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文本小说新题型汇编_第1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文本小说新题型汇编_第2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文本小说新题型汇编_第3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文本小说新题型汇编_第4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文本小说新题型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作品内容题(从“写了什么内容”角度出题)答题思路:

1.标题含义(意蕴)题:

即小说标题的含意题,紧扣小说主旨,通过I表面义(本义)I揭示深层义:

(1)本义(字面义,常用义);

(2)引申义(情感义);

(3)修辞义(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

(4)文化义(文化沉淀与累积)

2.人物形象分析题:

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着手:

从正面描写入手:

(1)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

心理描写;(6)细节描写。

从侧面描写入手:

(1)对比(正反对比,正正对比);(2)衬托(周围人物的衬托与环

境衬托)(3)故事情节的暗示;

3.句子含义(理解)题:

(1)思路:概括句子字面义;揭示句子情感警义;还原修辞句本义;

阐释哲理句的警策义。

(2)分点:句子有几个关键点或有几层意思,就分几点作答;

(3)注意:最后一点要整合全句所表达的意思或情感(道理)。

♦二.作品手法题(从“是怎样写的”角度出题)答题思路:

1.小说情节设置(安排)特点题|答题思考角度:

(1)(全文)前后照应,严谨完整;

(2)(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中间)设置误会,制造波澜

(4)(中间或结尾)情节突转,出人意料

(5)(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2.小说叙事特点题答题思考角度:

(D叙事的视角:第一人称为真实,有线索作用;三人称客观,不受

时空限制。

(2)叙事的手法:线索法,照应法,悬念法,伏笔法,对比法,

抑扬法。

(3)叙事的顺序:倒叙,插叙,顺叙,平叙

♦三作品艺术效果题(作用题)(即从“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角度出题)

答题思路:

注意:问作用,问原因,问好处,问意图四种问法是等值问。

A类:大口径作而g:从(1)情节展开(2)写作手法(3)塑造形象(4)

表现主题(5)读者审美感受,五个维度度去思考。

举例如下:例1.标题的作用(好处)题:

(D情节上;线索作用,文章的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

(2)手法上: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3)塑造形象上:塑造人物,突出主人公的形象的性格与情感等。

(4)主题方上: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读者感受

例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

(1)情节上:①线索作用,便于贯穿全文;②推动情节发展或逆转。

(3)手法上:①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②为后文揭示真相埋伏笔,

前后照应;③人称作用

(3)塑造形象上:陪衬(衬托)作用,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与精

神。

(4)主题上:与主要人物并置陪衬(对比),揭示或凸显主旨。

(5)读者感受

例3.情节设置(开头,中间,结尾)作用题情节设置作用:小说情

节组成部分通常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常见的有顺叙、倒叙、

插叙、补叙、平叙等。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从以下几点入手:

(1)情节上:①埋下伏笔,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

展或逆转。

(2)手法上:①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②留下悬念,引发读者思

考。

(3)塑造形象上:突出(补充)人物性格精神。

(4)主题上:间接或直接表现主旨(深化主题),或表达某种情感。

(5)读者感受:情节突转,出人意料;戛然而止,发人深思;意味深长,

引人思索。

B类:小口径作用题通过揭示两个要素的关系,来分析其中某个要素对

另一要素的作用。

例1: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返的胸匐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

答:①作为文章线索,小说围绕着这张借条来叙述故事,使小说情节集中凝

练,结构清晰;

②联接小说时空,小说借助这张借条,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

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

③交汇明暗线索,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老旺与曹老师,暗线是他

们的祖辈父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将两代人高贵而明亮的精神世界连接

在一起。

命题趋势)

新高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设置是两道(或三道)选择题和两道(或

一道)简答题,选择题新高考的考查形式有变化,考查的重点一以贯之,

都是“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简答题是针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环境、主题、理解重要语句、标题等方面作为切入点来进行考查,比较有

思辨考查的是发挥题。

特点概括不当丫特点包括人物转点、环境特点。7

技巧判定人技巧包括写人技巧、叙事技巧、环境描

小分析不当Y写技巧o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八出人作用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

择作用分析不当寸今用。

'-----------------------------<

设事实陈述混乱-弋张冠李戴、颠倒顺序、无中生有等。V

类语言理解不当中含义理解不当、风格分析不当。二

产丰颈,

§析不当中思想情感、主题意图分析不当.

限时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革命就是解放随孔厥

革命就是解放!

折聚英不再受公公的折磨了,折聚英不再受丈夫的虐待了。

插图作者古元

她跟着女宣传,来到陈家洼,苏维埃的区政府,扎在那儿的。那女宣传,名

叫池莲花,小小个子,瘦瘦的,却是圆脸,大眼睛,脾气挺好,待她就像亲人。

她给折聚英看了看脚,原就没好缠,不用再放了;地又给折聚英绞(剪)了发,

也变成短毛盖子了。池莲花自己衣衫本不够。她却还把顶光烫的袄子脱给折聚英。

折聚英是后来的丈夫给她题的名字,那时候她只有个小名叫女子,池莲花却给她

取了个官名,叫折兰英。

池莲花说:“兰英呀!常言道,再好的女子锅台边转,女人在窑里是没好地

位的。做做饭,生生蛋,挨打受骂,委屈一辈子。革命可就要把她们解放呀!”

她又说:“可是,男人还受着地主豪绅的压迫呢,女人要解放,先要和男人一起

闹革命!”她拍拍兰英,说:“你也工作吧,把千百万妇女都叫醒!”短毛盖子

的折兰英,却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咱一满解不下!工作咱也不会做!”池莲花

说:“那不怕!只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呀!”

