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_第1页
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_第2页
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_第3页
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_第4页
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一、目的

本《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我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二、适用范围

1.本办法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危险物品和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2.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和措施。

3.本办法所指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包括: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隐患整改、安全隐患治理、安全生产培训、事故应急预案等。

三、职责

1.省级人民政府:

(1)组织制定全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政策措施,统筹协调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

(2)建立健全全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3)组织开展全省安全生产大检查,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4)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政策措施,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具体措施。

(2)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实施,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3)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3.县级人民政府: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政策措施,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具体措施。

(2)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实施,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3)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4.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政策措施,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

(2)对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

5.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制度。

(2)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3)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

(4)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5)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负责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政策措施。

(2)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负责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4)负责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信息统计和报告。

7.有关部门:

(1)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业内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2)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3)协助做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培训和考核。

四、隐患排查范围

1.生产设施设备隐患排查

(1)生产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包括但不限于防护罩、限位器、紧急停止装置等。

(2)设备运行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是否存在超负荷运行情况。

(3)设备维护保养是否按照规定进行,维护记录是否完整。

(4)设备安装、改造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标准,是否存在违规操作。

(5)特种设备是否定期进行检验检测,是否持有有效的使用证书。

2.生产场所环境隐患排查

(1)生产场所的照明、通风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2)生产场所的温度、湿度是否适宜,是否存在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

(3)生产场所的通道是否畅通,是否存在杂物堆放等障碍物。

(4)生产场所的地面是否平整,是否存在湿滑、破损等情况。

(5)生产场所的紧急疏散通道和应急指示标志是否清晰可见。

3.安全管理隐患排查

(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是否明确。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3)安全生产培训是否到位,从业人员是否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4)事故应急预案是否制定,是否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5)安全生产投入是否充足,是否用于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和隐患整改。

4.作业过程隐患排查

(1)作业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环节。

(2)作业人员是否严格遵守作业规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

(3)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暴露的危险源。

(4)交叉作业是否采取有效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5)作业现场的材料、工具是否有序存放,是否存在乱堆乱放现象。

5.职业健康隐患排查

(1)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是否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3)是否对从事特殊作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4)职业健康档案是否建立健全,是否及时更新。

(5)是否存在噪声、振动、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是否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6.交通运输隐患排查

(1)交通运输工具是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安全生产知识。

(3)交通运输路线是否安全,是否存在高风险路段。

(4)交通运输过程中的货物装载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超载、超高、超宽等情况。

(5)交通运输应急预案是否制定,是否能够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7.环境保护隐患排查

(1)是否存在环境污染源,是否对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进行处理。

(2)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3)环保应急预案是否制定,是否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4)是否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是否存在环境风险。

(5)环保法规是否得到遵守,是否存在违法排污行为。

五、隐患排查的方法

(一)综合检查

1.综合检查是指对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生产设施、设备、环境、安全管理、作业过程、职业健康、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2.综合检查应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检查人员组成检查组,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明确检查内容、方法、标准和要求。

3.综合检查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检查频次。

4.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应形成书面报告,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二)专业检查

1.专业检查是指针对特定专业领域的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进行的检查,如机械、电气、化工、建筑、交通运输等专业领域。

2.专业检查应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检查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

3.专业检查应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检查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4.专业检查的频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存在重大风险的部位和环节应加大检查力度。

(三)季节性检查

1.季节性检查是指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对易受季节影响的生产环节和设备进行的检查。

2.季节性检查应重点关注高温、雨季、冬季等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

3.季节性检查应结合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特点,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和措施。

4.季节性检查应在季节交替前或季节特点明显的时段进行,确保安全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节假日检查

1.节假日检查是指在法定节假日前后,对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的检查。

2.节假日检查应重点关注节假日前后生产秩序的调整、员工的精神状态和设备的运行状况。

3.节假日检查应由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4.节假日检查应在节假日前后的适当时间进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五)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1.日常检查是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进行的经常性检查。

2.日常检查应由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员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定期检查是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对安全生产进行的检查。

4.定期检查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检查计划,确保检查的覆盖面和频次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5.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应形成书面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确保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

六、长假期间安全检查

(一)工业安全

1.长假期间工业安全检查的重点是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员工的人身安全,防止因节假日前后生产秩序调整而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

2.安全检查应涵盖以下方面:

(1)设备状态:检查所有生产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是否存在故障或异常情况,是否已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检修。

(2)安全防护设施: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整,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如紧急停车按钮、防护罩、警示标志等。

(3)作业环境:检查作业环境是否整洁有序,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如通道是否畅通,照明是否充足。

(4)操作规程:检查员工是否遵守操作规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行为,是否已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

(5)应急准备:检查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应急设备是否可用,员工是否熟悉应急响应程序。

3.安全检查的具体措施包括:

(1)成立专门的长假期间安全检查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人员为成员。

(2)制定详细的长假期间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标准和检查责任人。

(3)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如高温高压设备、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有害化学品存放区等。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并跟踪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5)加强长假期间的安全值班,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和资源应对突发事件。

(6)在长假前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提醒,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长假结束后,组织对假期期间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轮生产周期做好准备。

