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业政务公开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_第1页
政府行业政务公开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_第2页
政府行业政务公开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_第3页
政府行业政务公开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_第4页
政府行业政务公开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政务公开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TOC\o"1-2"\h\u25365第一章政务公开概述 2199291.1政务公开的定义与意义 275721.1.1政务公开的定义 2130591.1.2政务公开的意义 317341.2政务公开的发展历程 3106191.2.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 363541.2.2推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 3286941.2.3深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 3141711.3政务公开的国际比较 39081.3.1发达国家的政务公开 3239171.3.2发展中国家的政务公开 4263961.3.3跨国合作与交流 419468第二章政务公开政策法规与标准 4326312.1政务公开相关法律法规 4179062.1.1法律层面 4312222.1.2行政法规层面 426882.1.3地方性法规层面 4190282.2政务公开国家标准与规范 443332.2.1国家标准 4234442.2.2行业规范 5200222.2.3地方标准 5134972.3政务公开政策解读 5254472.3.1政策背景 562522.3.2政策内容 5161652.3.3政策实施 57891第三章政务公开内容体系建设 5216763.1政务公开内容分类 58043.2政务公开内容更新机制 6234553.3政务公开内容审核与发布 627317第四章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7264504.1政务公开平台架构设计 7229304.2政务公开平台功能模块 7229074.3政务公开平台技术选型 826863第五章政务公开平台运维管理 849825.1政务公开平台运维体系 8137995.1.1运维管理架构 888195.1.2运维管理制度 9295395.1.3运维团队建设 9179935.2政务公开平台安全保障 982315.2.1安全策略制定 9286195.2.2安全防护措施 9108365.2.3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0314365.3政务公开平台功能优化 10214695.3.1功能监控 10187405.3.2功能优化措施 1019845.3.3功能评估与改进 1020439第六章政务公开服务创新 1035966.1政务公开服务模式创新 10273756.1.1构建一体化政务公开平台 10156006.1.2推行“互联网政务”模式 11162246.1.3强化政务公开服务与公众互动 11305686.2政务公开服务渠道拓展 11223256.2.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 1136616.2.2推进政务公开服务进社区、进企业 11232906.2.3加强政务公开服务国际合作 12324546.3政务公开服务效果评估 1258476.3.1设立评估指标体系 1285656.3.2定期开展评估工作 12127006.3.3强化评估结果运用 1214290第七章政务公开与社会监督 12279387.1政务公开与社会监督的关系 12290707.2社会监督机制建设 13170607.3政务公开效果评价与反馈 134608第八章政务公开培训与宣传 147738.1政务公开培训体系建设 14240278.2政务公开宣传策略 1487318.3政务公开培训与宣传效果评估 1531685第九章政务公开国际合作与交流 15198309.1政务公开国际合作现状 1516769.2政务公开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 15128599.3政务公开国际经验借鉴 1617926第十章政务公开未来发展展望 161307310.1政务公开发展趋势 162761110.2政务公开改革与创新方向 16567810.3政务公开未来战略规划 17第一章政务公开概述1.1政务公开的定义与意义1.1.1政务公开的定义政务公开,是指及其工作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按照法律法规和行政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信息、决策过程和行政行为的一种制度安排。政务公开旨在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1.1.2政务公开的意义政务公开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透明度:政务公开有助于公众了解的工作内容、决策过程和行政行为,从而提高的透明度。(2)保障公民权利:政务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公民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事务和国家治理。(3)预防和遏制腐败:政务公开有助于发觉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4)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政务公开使决策更加透明,有助于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1.2政务公开的发展历程政务公开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2.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政务公开主要以政策文件的形式进行,公开内容较为有限,主要涉及工作报告、财政预算等。1.2.2推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务公开开始向电子政务转变,网站逐步建立,公开内容逐渐丰富,包括政策法规、公告、人事任免等。1.2.3深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政务公开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公开内容更加全面,形式更加多样,包括政务微博、政务等新媒体的应用。1.3政务公开的国际比较政务公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务公开实践具有以下特点:1.3.1发达国家的政务公开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政务公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政务公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公众参与度高。1.3.2发展中国家的政务公开发展中国家在政务公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政务公开内容逐渐丰富,但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1.3.3跨国合作与交流政务公开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各国之间积极开展政务公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政务公开的全球化进程。第二章政务公开政策法规与标准2.1政务公开相关法律法规2.1.1法律层面我国政务公开的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明确规定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此基础上,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务公开的具体内容、程序、方式和责任进行了详细规定,为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2.1.2行政法规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是我国政务公开的主要行政法规,对信息公开的范围、程序、方式、时限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各级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行政法规,如《信息公开工作办法》、《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等,以保证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2.1.3地方性法规层面各地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和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具体规定。这些地方性法规在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细化,为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指导。2.2政务公开国家标准与规范2.2.1国家标准我国政务公开国家标准主要包括《政务信息公开技术规范》、《政务信息公开服务质量规范》等。