过了几天,池莲花就领着兰英到青化瓦去受训I,那儿,几眼石窑里,好多农

村来的妇女啊,大脚片的,小脚片的,一满绞了头发,整整齐齐的。上起课来,

排排儿坐着,更整齐。教员是个海壳儿老李,精悍身材,秃头,黑苍苍脸上,…

长着颗颗儿。这人不识字,可真能讲话,吹吹打打,实在是个海壳儿!他教了她

们很多革命的道理,他还教了他们很多工作的方法。还有一个教员是崔守功,又

大又胖,宽宽的脸,戴着老花镜;白头布,蓝袄裤,灰大衣。他顶爱批评人。他

说:“不批评,不纠正,就没法进步!”他说:“咱们的女农民干部,更要受大

批评!”开头妇女们都被他批评得哭了;后来可又都被他批评得笑了!再后来,

她们就毕业了;再后来,她们就要分配工作了,

可是兰英的公公,三天两次地捎信来,要她回。他说:“咱又不障碍你革命!

咱能把你障碍定吗?咱可只是要你回窑看看呵,你就偏不回来看看吗!唉!你这

小女子!你就是没吃过咱手心里的奶,你也吃过咱手心里的饭呀!”兰英心动了,

她迟疑了一下,就决心请了假,真的回去了。路上她还用津贴一一发的苏票一买

了大西瓜,要请公公吃呢。虽然这样,她心里却也盘算:“回家去,可不会出乱

子吗?”怎奈她虽强,却是好心肠,她不忍心不回去看看老年人呵。

然而,革命真是解放!

革命把公公也解放了!从蜡龙区,从乌阳区,一直红过来,红过来,把姚店

区也红过了。从此,住在刘家沟的公公,也免了租,免了税,分得了足够的土地,

还分得了足够的牛羊。这样一来;公公可就变了,他可变成好脾气的公公了。兰

英回家的时候,就见地的公公眉欢:眼笑的,恨不得供出七个碟子八个碗来,让

媳妇子吃个美!一边,他嘴里连连说着:“我说么,我说么,哪有胳膊儿往外弯

的!你看你来了,你来了,你还捧个大西瓜!”他还安慰媳妇,说她男人还在外

面,说她男人不敢来缠绕的。很明白,公公是站在革命的媳妇一边了。媳妇却记

得,公公原是不赞成革命的,他说过:“革命!提着脑袋耍把戏!”他说过:“革

命!瞎子不怕虎!虎头上搔痒!”可是现在,他得了好处,他的舌头操转了,他

说:“嗨!倒究,倒究,砖头瓦片儿,也有翻身日子可!嗨!好红军!啥事都给

咱们百姓想到了!你看咱,咱过去是虚土打不起墙,咱而今可就有了底子了!咱

从此就——哈哈一有苦能受,有福能享啦!”

在公公面前,兰英还是有点拘束,可也到底敢说敢笑了。她一面吃好的,一

面笑着问:“公公,你可赞成我工作吗?”公公用手放在额上,想了一会,却也

笑了出来,说:“这怎不赞成呢!革命是好事,革命是好事,咱怎能反它的对呢!

不过,不过,顶好别远走,在本区就行了!”兰英反驳说:“这区那区,革命不

是一个吗?”公公被说住了,望着媳妇好一会,望望就不觉嗤地笑出来,说:“这

小女子,倒说惯嘴,跑惯腿啦!”

兰英在家里住了两天,临走公公还很客气;可是临走男人却来了,还来得气

势汹汹的!然而兰英不再怕,她静静地瞅住男人,只见男人脸上,狠着一副复仇

的神气。他,指着地说:“好,你例跳门塌户,有路走啦!咱可偏不让,不让你

离婚!咱就要去当兵!就要当红军,红军的家属,看你离成离不成!”兰英很好

笑,她还年轻,她还没想过要和谁结婚。她说:“好极啦!你当红军,咱就是红

军的婆姨!”

她男人倒真的去当红军了。

一九四三年三八节(有删改)

[注]:节选自《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的第五章,小说最早发表于《解放日报》。

小说以陕甘宁边区女参议员折聚英为原型,讲述了边区农村妇女折聚英幼时在随

家人逃荒的路上被卖作童养媳,因不堪丈夫的打骂与公公的折磨,选择跟随女宣

传员池莲花加入红军,在革命的考验中舍弃旧家庭、组建新家庭并获得幸福生活

的故事。与节选相关的后续情节是:丈夫参加红军不久就叛变当了民团,还带人

到区政府捉拿折聚英。在政府的支持下,折聚英与之离婚。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插图描绘剪着“短毛盖子”的女宣传池连花正在与折聚英亲切交谈的情景,

这与文本叙事相得益彰,也表现党的宣传动员的力量。

B、公公在免了租税、分得足够的土地和牛羊之后,改变了对革命的态度,并

赞成折聚英参加革命工作,显示了革命对农民的影响。

C、名字的变化折射出人物命运的变化,“女子”体现苦难的过去,“兰英”

是革命生涯的开始,“聚英”代表开启新的婚姻生活。

D、丈夫不想离婚,决定去“当红军”,折聚英开始觉得很好笑,继而认同丈

夫积极向上的选择,认为做“红军的婆姨”“好极啦”。

【参考答案】D“折聚英开始觉得很好笑”有误,对原文“兰英很好笑”理解

错误。

7、下列关于池莲花这一人物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她所从事的是“把千百万妇女都叫醒”的工作,这也是她所处时代的革命

