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理解推断信息(精准理解、仔细比对)(含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理解推断信息(精准理解、仔细比对)(含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理解推断信息(精准理解、仔细比对)(含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理解推断信息(精准理解、仔细比对)(含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理解推断信息(精准理解、仔细比对)(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推断信息

——精准理解,仔细比对

【复习任务】1.掌握理解重要概念和句子的方法。2.用好比对法,重点突破第1、2题的设题陷

阱。

【考情微观】

考查

年份卷别提问方式命题特点

角度

2020—2023年新高考I、n卷第1、2题均为选择题,

1.下列对原文/材料

新高考I卷命题有同有异。

相关内容的理解和

2020〜2021、理解同:①设项顺序均与原材料段落顺序大体

分析,正确/不正确

2023年新高考分析一致;②大多是信息转述或整合,内容综

的一项是(3分)

II卷内容合性不强;③设误点细小。

1.下列对材料相关信息异:

2022年

内容的梳理,正确第1题:①主要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

新高考n卷

的一项是(3分)分析,重点是重要概念或句子的理解。②

2020〜2023选项多采用对原文重点词句“变形”的

年新高考I卷表述方式,也有不少跨段落的转述。③选

项设误点多为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

2.根据材料(材料一/时态等。整体难度不大。

根据

二)内容/原文内容,第2题:①主要考查根据内容信息进行推

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不正断的能力,兼及多文本间的内容观点概括

2020〜2021、信息

确的一项是(3或比较。②选项的表述有两种形式:一种

2023年新高考合理

分)(其中2020年新是“内容+推断结论”的形式;另一种是

II卷推断

高考II卷为第3题)一个判断句,直接呈现结论。③选项涉及

的文本区域很大,有时是跨材料的概括。

④选项设误点多为无中生有、混淆关系

等。

知识图要

把握其内涵与外延一

内容理解比对词语

区分易混概念一r}识破“曲解文意”等

分析题H-比对句子

下定义表述一

抓结构层次1

「推断有据,识破“于文无据”等

抓关键词语一置,推一一推断合乎逻辑,识破“逻辑失当”等

留心修饰、限制成分一断题

J推断有理,识破“绝对化”等

关注修辞手法及文中位置一

活动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

所谓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就是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词语)和句子。如果不能

准确理解它们,就无法读懂文章。因此,它们是读懂、理解文章的基础,也是答好信息类阅

读第1、2选择题的关键。

(2020・新高考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

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

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

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

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

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

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

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

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

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

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

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

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

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

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另限就研究内

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

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

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

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

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

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

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

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

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ChineseHistorical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

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

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

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

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

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

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

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

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

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

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

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

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

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

并显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

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

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

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

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

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

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

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K整体把握

在完成非连续性文本“三步”阅读后,填出下面表格中的空缺内容。

共同话题历史地理学

材料一材料二

侧重点

我国历史地理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①

两则材料围绕共同话题,分别从我国历5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

材料关系

象角度介绍,二者具有②_____________—关系

答案①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特点②互补

i精做试题

一、综合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

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

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

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

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答案A

解析B项首先要关注前两个分句的逻辑是否得当,原文强调沿革地理研究是治学的基本功,

并非指“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选项归因失当;其次,“但它并没

有独立的学术空间”也与原文表述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

起于西方”相关的信息是“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历史地理学

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表述正确。与“它的研究体现

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相关的信息是“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

生学原理的应用”,表述正确。但“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无中生有,材料二中

的表述是“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且没有“最能”之说,故C项错误。D项“地理

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表述错误,对应的信息在材料二第二段,作者以长江三峡

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以及城市的兴起来论证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而非

说明“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再者,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并列也不合逻辑,

故D项错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

的参考书目。

B.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

的学术视野。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

和研究领域的扩大。

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

划提供重要参考。

答案C

解析C项对应的信息是材料一第六段中“改革开放以来”所引导的内容,其成就得益于多

方面,并没有强调主次轻重,所以“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以偏概

全。

二、对点练

(一)理解重要概念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答案D

解析题干要求理解沿革地理研究范畴,该内容对应的信息主要是材料一第五段中“就研究

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而A、B、C三项分别对应“疆域

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所以,它们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而D项“黄土高原沟壑演

变研究”的关键在于“演变研究”,根据材料二的说法“历史地理学……要从产生、形成、

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所以,它属于历史地理学研究范畴。

[关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筑“文法”的一项是()

