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2:八上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

、(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O

【甲】

【乙】

饮酒(其五)

野望

陶渊明

王绩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写诗人居于喧嚣扰攘的人境,却没感受到尘世的喧扰。

B.甲诗中“见”字,最能呈现出诗人"无意得之"的悠然心境。

C.乙诗结尾化用典故,表明诗人效仿古代名士以死明志的决心。

D.甲乙两诗中"已忘言""无相识",极具口语化,读来亲切。

2.[甲][乙]两诗分别描绘了秋天日暮的什么画面,请简要概括。

【答案】1.C2.示例:甲诗描绘了南山云气美好,鸟儿归巢画面。乙诗描绘了东皋田园风光画面。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的理解与分析。

C."表明诗人效仿古代名士以死明志的决心”错误。乙诗结尾"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意思是:大家相对

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这里诗人借伯夷、叔齐不愿为周臣的典故,流露出孤独

抑郁的心情,表明诗人想避世退隐的欲望;

故选Co

2.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

甲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本句写所

见南山景象,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

向山中飞回。抓住主要意象"山气""飞鸟",描绘了南山云气美好,鸟儿归巢的画面。

乙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意思是: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诗人从

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

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抓住主要意象"树树""秋色""山山""落晖",描绘了东皋美丽的

田园秋色的画面。

二、(2024•湖南株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野望

(唐)王绩

东皋簿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成®,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3.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把诗人的情感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美的愉悦。

B.【甲】诗借猎人带着猎物满意而归的热闹景象反衬出诗人的寂寞和孤独之感。

C.【乙】诗由近及远描写所望之景,由三城戍引发诗人对蜀地战乱的深沉担忧。

D.【乙】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风尘喻战争,表现诗人和其他兄弟都散居各地。

4.这两首诗都由"望"感慨而发,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3.C4.【甲】诗尾联运用典故,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

辗转漂泊,彷徨苦闷之情。【乙】诗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景象的隐忧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C.有误,"【乙】诗由近及远描写所望之景”错误,由蜀地要塞三城戍到送别之地万里桥,应该是由远及近描

写所望之景;

故选C。

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王绩的《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以“东皋薄暮望"开篇,下文写具体所见,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

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尾联运用典故,写"望"的感受。"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

薇"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诗人身边没有一个

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

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难觅知音,只能向先贤寻

求慰藉的心情。

杜甫的《野望》,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首联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中间

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尾联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杜甫"跨马出郊”,

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

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

三、(2024・广西河池•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下列关于《黄鹤楼》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可谓起笔高远,既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又大大丰富了诗歌

内容。

B.前四句中连用三个"黄鹤",使诗意一气贯通,顺势而下。重复用词是格律之大忌,本诗读来有滞碍感。

C.颈联境界阔大,色彩鲜明。阳光照耀下的汉阳平野中,树木葱翠,清晰可辨;鹦鹉洲上,芳草茂盛,

生机勃勃。

D.这首诗本身具有美学意蕴,集中体现在: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二是气象恢弘、色彩

缤纷的绘画美。

6.《黄鹤楼》的尾联和《咸阳城东楼》的首联都出现"愁"字,这两联在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异同?

附诗:

咸阳城东楼

许浑【唐】

一上高城万里愁,嘉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答案】5.B6.同:都借景抒情,都抒发了思乡之愁绪。

异:意象不同,《黄鹤楼》中作者因夕阳西下,烟波飘渺而引发了乡愁;《咸阳城东楼》中烟迷兼葭、雾锁

杨柳的景致颇似江中的小洲,勾起了作者的思乡愁绪。

【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有误,首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描绘了黄鹤载着古人已经远去的景象,这里的"黄鹤"象征着过去的时光和

已逝的历史。接着,第二句"此地空余黄鹤楼",这里的"黄鹤"则更多地指向黄鹤楼这一具体的地点,暗示着

尽管过去的时光已经消失,但黄鹤楼依然存在,成为了历史的见证。第三句"黄鹤一去不复返",这里的"黄

鹤”再次象征着已逝的时光和历史,强调了这些都无法再次回归的现实。虽然在这四句诗中,"黄鹤"一词被

重复使用了三次,但是这并没有违反格律的原则,也没有造成滞碍感。相反,这种重复用法恰恰强化了诗

歌的主题和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具有感染力和韵律感。

故选B。

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相同点:情感表达相似,都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思乡之情。

不同点:选取的意象不同。崔颍的《黄鹤楼》中,巧妙地通过黄鹤和夕阳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

