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
必修上册文言知识梳理
||•丁
知识梳理
10.1《劝学》:
一、挖空训练
(第1段)君子曰:学不可以0。()
(第2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里()绳,猱
()以为轮,其电()中规。单()杏()幅暴(),不复梏()
者,猱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再()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
(第3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卷()也,而闻者赘
()o假舆马者,非列飞()也,而软()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斗
()也,而第()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第4段)积土成山,风雨兴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珪步,不«()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莺马十驾,功在不令()。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卷()o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鲤■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犀()也。
【答案】
(第1段)停止
(第2段)①中(①合乎)②第同“燥”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③曲(弯曲的弧度)④
虽(即使)⑤有(同“又”)⑥槁暴(晒干)⑦挺(直)⑧砺(磨刀石)
(第3段)①跋(踮起脚后跟)②疾(劲疾)③彰(清楚)④利足(善于奔走)⑤致(到达)
⑥水(用作动词,游泳)⑦绝(横渡)
(第4段)①焉(兼词,相当于“于此”)②得(获得)③无以(没有用来……的)④舍(停
止,止息)⑤锲(刻)⑥镂(雕刻)⑦躁(浮躁,不专心)
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
To(得分点:博学、参、省、知)
②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得分点:生、假、物)
③蚯蚓没有锋利的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黄泉,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得分点:用心、一,定语后置句)
二、知识梳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猱以为轮猱通“燥”,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禾U,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决;猱以为轮/猱使之然也:(猱,
通‘煤","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猱使之然也。(“??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
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
表示解释的原因。)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猱(之)以(之)为轮。2.猱(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猱以为轮一一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一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一一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
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一一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
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劝学》(节选)一文中共有16个“而”,弄清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对研读课文很有帮助,并
且“而”是高考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重点,《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归类如下:
(1)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⑥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此句也可表顺承。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5)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4.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决,走得快)
5.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取独)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鳍之穴(的)
6.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4)因求假暂归(假期,休假)
(5)假以雄权??(授予,给予)
7.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
(3)以为妙绝(《口技》)(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关系)
10.2《师说》:
一、挖空训练
(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对«()传道手()业解惑也。人非
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书()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用
()道也困()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
所存也。
(第2段)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4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懑.()
圣,愚益愚。圣人之对«()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茜()皆出于此乎?爱其
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尊()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
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尊(),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
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肯(),今其智7()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第3段)圣人无常师。孔子用()郑子、要弘、师襄、老聃。郑子之住(),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第4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毒()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单()之。
【答案】
(第1段)①所以(用来……的)②受(同“授”)③惑(疑惑)④闻(知道,懂得)⑤
固(本来)
(第2段)①犹且(尚且,还)②益(更加,越发)③所以(……的原因)④其(大概)⑤
惑(糊涂)⑥族(类)⑦不齿(不与同列,看不起)⑧乃(竟)
(第3段)①师(以……为师)②徒(同类的人)
(第4段)①嘉(赞许)②贻(赠送)
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得分点:是故、无,判断句)
②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
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这种人是明智的。(得分点:或、遗,宾语前置句)
③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超过学生,懂得道理的时间有早有晚,学术技
艺(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得分点:不必、于、攻)
④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不受时俗的限制,跟我学习。(得分点:经传、通,被
动句)
二、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6u)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三、一词多义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a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①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③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
“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6.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7.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郑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8.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9.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10.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
2.名词作动词
①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3.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②孔子睁郑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③是故圣益圣,健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⑤位里则足羞,官犀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2.形容词作动词
尊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
(二)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三)倒装句
1.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
(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
(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
2.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4.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
(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
(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
5.固定格式
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
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6.1《赤壁赋》:
一、挖空训练
(第1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
酒医()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M()一苇之所为口,凌歹口()之茫然。浩浩乎如芍值铮
()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羿传()而登仙。
(第2段)于是饮酒乐甚,也()舷而歌之。歌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冽()
流光。涉沙()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他()歌而花()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裹妻(),不绝如缕()o舞幽壑之
潜蛟,泣孤舟之整妇。
(第3段)苏子恢态(),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季(),郁乎
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岁()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的用()
千里,旌旗蔽空,啊茗()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迎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情于天地.渺
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般
()得,托道咐()于悲风。”
(第4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期(),而未尝往也;罩廖()
者如彼,而干()莫消/()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胃()不能
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有