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

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

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中国建筑的特征》)

A.中国古建筑的水泥就是“糯米灰浆”。

B.“斗拱”常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

C.古建筑保持立柱和纵横梁组合构架制。

D.古代建筑群重左右对称和中轴线原则。

答案A

解析“中国古建筑的水泥就是‘糯米灰浆'”,这句讲的是建筑的原料,不属于建筑“文

法”。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

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

的原因和规律。(这4点应是答案要点,规范的定义应为:历史地理学是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

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

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的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解析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格式为被定义概念=特征+属概

念(上位概念)。根据材料一“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

一部分”,可知历史地理学的基本属性是一门现代地理学科,或者说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

科。根据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

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概括其本质特征,即具有时空结合的特点。根据材料一的研

究性质和材料二第二段,以及对长江三峡等地貌和武汉等城市的形成和演变,可知历史地理

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研究目的是“寻

找……原因”“探寻其规律”。筛选并整合以上信息,根据下定义多采用判断单句的格式要

求,即可概括出准确、完整的答案。

H点拨关键

理解重要概念含义是指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其含义,即该概念所

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用来交换的劳

动产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事

物或对象。如“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这就是从外延

角度说明森林的含义。

第3题是考查概念外延的,第4题是考查其内涵的。

理解概念,首先要区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者多为概念的属性、特征,后者多为概念

的类别。

其次,要注意易混概念的区别。如沿革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本质不同。

最后,给概念下定义有固定的公式,运用“……是……”"……叫……”等判断句式表

述。

被定义概念=被定义对象的本质特征+邻近属概念。(具体可参见后面“语言文字运用”

板块学案79“语段压缩”)

(二)理解重要句子

5.下列对“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一

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革地理的研究对象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但仍不及历史地理学的涵盖范围广。

B.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乎国计民生,而且其研究内容构成了历史地理学的基础。

C.从沿革地理和历史地理学之间的关系看,后者从属于前者并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D.中国历史地理学形成时间虽晚于沿革地理,但在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不断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A项正确。根据材料一第五段”就研究内容而言,

前者主要是……分支”可知,历史地理学的涵盖范围比沿革地理广。B项正确。材料一第四

段指出“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另根据第六段可知,沿革地理于20世纪

30年代以后开始向历史地理学发展,学术团体禹贡学会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

旨;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了沿革地理的优良传统。可见沿革地理与历史

地理学在学术上是源和流的关系,前者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乃至研究成果都可以为后者所

用。C项错误。首先,原句明确说明二者“有质的区别”,所以它们不可能是从属关系;其

次,根据材料一第五、六段可知,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围更广,所以它也不可能是沿革地理

的组成部分。D项正确。材料一第五段“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

成新的学科”以及第六段第一句说明中国沿革地理成型更早,由第六段最后一句可知选项后

半句表述正确。

[关联教材]请用一个短句概括下面长句的意思,不超过20个字。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

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

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自然选择的证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然选择倾向于保存物种中最为歧异的后代。

解析该句是一个因果关系复句,句意重点在“所以”后。

H点拨关键

对于信息类阅读来说,理解重要句子就是理解那些复杂长句,因为长句表达是这类文章

尤其是论文表达的特点。为此,要注意:

①分析句子结构层次。可依据标点,更可根据句中关联词语来划分层次。

②抓住句中关键词,把握句子核心。

③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定成分,准确理解。

④关注句子修辞及在文中的位置。

活动二运用比对法,识破设题陷阱

(一)如何运用比对法

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判断选项正误的做题方法。它几乎可以适

用于所有的选择题或者说答选择题几乎都要用到比对法。其运用要注意以下三点:

1.比对原则

(1)整体原则

选项在转述或概括文本信息时会有一定程度的跨越,跨句子、段落,甚至材料,筛选时

要注意整体把握材料。

(2)理解原则

不能简单依据选项关键词去筛选文中信息,还要理解该词语的内涵,找同义词、近义词、

有包含或从属关系的词语,确保信息不遗漏。

2.比对角度

(1)内容角度

有三种错误类型:选项中有而原文中没有,原文中有而选项中没有,选项内容与原文内

容意思不一致或相反。

(2)语法角度

检查主语,看选项与原文陈述对象是否一致;检查修饰成分,看选项是否刻意删除或增

加了修饰限定词。

(3)逻辑角度

选项若涉及因果、条件、假设、选择等逻辑关系,即带有“因为……所以……”“只有……

才能……”“如果……就……”"不是……就是……”等关联词时,要检查其与原文逻辑是

否一致。

3.比对敏感词(关键点)

