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万州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万州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万州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万州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万州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古人点评作品,多是三言两语,说到本然便悄然收笔,不愿多写。金圣叹批才子古文,都是形象的感悟,吉光片羽中,似乎已把内涵托出。我读脂砚斋点评《石头记》的文字,亦觉其间的妙处。批评者随着文本的起伏而动情感意,叹息曹雪芹的惊人之笔,有假里见真的本领,成了了解曹雪芹文字的向导。近读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延续的是金圣叹、脂砚斋的传统。不过冯先生似乎不满意古人点评的格式,觉得文体略显拘谨,索性在每个章节后,附一篇短小的笔记小品,玩味着本章要义。或在文本里索弦外之音,或演绎明清思想之争,把文学与学术间的关系勾勒出来。这样的校评,深得文章学的要义,现在的学者,多没有类似的本领了。但冯先生的笔记体批评,终觉得有些老气,好像是古人的样子,现代人的东西略稀。就笔记体批评而言,钱锺书的实验,倒显得比同代人高明了许多。他的文章之道,如今思之,依然可以暗示一些什么。钱锺书对文学的理解是碎片式的。犹如笔记,随感的调子,流溢着对古文的会心之语。这些集中表现在《谈艺录》里。他借着古人的诗文谈论对当下文化的看法,下笔苛刻,看似讥笑前人,实则是对当代文化的回应。又能中外对比,不是陷在所谈的文本里。在他那里,不都是就文学谈文学,而是把史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言之。还原了历史语境,又纠正了诸多误判。钱锺书谈诗歌的时候,没有体系,感悟者居多。他嘲笑体系,对那些自以为宏大叙事的学术研究,说了诸多讥讽的话。他在看似简单的文字里,常常悟出哲思,且将其与别类的文字放在一起,形成一种审美的景观,那些破碎的、不相关的存在便获得一种生命的感觉。从《谈艺录》看出,作者的胸怀广大。引言之中就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他从东西方诗文对话里,阐发幽思,体味神理,多惊人之语。因阅诗无数,故能知得失,解短长,通古今。文字之中,才华毕现。(摘编自孙郁《笔记体批评》)材料二:当下中国文学批评最显要的批评资源就是西方20世纪的文学理论与方法,让我有时似乎有一种错觉,为批评者,如果不能够言必称西方20世纪种种主义或某某家就取法乎下,就没有学术性与学理性;而所谓论文如果没有十几、二十几个注释就不成其为论文。20世纪西方文论所取得的成绩堪与那些文学经典名著比肩媲美,学习与借鉴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许多批评家似乎是忘了,批评之旨归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创造。然而,几十年匆忙地过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又创造了什么呢?过去,我们通常会将语言与叙述划入风格的范畴,其实语言与叙述本身就是文学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层面,现在已经被更多的作家所认知。但是研究语言与叙述的批评家中却并不多见对批评的语言做出“文学性”(或曰“艺术性”)的探索者。我们当然不应将对批评语言与叙述的探索仅仅视为批评家的风格,它的内在意味其实正是批评家文学精神和审美趣味的一种显现。中国古典文论的妙处是与诗文同样具有文采,我们把它当成美文来读,也是自然之事,可惜这种传统现如今几乎中断。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当然是我们不该忘记、更不能放弃的丰富而伟大的思想理论资源。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的随感式批评,无论是理论,还是思想,都寄寓于文学性极强的或对话、或序跋之中;他们甚至以诗评诗,以骈文论文学,可以说是世界文学批评史之奇观,他们的浪漫与想象力,他们的率性与自信,真是今人无法企及的。古典文学中的“笔记”概念,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到了宋代,更是直接被作为书名使用。笔记作为一种文类的细分,指向的是精短的随笔、随感和庞杂的文学存在。当小说在明清以主流文体之态势突起后,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批注式批评开创了对叙事文学的崭新的批评样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了阅读者的独特眼光和情怀。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批评家在承继传统批评的同时,因文学自身的变异而不间断地进行着批评样式的创新。这一点在让当下的批评家汗颜的同时,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我由此想到了北宋末期的“文人画”。此前的中国画强调的是“应目会心”,就是要忠实地表现自然。然而,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作为他们寄情寓兴、表达个人思想性情的手段,强调画品即人品。