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文意筛选信息(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概述文意筛选信息(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概述文意筛选信息(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概述文意筛选信息(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概述文意筛选信息(练习)(学生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讲概述文意筛选信息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02重难创新练

03真题实战练

专项训练第一组

一、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

原文: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信于长公主。魏征谏目:“昔汉明帝时,将

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

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目:“尝闻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

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

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选项:长孙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

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二.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

原文:琼性清慎,不发私书。……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

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

尚书崔昂谓琼日:“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日:“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

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选项: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

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三.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

原文:开元四年,(杜暹)迁监察御史,仍往破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耀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更相

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破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型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

不受。左右目:“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

惊,度嫌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

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阑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

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阑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

夷夏之心。

选项: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磺西期间,于阖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

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阑得以安定。

四.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

原文:英宗即位,(蒋贵)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

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

选项: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他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向英宗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

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五.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

原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

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

选项: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

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六、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

原文:(2023新课标II卷)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溯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

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日:"

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选项: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

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七、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

原文:(2023.新课标I卷)子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

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

审其信否焉。"(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选项: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

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专项训练第二组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材料一:

秦围赵之邯郸。此时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干与苕日:“事将奈何矣?”平原

君日:“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

连日:“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方而归之。”仲连见衍而无言。衍曰:“吾视居北围城之中者,皆有

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先生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连日:“彼秦者,弃礼义

而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仲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

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衍目:“先生助之专可?.”连日:“吾将使梁及燕助之。”

衍日:“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连日:“梁未睹秦称帝之害

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连日:“今秦万乘之国,梁亦

万乘之国。俱獴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

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

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衍起,中呼谢日:“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仲连,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三》)

【注】文中的“梁”即“魏国”。

材料二:

人知连之高义,不知连之远识也。至于辞封爵,挥千金,超然远引,终身不见,正如祥麟威凤,自是

战国第一人。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A.平原君对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崇秦王为帝的事没有好的应对办法,乱了方寸,紧急关头请求鲁仲连与魏将

辛垣衍相见。

B.辛垣衍起初并不认为鲁仲连有品德和才能,以为他是个庸人,听了鲁仲连义不帝秦的主张才觉得鲁仲连

是贤明之士。

C.鲁仲连对平原君并无所求,但依然愿为赵国解围,前去游说辛垣衍,宁肯牺牲生命也不帝秦,体现其胸

怀天下之识。

D.鲁仲连排患释难,秦国撤兵之后,平原君想要封赏他,但是他坚决不接受。他的身上展现出了古代士人

的高风亮节。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乃孽,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日:“主

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日:“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目:“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

弗备,口,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日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

伐我不如与之彼犯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

目:“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日:“何故弗与?”

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日:“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

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

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

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日:“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

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日:“邯郸之含序实。''襄子曰:“浚

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

城不浸者三版。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季春。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

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

立至矣。”张孟谈日:“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

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三家分晋》)

A.智伯在蓝台宴会上戏弄韩康子,侮辱段规。智国劝谏智伯做好防备,免招灾祸,他却固执己见、自以为

是,不接受智国的建议。

B.智伯向韩康子、魏桓子索要土地。韩康子、魏桓子和谋士都担心招致进攻,选择出让土地给智伯,暂时

免于灾祸,等待事情变化。

C.赵襄子没有同意把蔡、皋狼两地给智伯,招致三家进攻。他没有采纳随从的建议逃奔长子城和邯郸,经

过权衡后,选择退守晋阳。

D.智伯、韩康子和魏桓子兵围晋阳,引水灌城,魏桓子、韩康子二人经张孟谈晓以利害,才产生动摇,终

于同意与襄子结盟,灭了智伯一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日:“大王之地,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房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

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

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车车三百乘,斩纣

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寺二十万,奋击二十万,

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

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

奉明约,在大王诏之。"魏王日:“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

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

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迎夕.卜,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魏,韩劫

于秦,不敢不听。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

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魏王日:“寡人蠢愚,前计失之。

请称东番,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A.张仪与苏秦面对同一个游说对象,晓以利害,渲染各自主张的好处,这实际上也是另一个刀光剑影的战