()非吾之所有,祟()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
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道()。”
(第5段)客喜而笑,洗盏事()酌。肴核既尽,杯盘枣箱()。那与松着()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时()白。
【答案】
(第1段)①属(劝请)②横(笼罩,覆盖)③纵(放任)④如(往)⑤凌(越过)⑥万顷(广
阔的江面)⑦冯(同“凭”,乘)⑧虚(太空)⑨御(驾)⑩羽化(飞升成仙)
(第2段)①扣(敲)②溯(逆流而上)③渺渺(悠远的样子)
④倚(循,依)⑤和(同声相应,唱和)⑥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⑦缕(细丝)
(第3段)①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②危坐(端坐)③缪(同“缭”,盘绕、围绕)
④方(当)⑤触胪(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⑥醐酒(斟酒)
⑦固(本来)⑧骤(一下子,很轻易地)⑨遗响(余音,指箫声)
(第4段)①斯(此,这里指水)②盈(满)③虚(缺)④卒(终究)⑤消长(消减和增长)
⑥曾(竟,竟然)⑦苟(如果)⑧虽(即使)⑨适(享有)
(第5段)①更(再)②狼籍(即“狼藉”,凌乱)③相与(互相)④枕藉(枕着垫着)⑤
既(已经)
翻译画线句子
①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得分点:状语后置句)
②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得分点:主谓倒装句)
③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得分点:舞、泣)
④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在这里举
杯来互相劝酒。在天地之间寄托自己短暂的一生,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米粒。(得分点:渔
樵、侣、友、属)
二'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
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赤壁赋》即是他此时所作。在词的创作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
并称为“三苏”;书法上,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也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修(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3任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上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左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蔑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直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倡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宜(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三、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蟾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5.而
(1)连词,表转折译为“却”“但是”:而不知其所止。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
(2)连词,表修饰译为“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连词,表承接译为“就”“然后”:正襟危坐而问客。
(4)连词,表并列译为“和”“与”或不译: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6.乎
(1)语气词,表疑问译为“吗”“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
(3)形容词词尾,“……的样子”:郁乎苍苍。浩浩乎。飘飘乎。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蔑妇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4.倒装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五、其他重点字词
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2、白露横江(笼罩)
3、级一苇之所如(纵:任)
4、逶万顷之茫然(越过)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7、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8、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9、而卒莫消袋也(增长)
io、方:其破荆州(方,当)
n、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12、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13、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1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15、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享用)
六、成语积累
1.遗世独立:超脱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
2.如泣如诉:像哭泣,像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3.余音袅袅:袅袅,声音婉转悠长。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4.一世之雄:一代的英雄。
5.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米粒,比喻非常渺小。
6.杯盘狼籍: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7.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16.2《登泰山记》:
一、挖空训练
(第1段)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
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第2段)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
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磅(),
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微()
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
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贞()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
徂彳来如画,而半山后()雾若带然。
(第3段)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精数十立者,山也。松木()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
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日,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柔()得日或否,绛皓娄
()色,而皆若偻()o
(第4段)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
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漠()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第5段)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千岁(),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笋
(),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第6段)桐城姚鼐记。
【答案】
(第1段)当(在)
(第2段)①磴(石阶)②循(顺着)③崖限(像门槛一样的山崖)④负(背)⑤居(停留)
(第3段)①极天(天边)②或(有的)③驳(杂)④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第4段)①漫(模糊)②当(对着)
(第5段)①平方(平的和方形的)②罅(裂缝)
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
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得分点:以、乘、至于)
②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得分点:定语后置句)
二、知识梳理
一'文体“记”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
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说明,描写,抒情。
(2)游记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
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二、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至U,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止匕;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2.通假字
(1)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少圜(“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3.词类活用
(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4.一词多义
(1)当:
①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
②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
③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
(2)余: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
②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
(3)以: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
②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4)限:
①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
②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
(5)道:
①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
②道少半(走,走路,动词)
(6)有:
①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
(7)及:
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
②及既上(等到,介词)
③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
(8)云:
①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
②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
(9)日:
①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
②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
③是日(天,名词)
(10)漫:
①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
②其远古刻尽漫灭(磨灭,动词)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
者,……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②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
省略。判断句)
③此东海也。(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④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判断句)
(2)定语后置句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定语后
置句)
(3)省略句
①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观道中石刻。(以上
四句均省略主语代词“余”)
②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
③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石刻。后一分句为判断句,
主语是“石刻”,谓语是“自唐显庆以来”)
④生石罅(“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⑤复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谓语:走)
⑥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