我觉得我们当下的许多文学批评恰恰缺失着那时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精神与潇洒随性的品格,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本质与意义。是故,2016年以来,我试图尝试建构一种新的批评方式,或曰批评文体,想象着在语言与结构上更自然与随性,按阅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我对于“新笔记体批评”的想象、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那样一种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也印证了在新时代建构“中式评论”风格与文体的可能性。转瞬即逝的文学灵感与思想火花虽有悖于那种逻辑化与学理化的现代批评,但初心与真实使得那一刹那的存在有如出水芙蓉。这种不加掩饰的率性与真诚对于当下的批评来说是稀缺而宝贵的。“新笔记体批评”的形式与面相,或许与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批注有某种相似之处,我们亦会寻求以苏东坡为代表的那批文人士大夫的“文人画”的精神与品格,但味道终归不同。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不能无视西方文论的存在与影响,也因此,付出在某一领域或层面的代价是无法避免的。(摘编自傅逸尘《“新笔记体批评”:“中式评论”的想象与建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锺书的笔记体批评,内容上纵贯古今、兼蓄中外,形式上善用“比较”之法,往往将史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互相阐发,并互为参照。B.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而是主张诗书画相融合,在作品中寄托作者的兴致与情怀,表达思想感情,表现品格境界。C.材料二主张既要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传统,又要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学理论和方法,无论是古为今用,还是洋为中用,都要着限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D.“新笔记体批评”倡导率性、真诚、潇洒、随性,关注直觉体验,具有文学性和可读性,它不注重理性的逻得分析,而是看重个体对作品的真切感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古代笔记体批评,材料例说其对现当代批评的影响,材料二重在阐述其对建构“新笔记体批评”的借鉴意义。B.引进西方文论与方法固然有助于当下我国文学批评的进步,但若一味追随西方话语方式,则有碍于自身创造性发展。C.诗性的随感式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重视对作品的感性体悟,这是制约当下中国文学批评逻辑化、学理化提高的瓶预。D.文学自身的变异使得中国古代批评家们在继承传统批评的同时不断创新批评样式,为当下文学批评提供了历史遵循。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袁宏道:“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爱夏之葛者也。”B.金圣叹:“前文何等匆遽,此文何等舒缓,疾雷激电之后,偏接一番烟霏云卷之态,极尽笔墨之致。”C.周作人:“真的文艺批评,本身便应是一篇文艺,写出著作对于某一作品的印象与鉴赏,决不是偏于理智的论断。”D.茅盾:“批评一篇作品,不过是一个心地率直的读者喊出他从某作品所得的印象而已。”4.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应如何建构“新笔记体批评”。5.请根据材料相关观点,围绕《红楼梦》选文中王熙凤或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写一段“笔记体”评论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生动形象。正乱着安排,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答案】1.B2.C3.A4.①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诗性的随感式、批注式传统,并适当吸收借鉴西方文论方法。②“真实”记述阅读的即时感想,使语言、结构更加自然与随性,具有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③以中国传统文论宏阔而深厚的底蕴为支撑,融文学和审美于一体,融精神品格和评论于一体,具有创造性。5.王熙凤:

示例一:王熙凤为了讨得贾母欢心,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在贾府非同寻常的地位,故意作弄刘姥姥,表面上看固然有戏谑的成分,但其骨子里却有着无视他人尊严之实,是其社会地位使然,更是其“泼皮破落户”性格的真实写照。

示例二:贾母话音未落,凤姐手起“功”成,一拉、一笑、一说、一插,其反应之快、逢迎之心、骄横之态、显摆之能、作弄之意,仅凭寥寥数语,便已展露得淋漓尽致!