场。

B.在说明魏国实力的同时,苏秦又列举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众多事例,还劝谏魏王不要听信那些谗臣的邪说。

C.同是合纵,在苏秦看来必能形成抗衡强秦的联盟和战略,在张仪看来由于利益不同、人心不合,终究会

成为一盘散沙。

D.面对苏秦和张仪的游说,魏王左右摇摆,从中既可见苏秦和张仪的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也可见魏

王缺乏主见。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公名缙,本朝壬辰成进士,授封丘令。时豫州遭流寇蹂蹒,决河败城郭宫室。封其属邑,郊邨相望。

于是招流亡,辟污莱,革耗羡,省徭役,疏刑狱,缉逃人,洁己爱民,邑骏骁有起色。先是有开垦加级令

适制府李公巡行公委曲导至荒区百姓遮诉公具道其故乃得疏豁数千金延津与封接壤,例应协济邮驿,受役

者裹粮数百里外,饥且劳,废耕牧。公议与以刀布,而倩津人办事,上下安之。是时.河决荆隆口,封亦

受巨浸。公与河渠使者议,引支河以分水势,筑遥堤以护民居,均堡夫以防溃溢,清滩地以业穷民,禁采

青以杜骚扰。使者善公策,河乃无患。世祖章皇帝召试,授御史。时上亲带乾纲。条奏竞达御前,如:“三

藩家口滋蕃,渐成尾大不掉;抚臣故有兵柄,宜复给部甲。”癸丑冬,港市倡逆,闽粤告变,皆恃其户口

殷众,识者叹公之先见,恨不早用公策。浙大师自明州移越,值夫已氏®初至,骄横默货,奸人倚之,张皇

作威福,道路以目。公特疏纠参,悉达民困状。上闻震怒,勘问得实,遂罢斥骄帅,选廉能代之,后仍撤

归明州。巡视长芦盐务,公疏:“裕商,所以经国。今私贩皆高牙大麻,实旗人曲庇狡法,仅仅指摘一二

沟湎之余,是舍豺狼而问狐狸也。销引上甲,故事也。生齿有繁简,年岁有丰歉,须通融代销②,商民交益。

若夫负贩肩挑,茕茕觅食,似当弛禁,以沛皇仁。”皆报可。同官雅知公廉而任事,敬礼有加。京师有作

隐语示祸福者,人争奉之为仙。公曰:“此妄男子耳!左道惑众,宪章具在,胡为惑之?”将进纠劾,劝

者力止。未几,果以妖言伏诛。公之持正多如此。

(节选自《大观堂文集•御史余公传》)

【注】①夫己氏:即某人。②通融代销,指盐的运销过程中滞销处引导到畅销处代为销售。

A.余缙时任县令,黄河决堤,不仅给豫州也给封丘带来水患,直接考验他的治理水平。

B.面对河渠使者这位长官,余缙阐述措施时,全面系统,思路清晰,从而获得使者肯定。

C.余缙作为御史,不仅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更能够恪尽职守,多次向皇上仗义执言。

D.余缙认为治国过程中必须重视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封建时代,这种思想是很超前的。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宋人有酷酒者庄氏,其酒常美。或使仆往酷庄氏之酒,其狗能人,使者不敢往,乃酷他家之酒。问日:

“何为不酷庄氏之酒?”对日:“今日庄氏之酒酸。”故曰:不杀其狗则酒酸。桓公问管仲日:“治国何

患?”对日最苦社鼠夫社木而涂之鼠因自托也熏之则木焚灌之则涂毁此所以苦于社鼠也。今人君左右.出

则为势重以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谩侮蔽恶以欺于君,不诛则乱法,诛之则人主官,此亦社鼠也。”故人臣

执柄擅禁,为己者必利,不为己者必害,亦猛狗也。故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则术不行矣。

尧欲传天下于舜。鲸谏目:“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鲸于羽山之郊。

共工又谏口:“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

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日:“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故曰:“不

以其所疑败其所察者难也。”

楚王急召太子。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茄门。天雨,廷中有港,太于遂驱车至于茄门。廷理曰:“丰