抓住选项中的关键点,既可以快速锁定原文比对范围,又便于快速比对。这个关键点,

一是选项中的核心词语(陈述对象或关键概念),二是选项涉及的敏感词,后者更为重要。

(1)内容理解题常见的敏感词:①表范围的词,如“所有”“全部”“都”“一些”“极

少”“部分”“相关”等;②表程度的词,如“最”“极其”“严重”“非常”“可能”等;

③表时间、结果的词,如“了”“已经”“将要”“完成”“结果”等;④表指代的词,如

“之”“其”“此”“这”“那”等;⑤表关联的词,如“或”“和”“及”“除”等;⑥

表是非的词,如“没有”“无”“无非”等。这些敏感词基本都是试题设置“以偏概全”“混

淆时态”“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混淆是非”等陷阱时常用的词语。

(2)依文推断题除了上面的敏感词外,还有:

①复句间关键词语:表条件的,如“只有……才……”"只要……就……”等;表假设

的,如“如果……就……”"假如……就……”等;表因果的,如“因为……所以……”"之

所以……是因为……”等;表目的的,如“以使”“免得”“为的是”等。抓住这些敏感词,

看看选项与原文原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一致。

②结论性词语,如“由此可见”“说明”“总之”等,表明得出一个新结论。应根据这

些结论性词语看新结论是否成立(是否有据,是否合乎常理等)。

③预测性词语,如“当……时”"……也……”"启示是”“还应该”“将”等,表明

得出一种预测性结论。应看看结论从原文中是否推得出来。

(二)运用比对法,识破第1题“曲解文意”等主要陷阱

命题者常设陷阱

常见设误点阐释辨析标识

指选项中的观点和原文不一致,选项更换

常出现与原文内容类似的复述

曲解文意个别词语或说法,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句或概括句。

或者歪曲原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指选项表述有意把原文中对某类事物某

常出现表范围、程度的词,如

一部分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把

“所有、全部、者B、全、一些、

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

以偏概全极少、部分、相关、必须、一

点、功用等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

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特点、功用。即以部分代整体,以局部代

等。

全局。

指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故意将此事

物表述为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为

彼方面,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常出现一些代词,如“之、其、

张冠李戴点,或者将原文中甲的观点态度(或行为状此、这、那”等;一些连词,

态)说成是乙的观点态度(或行为状态),或如“或、和、及、除”等。

者将与甲事物有关的信息说成是与乙事

物有关的信息。

指命题者对原文中涉及的有关作用、效常出现一些表示程度或范围的

夸大其词果、用途等信息,在选项表述时故意夸大词,如“唯一、极其、稍微、

作用,或加深程度等。更加、分外、尤其”等。

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

常出现一些表示时间、结果的

推测说成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或把已经发

混淆时态关键词,如“了、已经、将要、

生的事实说成是未发生的,又称作混淆已

完成、结果”等。

然和未然。

请用比对法判断选项正误并说明理由。

1.选项:文艺经典在文化层面价值创造和精神构建的要素是发现生命、礼赞自然、敬畏宇宙。

原文:《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它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

礼赞、对宇宙的敬畏。更不要说四大古典名著了,它们博大精深,直至今天,仍然在影响着

我们的文化和教育。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只是一幅书法作品?不是,它

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对宇宙的敬畏”,由此可见,原文是说《兰亭集序》的文

化表达,并不是说“文艺经典”。

2.选项:西方美学的朦胧美与雾里看花同中有异,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雾里看花则借

助迷离恍惚展示美感。

原文:雾里看花,乃是中国美学的又一种境界。它通过迷离恍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不同于西

方美学的朦胧美,它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冠李戴。由原文“雾里看花,乃是中国美学的又一种境界。它通过迷离恍惚产生独

特的美感,不同于西方美学的朦胧美,它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可知,选项把原文中的

“它”换为“西方美学的朦胧美”,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3.选项:比起修饰身体的传统方式,医疗美容手术凭借科技的支持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不仅

见效快而且使得人们可以彻底实现理想的美貌。

原文:借助发型、化妆和体型锻炼等传统方式来修饰身体,总是存在一定限度;凭借科技支

持,医疗美容手术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以彻底实现”曲解文意,原文是“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