刘姥姥:

示例一:刘姥姥用自我解嘲应对凤姐之恶作剧、作弄人,质朴中更显其精明,用“修……福”“体面”给自己台阶下,又用“老风流才好”给别人台阶下,既恭维了凤姐,又愉快了大家,为自己离开贾府时赢得施舍接济做了铺垫。

示例二:刘姥姥看似带给众人快乐,细想则不免令人倍感心酸,诸多“笑”点,冷暖自知,喜剧场面却揭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刘姥姥为了得到贾府的施舍,不惜将自己的尊严卑微到了尘埃之中,然后开出了一朵苦涩的小花,悲剧力量震撼读者的灵魂。【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错。材料二“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作为他们寄情寓兴、表达个人思想性情的手段,强调画品即人品”强调的是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精神与潇洒随性的品格,没有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的表述。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这是制约当下中国文学批评逻辑化、学理化提高的瓶颈”错。由材料二“转瞬即逝的文学灵感与思想火花虽有悖于那种逻辑化与学理化的现代批评,但初心与真实使得那一刹那的存在有如出水芙蓉。这种不加掩饰的率性与真诚对于当下的批评来说是稀缺而宝贵的”可知,作者是肯定这种诗性的随感式的感性体悟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显得批评家进行批评样式的创新,在新时代建构“中式评论”风格与文体。A.为袁宏道“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的观念。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的随感式批评……可以说是世界文学批评史之奇观”“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批注式批评开创了对叙事文学的崭新的批评样式”概括出: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诗性的随感式、批注式传统,并适当吸收借鉴西方文论方法。结合“我试图尝试建构一种新批评方式,或曰批评文体,想象着在语言与结构上更自然与随性,按阅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概括出:“真实”记述阅读的即时感想,使语言、结构更加自然与随性,具有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结合“我对于‘新笔记体批评’的想象、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那样一种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它的内在意味其实正是批评家文学精神和审美趣味的一种显现。中国古典文论的妙处是与诗文同样具有文采,我们把它当成美文来读”概括出:以中国传统文论宏阔而深厚的底蕴为支撑,融文学和审美于一体,融精神品格和评论于一体,具有创造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观点的能力。本题要求根据材料相关观点,为选文中王熙凤或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写一段“笔记体”评论文字。首先选取材料中关于“笔记体”评论的观点:“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的随感式批评”“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了阅读者的独特眼光和情怀”“在语言与结构上更自然与随性”“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不加掩饰的率性与真诚”。然后找到描写两个人物形象的相关语句,结合《红楼梦》对两个人物的塑造进行点评。王熙凤:在贾府掌握实权,为人心狠手辣。“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粉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王熙凤在贾府的身份以及性格,分析王熙凤在刘姥姥到来时的戏谑、鄙视,以及自己高高在上的显摆的心理展露无遗。刘姥姥: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在王熙凤戏弄她,大家嘲笑她时,她两次笑着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点评刘姥姥形象时要抓住这两次“笑”,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品味。点评时可以采用感性的语言风格,从具体的人物动作、语言入手分析人物形象;也可以用理性的语言直接剖析人物的性格,发掘人物形象背后的思想性。(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命题人杜艳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仲尼之将丧冯至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们——咳,他们真是可怜,像是船没有舵,荒野浓雾中没有指南车呀。哪知到了现在,转瞬间就快要两年了,《易经》,一点儿没有着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儿上的,也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树皮上的,错错乱乱地在他的房里堆积着,向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来过问。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的,现在挂在壁上,不但着了许多灰尘,并且结上许多蜘蛛网了。他每每在黄昏时节,倚着窗子望落日,领略着自然间的音乐,正在忘机物我、融会一切之际,房子里便会发出来一种苍茫的音调,使他回转头来,目光懒懒地落在那张琴上,他这般伤感地自语,不知说了多少次了:——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追慕着古代的风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一天独自一个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齐鲁俱磅礴于茫茫大气之内,自己不觉得胸怀高朗:——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现在呢,泰山依旧是那样嵯峨,可是旧日的气概一点也没有了,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凄凄婉婉地。