要求。

B、她熟悉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贴合“女宣传”的

身份。

C、小说以她的视角叙事,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受,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

沉浸感。

D、作为次要人物,着墨不多,但她性格鲜明,与主要人物折聚英的形象互为

映衬。

【参考答案】0“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受”在原文中的体现并不多。

8、对折案英而言,“解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处境变化,不再受公公和丈夫的虐待;②形象改变,剪短发,穿

着整齐;③认识提高,要和男人一起闹革命;④身份转换,由家庭妇女变为女农

民干部。

9、1946年,晋冀鲁豫版《人民日报》为孔厥《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作宣传推

介,称赞这篇小说“好看好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好看好懂”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①人物形象塑造以边区女参议员折聚英为原型,源于生活,有亲切

感;②小说图文结合,讲述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表达妇女解放的时代主题,人

民大众喜闻乐见;③语言多用方言土语,具有陕甘宁边区特色,活泼生动,贴近

生活。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一模)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讲故事的人(节选)

莫言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①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

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

我的妻子,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

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②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

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

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③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

没有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

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母亲分配给我

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

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

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的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

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派活,默许我去集

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

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④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

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会改变故事的结局。我

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

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⑤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

放牛羊。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

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

很寂寞,心里边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

白云,脑海里边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象。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

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

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着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

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就像中国的先

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

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

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

⑥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两百

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天才一一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

括我,都是他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

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行进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

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庭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

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⑦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的思

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

试用笔来讲述故事。起初的道路并不平坦,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的农

村生活是文学的富矿,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

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大部分文学价值不高。

⑧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

的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秋水》《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在《秋水》这

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

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

场所。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

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

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

己的领地。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

独断专行。

⑨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

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就会被他

们蒸发掉。根据我的体会,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

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

尽管我没有很好地去读他们的书,但只读过了几页,我就明白了他们干了什么,

也明白了他们是怎样干的,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我该怎样干。我该干

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⑩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

象是我,渐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

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

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

净身上的污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

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

的话永不磨灭。

(有删改)

【注】此文摘编自莫言2012年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表获奖演讲时,“我”最怀念的人是母亲,因为“我”的小说都是为她

而写的,她却无法分享“我”获奖的荣光。

B、母亲认为说书人油嘴滑舌、不务正业,认为我讲故事也是“要贫嘴”,说

明她没有认识到讲故事的价值,为我的未来担忧。

C、听到的许多鬼神故事、逸闻传奇让“我”有强烈的现实感,其原因与小说

《促织》虽情节荒诞却充满现实感的原因不尽相同。

D、作者用“炫耀”“文学价值不高”“阅读并不认真”等词语描述自己及自

己的早期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真诚、坦荡。

【参考答案】A

【解析】"因为'我'的小说都是为她而写的”错误。根据文中第一段“但有一

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

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可知,文中只是说最想念的人是母亲,

但母亲离世无法分享我的光荣。“都是为她而写的”于文无据。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⑤段中四个“有时候”领起的一组句子,将“我”在荒草滩上放牧牛羊

的孤寂感外化为具体场景,让孤寂变得鲜活可感。

B、第⑧段“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作者以“农民”自比,

以“土地”喻小说《秋水》,精妙贴切,充满乡土气息。

C、第⑧段“颐指气使”和“独断专行”两个成语一般作贬义使用,用在这里

形象生动地说明作家创作时应当充满自信,自由书写。

D、第⑩段中,作者用“那个得奖人”“他”来称呼作为“争议对象”的自己,

凸显了他跳出当事人身份冷静面对争议的态度。

【参考答案】B

【解析】"以‘土地’喻小说《秋水》”错误。根据文中“在《秋水》这篇小说

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

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

可知,“有了一片土地”指的是“我”终于找到了能给自己提供创作源泉的文学

领地,所以本处的“土地”指的是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

8、莫言说:“我曾经说过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其实也可以说,我是一个观察

人、研究人,包括研究我自己、观察我自己的人。”作者研究'观察“自己”,

获得了哪些认识?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①认识到曾经的农村生活是一笔财富,“高密东北乡”是自己文学

经验的滋生地;②认识到作家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作家在创作时要有

“颐指气使”“独断专行”的气魄;③认识到自己受到福克纳、马尔克斯的影响,

是源于灵魂深处与他们相似,更清醒地认识到要离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自

己的故事;④认识到面对争议时应跳脱出来,保持冷静,坚守作家的本分和职责,

坚信写作的价值。

9、这篇演讲为什么要以“讲故事的人”为标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全文围绕“讲故事人”展开叙述。文章讲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成

为“讲故事的人”的过程;其中又杂以议论,说明自己讲故事的内容,方式,以

及自己作为作家,对讲故事的执着;②切合演讲者的身份。作为小说家,作者的

职责就是“讲故事”,作者也正是因为讲出了精彩的故事而获奖;③“讲故事的

人”是作者文学创作的启蒙者、启发者、引领者。从童年时代起,作者就深受说

书人、蒲松龄和众多善讲故事的村里人的影响。

(2024届云南省高三一模)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竹园一范小青

在城市里有这样一小片竹园是不多见的。

小桥流水人家。

青砖黛瓦粉墙。

飞檐翘角龙脊。

竹林...

