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的世界》解说词第一集
旁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1800年前,东汉王朝步入末路,天下纷争群雄割据,曹魏、蜀汉和东吴鼎足而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代。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三分天下终归一统,至此历时60年的三国时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任由越来越厚重的岁月尘埃遮蔽、掩盖。
片头曲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汉道浮云季风云四海升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第一集大江东去意未销
1700年前,在渭河之滨五丈原,蜀汉丞相诸葛亮与他的老对手司马懿在这里对峙已经上百天了,连年征战的辛劳让诸葛亮不堪重负,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小说《三国演义》这样描述:
诸葛亮仰天长叹,我再也无力临阵讨敌了。夜幕降临,一颗赤色的将星光芒有角划过天际,坠于蜀营内隐隐有声。
大理村是五丈原东侧的一个小山村,达喜全是这个村子里的木匠。15岁那年,他听村里老人们讲,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一种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无论多么崎岖的山路,木牛流马都能如履平地,倍感新鲜的达喜全突发奇想,他也要造一个木牛流马。达喜全文化程度不高,一开始只能听评书、看小说,最后非常吃力的阅读起史籍《三国志》中有关木牛流马的描述。
三十多年后,经过无数次失败,他终于成功的研制出仅靠杠杆驱动的木牛流马。达喜全木匠陕西眉县他怎么能把这做出来,能给这十几万大军把粮食运出来。这是它很神奇,值得去研究、去想象的一个事情。
今年以80高龄的陈翔华曾经担任国家图书馆《文献》杂志主编。从1962年开始,他耗费25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诸葛亮形象史研究》。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缪钺曾说过,陈翔华积25年之功力,写成此30万言之专著,也许有人觉得这未免太笨了,但我愿意以这种“笨”的治学精神,推荐于有远志的青年学人。
陈翔华原主编国家图书馆《文献》杂志大家都知道,一个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计,大家人人都知道,实际上这两个故事都不是诸葛亮,诸葛亮都没有借箭过,也没有在唱这个空城计。
山西解(hai)州关羽出生地
农历四月初八,山西解(hai)州一年一度的关帝庙古庙会在滂沱大雨中如期举行。人们簇拥着三尊明清时代的关帝圣像巡游在解州城的大街小巷。据说解州关帝庙古庙会发端于北宋徽宗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王山(50岁)周至县铁匠打造了一把青龙偃月刀关羽:勇冠三军万人之敌。这是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是他使用什么兵器却无人知晓。《三国志》只是说他:策马刺良于万众中斩其首还。
大刀用于战阵之上,有史籍记载的不早于唐宋时期,但是所有关帝庙里,都有一把青龙偃月刀。
王山铁匠陕西周至县因为关老爷这是武圣,人说只有关老爷才能配得上拿这把青龙偃月刀。
沈伯俊、谭良啸这二位学者,一生都在从事三国文化的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研究由沉寂走向复苏,他们认为编纂一部与学术研究相适应的工具书是当务之急。1989年由二人合编的《三国演义大辞典》出版。
沈伯俊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三国演义大辞典》涉及多方面的历史知识,比如职官、地理、天文、兵器、典故等等,所以针对广大的研究者和读者的需要,我和谭良啸先生我们决定一起来编这么一部《三国演义大辞典》。
横山光辉在日本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漫画家,从1971年开始,37岁的横山光辉以《三国志》为题创作的漫画,在《希望之友》等杂志连续刊载,长达15年之久。他的漫画在日本掀起三国热潮,仅单行本发行就达5000多万册。几乎平均每个日本家庭都有一套,直到今天,漫画《三国志》文库版和再版新书还在发行,并且依然畅销。
另一个对青少年影响极大的三国作品,是由日本光荣株式会社研发的《三国志》系列游戏,这套游戏最早发行于1985年,产品一经上市就引发轰动,成为青少年追逐的目标,到2016年这款三国游戏已经发行了13个版本,仍然受到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玩家在内的热切追捧。
这是明朝嘉靖年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三国演义》版本。这部书正文第一页有这样一段文字: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平阳侯指的是曾经出任平阳侯相的陈寿,就是史书《三国志》的作者。那么罗本是谁呢?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活在元末明初时期,对于他的身世以及他的创作经历,今天的人们并不是十分确切的了解。研究者只是从他创作过杂剧和小说的经历,来推测他应该是被称作书会先生的职业文人。那时期通俗文艺作家的地位不高,就如同这幅明代壁画所表现的,只是浪迹江湖的下九流中的一员。而罗贯中的籍贯则一直是个谜,直到今天山东东平人和山西太原人的两种主要观点仍然相持不下。
