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山西省名校联考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传统性主要体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民性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大众性、通俗性或民间性文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忽视了对苏联以外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接受与转化;那么到了新时期文学30年中,中国作家在格外注重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统资源的同时,也开始逐步继承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儒道释为主的文化传统和有别于民间文学的文学传统。虽然在新时期文学30年中出现过很多带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潮流,许多中国作家也曾以“中国的卡夫卡”“中国的福克纳”“中国的马尔克斯”“中国的博尔赫斯”“中国的普鲁斯特”等相标榜,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在不同程度上向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传统回归。这当然不是简单的文化和文学返祖,而是在借鉴西方近现代文化与文学资源后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自身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比如,“先锋文学”的转向过程,其实质就是中国“先锋文学”从西洋化或欧化转向中国化或本土化的过程,在各自的文学创作历程中长期具有文化寻根思维和意识,他们从文化寻根层面走向了文体寻根层面只不过新时期文学30年偏重于从中国古代文人文学传统中寻找可供现代转化的文学资源,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史传传统得到了更多的青睐。贾平凹、王安忆、迟子建等作家纷纷写出了向《红楼梦》致敬的文学作品,或者向古典文言小说传统致敬的作品,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也让《世说新语》的文学传统发生新变。从传统文化转化角度看,陈忠实在《白鹿原》中致力于寻找传统儒家文化人格在乱世中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力量,这在朱先生和白嘉轩的形象塑造中表现得很分明。陈忠实认为,已经腐败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但是存在于我们民族精神世界里的东西并没有消亡,它的精神一直传接了下来”。实际上有些不以“寻根文学”著称的长篇小说同样闪耀着追寻民族文化精神的爝光。如李準的《黄河东流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都是如此,徐秋斋和李麦、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现实主义文学人物典型形象中都隐含了作者寄托的中华民族刚健不息的精神和意志。李準和陈忠实的创作几乎一脉相承,任何性质和任何强度的劫难都不能使它一蹶不振,它永远可以凭借自己内在的活力战胜一切困难而生存下去(摘编自李遇春《新时代文学的理论特质与创作管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留下的无数不朽作品,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展现了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B.只要有文化自信,就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从而让民族具有精神独立性C.“寻根文学”指的是作家们结合文化寻根思维和意识,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深入到了中国古典文体的寻根的文学创作流派。D.从传统文化转化角度看,《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和白嘉轩都是传统儒家文化人格在乱世中展现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人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经典作品和文艺巨匠们的深刻影响。B.由于受到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中国作家在创作时先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然后兼顾本国传统文化。C.新时期,不少中国作家改弦易辙,抛弃了以卡夫卡、福克纳等进行自我的标榜D.《黄河东流去》《平凡的世界》等作品,虽然不以“寻根文学”著称,但同样闪耀着追寻民族文化精神的爝光。(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日本以《三国演义》为蓝本,拍摄了《三国志新解》。B.唐代诗人李白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C.唐代文学家张说认为:“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D.宋代文学家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相较于老版教材大幅增加,作为一名高二的学生,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新时期文学创作如何更好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微观尽头刘慈欣今天夜里,人类将试图击破夸克。这个壮举将在位于罗布泊的东方核子中心完成。核子中心看上去只是沙漠中一群优雅的白色建筑,巨大的加速器建在沙漠地下深处的隧道中,加速器的周长有150公里。在附近专门建了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厂为加速器供电,只能从西北电网临时调来电力。今天,加速器将把粒子加速到10的20次方吉电子伏特,是万物创生时的能量,在这难以想象的能量下,人类将窥见物质世界最深层的秘密。核子中心的控制大厅中人不多,其中有目前世界上最杰出的两位理论物理学家,他们代表着目前对物质深层结构研究的两个不同的学派。其中之一是美国人赫尔曼•琼斯,不可能被击破;另一位是中国人丁仪,以及为数不多的几名记者。其他众多的工作人员都在地下深处的几十间分控室内,控制大厅只能看到综合后的数据。这里最让人惊奇的人物是一位叫迪夏提的哈萨克族牧羊老人,在昨天的野餐中,物理学家们吃了他的烤全羊,也是全人类的伟大时刻,所以应该有一个最不懂物理学的人到场。加速器已经启动,大显示屏上的能量曲线像刚苏醒的蚯蚓一样懒洋洋地爬着,向标志着临界能量的红线升去“电视为什么不转播?”丁仪指着大厅一角的一台电视机问,电视中正转播着一场人山人海的足球赛。这位物理学家从北京到这儿一直身着一件蓝工作服,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勤杂工。“丁博士,我们并非世界中心,试验结果出来后“麻木,难以置信的麻木。”