心里忽地一片苍凉,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个久已消逝了的泰山樵夫的影子,有如白衣的神显现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内了。——樵夫啊,你是世间的至圣!当我们在泰山的幽径里相遇时,你哭得是恁般地苦闷,岩石为之堕泪,鸟兽为之惊心。我这愚蠢的人啊,我那时不但不能领会,还要问你为什么哭。樵夫啊,你说,你自伤,所以这般哀泣……茫茫天空,恢恢地轮……万物的无着无落,是这样锐敏地感动了你……你深入了人生的真髓、宇宙的奥秘;我直到今日,才能了解你!他的头脑眩昏,目光放出许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动起来,地在震动,远方的河水在沸腾……他颤着……——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杖,被掷在一边,颓然坐在阶上了。两手托着颐。——赐呀,你来了?来得怎么这么晚呢?他远远望见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先生……——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你说它有时要崩颓吗?——先生……——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我这里来了……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上的意见。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先生,可是病……——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堕的那一天吗?——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颓,如同哲人永不陨亡一样……——赐呀……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巅,叫起来了。——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先生,是一只雄鸡。——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儿时的门巷变成一片瓦砾,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防山侧父母的坟茔已经被人踏平。我哪里还有读易奏瑟的心情呢。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地光荣!怎样地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身边,仲由在我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地悠扬,怎样地美丽呀!现在,不肯“先我死”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抑郁,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想用旁的话路岔开,却找不出适当的词句。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悄使人听到万籁中极细微的呼吸……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有删减)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光已逝,目睹沾满灰尘,结上蛛网的古琴,以及未能完成的著述,孔子意味阑珊,情绪低落。B.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内容相同,语气不同,传递的情感丰富,有对子贡晚来埋怨之意,更多是对其到来的期盼和欣喜。C.高踞树巅的雄鸡唤起了孔子对子路的回忆,他为其命运悲叹,却又为其杀害生灵的行为而痛心。D.“故乡真是荒凉呵”,“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说明孔子虽身在故乡,内心却是孤独的。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樵夫这一形象的设置可以让孔子此时的情感有了具体的抒发对象,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形象相似,情感相通。B.上文中“杖,被掷在一边,颓然坐在阶上了”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心理。C.子贡形象与仲由的形象互为衬托,同时和孔子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孔子对理想的执著坚持。D.小说回忆与现实交织,如困于陈蔡、流离楚卫等回忆性片段,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孔子的人生经历,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8.结合文本和你对孔子的了解,分析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泰山”意象的深刻意蕴。9.《仲尼之将丧》是冯至“‘抒情诗’的历史小说”代表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篇小说“诗”化的特点。【答案】6.C7.C8.①“泰山”寓意孔子的人生。泰山的嵯峨表现孔子年轻的形象,泰山的倾颓预示孔子的人生将丧。

②“泰山”象征着孔子的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登泰山而小天下”显示孔子年轻时平治天下的抱负,“泰山其颓”暗示孔子政治理想的破灭。“蒙上云霭的泰山”寄托了对未来的担忧。9.①淡化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故事,着重叙写了孔子和子贡见面交流的场景。

②着重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有较强的抒情性(可在文中摘录举例)。