4.选项: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

原文: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

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变“或然”为“必然”。由原文“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

议”可知,人工智能的“奇点”不一定会到来。

(三)运用比对法,识破第2题“于文无据”等陷阱

第2题是一种依据信息内容进行推断的题,答题时尤其要立足文本,用好比对法,识破

这类题“于文无据”“逻辑失当”“说法绝对”三种主要陷阱。

1.看推断前提是否有据,识破“于文无据”陷阱

看选项的前提时思考:①前提是否混淆范围,如原文内容是涉及局部的或整体的,而选

项则相反。②前提是否混淆语气,注意前提中表示或然语气的限制语,如“可能”“大

概”“也许”“差不多”“将会”——推断可能成立;前提中表示必然语气的限制语,如“一

定”“必定”“肯定”一推断不能成立;有时则是相反的。这就需要考生仔细比对选项中

的前提与原文信息是否一致。③前提条件在文中是否有依据。

请比对下列选项与原文,识破“于文无据”陷阱。

(1)选项:钱锦书的文学批评实践具有“人化”特点,以彰显文学作品自身的生命力和鲜活的

社会人生气息为目的。

原文:钱锤书在理论上总结出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人化”特点,自己的批评实践也呈现出这

样的特色,“文心”“文气”“肌理”“神韵”等概念常出现其笔下,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活

力、心灵的自由与鲜活的社会人生气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为目的”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钱健书在理论上总结出传统文学批评中的

‘人化’特点,自己的批评实践也呈现出这样的特色……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心灵的自

由与鲜活的社会人生气息”,并不是说钱锦书就是以此为目的。

(2)选项: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最早发现在语法研究上“仪刑西方”是没有出路的。

原文:实践证明,将中国的语言文字研究纳入西方语言学的分析体系之中,终究是方衲圆凿、

治丝益芽。即使是语法研究,一味“仪刑西方”也是没有出路的。语言学家们早已洞察到这

一点。王力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论证了依附西方语法来建

立汉语语法体系是流弊甚多而走不通的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最早”于文无据。原文“语言学家们早已洞察到这一点。王力先生于20世纪30年

代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论证了依附西方语法来建立汉语语法体系是流弊甚多而走

不通的绝路'”说的是王力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没有说“王

力先生是最早发现在语法研究上‘仪刑西方’是没有出路的”。

2.看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识破“逻辑失当”陷阱

比对关系,就是在比对选项与原文语句时注意信息间的联系,既要注意选项句与句之间、

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原文在表述相关意思时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

系,看选项表述的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首先,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

其次,比对每一分句的含意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

有依据。特别要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等现象。

关系类型意义解说关注关键词设误方式

“因为……所以”“因此“因果颠倒、强加因果、遗

因果关系原因产生结果

等漏多因

事件发生所需“只要……就……”"只把充分条件换成必要条

条件关系

要具备的条件有……才”等件,或者相反

两者之间是假把假设当事实或把事实当

假设关系“如果……就……”等

想的情况假设

句与句之间是“同时”“既……又……”

并列关系把并列关系变成其他关系

横向存在的等

按照目的进行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等把选择关系变成并列关系

选择

事件发生有先

承接关系“然后”“于是”等把承接关系变成并列关系

后顺序

先肯定,然后把转折关系的前后语句转

转折关系“但是”“可是”等

部分否定换成其他关系

请比对下列选项与原文,看看推断逻辑失当在哪里。

(1)选项:文艺的“风格就是人格”,所以一个作家的倾向是思想和情感交融的统一体,形成

他的人格的核心。

原文:一个作家总有一种倾向,这种倾向是他毕生生活经验、文化教养和时代风尚所形成的。

它总是思想和情感交融的统一体,形成他的人格的核心。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文艺的“风

格就是人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果倒置。”一个作家的倾向是思想和情感交融的统一体,形成他的人格的核心”不

是结果,而是原因。

(2)选项:只要创作者具有足够的“诚意”,就可以创作出具有最动人和最有“体温”与“活

性”的品质的作品。

原文:散文应当具备或者包含的三个要素就是真诚、自由、妖娇。散文之所以能够绵延许久,

至今还有人喜欢、继续接力的原因,就在于发自写作者“本体”和“内在”的那种具有强大

辐射力与“能量”的“诚意”。这个“诚意”是写作者对整个世界的态度,就是写作者自身

“修为”与胸襟、视野和识见的体现,也才构成了散文最动人和最有“体温”与“活性”的

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诚意”只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条件之一,还有“自由”“妖姨”等条件。而选项中