沈伯俊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尽管罗贯中只是当时的一个下层文人,平生遭际是不顺的,他没有进入官场,但是他在艺术上的创造、他的成就和影响,却远远超出了同时诸多名公巨卿、风云之士。一部《三国演义》就使他享有不朽的声名,完全有资格进入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不朽作家的行列。
近代以来,随着考古学、人类学和生命科学等实证科学的长足进步,学界对三国历史或者三国文化的研究早已超出仅对历史典籍进行考证的传统领域,并且取得了惊人的学术成果。
2013年,权威国际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刊登了一篇论文引发世人关注。论文内容是关于曹操家族遗传基因DNA研究的最新成果,主持这项研究课题的是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韩昇和人类学教授李辉。韩昇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全国有多少曹姓,一调查七百七十万,我们重点查曹氏族谱,传下来一百一十多份,全查。看他这个到底曹姓怎么来的,有哪些是曹操的后人,它今天的分布情况怎么样?李辉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我们后来找到8家,实际上找到了9家,家谱里面记载,或者有其他的文字证据,记载他们是曹操后代的这个家族。结果一测发现有七家是一样的,而且他们做出来的代表着家族标记的这个Y染色体类型,叫O2*F1462类型,在普通的汉族里面是很罕见的。
DNA检测的比对样本十分关键,也就是说主人公曹操的DNA从哪里提取呢?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安徽亳州发掘的曹氏宗族墓中,出土了两颗牙齿,据考证是曹操的叔祖父曹鼎的牙齿。课题组对这颗牙齿也进行了DNA检测,它也同样具有那种罕见的染色体。这样一来,百分之百的证明,曹操的Y染色体类型就是这种类型。
韩昇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做曹操是一只麻雀,我们只是解剖一只麻雀,我们要打通的是用遗传生物学研究历史,要打通这条路。这些路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们这些年一直在积极推进的就是建立中国古民族各个民族的基因,我们要把它全部建立起来,我们要根据这么大的宏大的研究里面,我们要展示出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是怎么大融合,是怎么形成的。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他描述的是一幅瞽书艺人为村民说书的场景。
早在北宋时期,大文豪苏轼在他的随笔集《东坡志林》里讲了一个跟说书有关的故事,他说城里人家但凡有小孩儿淘气无暇管教,便给些钱让他去听书。孩子们听到刘备战败就郁郁不乐,还有哭鼻子的,而听到曹操战败就一齐大声叫好。
虞云国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那就是说三分,说三分就是说三国分立,也有一个著名的演员叫做霍四究,这就说明在北宋的瓦子勾栏里面,《三国志》的故事已经成为讲史的热门话题,成为一个招牌性的节目。
上世纪80年代,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在广播电台演播的评书《三国演义》轰动一时,那也是三国的一个高潮,每到中午十二点半长书连播时间,各个城市万人空巷,可以说那个年代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听过他播的《三国演义》。
地处雁北的山西定襄,流传着一种古老的社火表演,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村民顶盔贯甲,手持兵刃,将1000多年前的战争重现在人们面前。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大马社火就盛行于雁北地区,他们最常表演的剧目是三国时期的官渡大战。
小说《三国演义》成书400多年后,随着京剧的诞生,1000多年前的三国故事开启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在梨园行有句俗语:“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尽的三列国”,意思是戏曲舞台上演绎的故事以三国戏为最多。这时候高台上的生旦净末丑将一个个三国人物和他们的忠肝义胆、奸诈仁厚、义薄云天,刻画的惟妙惟肖,深入人心。三国故事由此进入了一个流传最为广泛的时期。
这张唱片是京剧《甘露寺》当中乔玄的经典唱段,演唱者是著名的京剧演员马连良,1930年这张唱片刚一上市发行,就大获戏迷们的好评。可是很快有人向马连良指出,唱句“他有个二弟寿亭侯”是错的。寿亭侯的前面少了一个“汉”字,应该唱作“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马连良向行家请教后,立即要求唱片公司销毁片模,并且将尚未售出的唱片全部买回来,由他亲手划下了这道深深的印痕。有人对此非常惋惜,马连良却说:“虽然只是一字只差,若是以讹传讹,岂不贻害后人?”