丁仪摇摇头说。“但这是生存之必须。”琼斯说,他一副颓废派打扮,头发老长,所以难以生存下去。”他说着掏出了一张纸,在空中晃着,这是我的遗书。这个试验结束后,物质世界将不再有什么可以探索的秘密。物理学将在一个小时内完结!我是来迎接自己世界的末日,你这个冷酷的情人,你已穷尽之后我如何活得下去!”丁仪不以为然地说:“这话在牛顿时代和爱因斯坦时代都有人说过,比如上世纪的马克斯•玻恩和史蒂芬•霍金,但物理学并没有结束,夸克将被击破,我们在通向无的阶梯上又踏上一节。我是来迎接自己世界的早晨!”大屏幕上,能量曲线接近了那条红线。外面的世界似乎觉察到了这沙漠深处涌动的巨大能量,一群鸟儿从红柳丛中惊飞,远方传来阵阵狼叫……终于,能量曲线越过了红线,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所获得的最高能量的粒子。超能粒子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加速器中的撞击在持续,人们在紧张地等待着。超能粒子击中夸克的几率是很小的,他们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哦,来自远方的朋友们,”迪夏提老人打破沉默,但我知道,你们这些世界上最有学问的人哈萨克老牧人对粒子物理出色的定义使在场所有的人都兴奋起来。“妙极了!”琼斯在得到翻译后叫起来,“他认为,”他指指丁仪;而我认为,存在最小的沙粒,用最强有力的锤都不可能砸碎它。尊敬的迪夏提大爷,您认为我们谁对呢?”迪夏提在听完翻译后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你们也不可能知道,世界万物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么说,您是一位不可知论者?”丁仪问。老牧人饱经风霜的双眼沉浸在梦幻和回忆中,“世界真让人想不出啊!从小,我就赶着羊群在无边的戈壁沙漠中寻找青草。多少个夜晚,看着满天的星星。那些星星密密麻麻的啊,晶亮晶亮的啊;夜不深时,身下的戈壁还是热的,像它的呼吸……这时世界是活的,就像一个熟睡的大娃娃。这时不用耳朵,你就能听到一个声音,那声音充满天地之间,只有他才知道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时,蜂鸣器刺耳地响了,这是发生夸克撞击事件的信号,物理学的最后审判日到了,人类争论了三千年的问题马上就会有答案。超级计算机的分析数据如洪水般在屏幕上涌出,他们困惑地摇摇头。结果并没有显示夸克被撞碎,但也没有显示它保持完整,试验数据完全不可理解。突然,有人惊叫了一声,那是迪夏提,仍站在窗边。“天啊,外面怎么了“迪夏提大爷,请别打扰我们!”总工程师不耐烦地说,但迪夏提的另一句话使所有人都转过身来。“天……天怎么了!”一片白光透进窗来,大厅中的人们向外看去,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整个夜空变成了乳白色!人们冲出了大厅,在广阔的戈壁之上,乳白色的苍穹发着柔和的白光,地球仿佛处于一个巨大的白色蛋壳的中心!当人们的双眼适应了这些时,他们发现乳白色的天空中有一群群的小黑点,他们真要发疯了。“真主啊,那些黑点……是星星!”迪夏提喊出了每个人都看到但又不敢相信的结论。他们在看着宇宙的负片。震惊之中,有人从窗外注意到了大厅中的那台正在转播球赛的电视机,屏幕上的情形证明了他们不是在做梦:千里之外的体育场也笼罩在一片白光中夜空中,群星灿烂,那听不见的乐曲充满整个宇宙。“真主啊……”迪夏提大爷对着星空伏下身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穿插写大厅一角的电视机,正转播着一场人山人海的足球赛,是为了突出民众的麻木B.小说在叙述时运用了大量对话描写,既烘托了场景环境,又体现人物的形象特点C.小说结尾处迪夏提大爷对着星空伏下身来并呼喊真主,让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D.小说对人类击破夸克这一壮举的描写,体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但宇宙的深奥似乎远超人类的想象。(2)关于迪夏提老人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迪夏提老人作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代表了人类中一部分群体,起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B.迪夏提老人呼喊“真主”,并对着星空伏下身来,可见他是虔诚的穆斯林信徒。C.迪夏提老人代表普通人对宇宙的认识,与科学家们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思考。D.迪夏提老人热情好客、朴实善良,面对宇宙的变化,他既充满敬畏又保持客观冷静。(3)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语言的特点。(4)小说标题为“微观尽头”,结合文本分析标题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朋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楚王闻之,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令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已也。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必轻秦;轻秦,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多其车,重其币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韩王大说,秦也;以虚名救我者,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朋也。(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B.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C.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D.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都,意即著名城邑,往往指大城市,杀豪杰”一句中“名城”的意思相同。B.币,货币。春秋战国时期流通的是铜铸币,但各国货币形式并不统一C.敝邑,在文中意为敝国,称“敝”本已是谦称,是有意在韩王面前谦卑恭敬。D.韩朋,即公仲朋,“公子”“公孙”“公仲”等表示出自公族(诸侯或君王的宗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韩浊泽之战,韩国陷入危境。公仲朋提出向秦割地求和并与秦联合伐楚的意见,这样就可以把祸患转嫁给楚国。B.陈轸对天下形势分析透彻,认为楚国才是秦国的真正目标,一旦楚国做出援救韩国的姿态C.陈轸善于分化瓦解敌人,对已然与秦国结盟的韩国施以利益诱惑,拉拢腐蚀,最终摧垮敌方联盟。D.公仲朋和陈轸智谋本不相上下,但楚王虚心纳言,而韩王拒不听谏,公仲朋也是无奈。(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②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5)公仲朋反对韩王与楚交好而绝和于秦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曲,完成下列各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①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②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注】①镜湖:即鉴湖,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今浙江绍兴),隐于镜湖之滨。