这些国家标准对政务公开的技术要求、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为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质量保障。2.2.2行业规范政务公开行业规范主要包括《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规范》等。这些规范对政务公开的具体操作流程、保密审查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指导。2.2.3地方标准各地方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标准,如《政务信息公开地方标准》等。这些地方标准对政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形式、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为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更加细致的指导。2.3政务公开政策解读2.3.1政策背景政务公开政策旨在推动职能转变,提高治理能力,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我国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不断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为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2.3.2政策内容政务公开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政务公开的范围,对应当公开的信息进行全面梳理;二是规范政务公开的程序,保证公开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三是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提高政务公开的实效性和便捷性;四是强化政务公开的责任追究,保证政务公开工作的落实。2.3.3政策实施政务公开政策的实施需要各级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二是完善制度体系,保证政务公开工作有法可依;三是加大投入,提高政务公开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政务公开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第三章政务公开内容体系建设3.1政务公开内容分类政务公开内容体系建设首先需要对政务公开内容进行合理分类,以便于公众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政务公开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政策法规: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政策文件,是政务公开的基础内容。(2)机构设置与职能:公开部门、直属单位的机构设置、职能职责、领导分工等信息。(3)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包括行政审批事项的设定、办理流程、时限、所需材料等,以及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指南、收费标准等。(4)财政预算与决算:公开部门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5)采购与招投标:公开采购项目、招投标信息,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透明。(6)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公开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程序等。(7)重大决策与突发事件:公开部门的重大决策、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等信息。(8)公共服务与民生工程:公开公共服务项目、民生工程进展情况,提高民生福祉。3.2政务公开内容更新机制政务公开内容更新机制是保证政务公开信息及时、准确、全面的关键。以下为政务公开内容更新机制的几个方面:(1)建立政务公开信息采集与审核制度:明确政务公开信息采集、审核、发布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2)制定政务公开信息更新计划:根据政务公开内容的分类,制定定期更新计划,保证信息及时更新。(3)实施政务公开信息动态监控:建立政务公开信息监控机制,对公开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发觉错误或滞后信息及时进行纠正和更新。(4)加强与公众互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了解公众需求,及时调整政务公开内容。(5)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机制:设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渠道,鼓励公众对公开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政务公开质量。3.3政务公开内容审核与发布政务公开内容审核与发布是保证政务公开信息真实、准确、权威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政务公开内容审核与发布的相关要求:(1)明确审核责任:政务公开信息审核应由部门相关责任人负责,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建立审核流程:制定政务公开信息审核流程,明确审核标准、时限等,保证信息发布的规范性和及时性。(3)加强信息审核:对政务公开信息进行严格审核,保证信息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敏感信息。(4)保障信息发布安全:采取技术手段,保证政务公开信息发布平台的安全稳定,防止信息泄露、篡改等风险。(5)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对公众关注的政务公开信息,及时回应,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第四章政务公开平台建设4.1政务公开平台架构设计政务公开平台架构设计旨在构建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互动平台。该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数据层:负责政务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2)服务层:主要包括政务数据服务、用户服务、权限服务等,为平台提供基础服务支撑。(3)应用层:包括政务信息发布、互动交流、数据分析等模块,实现政务公开的核心功能。(4)展示层:为用户提供政务公开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包括网页、移动端、大屏等。4.2政务公开平台功能模块政务公开平台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政务信息发布模块:实现政务信息的采集、审核、发布、撤回等功能,保证政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互动交流模块:提供在线咨询、留言反馈、问卷调查等功能,便于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沟通。(3)数据分析模块:对政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4)用户管理模块:实现用户注册、登录、权限分配等功能,保证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5)内容管理模块:对政务信息进行分类、标签化管理,提高信息检索效率。4.3政务公开平台技术选型政务公开平台技术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平台采用加密传输,保障数据传输安全;使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技术,保证用户数据安全。(2)稳定性: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选用成熟稳定的数据库和中间件,保证平台运行稳定。(3)可扩展性: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续功能扩展和升级;支持多种数据源接入,满足政务数据多样化的需求。(4)易用性:界面设计简洁明了,操作便捷;支持多终端访问,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具体技术选型如下:(1)前端: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构建响应式界面。(2)后端:采用Java、Python等后端语言,实现政务公开平台的核心业务逻辑。(3)数据库:选用MySQL、Oracle等成熟稳定的数据库,存储政务数据。(4)中间件:使用Tomcat、Nginx等中间件,提高系统功能和稳定性。(5)大数据分析:采用Hadoop、Spark等大数据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6)安全防护: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技术,保障平台安全。