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
(摘编自《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材料二: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鼓励创新,拥抱技术进步,同时也需要深思:人们对技术的使用方式决定了其作用
的性质。技术是把双刃剑,如何让其在有利于文明进步、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上披荆斩棘,而不是反伤
人类。
现阶段的变脸术还有我们可以捕捉到的瑕疵,比如眨眼频率不自然、耳朵头发细节融合突兀、皮肤边
界明显等。但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人脸计算模型与真实数据的进一步耦合,这些问题终将得以解决。科
幻小说中的场景并不遥远,人工智能带来的种种炫目功能会进一步冲击我们的认知。
而我们,准备好了吗?
厘清技术发展带来的法律、经济、伦理风险迫在眉睫。首先,技术带来的挑战需要通过技术来应对。
从控制深度造假源头上说,需大力开发电子认证、数字签名等技术,让每一个被制造的视频或者图像标注
信息内容和来源,在某种程度上可追踪、可查询。
加强对变脸检测技术的研发。使用人工智能时代的研究思路检测变脸视频、照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现有换脸技术都存在缺陷,如基于生成性对抗网络技术的变脸视频往往不具有实时性,可通过人工实时指
定交互来加强检测。现阶段这一小技巧可直接应用于金融领域的网络视频认证。
其次,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规范技术发展。2019年4月20日,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二
审稿对AI换脸做出规范。此外,还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制定和推广。通过对深度学习网络、人工智能
芯片等技术的规范,从根源上加强监督引导。
再次,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要加强对使用主体的监管。对于使用此类技术开发娱乐、商业等应用
的公司要密切关注,实施行业准入审核;加强对新闻类网站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尽快普及AI造假识别知
识;鼓励学术界和企业界建立技术联盟,共同合作,共享最新技术信息,及时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反馈;
面向大众建立交流平台,普及基础知识,揭开人工智能“易容术"的神秘面纱。
尼尔•波斯曼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中写道:“我们像魔术师的学徒一样,在信息洪
流中被冲得晕头转向……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垃圾,它不能回答人类面对的大多数根本问题……”我们需要
时刻提醒自己,人类使用技术的初心应是辅助人类,而不是反之。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应当有益
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社会发展。
(摘编自《半月谈》)
趋利避害,是人们科技进步必须遵循的原则,请结合材料,以“机器人”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让“机器人”提供优质化的科技服务,为人们提供更便利化的优质生活,解决人们工作生活中
的困难。(2)加强监管,避免因“机器人”的故障而给人们带来伤害,更避免把“机器人”用于对人类的伤害
(如战争)。(3)不断加大科技研究,对“机器人”进行改造升级,以便人工智能不断取得进步,更好为人
类服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人工智能时代需要鼓励创新,拥抱技术进步,同时也需要深思:人们对技术的使用方式决定了其作用
的性质”分析,人们可以让“机器人”提供优质化的科技服务,为人们提供更便利化的优质生活,解决人们工
作生活中的困难。
根据“技术是把双刃剑,如何让其在有利于文明进步、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上披荆斩棘,而不是反伤人类”
分析,国家应加强监管,避免因“机器人”的故障而给人们带来伤害,更避免把“机器人”用于对人类的伤害(如
战争)。
根据“加强对新闻类网站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尽快普及AI造假识别知识;鼓励学术界和企业界建立技术
联盟,共同合作,共享最新技术信息,及时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反馈;面向大众建立交流平台,普及基础
知识,揭开人工智能'易容术’的神秘面纱”“加强对变脸检测技术的研发。使用人工智能时代的研究思路检测
变脸视频、照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现有换脸技术都存在缺陷……现阶段这一小技巧可直接应用于金融
领域的网络视频认证”分析,科研人员要不断加大科技研究,对“机器人”进行改造升级,以便人工智能不断
取得进步,更好为人类服务。
考向二:运用文本观点解读题干问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本题6分)
材料一:
人民性是文化、文学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既是其动机,也是其成果。现代社会要建立起普遍统一的组
织结构,就要生成文化的共同体,其语言、思想逻辑、价值认同、理想目标能达成一致,就需要获得广泛
的社会性,而其基础就在于文化、语言、文学具有人民性。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处于一个变革时期,经典现实主义受到欧美现代主义的挑战,大量的欧美作
品翻译过来,一度取代了苏联文艺对中国文艺的影响。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与现代主义的先锋探索一起开
辟当代中国文学的广阔道路,如意识流小说、现代派、荒诞派、黑色幽默,直至后现代式的先锋派,中国
文学无疑在艺术上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无论是现代派还是先锋派,都属于阳春白雪。艺术创新固然需
要,但文艺的人民性在任何时候,在中国的国情下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和责任。20世纪90年代,随着
传统文化的复兴,现实主义获得了一次崭新的再生。陈忠实、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铁凝、王安忆、阿
来都各自写下既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特色,又汲取了世界优秀文学经验的作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20世
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学走向市场化的时期,市场化在客观上解决了文艺走向大众、面