(二)交通安全

1.长假期间交通安全检查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员工通勤、物流运输以及企业车辆在假期期间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交通安全检查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车辆安全:对所有企业车辆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包括制动系统、轮胎、灯光、喇叭等关键部件是否正常工作。

(2)驾驶人员:检查驾驶人员是否具备有效的驾驶资质,是否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以及是否在疲劳或饮酒后驾驶。

(3)运输路线:评估运输路线的安全性,包括道路状况、交通流量、天气条件等,确保选择最安全的运输路线。

(4)货物装载:检查货物装载是否合理、稳固,是否符合运输安全规定,防止运输过程中货物滑移或散落。

(5)应急预案:确保企业有针对交通意外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处理流程、紧急救援措施等。

3.交通安全检查的具体措施包括:

(1)成立交通安全检查小组,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领导,成员包括交通安全管理员、车辆管理人员和部分驾驶员。

(2)制定长假期间交通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流程、检查标准、责任人和时间表。

(3)在长假前对全体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培训,强调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安全知识培训。

(4)对所有企业车辆进行彻底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确保车辆在长假期间的安全运行。

(5)在长假期间,加强对车辆运行的监控,确保驾驶员遵守驾驶时间和休息规定,防止疲劳驾驶。

(6)确保车辆配备必要的应急工具和物资,如急救包、灭火器、反光背心、拖车绳等。

(7)在长假结束后,对交通安全进行检查总结,分析长假期间交通安全管理的效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未来的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三)环境保护安全

1.长假期间环境保护安全检查的目的是确保企业在假期中的生产活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同时防止环境事故的发生。

2.环境保护安全检查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污染物排放:检查企业各类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

(2)环保设施:检查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如废气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噪声控制设施等。

(3)应急准备:检查企业是否具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设备和预案。

(4)环境监测:检查企业是否对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5)环保法规遵守:检查企业是否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

3.环境保护安全检查的具体措施包括:

(1)成立环境保护安全检查小组,由企业环保部门负责人领导,成员包括环保专业人员和相关岗位人员。

(2)制定长假期间环境保护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重点、方法、标准和时间表。

(3)对环保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长假期间能够稳定运行。

(4)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监控,确保排放浓度和总量符合环保要求。

(5)开展环境风险评估,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制定预防措施。

(6)确保企业内部和周边环境的监测设备正常工作,定期收集和分析监测数据。

(7)对员工进行环保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8)在长假结束后,对环境保护安全进行检查总结,评估长假期间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不断完善环保安全管理制度。

七、隐患排查分级

1.隐患排查分级是根据隐患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将隐患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隐患分级标准如下:

(1)重大隐患: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隐患,发生概率高,影响范围广。

(2)较大隐患:可能导致较大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隐患,发生概率较高,影响范围较大。

(3)一般隐患:可能导致一般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隐患,发生概率一般,影响范围有限。

(4)较小隐患:可能导致较小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隐患,发生概率较低,影响范围较小。

3.隐患排查分级工作应由专业人员依据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确保排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对排查出的隐患,应按照分级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八、隐患排查管理

1.隐患排查管理是指对隐患排查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实施、监督和总结的活动,以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2.隐患排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安全风险,制定年度和季度的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范围、内容、方法、频次和责任人。

(2)组织隐患排查:按照排查计划,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隐患排查,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3)记录和报告: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记录,及时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并提出整改建议。

(4)整改和跟踪: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治理,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并进行跟踪督促。

(5)隐患整改验收:整改完成后,组织验收,确保整改措施到位,隐患得到有效消除。

(6)总结和反馈:对隐患排查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排查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排查流程和方法。

(7)培训和宣传:定期对员工进行隐患排查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排查能力,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九、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

1.事故隐患排查报告是指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记录和报告的工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2.隐患排查报告的具体要求如下:

(1)报告应及时:发现隐患后,应立即报告,不得延误,确保隐患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2)报告应准确: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详细描述隐患的部位、性质、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已采取的临时措施。

(3)报告应完整:报告应包括隐患的发现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排查人员、排查结果和整改建议等。

(4)报告应分级: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级别,重大隐患应立即上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

3.隐患建档监控是指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记录、归档和持续监控的工作,以确保隐患整改的跟踪和闭环管理。

4.隐患建档监控的具体内容包括:

(1)建立隐患档案:对每一起隐患建立档案,记录隐患的详细信息,包括隐患描述、排查报告、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等。

(2)跟踪整改进度:对隐患的整改过程进行跟踪,定期更新隐患档案,记录整改的进展情况。

(3)整改效果评估:整改完成后,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消除。

(4)持续监控:对已整改的隐患进行持续监控,防止隐患再次出现。

(5)定期复查:对重点隐患和反复出现的隐患进行定期复查,确保隐患整改的长效性。

(6)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隐患管理数据库,实现隐患信息的快速查询、统计和分析。

(7)总结和反馈:定期对隐患排查报告和建档监控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隐患管理的成效和不足,不断优化隐患管理工作流程。

十、考核

1.考核是指对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检验,以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

2.考核的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企事业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是否明确。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