第五章政务公开平台运维管理5.1政务公开平台运维体系5.1.1运维管理架构政务公开平台的运维管理体系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的运维管理架构。该架构应包括运维组织架构、运维流程、运维制度等多个方面,以保证政务公开平台的稳定运行。5.1.2运维管理制度为保证政务公开平台的正常运行,应制定以下运维管理制度:(1)运维岗位职责制度:明确各运维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保证运维工作的有效开展。(2)运维流程管理制度:规范运维流程,保证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3)运维考核评价制度:对运维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提高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4)运维风险防控制度: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保证政务公开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5.1.3运维团队建设政务公开平台的运维团队应具备以下特点:(1)专业素质:团队成员应具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知识。(2)实践经验: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政务公开平台运维实践经验。(3)沟通协调能力:团队成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保证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5.2政务公开平台安全保障5.2.1安全策略制定政务公开平台的安全保障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预防安全的发生。(2)全面防护:对平台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的防护。(3)动态调整:根据安全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安全策略。5.2.2安全防护措施政务公开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1)物理安全:保证政务公开平台的硬件设备安全。(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手段,保障平台网络安全。(3)主机安全:对服务器进行安全加固,防止恶意攻击。(4)数据安全: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5)应用安全:对平台应用进行安全检测,防止应用层攻击。5.2.3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政务公开平台应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包括:(1)事件分类:根据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2)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件制定应急预案。(3)应急响应流程: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责任人。(4)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5.3政务公开平台功能优化5.3.1功能监控政务公开平台的功能监控包括:(1)系统资源监控:监控CPU、内存、磁盘等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2)网络流量监控:监控平台网络的流量情况。(3)应用功能监控:监控平台应用的响应时间和并发能力。5.3.2功能优化措施政务公开平台的功能优化措施包括:(1)硬件升级:根据业务需求,及时升级硬件设备。(2)系统优化:调整操作系统参数,提高系统功能。(3)应用优化:优化应用代码,提高应用响应速度。(4)数据库优化:调整数据库结构,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5.3.3功能评估与改进政务公开平台的功能评估与改进包括:(1)功能评估:定期对平台功能进行评估,分析功能瓶颈。(2)改进方案:根据功能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方案。(3)实施与跟踪:实施改进方案,并跟踪改进效果。(4)持续优化: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持续优化平台功能。第六章政务公开服务创新6.1政务公开服务模式创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务公开服务模式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政务公开服务模式的创新:6.1.1构建一体化政务公开平台为提高政务公开服务的效率,应构建一体化政务公开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该平台应具备以下特点:统一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便捷、直观的操作体验;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各部门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智能化推荐: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政务信息推荐;数据分析与应用:对政务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6.1.2推行“互联网政务”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政务公开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政务网站建设,提高用户体验;推广移动政务应用,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政务信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政务信息处理能力。6.1.3强化政务公开服务与公众互动政务公开服务应注重与公众的互动,以下为几个创新方向:建立政务公开服务问答机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开展线上线下政务公开活动,提高政务公开服务的社会影响力;鼓励公众参与政务公开服务创新,汇聚社会智慧。6.2政务公开服务渠道拓展为提高政务公开服务的覆盖面,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政务公开服务渠道的拓展:6.2.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在政务公开服务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具体措施包括: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政务公开宣传;利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扩大政务公开服务的受众范围。6.2.2推进政务公开服务进社区、进企业通过在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设立政务公开服务站点,将政务公开服务延伸至群众身边。具体措施包括:开展政务公开服务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定期开展政务公开服务活动,满足基层群众政务需求。6.2.3加强政务公开服务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政务公开服务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我国政务公开服务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开展政务公开服务国际研讨会,分享经验与成果;加强与外国及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推动政务公开服务国际化。6.3政务公开服务效果评估为保证政务公开服务效果的持续改进,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政务公开服务效果的评估:6.3.1设立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政务公开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以下方面:政务公开服务覆盖率;政务公开服务满意度;政务公开服务质量;政务公开服务创新程度。6.3.2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定期对政务公开服务效果进行评估,以下为评估工作要点: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目标、方法、步骤等;采集评估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分析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6.3.3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将评估结果作为政务公开服务改进的重要依据,以下为具体应用方向:对评估结果进行通报,提高政务公开服务透明度;将评估结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激发政务公开服务创新活力;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政务公开服务策略,优化服务模式。