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晰,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精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运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日是很精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消遣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遇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当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详细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看法。“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予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方和示意,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原因,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原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谈;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终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宏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学问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一般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消遣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状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愿,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常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纳断章取义的方法,寄予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忧,请晋侯不要听信。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渐渐兴起,古乐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假如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旧是没有曲调的“徒歌”。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纳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晰,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孟子说明《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答案】1.A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阅读选项的内容,到文章第一、二段找到相关的句子,最终进行辨析。A项,“《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一般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错误,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消遣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由此可知,《诗经》中的作品原本就有深刻的含意,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误。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要求,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阅读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肯定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子展……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忧,请晋侯不要听信”错误,选项曲解文意,从文中来看,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阅读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说明的含意放在被说明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说明是否与全文保持一样。B项,“……不然则仍旧是没有曲调的‘徒歌’”错误,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肯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故选B。(二)好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首都体育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我对办好这一届盛会充溢信念”“把我国冰雪运动搞上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必将极大地促进此次盛会的筹办和训练备战工作,有力地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申办2024年北京冬奥会,是党中心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并先后三次实地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如今,运动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正高质量推动,服务保障工作全面有序运行,运动员训练备战效果明显。将来一年多时间里,冬奥会筹办要瞄准赛时、全力冲刺,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从百年奥运梦,到体育强国梦,中国人自强不息,为国争光,依次实现了参与一次奥运、夺得一块金牌、举办一次奥运的愿望,诞生了以“女排精神”、跳水梦之队、国球乒兵队等为代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典型。如今,我国高素养运动员梯队不断形成,高质量的软硬件设施日益完善,强身健体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三亿人上冰雪”正渐渐变为现实,从追逐者到领跑者,我们正以昂扬的姿态向体育强国迈进。