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模拟练_第1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模拟练_第2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模拟练_第3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模拟练_第4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模拟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模拟练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作文题审题立意模拟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节气中的“惊蛰"指的是“隆隆雷声,惊醒了蛰伏冬眠的动物。”其实,真正唤醒它们的,不是有声的惊雷,而是无声的温度。有时候,温暖,比雷霆更有力量。

对上述文字所表现的观点,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纠正常人对“惊蛰"这一节气的错误看法,引出了“温暖有时候比雷霆更有力量”的核心观点。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温暖"与“雷霆”的对比中包含的就是以柔克刚的智慧和思想。关于“温柔”,可以联想到温柔的话语、温和的态度,这些看似温柔的东西,有时候比对簿公堂、剑拔弩张更具有杀伤力,这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绵里藏针。温柔也可以理解成默默的关怀等,春风化雨般的关怀,其影响或效果,有时候或许也比一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更能温暖人心。因此说,不要小看那些看似柔弱或微小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具有耐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可怕的。所以,从这里也可看出,并不是只要是温柔就可以战胜雷霆之力,而是虽柔但韧。

写作时,可以由材料中关于“惊蛰”的例子,或自然界当中蚂蚁战胜蟑螂等的事例引出“以柔克刚"这一观点;然后列举自然或生活当中以柔克刚的例子,比如苏轼,当他被贬之时,他就处于弱势,但是,他用他特有的温柔的方式进行反抗,他游山乐水,他遍尝美食,他吟诗作赋,在文赤壁他打了一场大胜仗,这是他的政敌始料未及的事情,这也是以柔克刚的经典事例。接下来分析为什么看似温柔的事物反倒有强大的力量,甚至连雷霆万钧之势也比不上它呢?一是虽缓慢但能坚持,二是虽微小但能积累;最后再次照应开篇,重申观点。

参考立意:

1.温暖胜过雷霆。

2.柔弱之姿也可对抗强大。

3.刚柔相济是智慧。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

古代优秀的士人,尊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信条。在其位,则积极建言献策,以期有补于世用;不在其位,仍能心系朝堂,时时牵挂国事,以各种方式表白心迹。

作为时代青年,你从以上材料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列举了历史上四位名人的积极献力国家的事迹。魏征居安思危,为国家长治永昌犯颜直谏;王安石在其位谋其政,力排众议,兴利除弊,变法强国;杜牧、苏洵目光如炬,总结历史,针砭时弊,讽谏当朝,他们以文为剑,舞动乾坤。本段以四则事例来表明心怀天下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和担当。

第二段材料先总述古代优秀的士人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处世哲学,然后从正面阐述在其位就积极用世,为国家的献智献力;从反面阐述纵使不在其位也要心系家国,牵挂国事。突出表现的是一个优秀的人无论身处何处,都要把“治国、平天下”当成终极目的,要积极用世,心怀天下。

由此看来,材料分别以历史事例和分析论证共同阐述了一个优秀的人该如何处世的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人的处世哲学,同样也适用于当下。修得满腹才学,献身于家国;无论处庙堂,还是居江湖,都要一片丹心向祖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有意义。

行文思路上,开篇开门见山,可以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直接入题,突出中心,接着运用典型事例,列举霍去病灭匈奴、圣女贞德追求自由民主、乔紫薇获奖的事迹等事例对中心进行论证。然后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以五四青年激荡的青春与当下躺平、佛系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归结全篇,联系当下时代青年肩负的历史责任,号召广大青年不负青春,不负家国,不负新时代,将个人理想和成长融入民族复兴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立意:

1.修得满腹经纶,献于家国社会。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心系家国,青春无悔。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我服从理性,有必要时,我可以为它牺牲我的友谊,我的憎恶,以及我的生命。——罗曼罗兰

材料二:

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像你们这样的当代中国青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用“血性"来浇铸与锻造自己的意志与灵魂。——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在2022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理性”和“血性”,一个理智冷静,客观审慎;一个正气浩荡,奋勇争先。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如何看待“理性”和“血性"?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理性”和“血性”,一个理智冷静,客观审慎;一个正气浩荡,奋勇争先。二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又有统一的一面。理性更多是针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决断之时;血性更多体现在迎难而上、奋斗拼搏的行动上。只有理性,容易陷入个人利己主义的牛角尖;只有血性,容易陷入盲目冲动的泥淖,二者缺一不可。新时代青年更应理性与血性兼具,慎思明辨,坚定前行,与祖国命运融为一体,向新时代迈进。当然,如果考生在比较后进行了主次之分也是符合题意的。