②白朴(1226—约1306):元代散曲大家(1)下列对陆词和白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华灯纵博,雕鞍驰射”,正是词人当年南郑军中生活的写照B.陆词的末二句,引贺知章被赐镜湖之典而一反其意,体现出词人的傲岸睥睨之情。C.白曲前两句对仗工整,用语华丽,画面生动,正是江南水乡秋日之景。D.“点秋江”的白鹭与沙鸥,正是前句的“忘机友”,鸥鹭无机心(2)两首作品中的“渔父”“渔夫”形象有何不同含义?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写月光的“,”两句,可能直接启发了苏轼的《花影》诗:“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探讨“文”与“质”的关系,认为“,”,这都是不符合中庸思想的。(3)北方游牧民族向来是中原的忧患,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提到这一点,当时秦始皇采取的政治策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新时代画卷①,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每个时间节点都是长征的路标,都是我们在复兴之路上奋进的坐标。在时间中长征,我们已走过千重山、万道河,但不敢有丝毫的自满。远眺前路,也有惊涛骇浪;有一马平川,也有悬崖峭壁。纵观人类史,一个国家往往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今天的中国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知重负重的艰难攀爬的闯关夺隘。()当此之时,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以④的定力、敢战必胜的信念,应对风狂雨骤,穿越惊涛骇浪(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3)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原文中括号内最适合填入的诗句。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D.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牛津词典》里,病毒的定义是“一个通常由蛋白质和包裹在其中的核酸组成的病原体,非常小,只有在活的宿主细胞中才能繁殖”。上述描述,作为病毒的定义来讲,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使人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也包括细菌,那么,①?细菌,与其他的活细胞一样,能自身产生能量,但病毒不行。有些最近才发现的巨大病毒,也编码一些参与蛋白质翻译的部件,所以,就像一个狡猾的对象,变化莫测,每当我们对病毒的了解更深一步时,②。就《病毒博物馆》一书而言,病毒可以这样定义:一个非细胞形式的感染源,其遗传物质为核酸,③,在进入宿主细胞后,能借助宿主细胞机器进行自身的复制与传播。(1)下列选项中,使用的“狡猾”一词和文中“狡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唐代寒山《诗》:“夫妻共百年,相怜情狡猾。”B.老舍《自传》:“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C.小李说道:“他像狐狸般狡猾,你千万不要上当!”D.《再生缘》:“天生狡猾聪明性,他那应变言词随口来。”(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如图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名校联考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传统性主要体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民性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大众性、通俗性或民间性文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忽视了对苏联以外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接受与转化;那么到了新时期文学30年中,中国作家在格外注重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统资源的同时,也开始逐步继承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儒道释为主的文化传统和有别于民间文学的文学传统。虽然在新时期文学30年中出现过很多带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潮流,许多中国作家也曾以“中国的卡夫卡”“中国的福克纳”“中国的马尔克斯”“中国的博尔赫斯”“中国的普鲁斯特”等相标榜,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在不同程度上向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传统回归。这当然不是简单的文化和文学返祖,而是在借鉴西方近现代文化与文学资源后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自身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比如,“先锋文学”的转向过程,其实质就是中国“先锋文学”从西洋化或欧化转向中国化或本土化的过程,在各自的文学创作历程中长期具有文化寻根思维和意识,他们从文化寻根层面走向了文体寻根层面只不过新时期文学30年偏重于从中国古代文人文学传统中寻找可供现代转化的文学资源,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史传传统得到了更多的青睐。贾平凹、王安忆、迟子建等作家纷纷写出了向《红楼梦》致敬的文学作品,或者向古典文言小说传统致敬的作品,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也让《世说新语》的文学传统发生新变。从传统文化转化角度看,陈忠实在《白鹿原》中致力于寻找传统儒家文化人格在乱世中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力量,这在朱先生和白嘉轩的形象塑造中表现得很分明。陈忠实认为,已经腐败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但是存在于我们民族精神世界里的东西并没有消亡,它的精神一直传接了下来”。实际上有些不以“寻根文学”著称的长篇小说同样闪耀着追寻民族文化精神的爝光。如李準的《黄河东流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都是如此,徐秋斋和李麦、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现实主义文学人物典型形象中都隐含了作者寄托的中华民族刚健不息的精神和意志。