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互动1相关理论分析2焦点问题3基本理论范畴社会互动1.基本理论范畴的阐释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的情境社会互动的维度社会互动的类型基本理论范畴转型期我国人际交往的基本特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1.1社会互动的涵义
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1908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学》中提出此词,把它作为构成社会的一种主要形式。
社会学家郑杭生认为:社会互动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4)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6)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1.2社会互动的情境
社会互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了解情境及情境的要求,是社会互动的基础。
(1)根据互动参与的人数可以划分为二人关系、三人关系、多人关系。(2)根据互动的目的,划分为熟悉情境、工作情境、社交情境。(3)根据互动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性质可分为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关系。
(1)根据互动参与的人数可以划分为二人关系、三人关系、多人关系。二人关系的情境下,充分考虑对方具体的需要、愿望和个人特点,有着其他形式下不可能达到的亲密感情和独特性,产生排他的特征。也可能使两人冲突更加强烈。三人关系中,每一方都需要考虑两个人的个性特征。如果其中两人冲突,第三者可能扮演多种角色:中间者、仲裁者、渔利者、分裂者和征服者。多人关系中,会产生社会网络每个人面对的不仅是其他人,还包括社会结构。互动形式更为复杂。(2)根据互动的目的,划分为熟悉情境、工作情境、社交情境。熟悉情境中互动目的不明确,行为方式随便,按社会习俗行事。工作情境中双方有特定目标,明确分工,有一定行为限制,较少情感交流。
社交情境中为互动而互动,并无其他目的。轻松展示自己的个性,愉快交往。(3)根据互动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性质可分为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关系。情感关系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遵循各尽所所能、各取所需的需求法则。工具关系是个体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交往发生的关系。遵循公平法则。混合关系界于情感关系和工具关系之间,它既有情感性成分,又有工具性成分。1.3社会互动的维度向度深度广度频度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动向,表明互动双方的关系的性质,主要包括情感关系、地位关系、利益关系。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依赖的大小。我们可以从互动双方利益关联的大小、情感投入的大小、互动延续的时间长短和互动规范的复杂程度等几方面来分析互动的深度。
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有些互动局限于特定的领域,有些则涉及很多方面。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寡。互动频度的差别往往影响到人际关系的深浅和好坏。1.4社会互动的类型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突出的互动有五类:(1)合作(2)竞争(3)冲突(4)强制(5)顺从和顺应
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成功的合作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目标一致;第二,对于如何达成目标能够取得基本共识;第三,行为配合;第四,要讲信用。
竞争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竞争的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对于同一目标的争夺。第二,追求的目标必须是比较稀少和难得的。第三,竞争者之间是互相排斥的,而不是敌对的,竞争的目的在于达到目标而不是消灭对方。第四,竞争是有理性的,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的。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者价值观念而相互斗争的方式与过程,反映的人们之间的一种直接的反对关系。冲突的主要特征有:第一,冲突的直接目的是打败对方,是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的一种互动行为。第二,冲突双方必须有直接的交锋。第三,冲突各方所追求的目标可能相同又可能不同。第四,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激烈得多。强制是互动的一方被强迫按照另一方的某些要求行事。强制的核心是一种力量对另一种力量的统治或制约。(5)顺从与顺应虽然都是与强制相反的互动形式,但是两者在意义上还是有所区别的。顺从指互动中的一方自愿地或者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顺应的含义比顺从更为广泛些,除顺从的含义之外,它还只互动的双方或各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顺从的种类包括:和解,即互动双方改变敌对态度建立友好关系;妥协,及双方通过确定一些条件而暂时平息冲突;容忍,即暂时采取克制态度以避免发生冲突。1.5社会转型期我国人际交往的基本特征1.人际交往的开放化、多样化2.交往手段的间接化3.人际关系的平等化、互利化4.转型期我国人际交往的突出问题1.人际交往的开放化、多样化(1)交往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3)交往形式的多样性2.交往手段的间接化
当前,我们进入了以计算机、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的时代。转型期人们的社会交往手段呈现间接化的特点。电话、手机、电脑等传输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借以进行交往的媒介。有了这些先进技术,人与人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可以进行交往。3.人际关系的平等化、互利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渗透到人们日常社会交往的领域之中,等价交换原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意味着交换主体的独立、平等地位和交换内容的对等性。