向大众的问题。图书市场的销量、电影市场的票房,就足以使大众成为接受的主体。市场化使文艺在很大
程度上成为消费社会的产品,使人民群众最大可能分享文艺作品的各种成果。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性”也并非因此演化成现代性的一个基础的普遍性的概念。在“阶
级论”被淡化后,文艺的大众化、消费化无疑使文艺具有了人民性,但它与文艺的人民性的经典内涵还是
有一定区别的。这个区别的根本之处在于:文艺的人民性要具有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引导人民积极向上,
要使全体人民团结为一个整体,凝聚成一股力量,向着一个共同目标前进。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
人民性无疑还是占据文化领导权地位,起到积极的正确的引导作用。
新时代赋予文艺服务人民以新的内容,同时也赋予人民性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说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新
人民性”,就是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放在首位。“新人民性”体现了新
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信任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当
然,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众声喧哗。社会的复杂性表明,文艺依然不能放弃正面引导人民群众
的责任,在多样化和丰富性的文艺繁荣格局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无疑应该始终起到引领作用,新时代社
会主义文艺的“新人民性”才能真正圆满实现。
(摘编自陈晓明《人良性、民间性与新伦理的历史建构》)
材料二:
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满足千百
年来中国各族人民群众对于诗歌的精神生活需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有诗云:“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
诗。”其所谓“天意”就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而人间的主体就是人民,是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优秀的诗
歌作品来满足其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在中华诗词文化发展史上,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性诗词
文化的精神接力和审美传递,中华诗词文化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才得到了充分彰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后,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性诗词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实践与推广。我们不仅大力挖掘中华古典诗
词的人民性文化资源,而且全力弘扬中华近现代诗词的人民性文化精神,由此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在前
贤的基础上努力开创中华当代诗词的人民性文化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指出:“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毫无疑问,我们可以从多方面、
多角度探讨中华人民性诗词文化的当代价值,比如政治思想、社会建设、文化传承、历史积淀、审美趣味、
学术资源等。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诗教文化传统中,始终绵延着生生不息的儒家民本主义诗学血脉。从屈原到杜甫再
到龚自珍,中华诗词的儒家民本文化不能被简单地视作封建忠君思想而加以否定。只要我们按照历史唯物
主义立场进行合理的扬弃,中华古代儒家诗教文化传统就能转化为中华当代人民诗教文化新传统——这已
经在中华诗词文化的近现代转型中得到证明,而且在中华当代诗词文化建构中也取得过成功经验。只要我
们的诗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坚持对中华优秀诗词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能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探索出一条中华当代人民诗教的新路。
(摘编自李遇春《中华诗词文化的发展演变、当代形态与价值》)
请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为例,从思想内容和审美趣味两个方面,探究人民性诗词文化的当代育人价
值。
【答案】①思想内容:词中“谁主沉浮”之间、“峥噪岁月”之忆、“书生意气”之勇、“粪土当年万户侯”之慨,
有助于促进青年一代点燃青春激情,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②审美趣味:词中借“万山
红遍”“鹰击长空”等壮丽秋景,营造出宏阔远大的意境,情景交融,格调昂扬,传达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
豪迈气概,有助于引导青年一代感受传统诗词的文化魅力,自觉接受艺术美的熏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思想内容:结合“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满足千百年来中国各族人民群众对于诗歌的精神生活需求”“挖掘中
华古典诗词的人民性文化资源”可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词中体现强烈的人民性,反映人民的精神需
求,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
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如词中“谁主沉浮”之问、“峥崂岁月”之忆、“
书生意气”之勇、“粪土当年万户侯”之慨,有助于青年一代点燃青春激情,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以天下为
己任的责任担当。
审美趣味:结合“是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优秀的诗歌作品满足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可知,该词反映人民群众的
审美需求。上阕“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
绚丽的秋景图。“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借“万山红遍”“鹰击长空”等壮丽秋景,营造宏阔远大的意境,情景交融,格调昂扬,传达出革命的乐观主义