夕阳西下,黄鹤已去,烟波浩渺,这种景色无疑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

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兼葭和杨柳作为常见的自然元素,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在这里,它们与烟

雾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氛围,使得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四、(23-24八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黄鹤楼

崔颉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颔联从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写世事难料之感慨:【乙】诗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

交代地点和事由。

B.【乙】诗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写出了气势的博大,

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C.【甲】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D.【甲】诗颈联写诗人想象登楼时所见的明丽之景:晴空下的大江对岸,汉阳川上的树木历历可见,而

江中的鹦鹉洲上长满了茂密的青草,呈现出一派芳草萋萋的景象,两句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

锵,音韵清朗。

8.这两首诗尾联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其手法各有其妙,请结合诗句比较赏析。

【答案】7.D8.(1)甲诗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诗人借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以及越来越深

的暮色,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2)乙尾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生动而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解析】7.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D."写诗人想象登楼时所见的明丽之景"有误,乙诗颈联是实写作者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

故选D。

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诗:尾联意为"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

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

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

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乙诗:尾联意为"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

思念故乡的感情。"送"字直接点明了诗歌思乡的主题。

五、(23-24八年级上•湖北黄冈•期末)赏析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甲】

黄鹤楼

(唐)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

寒食江畔①

(唐)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沉吟立,信马江头取次②行。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邹®明日是清明。

【注释】①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此诗作于公元817年,

诗人被贬任江州司马。②取次:随便,任意。③下邦(gul):地名,在中国陕西省渭南县,白居易祖籍太

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

9.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出的景象。

10.两首诗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案】9.这两句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

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10.在抒情方式上都是借景抒情,融情

于景。甲诗尾联写太阳落山,船要归航,可是诗人的家乡又在何处呢?江上雾蔼迷蒙,心中乡愁更浓。借

黄鹤楼日暮之景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愁。乙诗尾联写诗人突然看见盛开的紫桐花,心中怅然若失,想着明

天就是清明节了。诗人借一树繁花表达了对家人的挂念和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9.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这两句是的意思是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

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作答时要抓住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晴川""树""芳草""鹦鹉洲"

几个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示例:晴天时,汉阳原野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苍翠

挺拔,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茂密的花草郁郁葱葱,使人心旷神怡。

1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崔诗尾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夕阳西下,烟波飘渺,望不见归乡之路,不禁引发诗人的乡愁。"乡愁"

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作者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又以"愁"字结尾,准确地

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将诗人的乡愁之情充分表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

白诗尾联"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邦明日是清明。"点明主题,在信马由缰惆怅失望的徘徊中,突然看到了紫桐

花开了,才意识到故乡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不由得更加愁闷。此处的“下邦"指的白居易的故乡,白居易祖籍

山西太原,祖父时移居下邦,也就是现在陕西的渭南,祭祖扫墓时节亲人都要回到下邦祭扫。然而明天就

是清明了,作者还在羁旅他乡,不得归家,作者借紫桐花开,表达了自己的思乡念家之情。

六、(23-24八年级上•湖北黄石•期中)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黄鹤楼

[唐]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②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①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大革命处于低潮。"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击,找到出路。②酹(&):

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11.选出下列对《菩萨蛮•黄鹤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茫茫"、"沉沉"、"苍苍"叠音词突出景物广阔、沉郁的特点,勾勒出萧索压抑、苍茫无际的画面,传

达了诗人低沉、苍凉的心绪。

B.一个"锁"字,连结两山大江,形象地描绘了龟山与蛇山夹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C."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与"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意境相似,但所传递的情感凸显

了毛主席对革命前途的困惑与迷茫。

D.此词写黄鹤楼不落前人窠臼,开篇从小处着笔,写景由近而远,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莽莽胜境,继而

引用神话传说,最后抒发登临感受。

12.两首诗词的作者都写到登楼所见所想,但所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分别结合律诗的尾联和词的下阙分

析作者的不同情感。

【答案】11.D12.崔颍诗尾联通过描绘"日暮""烟波"之景,表现了作者无尽的思乡之情和愁绪。毛主

席词下阕抒情,怀古思今,“心潮逐浪高"的"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隐喻汹涌澎湃的革命高潮,

表达了作者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解析】1L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D.结合“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可知,开篇从大处着笔,"开篇从小处着笔"错误;

故选D。

1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黄鹤楼》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思是: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