石麟教授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说汉-寿亭侯这样断是不对的,他不是汉代的寿亭侯,不是这个意思,汉寿是个地名,亭侯不是爵位很高的侯,亭就是比县还小的一级单位,汉寿这个亭的这个地方的一个侯,侯爵。其实这一字之差并不是马连良的错,现在流行的《三国演义》大多是经过清人毛宗岗父子批注校改的版本。在毛宗岗之前的版本当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官渡之战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立了大功,曹操封他汉寿亭侯并授以官印,但是关羽拒不接受,于是曹操在寿亭侯前加了个汉字,关羽笑着说“丞相知吾意也”,这才欣然拜领。相信这样的描写是作者罗贯中的煞费苦心,他为了突出关羽“降汉不降曹”的忠义之情,抓住这个汉字大作文章,一个汉字的增减,使得关羽的品格顿时高大了许多。
鲁小俊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这个汉,代表了正统,代表了关羽对汉室的忠心。所以有这个汉字在前面,大家很容易往这个忠心,往这个汉朝往汉室这个方面来想。然而,数百年来,人们从情感上都认同和沿袭了罗贯中精心构思的“降汉不降曹”的情节,而关公义薄云天大义凛然的形象,更是与这个汉字的有无密切相关。
当三国时代的历史烟云渐渐消散,数百位名留青史的三国人物中,最终惟有关羽称王封圣,享尽了天下的人间香火。分别在:西藏拉萨英国伦敦唐人街台南日本横滨美国纽约都建有关帝庙。
狭义的三国从魏文帝曹丕登基算起不过60年,广义的三国从汉末黄巾起义算起也不超过100年。在世人的心目中,那是一个群雄逐鹿、英雄豪杰辈出的年代,可是虽然不过短短的百年,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扰攘的时代。一生征战不息、荡平群雄的曹操,在他的名篇《蒿里行》发出了长长的叹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就是这短短的一百年,战争、疾疫、灾荒和饥馑不仅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全国的人口数量在这期间也出现了急剧的下降。
王利锁教授河南大学文学院《蒿里行》它是用概括的全景式的扫描了这场战争前后的过程,他跟我们旁观者不一样,他是亲历者,他知道整个过程发生的背景,他也知道这个结果,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也正是站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说钟惺在《古诗归》当中说这首诗是“汉末实录,真史诗也”。
朱子彦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东汉末年,三国这一段时间,人口大幅度的减少,这个减少数字不是一般的减少,大幅度的减少从5900多万(官方统计的)下降到不到1000万,只有700多万人。胡守钧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减少的这么快那就是战争的原因了,战争、瘟疫、饥饿都来了,民不聊生甚至导致人吃人,三国时候也人吃人,反正战乱就要人吃人的。
三国时期人口户数到底是多少?由于缺乏充分的史料,这个问题几乎成为中国古代人口史的一个盲点。传统观点认为,三国时期的人口低谷只有700多万,但是现代学者并不认同这个统计数据,他们估算这一时期的人口低谷,大约在2000万左右。即便如此,中国历史上人口数量最少的时期,也非三国莫属。
谭邦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这段历史,我们一般的传播观念是这是一段英雄辈出的时光,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其实我们如果找到一些角度,深入到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三国的历史是中国人一段巨大的历史悲剧。”小说《三国演义》成书后,很快就成为坊间最为风靡的书籍。
1943年史学大家吕思勉在撰写《三国史话》时就说:现在的中国书籍行销最广的是《三国演义》。
据书业中人说,它的销数年年是各种书籍中的第一。不仅在中国该如此,当《三国演义》传到近邻东亚各国时也广受欢迎,特别在日本、朝鲜和越南,其流行程度甚至比中国还有过之。日本和韩国至今还保存着在中国已经失传的多种《三国演义》早期版本。
作为《三国演义》前身的《三国志平话》,最早见于记载的不是中文典籍,而是14世纪高丽时代的一本汉语教科书《老乞大》,书中有一段讲述高丽的商人在北京买书的情节,文中所列书目中就有《三国志平话》。这就是那本高丽商人要买的《三国志平话》,它刊刻于距今近700年前的元代英宗至治年间,现在作为孤本收藏于日本内阁文库。
而小说《三国演义》传入日本的时间大约在十七世纪的前半叶。1691年全文翻译的第一部外国小说日文《三国演义》在(日本)京都栗山伊右卫书坊印刷出版。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三国演义》的外译本。
渡边义浩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三国是日本出版界一个非常大的主题,《三国志演义》在日本有五、六种翻译的版本一直在发行。其中1972年立间介先生出版的译本是经过多次翻译再版的,凡是以立间先生翻译的《三国》为基础或与之相关的书,发行量都已经超过了100万册。
竹内真彦教授日本龙谷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日本最为流行的大多都是吉川英治先生写的小说《三国志》,他的《三国志》虽然是以《三国演义》为基础,可是吉川先生加入了很多自己改编的内容,尤其是九零年代以后,凡是带有三国字样的书籍或者漫画都非常畅销。
已有130年历史的日本二松学舍大学,有一个专门学习《三国演义》的研究班,这6名学生从小就痴迷《三国演义》,大学三、四年级能够专心研读中文原著,也是实现了他们儿时的一个梦想。依照三国班的惯例,伊藤教授会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从众多三国人物当中给他们挑选一个恰当的名字。更深岐山背秋风阵云暗暗五丈原奈何蜀军旗无光鼓角寂寂今无声这是日本著名诗人土井晚翠的长诗《星落秋风五丈原》。明治年间在日本被节选收进中学课本,并且谱成了曲广为传唱。
对于日本人来说,最受喜爱的三国人物不是关羽也不是赵云,而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甚至可以说日本的三国热其实是诸葛亮热。