互利化即参与交往的各方,不仅是为己的,而且应该是利他的,交往的结果是“双赢博弈”。
4.转型期我国人际交往的突出问题(1)人际交往的物质化、功利化(2)人际关系的情感淡漠(3)交往中主体间的信任危机(1)人际交往的功利化、物质化
人们片面强调市场经济的“物质性”、“契约性”,交往主体把获得物质生活条件或物质财富当作纯粹的、惟一的目的。
对物的过分逐求与依赖使人际交往越来越充满着功利的性质,交往的基本原则是获得利益。所谓“亲兄弟,明算帐”、“只交有用的朋友,不交无用的朋友”等正是当前人际交往的功利化、物质化的反映。(2)人际关系的情感淡薄
在人际交往中,交往主体往往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是否得到最大化,从而导致心灵之间的彼此陌生与冷漠。同时现代交往空间扩大、节奏加快,使人的自由度加大,从而淡化了人类情感。(3)交往中主体间的信任危机
信息化手段下的交往过滤掉了动作、表情和眼神,让人们更容易被人欺骗。网络虚拟交往环境下更容易造成的信任危机。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给人际交往造成了信任危机。1.6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
1.人际道德构建
2.打造现代诚信社会
3.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人际交往
4.政府管理部门应开辟多种人际沟通渠道,促进社会融合1.人际道德构建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与道德建设密切相关的。
我们要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与现代的社会道德风尚融合,建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讲信修睦的人际道德规范。2.打造现代诚信社会
诚信是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实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文化。将对现代社会的人际和谐起到重要的作用。3.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以信息沟通为基础的,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流信息,而且交流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城市居民社区内,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丰富社区生活,为社区内居民创造互动的空间环境,使他们可以相互了解、沟通,建立新型的邻里关系。
4.政府管理部门应开辟多种人际沟通渠道,促进社会融合
一方面,要通过正式社会控制手段,维护社会的秩序;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到给予人们以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使他们更加自由地享受生活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的和谐。
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一种协调机制,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对话与沟通。2社会互动相关理论2.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2.2符号互动主义2.3角色理论2.4戏剧理论2.5常人方法学2.6社会交换理论在社会学中,并没有统一的互动理论。长期以来,互动理论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即使在同一党派中,也有概念上的分歧。齐美尔:欧洲第一位互动理论家。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与互动内容相对应的互动形式。詹姆斯:开创社会互动研究的先河。他指出“自我”的几种类型: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其中“社会自我”是指个体由于同他人交往而形成的自我感觉,是通过与别人的互动而形成的。库利:库利将詹姆斯的“社会自我”发展为“镜中我”的概念,指人们总是想像他人如何评价自己,从而获得自我感觉、自我形象或者自我态度。杜威:实用主义的代表。他提出了心智意识的概念。早期社会互动理论2.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1.马克思没有给社会交往明确下定义,他从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交往这一概念,它是马克思分析人类社会过程的重要概念。2.马克思认为,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所有方式,这些交往是人从事共同活动的过程。3.社会交往的意义:(1)交往是个体生存的需要(2)交往是人自我显现的方式
(3)社会交往建构着社会2.2符号互动主义
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
2.2.1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理论
符号互动主义受到很多美国学者的影响,如詹姆斯、杜威、米德、库利等。美国的社会学界一致认为,最为直接、最有成效的影响来自米德。米德提出应该以社会为出发点解释社会,而不是从个人心理角度出发。他将社会学引向行为主义,建构了“社会行为主义”。这在他去世后,由其学生整理出版的《心智、自我与社会》一书中有着全面的反映。心智:一种社会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象征符号的能力;二是运用象征符号的能力。自我:指把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想象”归结为“自我概念”。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个体对自身角色的领会;二是团体游戏阶段,个体在互动中领悟他人角色;三是一般化他人阶段,指个体能够体会进而理解社会中“一般化他人”的角色或明确的“共有态度”。社会:社会与制度代表着个体之间存在着有组织的、规模化的互动。2.2.2符号互动理论基本观点:(1)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动,就要对行动者活动的意义做出解释。