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表格式教案_第1页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表格式教案_第2页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表格式教案_第3页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表格式教案_第4页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表格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时间:20XX年3月6日学期总第6课时修改时间:年月日学科地理授课时间设计者王喆授课班级七(1、3)教授者王喆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4.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5.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能力目标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情感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教学资源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老师朗诵:陈毅《赠缅甸友人》1957年12月14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下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拥不息,彼此共甘美。彼此为进邻,友谊常积累。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轨。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团结而互助,和平力量伟。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下面,我们就利用掌握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去认识东南亚。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1:(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1.读图7.19“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东南亚政区图”,图7.20“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3)重要的地理位置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板书:一、十字路口的位置教师作适当点拨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3.承接过渡: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密切。板书: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教师引导,得出结论4:(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2)马来半岛的南部、马来群岛的大部、若菲律宾群岛南部(3)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北部5、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区别。教师明确: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分布在夏季。共同特征:温热区别:主要表现在降水的变化上教师明确6:温热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世界橡胶、油棕、椰子、蕉麻最大产地。稻米出口:泰国、越南、缅甸泰国:最大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最大蕉麻生产国、椰子出口国印尼:最大椰子生产国(提示: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结构)三、课堂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师生互动[读图]图7.21“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师生互动2、[读图]图7.21“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师生互动4、读图6.13“亚洲的气候”,看图并思考讨论:(1)东南亚有哪2个主要气候类型?(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3)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师生互动学生批注6、读图6.24“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看图并思考讨论:东南亚各国农作物有哪些类型?作业1、复习巩固本课时学习内容。2、预习下节内容。板书设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国家:11国3.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3.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稻人口集中,耕地少热带经济作物教学感悟组长查阅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时间:20XX年3月6日学期总第7课时修改时间:年月日学科地理授课时间设计者王喆授课班级七(1、3)教授者王喆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第二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4.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5.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能力目标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情感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教学资源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老师朗诵:陈毅《赠缅甸友人》1957年12月14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下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拥不息,彼此共甘美。彼此为进邻,友谊常积累。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轨。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团结而互助,和平力量伟。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老师明确:伊洛瓦底江二、学习新课(板书)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建议:要求学生用笔在图7.28中描绘以上5条河流(体会河流的位置、流向)教师明确(1):学生听读后思考:你知道陈毅描写的是哪一条大江吗?能否在地图上找出来?读图7.28,完成P27活动1,指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说说它们的共同特点,看看它们的上游在什么地方?师生互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明确(2):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平原分布在中下游及沿海教师明确(3):上游流经山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下游水流缓慢,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教师明确(4):城市名称附近大河名称所在国家名称河内红河越南金边湄公河柬埔寨万象湄公河老挝曼谷湄南河泰国仰光伊洛瓦底江缅甸都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教师明确(5):1.河流沿岸,地形平坦。2.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水资源丰富,方便灌溉和引用。4.河运方便……教师明确(6):1.水灾:中南半岛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不平均,雨季来临,河水暴涨;而下游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河道泥沙淤积,不利于排水,多洪涝灾害。2.污染:中南半岛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大,技术不发达,社会发展不完善,城市污水污染河流。3.地质灾害:中南半岛土质属典型的热带红壤土,土质疏松,对植被的破坏可能造成地质灾害,比如泥石流。……(板书)四、热带旅游胜地--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P29阅读材料。1.东南亚地区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居多。此外新加坡、越南等国也聚居了100万以上的华人。其中新加坡华人占了全国人口的76%。2.注意2个概念:华人、华侨保留中国国籍,华侨;取得所在国国籍,华人。转折:由于东南亚与中国距离近,文化相似,近年来成为中国人出国旅游的一大热点。旅游胜地:热带自然景观、名胜古迹、民族风情。缅甸仰光--大金塔印尼--婆罗浮屠柬埔寨--吴哥窟(寺)泰国曼谷--水上市场越南--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三、小结(2)中南半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师生互动(3)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师生互动(4)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并完成P27表7.1。思考:它们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师生互动P27活动2学生思考讨论:(5)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何好处?师生互动学生思考讨论:(6)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何弊端?师生互动学生阅读P29阅读资料。看P28图片,思考:东南亚有哪些旅游资源?完成P29活动作业1、复习巩固本课时学习内容。2、预习下节内容。板书设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国家:11国3.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3.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稻人口集中,耕地少热带经济作物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2.河流:上游:多为峡谷,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农业发达3.城市分布→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原因: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四、热带旅游胜地--华人华侨最集中地区1.华侨、华人2.旅游资源教学感悟组长查阅亚洲主要知识点:亚洲一、十字路口的位置太平洋印度洋咽喉: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印度洋咽喉:马六甲海峡大洋洲1、地理位置大洋洲纬度位置:10°S—20°N之间,地处热带;海陆位置:中南半岛东临南海,西临孟加拉湾;(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交通位置: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2、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就是因在中国南部而得名)3、东南亚国家位置特点:内陆国:老挝临海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岛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4、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原因: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而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东南亚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①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半岛北部,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②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降水类型为对流雨。难点突破2、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是影响农业的重要条件)①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因此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东南亚国家中: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②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泰国是最大的橡胶产地,马来西亚是最大的棕油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2、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怒江)注入印度洋,湄南河、湄公河(澜沧江)红河(元江)注入南海(太平洋)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点:河内、金边、万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