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市金鸡亭中学2024-2025学年(上)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温馨提醒:1.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20分钟;

2.全卷分四个部分,共21题,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时光荏苒,展开那本回忆的手册,少年成长的欢笑与泪水,蜕变与领悟,悉数于此珍藏。

无数真切的情感,纷繁多样,缱绻心间。感恩节临近,学校计划开展“情满人间”的主题活

动,请根据以下提示,完成任务。

任务一:思古•传真意

1.根据语境,将下列古诗文补充完整。(12分)

古诗文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徜徉其间,你会惊喜地发现:景纷呈,情各异,

志亦殊。观海则意溢于海,能领略到“水何澹澹,①。”的磅礴壮观;

我们能欣赏到“潮平两岸阔,②。”的美景;能体会到“峨眉山月半轮

秋,③。”景色的融合变幻;愁难遣,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望

乡关而愁:“④,一夜征人尽望乡。”;岑参在重阳之日,联想到

都城沦陷的菊花,发出“⑤,应傍战场开。”的悲叹;马致远走在凄

凉的深秋,倍感思乡之切,吟到“⑥,夕阳西下,⑦。”;

李白寄情于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⑧。”情如此动人,志亦坚定不

移,孔子告诫我们,“⑨,⑩。”人要有志向且坚定

不移,不可轻易改变;君子不贪图不义之财,“⑪,⑫。”

【答案】

①山岛竦峙②风正一帆悬③影入平羌江水流

④不知何处吹芦管⑤遥怜故园菊⑥古道西风瘦马

⑦断肠人在天涯⑧随君直到夜郎西⑨三军可夺帅也

⑩匹夫不可夺志也物义而富且贵⑫f我如浮云

2.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当我们感到迷茫的时候,朋友就像是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当我们感到

孤单无助的时候,朋友会给予我们温暖的慰藉①o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一幅

幅画卷,让人()。友情,如同清晨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②,宁静

美好。它照亮了我们的世界,只要风雨如磐,也能找到希望的曙光。

友情,如同独特的酒,需要酝甲(niang)珍藏,愈久弥香。我们同喜乐,共

悲伤,这些()的记忆,被我们深深(zhO)乙蓄在心中。当我们找到了

()的朋友,还需要用心经营,方能“友谊天长地久”。让我们抖擞精神,不断

完善自我,为友谊注入新的活力。

(1)依次写出①②和甲乙处相应的拼音或汉字。(4分)

①②甲乙

【答案】①j是②Un甲:酿乙:贮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3分)

A.心满意足患难与共志同道合

B.心满意足同甘共苦物以类聚

C.心旷神怡患难与共物以类聚

D.心旷神怡同甘共苦志同道合

【答案】

心满意足:指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让自己觉得满意;心旷

神怡:指心情愉快,精神舒畅。此处形容友情带来的感受,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和放松,“心旷神怡”更合适;

患难与共:指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同甘共苦:意思是共同

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此处形容朋友之间一起经历的各种情况,不仅有困难还有幸福

时刻。“同甘共苦”更合适;

物以类聚:指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现多比喻坏人和坏人常在一起,一般用于贬义;志同

道合: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在形容朋友关系时,

应是积极正面的表达,对美好友情的描述,“志同道合”更合适。故选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答案】即使风雨如磐,也能找到希望的曙光。

任务二:访古•探真情

阅读古诗文,完成题目。(24分)

【甲】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日: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日:“大军至一

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

谓日:“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丁】

(1)子路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2)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论语》

3.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标题“江南”,指湖南一带。杜甫和李龟年重逢是在潭州(今湖南长沙)。

B.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

开元盛世的繁华。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答案】C.甲诗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寓情于景,不是直抒胸臆,

通过“落花”这一晚春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

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4.联系材料,结合【甲】诗,分析“落花”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材料链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甲诗既抒发了对个人身世的悲叹,也表达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材料中的落花抒发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担忧和牵挂之情。

5.下列对【乙】【丙】两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文中的元方是一个知礼懂信之人。

B.丙文中因为荀巨伯的殊死抗敌而迫使胡人撤军。

C.乙丙两文都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谋篇布局的。

D.乙丙两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答案】B.根据“贼相谓日:“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可知,因为胡人被荀巨伯的重情重义而感动所以主动撤军。故选B。