渺让人更生烦愁。"日暮"之景,使人想到鸟归巢,人归家,极易引起客子的怀乡情思。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

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

对此情此景,由景生情,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缠绵的乡愁。

《菩萨蛮•黄鹤楼》下阕"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意思是:那传说中的黄鹤,

不知道现在去了哪里?只剩下它的遗迹,供游人玩赏。在这高楼之上,我端一杯好酒酒在这滔滔的水里,

心情起伏,有如波涛,随着大浪愈涨愈高。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怀古思今,"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

滚滚,结合注释一"1927年春,大革命处于低潮。‘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击,找到出路”可知,隐喻汹涌澎湃

的革命高潮,表达了作者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七、(2024•山东青岛•二模)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寒,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凉州词三首(其一)

【唐】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硬①,应驮白练②到安西③。

【注释】①磺(qi)戈壁、沙漠。②白练:白色的绢。这里泛指丝绸。③安西:地名,贞元六年为吐蕃所

陷。

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首联交代地点及事由,描写自己轻车简从,要经过属国前往边疆慰问将士。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C.《凉州词三首(其一)》的前两句写了边城阴沉昏暗的雨景,同时有力地暗示了边城的骚乱不安、荒

凉萧瑟。

D.张籍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被吐蕃所控制,骆驼商队再也不能到达安

西了,不由生出了无尽的沉痛之情。

14.请根据下列诗句,结合两组诗句探究"雁"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寄托的情感。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一王维《使至塞上》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一一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一)》

【答案】13.A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像"归

雁”一般进入胡天,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边城暮雨雁飞低”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

低飞过,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A.有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意思是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唐人

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并不是“要经过属国";

故选A。

14.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征蓬:随风

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

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诗人以"蓬"、"雁"自比,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像振翩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抒发了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意思是边地小城正下着濠濠细雨,北飞的大雁不得不降低飞行的高度,

而刚刚生长出来的芦笋却在雨中争先恐后地茁长。此句写眼前景物,同时点出了所写的地点、时间、天气、

季节,描写边城的荒凉萧瑟,暗示边城人民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这里的“雁飞低"与王维诗中的“归

雁”虽都涉及雁,但情感内涵有所不同。在这首诗中,“雁飞低”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它营造

了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同时,通过“边城暮雨"与"雁飞低”的结合,诗人传达了边塞的荒凉与寂寥,以及

在这种环境下人的孤独与无助。

八、(2024•河北邯郸•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从军行①

吹角动行人②,喧喧行人起。笳③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④颈,归来献天子。

【注释】①从军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诗人王维谪济州司仓参军

以后目睹一次普通的规模不大的出征,写下了这首诗。②行人:征人。③笳(而):胡笳,一种管状吹奏

乐器。古时为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④名王:指匈奴首领。

15."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在这里如何理解?

16.两首诗均为王维所作,所表达情感却不一致,请具体分析。

【答案】15."征蓬"指飘飞的蓬草,王维用"征蓬"自喻,写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16.《使

至塞上》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之情,以及诗人看到塞外风光后的豪迈、豁达;《从军行》

表达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能力。"征蓬出汉塞”的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诗人以

"蓬〃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

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16.本题考查诗人情感。

甲诗,写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交待此行

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

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

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

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乙诗,"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意为: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

天子。表现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九、(23-24八年级下•福建宁德・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小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7.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音识的一项是()

A.甲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联是诗人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诗人即将"宦游"远行,离别是

常事,不必感伤。

B.甲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联中,"无为"的意思是"不必、无须”,诗人不想像热恋中的男女一

样离别时泪眼涔涔,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C.乙诗开篇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以叙事为主。

D.乙诗是作者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18.甲、乙两首诗中划线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答案】17.A18.示例1,我选择(1)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真正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

消除孤独的苦恼,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示例2,我选择(2)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表现家乡之水情深意重

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解析】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思是: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

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此句文情跌宕,是诗人劝慰友人之辞,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藉以减轻他的

悲凉和孤独之感。结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知,是杜少府远行,而非诗人"宦游"远行。故选A。

1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四海之内若有交心的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此句情调

豪迈,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它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展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

态度。后人在与挚友分别之时,常用此句作为宽慰,作为友情长存的誓言。

乙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为: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此句意

境高远,风格雄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表达了诗人离开

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十、(23-24八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诗歌赏析,完成下面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彳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1)杜二甫:即杜甫。(2)徂徐(culai):山名。

19.【甲】诗中一个""字,表达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的情思,【乙】诗中"—"字,抒写了作者豪迈、

洒脱之情。

20."送别之情”在两首诗中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但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试比较其不同之处。

【答案】19.怜重20.【甲】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乙】诗借明媚之景,表达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豁达的情感。

【解析】19.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能力。

①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作者不说自己如何思恋

故乡,却说故乡的江水如何留恋自己,如何不惜万里相送,这就使得一片思乡之情越发显得深挚浓烈。所

以,本空应填写“怜"。

②空,全诗意思是:最后分别没有几日,我们登临泗水的山水。什么时候石门路上,我们重新洗杯把盏?

