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炭行业安全高效开采方案TOC\o"1-2"\h\u19792第一章煤炭行业安全高效开采概述 2182551.1煤炭行业现状分析 297261.2安全高效开采的意义 325500第二章矿井设计及布局 378552.1矿井设计原则 3201892.2矿井布局优化 488452.3矿井结构设计 48576第三章煤炭资源勘探与评价 56573.1煤炭资源勘探技术 586593.1.1地质勘探技术 5102713.1.2遥感技术 599053.1.3勘探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5321393.2煤炭资源评价方法 5113873.2.1资源量评价 5173163.2.2资源质量评价 558683.2.3开采条件评价 512113.3煤炭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6119193.3.1资源分布特点 663353.3.2资源开发条件 679013.3.3资源开发策略 62918第四章采煤工艺及设备选型 687814.1采煤工艺优化 6318734.2采煤设备选型 6132744.3设备管理与维护 75088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 766055.1安全生产责任制 7116405.1.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定义及意义 7316975.1.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7183485.1.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要求 816835.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196885.2.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定义及作用 8290555.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 8232695.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实施要求 880335.3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 8320885.3.1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的重要性 863715.3.2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的主要内容 9160925.3.3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的实施要求 922606第六章矿井灾害防治 9190246.1矿井灾害类型及特点 9225156.1.1矿井灾害类型 9266276.1.2矿井灾害特点 984766.2矿井灾害防治措施 10157146.2.1水害防治措施 10183176.2.2瓦斯灾害防治措施 10110186.2.3煤尘灾害防治措施 10240076.2.4顶板灾害防治措施 10175116.2.5火灾防治措施 1042726.2.6其他灾害防治措施 10300236.3矿井灾害预警与应急 10198026.3.1矿井灾害预警 10197236.3.2矿井灾害应急 1110732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1256917.1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11212547.1.1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概述 11147327.1.2政策实施与监管 1123277.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12757.2.1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11218777.2.2矿井生态环境保护 1147987.2.3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行 1274907.3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评价 1285887.3.1评价指标体系 12103327.3.2评价方法与流程 1269957.3.3评价结果应用 129451第八章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13139798.1矿井信息化建设 13133928.2智能化采煤技术 13103298.3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 1313429第九章煤炭行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1421559.1人才培养机制 14206989.2技术创新策略 14253489.3产学研合作 14213第十章煤炭行业安全高效开采案例分析 15983210.1典型案例分析 15122910.1.1案例一:某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实践 152244610.1.2案例二: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 151703710.1.3案例三:某煤矿绿色开采技术摸索 15367610.2案例总结与启示 15840710.3发展趋势与展望 16第一章煤炭行业安全高效开采概述1.1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作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持续增长,煤炭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煤炭产量逐年上升,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为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我国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的整合力度,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3)煤炭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等方面,我国煤炭行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为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有力支撑。(4)煤炭行业环保意识加强。国家对环保政策的日益重视,煤炭行业加大了环保投入,努力实现绿色开采。1.2安全高效开采的意义煤炭行业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通过安全高效开采,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2)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安全高效开采能够降低煤矿发生的概率,减少人员伤亡,保证煤矿安全生产。(3)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安全高效开采有助于提高煤炭行业整体水平,推动煤炭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5)减轻环境负担。安全高效开采有利于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负担,实现煤炭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煤炭行业安全高效开采对于推动我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保障能源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煤炭行业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技术和管理策略。第二章矿井设计及布局2.1矿井设计原则矿井设计是煤炭行业安全高效开采的基础,以下为矿井设计的主要原则:(1)安全性原则:矿井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生产,保证矿井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2)经济性原则:矿井设计应遵循经济合理、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3)环保性原则:矿井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实现绿色开采。(4)科技创新原则:矿井设计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矿井生产效率,降低能耗。(5)可持续发展原则:矿井设计应考虑长远发展,满足矿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展,保证矿井长期稳定运行。2.2矿井布局优化矿井布局优化是提高矿井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矿井布局优化的主要措施:(1)合理布置矿井生产系统:根据矿井地质条件、资源分布、生产规模等因素,合理规划矿井生产系统,提高矿井生产效率。(2)优化矿井通风系统:保证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降低矿井通风阻力,提高通风效率。(3)合理设置矿井硐室:根据矿井生产需求,合理设置硐室,提高硐室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浪费。(4)优化矿井运输系统:提高矿井运输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实现矿井高效运输。