(摘编自《把我国冰雪运动搞上去》央视网2024年1月18日)材料二:为推动我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2024北京冬奥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探讨制定《冰雪旅游发展行动安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安排》)。《行动安排》明确我国冰雪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4年,推动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助力2024北京冬奥会和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还有,冰雪旅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推出一批滑雪旅游度假地,冰雪旅游参与人数大幅增加,消费规模明显扩大,对扩大内需贡献不断提升,促进冰雪旅游发展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深化供应侧。《行动安排》提出: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应,推出国家级、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结合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实施以京津冀为中心带动东北、华北、西北三区协同,南方多点扩充,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突出资源环境和冰雪文化特色,发挥消费潜力和人才技术优势;支持冰雪旅游线路和基地建设,激励各地结合自身冰雪旅游资源,推出一批兼具民俗风情和冰雪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主题精品线路,建设一批以多种文化和旅游活动为一体的高品质、复合型的冰雪旅游基地,大力发展乡村冰雪旅游;以2024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拓展冰雪竞赛表演市场,引导培育冰雪运动商业表演项目,打造冰雪赛事旅游目的地。培育需求。《行动安排》提出,深挖冰雪旅游消费潜力:激励媒体对冰雪旅游宣扬,发展“大众”冰雪运动,引导群众养成参与冰雪运动的习惯;以冬奥会、全国冬运会以及各冰雪单项赛事为契机,支持形式多样的冰雪主题文艺创作,推广冰雪文化,培育并扩大冰雪旅游消费人口;引导各地结合本地市场需求,推动冰雪设施与文化、商业、消遣等综合开发,打造冰雪旅游服务综合体;激励各地创新举措,促进冰雪旅游消费,落实带薪休假,扩大节假日消费,探究设立各具特色的地方“冰雪日”;推动冰雪旅游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便利支付手段,支持企业发展完善线上预订、网络支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冰雪旅游供应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培育塑造冰雪旅游品牌,推动冰雪文化产品创新发展,建设国际知名冰雪旅游博览会,激励社会力气举办冰雪旅游活动;推动冰雪旅游与相关行业融合,完善冰雪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激励各地加强冰雪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冰雪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健全平安应急和风险管理体系,加大冰雪旅游专业人才培育力度。政策落实。《行动安排》提出: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冰雪旅游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地区要落实与冰雪运动相关政策,优化冰雪运动用地政策,依据现行体育场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运用税实惠政策,冰雪场地的房产、土地符合体育场馆减免税条件的,可以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运用税实惠;激励通过谈判协商参与市场化交易等方式,确定冰雪运动运用电、气价格;加强对冰雪旅游发展的资金支持,做好对冰雪旅游重点地区资金保障;加强对冰雪旅游度假区、景区监督管理,对发生重大平安管理或市场秩序问题的地区和单位,依法依规赐予通报、问责处理。(摘编自央视网2024年2月10日)材料三:历经4年的艰辛建设,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四大场馆12月29日全面完工,山林场馆蓝图变为现实。延庆赛区不仅立足于保障赛时需求,对于赛后的可持续利用也做了远景规划。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特地利用比较平缓的部分赛段设计了大众体验道。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将施工道路保留下来,今后将改造成为大众雪道。延庆冬奥村将来将作为旅游接待酒店,毗邻的山村西大庄科村被提升改造为冰雪文化民宿。(延庆融媒体中心2024年12月3日)材料四:
4.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办2024年北京冬奥会,是党中心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与体育强国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冬奥筹办责任重大、意义深远。B.从百年奥运梦到体育强国梦,我们依次实现了参与一次奥运、夺得一块金牌、举办一次奥运的愿望,正以昂扬的姿态向体育强国迈进。C.由文化和旅游部等三方共同探讨制定的《行动安排》,明确我国冰雪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旨在推动我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2024北京冬奥会。D.《行动安排》主要从供应、需求、政策三方面对我国冰雪旅游发展给以“行动安排”指导,以便相关地区或部门更好地落实并推动冰雪旅游的健康发展。5.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小学教化在推动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方面,主要体现在讲授有关冰雪运动的学问。B.中小学教化是发展冰雪运动的关键,所以有必要组织学生参与冰雪运动夏令营及训练或竞赛,开设相关体育课等。C.2024/2024冬季中小学开设冰雪运动体育课较上年度有了较快的增长。D.学校冰雪运动教化与家庭成员带孩子参与冰雪运动的不足都将影响我国冰雪运动发展。6.依据以上四个材料内容,结合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状况,谈谈对促进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建议。【答案】4.A5.B6.①制订与落实冰雪运动配套政策:各项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动相关行业融合,留意公共设施建设、平安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等。②加强舆论宣扬:乘“北京冬奥会”之势宣扬“冰雪运动”。激励媒体宣扬冰雪旅游,引导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培育消费市场,并使之与相关企业形成良性互动。