③环境描写充满诗化的意境,如对屋外云、山的描写。【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却又为其杀害生灵的行为而痛心”理解错误。依据原文可知,孔子对仲由一直追随自己、而自己却没有给仲由什么好处而感到痛心。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互为衬托”分析错误。文章描写了子贡形象和仲由形象,但作者写这两个人物并不是互为映衬的关系;且子路的形象与孔子并未形成对比。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首先,文章主要介绍了泰山的两种情况:泰山的巍峨和泰山的倾颓。孔子年轻时执着于理想,在外奔波十四年,有着万人敬仰的“圣人”尊称;而周游列国传播思想而处处碰壁的情形又体现出孔子身处低谷的无奈,尤其是到了晚年,孔子有颓废的倾向。文中反复出现泰山,正是以泰山的巍峨表现孔子年轻时的形象,以泰山的倾颓预示孔子的人生将丧。其次,依据原文“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追慕着古代的风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一天独自一个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齐鲁俱磅礴于茫茫大气之内,自己不觉得胸怀高朗:——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泰山象征着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想,“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说的是孔子年轻时对自己政治理想的高度自信,而孔子本人也有着平治天下的伟大抱负。而孔子一直担心泰山会倾颓,“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你说它有时要崩颓吗?”,其实是预感到自己人生将尽,而自己的政治理想一直没有实现,弟子们死的死,没有死的也在走自己的道路,“泰山其颓”暗示出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当时难以得以贯彻执行。而文章结尾“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蒙上云霭”则寄托了对未来的担忧。由此可见,“泰山”寓意孔子的人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从情节看,这篇小说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他远远望见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着重叙写了孔子和子贡见面交流的场景。从刻画人物看,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使用了大量篇幅,如“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等,这样就有较强的主观性抒情性,作品充满诗化的意境。从意境看,本文“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对屋外云、山的描写充满诗化的意境。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命题人骆靓、戈洪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辞之兴非偶然也发天地之精华而根之性命《易》之道阴阳《诗》之道志《书》之道事《礼》之道行《春秋》之道名分要而论之皆性命之文也周、秦以后,文士代兴,顾其流之艺苑,载之典籍者,是非纯驳不能以无辨。昔人之论古文也,其类有四,曰辞命,曰议论,曰论事,曰论理。究之辞命、议论、论事,莫不贯于理。唯贯于理,则内有以关乎身心意知之微,而外有以备乎天下国家之用。故夫性命之文,约而达,赡而精,奥博而有体要。他若椒诡幻怪,卮词蔓衍,与夫月露风云,连篇累牍,大雅弗尚也。予自通籍后,备员秘省,敬诵圣仁祖皇帝《周易折中》《性理精义》《古文渊鉴》诸书,阐发微言,搜罗正学,丹黄甲乙①,炳如日星。虽片义单词,悉归理要。其为世遒人心计至深远矣。皇上即位,作述相承,潜心道奥,以崇实学、敦名教为先务。凡以期海内文学之士,不骛声华而衷诸性命也。漳浦蔡闻之先生学博而品粹,尝讲习鳌峯书院,被召入京师,俾授皇子经。予亦叨厕讲席,接其言谈丰采,益以知先生之为人。暇时出所选古文若干卷示予。予综观其目,上下二千年中,仅收文二百有奇,醇正典则,悉合六经之旨,而傲诡幻怪、风云月露之词不与焉。所谓合辞命、议论、论事,而一贯于理者也。夫后进之士前事为师,而操选家往往漫无主见,是非纯驳鲜所决择,徒取词句之赡美,为学者讽诵之资,不几判文章之学与性命之学为两途。使习其事者,何所取以为束身检行之归欤?故曰文所以载道也。又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盖非载道,不足以为文。虽欲行远,乌可得哉!先生遭逢盛时,味道含经,博综子史。是文之选也,其帙简,其义精,而崇实学以黜浮华,明理义以祛放诞,信足以赞襄文治,津梁后学,岂直供文人学士之估毕②而已哉!是为序。(选自张廷玉《古文雅正原序》,有删改)注释:①丹黄甲乙:点校书籍,评定次第。②估毕:谓经师不解经义,但视简上文字诵读以教人。后亦泛称诵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辞之兴非偶然也/发天地之精华/而根之性命/《易》之道阴阳/《诗》之道志/《书》之道事/《礼》之道行/《春秋》之道名分/要而论之/皆性命之文也/B.文辞之兴非偶然也/发天地之精华而根之性/命《易》之道/阴阳《诗》之道/志《书》之道/事《礼》之道/行《春秋》之道/名分要而论之/皆性命之文也/C.文辞之兴非偶/然也/发天地之精华而根之性命/《易》之道阴阳《诗》之道志/《书》之道事/《礼》之道行/《春秋》之道名分/要而论之/皆性命之文也/D.文辞之兴非偶/然也/发天地之精华而根之性/命《易》之道/阴阳《诗》之道/志《书》之道/事《礼》之道/行《春秋》之道/名分要而论之/皆性命之文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也称《诗》或《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与“赋”“比”“兴”并称“六经”。B.皇上,也称皇帝。封建时代君主的称号。秦始皇统一中国,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称为始皇帝。从此“皇帝”用来称呼人间封建帝王。C.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D.