(3)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一方面,意义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意义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双方协商而确定的。(4)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自身,并以此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5)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和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在美国,现代符号互动论有两大学派,即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和以库恩为首的衣阿华学派。两大学派的比较:差异分析都强调人类制造和使用符号能力
对于人的人格结构和稳定性对于互动主动性对于社会组织和结构对于方法论趋同分析2.3.2社会角色的扮演1.涵义一个人承担某种社会角色,并按着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称为角色扮演。2.角色扮演的过程第一,了解角色期望第二,角色认同第三,角色扮演的具体过程2.3.1角色的涵义
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2.3角色理论3.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失败
涵义:指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的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原因:1.角色认知不清
2.场景分辨不清
涵义: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由于承担了许多社会角色,以致出现没有基本的时间和精力去扮演某些角色而疲于应付的现象。
原因:个人的时间、精力、能力不适应他所承担的过多角色要求涵义:指由于个人同时承担了多种角色,而且其中的两种或多种角色对承担者的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角色丛:指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称为角色丛。涵义:指个人未能和无法成功地扮演某种角色的现象。两种情况:一是角色扮演者未能有效地按照社会的期望进行表演,从而角色行为失败;二是角色关系解体,原来的角色承担者无法再继续扮演原来的角色。2.4戏剧理论
戈夫曼是布鲁默的学生。二者的方法论有相同之处,都是以个人运用符号的能力为出发点,强调个人内部对话的反思着的社会的“自我”,重视符号在人际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具有主观主义和形式化的倾向。二者也有不同之处,戈夫曼在克服布鲁默的形式化倾向方面前进了一步,着重分析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如何获得社会效果及其策略。
戈夫曼
戈夫曼认为社会互动好比剧场中的戏剧表演,在剧场中存在着文化脚本、舞台、道具和演员。他认为,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个人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自己留给互动另一方的印象。人们通过言谈举止、服饰穿着等来表演、驾驭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揭示了社会互动的特点,所以称“印象管理”。
戏剧理论剧本期望剧情剧组表演区域理想化表演误解化表演
神秘化表演
补救表演
“框架”是内化了的现存的社会规范、社会准则,是一系列的惯例与共同理解。框架可以把个人的经验组织起来。表演框架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指如何在他人心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形象的策略,或者说是当人们观察他们时,他们应如何表现自己。2.5常人方法学常人方法论认为,社会学应该研究常识世界,研究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具有权宜性,即行动并不是按照事先规定的规则进行,而是行动者根据局部情况、场景条件,并依赖自身的努力完成的。常人方法论关注人们彼此间互动的“日常方法”,它指出人们在其行为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认识,是某种简化程序,它使人们在彼此不认识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沟通与互动。通常的社会互动是基于既成的习惯,习惯简化了反应的过程。互动不是随意的,它有一定的程序、规范与过程。代表人物:加芬克尔
加芬克尔加芬克尔的“破坏实验”:普通人把这些为了维持行动所进行的努力、方法和过程都视为“理所当然”。社会学家要想使这些“普通行动”成为“可见的”,就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有系统地破坏这些“想当然性”,在社会生活的局部中引起“混乱“,造成“局部失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社会行动的内在组织过程。2.6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它最主要的思想来源是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经济学的功能主义以及社会学的结构主义。交换论把系统放在首位,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的行为。它坚持从人的行为本身,从交换这一人际行为的最基本形式当中去发现社会结构的动因,打破了结构功能论、冲突论只是把人当作社会结构或社会制度下角色的理论观点。代表人物:霍曼斯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1.任何事物(无论是物质或非物质的东西)均有自身的价值;
2.“人与人之间的一切交往均根据取予等量的交换形式。”社会交换理论者认为,分析、理解人际间大多数行为的最佳方法是将行为作为一种有形或者无形的商品和服务来交换。人们都是在权衡了行动过程之利弊得失并选择最有吸引力的东西之后才有行动的。
通过现代交换理论,理论家发现了社会资源分布的不平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位、权力的分化,找到了社会系统发展、变迁的动力。3特别关注