“只要……就……”把充分条件变成了必要条件。

3.看推断结论是否合理,避免说过头话、绝对化

推断结论是根据文中已有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以此推彼、以己知推

未知、以现在推未来、以整体推局部以及因果互推等。这个结论要避免绝对化。如选项中出

现了“都”“无论”“任何”“一定”“必将”“独有”等绝对化的词语,一要看它能否在

原文中找到与之匹配的信息,二要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常理及人的认识规律。

请比对下列选项与原文,识破“绝对化”陷阱。

(1)选项:“红色经典”在塑造英雄形象时,只要能基于现实主义原则,注重“烟火气”,就

能增强新时代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原文:基于历史真实,追求艺术真实,“红色经典”再生产一定要明白英雄人物首先是“人”,

但更要明白英雄人物之为英雄的超越性和特殊性,因此对其“烟火气”的刻画要有“度”,

再生产要基于现实主义原则,以英雄主义为轴心展开,要回到社会生活的常识、常情、常德,

以增强新时代人民的归属感、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从原文来看,“红色经典”塑造英雄形象要想“增

强新时代人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必须满足“基于历史真实,追求艺术真实”“对其'烟

火气’的刻画要有‘度'”"回到社会生活的常识、常情、常德”等条件。

(2)选项:《边城》故事并不复杂,没有矛盾冲突,没有什么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事件,也

没有黑白分明式的善恶判断。

原文:《边城》故事没有剑拔弩张式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黑白分明式的善恶判断,而只是“不

凑巧”,发展中的事态充满了偶然性,实际上只是人性中善与“异化”初起时的两种力量在

朦胧中碰撞,从而引发了悲剧的萌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没有矛盾冲突”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边城》故事没有剑拔弩张式的矛盾

冲突”。

(说明:设题陷阱类型虽说在第1、2两题中有所侧重,但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对点练案1

一、专项训练

I.请认真比对下列选项与原文,看选项错在何处。

(1)选项: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

业的工作有被AI代替的风险。

原文: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

ChimnayHegde认为,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工作这些工作有

被AI代替的风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工作”以偏概全。原文是“新闻、高等

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工作”。要注意是“某些工作”而不是全部工作。

(2)选项:人们与其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技术与观念的创新,

让机器的“大脑”更好地服务于人。

原文:人们与其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敞开胸怀,欢迎技术进步给工作与生活带来的

改变。指挥机器的是人,人是机器本身,而要让机器的“大脑”更好地服务于人,也离不开

人的主观感受与创新创造。人类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思想与观念的创新,让机器当好“秘

书”,在科学与文化领域一定会取得更深远的突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聚焦于技术与观念的创新”偷换概念。原文是“人类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思想与

观念的创新”,不是“技术与观念的创新”,而是“思想与观念的创新”。

(3)选项:而今,立冬有了新节俗,各种冬季趣味运动会在学校和社区轮番上演,运动迎立冬

即将成为新风尚。

原文:在立冬新节俗中,健身运动是最受欢迎的迎冬活动,各种冬季趣味运动会在学校和社

区轮番上演,运动迎立冬已然成为新风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动迎立冬即将成为新风尚”变已然为未然。原文是“运动迎立冬已然成为新风

尚”,是“已然成为”,而非“即将成为”。

(4)选项:词不能雅到诗的地位,是“诗余”,而曲又比词俗,所以曲是最俗的文学作品形式。

原文:雅化的诗还不得不回向俗化,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

的。词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余”。

词变为曲,不是在文人手里变的,而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

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只是“词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以曲是最俗的文学作品形式”于文无据。原文“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

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是说相较于词而言,曲更俗,没有说曲“最俗”。

(5)选项:兴寄论在生活中的作用是破“过娱论”,反对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反对娱乐

作用。

原文: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唐朝初年,励精图治的唐太宗提出

“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慢之音”,认为“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

于大道,君子耻之”。所谓“释实求华,以人从欲”,就是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也就

是“过娱”。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但过娱,就不是在欣赏美而是在享受丑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对娱乐作用”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反对过娱”而非反对娱乐作用。