不得至茄门。至茄门,非法也。”太子曰:“王召急,不得须无潦。”遂驱之。廷理举殳而击其马,败其

驾。太子入为王泣日:“廷中多潦,驱车至茄门,廷理曰'非法也',举殳击臣马,畋臣驾。王必诛之。”

王日:“前有老主而不逾,后有储主而不属.矜矣!是真吾守法之臣也。”乃益爵二级,而开后门出太子,

使勿复过。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A.酒酿得再好,若有恶犬守门阻拦上门买酒的人,酒就无法卖出去,作者借此类比治国理政,提醒统治者

选人用人很关键。

B.桓公问国家的祸患,管仲认为如果做臣子的独揽大权,就会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取利益,并陷害那些不为

自己所用的大臣。

C.尧想把天下传给舜,但是遭到了鳏和共工的反对,尧坚信自己的眼光,并先后杀死了两人,这种做法受

到了孔子的肯定。

D.楚国太子受命进宫,在的门遭到廷理阻拦,廷理坚持照法律办事,为此不惜得罪太子,这种奉法如一的

做法至今仍有意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本一

(洪武二年)三月癸卯,常遇春、冯宗异等师师经陕西,进克凤翔。初,李思齐之奔凤翔也,上以书

谕之口:“前者遣使通问至今未还岂所使非人忤足下而留之与抑元使适至不能隐而杀之若然亦时势之常。

大丈夫当磊磊落落,岂以小嫌介意哉!朕知足下凤翔不守,则必深入沙漠,以图后举。然非我族类,其心

必异,倘中原相从之众,以塞地荒凉,一旦变生肘腋,妻孥不能相保矣。且冬下本汝南之英,祖宗坟墓所

在,深思远虑,独不及此乎?”思齐得书,有降意。丁丑,冯宗异师至临洗,李思齐穷迫,举城降。临沈

捷奏至,上览毕,即遣使谕徐达目:“李思齐既降,宜进攻庆阳、宁夏。张思道兄弟多诈,若来降,当事

处之,勿堕其计也。”辛丑,元将张良臣以庆阳降。初,张思道在庆阳,闻王师克临沈,惧走宁夏,而使

其弟张良臣、平章姚晖守庆阳。思道至宁夏,与金牌张等俱为扩廓帖木儿所执。良臣以其兄被执,遂以城

降。戊申,良臣复据庆阳叛。达闻,语诸将目:“帝明见万里外,今日之事,果如前言。然良臣之叛,祗

取灭亡耳,当与诸公戮力剪之。”秋七月辛亥,宗异复与徐达谋日:“今大军围庆阳,张良臣虽困,未能

遽下。王保保欲为良臣声援,故令札儿攻原州,欲以救庆阳。请得移军逼关,以扼原州,彼无所施矣。”

达然之,宗异遂以其军西临驿马关.去庆阳三十里而军。八月癸未,徐达克庆阳,良臣父子俱投井中,引

出斩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略定秦晋》)

文本二

谷应泰日:高帝起淮右布衣,定鼎金陵.削平吴汉.奄有荆娄。固已志清中原之民,气吞大河之北矣。

盖论事者动言高皇之英武,而不知平生之谨慎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北伐中原》)

A.李思齐逃奔到凤翔后,皇上写书信对其进行晓谕,李思齐得到书信后,产生了投降的念头。

B.张思道逃往宁夏后,被扩廓帖木儿逮捕,张良臣因此献城投降,但是不久便据城发动叛乱。

C.冯宗异认为,庆阳城不能在短时间内攻克,为了阻止元廷进行救援,应当转移军队扼守原州。

D.谷应泰认为高帝英明神武,具有安定中原百姓的志向,吞并黄河以北的恢弘气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于欲求和亲,会病死。初,单于有异母弟为左大都尉,贤,国人乡之,母闹氏恐单于不立子而立左

大都尉也,乃私使杀之。单于病且死,谓诸贵人:“我子少,不能治国,立弟右谷蠡王。”及单于死,卫

律等与颛渠阅氏谋,匿单于死,诈号单于令,与贵人饮盟,更立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鞋单于。后二年秋,匈