③硬件设施利用与增加:利用好北京冬奥会赛后场馆、设施。激励相关企业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应,供应场地与配套设施及相关器材。④引导青少年参与:加强中小学“冰雪运动”教化教学。激励家长带小孩子主动参与“冰雪运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实力。A.“申办2024年北京冬奥会,是党中心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与体育强国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错,文中没有此说法,申办2024年北京冬奥会,是党中心的重大决策,而“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是说总书记讲话的作用。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图表信息的实力。B.“中小学教化是发展冰雪运动的关键,所以……”错,材料四并不能表明“中小学教化是发展冰雪运动的关键”,也没有表明是因果关系。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实力。结合材料二“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冰雪旅游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推动冰雪旅游与相关行业融合,完善冰雪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激励各地加强冰雪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冰雪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健全平安应急和风险管理体系,加大冰雪旅游专业人才培育力度”概括出:制订与落实各项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动相关行业融合,留意公共设施建设、平安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等。结合材料二“深挖冰雪旅游消费潜力:激励媒体对冰雪旅游宣扬,发展“大众”冰雪运动,引导群众养成参与冰雪运动的习惯……推动冰雪设施与文化、商业、消遣等综合开发,打造冰雪旅游服务综合体”概括出:乘“北京冬奥会”之势宣扬“冰雪运动”。激励媒体宣扬冰雪旅游,引导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培育消费市场,并使之与相关企业形成良性互动。结合材料二“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应,推出国家级、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以2024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拓展冰雪竞赛表演市场,引导培育冰雪运动商业表演项目,打造冰雪赛事旅游目的地”材料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将施工道路保留下来,今后将改造成为大众雪道。延庆冬奥村将来将作为旅游接待酒店,毗邻的山村西大庄科村被提升改造为冰雪文化民宿”概括出:利用好北京冬奥会赛后场馆、设施。激励相关企业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应,供应场地与配套设施及相关器材。结合材料四,中小学教化在推动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方面,主要体现在讲授有关冰雪运动的学问,2024/2024冬季中小学开设冰雪运动体育课较上年度有了较快的增长,学校冰雪运动教化与家庭成员带孩子参与冰雪运动的不足都将影响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可知,要加强中小学“冰雪运动”教化教学。激励家长带小孩子主动参与“冰雪运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牡丹的拒绝张抗抗(1)它被世人所期盼、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2)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跋山涉水,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涌进洛阳城。(3)欧阳修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传闻牡丹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4)所以看牡丹是肯定要到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5)这一年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街上挤满了从远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应准的花期。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万紫千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宁静。(6)你闭上眼睛不忍寻找。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终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信任牡丹生性喜爱喧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孤独,你甚至自私地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7)然而,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高傲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8)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怎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牡丹怎么就能轻易改了性子?(9)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绚丽——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尽情怒放,移山倒海震天动地。它积蓄了一年的精气,在这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全部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10)此刻你想象花开季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中抖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之盛况。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奇与完备——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牡丹的特性。