(6)选项:在决定倾向之中,情感的作用远远超过思想的作用,可见文艺作品中“情感”比“思

想”更为重要。

原文:提“倾向性”似比提“思想性”较妥,因为在决定倾向之中,情感有时还比思想起更

大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情感的作用远远超过思想的作用”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在决定倾向之中,情感有

时还比思想起更大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历史年代学的作用就是把历史事件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目前流行的公元纪年

方法,是在中世纪到近代初期逐渐地创立、完善和推广的。有了这样一种方法,历史上所发

生的事件都可以井井有条地被安放在这条可以向前和向后无限伸展的时间之线上。而且,世

界上不同地方在其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纪年法上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转换到这一线性的时序中。

这种以数字标记的线性号画,看起来客观、中性,其实不然。虽然每个以数字表现出来

的年代,原本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历史学家在这些年代上开始编排历史事件的时候,

这些年代就被赋予一定的意义。例如,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年,这在西方的历史上

具有特殊的意义;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这一年被认为对近代历史发展有深远意义。这

种被赋予了重要意义的年代,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几乎到处存在。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选

择和倾向性,使一些数字化的时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历史时间承载着意义这一事实说明.

历史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给历史时间确定性质,历史上的年代标记、时代和时期的划分,

是历史学家有意识的活动所引起的结果。(摘自俞金尧《历史学:时间的科学》)

材料二:

在欧洲,有人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历史学家的时间是否不是连续时间,而是“分卷

号画”?

这可能是一种偏见。的确,单纯的纪年法,比如奥林匹克纪年或者公元纪年,都没有在

中国自发产生。中国以朝代和统治纪年,自公元前140年左右以来朝代中又有年号。但中国

的历史学家又想出了一套关于王朝合法性的融贯的“华翔”攀冷,努力把同时代的小王朝、

王国和蛮族的纪年法与所采用的主要时间标度关联起来。

此外,中国的历史编纂绝不限于朝代史的框架,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形式的“通

史”发展起来,以处理包括若干个朝代兴亡在内的长时间历史。

司马光于1084年主持完成了中国最伟大的通史著作——《资治通鉴》,由此书又产生了

另一种体裁,即“纪事本末”。1190年左右,袁枢考虑到《资治通鉴》材料过于庞杂,遂选

出239个论题,在其《通鉴纪事本末》中分别论述,这又给接下来几个世纪创造了一整套历

史体裁。这样中国人便克服了时间的“分段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光巨著的标题——“资治”。历史服务于一项重要的道德目的,

即“资治”,指导行政工作,抑恶扬善。这便是中国历史编纂基本的“零咚”季迨,它是人

类精神的一种崇高努力,尽管会使一些西方现代历史学家感到不快。由这导致的任何看似悖

谬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深藏于一代代中国历史作家心中的一种深刻信念将其化解,那便是社

会的显露和发展过程的一种内在逻辑,一种内在的道,因此“仁心”(善心、不忍人之心、恻

隐之心)终究会得到社会的善果,而不仁之心则会导致无法挽回的罪恶。人们感到这种归纳有

非常充分的经验依据。于是,历史是道的显现。怎么会有人以为中国人的时间意识不如欧洲

人呢?我们甚至可以说,是欧洲人的时间意识不如中国人,因为道在历史中的化现是一个不

断更新的连续过程。[摘自(英)李约瑟《时间、年代学和中国的历史编纂》]

(1)依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举例与相关概念,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选项概念举例

梁启超主张中国历史应以孔子纪年,将孔子生年作为纪年的开

A线性时间

始,以此确立时间之线,方便考古。

深知年号繁多的弊端,朱元璋登基后规定,从他以后的皇帝只

B分段时间

能制定一个年号,并且以此作为祖训。

《汉书》中用汉武帝元朔二年与匈奴的纪年时间进行关联,《新

C“单轨”理论

唐书》中用唐朝年号纪年为沙陀国作列传。

孔子修改了鲁国史书中不合微言大义的部分,删除了无关治道

D“褒贬”理论

人伦的内容,最后编定了《春秋》。

答案B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四个概念的内涵,再看举例是否与其内涵一致。线性时间

的特点是用数字标记历史事件;分段时间是指以朝代和统治纪年;“单轨”理论指把同时代

的小王朝、王国和蛮族的纪年法与所采用的主要时间标度关联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