3.1大学生网络交往若干问题的思考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社会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改变。网络交往已成为新一代大学生越来越推崇的一种新型人际交往方式,网络的开放性满足了大学生渴望交流的内心需求,加上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可以与他人自由平等地交谈各种话题的交流方式,使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上聊天收发E-Mail网上游戏3.1.1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的新特征(1)网络人际交往的匿名性(2)网络人际交往的间接性(3)网络人际交往的交互性
3.1.2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类型(1)宣泄情感。网络的匿名性为大学生不良情绪的排解和宣泄提供了很好的渠道。(2)自我实现。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与冲突使大学生难以摆脱这种失意的痛苦,从而求助于网络交往。(3)异性交流。大学生处在一个情感需求强烈的阶段,他们渴望理解和沟通。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性与真实性并存的情感环境,不少人在现实中遭受失恋或其它挫折后便上网寻求情感的寄托。弊:
(1)网络沉溺(2)道德失范(3)信息焦虑
利:(1)网络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加深了社会互动的广度和深度。(2)网络交往提高了个体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作为开放系统,网络主体之间是平等关系,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聚散,使之具有主体意识。(3)网络人际关系增进了平等意识。网络人际交往使个体的现有地位,身份得以隐藏,因此网络人际关系实现了现实社会部分不可能实现的虚拟平等。(4)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网络打开了一个知识交流的新窗口,对于学生获得知识有很大的帮助。3.1.3探索引导大学生交往的有效途径(1)加强网络交往道德的引导,规范网络伦理行为(2)完善校园网建设(3)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姻观(4)加强安全观引导,提高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5)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2互联网是促进还是阻碍社会互动?
互联网作为一种能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互动方式,进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针对互联网是促进还是阻碍社会互动有以下两种观点:肯定者:首先,从角色理论讲,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上网者可以在网络上扮演不同于真实世界中的角色,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社会互动的广度和深度。其次,从社会交换理论上,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在更广的交往选择空间上,选择自己的交往对象,获得各自的需求。最后,网络作为一个强大的传播媒介,其所具有的特殊符号,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否定者:互联网中介通讯技术在最初就与人类的生活本质背道而驰,受制于技术因素而无法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同时在虚拟社区,身份的虚假性,言论的随意的表达就可能有伤风化,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除此之外互联网会给人带来孤独感,网络依恋等不良影响,不利于社会互动。我们认为,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相关法规的约束下,互联网在促进社会互动方面必将发挥着重要角色。3.3
人情—中国人社会交往的一大利器
人情是中国人与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关系的主要依据和准则,它决定了中国人在与没有血缘联系的他人进行交往互动时所表现出的互惠互利的社会性交换行为以及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的关系取向。人情这一概念,作为一语词而言,其所包含的意义大体上可分为三种:
(1)人情即人之情感,所谓喜、怒、哀、惧、爱、恶之类,是人生而有之的一种心理状态。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安全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声磁软标签行业运营模式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压裂车行业发展需求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版
- 2024年土地储备土地转租交易服务合同模板3篇
- 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房屋代售全权协议3篇
- 主题训练-“大美•长沙”VI基础系统设计
- 2024年度领养孤儿及弃婴家庭关爱与教育协议书范本下载3篇
- 2024年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研发合作合同
- 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农村化粪池清掏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第9课《创新增才干》第1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 2024年广东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203人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JGJT397-2016 公墓和骨灰寄存建筑设计规范
- 2024版房产代持协议书样本
-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 八角购销合同范本
- 网课智慧树知道《英美文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感统训练教育理念(3篇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