孙良从小在竹园边长大,那一年他写了篇关于竹园的文章后就去当兵了。后

来孙良回来了,竹园依旧,孙良却站不起来了。孙良是工伤,有一个三等功。开

始常常有人来看他,后来时间长了,大家都忙,也不再有什么人来了。孙良很寂

寞,他每天由母亲背出来,坐在竹园旁边。

孙良家只有母子两人,母亲已经老了,但她还能背儿子,还能工作。她每天

上班,回来做家务,给儿子擦洗,第二天再上班。日子过得平静。

母亲知道儿子很寂寞,她说:“你下下棋吧,我看那些下棋的人,很有兴致

的。”孙良说:“好的。”母亲就去弄了一副棋来,让儿子跟别人下棋。

慢慢地,孙良的棋越下越好,周围的人都被他一一杀败。住在孙良家附近的

人都甘拜下风,孙良没有了对手,母亲就到她的单位去找一些人来和孙良下棋,

又通过这些人去约更多的人来。这里面当然不乏高手,头几回孙良也许会输,但

是再下下去,孙良又会赢。凡是远道而来的人,母亲定要留下他们吃过饭再走。

他们在竹园下棋,母亲就在家弄饭弄菜。

别人背后都说老太太很可怜,真是前世欠了儿子的债,他们不知道以后她做

不动了怎么办。

孙良就好像在竹园边摆了一个擂台,喜欢棋的人,不论远近,提起竹园的擂

台都知道。许多时候都没有人能攻下竹园的擂台。

孙良对母亲说:“他们是不是手下留情?”母亲说:“我不懂的,你自己下

棋,你自己有数呀。”孙良说:“我没有数。”母亲说:“你不要急,慢慢地你

就会懂的。”孙良说:“虽然我是个瘫子,我也未必想要他们让我。”母亲说:

“是的。”母亲和孙良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停下她的工作,她跪在地上用抹布抹地。

他们家的地并不是什么红漆地板,只是一般的水泥地,但是孙良的母亲每天都要

把地板抹得干干净净。孙良说:“妈,这地,随便擦擦就行了。”母亲说:“我

不累。”孙良说:“累不累是另一回事,你这样做实在是犯不着的。”母亲笑笑,

没有再和儿子说什么,她只是照做她要做的事情。

孙良到底还是败了,败在一个十岁的孩子手下,这孩子是孙良的邻居。

第一局棋完全是在无意中开始的。那孩子刚刚在学校的棋类组报了名,才跟

老师学了两三回棋。他放学回来看孙良和别人下棋,看孙良又杀败了人家。这时

候有人说:“这个小孩会下棋,叫他跟孙良下一下。"孩子不肯。孙良鼓励他说:

“来吧,我可以让你一些。”孩子想了想,说:“要来就不要让!”旁人都高兴

起来,他们知道孩子没有一定的把握是不会说这话的。果然这一盘棋孙良输了,

接着又下了好几盘,孙良都输了。

吃晚饭时,孙良说:“今天我输给了一个小孩子,没有招架之势。”母亲说:

“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竹林变成一块棋盘,真是奇怪。”

十年后,孩子成了大学生。放暑假归来,他看见竹园依然,孙良也依然。

大学生说:“来一盘棋。”孙良说:“好的。”他们摆开了棋盘,孙良的母

亲端了茶来,大学生看她很老了。大学生输了,他输得很服帖。大学生和孙良聊

了许多事情,天南海北,什么都谈。大学生真是见多识广。

大学生又说:“再下一盘棋。”孙良就和他再下,大学生还是输。大学生输

得很灰心,他抬起头来,看到夕阳的余晖正洒在竹园,看到孙良正默默地注视着

竹园。大学生突然说:“你当然会赢。”孙良问:“为什么?”大学生手指着竹

园说:“你每天看这片竹园。”孙良点点头。大学生说:“你占尽了竹园的地气。”

孙良笑起来,说:“也许是的。”大学生看着他。孙良接着说:“我一直在看竹

园,看每一根竹子。竹园就是一块棋盘,每一根竹子就是一个棋子,既然每一根

竹子都有它自己的位置,那么每一个棋子也有它自己的位置,你说是不是。”

大学生看着孙良,希望他再往下说。孙良问他:“你懂不懂?”大学生说:

“我不懂。”孙良叹了一口气,说:“我也不懂。”大学生疑惑地看着他,不相

信孙良的话,他说:“你也不懂,你为什么能赢我?”孙良没有直接回答他,朝

自己家里看看,他看到母亲正在忙碌。母亲背已经驼了,头发也白了。孙良指指

母亲,对大学生说:“她也许知道。”

这时候孙良的母亲出来,对他们说:“饭弄好了,进去吃饭吧。”孙良的母

亲说着就背起孙良进屋去。大学生惊讶地看着,他不敢相信孙良的母亲现在还能

背孙良。大学生跟进屋去,说:“老太太,你叫别人帮帮呀。”孙良的母亲笑笑

说:“我能背。”大学生说:“但是你总要……”他没有说下去。孙良的母亲点

头,说:“是的,我总有一天背不动的,我正在攒钱,准备买一辆轮椅。”

大学生很感动,在孙良家吃了饭,他感觉不错,想再跟孙良下一盘棋。孙良

说:“你过五年再来跟我下棋吧。”

过了五年,已是工程师的大学生敲响了孙良家的门。孙良摇着轮椅来开门。

还是在原来的地方,也还是原来的人,可是他们没有再在竹园下棋。这一带

拆迁,旧房子没有了,竹园也没有了。在原址上盖了新房子,因为孙良不能走,

分的是一楼的房间。

孙良的母亲已经去世。工程师沉默了一会儿,说:“下棋吧。”孙良说:“好

的。”