第七章政务公开与社会监督7.1政务公开与社会监督的关系政务公开作为治理的重要手段,旨在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行为的信任度。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政务公开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治理中的作用。政务公开与社会监督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务公开是社会监督的基础。政务公开提供了社会监督所需的信息资源,使公众能够了解工作的实际情况,为监督行为提供依据。(2)社会监督是政务公开的保障。社会监督对政务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保证政务公开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3)政务公开与社会监督相互促进。政务公开能够激发社会监督的热情,而社会监督的积极参与又促使更加重视政务公开,提高公开水平。7.2社会监督机制建设社会监督机制建设是保障政务公开有效实施的关键。以下为社会监督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1)建立健全社会监督组织。应鼓励和支持社会监督组织的发展,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能力,使其在政务公开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2)完善社会监督渠道。应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拓宽社会监督渠道,方便公众参与政务公开监督。(3)加强社会监督与互动。应主动与社会监督组织建立联系,及时回应社会监督的关切,共同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实施。(4)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激励机制。应对积极参与政务公开监督的公民和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社会监督的积极性。7.3政务公开效果评价与反馈政务公开效果评价与反馈是衡量政务公开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以下为政务公开效果评价与反馈的主要内容:(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政务公开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政务公开的覆盖率、公开质量、公众满意度等方面。(2)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政务公开效果进行评价。定量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手段获取相关数据;定性评价则通过专家评估、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3)评价周期。政务公开效果评价应定期进行,以反映政务公开工作的动态变化,为调整公开策略提供依据。(4)反馈机制。应建立政务公开效果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公众对政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提高政务公开水平。(5)公开评价结果。应将政务公开效果评价结果向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增强政务公开的透明度。评估第八章政务公开培训与宣传8.1政务公开培训体系建设政务公开培训体系的构建是提升工作人员政务公开意识和能力的基础。应确立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保证政务公开培训的规范化、常态化。该制度应涵盖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效果评估等多个方面。培训内容应以政务公开的基本原则、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为基础,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同时培训内容还应根据政务公开工作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更新,保证培训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培训对象应涵盖各层级、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直接从事政务公开工作的相关人员。针对不同层级的培训对象,应制定差异化的培训方案,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培训方式应灵活多样,包括线上培训、线下培训、案例研讨、经验交流等。线上培训可以利用电子政务平台,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线下培训则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强化互动和实操演练。8.2政务公开宣传策略政务公开宣传是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务公开认知度和参与度的关键。宣传策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应制定全面的宣传计划,明确宣传目标、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时间节点。宣传内容应突出政务公开的意义、原则和成果,以及公众参与政务公开的途径和方法。应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新媒体如微博、抖音等具有高度互动性和传播力,也应加以利用。还应注重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可以通过举办政务公开日、政务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公众参观机构、了解政务公开工作,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信任感。8.3政务公开培训与宣传效果评估政务公开培训与宣传效果的评估是检验工作成效、优化工作策略的重要手段。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培训的覆盖率、参与度、满意度等指标,了解培训的普及程度和实际效果。评估宣传的覆盖范围、传播效果、公众满意度等指标,了解宣传的影响力。同时还应关注政务公开工作的实际进展和公众参与情况。通过对比培训与宣传前后的变化,分析政务公开工作的改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评估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形式。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大量一手数据,了解公众的真实需求和意见;访谈可以深入了解具体案例和细节;数据分析则可以从宏观角度把握政务公开工作的整体情况。第九章政务公开国际合作与交流9.1政务公开国际合作现状当前,政务公开国际合作已取得显著进展。各国纷纷认识到政务公开对提升透明度、促进与公众互动以及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在国际层面,政务公开国际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组织的推动与支持。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政务公开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项目,为各国提供技术援助和政策建议。(2)双边和多边合作。各国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开展政务公开经验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政务公开水平的提升。(3)国际会议与论坛。政务公开成为国际会议和论坛的重要议题,各国代表在此平台上分享经验、探讨合作。9.2政务公开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国际合作,以下策略:(1)加强国际组织合作。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关于政务公开的议程设置和项目实施,争取更多技术援助和政策建议。(2)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与各国建立常态化的政务公开交流与合作机制,定期分享经验、探讨问题。(3)积极参与国际会议与论坛。充分利用国际会议和论坛平台,宣传我国政务公开成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4)加强人才培训与交流。组织政务公开相关培训,邀请国际专家授课,提高我国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9.3政务公开国际经验借鉴以下为部分国家政务公开的先进经验,可供我国借鉴:(1)美国:美国政务公开制度较为成熟,主要体现在信息自由法、透明度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美国设立了专门的政务公开机构,如透明度办公室,负责监督和推进政务公开工作。(2)瑞典:瑞典重视政务公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