6.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分)

加点字词方法提示释义(只填汉字)

联系成语解释词义。

日中不至(1)至:______

蜂拥而至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值:①价钱;②值得;③碰

值胡贼攻郡(2)值:______

至IJ,遇上。(《汉语大词

典》)

根据形旁推断字义。

隼巨伯日幸艮也。从言胃(3)谓:______

Wo(《说文解字》)

【答案】(1)至!J,到达(2)碰到,遇上(3)对.....说

7.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答案】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案】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丢下对方离开。(重点解释“期”、“委”、“去”)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答案】朋友身患重病,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重点解释

"疾”、“宁"、"以")

9.四则材料都写到了朋友之间的交往,请联系材料,并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你从四则材

料中懂得的交友之道。(4分)

孔子教导人们与人交往应讲求诚信,真诚待人,正如甲文中陈太丘的朋友与陈太丘约定中午

见面,却失约,还对子骂父,既无信又无礼,元方据理驳斥,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乙

文告诉我们交友要重情义,不背叛。荀巨伯在朋友病重有危险时,坚决不离开,甚至愿意用

自己的生命代替朋友的生命,他的义举感动了贼寇,保全了郡城和朋友。杜甫和李龟年在乱

世重逢,会为彼此悲惨的遭遇慨叹哀婉,互相珍视,互相慰藉。(分析甲乙丙丁四则文段4

分)

译文:

【丙】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

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

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胡人军队已经来到,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整个城都

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

舍弃他而离开,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胡兵听后相互议论说到:“我们这些

不懂道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

此获救。

任务三:阅读,思成长

(一)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6分)

10.《西游记》中“紧箍儿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探究下表中唐僧三次念

“紧箍儿咒”的不同原因,并分析孙悟空的成长与变化。

精读片段探究原因分析人物

①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唐僧从①观音菩萨阅读《西游记》整本书,你

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处得到紧箍,骗孙悟空戴会发现唐僧念“紧箍儿咒”

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上。孙悟空疼痛难忍,盛的次数越来越少,可见孙

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怒之下,欲害唐僧,唐僧悟空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

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念咒自卫。(1分)变化?(2分)

再莫念!再莫念!”⑤由冲动、急躁、易怒日趋

②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孙悟空②三打白骨精成熟、稳重、理性。——

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概括情节)时,③

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宽厚仁慈(人物性格)的

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唐僧念咒加以阻止。(2

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分)

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

了二十遍。

③沙僧果起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唐僧为了④辨别真假悟

我同你到师父面前辨个真假去。”这空

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三而念紧箍儿咒。(1分)

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4题。(18分)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

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

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娱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

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

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

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区

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兜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

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

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我们在

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③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

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

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

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

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B.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

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

挺高兴。长大后,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

年父子成兄弟。”

④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

还未从幼儿园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

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

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

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

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⑤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

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

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11.【写人离不开记事】作者把“父爱”放在许多具体的事件中写,将父亲写“活”了。请

你对文章进行梳理,把表格填写完整。(4分)

发生时间典型事件

春天,不到清明(1)

(2)父亲为孩子们制作各式各样的水晶球和灯。

(3)父亲拉胡琴,陪着几个孩子唱戏。

长大后(4)

12.【写人要关注细节】细心观察,好的文章总在细微之处见匠心。请按要求赏析文中这些

语句。(6分)

(1)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兜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

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赏析)

(2)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场。(从修辞或用

词角度赏析)

13.【记事安排好结构】有同学认为文章第④段主要是写“我”和儿子,对父亲形象塑造作

用不大,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发表你的看法。(4分)

14.【写人要抓住情感】亲子之情是纯粹的、美好的,但亲子间的相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

结合《秋天的怀念》以及本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它们的不同。(4分)

【参考答案】

(4分)11.(1)父亲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自己制作的风筝(2)清明节

前(3)我上初中时(4)父亲喝酒给我也倒一杯。(要点与评分:一点1分)

12.(3分)(1)动作描写,“裁成”“逗拢”“粘牢”三个动词,生动描绘出

了父亲做水晶球的细心和心灵手巧,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拜和敬爱之情。(3

分)(要点与评分:准确点出动作描写1分,分析2分。)