(5)合理规划矿井排水系统:保证矿井排水系统畅通,降低矿井涌水量,减少排水成本。2.3矿井结构设计矿井结构设计是矿井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保障。以下为矿井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矿井井筒设计: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生产规模、井筒深度等因素,合理设计井筒直径、井筒壁厚等参数,保证井筒稳定可靠。(2)矿井巷道设计:根据矿井生产需求,合理设计巷道断面形状、尺寸、支护方式等,提高巷道稳定性,降低生产风险。(3)矿井硐室设计:根据硐室功能、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设计硐室结构、尺寸、支护方式等,保证硐室安全稳定。(4)矿井井壁设计: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采用合适的井壁结构及支护方式,提高井壁稳定性,降低井壁破坏风险。(5)矿井防排水设计:充分考虑矿井涌水量、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设计防排水设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第三章煤炭资源勘探与评价3.1煤炭资源勘探技术3.1.1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技术是煤炭资源勘探的基础,主要包括地面地质调查、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地面地质调查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表地质现象,研究煤炭资源的分布规律;钻探则是通过钻取地下岩石样品,了解煤炭资源的赋存状态;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各种地球物理场的特点,间接识别煤炭资源。3.1.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勘探方法,通过分析卫星和航空遥感影像,获取煤炭资源分布、地质构造等信息。遥感技术在煤炭资源勘探中具有速度快、成本低、范围广等优势。3.1.3勘探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勘探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地质统计学、数值模拟、人工智能等方法。通过对勘探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可以提高煤炭资源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3.2煤炭资源评价方法3.2.1资源量评价资源量评价是根据煤炭资源勘探数据,计算煤炭资源的总量、可采储量等指标,为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依据。3.2.2资源质量评价资源质量评价主要包括煤炭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工艺性质等方面。通过对煤炭质量的评价,可以确定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3.2.3开采条件评价开采条件评价是针对煤炭资源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为煤炭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3.3煤炭资源开发潜力分析3.3.1资源分布特点分析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包括地域分布、煤层厚度、煤质类型等,为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依据。3.3.2资源开发条件分析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包括开采技术、市场前景、投资环境等方面,评估煤炭资源的开发潜力。3.3.3资源开发策略根据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条件,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策略,包括开发时序、开发规模、开发方式等,以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开采。第四章采煤工艺及设备选型4.1采煤工艺优化采煤工艺的优化是提高煤炭行业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应对矿井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探,掌握煤层的赋存状态、结构特征以及周边岩层的稳定性,为采煤工艺的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煤层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对于厚煤层,可以采用分层开采、大采高开采等技术;对于薄煤层,则可选择薄煤层综采、连采等技术。还应注重采煤工艺的适应性,根据矿井的生产能力、设备条件等因素,适时调整采煤工艺,保证生产的高效进行。4.2采煤设备选型采煤设备的选型是保证煤炭开采安全高效的重要环节。在选择采煤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设备功能与矿井条件相适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生产能力等因素,选择具有良好功能的采煤设备。(2)设备具有较高的安全功能。选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采煤设备,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安全。(3)设备具有良好的环保功能。选用低污染、节能的采煤设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4)设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选用质量稳定、故障率低的采煤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具体来说,采煤设备选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煤机。根据煤层的厚度、倾角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煤机型号。(2)输送机。根据矿井的生产能力、运输距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输送机型号。(3)支架。根据煤层的稳定性、顶板压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架型号。(4)通风设备。根据矿井的通风需求,选择合适的通风设备。4.3设备管理与维护设备管理与维护是保证采煤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制定设备采购、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2)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及时发觉并解决设备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素质。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减少设备故障和的发生。(4)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诊断,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性。(5)加强设备更新改造。根据矿井的生产需求和技术发展,适时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设备功能和安全性。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5.1安全生产责任制5.1.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定义及意义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在煤炭行业中,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的一种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于强化企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具有重要意义。5.1.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1)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包括企业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等;(2)明确技术人员的安全职责,包括总工程师、技术人员、安全员等;(3)明确生产人员的安全职责,包括班组长、操作人员等;(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5.1.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要求(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划分;(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3)定期开展安全生产考核,保证责任制落实到位。5.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2.