他们摆开了棋盘。工程师在落子前说:“你还有把握吗?”孙良说:“有。”

工程师说:“竹园已经没有了。”孙良笑笑,他的手指指地下。工程师朝地下看

看,他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孙良说:“你看这水泥地不平是不是。”现在工程师

看出来了。孙良说:“竹园就在这底下。”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亲每天把孙良背出家门,让他坐在竹园旁边,是因为她知道这片竹园会

给孙良带来启发。

B、“她只是照做她要做的事情”,这既诠释了孙良的母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又契合小说主题。

C、把周围的人都一一杀败的孙良却败给刚学下棋的十岁孩子,可见周围的人

对他手下留情。

D、孙良的见识不如见多识广的大学生,但每天看竹园亦使他获得大学生才能

懂的人生体会。

【参考答案】B

【解析】

A、“是因为她知道这片竹园会给孙良带来启发”错,原文有“孙良从小在竹

园边长大……孙良很寂寞,他每天由母亲背出来,坐在竹园旁边”,竹园离家近,

没涉及“竹园会给孙良带来启发”之类的内容,选项于原文无据。

C、“可见周围的人对他手下留情”错,根据原文“许多时候都没有人能攻下

竹园的擂台……孙良对母亲说:'他们是不是手下留情?‘母亲说:'我不懂的,

你自己下棋,你自己有数呀'”“孙良到底还是败了,败在一个十岁的孩子手下,

这孩子是孙良的邻居”,据此不能确定所有人都手下留情,判断过于绝对。

D、“每天看竹园亦使他获得大学生才能懂的人生体会”错,根据原文“大学

生说:‘我不懂'”可知,大学生也不懂。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描写竹园周边环境的幽美和谐,“竹林”二字后面的省略号给读者带

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B、小说中母亲梦见竹林变成棋盘为后文孙良从竹园获得人生感悟埋下伏笔,

构思巧妙,浑然一体。

C、小说中儿子与母亲的对话大多简洁质朴,在淡而有味的语言中呈现了平凡

而令人感动的人生。

D、母亲多次鼓励孙良战胜自卑,这一形象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的母亲

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答案】D

【解析】“母亲多次鼓励孙良战胜自卑”错误,小说只写到“孙良说:'今天我

输给了一个小孩子,没有招架之势'”,孙良与小孩下棋失败后有不自信的心理,

“自卑”一词程度过重。

8、文中的十岁小孩成长为大学生,再到工程师,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在文

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推动情节发展,十岁小孩与孙良下棋,完胜孙良,促使孙良对自

己的棋艺有进一步思考;②使人物形象形成映照,小孩和孙良都在岁月中成长,

两种人生形成映照;③深化主题,以对比突出孙良面对人生变故和苦难,坚守人

生位置的坚韧品质。

9、小说结尾,孙良说:“竹园就在这底下。”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参考答案】①可见的竹园虽然不复存在,但竹子的根还在地下顽强生长着;②

母亲已逝,但其品质依然是孙良战胜困难的源泉;③竹园已经化为可以战胜人生

苦难的精神象征,已深深根植于人的心中。(把握句子的含义首先从句子内容着

手,再联系其他情节、人物、主旨等考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蜘蛛

陈然

我发现城市是由高度组成的。城市就是由高度组成的密林。它们笔直陡峭,

像刀刃一样随时准备对我进行袭击。

来到省城后的第二天,我就受到了这种袭击。包工头把我们带到了七楼,说,

今天,你们就从这里干起,一直干到十二层,你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我很高兴,

等包工头一走,就急不可耐地奔向阳台。我还从未站在城市的肩上看一个城市,

以前总是在它脚下看。忽然我觉得有种尖锐的东西向我刺来,紧接着眼前一黑,

如果不是我及时抓住了阳台的扶沿,恐怕就摔下去了。我摸摸额角,并不觉得哪

里不舒服,但睁开眼再往下看,晕眩又出现了。它像是一只大鸟,在空中张开翅

膀,只等我靠近过来,便会猛地飞出啄我的眼。以前在乡下,楼房最多不过三层,

它袭击不了我。我甚至三楼都没有上过。而现在,我每天都在半空里,它随时可

以狠狠啄我。一见它,我就恶心得要吐。那一刻,我恨不得揪住自己的脑袋往墙

上猛撞。我几乎绝望了。试想,一个对高度如此排斥的人,怎么在城里奋斗呢?

但我向别人隐瞒了实情。我努力不去看楼下,这使我的姿势有些僵硬,当僵

硬的姿势快要被某种必要的动作折断的时候,为了解救自己的身体,我只好故意

从梯架摔到了阳台上。这不要紧。我揉揉摔疼的地方又爬了上去。我不能就这么

被打倒。如果它是一种病,那我就做一个带病做事的人好了。再说,难道我不会

制服它,把它治好么?对,我就是要制服它。

所以,当包工头问谁愿意去粉刷外墙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想,如果

我能做好这件事,其他就不在话下了。刚来省城时,我还纳闷,心想几十层高的

楼房,那些玻璃是怎么装上去的,外墙是怎么粉刷的?后来我看到几个人在为一

幢大楼洗玻璃,看到他们腰间系着粗壮的绳子,整个人悬在半空中,我紧张得呼

吸不出来,心想要是绳子突然断了怎么办?如果要上厕所怎么办?