奴入代,杀都尉。单于年少初立,母肉氏不正,国内乖离,常恐汉兵袭之,于是卫律为单于谋:“穿井筑

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汉兵至,无奈我何。即穿井数百,伐材数千。或日胡人不能守城,是遗汉

粮也,卫律乃更谋归汉使不降者苏武、马宏等。马宏者.前副光禄大夫王忠使西国,为匈奴所辱,忠战死,

马宏生得,亦不肯降。故匈奴归此二人,欲以通善意。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

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匈奴见瓯脱王在汉.恐以为道击之,即西北远去,不敢南逐水草,

发人民屯瓯脱。明年,复遣九千骑屯受降城以备汉,北桥余吾,令可度,以备奔走。是时卫律已死。卫律

在时,常言和亲之利,匈奴不信,及死后,兵数困,国益贫。单于弟左谷蠡王思卫律言,欲和亲而恐汉不

听,故不肯先言。然其侵盗益希,遇汉使愈厚,常使左右风汉使者,就以渐致和亲。其后,为谷蠡正死。

明单于使犁污王您也。言酒泉、张越兵益弱。出兵试击,算可复得其地。时没先得降者,闻其计,天子诏

边警备,后无几,右贤王、犁污王四千骑分三队,入目勒、屋兰、番和。张掖太守、属国都尉发兵击,大

破之,得脱者数百人。自是后,向奴不敢入张掖。

(节选自(汉书•匈奴传》)

A.单于因儿子年幼不能执政,临死时传给弟弟右谷蠡王,此时单于的母亲私下派人杀死右谷蠡王,后来是

左谷鼓王做了新单于。

B.马宏是汉朝官员,曾经跟随副光禄大夫王忠出使西域,在与匈奴的战斗中被俘,不愿投降,后来与苏武

等人举等一起被释放回归汉朝。

C.瓯脱王被汉军俘获后,匈奴人远远地迁向西北,他们派遣军队在受降城驻扎防备汉军进攻,又在余吾河

上架设桥梁,准备好退路。

D.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有与汉朝和亲的想法,但是他死后匈奴又开始袭扰汉朝,汉朝事前得到消息并做好

了准备,将匈奴军队击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日:“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今井隆之道,车不得方轨,

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

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畲矣。”

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目:“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较来伐我矣。”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波水上,禽赵王歇。信

慕生得广武君者予千金。有缚致麾下者,信解其缚,东乡坐,师事之。问曰:“仆欲北伐燕,东伐齐,何

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日:“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目:“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

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今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日:“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

东下井隆,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港中,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倾耳以待命者,

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不得攻之不拔情见

势屈旷日持久粮食单竭燕既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刻、串之权未有所分也,此将军

所短也。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口:“然则何由?”广武君对口:“方今为将军计,

莫如按甲休兵,镇抚赵民,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而后遣辨士奉咫尺之书,暴其

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

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目:“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A.广武君认为打仗要扬长避短,他给成安君献上攻击韩信短处的计策,成安君不听,导致身死国灭。

B.韩信打败赵军,杀了成安君和赵王后,重金悬赏捉拿广武君,并向其问计。广武君为韩信详细谋划。

C.韩信把广武君比喻为百里奚,把成安君和自己分别比喻为虞国和秦国的国君,拿出虚心请教的态度。

D.广武君指出,韩信优势和短处很明显:其优势在于连获大胜,威势很盛,但也面临军民困乏的短处。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学反举乡试,学大进。顾益

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铳等二十余

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

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

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目:“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

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燃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

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

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胴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毛唇理,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

仁日:“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

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

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哪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

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

喟然日:“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

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洞:音xi6ng,刺探,得知。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曾因上奏章救戴铳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擅长军事。上杭一战中,他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制敌获胜。

C.王守仁精于计谋。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王守仁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

D.王守仁博学勤思,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以此就创立了阳明学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日讲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安石日:“以天下之大,手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

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贤者,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

舜之时,不能无四凶①。”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写其谗愿,则

皋、稷、契②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诚能使天下人才众多,然后在位之才可以择其人而取足焉。先王之时,人