(11)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爱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信任全部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牡丹突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旧艳丽夺目,犹如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委顿和苍老,由青春而死亡,由漂亮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辞也要留下最终一次的惊心动魄。(12)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旧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它有权为自己选择盛大的节日。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旧川流不息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13)于是你在缺憾中感悟到,富贵与名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凹凸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方知“品位”是多么简单被世人忽视的美。(选自《语文读本》2有删节)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了一场未见花开又胜似花开的牡丹盛会,体悟到牡丹花高傲的外表下掩藏的更为珍贵的品位、特性和精神。B.文章第(10)段通过联想、想象虚写了牡丹盛放时的美,运用排比、比方、夸张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花色与花香。C.本文借牡丹托物言志,作者认为牡丹不应被作为“富贵”者膜拜,而应用“名贵”来颂扬,寄予了自己的精神追求。D.本文语言美丽生动,饱含激情,措词精当,如写牡丹花苞“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赐予花以人的动作和神情,形象可感。8.文章全篇未写牡丹的盛开,却铺写了牡丹的一次坠落场景,请分析这个场景描写的作用。9.文题为“牡丹的拒绝”,依据文意,请简要概括牡丹“拒绝”的内容。通过这些“拒绝”,作者表现了牡丹怎样的品德?【答案】7.B8.(1)内容:交代了作者喜爱牡丹的缘由,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欣赏与赞美之情。(2)凸显牡丹花落时的惊心动魄的美——名贵之美、特性之美、品位之美。(3)结构:与上文想象中的牡丹盛开的场景相呼应,写出牡丹或盛开、或坠落,生命都极其壮美而热情的风姿。(4)为下文作者对牡丹生命品德的感悟和争论做铺垫。9.牡丹“拒绝”:①拒绝了权势的欺压,②拒绝了寒冷与阴雨,③拒绝了参拜和瞻仰(或“荣誉和赞颂”,或“苟且和媚俗”》,④拒绝了萎顿和苍老。牡丹品德: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实力。B.“运用排比、比方、夸张等手法”错,第(10)段“想象……,想象……,想象……,想象……”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是夸张,没有运用比方的手法。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实力。结合“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苍老,由青春而死亡,由漂亮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辞也要留给人最终一次惊心动魄的体会”分析可知,这是作者对牡丹盛开和凋谢的赞美,从而交代了作者喜爱牡丹的缘由。结合“娇艳鲜嫩的牡丹突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旧艳丽夺目,犹如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分析可知,这是对牡丹花落时场景的描写,“突然整朵整朵地坠落”“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给读者营造了一种悲壮唯美的气氛。结构上:前文写“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这是表现牡丹盛开之美,此处写牡丹的坠落之美,结构上相互照应,同时也凸显了牡丹无论是盛开还是坠落,生命都极其壮美而热情的风姿,从而为下文作者对牡丹生命品德的感悟和争论做铺垫。【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主题实力。依据“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这是第一次牡丹的拒绝,违反武则天皇帝连夜速发的吩咐,拒绝开放,可知,“牡丹的拒绝”隐含的意思是拒绝苟且、妥协和媚俗,不为荣耀和赞颂变更自我的品质,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牡丹追求人格自由与尊严的赞美。依据“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透出一副高傲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这是其次处牡丹的拒绝,因为寒冷牡丹不愿绽放,拒绝看花人的瞻仰欣赏。依据“牡丹没有花谢花败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委顿和苍老,由青春而死亡,由漂亮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辞也要留下最终一次的惊心动魄”可知这是第三处牡丹的拒绝,它拒绝了萎顿和苍老,由青春而死亡,由漂亮而消遁。“牡丹的拒绝”用拟人的手法,结合“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它有权为自己选择盛大的节日”可知,用“牡丹的拒绝”做题目表现了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卓尔不群的精神品德,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酷爱赞颂之情。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来宾,应对诸侯。王甚任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行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其存君兴国,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屈原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沈汨罗以死。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有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在文中意指调任。B.父,在古代常用作对男性长辈的称呼,如文中的渔父,就是指打鱼的渔翁。C.太史公,一般指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在文中是司马迁的自称。D.