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定义及作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指在煤炭行业中,为保障安全生产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于规范员工行为、保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5.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制度;(4)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5)报告与处理制度;(6)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制度;(7)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及演练制度。5.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实施要求(1)加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保证全体员工熟悉和遵守;(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体系,定期修订和完善;(3)加强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制度落实到位。5.3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5.3.1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的重要性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是提高煤炭行业员工安全素质、预防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与教育,使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和法规,提高安全意识,降低风险。5.3.2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的主要内容(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2)安全生产基础知识;(3)安全生产技术;(4)案例分析;(5)应急预案及自救互救知识。5.3.3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的实施要求(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制度,保证培训计划、内容、形式的科学合理;(2)加强对培训与教育效果的评估,保证培训质量;(3)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第六章矿井灾害防治6.1矿井灾害类型及特点6.1.1矿井灾害类型矿井灾害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开采技术、管理等因素引起的各种灾害。矿井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水害:包括地下涌水、突水、水害等。(2)瓦斯灾害:包括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瓦斯窒息等。(3)煤尘灾害:包括煤尘爆炸、煤尘窒息等。(4)顶板灾害:包括冒顶、片帮、岩爆等。(5)火灾:包括火灾、电气火灾、内因火灾等。(6)其他灾害:包括地震、冲击地压、岩层移动等。6.1.2矿井灾害特点(1)突发性:矿井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威胁。(2)复杂性:矿井灾害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开采技术、人员素质等,处理难度较大。(3)危害性:矿井灾害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预防性:矿井灾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灾害降到最低程度。6.2矿井灾害防治措施6.2.1水害防治措施(1)加强水文地质勘探,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2)采取有效防水措施,如注浆防水、排水系统建设等。(3)加强矿井排水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保证排水系统正常运行。6.2.2瓦斯灾害防治措施(1)加强瓦斯监测,及时掌握矿井瓦斯变化情况。(2)采取瓦斯抽采、通风等措施,降低矿井瓦斯浓度。(3)完善瓦斯防治设施,提高矿井瓦斯防治能力。6.2.3煤尘灾害防治措施(1)加强煤尘监测,控制煤尘浓度。(2)采取洒水、喷雾等降尘措施。(3)完善煤尘防治设施,提高矿井煤尘防治水平。6.2.4顶板灾害防治措施(1)加强顶板监测,及时掌握顶板变化情况。(2)采取合理的支护方式,提高顶板稳定性。(3)加强顶板管理,预防冒顶、片帮等。6.2.5火灾防治措施(1)加强火源管理,预防火灾。(2)完善矿井消防设施,提高火灾防治能力。(3)加强矿井通风,降低火灾风险。6.2.6其他灾害防治措施(1)加强地震监测,预防地震灾害。(2)采取合理的开采工艺,降低冲击地压风险。(3)加强岩层移动观测,预防岩层移动灾害。6.3矿井灾害预警与应急6.3.1矿井灾害预警(1)建立矿井灾害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矿井灾害信息。(2)加强数据分析,及时发布灾害预警。(3)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发布与传递机制,保证预警信息迅速传达至相关部门。6.3.2矿井灾害应急(1)制定矿井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等。(2)加强应急演练,提高矿井灾害应急能力。(3)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证应急物资充足。(4)加强应急通信设施建设,保证应急信息畅通。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7.1生态环境保护政策7.1.1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概述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保证煤炭行业在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各项环保政策和措施。7.1.2政策实施与监管为保障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我国建立了严格的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各级环保部门对煤炭企业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管,保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还通过设立环保专项资金、实施绿色信贷等措施,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7.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7.2.1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煤炭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矿区生态环境:(1)合理规划矿区布局,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2)优化开采工艺,降低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3)加强矿区绿化,恢复植被;(4)采取防尘、降噪等措施,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7.2.2矿井生态环境保护矿井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1)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减少矿井排放的污染物;(2)加强矿井水处理,实现矿井水循环利用;(3)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矿井排放的温室气体;(4)加强矿井固体废物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7.2.3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行煤炭企业应加强环保设施建设,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健全环保设施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2)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3)对环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处理效果;(4)加强环保设施运行监测,保证排放达标。7.3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评价7.3.1评价指标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评价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生态环境质量指数;(2)矿区绿化覆盖率;(3)矿井水处理率;(4)环保设施运行效率;(5)企业环保投资比例等。