包工头问我,你真的行吗?包工头的眼睛总是那么厉害,好像知道我隐藏了

什么。

但我还是坚决地点了点头说,行。

从乡下出来时,我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赚很多钱,将来不说做大城市的人,

至少也要做个县城里的人。现在做城里人不难,我已经在为做一个城里人暗暗准

备了,比如早上我不买肉包子,中午吃快餐,我也不要肥肉。

我的身上绑着很多绳子,被放在屋顶的荤引机缓缓放了下去,从屋顶往下粉

刷。那只停留在半空中的翅膀,忽地扇了过来,我完全被裹挟在翅膀的黑暗中。

我闭着眼,奋力从那黑暗中挣脱出来,大口地呕吐着。包工头在上面喊,没事吧?

我扶着墙,摆了摆手,朝上面大声喊道,没事!

返回楼顶或地面时,我赶紧去洗澡。我的裤子已经湿了好几次。

但我还是咬着牙对自己说,没事。

有一次,还真有只鸟撞到了我身上。一只好像在城市里迷了路的小鸟。它先

在我手上撞了一下,接着在我肩膀上撞了一下。我腾出手把它捉住,放在我口袋

里。只有在口袋里,它才不会迷路。

在高空看城市,觉得城市是漂浮的。风一吹来,整个城市都在晃动。下面的

人如果不把脸扬起来,是看不到我的存在的。有一次,我仿佛听到楼下有个小女

孩在说,爸爸你看,上面那个人多像一只蜘蛛啊。爸爸为女儿的比喻能力而高兴,

说,对,他就是一只蜘蛛。

这天,我大概停留在一幢大楼的十五层的地方,天色将晚,我正准备收工,

忽然发现荤引机没了动静,紧接着楼下一片寂静。酒店里的灯光没有了,商场里

的音响也没有了,像是一艘大船驶到了没有水的地方。没有了灯光和音响的映衬,

城市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粗糙和丑陋。很多人在叫,我也喊了起来。可我的声音没

有人听到。这时,那只已经被我打败的鸟重新从什么地方扑了出来,它重新把我

裹挟到它黑暗的翅膀里面。

第二天,我终于被人记起。包工头在下面气急败坏地喊我的名字:你还活着

吗?我被缓缓放下来了。盘根错节的绳子像一张网,结结实实地把我套住了。有

人把绳子砍断。有人喊我的名字可我没有反应。过了好半天,我才动了一下,又

动了一下,然后真的像一只蜘蛛那样慢慢爬了出来。

此后,我就像蜘蛛一样在大街上爬着。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我”为了实现理想隐瞒自身状况高空作业,不断迫使自己挑战极

限,最终不幸成为了理想的奴隶。

B.小说运用大量心理独白揭示“我”隐秘的内心想法,使读者能够更直接地理

解“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

C.小说描写“我”高空作业时“身上绑着很多绳子”,形象地描绘出“我”饱

受非人的束缚与压迫,也为下文蜘蛛的出现埋下伏笔。

D.“我”是来自乡下的底层打工者,理想是成为城里人,最终却异化为蜘蛛,

这个故事凸显出打工者在城市打拼的艰辛,以及城市艰难的生存环境。

【参考答案】C

【解析】“饱受非人的束缚与压迫”错误,粉刷外墙的工作本身就要求绑绳子,

并不是“非人的”捆绑。

7、关于文中的“异化”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因为意外在高楼滞留一夜后成为蜘蛛,突出了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漠

不关心。

B.“我”为了多赚钱不惜选择难以胜任的工作,这也预示着后来“我”会在工

作中“异化”。

C.小女孩的爸爸告诉她“我”就是一只蜘蛛,是因为“我”早就处于一种“异

化”的生存状态。

D.“我”最终变成蜘蛛,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表明了“我”的心酸与

悲惨。

【参考答案】C

【解析】小女孩的爸爸告诉她“我”就是一只蜘蛛,是因为小女孩的比喻能力强。

8、本文的卡夫卡式结局富有隐喻效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盘根错节的绳子像一张网,结结实实地把我套住了",形象地

展现出“我”被发现时的窘境,传神地隐喻了“我”被理想的枷锁牢牢套住的现

实;②结尾的两个“爬”字饱含辛酸,隐喻“我”逐渐地适应了作为一只城市蜘

蛛的角色,习惯了这种异化的生存状态;③最终“我”异化为蜘蛛的结局,更隐

喻了打工者在城市打拼之艰辛与悲惨,令人同情,而这作为小说的主旨,发人深

省。

【解析】“卡夫卡式”指捷克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写作特色,多体现为对社会

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和不确定性卡夫卡的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

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卡夫卡式结局通常带有隐喻的特点,能够深刻反

映出人物的精神困扰和压力,以及生命母体的本能倾诉。如:《变形记》。

9、有人评价本文“以意象为镜面,来映照人的内心世界”,请通过“鸟”这个

意象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①作者以暗喻描写了“我”站在高楼上向下看时的幻象:眩晕“像

是一只大鸟,在空中张开翅膀,只等我靠近过来,便会猛地飞出啄我的眼”。一

个“猛”字细腻传神地刻画了“我”对高空作业的恐惧;②作者写“我”第一次

粉刷外墙时,“那只停留在半空中的翅膀,忽地扇了过来,我完全被裹挟在翅膀

的黑暗中”。通过描写因恐惧而产生的幻象及呕吐、流汗等情形,深刻,具体地

刻画出“我”在克服心理问题之时所经历的痛苦折磨,展现出“我”坚强的意志;