《天问》,通过对天地和人世等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诗人探究真理的精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富有才华,受到怀王赏识。在担当左徒时,屈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入朝协助怀王协商国家大事,对外接待来宾,应对诸侯,深得怀王信任。B.屈原明辨形势,反对秦国之行。怀王欲到秦国与昭王会面,屈原洞察秦国的虎狼实质,干脆反对子兰鼓动怀王前往秦国,但怀王不听,结果遭遇凶险。C.屈原品德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对于自己的艰难境况,屈原有着醒悟的认知,他不认同渔父要随世俗一同变更的看法,最终宁死守义,以身殉道。D.屈原以死明志,感动后世之人。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死殉国,他的作品感动了后人,他的殉国之事让后人流泪叹息,他高洁的品德让后人敬慕神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答案】10.A11.A12.B13.(1)怀王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接纳,又回到秦国,最终客死秦国而归葬楚国。(2)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缓步悲吟,脸色憔悴,形体外貌如干枯的树木。【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实力。本题中,“屈平不与”,“屈平”做主语,“不与”做谓语,省略宾语“之”,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其后断句,解除选项BC;“众莫不知”,“众”做“莫不知”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解除选项D。句子翻译: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要夺为己有,屈原不给他。于是上官大夫进谗言说:“大王你让屈平制定法令,众人都知道,每一次法令公布后,屈平就夸耀自己的功劳。”楚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驾驭古代文化常识的实力。A.“在文中意指调任”错误。迁,在文中意指流放。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实力。B.“干脆反对子兰鼓动怀王前往秦国”错误。由原文“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行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可知,屈平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行以轻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怎么能断绝秦王的欢心!”怀王最终去了。由此可知,屈原只是劝告怀王不要前往秦国,“干脆反对子兰鼓动怀王前往秦国”文中没有体现。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实力。得分点:(1)“亡走”,逃跑;“内”,通“纳”,接纳。(2)“被”,通“披”,披散;“颜色”,脸色;“形容”,身体外貌;“枯槁”,干枯的树木。参考译文:屈原,名平。他担当过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明白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擅长辞令。入朝就和楚王探讨国家大事,用来发布号令;对外接待来宾,应付诸侯。楚王很信任他。楚怀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屈原写好了草稿,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要夺为己有,屈原不给他。于是上官大夫进谗言说:“大王你让屈平制定法令,众人都知道,每一次法令公布后,屈平就夸耀自己的功劳。”楚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屈平痛心大王听言不能明察,方正的人不能被容纳,因此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当时秦昭王与楚怀王结为姻亲,想和楚怀王会面。怀王想要去,屈平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行以轻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怎么能断绝秦王的欢心!”怀王最终去了。进了武关,秦国的伏兵断绝了后路,于是扣留了怀王,要求楚国割让土地。怀王生气了,不答应。怀王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接纳,又回到秦国,最终客死秦国而归葬楚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用他的弟弟子兰担当令尹。楚国人都指责子兰劝怀王到秦国去而最终不得生还。屈平既已痛恨这件事,即使被流放后,仍旧心里眷念楚国,挂念怀王,没有遗忘想要回来。他思念君主、振兴国家,在一篇作品中一再表达了这种志向。令尹子兰听到这些状况后大怒,结果让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又放逐了屈原。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缓步悲吟,脸色憔悴,身体外貌如干枯的树木。渔翁见到他就问他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什么缘由到了这里?”屈原说:“世人都是浑浊的而只有我是清白的,全部人都昏醉只有我醒悟,因此被放逐了。”渔父说:“所谓圣人,不能固执地对待事物而要和世俗一同变更。举世都是浑浊的,为什么不同流合污呢?全部人都是昏醉的,又为什么不也跟着吃糟喝酒呢?”屈原说:“人们又有谁情愿让自己清白的身体,蒙受世俗的污染呢!我宁愿投身于长流的江水而葬身鱼腹之中,又怎能让高洁的品德去蒙受世俗的污垢呢!”于是他作了一篇《怀沙》赋。就抱着石头自沉汨罗江而死。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哀怜屈原的志向。来到长沙观览了屈原自沉的汨罗江,无法不垂涕惋叹,想象他高洁的人品。”(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静①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②。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注释:①静:闲雅贞洁。姝(shū):美妙的样子。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chíchú):心思不定,徘徊不前。⑤彤管:指红管草。贻:赠。⑥炜:红色的光彩。⑦说怿(yuèyì):喜悦。⑧牧:旷野,野外。归:赠送。荑:勺药,一种香草,男女相赠表示结下恩情。⑨洵:信,实在。⑩异:奇妙,新颖。14.下列对这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写男青年与恋人约会的情景。B.诗歌第一章写青年之真诚,其次章写青年之高兴,第三章写青年之痴情。C.诗歌把人、物、情奇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情的纯朴的恋情。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突出爱情的真诚和纯美。