序文即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按作者有自序与代序之分,按用途有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书序或诗序,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命、议论、论事、说理这四类古文有益于身心,有益于国家。B.高尚雅正的人推崇简约而通达,丰富而精炼,深奥广博而切实简要的文章。C.《周易折中》《性理精义》《古文渊鉴》诸书虽然文字很少,但都能归纳事理的要旨。D.《古文雅正》所选“古文”的标准契合本文作者对“古文”的主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顾其流之艺苑,载之典籍者,是非纯驳不能以无辨。(2)徒取词句之赡美,为学者讽诵之资,不几判文章之学与性命之学为两途。14.在作者看来,蔡闻之的《古文雅正》选本对当时的文风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案】10.A11.A12.C13.(1)不过他们流传于艺苑,登载在典籍上的文章,正确错误、纯粹混杂不能不加以辨别。(2)只取词句富丽优美的文章,作为学习者讽诵的材料,不盘查分辨对文章的学习与对性理天道的学习是两个途径。14.①纠时人选文之偏:当时编选者选文方面,对思想价值没有辨别,更多追求文辞之美。②发挥选文的示范价值:收录雅正之文。发挥礼乐文教作用。③引导学风:引导后学晚辈,学习古文可作为约束自身检正行为的归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文辞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展现大地最纯粹的,以人性大命之理为根,《易》是说阴阳变化的,《诗》是用来表达志向的,《书》是用来叙述大事的,《礼》是用来规范行为的,《春秋》是辨别名分的。概括地说,都是谈性理、天道的文章。“偶然”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易》之道阴阳”“《诗》之道志”“《书》之道事”“《礼》之道行”“《春秋》之道名分”结构一致,应单独成句,排除B。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与‘赋’‘比’‘兴’并称‘六经’”错误,《诗经》中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六经”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合称。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虽然文字很少,但都能归纳事理的要旨”错误,由原文“虽片义单词,悉归理要”可知,即使些许意义单独词语,都能归依事理的要旨。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顾”,只是,不过;“流”,流传;“辩”,辨别。(2)“徒”,只是,只不过;“资”,材料;“性命”,理性天道。【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操选家往往漫无主见,是非纯驳鲜所决择,徒取词句之赡美……不几判文章之学与性命之学为两途”可知,纠时人选文之偏:当时编选者选文方面,对思想价值没有辨别,更多追求文辞之美。②由原文“醇正典则,悉合六经之旨”“而一贯于理者也”“而崇实学以黜浮华,明理义以祛放诞”可知,发挥选文的示范价值:收录雅正之文。发挥礼乐文教作用。③由原文“何所取以为束身检行之归欤”“津梁后学”可知,引导学风:引导后学晚辈,学习古文可作为约束自身检正行为的归止。参考译文:文辞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展现大地最纯粹的,以人性大命之理为根,《易》是说阴阳变化的,《诗》是用来表达志向的,《书》是用来叙述大事的,《礼》是用来规范行为的,《春秋》是辨别名分的。概括地说,都是谈性理、天道的文章。周、秦以后,写文章的士人每一朝代都会涌现,不过他们流传干艺苑,登载在曲籍上的文章,正确错误、纯粹混杂不能不加以辨别。前人谈论古文,分为四类:即辞命、议论、论事、论理。推究辞命、议论、论事,没有不用道理贯通的。因为用道理贯通,所以这些文章向内有关涉身心意知的精微道理,向外有储备效命天下国家的学问。所以性理、正道一类的文章,简约而通达,丰富而精炼,深奥广博而切实简要。其他的文章,譬如奇异幻怪,没有见解随意发挥,以及绮丽浮靡连篇累牍,高尚雅正的人是不推崇的。我自初做官,在秘书省任职,恭敬诵谈康熙皇帝《周易折中》《性理精义》《古文渊鉴》诸书,这些书阐发精深微妙的言辞,搜集合乎正道的学说,点校书籍评定次第,光耀如日月星辰。即使些许意义单独词语,都能归依事理的要旨。这些书替社会道德风尚和人心性情的考虑十分深远了。当今皇上即位之后,传述承继康熙,用心专注于学问深奥处,诏令接连发布把崇尚切实的学问、重视名分教化为首要的事务。这一切期望海内有文采学识的士人,不要贪图名声荣誉而内心追求性理正道。漳浦蔡闻之先生学识渊博品行纯粹,曾经在鳌峯书院任讲习,被召进京师,让他教授皇子经书。我也忝居讲习之职,耳闻目睹到先生的言谈丰采,凭此更加了解先生之为人。闲暇时先生拿出他所选的古文若干卷给我看。我整体上看这本书的目录,上下二千年中,仅仅收录古文二百多一点,淳正可为法则,完全合乎六经宗旨,不认同奇异幻怪,绮丽浮磨的文辞,是符合所说的辞命、议论、论事之文,并且用理贯穿始终的。后学晚辈(通过古文)学习借鉴过去的事理,可是从事编选文集的人往往活有主见,对正确错误、纯粹混杂很少有选择,只取词句富丽优美的文章,作为学习者讽诵的材料,不盘查分辨对文章的学习与对性理天道的学习是两个途径。使那些学习事理的人,选择什么内容来作为约束自身检正行为的归止呢?所以说文章是用来阐述道理的。又说语言没有文采,不会流传久远。那么不阐述道理,不足以成为文章。虽然想要文章流传久远,怎么可能呢!先生遇到兴盛的时代,体察事理心怀常道,博通子史。这部文选,卷册装帧质朴,内容含义精深,并且崇尚切实的学问而反对内容空虚形式华美,明辨是非道理消除浮夸虚妄,确实足以补助以文教礼乐治国,引导后学晚辈,何只供文人学士诵读而已啊!以上作为序言。(选自张廷玉《古文雅正原序》,有删改)(二)古诗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命题人张燕)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秋日别王长史王勃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①篇。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今永辞。”