李準和陈忠实的创作几乎一脉相承,任何性质和任何强度的劫难都不能使它一蹶不振,它永远可以凭借自己内在的活力战胜一切困难而生存下去(摘编自李遇春《新时代文学的理论特质与创作管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中华民族留下的无数不朽作品,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展现了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B.只要有文化自信,就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从而让民族具有精神独立性C.“寻根文学”指的是作家们结合文化寻根思维和意识,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深入到了中国古典文体的寻根的文学创作流派。D.从传统文化转化角度看,《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和白嘉轩都是传统儒家文化人格在乱世中展现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人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经典作品和文艺巨匠们的深刻影响。B.由于受到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中国作家在创作时先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然后兼顾本国传统文化。C.新时期,不少中国作家改弦易辙,抛弃了以卡夫卡、福克纳等进行自我的标榜D.《黄河东流去》《平凡的世界》等作品,虽然不以“寻根文学”著称,但同样闪耀着追寻民族文化精神的爝光。(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CA.日本以《三国演义》为蓝本,拍摄了《三国志新解》。B.唐代诗人李白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C.唐代文学家张说认为:“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D.宋代文学家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相较于老版教材大幅增加,作为一名高二的学生,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新时期文学创作如何更好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B.材料一第一段原文为“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神采的作品”,才能写出有骨气、有神采的作品”的必要条件句。故选:B。(2)B.“注重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统资源”和“逐步继承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儒道释为主的文化传统和有别于民间文学的文学传统”是同步进行。故选:B。(3)A.是谈借鉴我国的优秀文化元素,不是谈本民族的文化自信。B.是表示个人的自信。C.是谈有足够的文化根基才能更好地发展,与材料一要重视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思想一致。D.是谈要创新,不是谈传承文化和文化自信。故选:C。(4)从材料一“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和“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从诗经、汉赋、宋词、明清小说等。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古诗文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二“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任何性质和任何强度的劫难都不能使它一蹶不振,强盛下去,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是不朽的经典,受到其深刻影响;从材料一“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课本中选入大量古诗文,可以让学生也接受古典文学的积极影响。(5)由“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可以看出,坚定文化自信;由“这当然不是简单的文化和文学返祖,而是在借鉴西方近现代文化与文学资源后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自身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新时期中国作家须自觉产生对自身母语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由“以韩少功、阿城、莫言,在各自的文学创作历程中长期具有文化寻根思维和意识,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深入到了中国古典文体的寻根”可以看出、文体寻根的思维和意识;由“只不过新时期文学30年偏重于从中国古代文人文学传统中寻找可供现代转化的文学资源,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新时期中国作家要从古代文人文学传统中寻找文学资源。答案:(1)B(2)B(3)C(4)①古诗文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中华民族强大的文艺创造力,我们高中生多加学习,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5)①作家要有文化自信,创作心理上认同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②在文学创作中、文体寻根的思维和意识;③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要注重创新性吸收与转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微观尽头刘慈欣今天夜里,人类将试图击破夸克。这个壮举将在位于罗布泊的东方核子中心完成。核子中心看上去只是沙漠中一群优雅的白色建筑,巨大的加速器建在沙漠地下深处的隧道中,加速器的周长有150公里。在附近专门建了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厂为加速器供电,只能从西北电网临时调来电力。今天,加速器将把粒子加速到10的20次方吉电子伏特,是万物创生时的能量,在这难以想象的能量下,人类将窥见物质世界最深层的秘密。核子中心的控制大厅中人不多,其中有目前世界上最杰出的两位理论物理学家,他们代表着目前对物质深层结构研究的两个不同的学派。其中之一是美国人赫尔曼•琼斯,不可能被击破;另一位是中国人丁仪,以及为数不多的几名记者。其他众多的工作人员都在地下深处的几十间分控室内,控制大厅只能看到综合后的数据。这里最让人惊奇的人物是一位叫迪夏提的哈萨克族牧羊老人,在昨天的野餐中,物理学家们吃了他的烤全羊,也是全人类的伟大时刻,所以应该有一个最不懂物理学的人到场。