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故日:取之、任之,非其道故也。所谓取之之道者,何也?先王之取人

也,必于多堂,必于庠序。边众人推其所谓贤能,出之以告于上而察之。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

才之高下而官吏之。此取之之道也。所谓任之之道者,何也?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

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其德厚而才高者以为之长,德薄而才下者以为

之佐属。又以久于其职,则上犯习⑨而知其事,下服驯而安其教,贤者则其功可以至于成,不肖者则其罪可

以至于著;故久其任而待之以考绩之法,故智能才力之士则得尽其智以赴功而不患其事之不终其功之不就

也。偷惰苟且之人,虽欲取容于一时,而顾修辱在其后,安敢不勉乎?若夫无能之人,固知辞避而去矣。

居职任事之日久不胜任之罪,不可以幸而免故也。彼且不敢冒而知辞避矣,尚何有比周、谗谄、争进之人

乎?取之既已详,使之既已当,处之既已久,至其任之也又专焉,而不—以法束缚之,而使之得行其意。

尧、舜之所以理百官而熙众工者,以此而已。然尧、舜之时,其所黜者则闻之矣,盖四凶是也。其所供者,

则皋、稷、契,皆终身一官而不徒。盖其所谓陟者,特加之爵命、禄赐而已耳。此任之之道也。

(选自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注】①四凶:传说为尧、舜时期四个恶名昭著的部族首领;比喻凶残贪婪的朝臣。②皋、稷、契:

传说中舜时的贤臣皋陶、后稷和契。这里借指贤臣。③史习:熟习。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当世人才很多,却还是会有无人辅佐君主的忧虑,王安石认为这是因为皇帝选拔人才的方法并

不高明,求贤的诚意不够。

B.在论述“任之之道”时,王安石提出对于人才要将其任命到与他的能力相匹配的职位上,并且要安排

其长期任职,使之专于此任。

C.任职中,官员是否有能力处理事务都会显露无遗,朝廷对他们进行成绩考核,那些工作不称职的无

能之辈将会被免职处罚。

D.王安石在文中多次提到先王之时的做法,是为了增加自己观点的说服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举

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的用意相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贵贱之于身也,犹条风之时丽也;攀誉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夫秉皓白而不黑,行纯粹而不糅,

处玄冥而不暗,休于天钧而不石为匕孟门、终隆之山不能禁,唯体道能不败。湍漱、旋渊、吕梁之深不能

留也,太行、石涧、飞狐、句望之险不能难也。是故身处江海之上,而神游魏阙之下,非得一原,牛能至

于此哉!

(节选自《淮南子》)

材料二:

简子有臣尹绰、赦厥。简子日:“厥爱我,谏我必不于众人中;绰也不爱我、谏我必于众人中。“尹

绰日:“厥也爱君之丑,而不爱君之过也;臣爱君之过,而不爱君之丑。”孔子曰:“君子哉!尹绰,面

詈不面誉也。”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目:“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

日:“婴&F鸟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子贡问孔子曰:“赐为人下,而未知所以为人下之道也。"孔子曰:“为人下者,其犹土乎?种之则

五谷生焉,掘之则甘泉出焉。草木植焉,禽兽育焉;生人立焉,死人入焉。多其功而不言。为人下者,其

犹土乎?”

孙卿②曰:“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此天下之通义也。有人贵而不能为人上;贱而羞为人下。此奸人之

心也。身不离奸心,而行不离奸道,然而求见誉于众,不亦难乎?“

公叔文子问于史叟曰:“武子胜事赵简子久矣,其宠不解,奚也?"史叟曰:“武子胜博闻多能而位

贱,君亲而近之,致敏以逊③;藐而疏之,则恭而无怨色;入与谋国家,出不见其宠;君赐之禄,知足而辞。

故能久也。”

(节选自《说苑•臣术》)

【注】①石为:同“毁”。②孙卿:荀子,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荀”与“孙”二字

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③逊:谦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获“道”之人身处江海之上,精神仍然内守于心,孟门、终南这样的高山阻挡不住,深潭、吕梁这样