后常用来指送别的地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开阔辽远的时空,诗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出自《楚辞·九怀》。颔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送别的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C.颈联诗人荡开一笔,转而写景,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豪壮、沉雄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D.奉,侍奉;潸然,泪流的样子。尾联写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故不禁泪流满面。16.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②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③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C.“渲染了豪壮、沉雄的氛围”表述错误。颈联“野色笼寒雾,山光敛幕烟”的意思是“田野的景色被一层寒雾笼罩着,山间聚集起日幕的云气”,描写了寒雾笼罩田野、日光渐暗的景色。联系领联及尾联的内容可知,颈联渲染的是送别时悲伤、沉郁的氛围。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由诗歌标题“秋日别王长史”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这类诗歌一般会表达临别时的不舍之情。本诗首联第一句“别路馀千里”此地一别,(我们将)相隔千余里。以“千里”强调路途之远,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尾联第一句“终知难再奉”,终归知道难以再侍奉左右,表达了诗人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遗憾与伤感;尾联第二句“怀德自潸要然”写诗人心中感念王长史对自己的恩德,不禁泪流满面,结合首联第二句“深恩重百年”可知,此处表达了诗人对王长史的感激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6分,命题人周文敏)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儒家提倡以礼治国,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评价弟子时明确说治国要用礼,即:_________________,而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说当远人不服时,就修整礼乐教化使他们归附,即: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极天云一线异色②.须臾成五彩③.寄蜉蝣于天地④.渺沧海之一粟⑤.为国以礼⑥.则修文德以来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异、须臾、蜉蝣、粟、礼、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命题人尹琪瑛)(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遵义着伟大的转折。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青瓦丹柱,灰砖白墙,二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古朴、大方。86载,匾额上“遵义会议会址”六字,在正午的阳光照射下,愈加粲然。楼前的小槐树早已枝繁叶茂,沿着木质楼梯,一步一步走进历史现场。27平方米的会议室依然维持原貌,长方形的会议桌被椅子围在中央。房间一壁挂钟的钟摆声音和当年会场的铿锵辩论,仿佛穿越历史而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严重受挫。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开了整整3天,阐述、争辩、批评、自我批评,斗争中两条路线。3天里,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旨在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形成了一个影响中国革命走向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决议——《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伟大的转折自此开始。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象征光阴似箭自上而下是非分明B.象征光阴似箭拾级而上泾渭分明C.标志时光荏苒拾级而上是非分明D.标志时光荏苒自下而上泾渭分明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旨在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B.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C.中国共产党人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D.中国共产党人旨在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画波浪线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B.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C.房间一壁挂钟的钟摆声音和当年会场的铿锵辩论,仿佛穿越历史而来——D.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刊登了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答案】18.C19.A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标志:表明特征,用以识别的记号。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不可见的某种物(如一种概念或一种风俗)的可以看见的标记。第一处语境意思是“遵义”是中国革命转折的一个点,用“标志”最合适。