加速器已经启动,大显示屏上的能量曲线像刚苏醒的蚯蚓一样懒洋洋地爬着,向标志着临界能量的红线升去“电视为什么不转播?”丁仪指着大厅一角的一台电视机问,电视中正转播着一场人山人海的足球赛。这位物理学家从北京到这儿一直身着一件蓝工作服,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勤杂工。“丁博士,我们并非世界中心,试验结果出来后“麻木,难以置信的麻木。”丁仪摇摇头说。“但这是生存之必须。”琼斯说,他一副颓废派打扮,头发老长,所以难以生存下去。”他说着掏出了一张纸,在空中晃着,这是我的遗书。这个试验结束后,物质世界将不再有什么可以探索的秘密。物理学将在一个小时内完结!我是来迎接自己世界的末日,你这个冷酷的情人,你已穷尽之后我如何活得下去!”丁仪不以为然地说:“这话在牛顿时代和爱因斯坦时代都有人说过,比如上世纪的马克斯•玻恩和史蒂芬•霍金,但物理学并没有结束,夸克将被击破,我们在通向无的阶梯上又踏上一节。我是来迎接自己世界的早晨!”大屏幕上,能量曲线接近了那条红线。外面的世界似乎觉察到了这沙漠深处涌动的巨大能量,一群鸟儿从红柳丛中惊飞,远方传来阵阵狼叫……终于,能量曲线越过了红线,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所获得的最高能量的粒子。超能粒子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加速器中的撞击在持续,人们在紧张地等待着。超能粒子击中夸克的几率是很小的,他们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哦,来自远方的朋友们,”迪夏提老人打破沉默,但我知道,你们这些世界上最有学问的人哈萨克老牧人对粒子物理出色的定义使在场所有的人都兴奋起来。“妙极了!”琼斯在得到翻译后叫起来,“他认为,”他指指丁仪;而我认为,存在最小的沙粒,用最强有力的锤都不可能砸碎它。尊敬的迪夏提大爷,您认为我们谁对呢?”迪夏提在听完翻译后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你们也不可能知道,世界万物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么说,您是一位不可知论者?”丁仪问。老牧人饱经风霜的双眼沉浸在梦幻和回忆中,“世界真让人想不出啊!从小,我就赶着羊群在无边的戈壁沙漠中寻找青草。多少个夜晚,看着满天的星星。那些星星密密麻麻的啊,晶亮晶亮的啊;夜不深时,身下的戈壁还是热的,像它的呼吸……这时世界是活的,就像一个熟睡的大娃娃。这时不用耳朵,你就能听到一个声音,那声音充满天地之间,只有他才知道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时,蜂鸣器刺耳地响了,这是发生夸克撞击事件的信号,物理学的最后审判日到了,人类争论了三千年的问题马上就会有答案。超级计算机的分析数据如洪水般在屏幕上涌出,他们困惑地摇摇头。结果并没有显示夸克被撞碎,但也没有显示它保持完整,试验数据完全不可理解。突然,有人惊叫了一声,那是迪夏提,仍站在窗边。“天啊,外面怎么了“迪夏提大爷,请别打扰我们!”总工程师不耐烦地说,但迪夏提的另一句话使所有人都转过身来。“天……天怎么了!”一片白光透进窗来,大厅中的人们向外看去,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整个夜空变成了乳白色!人们冲出了大厅,在广阔的戈壁之上,乳白色的苍穹发着柔和的白光,地球仿佛处于一个巨大的白色蛋壳的中心!当人们的双眼适应了这些时,他们发现乳白色的天空中有一群群的小黑点,他们真要发疯了。“真主啊,那些黑点……是星星!”迪夏提喊出了每个人都看到但又不敢相信的结论。他们在看着宇宙的负片。震惊之中,有人从窗外注意到了大厅中的那台正在转播球赛的电视机,屏幕上的情形证明了他们不是在做梦:千里之外的体育场也笼罩在一片白光中夜空中,群星灿烂,那听不见的乐曲充满整个宇宙。“真主啊……”迪夏提大爷对着星空伏下身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小说穿插写大厅一角的电视机,正转播着一场人山人海的足球赛,是为了突出民众的麻木B.小说在叙述时运用了大量对话描写,既烘托了场景环境,又体现人物的形象特点C.小说结尾处迪夏提大爷对着星空伏下身来并呼喊真主,让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D.小说对人类击破夸克这一壮举的描写,体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但宇宙的深奥似乎远超人类的想象。(2)关于迪夏提老人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迪夏提老人作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代表了人类中一部分群体,起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B.迪夏提老人呼喊“真主”,并对着星空伏下身来,可见他是虔诚的穆斯林信徒。C.迪夏提老人代表普通人对宇宙的认识,与科学家们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思考。D.迪夏提老人热情好客、朴实善良,面对宇宙的变化,他既充满敬畏又保持客观冷静。(3)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语言的特点。(4)小说标题为“微观尽头”,结合文本分析标题的作用。【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需要联系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分析。(3)本题考查对小说语言特点的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抓住科幻小说的特色,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标题作用题,要思考标题与情节的关系,标题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标题与主旨的关系以及标题产生的艺术效果。【解答】(1)A.“是为了突出民众的麻木,对科学的漠视”错误,写千里之外的体育场观众,使文章更有张力。故选A。(2)D.“客观冷静”表述有误,结合“‘真主啊!’迪夏提喊出了每个人都看到但又不敢相信的结论”“‘真主啊……’迪夏提大爷对着星空伏下身来”可知。故选D。(3)由原文“加速器的周长有150公里。在附近专门建了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厂为加速器供电”“加速器将把粒子加速到10的20次方吉电子伏特,是万物创生时的能量,目前已知的物质最小单位夸克将被撞碎”可知,对于实验仪器的作用介绍都体现着准确、形象,富有科学性!人们冲出了大厅,在广阔的戈壁之上,像一片牛奶海洋,‘世界真让人想不出啊,我就赶着羊群在无边的戈壁沙漠中寻找青草,我和羊群躺在野外。那些星星密密麻麻的啊,像姑娘黑发中的宝石,身下的戈壁还是热的,像它的呼吸……这时世界是活的。这时不用耳朵,你就能听到一个声音,那是真主的声音。’”可知,迪夏提大爷诗意般的回忆,使得语言生动形象。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集科学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相得益彰。(4)由原文“今天夜里,人类将试图击破夸克”“超能粒子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可知,所以标题能够总领全文,而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所以标题是“微观尽头”,让读者想象微观世界的尽头将出现什么,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微观尽头”中“微观”是一个科学概念,而本文是一篇小说,由原文“目前已知的物质最小单位夸克将被撞碎,既然夸克是物质最小单位,微观世界的尽头将是一个跨时代意义的研究。