的深渊滞留不了。

B.赵简子认为尹绰不重视他,总是当众指出他的缺点,让他很丢面子;尹绰认为自己做得对,孔子也

认为尹绰的做法是君子之行。

C.随从晏子的官员们反对辞退高缭,他们认为高缭侍奉晏子三年,晏子不仅没有给他爵位,还要辞退

他,这样做不近人情。

D.子贡向孔子请教做人臣应遵循的道理,孔子以土地为喻,告诉他应该像土地一样功劳很大却不在意,

胸怀广阔而无所不容。

四.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时米石万钱,人相食,伦独收养孤兄子、外孙,分粮共食,死生相守,乡里以此贤之。第五伦,字伯

鱼,京兆尹阎兴召为主簿。时长安市未有秩,又铸钱官奸轨所集.无能整齐理之者。兴署伦督铸钱掾.领

长安市。平铃衡,正十财。其后小人争讼,皆云“第五掾所平,市无奸枉”。第五伦每见光武诏书常叹目

此圣主也当何由一得见快矣等辈笑之日汝三皇时人尔说将尚不下安能动万乘主耶伦日:"未遇知己,道不

同故耳。”诸王当归国,诏书选三署郎补王家长吏,除伦为淮阳王医工长。时辈除者多,攀冬,但假印伦,

请于王,王赐之绶。上问第五伦日:“闻卿为吏挝妻父,不过从兄饭,宁有之也?”伦对日:“臣三娶妻

皆无父。臣生遭饥扰攘,米石万钱,不敢妄过人饭。”光武问第五伦日:“闻卿为市掾,人有遗卿母一笥

饼,卿从外来见之,夺母饲,探口中饼出之,有之乎?”对目:“实无此,众人以臣愚蔽,故为出此言耳。”

第五伦性节俭,作会稽郡,虽为二千石,卧布被,自养马,妻炊爨,受俸禄常求赤米,与小吏受等,财留

一月俸,余皆贱果与民饥羸者。第五伦为会稽守,为事征,百姓攀辕扣马呼曰:“舍我何之!”第五伦密

委去。百姓闻之,乘船追之,交错水中,其得民心如此。第五伦为会稽太守,免官归田里,躬与奴共发株

棘田种麦,不东通人物。第五伦为司空,奉公不挠,言议果决,无所依违,诸子谏止,辄叱之。每上封自

作草,不复示掾吏.。或民奏记言便宜,便封上。后自陈老病,以二千石禄俸终厥身。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六)

A.轻时荒之苦,一石米一万钱,以致后来他不敢随意吃别人家的饭。他收养兄长的孩子、外孙,与他们死

生相守。

B.阎兴安排第五伦监督铸钱,并管理长安的市场。第五伦统一衡器,纠正各种量器的偏差,杜绝了买卖中

可能发生的各种纠纷。

C.在诸王都回到他们的封地时,皇帝下诏在三署郎中选人补王家长吏,任命第五伦为淮阳王医工长。第五

伦向皇上请求赐给他绶带。

D.第五伦生性俭朴,受人爱戴。他任会稽太守时盖布被,割草喂马,领赤米,将余粮贱卖给贫困百姓。他

被调走时,百姓乘船追赶他。

五.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郑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城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

子侄皆为成功所杀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时成功已死,其子锦率众欲犯海澄,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

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军械。七年,琅密陈锦负嵋海上,宜急攻之。事下部议,寝其奏。因裁水

师提督,授琅内大臣,隶镶黄旗汉军。二十年,锦死,子克爽幼,诸将刘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学士李

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谕相机进取。琅治军严整,

通阵法,尤善水战,谙海中风候。将出师,值光地请急归,问琅日:“众皆言南风不利,今乃刻六月出师,

何也?”琅日:“北风日夜猛,攻澎湖,未能一战克,风起舟散,将何以战?夏至前后二十余日,风微,

夜尤静。可聚泊大洋。观衅而动,不过七日,举之必矣。即偶有飓凤.此则天意,非人虑所及。郑氏将刘

国轩最骁,以他将守澎湖,虽败,彼必再战。今以国轩守,败则胆落,台湾可不战而下。”及战,云起东

南,轩望见,谓飓作,喜甚。俄,雷声殷殷,国轩推案起日:“天命矣!今且败。”台湾平,人谓琅必父

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日:“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重,不敢顾私