时光荏苒: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光阴似箭:时光如同箭飞行那样快速消逝,比喻光阴极易逝去。第二处语境意思是时间一点点过去,用“时光荏苒”最合适。拾级而上:顺着阶梯一步一步的往上走。自下而上:从下面到上面,从底下到上头。第三处语境意思是沿着楼梯上去,用“拾级而上”更合适。是非分明:明白分辨出曲直、对错。泾渭分明:泾、渭二水,一清一浊,虽合流汇聚,却清浊分明。比喻是非明了,境界清楚。第四处语境意思是两种思想正确、错误很明显,用“是非分明”更合适。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画横线语句的语病有两处:①语序不当,“第一次”应该放到“独立自主”前;②句式杂糅,“旨在以……为目的”,改为“旨在……”或“以……为目的”。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句:形成了一个影响中国革命走向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决议——《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A.“是我的——”表示语音中断,话未说完。B.“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表示意思的递进。C.“仿佛穿越历史而来——”,表示引起下文。D.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表示解释说明。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干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类细胞,存在于人体发育过程中以及成体之后。干细胞可以自我复制,多向分化,常用于生长发育、疾病发生、药物筛选等科学研究。此外,__________,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被应用于重症以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研究中。然而,_________。获取干细胞必须进行体外扩增,但随着扩增代数的增加,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会逐渐减弱,这使得能够应用的干细胞可用代次有限,导致干细胞资源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此,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军教授课题组,在20余年持续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可以模拟体内微环境的干细胞仿生赋能系统,能有效解决目前干细胞体外培养问题。研究人员介绍说,目前的干细胞培养系统存在四大痛点:增值能力不足,细胞产量低;功能减弱,治疗效果差;干细胞纯度低,安全风险大;细胞资源稀缺,__________。简言之,现有的培养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够用、不好用、不敢用和用不起等四个问题,目前还需要从干细胞仿生培养材料入手,全面优化配套培养体系。【答案】①.干细胞还可以用于治疗疾病②.干细胞获取是比较困难的(或:干细胞资源是非常有限的)③.生产成本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前文说到干细胞可以用于很多科学研究,后文说到干细胞可以用于间充质干细胞被应用于重症以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研究中,可知,此空是引出下文,说明干细胞可用于疾病治疗,所以可填“干细胞还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第②空,上文强调干细胞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作用,句前的“然而”表明此处的内容与上文构成转折,结合下文“获取干细胞必须进行体外扩增,但随着扩增代数的增加,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会逐渐减弱,这使得能够应用的干细胞可用代次有限,导致干细胞资源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可知,干细胞虽然重要,但是获取有困难,故可填写“干细胞获取是比较困难的(或:干细胞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描述第四个痛点,第四个痛点对应的后果是后文的“用不起”,据此应填“生产成本高”之类的句子。22.下面是黄永玉先生设计的兔年邮票,2023年1月5日由中国邮政推出,在全国正式上市发售。此枚邮票一经上市,即引发热议,有人认为画面兔子设计诡异,充满妖气;有人认为不落俗套,很有个性。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争议的?【答案】面对争议,要冷静,包容,理性。对一件艺术品的鉴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题目给出了邮票上市后人们的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设计诡异,充满妖气;二是不落俗套,很有个性。前者意在贬,后者意在褒,二者截然相反。虽然两个观点截然相反,但又都不无道理,所以面对这种争议,要冷静对待,理性分析,可以采取包容的态度。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鉴赏艺术作品,因审美标准不同,观点自然会不同,每个人都应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四、写作(60分,命题人罗文昌)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庄子·养生主》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僖公三十年》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史记·项羽本纪》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等的深刻思考,阅读这些经典,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以上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