所以标题暗示了本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内容。答案:(1)A(2)D(3)①科学性。本文语言准确、形象,文中对于科学原理和科学数据的说明。②文学性,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实验场景的细致描写等均展现了语言的文学性,相得益彰。(4)①总领全文。文中的“夸克”“超能粒”“分裂”等等都是微观世界的要素成分或现象描述。微观尽头还将出现什么,引人深思。③暗示文体和主要内容,结合第2段“物质最小单位夸克将被撞碎,预示着微观世界的尽头将是一个跨时代意义的研究。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朋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楚王闻之,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令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已也。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必轻秦;轻秦,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多其车,重其币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韩王大说,秦也;以虚名救我者,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朋也。(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B.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C.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D.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向/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名都,意即著名城邑,往往指大城市,杀豪杰”一句中“名城”的意思相同。B.币,货币。春秋战国时期流通的是铜铸币,但各国货币形式并不统一C.敝邑,在文中意为敝国,称“敝”本已是谦称,是有意在韩王面前谦卑恭敬。D.韩朋,即公仲朋,“公子”“公孙”“公仲”等表示出自公族(诸侯或君王的宗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秦韩浊泽之战,韩国陷入危境。公仲朋提出向秦割地求和并与秦联合伐楚的意见,这样就可以把祸患转嫁给楚国。B.陈轸对天下形势分析透彻,认为楚国才是秦国的真正目标,一旦楚国做出援救韩国的姿态C.陈轸善于分化瓦解敌人,对已然与秦国结盟的韩国施以利益诱惑,拉拢腐蚀,最终摧垮敌方联盟。D.公仲朋和陈轸智谋本不相上下,但楚王虚心纳言,而韩王拒不听谏,公仲朋也是无奈。(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②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5)公仲朋反对韩王与楚交好而绝和于秦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秦之欲伐我久矣”中“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中间不能断开;“一”作“名都”的后置定语,“秦韩”为“并兵南向”的主语。译文:秦国想进攻我们已经很久了,并准备好了军队,秦,这是秦国在庙祠中向神灵所祈求的事,楚国必然要被攻击了。故选:B。(2)B.有误,币,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故选:B。(3)C.“已然与秦国结盟”理解错误,据原文“乃儆公仲之行,乃止公仲”及“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只是韩国向秦表达了求和结盟的意愿。故选:C。(4)①“与国”,盟国,依靠;“因”;“为和于秦”。译文:盟国是不能依靠的,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向秦国求和。②“是”,这样,即使;“病”,危险、韩两国不团结,楚国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5)据原文“夫以实苦我者,秦也,楚也,轻绝强秦之敌,他认为秦国实力压境,绝秦友楚并不明智、韩非兄弟之国也。秦欲伐楚,此必陈轸之谋也”可知、韩并无交情又非反秦盟友、韩和盟的计谋,今弗行,他认为韩已遣使告秦欲讲和,这是欺骗。答案:(1)B(2)B(3)C(4)①盟国是不能依靠的,现在秦国的意图是要攻打楚国。②这样秦、韩两国不团结,楚国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5)①秦国实力压境,楚国不过假意相救;②楚,楚言救韩实乃陈轸破坏秦;③韩已遣使告秦欲讲和,这是欺骗。参考译文:秦,韩国处境十分危急,现在秦国的意图是要攻打楚国,送给它一座大都邑,这是以一失换两得的计策。”于是嘱咐公仲朋打点好一切。楚王听说,急忙召见陈轸把这件事告诉他,如今又得到韩国一座大都邑,秦、韩两国合兵向南进攻。现在这种祈求已经实现。大王听我一言,对外宣称准备出兵援救韩国。派遣亲信的使臣,带上重礼。韩国即使不能听信我们,绝不会和秦国联兵攻楚、韩两国不团结,楚国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不同秦国求和,深恨韩国,就会轻视秦国,它对待秦国一定不会恭敬、韩两国的军队。”楚王非常高兴,声称要援救韩国,带上车队和重礼,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敞国将用楚国陪韩国死战,便制止公仲朋使秦。以战争之实让我们陷于困窘的是秦国。倚仗楚国的谎言,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韩两国并非友好国家。秦国要攻打楚国了,这一定是陈轸的计策,现在又不前往。轻视强秦的威胁,大王一定会后悔啊,于是和秦国断交,发兵与韩国在岸门决战,韩国大败,人民也并不愚昧,谋略被楚国耻笑,而没有采纳韩朋的计策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曲,完成下列各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①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②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注】①镜湖:即鉴湖,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今浙江绍兴),隐于镜湖之滨。②白朴(1226—约1306):元代散曲大家(1)下列对陆词和白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华灯纵博,雕鞍驰射”,正是词人当年南郑军中生活的写照B.陆词的末二句,引贺知章被赐镜湖之典而一反其意,体现出词人的傲岸睥睨之情。C.白曲前两句对仗工整,用语华丽,画面生动,正是江南水乡秋日之景。D.