中川谕教授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三国演义》的故事里有许多英雄人物,日本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诸葛亮呢?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诸葛亮的人生有一种悲剧性。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蜀汉大军准备北伐曹魏的时候,他上表后主刘禅:“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人们由此得知,诸葛亮的躬耕地在南阳郡。
东晋史家习凿齿在他的《汉晋春秋》中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南阳后来属河南省管辖,襄阳则在湖北省境内,两地都分别建有供后人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而且都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可是由于史料记载过于简略,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到底是在南阳还是襄阳?就成为后世一桩难解难分的公案。
清朝道光年间湖北人顾嘉蘅出任南阳知府,他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十分敬佩,处处以诸葛亮为楷模,勤政、廉洁、保地方平安,造福一方百姓。在他任内,当时河南、湖北文人争诸葛亮躬耕地争论不休,各自引经据典,都以把躬耕地列入本省为荣,这种争论既是学术之争,却也免不了地方意气之争,这是顾嘉蘅力排众议,写下了这副著名的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如同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在刘禹锡看来,名高天下的诸葛亮具备传统儒家要求的最高道德标准,他高尚的德操才应该是后世敬仰的典范。
梁满仓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南阳襄阳之争,争的有几百年了,他们到底争的是什么呢?从实质上说,他们争的是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崇拜,争的是能生活在诸葛亮躬耕地上的一种荣耀,一种自豪。”
民间一直流传这这样一句俗语,“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大意是告诫上了年岁的人,《三国演义》充斥着尔虞我诈的权谋、勾心斗角的权术。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有学者认为,单从人们使用成语、俗语这个角度来看,《三国演义》一书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它是中文世界成语、俗语的一个重要的源头。
张靖龙教授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的一些成语其实是从三国的历史中演化而来的,比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鱼得水”;也有些是直接从《三国演义》里面来的,比如“初出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有些俗谚是从三国故事引申而来的,表达了老百姓的理解和评价,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所以说《三国演义》就像一个巨大的湖,汇集了诸多水源,融会贯通,奔流到海,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从童年时代就开始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当中,伴随着人们一同成长,它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语汇,更是潜移默化的雕琢、塑造着整个民族的性格。王玉德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三国的世界,它主要就是一个精神的世界,精神的世界我最欣赏的,就是关公的精神世界。吴兆路主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延庆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一模试题 物理(含答案)
- 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25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英语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廊坊市广阳区2025年小升初素养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湖北省黄石市育英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高考生物试题模拟试卷含解析
- 日喀则地区定日县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沈阳体育学院《水土保持工程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达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联合测试卷语文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第三次质量预测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初中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 合作商务方案
- 档案数字化培训课件
- 母与子性可行性报告
- 口腔行业人效分析
- 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 华为QSA审核报告
- 闪耀明天 二声部合唱简谱
- 停车场铺设建渣施工方案
- 常见疾病随访服务表-随访表
- 口腔科麻药管理制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