(3分)(2)排比手法(关联词“没有”“只”),三个“没有”连用,体现出

了这场戏的无趣,而父亲却乐在其中,耐心地陪伴着“我”,从侧面表现出父亲

对我深沉的爱。(要点与评分:准确点出修辞1分,分析2分。)

(4分)13.不可以。内容上:记叙了“我”学拼音给孩子回信;对孩子谈恋爱,

我“闻而不问”;乐意让孩子、孙女叫“我”一“老头子”。揭示文章主旨,

展现了一种平等和谐地家风,也是爱的传承,赞扬父亲的教育观。结构上:起到

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父亲对“我”的关爱和陪伴,为结尾作铺垫。(要

点与评分:仅判断不给分,内容上的作用2分,结构上的作用2分。只判断不写理由不给

分。)

(4分)14.《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对“我”的爱是深沉的,默默付出的,总是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而“我”对母亲的爱一开始并不理解,在

母亲过世后才幡然悔悟。本文中“我”和父亲的相处是平等和谐的,父亲会陪

“我”唱戏,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并不强求等。(要点与评分:各2分,

要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

①茶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饮料,福建人向来爱饮茶,而且形成了一套茶俗。旧时达官贵

人,豪商巨贾,在人际交往中,在做生意时,都离不开茶,每当寡僚或客人到时,主人总

要以茶相待,说声"请茶";送走客人时也要说声"看茶"。有时话不授机或主人另有他事,

草结束会客,也以"看茶"逐客,此时来客要知趣告退,否则自讨没趣。

②一般老百姓迎送亲友,亦以清茶一杯。每当亲友离乡背井到海外谋生时,人们多要

送些礼品,这礼品中少不了茶叶。茶叶,福建人都叫"茶心",运茶心,为了要出走的人把

家乡的心意记在心中,不要忘了老家。出外谋生的人,到了海外后,免不了会寄些钱回老

家给亲友,人们也把它与茶联系超来叫"茶资”,意思是给乡亲们买些茶喝。平时,人们相

互交往中,更少不了茶,互相聊聊叫"喝茶谈天"或到茶馆"以茶闲聊"。有时谁做了错事要

向亲友、邻居认错,最简单而又最诚恳的做法也是喝茶,叫"敬"或叫"谢茶"。

③在民间儿女定亲、娶嫁更少不了茶。定亲要喝定亲茶,那是女家喝男家的,谓“喝男

家茶礼”,新嫁过门的新娘首先要给公婆敬茶,然后请亲友、客人饮茶,婚宴上新娘要给亲

友敬茶,闹新房看新娘时,新娘要给来客敬茶。以上合称新娘"三敬茶"。

④福建茶俗中最有意愿的是"功夫茶"。其所以称功夫茶,有两个意思,一是制茶过程

费时间,二是泡茶方式也颇费时间。

⑤功夫茶不仅讲究茶叶,而且讲究茶具、用水、火候和饮茶技术。茶叶要精选好的,

茶具包括陶制冲缸盖瓯和小茶杯,它们分别用茶盘和茶碗盛起来。客人来时用陶壶在炭火

上烧开水,然后泡茶。泡茶时先用开水冲洗茶壶茶杯,接下去即泡茶,泡时讲究高冲、低

泡。高冲至满溢,是谓让乾坤在壶中酝酿。其实那样可以翻动茶叶,并把茶叶中的杂质冲

上来,并用杯盖刮掉,为了清洁。低泡是斟茶要低,为了不使茶水走香走味。通常是先环

回斟,取名"关公巡城"。壶里茶水将尽时,就逐杯点滴,称"韩信点兵"。而后加开水如此

歇次,再换上新茶叶。品茶时要用口啜,慢慢咽下,饮完茶再闻探杯。这功夫茶,也叫“饮

安乐茶”,即其乐无穷之意。

⑥需要提一笔的,常饮茶的人都清楚,品茶也是品水,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的味道

和颜色,故功夫茶除了注意茶叶质量,也讲究用水。比较讲究的功夫茶,通常有"茶配",

即配以糖果、蜜饯之类。有茶配的叫"全茶",否则只能叫"半茶"。

⑦功夫茶盛行于闽南地区,其他地区则不大讲这些,但以茶招待客人则是八闽通行

的。

(摘编自《福建旅游》)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福建人向来爱饮茶,八闽的茶俗丰富多样,饶有兴趣。