也。”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葬惠安黄塘,赠太子少傅,啰号萼,谥襄庄。

朱天贵,福建莆田人。初为郑锦将。康熙十九年,师下海坛,以所部二万人、舟三百来降授平阳昌卷。

琅攻澎湖,天贵以师会。国轩拒战,天贵以十二舟薄敌垒,杀伤甚众.战益力。俄,中飞炮仆舟中,犹大

呼杀贼,遂卒。赠太子少保,谥忠壮。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七》)

A.在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锦打算进攻海澄,施琅的水军在海门抵挡,杀死了郑锦的部将,缴获了战船、

军械。

B.康熙七年,施琅向皇帝建议应抓紧时间攻打郑锦,但当时兵部搁置了他的建议,接着朝廷免去施琅水师

提督之职。

C.李光地虽然赏识施琅的才干并向皇帝举荐他,但始终反对施琅的出兵时机,在施琅将要攻打澎湖之际把

他召回。

D.朱天贵率领军队积极协助施琅攻打澎湖,不幸被刘国轩的大炮击中倒在船上,他仍然大呼杀敌,最终壮

烈牺牲。

一、(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

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

可也。”然此犹非与操有怨者。臧霸先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

邪相。先是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操定兖州,翕、晖投霸。至是,操使

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操叹其贤。盖操当初起时,方欲帮众力以成事,故

以此奔走天下。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等,皆以嫌忌杀之。荀或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

九锡而胁之死。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矫伪,以济一时之用,所谓以权

术相驭也。

至刘备,一起事即为人心所向。观其三顾诸葛,咨以大计,独有傅岩爰立之风。关、张、赵云,自少

结契,终身奉以周旋,可羁旅奔逃,无寸土可以立业,而数人者患难相随,别无贰志。此因数人者之忠义,

而备亦必有深结其隐微而不可解者矣。至托孤于亮,目:“嗣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君自取之。”千

载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国俱不能得,备独能得之,亦可见以诚待人之

效矣。

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孙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缚日:“子义青州名士,华所托非人

耳。孤是卿知己,勿忧不如意也。”此策之得士也。陆逊镇西陵,权刻印置逊所,每与刘禅、诸葛亮书,

常过示逊,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力者乎?陆逊晚年为杨

竺等所谓,愤郁而死。权后见其子抗,泣目:“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以人主而自

悔其过,开诚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

(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刘备为吕布A所袭B奔C于操D程昱E以备F有雄才G劝操H图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藉,凭借、借助,与《陈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斩”的“藉”意思相同。

B.即,即使,与《桃花源记》中“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的“即”意思不同。

C.固,固然,与《赤壁赋》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

D.但,只是,与《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霸曾为吕布效力,曹操擒捉吕布以后,臧霸为避祸藏匿起来;后来他又被曹操捕获,曹操不计前

嫌,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琅邪相。

B.曹操初起时为图霸业,能笼络人才,甚至能任用曾与己有怨者;势位已定时则猜忌异己,滥杀无辜。

这正是其用人“以权术相驭”的表现。

C.刘备以性情结交忠义之士,以诚待人,故能深得人心;刘备创业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但诸葛亮及

关、张、赵云等人患难相随,忠贞不渝。

D.陆逊镇守西陵时,深得孙权信任,孙权给刘禅、诸葛亮写信,常常给陆逊看,有不妥之处就让他改

定;到了晚年,陆逊遭到谗害,郁郁而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2)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节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

修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

明年南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未

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据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

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

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撰。书成奏御,旧制惟列

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日:“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

公。先公天性劲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

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韩魏公当国,每诸公

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选自《欧阳修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改)

文本二:

鸣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着电,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

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

没也,赤子无所仰虎,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

于门下者,十有六年于兹。闻公之丧,义当匐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恒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

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选自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改)

文本三: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

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方

仁宗皇帝吨朗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

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

之湄。

(选自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