15.诗中男女青年的形象各是怎样的?请结合详细诗句进行分析。【答案】14.D15.男青年:忠厚、痴情。“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的忠厚、真诚以及焦灼、忧虑,“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表现了男子的痴情。女青年:漂亮、淘气、可爱。“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写出了女子的漂亮,“爱而不见”写其淘气,“贻我彤管”“自牧归荑”写其可爱。【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实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留意了解作者身世经验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索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项,“用借代的手法”不正确,不是借代,是比方。“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意思是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妙又珍异。由注释可知,“荑”是一种香草,男女相赠表示结下情意。可见,这里是用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比方爱情的真诚和纯美。故选D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实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找到诗中描写该人物的句子,然后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入手,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如此题,解答时须要先找到诗中写到男女青年的诗句,然后分析这些诗句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男女青年什么特点。写女青年的有“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写女青年娴静容貌好,属于外貌神态描写,“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属于行为动作描写,写女青年有意躲藏,送给男青年彤管、荑草。外貌描写表现出女青年的漂亮,动作描写则表现出女青年的淘气可爱。写男青年的,“搔首踟蹰”,属于动作细微环节描写,写男青年急得抓耳又挠腮,表现出他的忠厚性格,也表现出他真诚焦灼的心理;“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则属于心理描写,写男青年由彤管的颜色联想到女子的美貌,珍惜荑草是因为它是美人送的,表现了男青年的痴情。【点睛】第2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实力。这类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子公形象”“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等。可单独设题,也可以渗透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考点之中。解答时要留意以下角度:①抓住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角度分析;②抓住环境的烘托渲染、他人他物的对比衬托等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角度分析;③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④积累常见的形象及特征,如不慕权贵、豪放潇洒、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明珠暗投、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友人送别、思念家乡等。一般的答题步骤为:①明确形象;(性格特征+身份);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表现男女主子公在少年时代一起开心地玩耍、尽情地说笑的两句是:“_____,______。”(2)《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3)《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决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答案】①.总角之宴②.言笑晏晏③.于嗟鸠兮④.无食桑葚⑤.士不行以不弘毅⑥.任重而道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实力。易错字有:“宴”“晏”“鸠”“葚”“弘”。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题画诗,顾名思义,是在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的诗。它是艺术殿堂中的奇葩,星空中刺眼的明珠。阅读这些美丽隽永的题画诗,领会其诗意,可以平静烦躁的心情,陶冶性情,给人以精神的慰籍,让人能在繁杂的世间得到短暂的休憩。唐宋是我国诗歌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绘画艺术渐趋旺盛的时代。在这一时期,诗与画在发展过程中渐渐有融合的趋势,题画诗的兴盛便表现了这一特点。沈德潜谓“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虽然学者已推翻杜甫为题画诗最早创建者的说法,但杜甫无疑是题画文学史上________的作家。宋代题画诗在继承唐代题画诗的基础上表现出了独具一格的审美风格,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诗歌史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倩影。宋代题画诗_______,其数量远远超过了之前全部朝代的总和。据统计显示,宋代题画诗超过5000多首,涵盖题材主要有山水题画诗、花鸟题画诗以及人物题画诗三大类构成。宋朝题画诗发展异样旺盛的缘由是什么呢?一是北宋初年,朝廷便大力改革科举制度,让更多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并赐予文官丰厚的俸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宋代的文学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二是宋代画家的数量许多。除专业画家外,业余画家也______。广阔社会民众酷爱绘画艺术,徜徉于绘画的世界,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三是宋朝许多画家和诗人认同并_______“诗画一律”这一理论,也在很大意义上促进了题画诗在宋代的发展。正是这些因素让宋朝题画诗在诗歌史上留下了辉煌绚丽的一页,经久不衰。17.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顾名思义奇葩(pā)隽永(jùn)领会B.烦躁(zào)陶冶(yě)慰籍繁杂C.休憩(qì)融合独具一格倩影(qiàn)D.