③大鸟之于蜘蛛,正如恐惧之于“我”,可见恐高对“我”的巨大威胁,以至于

此情此景之下“我”心神不定、摇摇欲坠,读者也不禁捏一把汗、心惊胆寒。

(浙江省普通高中2024年2月深研联考卷)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金桥醉荷

葛家华

街上的雨,乡下的风。这是我很早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乡村长大的人

对乡村有着不一样的眷恋,①乡村有着泥土的芳香,有父母,有乡愁,有拔不掉

的根。

炎热的夏天,更让人想起乡村,想起乡下的风,徐徐吹来,清新自然。喜欢

旅行的人也不太愿意在此时出远门,能在乡村走走,感受一下身边的自然景观,

也别有一番风味。

数日前,因工作需要,寻找一位市政建设的元老,了解街镇管网疏通工作,

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

这里千亩荷塘一片翠绿,一株荷花按捺不住,先行探身绽放。我知道现在路

遇还不是时候,我也没有朱自清对荷花独到的见解、细腻的文笔。②我看莲花是

粗线条的,却对莲花有一种由衷的敬畏。在我眼中,她是最纯洁、最完美的象征。

相信许多人会与我有同样的想法。这是一片田野,去除界岸,没有纷争,一片连

着一片。这里没有游船,不比洪泽湖可以泛舟湖上,采莲方便。这是一个静止而

又正在发酵的村庄,你来,我往,荷塘月色一直在奔走相告中,相信他日会有更

多的人前来游赏。乡村有着不同的优势,采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感受炎炎夏日

特有的清凉。这里不需要你花一分钱,可以自由拍照留念。想想三五日后,将是

荷花遍地开,花香四溢,美景尽收眼底,那是何等的快意!当然,也会让人沉

醉花事,流连忘返。

真羡慕住在周边的农户,有如此庞大的花园,足不出户可以赏花,可以近闻

花香,于寂静的夜晚静听蛙鸣,蝉鸣,那是乡村特有的声音,与大自然保持着最

和谐的音符,让人无比舒心顺畅。曾听说这附近有位丛姓大叔被查出癌症,两年

后却意外康复,是不是看到这片莲池心情开朗,收获意外?我真诚地为他庆

幸,我想他对这片莲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感知与想法。梅雨一滴滴洒落清荷,像

一颗颗珍珠,短时间停留,又随风摇摆,滚入水中。生长中的荷藕吸收着天地精

华,让高温也借此作短暂停留,这时便不再有人怨天。

看到这片荷塘,这片莲,也让我想起我的童年。母亲生病,服两剂中药,需

一两片荷叶做药引子,老中医开的药方,毋庸置疑,母亲遵从,我顺从。采荷叶

自然是我的事,侪儿跑得快,③母亲给我少有的“高帽子”,我虚拟地戴着,也

带着兴奋,在乡间小路沿河奔跑。那时乡村的荷花很少,花开了也没有而今的多

姿多彩。④故乡小河很多,我逐一寻觅,走过一个又一个码头,只为寻找一片长

满希望的荷塘。如不是母亲生病,我脚步没那么急切,转眼已身处五公里外,正

当疲劳来袭时,芳踪已现,右前方不大不小的池塘里,三朵莲浮出水面,荷叶还

是那样嫩绿,我只为所需,立马返程。说来还真像个奇迹,母亲多年的头痛病在

服药三天后轻松治愈。是不是莲叶的功效?我想,任何解释已成多余.莲花却从此

在我心中留下最深最美好的印象。莲藕也是个好东西,补血,女人食用更佳。我

请偏喜欢藕粉,藕饼,又怕人说我嘴馋,这是个人的秘密,我就决定将此事藏在

心底。

村书记黄飞还是个小伙子,家住在附近,他介绍了金桥的很多特色:桃果飘

香,西瓜满地,梨果丰硕。这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农业自然村。在这风景

如画的景色中,你一定不虚此行,而我更愿意守着盛开的莲花一天天老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描写开头,表达作者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为下文路过金桥被一片

荷塘深深吸引张本。

B.在金桥,作者采摘荷叶当遮阳伞,享受一片阴凉;欣赏满塘荷花,拍照留影,

沉醉花事,流连忘返。

C.文中写母亲生病后轻松治愈、丛姓大叔身患癌症却意外康复,意在表明荷叶

是有一定的养生功效的。

D.风景如画的金桥,既有千亩荷塘一片绿,更有瓜果飘香次第新,堪称宜居宜

游的生态农业美丽乡村。

【参考答案】D

【解析】A.“描写”错,应为议论;B.混淆虚实。文中所写摘荷叶遮太阳、欣

赏荷花等都是想象的情景,并非作者自己的实际行为;C.“意在表明荷叶是有一

定的养生功效的”错,丛姓大叔意外康复体现不出荷叶的养生功效。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四个“有”字构成排比句式,语意由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地揭示

作者对乡村的深刻领悟。

B.句子②由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自然引出作者对莲花的感受,抒发作者对

莲花的独到感悟和情怀。

C.句子③中的“高帽子”是母亲对“我”的鼓励,增添了“我”跑去找新鲜荷

叶给母亲治病的精神动力。

D.句子④以小河之多、码头之众来突出故乡的田园风光,烘托金桥是充满生机

活力的生态农业自然村。

【参考答案】D

【解析】曲解文意。句子④主要是表现作者为寻找新鲜荷叶而一路奔波的急切心

情。

8、本文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多重的内心感受,请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示例:①惊喜。路过金桥,被一片荷塘深深吸引,不由得停下脚步;

②敬畏。觉得莲花是最纯洁、最完美的象征,她没有纷争,单纯奉献,赏心悦目;