精神和豪迈气概,引导青年感受传统诗词的文化魅力,自觉接受艺术美的熏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本题6分)
材料一:
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美国和日本分别通过好莱坞电影和动画作品进行文化
输出,有效地传播了本国文化和价值体系。在大力提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今天,国产动画电影进军海外市
场无疑可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
截至2020年3月,《魔童降世》已经在中澳美英等地上映。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全球票房累计6.9亿
美元,但国内和海外票房悬殊,北美和英国分别只有14.9万美元和5.5万美元。另外,国内电影评分较高,
猫眼和豆瓣分别给出了9.6和8.5的高分,而IMDB的评分是7.5,《洛杉矶时报》则给了60分。
《魔童降世》在海外上映后,在电影平台上获得了诸多评价,一方面大部分评价出自海外华人,另一
方面外国观众去影院多数是受到身边中国朋友的影响,而且对该部影片提出了诸多改进建议。这些批评和
建议,可以帮助国产动画电影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根据IMDB上的观众评论可看出,对于外国观众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看懂这部影片。在跨文化传
播过程中,语言和文化差异是必须跨越的障碍。外国观众不了解《封神演义》的故事和道家文化,这种文
化差异增加了翻译和理解字幕的难度,而字幕翻译导致电影的感染力下降,其精神内涵和文化背景也难传
达出去。比如电影结尾哪吒说“去你个鸟命”,影片将这句译为“forgetyourfate”,未能充分传达出哪叱的愤怒和
反抗精神。
在人物设计上,有观众认为片中人物形象混乱,好像出自不同电影。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
形象缺乏了解,所以角色造型不统一对他们来说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如果说中西审美取向在类型上的
差异是外显的,那么在体验上的差异则是内在的。电影众多崭新的人物形象给国内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因
为他们脑中有传统文化背景和固有思维。但对于国外观众来说,杂糅的人物形象既无法满足他们对异域中
国风的审美期待,也不能与迪士尼电影等西方经典动画电影相媲美。
剧情是电影的核心,特效制作是为剧情服务的。首先,《魔童降世》对中国神话进行改编,在国内获
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但是这种改编对于外国观众来说并不恰当,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文化。其次,该
片的改编过度弱化太乙真人等角色,元始天尊的角色形象设计稍显刻板,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叙事发展,
剧情逻辑的通顺度和完整性都影响了观看体验。
(摘编自2020年《名作欣赏》相关文章)
材料二:
作为一种兼具辨识度、影响力和流量变现能力的文化符号,影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优秀
的影视作品可以超越文字、语言、民族的障碍,成为价值理念传播的重要载体。好菜坞电影和日本动漫就
是依靠众多经典影视形象,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却尚未产生如超人、
蜘蛛侠、奥特曼等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影视形象。国产影视要突破当前的格局,亟须找准定位,以
符合中国人审美和价值追求的作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形象。
近年来,取材于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在文化产业市场受到前所末有的关注。《大圣归来》《大鱼海棠》
《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堪称现象级的电影,反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产品的期待和需求。近日上映的动画电
影《山海经之再见怪兽》,以其充满东方神韵的“山海经宇宙”,使传统文化电影再度进入大众视野,证明了传
统文化持久的市场热度和历久弥新的审美价值。
打造优秀的传统文化IP电影,影视作品要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从中吸收养分。神话传说、历史故
事、文学作品、民俗文化都可成为影视创作的题材来源。《山海经之再见怪兽》从《山海经》中汲取灵感,
故事发生的地理环境昆仑二岛以及角色形象都有据可依。《大鱼海棠》中的民俗礼仪、生活起居以及人物
命名,也都源自古代文化典籍和民间传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然,优秀的传统文化IP影视作品,不能止步于引经据典或堆砌各种传统文化元素,而是要深入文化
内部,提炼能够体现民族精神气质的文化内涵。《大鱼海棠》将天人合一、生死轮回的东方哲学观表现得
淋漓尽致。这种对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挖掘和呈现,既体现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也契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
价值观和审美追求,更是传统文化产生世界性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传统文化不是一池一成不变的死水,而是一条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吸纳一股股涓涓细流的长河。因此,
打造优秀的传统文化IP影视作品,需要以现代人的视角,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性的内涵和形式,实现传统文
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白蛇:缘起》别出心裁地讲述白娘子和许仙的前世故事,并融合了“捕蛇”、
修仙、炼丹等文化元素,在表现人与妖的爱情之外,引导现众思考人性的善恶。
打造优秀的传统文化影视作品,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根植传统,立足当下,面向世界,讲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崭新精神气质的中国故事,当是传统文化IP影
视作品的共同追求。期待更多的影视作品脱颖而出,让中国传统文化活起来、走出去。
(摘编自2022年8月《光明日报》相关文章)
注:IPJntelletualProperty的缩写,可译作"知识产权”。
有人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个道理是否适用于传统文化IP电影,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