参考立意:

(1)慎思明辨,理性先行

(2)血性中华青年,助民族富强腾飞

(3)理性与血性兼具,明辨与刚毅齐飞

(4)以理性看世界,以血性报中华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书法、印章、京剧、武术、茶道、乐器、国画、对联,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传统节日、民间习俗,服饰文化、美食文化……这些文化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关键词是中国传统文化,话题是怎么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审视材料,我们可得知文章要回答为什么要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怎样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来谈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挖掘或展开。

由此,我们可以思考,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博大精深、独树一帜且从未间断过的中华文化。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大量不朽作品,共同谱写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篇章。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文化,到两汉经学、魏晋南北朝玄学,再到隋唐儒释道、宋明理学,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中国音乐、绘画、瓷器,都因其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在世界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辉煌、影响深远,铸就了我们今天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底气。

那么该如何传承和发扬呢?

新时代,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将其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我们需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一方面,让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跟上时代发展。适应群众的文化需求、审美情趣、生活习惯,通过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各种形式,运用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种载体,借助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各种机构,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吸引群众、感染群众,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营造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比如,面向基层、面向大众,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加强礼仪教育,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行动等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让传统文化彰显磅礴之力。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当今时代,我们更应传承文化经典,以彰显中国力量。其次列举《诗经》《论语》《尚书》等例子论证传承文化经典,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在新时代的大潮涌动之下,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促成了全球治理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形成,传承文化经典,彰显民族之力,中国之力。

【立意】

1.传统文化的内蕴和魅力,历久弥新。

2.国风国潮放异彩,传统文化有生机。

3.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4.中国味道醇厚绵延,千年文化魅力永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庄子》中讲了一个不龟手之药(一种防手冻裂的药物)的故事:宋国有一家人善于研制不龟手之药,但他们世世代代却只是用它来做和漂洗丝絮有关的事儿,得到的价值也“不过数金";后来有一天,有一位客人用百金买下了它的制作技术,用它来服务于吴越交战中受冻的士兵,由此得到的价值是“裂地而封之”。

世世代代以此为事,这是坚持俗见;不以此为事而以彼为事,这是突破俗见。俗见,往往是生活中的常理常情,它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和智慧。突破俗见意味着对此的超越和创新,有时甚至是颠覆。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以“坚持俗见与突破俗见"为主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通过叙述《庄子》中的一则故事,提出了坚持俗见与突破俗见的概念,阐释了二者的内涵。坚持俗见并不是错,《庄子》故事中的宋国人制药而获数金,世代为业,绵延不绝,并不能言其失败;但以百金买下制药技术的客人以此谋利,裂地而封,显然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可见突破俗见的思维方式更胜一筹。材料虽并未明确地指出二者之优劣高下,但通过材料中讲述的故事,考生应把握住写作的方向:突破比坚持更能创造收益、凸显价值,相比墨守成规、不谋改变的惯性思维,跳出框架、敢于创新的突破思维显然更有利于时代青年开创事业、践行奋斗。坚持俗见象征着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思维定势,在已知、稳妥、被前人证实其可行的道路上行走固然安全舒适,但一味保守、无视机遇、不谋新举的惰性也妨碍着人的发展。而突破俗见则象征着不甘现状、求变求新的思维闪光,在坚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看到其中所隐藏的变量与机会,敢于尝试、勤于思考、乐于挑战,最终冲破桎梏、突破旧局,另辟蹊径。

写作时,围绕题目所给出的主题,考生可以先从正面论证坚持俗见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人格两方面论证“突破”比“坚持"更具价值的原因:再结合材料,联系社会实际,具体阐释怎样做才能跳出“坚持”,实现“突破";最后强调观点,总结全文。

写作指导:

这一道主题式的作文试题。由材料,写作任务与要求三不构成。作文材料有两段文字构成,介绍《庄子》中的故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