B.文章采用时间顺序,分别介绍八闽茶俗的多样性发展。

C.品茶也是品水,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的味道和颜色。

D.功夫茶盛行于闽南地区,有"全茶"与"半茶"之分。

16.八闽有哪些茶俗?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17.请根据文章第⑤段概括功夫茶的泡茶三大步骤。(3分)

15.B16.①旧时达官贵人,豪商巨贾"请茶""看茶"习俗:②老百姓"茶心""茶资",

“喝茶聊天""谢茶"习俗:③婚嫁时的茶俗:④“功夫茶"茶俗。17.①开水冲洗茶壶茶

杯;②泡茶时"高冲、低泡”;③先环回斟,后逐杯点滴(而后再加开水如此数次)。

【解析】15.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B.文章采用的是“逻辑顺序”来介绍八闽茶俗的多样性发展的。不是"时间顺序"。

故选Bo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与概括。文章第①段主要介绍了旧时达官贵人,豪商巨贾,在人际

交往中的"请茶"和"看茶"习俗;文章第②段主要介绍了一般老百姓迎送亲友时的"茶心""茶

资"和"喝茶聊天""谢茶"的习俗:文章第③段主要介绍了在民间儿女定亲、娶嫁时的“喝男

家茶礼""三敬茶”等习俗;文章④〜⑦段主要介绍了福建茶俗中最有意愿的“功夫茶"。据此

概括作答。

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文章第⑤段重点介绍了"功夫茶”的泡茶过程,可依据

“泡茶时先用开水冲洗茶壶茶杯,接下去即泡茶,泡时讲究高冲、低泡”"通常是先环回斟,

取名‘关公巡城壶里茶水将尽时,就逐杯点滴,称‘韩信点兵而后加开水如此歇次,再

换上新茶叶”等内容依次概括作答即可。

(四)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材料一】

“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总的来说就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关于汉服的最

早起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黄帝时期。如《史记》日:“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但是随

着现代考古学的兴起,考古学家认为汉服起源于商周时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汉服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基本的遮羞、取暖、审美的意涵外,

最重要的还是其所代表的文化、政治含义。我们知道中国古称“华夏”,华夏这个词本身就

具有文明的含义。如《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日华,大国日夏。”而《左传正义•定公

十年》则疏日:“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这里提到两个概念,

即中国和华夏,它们都是一个文化概念,即代表了一种文明的发达程度。基于此,中国便有

了“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材料二】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礼仪大师,在他的言论当中,有一句可以引申到着装且最具概括性的

话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从服

装的角度进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质是本质,文是打扮,一个人的本质好但不会打扮,

就显得粗糙了;如果本质差但打扮过头,就显得虚假了。只有本质和打扮配合恰当,才能算

是君子。

有一次,子路穿得非常华丽地来见孔子。孔子说:“子路啊,你为什么要穿得这样华丽

呢?你今天穿得这么华丽,脸上还得意洋洋的,天下还有谁愿意跟你接近,对你说真话啊?”

子路恍然大悟,赶紧回家换了一身普通的衣服。

这件事中,孔子好像是反对学生穿着华丽的,不喜欢“文胜质”;而在另一个故事中,

孔子表达了对“质胜文”的态度。据记载,孔子曾经带着弟子去访问子桑伯子。子桑伯子是

一位德行和才能很高的隐土,对穿着打扮、待人接物就少了些讲究。所以,他那天既没戴冠

也没穿待客的衣服。孔子的弟子看见有人对自己的老师不礼貌,很不高兴,在回来的路上就

说:“老师啊,你为什么要来见这样一个人呢?”孔子说:“这个人'质'很美但没有'文',

我要说服他,让他'文'一点,这样就完美了。”

孔子提倡的“文质彬彬”是一种中庸态度,这样的穿着打扮、为人处世,会得到大多数

人的认同,所以后来成为中国社会最普遍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单纯讲究美感,也不是

单纯讲究实用,而是强调从内到外的综合修炼,对后世影响巨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