你的看法。
【答案】“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含义是:民族艺术中具有人类普遍特征与共性,能追求生活真、善、
美,能给人类心灵世界带来愉悦与崇高的审美感觉的艺术是属于世界的。①传统文化IP电影传递的文化有
人类普遍的价值观,比如哪叱的愤怒和反抗精神。②传统文化IP电影也有人类生活普遍追求的真、善、美,
比如《白蛇:缘起》引导现众思考人性的善恶。③传统文化IP电影可以给人带来心灵和审美的愉悦,比如
《魔童降世》众多崭新的人物形象给国内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山海经之再见怪兽》充满了东方神韵。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提出见解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解释“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含义。结合材料和题目给出的语句,可知,其含
义是民族艺术中具有人类普遍特征与共性,能追求生活真、善、美,能给人类心灵世界带来愉悦与崇高的
审美感觉的艺术是属于世界的。
由原文“外国观众不了解《封神演义》的故事和道家文化,这种文化差异增加了翻译和理解字幕的难度,而
字幕翻译导致电影的感染力下降,其精神内涵和文化背景也难传达出去。比如电影结尾哪吒说,去你个鸟命,,
影片将这句译为‘forgetyourfate,,未能充分传达出哪叱的愤怒和反抗精神”可知,从侧面也反应出传统文化IP
电影传递的文化有人类普遍的价值观,比如哪叱的愤怒和反抗精神。
由原文“《白蛇:缘起》别出心裁地讲述白娘子和许仙的前世故事,并融合了‘捕蛇'、修仙、炼丹等文化元
素,在表现人与妖的爱情之外,引导现众思考人性的善恶”可知,传统文化IP电影也有人类生活普遍追求的
真、善、美,比如《白蛇:缘起》引导现众思考人性的善恶。
由原文“电影众多崭新的人物形象给国内观众带来了新鲜感”“近日上映的动画电影《山海经之再见怪兽》,
以其充满东方神韵的‘山海经宇宙'”可知,传统文化IP电影可以给人带来心灵和审美的愉悦,比如《魔童降
世》众多崭新的人物形象给国内观众带来了新鲜感(虽然国外观众对此缺乏了解);《山海经之再见怪兽》
充满了东方神韵。
(测试时间:15分钟;分值:12分)
考向一:运用文本观点解读题干现象
(一)(2022年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
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
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
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
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
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
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
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
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
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
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
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
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O
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
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
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
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
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
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
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
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
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
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
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
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
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诗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
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
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
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
养。
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
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瘫后的中医治疗方法
- 让学生过一个安全的寒假
-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5上哭泣的海洋
- 知危险 会避险交通安全(课件)安徽大学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 学习方法演讲稿15篇
- 2021秋天景色小学生作文400字10篇
- 公司年会活动策划四篇
- 2022年疫情又爆发了停课日记5篇
- 上半年2022工作总结报告五篇
- 室内设计的实习报告4篇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作业设计
- 劳动教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
- 宋代书籍设计、插图及美学特征
- 金融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宁波大学
-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 设备安装记录模板
- 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证明材料 教学设计样例
- 特斯拉员工手册中英对照
- 处理突发事件流程图
- 病人病例汇报PPT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