俸禄徜徉(xiánɡ)辉煌经久不衰(shuāi)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举足轻重蔚为大观比比皆是遵循B.举重若轻蔚然成风俯拾皆是遵守C.举足轻重蔚然成风比比皆是遵守D.举重若轻蔚为大观俯拾皆是遵循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据统计显示,宋代题画诗超过5000首,按题材主要分为山水题画诗、花鸟题画诗以及人物题画诗三大类。B.统计显示,宋代题画诗约有5000首,题材主要有山水题画诗、花鸟题画诗以及人物题画诗三大类构成。C.据统计,宋代题画诗超过5000多首,涵盖的题材主要有山水题画诗、花鸟题画诗以及人物题画诗三大类。D.据统计,宋代题画诗约有5000首,按题材主要分为山水题画诗、花鸟题画诗以及人物题画诗三大类。【答案】17.C18.A19.D【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实力。A.“隽永”的“隽”应读作“juàn”;B.“慰籍”“籍”应写作“藉”;D.“徜徉”的“徉”应读作“yáng”。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词语的实力。第一空,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全局;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一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劲。语境强调杜甫在题画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故应选“举足轻重”。其次空,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语境指宋代题画诗的盛大景象,故应选“蔚为大观”。第三空,俯拾皆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的错别字许多;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语境指除专业画家外,业余画家也很常见,故应选“比比皆是”。第四空,遵循:遵照;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反。语境指宋朝许多画家和诗人对“诗画一律”这一理论的遵照,故应选“遵循”。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实力。画横线的句子“据统计显示,宋代题画诗超过5000多首,涵盖题材主要有山水题画诗、花鸟题画诗以及人物题画诗三大类构成”有三处语境:①句式杂糅。“据统计显示”,杂糅,删去“据”或者“显示”。②不合逻辑。“超过5000多首”改为“超过5000首”或者“约有5000首”。③句式杂糅。“涵盖题材主要有山水题画诗、花鸟题画诗以及人物题画诗三大类构成”杂糅,改为“按题材主要分为山水题画诗、花鸟题画诗以及人物题画诗三大类”。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树木的叶片中存在着能够汲取可见光的色素,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少,①。叶绿素主要汲取太阳光中的蓝紫光和红橙光,而不能汲取绿光,其表现就是大多数树木的叶子在成长阶段呈现为绿色。而叶片在苍老的过程中,因为其中的叶绿素会渐渐削减,并且可能还会合成一些新的色素,②。例如毛白杨等一些植物在落叶前叶绿素未完全流失,叶子会呈现浅绿色或黄绿色。另外还有一些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在落叶前变红,③;假如含有花青素苷的叶片中还残存叶绿素,那么这些叶片将呈现为褐色;假如叶片含有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将呈现出橙色。随着叶绿素的含量越来越少,树叶的生命正在走向终点。()。这些落叶还会发挥它们的最终一点价值:腐烂后会使泥土变得更加肥沃,真可谓“化作春泥更护花”。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假如要为文中的括号处补写一句话,你会从以下两句中选择哪一句?并说明选择该句的理由。【甲】只要一刮风或者一下雨,变了色的树叶就会掉落到地上【乙】尽管不舍,但变了色树叶早已经做好了从树上掉下来的打算,只要刮一阵风,或者下一场小雨,它们就会飘落到地上【答案】20.①叶绿素含量较多②使得叶片的颜色发生变更③是因为叶绿素已完全流失21.我会选甲,因为该段文字属于科普类短文,语言风格简洁明白,而乙的语言风格生动形象,与前后文不符。【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实力。第一空,由前文“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少”可知,后文是某类物质含量较多;再由“叶绿素主要汲取太阳光中的蓝紫光和红橙光”可知,应填写“叶绿素含量较多”一类的句子。其次空,由“叶片在苍老的过程中,因为其中的叶绿素会渐渐削减,并且可能还会合成一些新的色素”可知,随着叶片色素的变更,叶子的颜色会变更,因此填写“使得叶片的颜色发生变更”一类的句子。第三空,由“之所以”可以推知“是因为”;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分子生物学4》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2025年山东济南市钢城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初级综合类岗位2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
- 绵阳飞行职业学院《消化系统疾病》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医学院《DesignofStructures》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电影学院《作物育种学总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源广东河源市消防救援支队2025年第一批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8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动物炭黑、动物胶及其衍生物项目效益评估报告
- 沈阳工业大学《药用作物栽培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高考语文补充背诵诗词:《青玉案·元夕》教学设计
-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Java应用设计案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洋钻井(平台)
- (完整版)电梯的钢结构施工方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全共64页课件
-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 教学团队建设总结报告
- 研发经费填报指标说明及核算方法
- 装饰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及横道图
- 一年级思维训练(课堂PPT)
- 实木电脑桌书桌安装图
- GB_T 27025-2019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高清版)
- 俱乐部经营俱乐部经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