“点秋江”的白鹭与沙鸥,正是前句的“忘机友”,鸥鹭无机心(2)两首作品中的“渔父”“渔夫”形象有何不同含义?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解答】(1)C.“用语华丽”错误,应该是用语“清丽”。故选C。(2)“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是说“那些无聊酒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这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只知酗酒的酒徒一一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抗金英雄,只能作了江边渔父,隐于镜湖之滨”可知。陆游一生为抗金奔走,屡遭贬黜,渔樵度日。陆词中的“渔父”实乃词人的自我写照,在啸傲苹洲烟雨,总含着壮志未酬,而“独”字突出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孤愤之情。白曲中“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情致,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过着像鸥鹭那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不识字烟波钓叟”,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白曲中的“渔夫”是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不慕名利富贵,表达了作者对悠闲自在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答案:(1)C(2)陆词中的“渔父”实乃词人的自我写照,词人被迫闲居、看似悠闲豁达的背后、壮心不已的幽愤,秋光如画的江南水乡,与白鹭沙鸥为友,逍遥自适。译文:(一)当年在装饰华丽的灯台纵情地博弈,骑着骏马猎射驰骋?当年一起酣饮耽乐的人如今都已封侯进爵。轻舟有八尺余长,撑着低低的三扇篷。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适之人?(二)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却有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赏析:(一)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山容水态之咏,貌似清旷淡远,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他写“身老沧洲”的惨淡生活。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真实处境。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会看金鼓从天下。”(《山南行》)因此,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入势豪迈,紧承以“谁记”二字。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风流云散。那份豪情壮志?此时更有谁还记得,用“谁记”一笔兜转。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反倒受赏封候,却被迫投闲置散,事之不平?这四,以“独”字为转折。经过两次转折进层、短衣射虎的英雄。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妙合无垠。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占断”即占尽之意,凌万顷之茫然,独往独来。三句写湖上生涯,极烟水迷离之致。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于是,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再说,江湖之迥,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挟其大力盘旋之势,故一出便振动全词,逸响悠然。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总蕴含着壮志未酬。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景色何等广漠浩荡,步步蓄势,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雄快处似东坡,英气可掬。”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亦是安分语,谓为“安分”则远失之、“安分”,内心是极不平静。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安分,委屈了志士之心。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二)白朴的这首《沉醉东风•渔夫》通过一个理想的渔民形象,通过对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情怀、境界阔大。一二两句,对仗工丽。然而仅仅看出这一层。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看到“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相映成趣。而秋天。让“黄芦”“白苹”“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也不难想象了。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就未免孤寂。三四两句。“虽无刎颈交,却先让步,有回环流走之妙,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和“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对此,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他便写江上景了,写景美妙生动,点明了季节,尤其用得好,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并且给鸥鹭着色。仅就写景而言。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那“忘机友”正是指“点秋江”的“白鹭沙鸥”,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在人间无法找到。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黄庚的《渔隐》诗,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不难看出。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羡慕那样的“渔夫”。