⑦中谷绕泰安城下(“中谷”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水”)
典例1储析
1.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的特殊句式一样的一项是()
例:是韩,公之仇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C.生乎吾前(《师说》)D.句读之不知(《师说》)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判断句,"也"为判断句标志。句意:这样韩国就成了您的仇敌。
A.判断句,"也"为判断句标志。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
检查、省察。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吾前生〃。句意:在我前面出生。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句意:不通晓句读。
故选A。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D.蟹六跪而二螯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的“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可是、去h句意:并不是擅长游泳,却能够横渡长江黄河。
A."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可是、去|3。翻译: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
更深。
B.“而〃:连词,表递进,并且。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不断地反省自己。
C.”而〃:连词,表修饰。翻译:站在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
D.“而〃:连词,表并列。翻译: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句意: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B."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句意: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
C."水",名词作动词,游水,游泳。句意: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
D.没有词类活用现象。句意: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
故选D。
4.《师说》中这些表述全部表现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批评指责的一项是()
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⑥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⑥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②是今人教育孩子的做法,作者没有批评指责的意味。
⑤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做法,是作者赞同的做法。
排除这两个句子。
故选A。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有学问有造诣的人。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一般人。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比不上。
D.君子不诲不齿:不屑与之同列,"齿"表并列。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学者”,求学的人。句意: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
故选A。
6.下面句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C.非蛇鳍之穴无可奇疝者(《劝学》)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没必要,不需要。句意: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师父。
B.“风雨〃,都指自然界的风雨。句意: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
C."寄托〃,古义:指寄身,容身;今义:指托付或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
句意:如果没有蛇、鳍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D.”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教育小学生的教育机构。句意:小的方面倒要学习,
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故选Bo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B.吾尝践而望矣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蟹六跪而二螯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连词,表修饰。句意:我曾经整日思索。
A.连词,表因果。句意: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非凡的智慧就会得到。
B.连词,表修饰。句意: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
C.连词,表假设。句意: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D.连词,表并列。句意:螃蟹有六(实为"八〃)条腿,还有两只钳。
故选Bo
8.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木直申绳中:合乎金胡砺则利就:靠近
B.虽有槁奉暴:晒干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劲疾,这里指声音宏大
C.假舆马者假:借助锲而不舍锲:刻
D.君子弟非异也生:出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
D.“生",同"性、资质、秉性。句意: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故选D。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囿先乎吾(坚持)
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示反问语气)
C.余享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
D.六艺经传皆逋习之(全面)圣彘圣(更加)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的能力。
A.固:副词,本来。句意: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故选A。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不拘于时,学于余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皆出于此乎
D.则群聚而笑之授之书面习其句读者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均为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那管他出生年月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从师学习的风尚不再流传很久了!
B.介词,对于。句意:对于自身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辱。/介词,表被动。句意:(子蟠)没有被世
俗局限,跟从我学习。
C.介词,相当于"于",表比较。句意:他们懂得道理自然比我早。/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
句意:大概都出自这个原因吧。
D.连词,表修饰。句意:(士大夫)就聚集起来嘲笑他。/连词,表承接。句意:把书交给他并教
习句读。
故选Ao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合乎
君子博学而日季省乎已参:参加
B.吾尝陵而望矣践:踮起脚后跟
而闻者彰彰:表彰
C.金部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余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D.君子生非异生:出生
郑子之徒徒:徒弟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参,检查。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B.彰,清楚。句意: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D.生,本性、禀赋;徒,类。句意: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郑子这类人。
故选C。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或师患,或不焉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士大夫之族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吾尝终日而思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都是句末语气词。句意: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有的向老师学习,
有的不向老师学习。
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句意:想要人没有疑惑也难啊。/士大夫这一
类人。
C.副词,表揣测,大概;/代词,代指书。句意: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教他读书,
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
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句意:我曾经整天思索。/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
故选A。
13.对下列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魔",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
少等。
B."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多指“君王之子",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被赋予了道
德高尚的含义,如荀子《劝学》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而"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连词,可用以表示并列、承接、递进、转折、修饰等。“锲而
舍之"的"而"和"顺风而呼"的"而"是一样的用法。
D.“金就砺则利","金"在古代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就砺"是指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
是接近、靠近之意,"砺"是指磨刀石。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是一样的用法"错误。表假设/表修饰。句意:(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顺着风向呼喊。
D.正确。句意: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
故选C。
14.下列句子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B.君子博学而且参省乎己
C.糅以为轮,其理中规D.吾尝跋而望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水":名词作动词,游泳。句意:并不善于游泳。
B."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C.”曲〃:形容词作名词,弯度。句意:用猱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
标准了。
D."践〃,动词,踮脚。句意:我曾经踮起脚远望。
故选D。
15.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君子不诙齿:并列。②声非加疾也疾:劲疾。
③虽有槁暴暴:暴发。④圣人无箪师常:经常。
⑤余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⑥而维江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动安全课课件
- 消防安全在心中演讲稿
- 园林公司发展规划
- 语文月考工作总结
- 2021元宵节作文400字
- 有关外贸类实习报告范文合集9篇
- 作业区安全管理经验交流
- 备课组体育工作计划7篇
- 暑假安全家长会6
- 防火消防安全课件31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专题07:回忆性散文阅读(考点串讲)
- 2024年云南省昆明滇中新区公开招聘20人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学问海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教你成为歌唱达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供应商调查评价表(简易版)
- 写字楼保洁服务投标方案
- 河北省石家庄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DB31∕T 1058-2017 燃气用聚乙烯(PE)管道焊接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
- 机械工程学报标准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