③陶醉。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想象着“映日荷花别样红”,不禁流连忘返。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乡风荷

韵•生态;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一一以荷为媒。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

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参考答案】(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

甲组短评思路:

①本文紧扣乡风话题,写乡村美景,叙乡村故事,抒乡情乡愁,做到了“形散而

神不散”;②作品以“金桥醉荷”为题,围绕“荷”组织材料,有条不紊叙写“荷

事”,可谓荷韵悠悠;③作品将金桥放置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来抒写,突

出荷塘美景、桃果飘香、西瓜满地、梨果丰硕的生态农业自然村特色,抒发了对

金桥的赞美之情,进而表达终老此地的美好愿望。

示例二:

乙组短评思路:

①这篇散文以“荷”为媒,主要写作者路过金桥时对如诗如画之景的见闻和感想,

线索明朗,条理清晰,可谓“形敬神聚”;②文章先写作者因工作关系路过金桥,

发现一大片荷塘翠叶,再由荷叶青翠联想到荷叶下乘凉、荷塘边留影,以及荷花

绽放、馥郁芬芳的美景,令人陶醉流连;③由荷塘周边村民的和谐安宁生活,到

追忆童年时给母亲采摘荷叶治病的往事,再到村书记介绍金桥的乡村特色,抒发

了对这片如画风景的喜爱之情,进而表达了以荷为伴、终老此地的美好愿望。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河流

申平

这场大火,其实就是猎人引发的。

猎人在树下抽烟,突然有猎物跑过。他立即丢掉烟头,去追赶猎物。当

他带着猎物,心满意足地回窝棚吃饭睡觉的时候,那个没被踩灭的烟头,

已经慢慢燃成了一场漫天大火。

半夜,猎人被什么声音惊醒了。他探头往外一看,山林已经成为一片火

海。他惊慌失措,连枪都没有来得及带,胡乱套上衣服就开始逃窜,样子

极为狼狈。

大火急速蔓延,猎人一路狂奔!他的逃命方向,就是山下那条河。当他

扑通一声跳进那条河里时,才大喘了一口气。

这条河,是山里的生命之河。

河流是从深山老林里流过来的。起初河水只是涓涓细流,但是它一路兼

收并蓄,终于成为一股汤汤大水。它川流不息,不舍昼夜,顺着山势左弯

右拐,哺育着两岸的生灵。现在,大火携带着轰隆隆的咆哮和嚼嚼啪啪的

声响,朝着这条河扑了过来。

望着狂舞乱蹄的火舌,猎人惊恐至极,也悔恨至极。他移动身体,向河

的对岸靠拢。这时借着火光和星光,他突然发现河里出现了更为恐怖的一

幕。

野兽,野兽!河里到处都是野兽!

啊呀呀,原来野兽也都跳水逃命来了。他在山里打猎多年,还从来没有

见过这么多野兽。整个河面上,到处都拥挤着逃命的生灵,黑暗中也分不

清都是啥野兽。在他背后,还不断传来好像下饺子一般的声音。

猎人的本能使他立即伸手去屑上取枪,这才想起枪没有带出来。好在,

他的衣袋里有一把锋利的匕首。他立即摸出来,紧紧地握在手里,准备随

时防御或者是进攻。这时他已经看清,在他的周围,游动着许多平日难觅

踪迹的猎物,它们近在肥尺,只要他挥刀刺出就是……

然而他很快就收起了匕首。因为他发现,此时此刻,周围所有的动物都

已经混为一体。无论大小强弱,它们好像全都忘了“丛林法则”,大火使

它们无暇四顾,只管惊恐不安地奋力向对岸游去。他不由得想道,这些动

物都是你害的,现在都这种情况了你还想杀害它们,你还算个人吗?!他

抽了一下自己的脸,也开始往前游去。但是他很快感觉到,水中有一股巨

大的推力,推着他顺流而下。借着火光看去,原来对面的河岸是峭壁,根

本就爬不上去。所有的野兽都在顺流而下,寻找着容易攀登的地方。

大火已经烧到河边来了,火舌喷吐,几番想跃过水面。但是因为这里水

面宽阔,都没有成功。河里的动物们更加惊慌了,它们争先恐后,挤挤攘

攘,拼命地往下游冲,没有一个愿意被烧死。

猎人此时已经是身不由己了。他被众多动物推着往前走,前面就到了一

个壶口。他抬头望去,暗叫不好。因为他知道,壶口这地方有多危险。就

在两岸,生长着许多树木,其中有几棵大树,树枝互相伸向对岸,几乎就

要相接起来。如果大火烧到这里,只要轻松一扑就会过河了……

不行,祸是我闯的,我不能再让大火过河了,那样我的罪孽就更大了。

他听见自己吼叫了一声:让开!就挥舞着双手,拼命向壶口游去。一路上

他的身体与其他动物碰碰撞撞,不同动物的面孔在他眼前闪过:老虎的脸,

狗熊的脸,大象的脸,野狼的脸……什么脸他都不在乎了。他一口气游上

河岸,就那么湿淋淋地爬上树去,掏出匕首猛砍那些伸向对岸的树枝。猛

砍,猛砍!

开始,河里的动物都呆呆地看着他,不知道这个人类要干什么。很快,

猴子反应过来,它们吱吱叫着,成群结队爬到两边岸上,开始上树去幺付树

权,还有的在底下拔小树。第二个反应过来的是大象,这些大家伙,上来

就用象鼻猛推大树,而且它们还懂得不能往水里推的道理。接着,野猪、

狗熊、野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