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正是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在任何黑暗社会里,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这首小令语言清丽、风格俊逸,因而在当时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就是摹拟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乐以忘忧,点秋江白鹭沙鸥,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醒时扶头,伯子公侯,思想倾向也完全一致。而是退隐江湖的官员。诗人通过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描写,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写月光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两句,可能直接启发了苏轼的《花影》诗:“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探讨“文”与“质”的关系,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都是不符合中庸思想的。(3)北方游牧民族向来是中原的忧患,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提到这一点,当时秦始皇采取的政治策略是“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得”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解答】故答案为:(1)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重点字:捣)(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重点字:野)(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重点字:恬)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新时代画卷①,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每个时间节点都是长征的路标,都是我们在复兴之路上奋进的坐标。在时间中长征,我们已走过千重山、万道河,但不敢有丝毫的自满。远眺前路,也有惊涛骇浪;有一马平川,也有悬崖峭壁。纵观人类史,一个国家往往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今天的中国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知重负重的艰难攀爬的闯关夺隘。()当此之时,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以④的定力、敢战必胜的信念,应对风狂雨骤,穿越惊涛骇浪(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3)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原文中括号内最适合填入的诗句。C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D.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解答】(1)①根据“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可知语境强调新时代画卷气魄很大。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没山河。②根据“有一马平川,可知本处应填入与“惊涛骇浪”含义相反的成语。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③根据“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知重负重的艰难攀爬”、克服困难。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克服重重团难,故可填入“坚若磐石”,比喻不可动摇。(2)原句语病有二:一是成分残缺,“一个国家往往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缺失介词;二是不合逻辑,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不合逻辑,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一个国家往往在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3)前文提及“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知重负重的艰难攀爬”,结合后文“保持战略定力,可知语境意在强调必须保持毫不动摇的信念。A.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病树前头。”这两句中、蹉跎而忧伤,表现出豁达的襟怀。B.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疑若无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C.出自郑燮的《竹石》。这两句写岩竹的品格,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D.出自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诗人,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故选:C。答案:(1)①气吞山河②风平浪静③披荆斩棘④坚若磐石(2)原句改为:纵观人类史,一个国家往往在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3)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年县长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 2022普通员工工作总结
- 幼儿园安全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 2022年招聘专员年终工作总结
-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 护理查房解析
- DB37T 5098-2017 城市轨道交通预制简支U型梁施工技术规程
- 2021年度总结报告范本
- 生产的实习总结
- 安全素质提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 上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 201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模拟数学
- 上汽-最详细的整车开发流程(CPMP)
- 论文岩棉用酚醛树脂体系
- 设计开发记录总表
- 通风填写范例
- 盲人无障碍出行调查问卷分析报告(20220215150515)
- 财务审批权限管理办法
- 许昌特产介绍
- 欧姆龙AD081、DA08C输入输出模块的使用手册
- 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张学友)原版五线谱钢琴谱正谱乐谱.doc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