7.3.2评价方法与流程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流程如下:(1)收集相关数据,建立评价数据库;(2)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项指标得分;(3)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评价结果;(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7.3.3评价结果应用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评价结果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为企业提供环保改进方向,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2)为监管提供依据,促进政策法规的落实;(3)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第八章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8.1矿井信息化建设矿井信息化建设是煤炭行业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矿井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通过矿井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矿井内的环境参数、设备状态、人员位置等信息,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至矿井监控中心。(2)矿井监控系统:对矿井内的安全、生产、通风、排水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异常情况并报警,为矿井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3)矿井信息化平台:整合矿井各类信息资源,为矿井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8.2智能化采煤技术智能化采煤技术是煤炭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煤机械化:采用高效、智能的采煤机械,如采煤机、输送机等,实现采煤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2)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对采煤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实现采煤过程的自动化、精确化。(3)煤炭质量监测与优化:通过煤炭质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煤炭质量,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采煤工艺,提高煤炭质量。8.3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在煤炭行业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和管理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生产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矿井安全生产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安全隐患,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降低风险。(2)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矿井人员信息的实时查询、统计分析,提高人员管理水平。(3)设备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矿井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分析设备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维修和保养效率。(4)生产调度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矿井生产调度的实时监控、优化,提高生产效率。(5)经营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矿井经营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为矿井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在煤炭行业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第九章煤炭行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9.1人才培养机制煤炭行业作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高效开采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为此,应建立和完善煤炭行业人才培养机制,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加强煤炭专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高等教育阶段,应增加煤炭开采及相关专业的招生名额,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煤炭开采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同时鼓励和支持煤炭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共同培养煤炭专业人才。建立煤炭行业人才培养体系。煤炭企业应与地方教育部门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立煤炭行业人才培养联盟,形成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煤炭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煤炭企业应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9.2技术创新策略技术创新是煤炭行业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以下为煤炭行业技术创新策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煤炭企业应提高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内部及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煤炭企业应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技术水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煤炭企业应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在煤炭开采领域的应用。9.3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煤炭行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以下为煤炭行业产学研合作措施: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煤炭企业、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25年高三(最后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
- 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联考2025届高三压轴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中职课程中国旅游文化
- 光伏逆变器2025年度采购订单供应商协同开发协议
- 2025年鱼、虾、贝、藻类基因工程体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届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一诊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届湖南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普通高中名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桓台一中2025年高考仿真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贵金属压延加工材项目合作计划书
- 小二臀红的护理
-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T-CECC 029.1-2024 数据分类分级指南 第1部分:医疗健康
- 2025年浙江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一课一练)
-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角的度量》课件
- 2025年广东中考试题数学及答案
- 2025年内蒙护理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第六届中小学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教学课件:C++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罗建军
- ACLS-PC-SA课前自我测试试题及答案
- 最全的遗传概率计算方法(高中生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