泗水境内的是秋水早已干涸殆尽,徂徒山的山色却甚是明朗。从今后,我们要各自分别,且把杯中酒一饮

为尽。依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中的"重"可知,其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

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所以,本空应填写"重"。

20.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分析能力。

【甲】诗,依据"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怜""送"可知,本句是运用拟人手法,借故乡水送我乘坐的

船,表面是写水送我,实际上蓄地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乙】诗,依据"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彳来""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句意可知,诗人借助阳光明媚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豁达的情感。

十一、(23-24九年级上•河南南阳•期末)阅读《水调歌头》和《渡荆门送别》,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1.《水调歌头》是一首咏月词。作者将美好的月色、丰富的①情感以及人生哲片将人世的"②"

和月的“阴晴圆缺"进行比照,悟出③的人生哲理。

22.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与《水调歌头》都写到了"月"。请结合诗句内容说

说两位诗人分别借"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21.矛盾(纠结、郁结等)悲欢离合人世的悲欢离合自古就不可避免22.李

白借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苏轼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对天下人的祝福。

【解析】2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意思是: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

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欲""恐"二字把

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第二空:根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析,应填:悲欢离合。

第三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意思是: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

(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据此得出:人世的悲欢离合自古就不可避

免(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难以两全)的人生哲理。

2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

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这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

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

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

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本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

能共赏明月。"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

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但愿人们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

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十二、(23-24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

李白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影入平羌江水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搂。

思君不见下渝州。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线句所写之景。

24.两诗都是李白出蜀时的作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23.江面平静,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天空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24.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抒发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分析】23.本题考查画面描绘。根据诗意,抓住意象,发挥想象,描绘出画面即可。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示例:烟波浩渺的江面上,一轮明月渐渐升起,明月映照在江水之中,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傍晚时分,

空中层层的彩云飘飞形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2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

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

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

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

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

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峨眉山月歌》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

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

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

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诗中咏月的地方,都在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诗人感到很陶醉。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意思是: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

不舍顺江去向渝州。此句意境明朗,语言浅近,给读者呈现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传达出诗人依依惜别的

无限情思。

据此分析可知,两诗抒发的情感共同点是: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抒发了对故

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十三、(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睛,返照②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萍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鹉语未成。

不道③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

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血洗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

被远贬江州。②返照:阳光倒影。③不道:不是说。

25.小雅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

相接。

B.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尾联用“最爱"一词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26.小雅请你思考《南湖早春》和《钱塘湖春行》的尾联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

同?

【答案】25.B26.《钱塘湖春行》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对早春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南湖早春》以

乐景衬哀情,写南湖早春的美景,反衬诗人遭贬后衰病不堪,无心赏景的郁闷之情。

【解析】2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

刚没过马蹄。展现的是早春花朵渐开渐盛,小草刚刚萌发还未没过马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

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表述有误;

故选Bo

26.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情感分析。

《南湖早春》尾联"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意为: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渐渐的体弱多病

我的兴致也减少了。诗人"减心情”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年年衰病",但更主要的还是政治上遭遇挫折,还有

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时国势衰微,朝政黑暗,而诗人既无救国良策,也无谏言之径,无能为力,心中沉

痛。按常理,此情应以萧条冷落之景来表达。但诗人一反常例,采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着力描绘

春景的无限美好,借以衬托被贬的哀伤之情、对国势衰微的沉痛。春景越美,愤懑愈深,悲伤愈切。

《钱塘湖春行》的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句,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

而神怡,直接表达对钱塘湖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和游玩的开心,余兴未阑。而《南湖早春》尾联,诗人用

反衬手法,以南不直言眼前之景不美或无心欣赏,而推脱说"年年衰病减心情”,通过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

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对国家的衰势的担忧,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

沉、郁闷、哀伤的心情。

十四、(23-24八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7.甲诗作者是唐代诗人(人名),乙诗作者是(朝代)诗人欧阳修。

28.任选一处画线句,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句呈现的画面。

29.两首诗抒发了怎样相同的情感?

【答案】27.白居易北宋(或:宋代)28.示例一:几只早来的黄莺叽叽喳喳地鸣叫着,

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不知哪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泥辛勤地在筑巢。示例二:看,微微的涟漪在船

边荡漾,被划动的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展翅飞翔。29.流露出诗人游览西湖时的喜悦以及

对大自然的热爱。

【解析】27.本题考查古诗文学常识。

(1)甲诗《钱塘湖春行》,它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

歌语言平实易懂,情感真挚,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在《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通过细腻的笔

触,生动地描绘了西湖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乙诗《采桑子》,它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文学、

政治、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采桑子》这首词中,欧阳修以轻松愉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

绘了游湖时的愉悦心情和对西湖春色的喜爱。这首词风格清新、明快,展现了欧阳修作为文学家的卓越才

华。

28.本题考查古诗画面的描绘。本题要求考生对给定的诗句进行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句所

呈现的画面。这种题型通常出现在古代诗歌鉴赏中,旨在考察考生对诗句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对于第一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题干要求描绘的画面应该突出早春时节鸟类的活动,如莺

儿的争斗和新燕的筑巢行为,同时还要注意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对于第二句"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

岸飞",题干要求描绘的画面应该体现出微风吹动湖面、惊飞沙禽的动态感,同时也要传达出湖面的宁静与

和谐之美。

示例一:一群早莺在晨光中欢快地鸣叫着,争先恐后地飞向温暖的树枝,而新来的燕子则忙着用泥土筑建

自己的新家。

示例二:湖面微微荡漾,仿佛在船边泛起了一层层的涟漪。突然,一只水鸟被船儿划动的水波惊起,它掠

过湖岸,展翅飞翔在空中。

29.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情感主旨。

在《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通过描绘西湖春天的美丽景色,如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等生动画面,流

露出他对西湖春色的热爱和赞美。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元素的变化,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

达了游览西湖时的愉悦心情。同样,在《采桑子》中,欧阳修以轻松愉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游湖

时的愉悦心情。词中描述了无风水面琉璃滑,船移微动涟漪,以及惊起沙禽掠岸飞的场景,这些画面都展

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

因此,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游览自然景色时的喜悦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尽管它们的风格和描绘的具

体景象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赞美。

十五、(23-24九年级上•山东日照•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徽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杨,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0.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片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片向朝廷请战,豪情壮

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年近不惑,而词中却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消极之感。

C.诗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

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D.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

暮而消沉。

31.【甲】【乙】两首诗词的作者都已是盛年不再,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以具体词句结合人物身份加

以分析。

【答案】30.B31.甲诗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现出苏轼十分期待被朝廷重用,"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苏轼渴望保家卫国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乙诗中"老骥伏杨,志在千里。"表达曹操自强不息、老而弥坚、

建功立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精神。

【解析】3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B.有误。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所以"老夫”流露出的不是迟暮之感,而是作者内心郁积的情绪。

故选Bo

3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较。

甲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

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表达苏轼渴望保家卫国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乙诗,"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

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

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十六、(23-24八年级上•河南南阳・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杨,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2."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是什么意思?

33.《龟虽寿》《渔家傲》都是千古名篇,两首诗词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何异同?结合作者自身经历分析。

【答案】32.同"漫",空、徒然33.共同之处在于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不同之处在于《龟

虽寿》表达了曹操为实现国家统一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展现了其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以及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渔家傲》抒发了李清照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之情,最后借用大鹏

展现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解析】32.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谩:空,徒然。

3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相同:从《龟虽寿》"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知,此诗表现作者诗人老当益壮、积极

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从《渔家傲》"九万里风

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可知,词人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

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故两首诗词共同之处在于:都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

志。

不同:《龟虽寿》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

胜利,踏上凯旋的归途,但诗人想到一统中国的宏愿尚未实现,从"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可知,诗人想到自己已届暮年,人生短促,时不我待,

于是他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建树功业。故而诗中表达的是曹操为实现国家统一而继续奋斗的雄心

壮志,展现了其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怀感上侧重于"国家";《渔家傲》

中,结合"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等句可知,词人

发出了慨叹: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

什么用呢?可见,词中抒发了李清照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之情,最后从"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句可知,李清照借用大鹏展现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情感上侧

重于"个人"。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十七、(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